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电场接入弱电网控制耦合振荡分析及解耦抑制策略
1
作者 孙素娟 侯凯 +3 位作者 孙立鑫 过亮 孔祥梅 曲慧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64,共11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网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各控制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振荡分量的传播通路,揭示了控制环节带宽重叠引起系统滞后相角叠加效应导致控制耦合振荡的机理;然后,依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源近端电压虚拟采样的控制解耦策略,该方法在锁相环和并网电压前馈环节阻断了振荡分量的传播,大幅减轻了滞后相角叠加效应,从根本上解决了控制耦合振荡问题,且避免了常规电流环陷波器阻断法难以兼顾动态性能和抑制效果的问题。验证结果表明:在风机接入点极低短路比下,所提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振荡,并能适应不同的振荡频率,且不依赖于系统电感参数的准确性;控制器在环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型风电场 跟网型控制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短路比 传递函数 阻断法 电源近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磁控制的飞轮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技术
2
作者 魏乐 朱春霞 +1 位作者 周子宇 房方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45-3353,I0096,共10页
在飞轮系统背靠背双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变流器电路与电网进行能量交换的模型中,电机侧控制采用传统飞轮系统控制方法在充电、保持和放电运行3个阶段切换中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为避免上述情况,首先介绍了考虑... 在飞轮系统背靠背双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变流器电路与电网进行能量交换的模型中,电机侧控制采用传统飞轮系统控制方法在充电、保持和放电运行3个阶段切换中会引起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为避免上述情况,首先介绍了考虑转子结构材料和实时储能量的飞轮本体模型;然后针对背靠背双PWM变流器电路使用了弱磁控制策略来维持飞轮工作状态切换时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最后采用改进的金豺算法对模型进行了PI控制器参数整定,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机理建模 弱磁控制 金豺算法 直流母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煤巷煤柱宽度及非对称控制研究
3
作者 吕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针对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掘巷留设煤柱及其围岩支护系统极易发生大范围失稳破坏难题,以东庞矿深部水平沿空煤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获得了上覆基本顶岩层断裂线位置,明晰了煤柱尺寸与内、外应力场及极限平衡区宽度之间的... 针对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掘巷留设煤柱及其围岩支护系统极易发生大范围失稳破坏难题,以东庞矿深部水平沿空煤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获得了上覆基本顶岩层断裂线位置,明晰了煤柱尺寸与内、外应力场及极限平衡区宽度之间的数值关系;引入偏应力分析指标,模拟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下的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与塑性破坏场响应特征,确定了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为7 m。基于7 m煤柱宽度情况下,模拟研究了回采期间超前工作面不同位置处的巷道围岩偏应力及塑性区分布状态,确定了超前工作面单体支柱加强范围;得出了掘巷稳定后其顶板、实体煤及煤柱帮塑化程度与偏应力峰值带边界线位置;明确了沿空巷道煤柱侧是围岩控制的关键区,阐述了掘巷支护设计时需将锚索穿过围岩偏应力峰值带边界线于围岩深部较完整区内的围岩控制对策,提出了“巷帮非对称槽钢桁架锚索网+顶板槽钢桁架锚索联合点锚索+局部破碎区注浆改性+单体液压支柱超前支护”的围岩综合治理技术。工程实践表明,研究所确定的7 m宽煤柱及围岩综合治理技术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障深部强动压软弱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煤层 强动压 沿空掘巷 窄煤柱 非对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构网型LCL逆变器谐波电流抑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夏烈 陈志磊 +2 位作者 杨青斌 张侃健 沈思恒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9,共10页
针对弱电网下构网型LCL三相四线逆变器网侧电流的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多谐振控制器(phase compensated multi-resonant controller,PCMRC)电压前馈的谐波电流抑制方法。首先,从构网型LCL逆变器输出阻抗的角度出发,建立了... 针对弱电网下构网型LCL三相四线逆变器网侧电流的畸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多谐振控制器(phase compensated multi-resonant controller,PCMRC)电压前馈的谐波电流抑制方法。首先,从构网型LCL逆变器输出阻抗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弱电网下构网型LCL逆变器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采用传统单电压前馈方法时,系统在电网谐波频率处存在输出阻抗较低、谐波电流抑制能力较弱的不足。进一步地,考虑LCL滤波器有源阻尼环路的影响,在传统单电压前馈的基础上,引入了PCMRC电压前馈方式,利用阻抗波德图分析了所提方法的谐波抑制性能。并且详细设计了PCMRC的主要参数,分析了系统的输出阻抗和谐波抑制能力。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谐波频率处的逆变器阻抗,从而抑制由电网谐波引起的电流畸变。并且在电网阻抗变化时,系统均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电网谐波 谐波电流抑制 相位补偿 多谐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弱网有功稳定输出能力的光伏逆变器Q-V下垂系数在线调整方法
5
作者 王语阳 张琛 +3 位作者 张宇 王一鸣 许颇 蔡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5-856,I0010,共13页
弱电网下静态有功输出与小扰动稳定能力是制约光伏可靠并网发电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弱电网下光伏发电系统有功稳定输出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电压(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的光伏逆变器稳定控制方法.首先,为保障弱电网下的静... 弱电网下静态有功输出与小扰动稳定能力是制约光伏可靠并网发电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弱电网下光伏发电系统有功稳定输出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电压(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的光伏逆变器稳定控制方法.首先,为保障弱电网下的静态有功输出能力,提出计及电压、电流限制约束的Q-V下垂系数“一次优化”方法.然后,为进一步满足弱电网稳定性约束,开展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阻抗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实现以闭环系统最弱极点为稳定性约束条件的“参数-最弱模式”映射关系和以有功稳定输出为目标的Q-V下垂系数“二次调整”方法;结合卡尔曼滤波器辨识的电网阻抗信息,最终实现所提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最后,利用远宽实时仿真平台对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变换器 稳定性 光伏发电 下垂控制 弱电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双端弱馈交流系统的改进型电流差动保护
6
作者 高强强 侯俊杰 +5 位作者 樊艳芳 宋国兵 曹润彬 李岩 黄伟煌 吴小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9-81,共13页
新能源经柔直送出工程成为规模化新能源并网的必然发展趋势,其双端弱馈交流系统往往由100%电力电子型电力设备组成,线路两端换流器故障后采取的传统故障控制策略使得故障电流受限,导致传统电流差动保护性能降低。在结合传统控制策略下... 新能源经柔直送出工程成为规模化新能源并网的必然发展趋势,其双端弱馈交流系统往往由100%电力电子型电力设备组成,线路两端换流器故障后采取的传统故障控制策略使得故障电流受限,导致传统电流差动保护性能降低。在结合传统控制策略下双端弱馈交流系统电流差动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负序协同控制策略的双端弱馈交流系统电流差动保护方案。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双端弱馈交流系统的故障特征,给出了能够量化电流差动保护动作性能的边界函数。其次,结合改进型故障控制协同策略分析了控制策略改进后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边界及其灵敏度。最后,结合动作边界、灵敏度和自适应校正函数,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校正函数的双端弱馈交流系统改进型电流差动保护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在过渡电阻为300Ω和25 dB噪声干扰下均能够可靠识别故障,能够适应双端弱馈交流系统不同场景下的保护需求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弱馈交流系统 电流差动保护 负序控制策略 自适应校正函数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弱电网下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转子侧变流器优化策略
7
作者 徐上 谢震 +3 位作者 杨曙昕 李梦杰 杨淑英 张兴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5,共11页
双馈风电机组在不平衡电网下运行时,系统存在正、负序通路,而随着电网强度减弱,机网耦合加剧,不平衡定子电压的扰动将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为研究弱电网下双馈风电机组不平衡运行以及稳定机理,首先,构建了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小信号状态空... 双馈风电机组在不平衡电网下运行时,系统存在正、负序通路,而随着电网强度减弱,机网耦合加剧,不平衡定子电压的扰动将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为研究弱电网下双馈风电机组不平衡运行以及稳定机理,首先,构建了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系统模型对正、负序转子电流控制进行稳定性及不平衡度分析。然后,提出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优化控制策略,以实现弱电网下对不平衡定子电压、电流的协同补偿,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所提策略有效提高了不平衡弱电网下双馈风电机组的稳定性。最后,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优化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双馈风电机组 不平衡电网 构网型控制 负序控制 状态空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一种减小死区影响的改进前馈策略
8
作者 李雨泽 张欣 +2 位作者 郭斌 廖志凌 柳张杰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以三相LC型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闭环传递函数的角度,揭示弱电网下传统公共耦合点(PCC)电压前馈策略与线路阻抗的交互作用会放大死区引入谐波,恶化系统电能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高通与低通滤波器的改进PCC电压前馈控制... 以三相LC型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从闭环传递函数的角度,揭示弱电网下传统公共耦合点(PCC)电压前馈策略与线路阻抗的交互作用会放大死区引入谐波,恶化系统电能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高通与低通滤波器的改进PCC电压前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适用于大功率场合,且可在兼顾系统动态性能与稳定性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死区影响,改善系统电能质量。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前馈控制 电能质量 死区 弱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用磁链反馈控制的配电网换流器同步稳定能力提升方法
9
作者 阳岳希 王思超 +3 位作者 李昊恒 刘彧希 陈金聪 刘洋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89,共9页
针对跟网换流器在弱电网中同步稳定能力差和构网换流器难以兼容强弱电网运行条件的问题,提出一种通用型磁链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改变现有跟网、构网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即可实现跟网换流器的同步稳定能力提升和构网换流器在强弱电... 针对跟网换流器在弱电网中同步稳定能力差和构网换流器难以兼容强弱电网运行条件的问题,提出一种通用型磁链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改变现有跟网、构网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即可实现跟网换流器的同步稳定能力提升和构网换流器在强弱电网中的稳定运行,具有简单、易实现的优点。含有磁链反馈控制的跟网换流器和构网换流器在多种工况下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磁链反馈控制可以使跟网换流器和构网换流器的极限切除时间提升32%以上,并使构网换流器在电网强度突变条件下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链反馈控制 同步稳定性 强弱电网兼容 跟网换流器 构网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内环滑模自抗扰控制的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成 杨宣铭 +1 位作者 王林玲 杨灵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5,共11页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电流内环放大次同步振荡分量导致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内环滑模自抗扰控制(sliding mode-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M-ADRC)策略。首先,鉴于...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网侧换流器电流内环放大次同步振荡分量导致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内环滑模自抗扰控制(sliding mode-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SM-ADRC)策略。首先,鉴于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存在高频切换进而影响控制效果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改进型的指数趋近律,采用边界可变幂函数代替趋近律原有的符号函数。其次,引入自抗扰控制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该观测器能实时估计次同步振荡分量,并以观测量的形式补偿电流内环,弱化了SM-ADRC对网侧控制器参数的依赖程度,并进一步切断次同步振荡分量的传播路径。最后,搭建了基于风机网侧电流内环SM-ADRC的直驱风电场电磁暂态模型,通过与电流内环PI控制和SMC对SSO的抑制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SM-ADRC策略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弱交流电网 次同步振荡 滑模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跟网型逆变器稳定性的滤波器参数优化方法
11
作者 刘展宁 刁瑞盛 +2 位作者 阿敏夫 孙方圆 曾睿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共12页
新能源发电并网逆变器常采用LCL型滤波器以抑制电网的多次谐波。为提高跟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首先对跟网型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采用PQ外环控制+电流双内环的控制结构,通过小信号导纳模型分析滤波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 新能源发电并网逆变器常采用LCL型滤波器以抑制电网的多次谐波。为提高跟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首先对跟网型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采用PQ外环控制+电流双内环的控制结构,通过小信号导纳模型分析滤波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利于增强弱电网稳定性的参数选择标准。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算法来设计滤波器参数,根据传统试凑法与典型参数作为限制条件,结合多维度优化目标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所设计滤波器的谐波抑制能力和弱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证实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LCL型滤波器 跟网型控制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弱筋小麦白湖麦1号花后碳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王寅 刘书雅 +4 位作者 卫星 马飞 卓大龙 王德好 车钊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1123,共8页
为探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弱筋小麦花后碳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CU_(60 d))、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CU_(150 d))和普通尿素,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情况下,设置6个施肥模式:N0(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 为探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弱筋小麦花后碳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释放期60 d控释尿素(CU_(60 d))、释放期150 d控释尿素(CU_(150 d))和普通尿素,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情况下,设置6个施肥模式:N0(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4∶3∶3(重量比)]、M1(40%普通尿素基施+30%CU_(60 d)基施+3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M2(40%普通尿素基施+40%CU_(60 d)基施+2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M3(40%普通尿素基施+30%CU_(60 d)+30%CU_(150 d)一次性基施)、M4(在M3基础上控释尿素种肥线状同播),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花后碳代谢相关酶活性、碳代谢中间产物(蔗糖等)、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显著影响小麦花后7 d、14 d碳代谢,其中M2处理能显著提高小麦花后旗叶、籽粒的蔗糖代谢关键酶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其蔗糖和籽粒淀粉含量在花后7 d、14 d较CK有显著提高。M2处理产量较CK显著提高,其余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产量和CK之间无显著差异;M4处理穗数显著低于CK,其余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M2处理穗粒数较CK显著提高,其余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和CK之间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各施氮模式下面粉主要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40%CU_(60 d)基施+40%普通尿素基施+20%普通尿素拔节期追施可作为弱筋小麦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的轻简化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弱筋小麦 碳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无刷双馈风机稳定域评估及电流前馈控制策略
13
作者 王远卓 徐海亮 +1 位作者 葛平娟 王中行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76-2490,I0093,I0094,共17页
目前针对无刷双馈风机(brushless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弱电网下,电网阻抗不可忽略,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扰动由锁相环引入控制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该问题,该文基于谐波线性... 目前针对无刷双馈风机(brushless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弱电网下,电网阻抗不可忽略,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扰动由锁相环引入控制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该问题,该文基于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BDFIG系统的单输入单输出模型,深入分析了弱电网下控制环节带宽与运行点对系统稳定性的交互影响规律。特别是,刻画了多约束条件下BDFIG系统的稳定域,并据此得到控制环节带宽选择与运行点配置的依据。同时提出了一种控制绕组误差电流前馈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稳定性。最后,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绕组误差电流前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风机 弱电网 序阻抗建模 小干扰稳定性 误差电流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力学与岩层控制关键理论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宋振骐 文志杰 +2 位作者 蒋宇静 蒋金泉 石永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5,共20页
研究岩体采动力学响应和岩层控制技术对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保障能源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理论基础。矿山岩体灾害(围岩变形、冲击地压等)频发,其形成-演化-发生全过程与采动力演化分布、岩层运动、开采扰... 研究岩体采动力学响应和岩层控制技术对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保障能源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理论基础。矿山岩体灾害(围岩变形、冲击地压等)频发,其形成-演化-发生全过程与采动力演化分布、岩层运动、开采扰动和能量演化密切相关。基于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提出并阐述了采场岩层控制进展与控制准则,建立了定量分析的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展了针对性的岩体灾害控制技术,并创新研制了配套试验研究装备。采动力学与岩层控制理论将岩层控制分为采场岩层控制和巷道围岩控制;提出控制或利用采动岩层运动改变致灾条件,给出“给定变形”和“限定变形”准则;调控“3S”因素准则(围岩应力环境、围岩结构属性、围岩支护结构)改变围岩自稳能力。以岩体灾害控制为目标,提出了以“应力主控”为核心的释能主控技术;建立了岩体灾害控制大小原理和弱面判据(安全系数K、冲击危险性系数U);研发了采场矿压机械模拟试验系统、采动力试验系统和蠕变及动力扰动冲击加载试验系统,实现了实验室尺度还原采动力作用下岩体变形-破裂-运动过程,为研究采动力作用下岩体力学响应提供了试验装备;分别从采场岩层控制、地质软岩巷道控制、工程软岩巷道控制及冲击地压控制4个方向进行了工程案例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工程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力学 岩层控制 岩体灾害 “3S”因素 弱面判据 试验系统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控制的三相并网变流器单输入单输出阻抗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震 程鹏 贾利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7-1791,共15页
三相并网变流器的不对称控制结构会导致频率耦合效应,降低其接入弱电网的稳定裕度,增加了阻抗分析的复杂度。首先,该文提出一种三相并网变流器的对称控制策略,以消除由锁相环和直流电压环引起的频率耦合效应。该控制策略通过在控制环路... 三相并网变流器的不对称控制结构会导致频率耦合效应,降低其接入弱电网的稳定裕度,增加了阻抗分析的复杂度。首先,该文提出一种三相并网变流器的对称控制策略,以消除由锁相环和直流电压环引起的频率耦合效应。该控制策略通过在控制环路中引入直流电压环q轴补偿,以形成对称的直流电压闭环结构,同时引入对称锁相环,消除传统锁相环的非对称动态特性。因此,三相并网变流器可建模为单输入单输出的阻抗复矢量形式,进而可采用标准奈奎斯特准则进行阻抗稳定性分析,能够直观地说明控制器对系统阻抗特性的主导作用。然后,对并网变流器的阻抗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弱电网中对称锁相环的带宽对系统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不同运行工况也会改变并网变流器的阻抗特性,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对频率耦合效应抑制的有效性以及阻抗特性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变流器 频率耦合 对称控制 弱电网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绍杰 刘江伟 +1 位作者 李亚康 吕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许多巷道都会布置在煤层底板中,如部分运输大巷、排水巷道、瓦斯抽采巷道等。采动应力容易造成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升高,加剧底板巷道围岩变形,造成支护永久失效、顶板下沉、巷道底鼓、两帮收敛等破坏。针对此... 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许多巷道都会布置在煤层底板中,如部分运输大巷、排水巷道、瓦斯抽采巷道等。采动应力容易造成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升高,加剧底板巷道围岩变形,造成支护永久失效、顶板下沉、巷道底鼓、两帮收敛等破坏。针对此,提出了在应力传递路径上实施水力压裂,在指定的区域制造出一定空间形态的水压裂缝网,形成压裂弱结构体,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应力转移,从而降低巷道区域范围内的应力,控制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工程验证等方式,揭示了底板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的力学机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对压裂弱结构体的合理位置、范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求解。得出:(1)压裂弱结构体使局部应力场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应力升高区和应力降低区,应力降低区主要分布在弱结构体与采动应力连线的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一个拱形的范围内;由于膨胀效应,在与应力来源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应力集中,出现应力升高区。(2)最大主应力变化幅度与压裂弱结构体的长轴长L、短轴长H、到巷道的距离P、与巷道连线的水平夹角β、压裂层的强度C及内摩擦角α、压裂的损伤变量D等有关。其中到巷道的距离P对卸压效果影响最大,损伤变量D对卸压效果影响最小。(3)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设计了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的103运输集中巷的卸压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底板动压巷道变形速率明显减缓,验证了底板强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弱结构体 水力压裂 卸压 切顶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容电压全前馈的并网逆变器高鲁棒性稳定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明 李玉龙 +2 位作者 杨倬 朱军 解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71-4183,I0024,共14页
虽然并网逆变器采用电容电压全前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对并网电流的影响。但是在弱电网工况环境下,由于锁相环、数字控制延时等因素与电网阻抗相互耦合,导致逆变器稳定较差、在阻抗交截频域中呈现弱无源性,易引发系... 虽然并网逆变器采用电容电压全前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对并网电流的影响。但是在弱电网工况环境下,由于锁相环、数字控制延时等因素与电网阻抗相互耦合,导致逆变器稳定较差、在阻抗交截频域中呈现弱无源性,易引发系统谐波振荡甚至失稳问题。鉴于此,该文借助无源性理论和阻抗分析方法,深度揭示了影响系统各频带阻抗特性的主导因素,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电压全前馈的并网逆变器高鲁棒性稳定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能有效地拓宽系统输出阻抗稳定范围,还可以保证改进后的系统输出阻抗具有较高的幅值增益。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电容电压全前馈 数字控制延时 锁相环 并网逆变器 无源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BO算法的PMSM弱磁和MTPA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宏亮 杨泽心 +1 位作者 王镇涛 武亚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005-13012,共8页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结构紧凑、噪声较少、功耗较少、运行速度快、操作稳定,已被普遍采用。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过程中,转速环参数选取采用传统PI(proportional-integral)控制方法,依靠经验整定参数,外界抗干扰能力较差、难以保证在...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结构紧凑、噪声较少、功耗较少、运行速度快、操作稳定,已被普遍采用。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过程中,转速环参数选取采用传统PI(proportional-integral)控制方法,依靠经验整定参数,外界抗干扰能力较差、难以保证在各运行区间具有优良性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减法平均优化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和MTPA(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控制的宽运行范围方法。将智能寻优算法、MTPA控制、弱磁控制三者相结合,利用减法平均优化算法优化PI控制器的参数,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工作电压未超过电压极限圆使用MTPA控制策略运行;工作电压超过电压极限圆利用电压闭环反馈,进行弱磁控制。使用MATLAB/Simulink构建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仿真模拟,通过PI控制器和减法平均优化算法优化后的PI控制器性能对比,从仿真结果得到控制器方法的有效性。实验有效证明了该控制方法能够解决各种运行工况下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整定问题,提高电机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弱磁控制 最大转矩电流比 电压闭环反馈法 减法平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能型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弱牵引网电压越限抑制措施研究
19
作者 李腾 马永刚 +1 位作者 侯凤娟 梁泽镕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针对弱电网条件下,牵引网压越限导致的机车不能正常运行问题,采用一种储能型(Energy storage,ES)模块化多电平(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铁路功率调节器(Railway power conditioner,RPC),即ES-MMC-RPC,来抑制网压越限。较传... 针对弱电网条件下,牵引网压越限导致的机车不能正常运行问题,采用一种储能型(Energy storage,ES)模块化多电平(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铁路功率调节器(Railway power conditioner,RPC),即ES-MMC-RPC,来抑制网压越限。较传统的系统扩容、电容器组的无功补偿电压治理方案,在分区所加装了ES-MMC-RPC,较传统的跟网型电流补偿控制,装置采用了动态性能更好的构网型或三维度支撑控制进行两侧供电臂的功率平衡;装置中的储能也采用了构网型控制,以进一步支撑电压。最后,提出在弱牵引网条件下ES-MMC-RPC装置的三层能量管理策略,通过有功平衡、装置自身及储能的功率支撑对网压进行三重支撑。经仿真验证,改进的构网型控制的ES-MMC-RPC能确保弱电网地区的牵引网压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电压越限 储能型MMC-RPC 跟网型和构网型控制 三维度控制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基于比例权重的控制环参数自适应调整并网逆变器稳定性提升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家元 黄帅 +2 位作者 姜飞 涂春鸣 肖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7846-7859,共14页
针对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GCI)与电网阻抗交互易失稳的问题,以dq域下控制的GCI为例,构建考虑等效电流源稳定性的GCI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阻抗模型,该模型将等效电流源中控制器参数变换到GCI的等效输出阻抗模型中,并将锁相环(PLL)引发的... 针对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GCI)与电网阻抗交互易失稳的问题,以dq域下控制的GCI为例,构建考虑等效电流源稳定性的GCI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阻抗模型,该模型将等效电流源中控制器参数变换到GCI的等效输出阻抗模型中,并将锁相环(PLL)引发的阻抗回路折算到电网侧,实现等效电流源与控制器参数解耦,为控制环参数自适应调整控制策略下GCI的稳定性分析奠定了模型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比例权重的控制环参数自适应调整控制方法,并基于所构建阻抗模型实现比例权重系数的分析与设计,该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保证GCI在弱电网范围内具有30°以上的充足稳定裕度,促使GCI具有良好的稳态与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并网逆变器 控制器参数解耦 自适应控制 稳定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