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类学研究的“文化范式”——“波粒二象性”视野中的文化与社会 |
张小军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23
|
|
|
2
|
广义量子干涉原理及对偶量子计算机 |
龙桂鲁
刘洋
|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3
|
变值测量结构及其可视化统计分布 |
郑智捷
郑昊航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4
|
让新实验诉说量子理论(英文) |
倪光炯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
2000 |
6
|
|
|
5
|
关于电子双缝实验的探讨 |
于莹
李哲
|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
2000 |
2
|
|
|
6
|
波粒二象性研究中的历史学与方法论思考——洛仑兹-康普顿佯谬及其双胜判决性实验 |
甘永超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
7
|
波粒二象性理论的若干问题 |
黄志洵
|
《中国工程科学》
|
2002 |
11
|
|
|
8
|
量子力学与“量子教育学” |
母小勇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9
|
工程科学领域的发展与现代物理学 |
宋文淼
|
《中国工程科学》
|
2004 |
2
|
|
|
10
|
光的本性 |
范良藻
冯劲松
|
《中国工程科学》
|
2007 |
2
|
|
|
11
|
半波损失的量子本质 |
申志荣
|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
3
|
|
|
12
|
波动-微粒二象性的直接实验检验 |
王笑君
关洪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13
|
一个非吸引性系统的生存性 |
任永
郭明乐
胡兰英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
14
|
表面等离激元研究新进展 |
王振林
|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8
|
|
|
15
|
波动-微粒二象性的直接实验检验 |
王笑君
关洪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1998 |
0 |
|
|
16
|
论武术中“势”所存在“波粒二象性” |
张平安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
17
|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的商榷 |
王勇
|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18
|
物质微观结构理论及应用的发展轨迹 |
周瑞雪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1 |
0 |
|
|
19
|
量子远程通讯与超光速问题 |
艾小白
|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
20
|
物质波理论与经典力学 |
林家齐
吕月兰
陈春天
|
《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
CSCD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