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井控误差校正的深度域解释技术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的应用
1
作者 应森群 《复杂油气藏》 2025年第1期45-50,69,共7页
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由于区内发育白云岩,并且东部及南部邻近边界大断裂等原因,速度横向变化比较大,导致构造难以落实。常规时间域地震资料对断层成像不够准确,且存在构造反转的情况,严重制... 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由于区内发育白云岩,并且东部及南部邻近边界大断裂等原因,速度横向变化比较大,导致构造难以落实。常规时间域地震资料对断层成像不够准确,且存在构造反转的情况,严重制约本地区的高效滚动勘探和油藏评价工作,而深度偏移技术考虑横向速度变化,对断层的归位更加准确,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的地震资料开展深度域解释技术研究,在井控深度误差校正的基础上开展构造精细解释并绘制构造图,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南部地区的深度域构造解释方法。通过深度域构造精细解释,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明确了地区构造特征,为区内的滚动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域解释 井控校正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波形反演在复杂地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以HQ工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鑫 李奇伟 +1 位作者 刘沛然 潘薪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由于HQ工区目的层埋深浅,受复杂地表影响存在较大范围的空炮段,故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规速度建模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低、成像效果差。通过总结分析全波形反演数据准备与常规数据处理的差别,将基于armousi模型的全波形反演技术于H... 由于HQ工区目的层埋深浅,受复杂地表影响存在较大范围的空炮段,故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常规速度建模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精度低、成像效果差。通过总结分析全波形反演数据准备与常规数据处理的差别,将基于armousi模型的全波形反演技术于HQ工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进行测试应用,并开展应用效果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全波形反演技术可以准确还原复杂地表条件下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建立较高精度的地下速度模型,对应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具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证实了全波形反演技术的优越性,对于全波形反演技术于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三维地震 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全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华忠 徐蔚亚 +1 位作者 王建民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7-525,共9页
,徐蔚亚 ,王建民 ,马在田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17~ 5 2 5  本文从三维声波方程出发 ,通过引入参考速度 ,推导出折射项和绕射项方程 ,并对绕射项进行优化展开 ,... ,徐蔚亚 ,王建民 ,马在田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17~ 5 2 5  本文从三维声波方程出发 ,通过引入参考速度 ,推导出折射项和绕射项方程 ,并对绕射项进行优化展开 ,得到适应任意变速情况下的 VSP数据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程及其差分格式 ;讨论了有限差分法的误差补偿、波场成像条件 ;基于波场传播的线性叠加原理 ,在一定成像条件下 ,提出了把地面地震记录、VSP记录及井间地震记录偏移到同一成像空间的完整的地震成像方法——立体地震成像。立体地震成像的实质是 :地面地震数据、VSP数据及井中反射地震数据的成像过程可以统一成一个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过程 ,同时 ,每种数据的成像结果也可以单独输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 ,在立体地震成像过程中 ,每一种观测方式对目标地质体的照明范围不同 ,它们对目标地质体的成像互为补充与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数据 波场外推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立体地震成像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伏地表的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成祥 赵波 张关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王成祥 ,赵波 ,张关泉 .基于起伏地表的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19~ 2 2 3对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积分法可以灵活地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 ,但是对于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较低 ;而波... 王成祥 ,赵波 ,张关泉 .基于起伏地表的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3) :2 19~ 2 2 3对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叠前深度偏移 ,克希霍夫积分法可以灵活地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 ,但是对于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较低 ;而波动方程混合法偏移对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很高 ,但是不易处理起伏的地表条件。本文实现了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波动方程混合法叠前深度偏移 ,从而达到既能使复杂构造精确成像 ,又能处理任意起伏地表的目的。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 ,将地表的高程校正隐含在了偏移本身的过程中 ,且比常规的高程校正更精确 ,因为常规的高程校正仅仅是垂向的静态时移 ,忽略了水平分量 ,而偏移过程中的高程校正则是按照波的实际传播路径来校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法 叠前深度偏移 复杂地表 双重复杂性 波动方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北30潜山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明友 刘福贵 +2 位作者 董臣强 冯德永 张桂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148,共5页
本文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并结合探井资料、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指出埕北30潜山经历过印支期—燕山期北西向—燕山期北东东向局部应力场的转换及喜山期的区域拗陷,形成了古生界的反转结构,并导致潜山内幕逆断层及裂缝异常发育,古生界缺失严重... 本文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并结合探井资料、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指出埕北30潜山经历过印支期—燕山期北西向—燕山期北东东向局部应力场的转换及喜山期的区域拗陷,形成了古生界的反转结构,并导致潜山内幕逆断层及裂缝异常发育,古生界缺失严重;根据地层发育情况,分析了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指出该潜山存在多套储盖组合,由于裂缝极为发育,从而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圈闭;根据构造幅度、地层岩性、断裂发育程度及盖层资料,指出本区中生界主要形成孔隙型风化壳油气藏,古生界主要形成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的块状油气藏;根据地化分析,认为埕北30潜山油气藏属于典型轻质凝析油气藏,桩东凹陷是其主要油气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30潜山构造 演化 油气富集 裂缝 叠前深度偏移 应力场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波场上延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文辉 李振春 +1 位作者 张辉 孙小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2,26,共5页
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分析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体成像的有效手段。借鉴Beasley和Lynn提出的“零速层”的概念与Reshef提出的“逐步累加”法的思路,根据地震波在真实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波的可叠加性,利用“波场上延”法... 直接从起伏地表开始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是分析复杂地表和复杂地质体成像的有效手段。借鉴Beasley和Lynn提出的“零速层”的概念与Reshef提出的“逐步累加”法的思路,根据地震波在真实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波的可叠加性,利用“波场上延”法,实现基于相移(时间域)法上延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深度域)法(ω-xFD)上延的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深度域“波场上延”法是解决起伏地表和地下复杂构造双重成像的一种有效方法,实现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深度域成像的有机结合,其有效性和准确性使该方法可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波动方程 波场上延 波场外推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误差补偿的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22
7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8-413,共6页
基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深度偏移对介质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强适应性,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 系数的单程波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它在有限差分波场延拓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算子误差的补偿校正,从而提高了算子的成像精度;同时也可以... 基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法深度偏移对介质速度纵横向变化的强适应性,本文介绍了一种优化 系数的单程波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它在有限差分波场延拓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算子误差的补偿校正,从而提高了算子的成像精度;同时也可以基本消除差分频散,提高成像 剖面信噪比。该算子具有方程阶数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点,能适应速度场的任意变化。 文中一切计算均在频率域进行,与时间域有限差分算法相比,具有计算效率高、成像方便的 优点。脉冲响应测试和对Marmousi模型进行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表明,该偏移方法是强横向 变速情况下“三高”(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和高保真)数据处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叠前深度偏移 有限差分 误差补偿 波动方程 速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East处理系统在准南复杂高陡构造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林娟 罗勇 +2 位作者 张龙 马俊彦 马晶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60-65,3,共6页
霍玛吐背斜带下组合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是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以往地震资料由于受到表层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影响,干扰波极为发育,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资料在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准确成像。地震成果在构造的主体部位波场复杂、资料信... 霍玛吐背斜带下组合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是该区勘探突破的关键。以往地震资料由于受到表层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影响,干扰波极为发育,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资料在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准确成像。地震成果在构造的主体部位波场复杂、资料信噪比较低,断裂解释存在多解性,圈闭特征及高点位置难以准确落实。为此,针对南缘高陡构造地区复杂剧变的近地表结构特点,在野外调查点资料的约束下,结合GeoEast处理系统的折射波野外静校正与井控初至波剩余静校正技术,基本解决了山前剧变地区复杂的静校正问题,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在时间域提高复杂高陡地区资料信噪比的技术流程。面对复杂多样的各类干扰波,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的叠前四维去噪等特色技术中的叠前分频多域去噪模块,在时间域大幅度提高了叠前道集资料信噪比,并为在该区开展叠前深度偏移精细速度建模提供了高品质的基础资料,提高了深度域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波剩余静校正 井控 叠前四维去噪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8
9
作者 程玖兵 王华忠 +1 位作者 于富文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6-532,共7页
程玖兵 ,王华忠 ,于富文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2 6~ 5 32  目前所用的几种波场外推算法 (分步傅里叶、傅里叶有限差分、广义屏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可以在共炮道... 程玖兵 ,王华忠 ,于富文 ,马在田 .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叠前深度偏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2 6~ 5 32  目前所用的几种波场外推算法 (分步傅里叶、傅里叶有限差分、广义屏和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 )可以在共炮道集上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在上述算法中 ,共炮道集为了兼顾各种波传播角 ,每炮偏移都要考虑相当多的边道 ,并且炮点和检波点要分别向下外推 ,因而计算量很大。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共炮检距道集的深度偏移方法 ,它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叠前深度成像 ,其步骤为 :1在高频假设条件下 ,把共炮检距道集波场延拓公式中的积分运算进行稳相近似 ,得到波场延拓的相移公式 ;2把速度场分裂为层内常速背景和变速扰动 ,可求得整个均匀层波场深度延拓的偏移时移量、各层的偏移时移量及振幅校正系数 ,进而可得到最终波场延拓值。脉冲响应测试和理论模型试算表明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叠前深度偏移 共炮检距道集 双平方根算子 稳相近似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建模的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57
10
作者 胡英 张研 +1 位作者 陈立康 崔兴福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03-507,共5页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迭代修正过程。影响速度模型精度的因素,除了速度反演算法之外,还包括复杂近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处理和观测系统的不规则性。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出发,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是一种基于模型的迭代修正过程。影响速度模型精度的因素,除了速度反演算法之外,还包括复杂近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处理和观测系统的不规则性。从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出发,针对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建立精确速度模型的对策。在地震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首先采用测井约束法建立初始宏观层速度模型,然后利用多域双重迭代法进行优化更新,以达到满足叠前成像精度要求的目的。另外,针对我国西部山地冲断带地区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速度建模的思路和对策,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双重迭代法 剩余速度分析 层析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的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生昌 曹景忠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本文针对 Huang L J等 (1999)在“扩展的局部 Born Fourier偏移方法”一文中提出的散射波场计算公式对于强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 ,并把该公式应用于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 ,进而得到一种稳定的 B... 本文针对 Huang L J等 (1999)在“扩展的局部 Born Fourier偏移方法”一文中提出的散射波场计算公式对于强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 ,并把该公式应用于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 ,进而得到一种稳定的 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与 Split- StepFourier方法和 Phase- Screen方法相比 ,本方法对 Marmousi模型炮集数据的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文提出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可扩大 Born近似的应用范围 ,对散射波场的计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散射波场 波场外推 Born近似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地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志德 陈瑛 +2 位作者 周振兴 何玉前 李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能使反射波正确归位,只有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才能提高成像精度。分析了兴城地区的地质条件,指出本区准确建立偏移速度模型难点是深层火山岩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叠前深度偏移迭代的速度建模对策。结果表明这种速度建模方式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构造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模型 层析成像 深度剩余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巍 王鹏燕 +4 位作者 杨勤勇 方伍宝 潘宏勋 刘旭跃 郭书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6-485,422-423,共10页
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各向异性对于常规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研究了利用P波非双曲旅行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当道集的排列长度远大于勘探目的层深度时,P波走时资料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VTI介质的各向异... 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提高,各向异性对于常规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效果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研究了利用P波非双曲旅行时求取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当道集的排列长度远大于勘探目的层深度时,P波走时资料包含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VTI介质的各向异性参数。利用VTI介质的CMP道集,研究了二步法提取η参数的方法,即先利用短排列地震数据求取均方根动校正速度,再利用长排列数据和水平速度扫描法得到水平速度,通过转换得到各向异性η参数;采用基于声学近似的VTI介质程函方程,通过各向异性射线追踪计算旅行时。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提取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介质各向异性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使成像精度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参数 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 射线追踪 旅行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程玖兵 马在田 +3 位作者 陶正喜 朱敏 方伍宝 孔祥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529,共5页
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表层波场校正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的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对SEG山前带推覆构造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起伏地表波... 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表层波场校正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的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对SEG山前带推覆构造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起伏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照明加权成像结果与理论模型构造形态非常吻合。在此基础上,将此法用于玉门油田窟窿山模型合成数据体,分别进行了静校正与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叠后深度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Kirchhoff偏移与波动方程偏移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在地表起伏剧烈、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大、高速地层直接出露地区,常规时移静校正误差远远大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误差;②在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基础上,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明显高于Kirchhoff偏移法的精度;③起伏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一步法偏移还能合理地描述地表附近反射面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起伏地表 静校正 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复杂地下地区地震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勤勇 方伍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6-682,689,共8页
针对我国南方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地区的地震勘探难点,开展了偏移成像技术研究。首先对偏移算法进行了论述,推导出叠前时间偏移中的旅行时计算方法和加权因子计算方法,提出了非对称旅行时计算思想,使起伏地表直接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针对我国南方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地区的地震勘探难点,开展了偏移成像技术研究。首先对偏移算法进行了论述,推导出叠前时间偏移中的旅行时计算方法和加权因子计算方法,提出了非对称旅行时计算思想,使起伏地表直接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适应速度的较强横向变化;然后讨论了全速度模型建立技术(浅中深层速度融合技术),给出了起伏地表条件下综合建立速度模型的实现流程;最后给出了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的 Fourier 有限差分延拓算子,实现了起伏地表的叠前深度偏移。利用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叠前时间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全速度模型 复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波偏移、分角度成像与AVA道集生成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兴福 刘卫东 +2 位作者 刘桂宝 陈湛文 张关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6期615-620,共6页
基于波场延拓的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复杂构造地质体成像的可靠方法,但存在着计算量大、对观测系统适应性差等缺点。平面波偏移是利用波动方程实现精确叠前成像的另一类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地表延迟放炮的方式生成平面波震源,利用下行... 基于波场延拓的叠前深度偏移是实现复杂构造地质体成像的可靠方法,但存在着计算量大、对观测系统适应性差等缺点。平面波偏移是利用波动方程实现精确叠前成像的另一类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地表延迟放炮的方式生成平面波震源,利用下行波方程进行波场正向延拓得到下行波场;对地表采集的炮集记录,以组合延迟放炮的方式叠加,得到地表平面波记录,利用上行波方程进行波场反向延拓得到上行波场;二者互相关求和,实现平面波地下波场成像。分析表明:平面波成像技术的精度与单平方根算子的共炮点道集偏移和双平方根算子的共中心点道集偏移相当,但计算速度要快得多,且易于并行计算。二维Mamousi模型数值计算表明,射线参数的范围和间隔是影响平面波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不同角度入射的平面波对最终成像结果的贡献是不同的,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射线参数进行平面波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深度偏移 平面波偏移 分角度成像 AVA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在山地地震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源 刘伟 +2 位作者 刘微 王敏 秦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 针对我国南方山地探区复杂地表和复杂地下构造导致常规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难以准确成像问题,研究了基于TTI各向异性的全速度建模技术,建立了一套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的技术思路和实现流程。首先采用井约束初至层析反演方法建立准确的起伏地表速度模型,将其与常规处理获得的中深层速度模型进行匹配拼接,建立起初始的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然后通过井震联合的方法获取各向异性参数,将其加入到各向同性起伏地表全速度模型中,结合倾角和方位角数据,实现TTI各向异性起伏地表全速度建模。四川盆地DXC工区地震资料的成像处理验证了各向异性全速度建模技术的有效性;基于TTI各向异性全速度模型的起伏地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有效地消除了起伏地表的影响,同时降低了复杂构造与速度各向异性对地震成像的影响,使得地下构造成像更合理也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复杂构造 TTI介质 全速度建模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对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研 徐凌 陈立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4,共3页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时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探索静校正和深度域成像一体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基于起伏地表的剩余静校正和从地表出发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地震成像 起伏地表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地震数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玖兵 刘玉柱 +2 位作者 马在田 陶正喜 李亚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39,48,共3页
作为复杂介质中最精确的地震波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大有可为,但该方法对速度误差非常敏感,抗噪能力较差,其成败取决于叠前去噪、表层速度结构反演和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效性,要使山前带地震勘探取得更大突... 作为复杂介质中最精确的地震波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大有可为,但该方法对速度误差非常敏感,抗噪能力较差,其成败取决于叠前去噪、表层速度结构反演和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效性,要使山前带地震勘探取得更大突破,就需改善单程波动方程深度偏移对高陡、倒转界面的成像精度,研究出可提高初至层析分辨率的新方法以及自地表开始的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与波场“逐步累加”技术,研制了直接自起伏地表进行波场延拓与成像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SEG山前逆掩推覆构造模型偏移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川西龙门山实际宽线地震资料成像的试处理结果,也展示了该方法相对于叠后深度偏移的优势。研究还表明,面向地质目标优化地震波照明与接收效果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地震勘探 波动方程 基准面 叠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海生 王必金 +4 位作者 陈玉明 刘麟 郑爱萍 刘启凤 黎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8,9-10,共10页
实践表明,波场延拓叠前深度偏移比Kirchhoff积分法成像精度高,但计算量大;而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比炮域叠前深度偏移运算效率高,且成像精度相当,但只适应水平地表。为此,介绍了一种适应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基本思路... 实践表明,波场延拓叠前深度偏移比Kirchhoff积分法成像精度高,但计算量大;而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比炮域叠前深度偏移运算效率高,且成像精度相当,但只适应水平地表。为此,介绍了一种适应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以地震排列的最高点所在平面为波场延拓起始面,将起伏地表的地震排列观测数据(检波点或炮点)向下延拓到地表最低点所在的水平基准面,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在此平面上应用p变换将全部炮点合成为平面波震源,从而使全部炮记录分解成平面波记录;运用下行波方程、上行波方程分别将平面波震源波场、平面波记录波场沿深度方向外推,在每个深度进行波场相关并累加,获得该深度的成像波场值,得到共分角度的平面波偏移道集;将所有不同共分角度的平面波偏移道集按坐标叠加,得到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四川龙驹坝地质模型的理论试算及四川实际山地资料HNT12线的处理结果表明:基于起伏地表的合成平面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的质量与传统炮域叠前深度偏移的结果相当,但运算效率显著提高,且适应起伏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叠前深度偏移 平面波偏移 基准面校正 共分角度的平面波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