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文静 王琪辉 +3 位作者 黎学明 李勇 籍永亮 牛丽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46-11050,共5页
水性聚氨酯涂膜的附着力、致密性和收缩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其在金属防腐涂料领域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针对水性聚氨酯反应性官能团少和交联度低的特点对其进行改性,并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Tafel曲线外推法,EIS交流阻抗等电化... 水性聚氨酯涂膜的附着力、致密性和收缩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其在金属防腐涂料领域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针对水性聚氨酯反应性官能团少和交联度低的特点对其进行改性,并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Tafel曲线外推法,EIS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不同—NCO/—OH值涂层在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实验成功制得了预期产物,热分析表面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NCO/—OH值为1.90的涂膜性能最优,腐蚀电流为1.83×10-7 A/cm^2,阻抗模值为666 723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涂层 环氧树脂 丙烯酸酯 改性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阴离子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包覆HDI缩二脲乳胶粒粒径的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新华 涂伟萍 +1 位作者 胡剑青 崔英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0-185,共6页
采用转相法制备了阴离子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包覆HDI缩二脲乳胶粒.用TEM观察了包覆乳胶粒形态结构,分析了影响包覆乳胶粒粒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乳胶粒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HDI缩二脲被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包覆.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分子量越大... 采用转相法制备了阴离子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包覆HDI缩二脲乳胶粒.用TEM观察了包覆乳胶粒形态结构,分析了影响包覆乳胶粒粒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乳胶粒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HDI缩二脲被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包覆.聚丙烯酸羟基树脂分子量越大、溶剂极性越强,乳胶粒粒径越小.增加苯乙烯用量,乳胶粒粒径随之先减小后增加,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0%时粒径最小.乳胶粒粒径随羟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羟值为60mg KOH·g-1时,乳胶粒粒径随着丙烯酸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羟值在90mg KOH·g-1以上时,降低丙烯酸含量有利于乳液粒径的减小.降低聚丙烯酸链间的氢键作用力,增加羟基和HDI缩二脲间的氢键作用力,能获得粒径小而均匀的包覆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羟基树脂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 HDI缩二脲 包覆乳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郑飞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2,共5页
综述了水性聚氨酯几种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环氧树脂改性法、有机硅改性法、纳米改性法、丙烯酸改性法、有机氟改性法和复合改性法。这些改性方法均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改性材料与水性聚氨酯复合,所制复合材料通常兼具改性材料和水性... 综述了水性聚氨酯几种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环氧树脂改性法、有机硅改性法、纳米改性法、丙烯酸改性法、有机氟改性法和复合改性法。这些改性方法均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改性材料与水性聚氨酯复合,所制复合材料通常兼具改性材料和水性聚氨酯的优点,实现了利用改性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防水性等改善水性聚氨酯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复合改性法通常是利用多种改性材料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不同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效果明显高于任何一种单一材料的改性效果,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改性 有机硅改性 纳米改性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肼交联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树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东阳 金敏 吴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11,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通过加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合成了具有活性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同时通过羟基酮将酮羰基引入聚氨酯分子中,经分散得到含活性酮羰基的聚氨酯树脂;将二者混合,并加入己二酰肼(ADH),得到酮肼交联水性聚氨酯/聚丙...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通过加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合成了具有活性酮羰基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同时通过羟基酮将酮羰基引入聚氨酯分子中,经分散得到含活性酮羰基的聚氨酯树脂;将二者混合,并加入己二酰肼(ADH),得到酮肼交联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和耐磨性等测定对涂膜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将其与常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树脂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酮肼交联的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树脂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水性聚丙烯酸酯 酮肼交联 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树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被引量:8
5
作者 彭毅成 张力 +1 位作者 柏宇豪 张雪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二醇、二羟甲基丙酸、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异氰酸酯基和羟基的加聚反应合成了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二醇、二羟甲基丙酸、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异氰酸酯基和羟基的加聚反应合成了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对固化膜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有机硅用量对固化膜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的水性聚氨酯固化膜的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力学性能也有改善,附着力保持1级且硬度等级最高可达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有机硅 环氧树脂 复合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贾育霖 邓云娇 +2 位作者 李松松 刘微 黄新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7,共6页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以及二羟基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在此基础上加入环氧树脂(EP,E-44)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PUE)复合乳液。探讨了不同环氧树脂含量对复合乳液... 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以及二羟基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在此基础上加入环氧树脂(EP,E-44)制备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PUE)复合乳液。探讨了不同环氧树脂含量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胶膜的力学性能、吸水率、接触角和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环氧树脂改性过后的复合乳液比较稳定;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和黏度增大,同时胶膜的拉伸强度增大,水的接触角增大,胶膜的热稳定性增加。E-44质量分数为7%~9%时,复合乳液及其胶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 复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合成中的中和方式对PU/PVC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栋杰 潘明旺 +1 位作者 袁金凤 刘仕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8,46,共4页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3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氢氧化钠(NaOH)和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同时,以PU为种子原位共聚氯乙烯,制备了PU/PVC复合树脂。通过...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3000)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氢氧化钠(NaOH)和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同时,以PU为种子原位共聚氯乙烯,制备了PU/PVC复合树脂。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TA-2000热分析仪等手段对PU乳液和PU/PVC树脂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TEA为中和剂的乳液其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接枝后的复合树脂冲击强度明显提高;不同的中和方式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采用NaOH中和时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聚氨酯/聚氯乙烯复合树脂 中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方式及扩链剂用量对PU/PVC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傅戚妹 潘明旺 +1 位作者 袁金凤 刘栋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47,61,共4页
首先制备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然后以此为种子原位接枝共聚氯乙烯制备PU/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TA-2000热分析仪研究了扩链方式以及扩链剂用量对PU粒径及其分布、乳液PU的动态力学性能... 首先制备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然后以此为种子原位接枝共聚氯乙烯制备PU/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TA-2000热分析仪研究了扩链方式以及扩链剂用量对PU粒径及其分布、乳液PU的动态力学性能和PU/PVC复合树脂耐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时扩链所得到的PU乳液粒径较小,且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粒径逐渐增大;预聚时扩链,扩链剂用量较高时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预聚时扩链的PU/PVC复合树脂的热稳定性较好,但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耐热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PU/PVC复合树脂 扩链剂 扩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与聚丙烯酸酯混合乳液(PU+PA)共聚氯乙烯复合树脂的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仕沛 王会昌 +2 位作者 王强 刘栋杰 潘明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8,90,共3页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PA),并与PU共混形成(PU+PA... 采用预聚体分散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醚(PP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用三乙胺(TEA)为中和剂合成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PA),并与PU共混形成(PU+PA)混合乳液。在高压釜中以混合乳液为种子进行氯乙烯(VC)原位共聚,制备了(PU+PA)/PVC复合乳液树脂。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A-2000热分析仪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测定仪等手段对(PU+PA)/PVC复合树脂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耐热性较好的PA的加入,不但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能,还能有效地改善复合树脂的抗缺口冲击强度。当PA/PU为4/6,聚醚分子量为3000时,(PU+PA)/PVC复合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共混乳液 复合树脂 共聚改性P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油墨连结料对PVC印刷耐光色牢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盘茂森 谢志昆 +2 位作者 葛雅莉 叶子升 黄赞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7,109,共6页
为了研究水性油墨连接料对聚氯乙烯(PVC)塑料耐光色牢度的影响,采用乳液聚合法和共混法制备了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和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乳液两种水溶性树脂作为水性油墨连接料,分别配制成水性油墨并印刷到PVC塑料表面。利用傅立叶变... 为了研究水性油墨连接料对聚氯乙烯(PVC)塑料耐光色牢度的影响,采用乳液聚合法和共混法制备了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和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乳液两种水溶性树脂作为水性油墨连接料,分别配制成水性油墨并印刷到PVC塑料表面。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分析了水性油墨连接料影响PVC塑料印刷耐光色牢度的原因。测试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乳液配制的水性油墨在耐光色牢度、附着牢度、耐水性能方面都比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配制的水性油墨更优秀;而在细度、黏度、初干性、着色力、pH值性能方面两者相同。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乳液配制的水性油墨的耐光色牢度用灰色样卡等级进行评价,其灰色样卡等级为4级,色差为1.7~1.9;而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配制的水性油墨的灰色样卡等级仅为3~4级,色差为2.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 连接料 耐光色牢度 水性聚丙烯酸树脂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