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1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朱燕 余湘娟 +2 位作者 陈佳佳 梅华 江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混凝土表面强度不足及开裂是导致海堤结构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因素。采用自主研制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将其涂抹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以及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基于水胶比和养护时间等因素... 混凝土表面强度不足及开裂是导致海堤结构耐久性降低的重要因素。采用自主研制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为主要原材料的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将其涂抹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以及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基于水胶比和养护时间等因素评估了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的效果。利用X衍射试验和压汞试验,从微观角度探究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对混凝土表面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对比涂抹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的混凝土与标准组,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其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高约49%~59%,抗碳化能力提高约35%~40%,耐腐蚀系数提高约3%~5%;增加养护龄期亦可增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新型高分子表面增强剂可渗入到混凝土内部9mm处,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中50nm以上的孔隙数量,改善混凝土孔径分布,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表面增强剂 混凝土 孔隙结构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物P(EDOT-TEMPO/BTh)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美超 张传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将EDOT衍生物4-((4-((2,3-二氢噻吩[3,4-b][1,4]二恶英-2-基)甲氧基)-4-氧丁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EDOT-TEMPO)与2,2′-双噻吩(BTh)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共聚,制备出P(EDOT-TEMPO/BTh)电极。P(EDOT-TEMPO/BTh)... 将EDOT衍生物4-((4-((2,3-二氢噻吩[3,4-b][1,4]二恶英-2-基)甲氧基)-4-氧丁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EDOT-TEMPO)与2,2′-双噻吩(BTh)在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共聚,制备出P(EDOT-TEMPO/BTh)电极。P(EDOT-TEMPO/BTh)膜均匀分散在Pt电极表面,通过SEM、EDS和元素mapping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且提出了EDOT-TEMPO与BTh进行电化学共聚的机理。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EDOT-TEMPO/BTh)电极对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的电催化性能,并通过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苯甲醇在P(EDOT-TEMPO/BTh)电极上氧化为苯甲醛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P(EDOT-TEMPO/BTh)电极在苯甲醇选择性氧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OT衍生物 2 2′-双噻吩 电化学共聚 苯甲醇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共聚高介电性能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曹贤武 姚志强 +2 位作者 黄其隆 曾佩佩 赵婉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目前,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对电容器要求不断提高,兼具高温性能和高储能的电容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高储能密度即要求其具备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PI)因其耐高温性能而备受人们青睐,但其较低储能密度制约其应用... 目前,能源领域不断发展,对电容器要求不断提高,兼具高温性能和高储能的电容器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高储能密度即要求其具备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PI)因其耐高温性能而备受人们青睐,但其较低储能密度制约其应用。为更好地利用聚酰亚胺的耐高温性能,从其合成原料的多样性出发,寻找优异合成路线,该研究以制备高介电常数与低介电损耗聚酰亚胺(PI),研究同分异构体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和3,3',4,4'-联苯四酸二酐(s-BPDA)对聚酰亚胺介电性能的影响为目标,以a-BPDA、s-BPDA、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基砜(m-BAPS)为原料,通过三元共聚制备了PI薄膜,从而验证方案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调配原料比例,探究最佳性能时各种原料配比。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性能分析和介电性能分析对薄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BPDA、s-BPDA、BTDA和m-BAPS可成功合成聚酰亚胺薄膜;合成的薄膜仍可以保持较高的热学性能,其中a-BPDA和s-BPDA分别将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提升至245.8℃和239.1℃。s-BPDA与a-BPDA对聚酰亚胺的介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当s-BPDA与BTDA物质的量比为3∶2时,在1000Hz下sPI介电常数为4.25,介电损耗为0.0029,当a-BPDA与BTDA物质的量比为3∶2时,aPI介电常数为3.49,介电损耗为0.0023;综合对比下,s-BPDA对于聚酰亚胺的热学性能和介电性能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三元共聚 高介电常数 低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Q-1催化剂在Spherizone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的应用
4
作者 李秀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6,共5页
采用BSQ-1催化剂在300 kt/a Spherizone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了低熔体流动速率高抗冲共聚聚丙烯K8003,对BSQ-1催化剂在Spherizone工艺中的活性、立构定向性、氢调敏感性及该催化剂使用时的生产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 采用BSQ-1催化剂在300 kt/a Spherizone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了低熔体流动速率高抗冲共聚聚丙烯K8003,对BSQ-1催化剂在Spherizone工艺中的活性、立构定向性、氢调敏感性及该催化剂使用时的生产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进口催化剂相比,BSQ-1催化剂在多区循环反应器中的活性高约10%,氢调敏感性基本一致;所制聚丙烯等规指数较采用进口催化剂高,抗冲击性能基本一致,表明BSQ-1催化剂在Spherizone工艺中具有替代进口催化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共聚聚丙烯 BSQ-1催化剂 SPHERIZONE工艺 抗冲击性能 等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及其热亚胺化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万立祥 崔锦峰 +2 位作者 郭军红 包雪梅 杨保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8-406,共9页
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齐聚物(PAA),后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和1,4′-丁二醇(BDO)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嵌段,合成聚酰胺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PAA-PU),通过... 以均苯四甲酸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聚酰胺酸齐聚物(PAA),后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和1,4′-丁二醇(BDO)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嵌段,合成聚酰胺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PAA-PU),通过平板硫化仪热亚胺化,制备聚酰亚胺-聚氨酯嵌段共聚物(PI-PU)弹性体。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热重分析(TG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对齐聚物PAA、嵌段聚合物PAA-PU、PI-PU及PU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拉伸强度23.8MPa的PU,引入PAA的嵌段聚合物拉伸强度提高到63.7MPa,亚胺化后的聚合物拉伸强度进一步提高到86.4MPa,聚合物最大热分解温度提高到352.6℃,残留质量上升。DMA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I的嵌段引入,嵌段聚合物Tg由37.2℃提升至91.6℃,随着PI含量增加,Tg进一步提升至128.5℃。此外,嵌段聚合物的储能模量增大,损耗模量降低,橡胶平台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酰亚胺 嵌段共聚 弹性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强粘附性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在柔性传感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庭煜 邵亮 +3 位作者 姬占有 何寅坤 王广静 张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8,共11页
导电水凝胶由于优异的韧性与生物相容性,在人机交互、电子皮肤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为了得到准确响应的信号则需要更优异的粘附性和灵敏度。本工作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了导... 导电水凝胶由于优异的韧性与生物相容性,在人机交互、电子皮肤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为了得到准确响应的信号则需要更优异的粘附性和灵敏度。本工作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共聚制备了导电水凝胶材料,该水凝胶在紫外光照条件下通过巯基攻击碳碳双键快速聚合。其对猪皮肤的粘附强度达到525 kPa,对铝片的粘附强度高达817 kPa。区别于传统的制备方法,本工作在不添加任何导电填料的条件下所制得水凝胶的电导率达到1.08 S/m,且灵敏度因子(GF)达到9.28,避免了因导电填料分散不均而导致的力学性能差且灵敏度不高的问题。此外,该水凝胶有良好的抗冻性,即使在-60℃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得益于高灵敏度和强粘附性,P(AMPS-co-AM)水凝胶可组装成柔性应力或应变传感器精确地检测人体不同部位的微小与大幅度动作,具有准确响应性和良好稳定性,在电子皮肤及柔性可穿戴设备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性 灵敏度 导电水凝胶 快速聚合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四甲酸二酐改性的聚醚酰亚胺共聚薄膜高温储能性能研究
7
作者 曲仕齐 孟永鹏 +5 位作者 朱本钦 常远 吴成龙 艾玎 陈玉 成永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2,共11页
针对聚醚酰亚胺(PEI)在高温(T>100℃)、强电场(E>400MV/m)下因电导损耗增大导致介电储能性能大幅度下降的难题,提出基于高电子亲和能单体的共聚改性方法来提升材料高温储能性能。采用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单体与常规的PEI... 针对聚醚酰亚胺(PEI)在高温(T>100℃)、强电场(E>400MV/m)下因电导损耗增大导致介电储能性能大幅度下降的难题,提出基于高电子亲和能单体的共聚改性方法来提升材料高温储能性能。采用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单体与常规的PEI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制备系列NTCDA-PEI(nPEI)薄膜,研究了不同NTCDA共聚比例对材料热性能、介电性能、击穿性能和储能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跳跃电导模型和热刺激电流测量,分析了共聚薄膜的电导和陷阱特性对储能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共聚薄膜在介质中引入了更多的电子陷阱,有效抑制了高温下载流子的迁移,实现了电导电流的下降和击穿电场强度击穿场强的提高,进而使nPEI薄膜在高温下实现放电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的提升。当NTCDA物质的量分数为1.5%时,共聚薄膜性能如下:在150℃下的性能最优,击穿电场强度为574.35MV/m,比纯PEI提高了14.0%;最大放电能量密度为6.38J/cm^(3),比纯PEI提高了50.8%;充放电效率从纯PEI的52.2%提升至88.7%。该研究为开发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储能器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1 4 5 8-萘四甲酸二酐 共聚 高温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材用乙烯- α -烯烃共聚物的结构及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宸 常诚 +2 位作者 顾雪萍 张才亮 冯连芳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聚乙烯(PE)管材在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上存在不足,可以通过与α-烯烃共聚改善,以延长管材在地暖系统、工业运输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寿命。“系带”分子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片晶之间的连结链,承担着传递环境应力的作用。当管材发生应力开裂... 聚乙烯(PE)管材在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上存在不足,可以通过与α-烯烃共聚改善,以延长管材在地暖系统、工业运输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寿命。“系带”分子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片晶之间的连结链,承担着传递环境应力的作用。当管材发生应力开裂时,“系带”分子上的短支链长度是影响裂纹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共聚单体类型决定了短支链的长度,对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1-丁烯、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时PE的结构与性能,论述了共聚单体类型对共聚PE性能的影响,比较得出1-己烯为最佳选择。对比了气相法、环管淤浆、釜式淤浆共聚工艺,气相法工艺较为成熟并广泛用于共聚产品的生产,但操作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而导致结块现象;环管淤浆工艺需要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来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黏壁问题;釜式淤浆工艺操作条件温和、产品分子量分布易调控,选择戊烷作溶剂是其进一步发展方向,为PE管材的产品设计与工艺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α-烯烃共聚 管材用品 微观结构 共聚单体类型 聚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二烯共聚改性木质素补强橡胶复合材料
9
作者 侯世航 任顺强 +2 位作者 王司晨 张继川 樊永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0,共9页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行酰化改性,并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将酰化木质素与异戊二烯进行共聚合,在木质素大分子中引入长链烷烃侧基,制备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ALI)。然后,对改性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分析ALI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特性以及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改性木质素材料的羟基含量降低,接触角从66.13°提高到80.16°,这表明其分子极性降低且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增强。当ALI的添加量为5 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0.61 MPa,与炭黑填充样品相近;断裂伸长率为581.20%,较炭黑填充样品提高了42.40%。这表明改性木质素材料在填料-橡胶网络中分散良好,且橡胶基体得到了有效补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的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显著改善了木质素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实现了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有效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异戊二烯 共聚 天然橡胶 补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耐久疏水性能的低氟聚苯乙烯共混材料
10
作者 王志勇 黄保桃 +3 位作者 吴宇 潘毅 郑朝晖 邓瑾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1,共8页
针对传统含氟疏水涂层因与基材弱界面作用导致的耐久性差的问题,文中以对叔丁基苯乙烯及对三氟甲基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含氟量的叔丁基苯乙烯-co-三氟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并将其与聚苯乙烯(PS)通过溶... 针对传统含氟疏水涂层因与基材弱界面作用导致的耐久性差的问题,文中以对叔丁基苯乙烯及对三氟甲基苯乙烯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含氟量的叔丁基苯乙烯-co-三氟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并将其与聚苯乙烯(PS)通过溶液共混及熔融成型制备了具有持久疏水性能的共混物型材。含氟侧基的表面迁移性使得共混材料在低氟含量下具有与含氟共聚物同等的疏水性能,接触角均为112°。同时,烷烃侧链的引入可有效提高含氟共聚物与聚苯乙烯基材的相容性和疏水耐久性,该共混物材料在去离子水和乙醇浸泡24h以及砂纸打磨150次后依然能维持较好的疏水性能。该研究结果为低氟含量下赋予聚合物材料表面持久的疏水性能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共聚 含氟聚合物 自迁移 链缠结 耐久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酚铁配合物催化环氧环己烷与环酸酐共聚研究
11
作者 杨安冉 段文升 +4 位作者 武宪民 丁慧宁 温叶倩 刘国栋 刘宾元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37-241,共5页
环氧化物和环酸酐的开环共聚(ROCOP)是合成具有创新结构和功能聚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二元催化体系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氨酚铁配合物(APFe)介导下,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实现了邻苯二甲酸酐(PA)、5-降冰片烯-exo-2,3-二甲酸酐(exo-... 环氧化物和环酸酐的开环共聚(ROCOP)是合成具有创新结构和功能聚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二元催化体系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氨酚铁配合物(APFe)介导下,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实现了邻苯二甲酸酐(PA)、5-降冰片烯-exo-2,3-二甲酸酐(exo-NA)和环氧环己烷(CHO)的开环共聚,利用核磁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反应进行追踪,发现反应机理会从阳离子聚合过渡到配位阴离子聚合,反应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增强的“V”字型变化,由于不同酸酐与金属配合物配位能力以及插入增长链能力存在差距,因此反应拐点会产生差异。利用不同亲核性的助催化剂四丁基氯化铵(TBACl)和APFe组成的二元体系催化9,10-二氢蒽-9,10-α,β-丁二酸酐(HASA)和CHO开环共聚,同样观察到反应活性转变的特性,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证实了助催化剂的亲核性会对反应机理的转变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开环共聚反应 氨酚铁配合物 环氧化合物 环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元共聚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和性能
12
作者 刘伟伟 戴培邦 张倍铭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采用两步法,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双酚A二酐(BPA-DA)、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二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四元)共聚聚酰亚胺(PI)薄膜。... 采用两步法,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双酚A二酐(BPA-DA)、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制备二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四元)共聚聚酰亚胺(PI)薄膜。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所得PI薄膜的分子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重分析仪(TG)测定其热稳定性,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及色差仪测定其光学性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LFNMR)测定薄膜中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四元共聚PI薄膜实现完全亚胺化,热失重5%温度(T5%)高于499℃;薄膜含有少量的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不含自由水;Tg高于210℃;相较于一元二胺与一元二酐(二元)均聚PI薄膜及一元二胺与二元二酐共聚PI薄膜和二元二胺与一元二酐(三元)共聚PI薄膜,四元共聚PI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率和无色性,在465 nm波长处的紫外-可见光透光率(T465nm)最高达92%,黄度指数(b∗)最低至8.58,Tg下降。四元共聚PI薄膜的Tg低于二元均聚及三元共聚PI薄膜的Tg,说明四元共聚PI薄膜的分子链间自由体积增大,是导致PI薄膜透光性提高和黄度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无色透明 四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聚碳酸酯的合成及其光学特性调控
13
作者 周乾 陆韬 +2 位作者 刘梦娟 方炜 吴国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9-340,共12页
生物基聚碳酸酯(PIC)受到分子链内刚性脂环骨架和醚键的限制,导致其折射率低、双折射值和吸水率偏高。本文以碳酸二苯酯(DPC)、9,9-二[4-(2-羟乙氧基)苯基]芴(BPEF)和异山梨醇(ISB)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了高分子量、无规分布的... 生物基聚碳酸酯(PIC)受到分子链内刚性脂环骨架和醚键的限制,导致其折射率低、双折射值和吸水率偏高。本文以碳酸二苯酯(DPC)、9,9-二[4-(2-羟乙氧基)苯基]芴(BPEF)和异山梨醇(ISB)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了高分子量、无规分布的生物基共聚碳酸酯(PFIC)。9,9-二芳基芴(Cardo)结构单体BPEF的引入,使PFIC具有比PIC更优异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当BPEF摩尔分数为22%~70%时,PFIC薄膜呈现负色散特性;当BPEF摩尔分数为65%时,PFIC薄膜具有高折射率(n_(d)=1.620)和低双折射效应(Δn=0.000 07)。此外,PFIC的分子链取向度及其双折射值随着薄膜拉伸温度降低、拉伸比和拉伸速率提高而增加,但并不影响其双折射波长色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双折射 异山梨醇 共聚改性 光学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性大分子键合剂的合成与性能
14
作者 蓝相涛 张平安 +1 位作者 袁剑民 邓剑如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835,共7页
为实现中性大分子键合剂结构的均一性并提升其综合性能,设计合成新型单体丙烯酸氰乙酯(CEA),通过与丙烯酸羟乙酯(HEA)自由基共聚制备了新型中性大分子键合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 为实现中性大分子键合剂结构的均一性并提升其综合性能,设计合成新型单体丙烯酸氰乙酯(CEA),通过与丙烯酸羟乙酯(HEA)自由基共聚制备了新型中性大分子键合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羟值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将键合剂应用于NEPE高能推进剂配方,考察了它对工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A与HEA聚合活性匹配,聚合过程无需控制投料方式即可获得结构均一的共聚物。相较于传统中性键合剂,该键合剂使推进剂药浆屈服值和表观粘度分别降低至74.4 Pa与337 Pa·s,显著改善工艺性能,固化后药柱拉伸强度(0.98 MPa)与断裂伸长率(70.1%)分别提升22.5%与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中性键合剂 自由基共聚 工艺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PAA-PAM共聚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李雅欣 谢俊龙 +1 位作者 李成豪 蔡少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7,共6页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Irgaure2959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PAM)共聚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流变仪等... 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Irgaure2959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PAM)共聚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流变仪等对共聚水凝胶的各项性能进行表征,并探究丙三醇的加入对水凝胶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保水性能、黏附性能和抗冻、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丙三醇能有效提高共聚水凝胶的断裂伸长率、韧性、保水性、黏附性和极端温度耐受性。通过紫外光固化法制备的共聚水凝胶,当AA和AM单体摩尔比为4∶6,交联剂MBA含量为1‰,丙三醇体积百分比为60 vol%时,其综合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为631.8%,拉伸强度为53.0 kPa,并且具有良好的黏附性和抗冻、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丙三醇 共聚水凝胶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酰肼对POK熔融、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孙成 付琳 +4 位作者 薛志荣 杜广策 李卫宇 扈健 薛美玲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为提升脂肪族共聚型聚酮(POK)管材的低温韧性,采用非合金化增韧的方式,运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了不同含量苯甲酰肼(BH)的POK/BH材料,通过加入低含量(质量分数1%以下)的BH对POK的结晶性能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增韧目的。同时考察了BH含量... 为提升脂肪族共聚型聚酮(POK)管材的低温韧性,采用非合金化增韧的方式,运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了不同含量苯甲酰肼(BH)的POK/BH材料,通过加入低含量(质量分数1%以下)的BH对POK的结晶性能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增韧目的。同时考察了BH含量对POK熔融、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热分析结果表明,BH使POK的熔融过程向低温方向移动,且该趋势随着BH含量的增加而变得显著;添加质量分数0.2%的BH即可使POK峰值熔融温度下降7.6℃,熔融焓下降10.7J/g,表明少量BH的加入即可显著抑制POK结晶。BH使POK的结晶峰半高宽急剧增加、结晶焓显著下降,表明BH严重干扰了晶体的生长过程和结晶完善程度。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2%的BH使POK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42.9kJ/m2,但对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的影响不大,避免了以损失模量和强度为代价的合金化增韧的弊端。结晶形态学研究表明POK晶粒呈现为熔融结晶时不常见的非球晶,且晶粒生长缓慢;BH不但使POK晶粒的可视出现时间加倍、晶核密度明显降低,且其晶粒呈现为几个晶粒花瓣共享一个晶核并团簇成花朵模样,但结晶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外,结晶温度越低,同含量BH的POK晶核密度下降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共聚型聚酮 增韧 苯甲酰肼 结晶行为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尼龙6耐磨性的改性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17
作者 侯史晨 马海燕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6,共8页
综述了提升尼龙6耐磨性的改性方法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了当前主要的改性技术,包括共混改性、填料增强、共聚改性、纳米复合改性,并分析了各类方法在提升尼龙6耐磨性的效果与机制。分析表明,尽管传统的填料增强技术在提高力学性能方面取... 综述了提升尼龙6耐磨性的改性方法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了当前主要的改性技术,包括共混改性、填料增强、共聚改性、纳米复合改性,并分析了各类方法在提升尼龙6耐磨性的效果与机制。分析表明,尽管传统的填料增强技术在提高力学性能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纳米复合改性技术以其优越的分散性和界面强度,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和绿色环保改性技术的开发,以进一步提高尼龙6在苛刻工作环境下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耐磨性 共混改性 填料增强 共聚改性 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系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研究
18
作者 袁颖 张丽锋 +4 位作者 孙彦民 蔡巷 段兴宇 周立山 韩恩山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以茂金属/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异丁基铝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核磁共振碳谱法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助催化剂、反应温度和1-辛烯用量对共聚物的... 以茂金属/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三异丁基铝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核磁共振碳谱法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助催化剂、反应温度和1-辛烯用量对共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为1μmol,n(Ti)∶n(Al)∶n(B)为1.0∶300.0∶1.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15 min,1-辛烯用量为2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39×10^(5),1-辛烯含量达26.61%(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催化剂 乙烯-1-辛烯共聚物 聚合条件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olymer 1保护高眼压大鼠视神经的免疫学机制
19
作者 孙静芬 王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Copolymer 1(Cop 1)对实验性高眼压性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对27只大鼠采用烧灼巩膜上静脉制作双眼高眼压模型,在眼压升高的第3周,取12只模型大鼠于后脚皮内注射100μg Cop 1和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CFA)... 目的探讨Copolymer 1(Cop 1)对实验性高眼压性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对27只大鼠采用烧灼巩膜上静脉制作双眼高眼压模型,在眼压升高的第3周,取12只模型大鼠于后脚皮内注射100μg Cop 1和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乳化液(实验组);另取12只模型大鼠作为对照组,后脚皮内注射等体积PBS和CFA的混合乳化液;其余3只模型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1周后取出大鼠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3H]thymidine标记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实验组大鼠的CD4+CD25+Treg/CD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IL-10分泌量和分泌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INF-γ分泌量和分泌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体外刺激淋巴细胞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 1能诱导CD4+CD25-向CD4+CD25+Treg转化,促进Th1转化为Th2,并增加IL-10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olymer 1 高眼压 视神经保护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iO-66-NH_(2)/路易斯碱二元体系催化环氧化物与环酸酐开环共聚
20
作者 胡从意 蓝云洪 +1 位作者 侯琳熙 肖龙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6-1322,1384,共8页
环氧化物与环酸酐的开环共聚反应(ROCOP)在聚酯的制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氯化锆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经水热反应制备了氨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_(2)。其作为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PPNCl)组成二元... 环氧化物与环酸酐的开环共聚反应(ROCOP)在聚酯的制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氯化锆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经水热反应制备了氨基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NH_(2)。其作为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双(三苯基正膦基)氯化铵(PPNCl)组成二元路易斯酸碱(UiO-66-NH_(2)/PPNCl),用于催化环氧环己烷(CHO)和马来酸酐(MA)的开环共聚反应。采用FTIR、XRD对UiO-66-NH_(2)进行了表征,通过^(1)HNMR考察了主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CHO转化率、聚合物酯键含量及催化剂周转频率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反应动力学及单体普适性。通过SEM、XRD、ICP-OES分析了UiO-66-NH_(2)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以PPNCl(33.2 mg)为助催化剂,在n(UiO-66-NH_(2))∶n(PPNCl)∶n(MA)∶n(CHO)=1∶1∶100∶10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制备的聚酯P(MA-CHO)中酯键含量最高可达70.0%,CHO转化率78.6%,催化剂周转频率78.6 h^(–1)。UiO-66-NH_(2)/PPNCl催化MA和CHO开环聚合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6.51 kJ/mol。UiO-66-NH_(2)重复使用3次后,催化活性稍降低,CHO转化率从78.6%降至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非均相催化剂 开环共聚 聚酯 助催化剂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