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汕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酸性浅层地下水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1
作者 胡启智 王秀娟 +5 位作者 丘锦荣 康迪 曾经文 蔡倩怡 刘人涛 刘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6-918,共13页
广东省潮汕地区地下水是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偏酸性浅层地下水作为近几年突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区,... 广东省潮汕地区地下水是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偏酸性浅层地下水作为近几年突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平衡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以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区,采用数理统计和水化学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酸性浅层地下水的pH值时空分布特征,阐明了水化学特征及类型分布,并解析了其水化学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具有弱酸性和低矿化度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和HCO_(3)-Na·Ca型;区内降雨整体呈酸性,周边无明显与pH变化相关的污染源;pH值明显受水岩相互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硅酸盐矿物的风化和CO_(2)的溶解是HCO_(3)^(-)的主要来源,花岗岩的溶解淋滤作用是产生H^(+)的主要来源。综上认为,研究区域酸性浅层地下水主要受酸雨淋滤、含水层介质中的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 酸性地下水 水化学 影响因素 广东省潮汕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陕接壤区矿井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2
作者 苗贺朝 董书宁 +6 位作者 王皓 杨元园 乔伟 王晓东 王东琦 付宏洋 刘禹廷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6,共11页
【目的】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由东向西转移,西部煤炭基地在国民经济基础能源供给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然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长期面临水害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难以协调的困局。因此,推进矿井水管控技术走向... 【目的】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由东向西转移,西部煤炭基地在国民经济基础能源供给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然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长期面临水害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难以协调的困局。因此,推进矿井水管控技术走向智能化,是解决西部矿区煤-水矛盾的关键途径,也是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矿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迫切需求。【方法】针对现有矿井水配置技术存在的分级分质配置规则不完善、对矿井水资源特殊性考虑不足等问题,以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和再生水为水源,构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公平性的水资源分级分质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在制定矿区水资源分级分质配置规则基础上,结合水量平衡、水质标准和用水需求约束等条件,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我国蒙陕接壤区某矿现状水平年水资源逐月配置方案进行求解,并评价了Pareto解集中经济、环境、公平效益侧重的配置方案,该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和结论】(1)配置结果合理,矿井水年均利用率为78.4%,月平均利用率与月供需水量之差呈正相关,生态和农业需水是关键影响因子。(2)矿井水月平均利用率最高为92.2%(4月)、最低为31.4%(8月),此二月均推荐经济或环境方案。(3)1~12月环境方案,各水源利用率范围分别为100%、35.21%~100.00%、32.18%~95.11%和82.89%~100.00%。(4)生活、工业、生态、农业用水的满足度范围分别为95.00%~98.16%、97.27%~109.14%、94.35%~105.05%和81.95%~108.85%。(5)当矿井水利用率低时,其他水源利用率增大,供水结构不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矿井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为类似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多水源 优化模型 基尼系数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代 PARETO解集 蒙陕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的确定与探讨
3
作者 郝惠莉 张镇玺 +4 位作者 袁瀛 苗斌侠 李怀霄 陈晓荣 王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 [目的]探讨和明确陕西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与分阶段目标值,为准确评价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方法]综合考虑陕西省社会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分析对应年度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及水土保持率变化情况,结合各年度水利年鉴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结果,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土地利用、海拔地形、植被覆盖、地理空间数据,研判现状条件下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形势,确定陕西省2050年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及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并结合目标责任考核,提出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的实现途径。[结果]①自2011年以来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减少量不断降低,治理难度不断加大,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由72686.00 km^(2)降低至2022年的62637.02 km^(2);②至2050年,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全部实施后,预计削减水土流失面积21607.05 km^(2),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为79.02%;③2025,2030和2035年分阶段目标值分别为71.42%,73.97%和75.62%。[结论]科学合理地确定陕西省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可以满足陕西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远期目标值 分阶段目标值 陕西省 水土流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原 陈菊红 +2 位作者 马安妮 杜金柱 王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以陕西水源区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从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并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衡量了水土保持项目效果。结果表明:总体来看,... 以陕西水源区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从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并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衡量了水土保持项目效果。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水土保持项目改善了陕西水源区整体质量,但在不同效益之间存在差异。基础效益方面表现最优,治理度、土地利用率、道路硬化率等有大幅提升;生态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次之,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提高率和资金产投比等提升不够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项目对受教育程度、农产品商品率等拉动不足。该研究为南水北调工程水土保持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陕西水源区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史淑娟 李怀恩 +1 位作者 刘利年 林启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7-151,共5页
在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中,生态补偿量的计算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补偿水源区多少的关键,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机制的顺利实施。选择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从水源区保护... 在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机制中,生态补偿量的计算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补偿水源区多少的关键,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机制的顺利实施。选择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的成本、受水区经济可承受能力、水源区的水资源价值和环境容量排污权的损失价值4种途径计算陕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量。通过4种途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认为基于水源区保护水源所付出成本的水源区生态服务补偿支付较为可行。陕西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生态环境建设期为99.56亿元/年,生态环境管护期为90.86亿元/年,同时,根据受水区所需水质标准对所推荐的补偿标准进行修正,为建立跨流域调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量 陕西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计算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寇青青 运剑苇 +3 位作者 刘淑婧 张卫华 靳军英 李菀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直接影响着受水区在调水工作中的参与热情.本研究以南水北调陕西汉中、安康、商洛水源区及京、津、冀、豫受水区为研究区,在考虑水源区水土保持建设、受水区水市场情况、水源区水资源价值、水源...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直接影响着受水区在调水工作中的参与热情.本研究以南水北调陕西汉中、安康、商洛水源区及京、津、冀、豫受水区为研究区,在考虑水源区水土保持建设、受水区水市场情况、水源区水资源价值、水源区排污权损失价值基础上,加入未来水资源调度机会成本、市民意愿支付差价占比及意愿支付补偿额占比,重新计算生态补偿总量.得陕西水源区当前可计算的受水区补偿额为62.42亿元/年.为发展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计算提供新的计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南水北调 陕西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赖坤容 姜军 +2 位作者 刘秀花 姜凌 周维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2,228,共7页
【目的】对陕西华县、华阴(简称"二华")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水质进行研究,为保护和改良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提供指导。【方法】于2008-11在"二华"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地下水水样,对水样中的Na... 【目的】对陕西华县、华阴(简称"二华")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水质进行研究,为保护和改良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提供指导。【方法】于2008-11在"二华"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地下水水样,对水样中的Na+、K+、Ca2+、Mg2+、HCO3-、Cl-、SO24-、CO32-、NO3-N、CODMn、Cr6+、Mn2+、Cu2+、Zn2+、Cd2+、Pb2+、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分析软件AquaChem V4.0及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二华"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级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变化依次从HCO3.SO4-Ca.Mg型经SO4.HCO3-Na.Ca型过渡到SO4.Cl-Na型;研究区内水质良好水样占25.0%,水质较差水样占54.2%,水质极差水样占20.8%。【结论】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接受秦岭山前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从南向北流向渭河,其沿岸地下水接受渭河河水的侧向补给,河水水质对沿岸地下水的水质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华”地区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 变化趋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区域经济影响定量评价——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峰 王纪红 赵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定量评价大型工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例,采用AHP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定各层次的判断矩阵以及单项指标在工程经济评价中... 目的定量评价大型工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为例,采用AHP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定各层次的判断矩阵以及单项指标在工程经济评价中的权重。结果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经济影响中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684 3;其次是第一产业,权重为0.229 7;最后是第三产业,权重为0.122 0。结论应用AHP法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定量评价简单、准确,实用性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法 区域经济影响 定量评价 陕西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煤矿区地表水环境评价与水矿捆绑模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腾 延军平 +2 位作者 刘新颜 胡娜娜 方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2,217,共5页
为解决陕北煤矿区的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关系问题,更好地保护矿区生态和环境。通过对陕北主要煤矿区地表水环境的实际监测和对历年水文数据分析,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地表水环境安全评价... 为解决陕北煤矿区的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关系问题,更好地保护矿区生态和环境。通过对陕北主要煤矿区地表水环境的实际监测和对历年水文数据分析,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地表水环境安全评价。结果表明:(1)陕北煤矿区的窟野河、窟野河人工湖、秃尾河、榆溪河、中营盘水库和红碱淖的水均为Ⅴ类水质;(2)陕北煤矿区地表水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煤炭工业发展以来地表水量减少速度加快。针对陕北煤矿区的水环境问题,提出了能解决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关系的"水矿捆绑"发展模式,介绍了其具体实施流程,并对该模式的优势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评价 水矿捆绑 陕北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汉丹江(陕西段)流域水质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民权 胡芳 +1 位作者 吴波 党志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预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水质。方法率定参数,利用一维水质模型预测水质。结果预测结果表明,不满足水质要求的功能能枯水年占90.9%,平水年占86.4%,丰水年占68.2%。结论大部分水环境功能区将不能满足水质要求。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质预测 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水源地水质与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爱琴 董杰 +2 位作者 陈诗越 张菊 孙卫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2,75,共3页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山东省面临着水质恶化、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水土流失严重等威胁水源地水质和生态安全的严峻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对策:①制定流域总体规划方案,加强以流域为单位的生态环境整治;②加强水源地管理...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山东省面临着水质恶化、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水土流失严重等威胁水源地水质和生态安全的严峻问题。为此提出了以下对策:①制定流域总体规划方案,加强以流域为单位的生态环境整治;②加强水源地管理,严格控制水污染;③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④着力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调查,加强水源地生态安全机制研究;⑤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水质 生态安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气东输管道陕西段工程建设中的土壤流失及防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付良勇 许小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3-155,共3页
西气东输管道陕西段工程建设穿越多种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建设施工过程中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风蚀防治区和水蚀防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防治措施,实现管道工程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同步... 西气东输管道陕西段工程建设穿越多种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建设施工过程中引发新的水土流失。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风蚀防治区和水蚀防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防治措施,实现管道工程建设与沿线生态环境同步进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防治区 水蚀防治区 土壤流失 防治 西气东输管道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山地苹果幼树节水包滴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晨鹏 王延平 +2 位作者 雷玉山 苏一鸣 陈世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4,共4页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坡度大、地形破碎、干旱严重且补水困难的山地为对象,研究了节水包滴灌对苹果幼园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苗木栽植成活率、幼树叶片生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节水包滴灌能够保持原有的土壤结构状态,干旱季...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坡度大、地形破碎、干旱严重且补水困难的山地为对象,研究了节水包滴灌对苹果幼园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苗木栽植成活率、幼树叶片生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节水包滴灌能够保持原有的土壤结构状态,干旱季节20~60cm土层的含水量比等量水穴灌提高15.43%~25.28%,比对照提高18.94%~36.10%;苹果苗木栽植成活率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11.6%和15.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5.10%和8.80%;3a生幼树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12.44%和28.01%,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比穴灌和对照提高7.38%和14.84%。节水包滴灌成本低、节水、省工、易移动、操作简单,在干旱破碎山地苹果幼园栽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区 山地苹果 幼树 节水包 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甘南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思路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文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5-27,共3页
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甘南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在维系黄河安危和整个流域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仅关系到甘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 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甘南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在维系黄河安危和整个流域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仅关系到甘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安危,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战略思路 甘南 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水源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15
作者 李怀恩 胡保卫 史淑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5-728,共4页
目的分析陕西水源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方法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选择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定量计算了当地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保持和改良土壤、保护和涵养水源、固碳供氧及维持景观等生态服务价值。结果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 目的分析陕西水源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方法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选择陕西水源区为研究对象,定量计算了当地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保持和改良土壤、保护和涵养水源、固碳供氧及维持景观等生态服务价值。结果陕西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所产生的保土固肥价值为52.59亿元/a,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为198.89亿元,生态建设的维持景观价值为12.57亿元/a,固碳供氧价值为92.45亿元/a。陕西水源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356.5亿元/a。结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价值 陕西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森林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得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依据区域地带性的气候、土壤和森林植被类型相对一致,地形地貌与自然地理区划相对一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相对一致为条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结合全国林业区划,将陕西省森林划分为陕北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 依据区域地带性的气候、土壤和森林植被类型相对一致,地形地貌与自然地理区划相对一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相对一致为条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结合全国林业区划,将陕西省森林划分为陕北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林区,黄龙山桥山水源涵养林区,渭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区等10个分区,并阐述其区域特点、功能定位、发展布局和保护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功能分区 区域特点 功能定位 发展布局 水土保持 水源涵养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17
作者 王晓峰 王纪红 +1 位作者 赵璐 赵建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产生的综合影响,为其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HP法为主,建立综合影响评价递阶层次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产生的综合影响,为其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HP法为主,建立综合影响评价递阶层次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工程的实施对陕西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态环境,最小的是社会发展。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陕西水源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其影响也是全面的、深远的,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对负面影响较大的方面加大补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陕西水源区 综合影响评价 AH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辽宁交界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18
作者 刘永梅 崔月菊 +5 位作者 孙凤霞 仵柯田 姜莉 刘改梅 陈立峰 杜建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7,共10页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周边25个泉、井、河流、水库取样点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主要离子含量进行测试,讨论了该地区地下水的物质来源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样...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周边25个泉、井、河流、水库取样点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主要离子含量进行测试,讨论了该地区地下水的物质来源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样TDS范围为40.14~1720.87 mg/L,低矿化度(TDS<200 mg/L)水样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解和大气输入,而其它水样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溶解和深部流体,大气输入相对很小,但各测区深部流体的贡献有明显差别;(2)低温热水、中温热水及高温热水均为花岗岩裂隙水,其水化学类型为硫酸型和重碳酸型,富含碱性长石的火成岩溶解导致地下水富Na^(+),周围构造活动相对活跃。其中,RST水样更接近深部储水层的热水特征,表明其受深部流体影响为主;(3)NS和AES水样位于阴山北部高原区,为CO_(2)过饱和水,属重碳酸钠型;AES受干旱区季节性降水淋滤表层可溶盐、水体的蒸发以及深部富CO_(2)流体混入造成其矿化度最高;(4)KZHQ和BYNE水样分别处于碳酸盐岩含水层和含砾砂岩含水层,由于Ca^(2+)参与了矿物沉淀,水中相对富集Na^(+),形成重碳酸钠型水。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段,地下水化学成分受深部流体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水化学类型 补给来源 内蒙古—辽宁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生态脆弱矿区煤炭与地下水组合特征及保水开采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双明 范立民 +3 位作者 黄庆享 杨泽元 王国柱 申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97-702,707,共7页
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富集,正在建设陕北、神东2个大型煤炭基地,但矿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唯一具有供水意义和重要生态价值的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研究揭示了区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为1.5~5.0 m,煤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富集,正在建设陕北、神东2个大型煤炭基地,但矿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唯一具有供水意义和重要生态价值的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研究揭示了区合理生态地下水位埋深为1.5~5.0 m,煤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表生生态退化,控制地下水位是生态脆弱矿区科学开采的核心。开采实践和室内模拟实验表明,当煤层上覆隔水岩组厚度≥33~35倍采高时,煤层开采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煤层上覆隔水岩组厚度≤18倍采高时,煤层开采会破坏隔水层,导致水位下降;18~35倍采高时,可采取"限制采高"等措施实现保水开采。以控制地下水位为目标,以采动隔水层稳定性分区为基础,以采煤方法规划为手段的开采方法是生态脆弱矿区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矿区 浅埋煤层 生态水位 隔水层隔水性 保水开采 陕北侏罗纪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9年陕北矿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颖 吴喜军 +4 位作者 李怀恩 张亚宁 武宏梅 刘静 张范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289,共6页
[目的]分析陕北矿区饮用水源地尤家峁水库的水质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为中国同类地区饮用水的保护和处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于2013-2019年对榆林市饮用水源地尤家峁水库水质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了20项水质指标数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 [目的]分析陕北矿区饮用水源地尤家峁水库的水质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为中国同类地区饮用水的保护和处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于2013-2019年对榆林市饮用水源地尤家峁水库水质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了20项水质指标数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PCA-熵值结合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浑浊度、色度、锰含量是影响尤家峁水库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次之。水质净化的首要任务是除锰。②尤家峁水库2014年水质最差,2015,2016年水质较好;年内冬季水质最好,夏季最差,与降水量、气温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③PCA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水质主要驱动因子识别方法,与PCA-熵值结合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锰污染是尤家峁水库水质恶化的主导因素,夏季锰浓度明显升高,应相应调整水处理工艺或增大药剂投加量,以满足民生饮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熵值法 陕北矿区 饮用水源 水质特征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