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东平原麦玉轮作区水资源供需变化及对产量影响
1
作者 宁晓菊 张天宁 +2 位作者 闫杰琨 汤茜 李小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1-130,共10页
评估作物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的匹配性,有助于科学调整灌溉制度,增强农业发展韧性。为探讨麦玉轮作区水资源供需变化及对产量影响,该研究选择典型麦玉轮作区——河南省豫东平原,基于1990—2022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粮食产量统计数据,通... 评估作物需水量与有效降水量的匹配性,有助于科学调整灌溉制度,增强农业发展韧性。为探讨麦玉轮作区水资源供需变化及对产量影响,该研究选择典型麦玉轮作区——河南省豫东平原,基于1990—2022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粮食产量统计数据,通过小麦和玉米生育期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灌溉需水量探索不同降水年型下麦玉轮作时水资源供需匹配的演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东平原小麦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分别呈西高东低和北高南低分布,玉米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分别呈现中间低、南北高和西北低、东南高分布。2)33 a来,豫东多数地区小麦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玉米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小麦需水量的增幅小于有效降水量增幅,玉米需水量的降幅低于有效降水量降幅,加剧麦玉轮作时水资源供需的不匹配。3)丰水年小麦灌溉需水量为60 mm,平水年和枯水年灌溉需水量分别增加到176和263 mm;小麦生长中期和后期分别以中旱和轻旱为主,中期中旱和后期轻旱下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25和20 mm,中期大量的人工灌溉活动缓解了小麦干旱,促进了小麦稳产。4)枯水年玉米会偶发干旱,平水年和丰水年不需灌溉。相比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极端降水与连阴雨复合的概率增加,可能造成玉米产量大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灌溉 水资源 供需匹配 需水量 产量 麦玉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年我国碲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2
作者 韩中奎 陈子瞻 +4 位作者 潘昭帅 代涛 杜力普 李杰 高天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5,共9页
碲作为半导体温差制冷、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研判未来碲资源供需平衡态势,对于科学规划我国碲资源供给侧产能布局与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ARIMA模型对我... 碲作为半导体温差制冷、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安全供应至关重要。因此,准确研判未来碲资源供需平衡态势,对于科学规划我国碲资源供给侧产能布局与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ARIMA模型对我国碲资源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其次基于铜-碲共伴生特性,利用“S”型曲线预测了我国精炼铜未来需求;最后据此推导出碲资源未来供给潜力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随着我国铜资源需求饱和,以及再生精炼铜比例上升,铜阳极泥中的碲资源供给潜力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碲资源供给潜力从2023年的539.8 t下降至2035年的393.4 t。(2)现阶段,我国碲资源消费需求相对疲软,预计碲资源过剩状态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3)随着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红外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碲资源需求量激增,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逐渐收窄。到2035年,我国碲资源供应缺口将达到81.8 t。针对当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供不应求趋势,本文提出:推动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库存的有效利用和消耗;构建碲资源战略储备管理体系,提高未来资源供给弹性;拓宽碲资源的获取途径,增强供应的稳定性和保障能力等措施。本文研究对促进我国碲产业链健康发展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资源 伴生矿产 供需平衡 ARIMA模型 “S”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AP-MODFLOW的讨赖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
3
作者 张朝辉 刘开清 +3 位作者 王生龙 胡飞燕 司建华 周冬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659-8665,共7页
为深入理解甘肃河西内陆盆地水循环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机制,进而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运用长期水文数据并结合WEAP-MODFLOW模型的方法,对讨赖河流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及其调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 为深入理解甘肃河西内陆盆地水循环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机制,进而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运用长期水文数据并结合WEAP-MODFLOW模型的方法,对讨赖河流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及其调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地下水开采量(2.46×10^(8)m^(3))与实际开采量(2.5×10^(8)m^(3))高度吻合,误差仅约1%,验证模型在地下水开采模拟方面的有效性;在预测的2030年用水情景下,若无水库调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水量将分别为3.840×10^(8)m^(3)和1.982×10^(8)m^(3),显示出地下水存在一定的负均衡问题。讨赖峡水库的库容变化对地表水供水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库容增加能有效提升地表水的调节和供水能力,从而减轻地下水系统的负担。采用优先使用地表水的调度规则对地下水均衡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地下水系统压力并保护地下水资源。可见,讨赖河流域内水文周期具有显著变异性,且洪水河与讨赖河的水文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强调了实施区域化水资源管理策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赖河 WEAP-MODFLOW模型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 水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小娜 朱红生 +2 位作者 假冬冬 费晓昕 王金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目的】针对城市河道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合理确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城市河道不同时期水文水生态特点,探究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方法】基于这些方法针对流量资料缺... 【目的】针对城市河道水动力不足、水生态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合理确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是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城市河道不同时期水文水生态特点,探究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适用性,【方法】基于这些方法针对流量资料缺乏的城市河道,提出一种较为科学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需水阈值综合计算方法,该方法推荐在汛期(5—9月)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高水位堰流流量法,非汛期采用动态污染物稀释法和生态水力-生境法,并对湿周法进行改进,以验证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以马鞍山市芦塘支渠为例,量化得出生态修复需水的逐月过程线,汛期流量范围为0.139~0.429 m^(3)/s,非汛期为0.073~0.295 m^(3)/s。【结论】该阈值综合计算方法从城市河道实际修复需求出发,考虑水系连通、水质提升及水生生物等因素,相较于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此结果更具有综合性与适宜性,可为城市河道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 生态需水 城市河道 流量阈值 芦塘支渠 综合确定方法 径流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新疆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平衡方案研究
5
作者 聂鸿玉 刘凯鑫 +1 位作者 胡宝华 倪盼盼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共7页
为了系统解析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与利用效率,促进新疆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SD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原则,提出维持现状型(S1)、经济发展型(S2)、节约用水型(S3)和可持续发展型(S4)4种发展情景,对新疆2024-203... 为了系统解析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与利用效率,促进新疆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SD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原则,提出维持现状型(S1)、经济发展型(S2)、节约用水型(S3)和可持续发展型(S4)4种发展情景,对新疆2024-2035年的需水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模拟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预测期内,设定的4种情景下,新疆需水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平均需水总量分别为717.323、720.719、603.311和605.486亿m^(3),平均供需比分别为0.887%、0.883%、1.054%、1.050%。②4种情景下,若维持现状,新疆在2030年后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经济发展型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节约用水型有效降低了需水总量,极大缓解了水资源供需压力,但同时会限制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型从多方面进行调整,既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又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新疆社会发展应选择的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新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推动人水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水资源供需平衡 SD模型 发展情景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演变面临挑战问题及研究途径
6
作者 陈喜 高满 +1 位作者 董建志 王哲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444,共9页
近百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扩张、用水需求提高,叠加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资源衰减和供需严重失衡;近年来大规模调水、节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缓解了水资源衰减和供需失衡状态;未来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 近百年来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扩张、用水需求提高,叠加气候变化,导致区域水资源衰减和供需严重失衡;近年来大规模调水、节水、产业结构调整等缓解了水资源衰减和供需失衡状态;未来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全球变化,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将面临极大的调整,水资源演变情势、供需结构和安全保障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本文将京津冀地区水文情势及水资源供需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历史不同阶段水资源演变“S型”曲线形成及驱动机制,阐述低碳、绿色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供需格局转变的影响,提出促进当地水资源恢复能力的水循环机理以及提升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水资源保障能力研究途径,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其他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循环 供需平衡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平顺 臧旭超 +4 位作者 厚富来 田国良 李璐 韩学敏 董少刚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探求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重要议题。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现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设计出稳态均衡型、经济增长型、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探求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重要议题。结合当地社会发展现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设计出稳态均衡型、经济增长型、高效利用型和综合协调型4种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分析了2016—2035年巴彦淖尔市水资源供需状况。模拟结果表明:(1)巴彦淖尔市若采取稳态均衡型和经济增长型方案,预计在2018—2027年将面临水资源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的风险。(2)采用高效利用型和综合协调型方案却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3)综合协调型方案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效降低了农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量,极大缓解了水资源供需压力,可作为当地水资源未来开发利用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水资源供需 水均衡 巴彦淖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凯湖灌区农业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8
作者 宋林霖 王红姝 许耀文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7-450,共14页
为揭示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水结构,实现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引入水足迹计算的理论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量化了兴凯湖灌区2001-2021年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主控影响因素以及内在驱动机制;预测了规划年... 为揭示三江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水结构,实现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引入水足迹计算的理论模型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量化了兴凯湖灌区2001-2021年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主控影响因素以及内在驱动机制;预测了规划年内不同类型作物的灌溉用水量,并进行了作物生产用水供需平衡及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作物生产总水足迹和蓝水足迹呈现逐渐降低变化趋势,而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呈现波动变化趋势。玉米水足迹总量无显著变化,整体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而水稻、大豆和其他作物水足迹总量在不断减少。兴凯湖灌区作物生产水足迹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相对较高,作物生产蓝水足迹相对较低,绿水足迹和灰水足迹则相对偏高,需要特别关注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使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中,除了兴凯湖农场为临界超载外,其余农场用水总量评价、地下水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为超载或严重超载,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水情况,而八五六农场缺水最严重。兴凯湖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时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仍需结合区域内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灌区 水足迹特征 用水供需平衡 水资源承载力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以广东省漠阳江流域为例
9
作者 向男 董凯辉 +2 位作者 姚雅雯 王刚 王明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7,共9页
江河源头保护对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取江河源头的关键信息并构建评估体系,是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深入剖析水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中江河源头与人类活动的供需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整合应... 江河源头保护对区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取江河源头的关键信息并构建评估体系,是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深入剖析水循环、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中江河源头与人类活动的供需关系,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整合应用到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提出基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划分方法,并以漠阳江流域为案例开展研究,评估识别其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结果表明: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流转格局、水资源供给服务功能量核算、重要性指数计算及分级等研究方法,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叠加运算功能,按行政村(社区)统计水资源自盈余量(SWS)、水资源供给服务路径长(TL)指标,通过SWS、TL可以精准刻画流域内的水资源供需及流转格局,基于SWS、TL加权计算的江河源头保护重要性指数可以有效表征流域内各地区差异。2)对漠阳江流域评估分析,按重要性指数将流域分为极重要区、较重要区、一般重要区、生态发展区、城市开发区5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7.8%、36.9%、36.6%、7.2%、1.5%。极重要区主要包括漠阳江从源头至大河水库段集水区、天露山西部降雨高值区等区域,较重要区包括极重要区外围连片山区、潭水河上游连片山区,一般重要区大部分是平原地带的农业区,生态发展区包括上游、中游大型城镇以及下游阳江市主城区周边大型城镇,城市开发区为下游阳江市主城区。划分的5级分区在水资源供给、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统计指标均呈较好的梯度分布,构建了全流域的上游水资源供给与下游水资源利用的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格局。3)建议将漠阳江流域连片极重要区划为江河源头优先保护区,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并重点保护百涌自然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加大重点保护植物、特有植物、重点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头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水资源供需 水源涵养 服务流 漠阳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需水的黄河中游水平衡分析--以沁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义 史佩东 +3 位作者 刘淼 许凯然 张宁 姜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解决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亟需开展水平衡分析,建立水平衡模型,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沁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末端,由于近年来上游调水政策的施行以及流域内生活、生产用...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解决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亟需开展水平衡分析,建立水平衡模型,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沁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末端,由于近年来上游调水政策的施行以及流域内生活、生产用水的增加,用水矛盾突出,出现了河道断流、入黄水量偏枯等问题。为保障河流生态环境健康,优化引沁入汾跨流域提水工程实施后的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2021年为现状年,在“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水平衡分析理论与方法,以河道内生态需水为保障基础,对沁河流域水资源需求、供水能力与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1)沁河流域水资源供给和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异性,上游山西省境内各河段河道内均能够保障适宜的生态需水量,下游河南省境内,仅可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2)沁河流域可供给水资源总量为10.04×10^(8)m^(3),河道外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总量为8.89×10^(8)m^(3),剩余河道内水量仅为1.15×10^(8)m^(3),仅可满足河流最小生态需水;(3)推算至2030年,流域内工业生产及生活取用地表水量将达到6.98×10^(8)m^(3),河道外用水总量将达到9.81×10^(8)m^(3),剩余水量无法满足最小生态需水。建议采用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推广使用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增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沁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也可为黄河中游水平衡分析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需水 供需平衡 沁河 需水预测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平衡视角下昆仑山北坡县域单元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洪华 杨玉海 +1 位作者 朱成刚 方功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6-1115,共10页
定量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助于明晰区域水资源禀赋,对区域未来水资源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供需水量平衡,从地表径流量、生态需水量、地表水可利用量角度,初步探讨了昆仑山北坡县域单元的地表水资... 定量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助于明晰区域水资源禀赋,对区域未来水资源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供需水量平衡,从地表径流量、生态需水量、地表水可利用量角度,初步探讨了昆仑山北坡县域单元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以期为昆仑山北坡科学规划和兵团南进布局提供水资源保障依据。结果表明:(1)昆仑山北坡河流径流2000年后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河流2001—2010年年均径流量较2000年以前平均增加了23.36%,2011—2020年较2000年以前平均增加了42.89%,其中车尔臣河增幅最大,和田河增幅最小。(2)车尔臣河流域、克里雅河流域和和田河流域的生态基流量分别为4.67×10^(8)m^(3)、5.38×10^(8)m^(3)和20.26×10^(8)m^(3),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34×10^(8)m^(3)、4.00×10^(8)m^(3)和2.62×10^(8)m^(3)。(3)昆仑山北坡各县域单元现状地表水已用水量范围为0.1×10^(8)~8.73×10^(8)m^(3),地表水资源潜力范围为-0.07×10^(8)~3.17×10^(8)m^(3),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其中水资源潜力大于2.00×10^(8)m^(3)的有墨玉县、铁门关市38团、策勒县、且末县、和田县、民丰县和洛浦县。现状区域的地表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上限偏低,虽有潜力但有水难用,未来昆仑山北坡各县域单元需制定修编更为适宜的地表水资源规划并加强基础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地表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坡 地表径流 供需平衡 生态需水 地表水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调水调控的水资源承载力空间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星 袁晔 +3 位作者 许钦 张其成 宋兰兰 陈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079,共9页
为解决黄河流域下游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利用,以聊城市为研究对象,引入外调水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进行现状评价,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区域空间差异形成原因,提出基于外调水调控的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均衡策略,评... 为解决黄河流域下游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利用,以聊城市为研究对象,引入外调水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进行现状评价,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区域空间差异形成原因,提出基于外调水调控的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均衡策略,评估2035年不同来水频率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水资源子系统是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经济子系统中的人均GDP、社会子系统中的城镇化率、生态子系统中的生态环境用水率和地下水开采系数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从供需两端进行调控,加强节水并高效利用外调水,对2035年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有明显均衡优化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空间均衡 外调水 供需调控 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时空匹配性分析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兰 朱苗 +1 位作者 牛少林 殷宝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以雨养农业为主的三水河流域农业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效率低的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水平衡理论和Penman-Monteith法,在年度、月度与作物层面上分别得到2020年三水河各子...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以雨养农业为主的三水河流域农业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效率低的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水平衡理论和Penman-Monteith法,在年度、月度与作物层面上分别得到2020年三水河各子流域单元农业生产空间的供、需水量,分析供需匹配的时空特征,并判断供需矛盾的等级与类型.结果表明,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供需匹配存在空间和时间错位性,水资源匹配性北高南低;年度农业用水整体处于“水平衡-临界匮缺”的匹配性等级,农业主产小流域水匮缺程度相对严重;月度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匹配性时空差异显著,盈余型、匮缺型和盈匮相持型小流域并存;作物用水匹配性整体表现为苹果>玉米>小麦,苹果用水的匹配关系接近于平衡,为流域用水方面的优势作物.据此,研究提出农业生产空间调控建议,为提高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业生产空间 供水量 需水量 供需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系统韧性视角下热带雨林地区的蓝绿空间评价——以五指山市南圣河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车乐 李媛钰 +1 位作者 赵渺希 叶鸿任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3,共15页
热带雨林地区因特殊的气候特点及空间特征,河流蓝绿空间面临的雨洪压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压力较大,其韧性建设对于整个生境具有关键性影响。国内外研究聚焦于韧性承洪实践与韧性评估量化,鲜有基于不同生态压力冲击对河流蓝绿空间开展多维... 热带雨林地区因特殊的气候特点及空间特征,河流蓝绿空间面临的雨洪压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压力较大,其韧性建设对于整个生境具有关键性影响。国内外研究聚焦于韧性承洪实践与韧性评估量化,鲜有基于不同生态压力冲击对河流蓝绿空间开展多维韧性评价。文章以南圣河为对象,基于雨洪等自然灾害的脉冲式压力与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施加的慢性压力两类情境,构建水生态系统的“压力-脉冲-韧性”模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叠合双维承压评价―解析吻合/冲突点―探析韧性策略”的逻辑方法实现特定地域蓝绿空间的评价与优化。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高,调节功能越高,蓝绿空间韧性越强。2)突发性脉冲方面,在极端日降雨量增加情景下,河流水系的缓冲半径与水源类型密切相关,水库受到水安全威胁的风险大于河流,地表的径流曲线数值(简称CN)一般与历史经验相关。3)慢发性压力方面,韧性压力与城市人口密切相关,人口越密集,韧性压力越大;且不同季候的游憩密度与丰枯期存在分异,丰水期雨洪威胁大,游憩密度低,枯水期雨洪威胁小,游憩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压力-脉冲-韧性 热带雨林地区 蓝绿空间评价 供需平衡 五指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欢 任洲洋 +1 位作者 孙志媛 夏威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1-744,共14页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 针对我国电氢供需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调度方法。首先,根据送、受端区域的能源供需特征、电/氢子系统运行特性及甲醇氢载体属性,设计电-氢耦合系统跨区协同运行机制和调度框架,提出电能-甲醇联合输运下的送、受端供需平衡模型,充分利用甲醇的灵活储运能力促进新能源跨时空消纳;然后,构建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下的电-氢耦合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考虑长时间尺度下的电、氢能量平衡,以天为调度尺度建立上层模型,确定甲醇输运和机组起停方案;考虑短时间尺度下的电力平衡、氢供需平衡约束,以小时为调度尺度建立下层模型,确定送、受端系统各小时的运行计划,从而实现异质能源的跨时空协同互补,保障送、受端区域多时间尺度能量供需平衡;最后,基于改进的HRP 38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能-甲醇跨区协同输运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经济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氢耦合系统 甲醇 调度计划 供需平衡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需水的水资源均衡配置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澎喆 赵志轩 +3 位作者 吴皓天 金鑫 杨苗 耿雷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共10页
水资源配置是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均衡水与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以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为对象,基于分层需水相关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出了刚性需水、弹性需水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 水资源配置是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均衡水与发展的关键措施。根据新时期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以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为对象,基于分层需水相关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出了刚性需水、弹性需水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构建了面向分层需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NSGA-Ⅲ算法与EMW-TOPSIS法求解得到4种效益配置方案;以用水基尼系数表征配置单元间、用水户间的用水公平性,对非劣解集内配置方案的用水公平性进行评价,筛选出兼顾用水公平和效益的均衡配置方案;最后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典型研究区,进行案例应用。结果表明:均衡配置方案下,2025年宁夏全区总缺水量为10.74×10^(8)m^(3),经济效益为2182.6×10^(8)元,污染物排放量为162.78 t,该方案对应的全区用水基尼系数为0.98,配置单元间、不同用水户间用水公平性较高;与现状年相比,均衡配置方案对应的全区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0.91×10^(8)m^(3),降幅超过16.1%,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比例下降1.3%,进一步优化了自治区供水结构。本研究提出的水资源均衡配置思路与方法可为水资源短缺地区均衡配置提供借鉴,也可为新时期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需水量 NSGA-Ⅲ EWM-TOPSIS 用水基尼系数 用水公平性指标 水资源均衡配置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空间格局及其资源供需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良琨 李虎 张宸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岸线或水利工程为依托的专题性景区,对建设幸福河湖、实现全流域生态保护和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揭示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全国尺度下的空间格局,借助可达机会累计算法对水利风景资源的地域供需进行评价... 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岸线或水利工程为依托的专题性景区,对建设幸福河湖、实现全流域生态保护和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揭示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全国尺度下的空间格局,借助可达机会累计算法对水利风景资源的地域供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景区分布在全国尺度上表现出以人口格局为主导的空间特征,在胡焕庸线以东密集成簇、以西稀疏散布;(2)景区与城市的连接网络呈现多层级性;以省为单元的组团化结网特征明显,省际间的连通性不足;(3)水利风景资源供给与居民需求整体上呈现出空间不匹配特性,资源供需比局部出现西北高,京津冀、华南及西南低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水利风景资源的调控与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空间格局 资源供需 两步移动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荷碳责任分摊的新型电力系统多级灵活性资源规划 被引量:16
18
作者 边晓燕 吴珊 +3 位作者 赵健 许凌 周波 林顺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为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与低碳化目标,提出一种计及源荷双侧碳排放责任的多级灵活性资源规划方法。上层模型投资决策风电、光伏、灵活性资源的配置容量和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比例;下层优化运行模型基于典型日灵活性需求多级分解结... 为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与低碳化目标,提出一种计及源荷双侧碳排放责任的多级灵活性资源规划方法。上层模型投资决策风电、光伏、灵活性资源的配置容量和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比例;下层优化运行模型基于典型日灵活性需求多级分解结果,调用资源灵活性供给能力,实现系统多级灵活性供需平衡,并基于碳排放流理论提出源荷碳责任因子,将碳排放责任分摊至包含新能源在内的源荷双侧。最后,对改进的IEEE RTS-24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规划模型可以引导传统燃煤型电网主动向新能源主导型电网转变,并实现系统多级灵活性供需平衡与源荷双侧碳责任的合理分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 灵活性资源 灵活性供需平衡 碳排放流 碳责任分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水供给服务供需平衡研究
19
作者 程雨露 魏建兵 +3 位作者 陆庆轩 郑泓 王阳 程全国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为研究区,从地级市尺度上综合自然水文过程和居民生产、生活消费需求,揭示区域水供给服务供需平衡关系,为区域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依据。基于GIS平台,采用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 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为研究区,从地级市尺度上综合自然水文过程和居民生产、生活消费需求,揭示区域水供给服务供需平衡关系,为区域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依据。基于GIS平台,采用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水需求服务模型、水资源安全指数等多种方法,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模拟研究水供给服务格局。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水供给量和水需求量均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供需平衡状况差距较大;2000年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铁岭市、阜新市的水资源安全指数以及2010年、2020年沈阳市、辽阳市水资源安全指数均低于0.5;研究区水供给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不匹配特征,区域东部铁岭市、抚顺市、本溪市为主要供给区,中部沈阳市、辽阳市需大于供,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研究框架思路与研究结果能够为都市圈尺度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协调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供给服务 InVest模型 水供需平衡 水资源安全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城市节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律文 郭刘超 +2 位作者 房凯 刘亮军 杨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2,140,共7页
为满足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有效保障城市农业、生活及生产用水安全,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开展不同规划年各来水条件情景下的节水潜力分析。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标准,在节水潜力计算过程中,基于节水目标与强... 为满足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要求,有效保障城市农业、生活及生产用水安全,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开展不同规划年各来水条件情景下的节水潜力分析。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是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标准,在节水潜力计算过程中,基于节水目标与强度设定了“基本方案”与“节水方案”,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约束,构建了基于目标控制的节水潜力模型,从农业、第二第三产业、生活3个模块分析规划年宿迁市可节水量。结果表明:采用“节水方案”后,宿迁市基本能够满足水资源供需平衡,在P=95%的来水频率下,仅沭阳县处于轻度缺水状态;在P=50%来水频率下,发展至2025年及2030年,宿迁市全市节水潜力分别可达7.5069亿m^(3)和6.9293亿m^(3);在宿迁市两区三县中,沭阳县可节水量最大,未来应合理规划,充分挖掘地区节水潜力。研究成果可为区域节水潜力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潜力 水资源刚性约束 供需平衡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宿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