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P Neural Networks in River-basin Water and Sediment
1
作者 Xu Quan-xi Engineer, Hydrology Bureau,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3-56,共4页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the fundamental law of water and sediment yield in a river basin, a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developed by using observed data, with rainfall co...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the fundamental law of water and sediment yield in a river basin, a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developed by using observed data, with rainfall conditions serving as affecting factors. The model ha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of learning and generalization and can be also us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water and sediment yield in a river basin.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compute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transmission at Xingshan, Bixi and Shunlixia station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el and the observed data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basically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and SEDIMENT YIELD in a river-BASIN OBSERVED data water and SEDIMENT variation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based water quality decision-making under small data using Bayesian network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庆庆 许月萍 +1 位作者 田烨 张徐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215-3224,共10页
A knowledge-based network for Section Yidong Bridge,Dongyang River,one tributary of Qiantang River,Zhejiang Province,China,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model water quality in areas under small data.Then,based on normal ... A knowledge-based network for Section Yidong Bridge,Dongyang River,one tributary of Qiantang River,Zhejiang Province,China,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model water quality in areas under small data.Then,based on normal transformation of variables with routine monitoring data and normal assumption of variables without routine monitoring data,a conditional linear 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 is constructed.A "two-constraint selection"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potential parameter values under small data.Among all potential parameter values,the ones that are most probable are selec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s".Finally,the risks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exceeding nation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re calculated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decisions for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are proposed.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conditional linear 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 and "two-constraint selection" procedure are very useful in evaluating risks when there is limited data and can help managers to make sound decisions under smal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risk pollution reduction decisions Bayesian network conditional linear Gaussian model small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 模型输入优化的水质污染因子识别分析
3
作者 陈向阳 黄国情 +1 位作者 雷少华 肖巍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岭回归(RR)和套索回归(LR)。结果表明:APCS-RR模型在处理高度相关的水质数据方面表现优异,有利于精准识别和量化不同季节的污染因子贡献;长江南通段水质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呈现显著差异,枯水期以无机盐类和矿物质污染为主,丰水期则以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为主导;加强工业排放管控、优化农业种植模式、实施分季节的水质管理政策和措施等,可有效应对水质季节性差异带来的挑战。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质与水环境管理策略奠定数据基础,也可为其他地区精确识别水质污染因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污染因子识别 多模型回归 绝对主成分 长江南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SA-RBF模型的西北内陆河流域突发水污染安全评价
4
作者 靳春玲 田亮 +2 位作者 贡力 李战江 蔡惠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10075-10083,共9页
为保障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急需开展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突发水污染安全评价。聚焦于疏勒河流域敦煌区域,通过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框架,基于2017—2022年该流域的历史数据,采用一种融合鲸鱼优化与... 为保障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急需开展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突发水污染安全评价。聚焦于疏勒河流域敦煌区域,通过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框架,基于2017—2022年该流域的历史数据,采用一种融合鲸鱼优化与模拟退火策略的径向基(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imulated annealing-radial basis function,WOA-SA-RBF)神经网络模型,来评估该区域的突发水污染风险等级,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径向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adial basis function,PSO-RBF),遗传优化算法-径向基(genetic algorithm-radial basis function,GA-RBF)神经网络模型及传统评价方法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疏勒河敦煌段在2017—2018年突发水污染风险水平被评定为Ⅱ级,而2019—2022年则降为Ⅲ级,显示出风险逐渐下降并趋向稳定的趋势;结果与TOPSIS法分析结果一致,与流域治理情况相符,从而有效验证本文评估模型的精度。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疏勒河流域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预防控制能力与紧急应对效率,对西北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以及祁连山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优化算法(WOA) 模拟退火算法(SA) 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RBF) 突发水污染 安全评价 内陆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防洪、供水、生态的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5
作者 杨子桐 方国华 +2 位作者 叶健 黄显峰 金其强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124,共9页
为协调防洪、供水、生态补水多目标调度之间关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多维度整体优化,构建了秦淮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与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并采用NSGAⅢ算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 为协调防洪、供水、生态补水多目标调度之间关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多维度整体优化,构建了秦淮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与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并采用NSGAⅢ算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与常规调度相比,1%、2%、5%频率防洪调度经济维度和生态维度分别优化2.9%和5.3%、13.0%和4.9%、15.1%和7.0%;50%、75%、95%频率供水调度社会维度优化9.3%、13.1%、18.8%,汛期生态调度经济维度优化3.6%、8.6%、4.4%,非汛期生态调度经济维度优化6.1%、4.9%、4.8%;根据优化调度得出不同河段的河道水位控制线,提出了不同时期防洪、供水、生态补水的调度决策规则,有效提升了河网调蓄能力和防洪、供水、生态整体优化效果,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 河道水位控制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海统筹的长江口杭州湾地区水质模拟
6
作者 刘宏宽 赵庚润 +3 位作者 李路 韩非非 陆倩 张庆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实现长江口杭州湾地区大尺度高精度水质模拟,摸清长江口杭州湾地区的水质要素时空变化规律,选取上海市陆域河网及长江口杭州湾1×10^(5)km^(2)水域范围,采用MIKE系列模型,通过建立BJ-54坐标系统与上海城市建设坐标系统转换关系,... 为实现长江口杭州湾地区大尺度高精度水质模拟,摸清长江口杭州湾地区的水质要素时空变化规律,选取上海市陆域河网及长江口杭州湾1×10^(5)km^(2)水域范围,采用MIKE系列模型,通过建立BJ-54坐标系统与上海城市建设坐标系统转换关系,完成了上海城市坐标系统科氏力映射,并统一淡咸水水质指标,实现上海市一维河网与长江口杭州湾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耦合联动。结果表明,上海市西部及东北部水质较好,中心城区及浦东中南部水质较差;钱塘江来水短期(丰水期单季度)无法进入上海市海域范围,长江口杭州湾地区水质污染物约90%由长江贡献;沿海排污口污水对区域内TP和DO影响不敏感,对氨氮和COD影响较为敏感;河道入汇对区域内氨氮、COD不敏感,对DO、TP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长江口 杭州湾 水质模拟 上海市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讨赖河段水质参数及强相关因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新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9,共6页
黑河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其年际复杂的水质特征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确定黑河流域讨赖河段水质参数与强相关因子的关系,基于黑河流域讨赖河段2016~2021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该河段水质参数强相关因子的年际变化... 黑河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其年际复杂的水质特征影响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确定黑河流域讨赖河段水质参数与强相关因子的关系,基于黑河流域讨赖河段2016~2021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该河段水质参数强相关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并基于强相关因子,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RNN)对水质参数及其强相关因子进行预测分析,探索黑河流域讨赖河段水质参数及强相关因子特征。结果表明,气温与水温、总碱度与重碳酸盐、电导率与矿化度等为讨赖河段特征鲜明的水质参数及其强相关特征因子;水质参数中电导率、重碳酸盐、总碱度预测模型R2>0.85,即少样本情况下,通过强相关因子反演对应水质参数效果较好。研究结果阐明了讨赖河流域水质参数时间变化主要特征及影响机理,为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与精准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质参数 强相关因子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8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进化和逻辑回归的供水管网水质传感器优化布置
9
作者 王宏玉 徐腾 +3 位作者 鲁春辉 谢一凡 叶逾 杨杰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4,共7页
针对利用有限传感器监测数据无法高效识别供水管网中污染事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和逻辑回归模型(LRM)优化供水管网水质传感器布置的方法——MOEA-LRM算法,并通过Anytown和Fosspoly1管网系统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MO... 针对利用有限传感器监测数据无法高效识别供水管网中污染事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和逻辑回归模型(LRM)优化供水管网水质传感器布置的方法——MOEA-LRM算法,并通过Anytown和Fosspoly1管网系统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MOEA-LRM算法以最小化传感器数量、平均和最坏情况冲击风险为主要目标构建MOEA算法的数学模型以实现Pareto均衡,从而降低对管网系统带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MOEA-LRM算法再利用LRM筛选出传感器的最优布局,进一步提高管网全域内污染源识别的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最佳传感器布置方案能够较准确地保证管网全域内识别污染源的准确性,降低外源性突发水污染事件对用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多目标进化算法 逻辑回归模型 水质传感器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化水质自动监测的平原河网区汛期水污染特征研究与成因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芮芸 苏营营 +3 位作者 方鹿跃 陈小翠 张永明 刘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汛期污染是制约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基于2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区城市平湖市的河网水质时空变化和汛期污染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锁定重点控制区域,探究不同特征降雨对重点控制区域地表水水质影... 汛期污染是制约我国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基于2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数据,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区城市平湖市的河网水质时空变化和汛期污染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锁定重点控制区域,探究不同特征降雨对重点控制区域地表水水质影响,并使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结合现场调研解析了重点控制区域汛期污染成因。结果表明:平湖市河网在汛期水质下降明显,东湖及其入/出湖河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比非汛期高出35.8%~67.9%,溶解氧和总磷(TP)是主要不达标因子。东湖入湖河流平湖塘中段是整个平湖河网汛期水污染控制核心区域,其氨氮和TP浓度受降雨影响大,水质下降后直接影响东湖水质(r=0.464,P<0.01),间接影响各出湖河流水质(r>0.445,P<0.01)。从降雨特征来看,场次降水量对平湖塘氨氮和TP影响最为显著(r>0.695,P<0.01),其次是降雨持续天数和降雨类型(r>0.514,P<0.05),而雨前干旱天数影响不显著(r<0.245)。污染成因解析表明,降雨时段平湖塘氨氮和TP浓度升高,主要与生活污水溢出(贡献率25.7%)、地表径流污染(贡献率24.9%)以及底泥或管网沉积物等未知污染因素(贡献率40.0%)有关,个别泵站设计规模偏小且科学调度不足,导致生活污水溢流排放是最主要的污染途径。研究结果对汛期河网水质提升的精准施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网格化 水质在线监测 汛期水污染 降雨特征 城市水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流量研究
11
作者 李新宇 刘佩玺 +3 位作者 李建军 刁艳芳 苏瑞 郭诗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3,共5页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区分水文季节并分别制定可涵盖75%(情景1)、50%(情景2)水质条件的模拟方案,通过模拟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水质效应并考虑河流连通性水量需求确定生态流量,同时分析了书院水文站生态流量保证率。结果表明,泗水大闸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0.8 m^(3)/s,7~9月为1 m^(3)/s,情景2各月生态流量均为0.8 m^(3)/s;书院水文站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2 m^(3)/s,7~9月为7 m^(3)/s,情景2两个时期生态流量则分别为0.8、4 m^(3)/s;泗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显著,应重点关注4、5月份的生态流量需求,且制定的生态流量有利于满足泗河干流不同河段、不同水文季节兼顾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河 水质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太湖河流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研究
12
作者 许睿亭 姜翠玲 +1 位作者 孙磊 冯亚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8,共11页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获得与水质监测站点空间相位一致的气象数据,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对水质要素的影响机理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筛选输入的气象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反向传播网络(BP)方法以及并行的GRU-LSTM模型对综合水质指数WQI进行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水质预测模型中,模型精度受输入步长的影响,步长14 d的并行的GRU-LSTM模型表现最佳,预测精度为R^(2)=0.98。【结论】研究成果采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结合气象数据的水质预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帮助相关部门提前预警水质变化,优化水资源的调度与治理策略,提高水环境的可持续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 深度学习 综合水质指数法 河流水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A-BiLSTM模型的地表水水质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佩丽 赵文雅 +1 位作者 许旭敏 包鑫磊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33,345,共12页
为准确评估监测条件有限的平原河网小流域河水水质演变趋势,预知水质变化情况,利用浙江省台州市南官河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BO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 为准确评估监测条件有限的平原河网小流域河水水质演变趋势,预知水质变化情况,利用浙江省台州市南官河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BOA)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建立了地表水水质预测模型。利用箱线图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挖掘水质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定中间河段4个站点为重点研究区域,NH3—N和TP为治理重点。通过BOA和双向信息传递机制优化LSTM超参数和模型结构,结果显示,用BOA-BiLSTM模型预测,未来4 h NH_(3)—N浓度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分别为0.2132,0.3689,0.3327和0.3740;未来4 h TP浓度的RMSE分别为0.0246,0.0321,0.0422和0.0334。二者较基准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分别提升了15.8%,10.6%,10.6%,17.1%和22.6%,3.6%,14.8%,11.8%。以磨石桥NH_(3)—N浓度为例,对比了时序预测与加入上下游数据后的多变量预测结果,发现时序预测对监测参数较少的平原河网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结合研究区域现场勘查和地块分类情况,指出生活源、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不完善、雨污合流应为整治重点。当监测参数有限时,本文模型有助于提升对水质异常的监管水平,为环境执法、水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平原河网 贝叶斯优化算法 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现场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瓯江流域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水化学组分来源分析
14
作者 吴鑫 周施阳 +4 位作者 袁东方 李立湘 姚飞延 董好刚 郑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7-1892,共16页
地下水是瓯江流域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水质状况及污染成因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野外调查及采样结果数据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应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利用绝对因子得分... 地下水是瓯江流域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水质状况及污染成因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对野外调查及采样结果数据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并应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利用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定量评估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结果表明,Cl^(−)、HCO_(3)−、Na^(+)、Ca^(2+)、SO_(4)^(2−)于瓯江流域地下水中的绝对质量浓度相对偏高;CO_(3)^(2−)、pH、HCO_(3)−分布较为均匀,质量浓度比较稳定,Cl^(−)、SO_(4)^(2−)、Na^(+)、NH_(4)^(+)、Mg^(2+)和TDS局部富集显著,存在空间分布异质性;主导的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Ca型,HCO_(3)·Cl-Na·Ca型和HCO_(3)-Ca型次之,分别占37.96%、12.41%及11.68%.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价表明地下水质量评价为Ⅰ级的占比为77.37%,Ⅱ级的占比为8.76%,共计86.13%的地下水达到优良水平;地下水质量为Ⅲ级与Ⅳ级的占比均为3.65%,为Ⅴ级的占比为6.57%,差或极差的地下水共计10.22%.各参数对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的控制程度依次为:NH_(4)^(+)>Mn>Cl^(−).APCS-MLR受体模型来源贡献解析显示,各来源对区内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分别为自然因子(21.84%)、环境因子(42.71%)、工业生活因子(13.49%)、农业生活因子(12.11%)及未知源(9.84%);自然地质环境及水岩相互作用是区内地下水形成的主控因素且受人类活动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流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评价 熵权水质指数(EWQI) 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 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11-Ecolab河网模型溶解氧异常原因研究
15
作者 王治昊 逄勇 +1 位作者 张丽亭 刘佳蓓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溶解氧浓度异常变化原因和量化分析溶解氧异常修复措施的效果,将数学统计方法与水环境数学模型相结合,以江苏省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溶解氧浓度与相关水质因子、降雨量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与相... 为进一步了解溶解氧浓度异常变化原因和量化分析溶解氧异常修复措施的效果,将数学统计方法与水环境数学模型相结合,以江苏省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溶解氧浓度与相关水质因子、降雨量数据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与相关性分析相匹配的MIKE11-Ecolab耦合模型,对比不同修复措施对河网溶解氧浓度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与水温、降雨量、高锰酸盐指数及生化需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水温、降雨径流污染和光合作用效率对溶解氧浓度影响程度最大,水温升高20%后溶解氧浓度下降了53.68%,削减50%雨水径流污染后溶解氧浓度可改善26.48%,光合作用效率提高50%后溶解氧浓度可改善16.43%。研究成果可为河网地区水生态修复提供经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溶解氧浓度 溶解氧异常修复 MIKE11-Ecolab耦合模型 盐河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水量耦合模型的南涑河水资源调度模拟分析
16
作者 侯祥东 赵香玲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5,共7页
南涑河是淮河流域一条重要的城市河流,对其开展水质水量研究并通过合理调度改善水环境,对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南涑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主要污染物COD、NH_(3)-N为水环境评价指标,基于MIKE1... 南涑河是淮河流域一条重要的城市河流,对其开展水质水量研究并通过合理调度改善水环境,对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南涑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主要污染物COD、NH_(3)-N为水环境评价指标,基于MIKE11软件构建一维水质水量耦合模型,分析汛期、非汛期水环境容量的动态变化及不同调度方案下南涑河的水质变化,寻找最佳调度方案。结果表明:南涑河的主要污染物COD、NH_(3)-N浓度在Ⅰ—Ⅴ类之间波动,汛期水质发生显著恶化,COD、NH_(3)-N的水环境容量在汛期达到峰值。基于控制支流污水汇入和增大干流流量的水质改善方法共提出7种调度方案。对比发现藕蒲沟支流汇入是干流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推荐改善水质的最佳调度方案为增大干流流量并关闭藕蒲沟支流的闸阀,阻止污染物汇入干流。构建的一维水质水量耦合模型符合南涑河的实际情况,能够用于南涑河水环境研究,提出的调度方案可切实有效改善南涑河水质,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调度 水质水量耦合模型 MIKE11 水环境容量 生态调度 南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分析
17
作者 叶阿忠 田小梅 +1 位作者 李田田 张源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共12页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不存在...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无锡、苏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强,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网络密度的提高和网络效率的降低有利于整体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而个体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对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城市群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长江经济带 社会网络分析 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艳 徐庆 +3 位作者 陈晓倩 刘振鸿 唐亦舜 高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数据软测量、预处理方法和水质预测模型等,分析了不同水质预测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质预测预警和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模型 在线监测 时间序列分析 自回归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TCN-GRU模型的水质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项新建 许宏辉 +4 位作者 谢建立 丁祎 胡海斌 郑永平 杨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为充分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中的变化特征,提升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VMD(变分模态分解)、TCN(卷积时间神经网络)及GRU(门控循环单元)组成的混合水质预测模型,采用VMD-TCN-GRU模型对汾河水库出水口高锰酸盐指数进行预测,并与此... 为充分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中的变化特征,提升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VMD(变分模态分解)、TCN(卷积时间神经网络)及GRU(门控循环单元)组成的混合水质预测模型,采用VMD-TCN-GRU模型对汾河水库出水口高锰酸盐指数进行预测,并与此类研究中常见的SVR(支持向量回归)、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TCN和CNN-LSTM(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这4种模型预测结果对比表明:VMD-TCN-GRU模型能更好挖掘水质数据在短时震荡过程中的特征信息,提升水质预测精度;VMD-TCN-GRU模型的MAE(平均绝对误差)、RMSE(均方根误差)下降,R^(2)(确定系数)提高,其MAE、RMSE、R^(2)分别为0.0553、0.0717、0.9351;其预测性能优越,预测精度更高且拥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可以应用于汾河水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混合模型 变分模态分解 卷积时间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时间序列 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质因素的供水管网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本伟 黄金美 +1 位作者 韩朝 吴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抗震韧性分析模型是评估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并指导震后恢复工作的重要依据。提出了耦合水力与水质模拟的供水管网抗震韧性评估模型。根据管道地震易损性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生成管网地震破坏场景,并采用动态重要度方法...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抗震韧性分析模型是评估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并指导震后恢复工作的重要依据。提出了耦合水力与水质模拟的供水管网抗震韧性评估模型。根据管道地震易损性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生成管网地震破坏场景,并采用动态重要度方法模拟管网震后修复过程。通过管网中余氯浓度的降低表示地震破坏对管网水质的负面影响,震后管网余氯浓度的变化取决于管道破坏引起的供水路径和水量的变化。采用震后余氯浓度未下降的用户节点供水量,作为管网系统水质性能评估指标。所提出的模型应用于2个不同布局的Benchmark案例管网。研究结果表明:管道破损处的水量漏失导致其上游管道的水流量增加、余氯浓度增大,下游管道的供水路径延长、余氯浓度减小。管网的水质韧性值往往低于水力韧性值,水力和水质韧性相对差异程度受到管网布局和运行规则的影响,文中案例管网水质和水力指标计算的抗震韧性损失指标的相对差异在17%~286%之间;运行规则复杂且含有调节水箱的管网,其水力和水质韧性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抗震韧性 韧性指标 水质模型 水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