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3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IS Integrated Water Quality Model System Based on SWMM,ECOM,and RCA
1
作者 CHAI Jie LIANG Jian-guo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Water Quality Model System( WQM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nalyzing aquatic situation and supporting environmental decision. However,the usage and promotion of WQMS is largely limited by amounts of parameters,comp... Water Quality Model System( WQM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analyzing aquatic situation and supporting environmental decision. However,the usage and promotion of WQMS is largely limited by amounts of parameters,complex conditions and enormous operations. A GIS integrated system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coupled with SWMM( storm runoff model),ECOM( hydrodynamic model) and RCA( water quality model) was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with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ontaminants in large scal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integrated system guaranteed an independent calculation and multi-model coupling calculation,including convenient pre-processing,fast and efficient model running and results visualization in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in the purpose of simplifying the usage and promotion of complex models and providing necessary understanding required in water resource managing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ling,and ultimately improving decision making capability.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illustrated by a case of Wuhan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INTEGRATION water quality model System SWMM ECOM 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ying PP Model Based on RAGA in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2
作者 PANFeng FUQiang +1 位作者 LIANGChuan LIUD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Projection Pursuit (PP) model is a technique of falling high dimension. Real coding based on Accelerating Genetic Algorithm (RAGA) is a method of optimum. Through combining the PP model and RAGA, the paper applies the... Projection Pursuit (PP) model is a technique of falling high dimension. Real coding based on Accelerating Genetic Algorithm (RAGA) is a method of optimum. Through combining the PP model and RAGA, the paper applies the model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The writer takes the water quality evaluated indexes of each sample as projection direction and turns high dimension data into low dimension projection value. Thus, the writer achieves on evaluating the grade of water samples and its optimum order. Based on this, the writer overcomes the jamming of weights calculated on fuzzy synthesize judge and gray system valuation. The paper can provide a new thought for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and other falling high dimension and optimum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GA PP model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based water quality decision-making under small data using Bayesian network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庆庆 许月萍 +1 位作者 田烨 张徐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215-3224,共10页
A knowledge-based network for Section Yidong Bridge,Dongyang River,one tributary of Qiantang River,Zhejiang Province,China,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model water quality in areas under small data.Then,based on normal ... A knowledge-based network for Section Yidong Bridge,Dongyang River,one tributary of Qiantang River,Zhejiang Province,China,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model water quality in areas under small data.Then,based on normal transformation of variables with routine monitoring data and normal assumption of variables without routine monitoring data,a conditional linear 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 is constructed.A "two-constraint selection"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potential parameter values under small data.Among all potential parameter values,the ones that are most probable are selec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s".Finally,the risks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exceeding nation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re calculated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decisions for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are proposed.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conditional linear Gaussian Bayesian network and "two-constraint selection" procedure are very useful in evaluating risks when there is limited data and can help managers to make sound decisions under smal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risk pollution reduction decisions Bayesian network conditional linear Gaussian model small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黑蒜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湘利 王婷 +3 位作者 王贝贝 魏海香 程宏 刘静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4-152,共9页
为了探究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黑蒜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的方法研究了黑蒜片在不同干燥温度(50、60、70、80℃)和不同切片厚度(3、5、7、9 mm)下的干燥特性、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动力学模型,并对黑蒜片干品的复水... 为了探究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黑蒜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的方法研究了黑蒜片在不同干燥温度(50、60、70、80℃)和不同切片厚度(3、5、7、9 mm)下的干燥特性、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动力学模型,并对黑蒜片干品的复水比、色泽、总酚含量、DPPH·清除率、质构特性和风味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切片越薄,黑蒜片干燥速率越高。黑蒜片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范围在(3.83383×10^(−9)~20.47548×10^(−9))m^(2)/s,Page模型能够准确描述黑蒜片的热风干燥过程(R^(2)=0.9993)。5 mm切片厚度的黑蒜片在70℃下热风干燥11.5 h,可获得较高的干燥速率和良好的干品品质。此条件所得黑蒜片的色差ΔE(8.213)和硬度(62.197 N)较低,总酚含量(4.742 mg/g)和DPPH·清除率(83.297%)较高,弹性(1.908)和胶黏性(840.356 N)适中。热风干燥温度对黑蒜片的复水比无显著影响,使用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不同干燥条件下黑蒜片的风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蒜 热风干燥 水分扩散系数 干燥模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效果评估
5
作者 王好芳 代晨洋 +2 位作者 张祎珂 王明栋 张金存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1,118,共6页
加强水环境治理是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实施综合措施是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以小清河流域邹平段为例,通过构建SWAT模型和一维水质模型,对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和山区造林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前后,不同降雨情景下的NH_(3)-N、TN、TP、... 加强水环境治理是夯实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实施综合措施是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以小清河流域邹平段为例,通过构建SWAT模型和一维水质模型,对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和山区造林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前后,不同降雨情景下的NH_(3)-N、TN、TP、COD浓度进行预测,评估治理措施对水环境的改善情况。预测结果表明,治理措施实施后,小清河流域邹平段COD、NH_(3)-N、TN、TP的浓度在时空分布上均有所降低,水质改善显著。丰水年,COD、NH_(3)-N、TN、TP的浓度比平水年和枯水年时浓度低,水质状况好;丰水年情景下,项目实施后COD、NH_(3)-N、TN、TP的浓度比实施前分别降低了1.75%、9.20%、19.35%、11.76%;平水年情景下COD、NH_(3)-N、TN、TP的浓度比实施前分别降低了1.54%、21.95%、28.10%、13.64%;枯水年情景下COD、NH_(3)-N、TN、TP的浓度比实施前分别降低了1.18%、24.31%、17.89%、7.69%。因此,小清河流域邹平段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建设林地是行之有效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SWAT模型 生态修复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 模型输入优化的水质污染因子识别分析
6
作者 陈向阳 黄国情 +1 位作者 雷少华 肖巍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岭回归(RR)和套索回归(LR)。结果表明:APCS-RR模型在处理高度相关的水质数据方面表现优异,有利于精准识别和量化不同季节的污染因子贡献;长江南通段水质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呈现显著差异,枯水期以无机盐类和矿物质污染为主,丰水期则以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为主导;加强工业排放管控、优化农业种植模式、实施分季节的水质管理政策和措施等,可有效应对水质季节性差异带来的挑战。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质与水环境管理策略奠定数据基础,也可为其他地区精确识别水质污染因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污染因子识别 多模型回归 绝对主成分 长江南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和IMSA的混合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郭利进 吴昊天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70,86,共12页
水质预测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水质序列呈现出较强的随机性、不平稳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地表水质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新型水质预测混合模型。首先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将原始水质序列分解,然后利用... 水质预测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水质序列呈现出较强的随机性、不平稳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地表水质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新型水质预测混合模型。首先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将原始水质序列分解,然后利用模糊散布熵(FuzzDE)将分量划分为高、中、低3种复杂度成分,其次分别利用改进螳螂算法(IMSA)优化后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SSVR)、极限学习机(ELM)对高、中、低3种复杂度成分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组合重构,最后建立BiLSTM误差校正模型对误差进行修正,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利用沅江支流酉水两个断面的溶解氧浓度及湘江流域一个断面的pH值进行仿真验证,R 2可达90%以上,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优于其他对比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CEEMDAN分解 模糊散布熵 螳螂算法 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矿山地下水通道精细探查与地质模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蓝建 陈世万 +2 位作者 田浪 余会云 吴攀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目的】岩溶区矿山岩溶通道发育,叠加强烈采矿改造作用,矿山地下水系统可发生显著改变。为查明岩溶区矿山水文地质条件,以贵州岩溶发育区紫木凼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方法】提出地球物理勘... 【目的】岩溶区矿山岩溶通道发育,叠加强烈采矿改造作用,矿山地下水系统可发生显著改变。为查明岩溶区矿山水文地质条件,以贵州岩溶发育区紫木凼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与地质模型构建工作。【方法】提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融合矿区勘探钻孔、地质剖面图和物探成果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紫木凼金矿区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精细刻画了该矿区岩溶通道空间展布,建立了融合岩溶通道的矿山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结果】结果显示,矿区内受采矿作用影响的一中段暗河流向与矿区外未受采矿影响的太平洞暗河流向相反;矿区内F3断层和F6断层分别为矿区东西方向的隔水边界。【结论】结果表明:采矿活动显著改变了紫木凼矿区地下水系统,导致地下水流向改变;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能够准确识别地下水岩溶通道与水文地质边界,厘清了矿区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实现了岩溶区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可视化。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矿山地下水污染科学防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通道 地下水污染 物探 三维地质模型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水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水对蠡湖水体透明度改善效果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吴佩翰 朱海 +6 位作者 徐项哲 鞠茂森 闫世康 杨晨霞 周志博 唐洪武 王玲玲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为客观评估太湖水补水对蠡湖透明度改善效果的影响,由实测资料分析得出了适用于蠡湖的水体透明度(SD)与悬浮物(SS)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的相关关系,并利用MIKE 21构建了蠡湖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经验证模型精度良好,可用于模拟计算;... 为客观评估太湖水补水对蠡湖透明度改善效果的影响,由实测资料分析得出了适用于蠡湖的水体透明度(SD)与悬浮物(SS)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的相关关系,并利用MIKE 21构建了蠡湖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经验证模型精度良好,可用于模拟计算;以南部长广溪节制闸及西部五里湖节制闸进水两种典型补水方案为例,分析了蠡湖水体透明度的改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可将蠡湖平均透明度提升至0.8 m以上;南部补水方案使全湖平均透明度提高了0.5 m,好于西部补水方案;适当加大东部出口的出流量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的改善效果;补水会导致局部区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在补水总流量固定的条件下,适当调控出口流量分配可以有效改善蠡湖水体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透明度 补水 MIKE 21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蠡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调控的城市滨岸湿地水环境提升研究
10
作者 王清 莫康乐 +3 位作者 林育青 陈诚 丁珏 陈求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0,共4页
人工调控闸坝运行调度,可以提升湿地水文循环、提升水动力条件,达到水环境改善的目的。基于水动力对湿地水环境的调控机制,在EFDC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位于长江干流南京段的绿水湾滨岸湿地水动力—水质模型,考虑不同补水情景下湿地内部水动... 人工调控闸坝运行调度,可以提升湿地水文循环、提升水动力条件,达到水环境改善的目的。基于水动力对湿地水环境的调控机制,在EFDC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位于长江干流南京段的绿水湾滨岸湿地水动力—水质模型,考虑不同补水情景下湿地内部水动力的提升情况,对应分析了水力条件变化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从七里河、城南河向绿水湾湿地内部调水,可局部提升湿地内部水力流场条件,结合生态闸的运行,湿地平均流速增加9.1%、平均水深增加5.7%、露滩面积减少11.1%。随着湿地水力条件提升,湿地水质指标总氮、总磷、COD分别降低了4.7%、20.4%、7.9%,其中靠近湿地北侧调水河道的断面水质改善效果更好。通过模型阐明了城市滨江湿地水动力和水质关系,为城市河流滨岸湿地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和水力调控等综合措施下的水环境提升研究提供了模型方法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湿地 水质模拟 水力调控 EFD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防洪、供水、生态的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11
作者 杨子桐 方国华 +2 位作者 叶健 黄显峰 金其强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124,共9页
为协调防洪、供水、生态补水多目标调度之间关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多维度整体优化,构建了秦淮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与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并采用NSGAⅢ算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 为协调防洪、供水、生态补水多目标调度之间关系,实现流域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生态多维度整体优化,构建了秦淮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与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并采用NSGAⅢ算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与常规调度相比,1%、2%、5%频率防洪调度经济维度和生态维度分别优化2.9%和5.3%、13.0%和4.9%、15.1%和7.0%;50%、75%、95%频率供水调度社会维度优化9.3%、13.1%、18.8%,汛期生态调度经济维度优化3.6%、8.6%、4.4%,非汛期生态调度经济维度优化6.1%、4.9%、4.8%;根据优化调度得出不同河段的河道水位控制线,提出了不同时期防洪、供水、生态补水的调度决策规则,有效提升了河网调蓄能力和防洪、供水、生态整体优化效果,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 河道水位控制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排洗盐条件下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特征分析
12
作者 陈彩蝶 王宇 +3 位作者 卞建民 吕川 汪彦辰 王世界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19,共8页
为了明晰吉林西部盐渍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特征和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选取2012—2014年和2019—202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图解法、熵权贝叶斯、因子分析、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开展吉林西部灌区... 为了明晰吉林西部盐渍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特征和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选取2012—2014年和2019—202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图解法、熵权贝叶斯、因子分析、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开展吉林西部灌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水质评价和水化学组分溯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及周边地下水Fe、F、Mn、三氮化合物严重超标;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a^(2+)型的弱碱性水,受岩石溶滤和蒸发结晶作用影响,长期灌排洗盐使灌区及周边盐碱化现象得到改善;研究期内灌区及周边潜水Ⅳ、Ⅴ类水占比共增加5.3个百分点,承压水中Ⅳ、Ⅴ类水占比共减少4.0个百分点;溶滤-次生富集作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大,使水中可溶性离子、TDS、总硬度等组分浓度上升;盐碱地开发水田灌区导致区域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影响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灌区 APCS-MLR模型 水化学特征 水质评价 溯源解析 吉林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度和pH校正的锌的水生生物基准研究
13
作者 蒿梦秋月 付卫强 +2 位作者 李小峰 刘大庆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3-382,共10页
水环境因素(如pH、硬度等)对重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会影响重金属的水质基准标准。目前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大都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测试获得的,并没有考虑实际水环境中环境要素的影响。锌(Zn)是... 水环境因素(如pH、硬度等)对重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会影响重金属的水质基准标准。目前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重金属的指标大都是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测试获得的,并没有考虑实际水环境中环境要素的影响。锌(Zn)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系统探究典型水环境要素对锌生物毒性的影响作用对我国水质基准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基于实验室实测的8种水生生物pH和硬度的单因素实验的相关数据,同时结合生物有效性校正模型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拟,构建出锌的基于多要素的多元线性毒性预测模型,并基于预测模型外推获得锌的危害浓度,急性基准值为300μg·L^(-1),HC5值为600μg·L^(-1)。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关键水环境参数硬度和pH值对锌生物的综合影响,与其他国家或组织无校正或只基于硬度校正相比将更加完善和准确,研究结果可为水质基准推导和校正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质基准 模型校正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作对冬小麦畦灌水流运动和灌水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万宁 郑和祥 孙景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探究深松耕作方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畦灌灌水技术参数及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设置冬小麦耕作模式(深松+旋耕PS、传统耕作对照CK)和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畦宽1.7、3.4、5.1 m和入畦流量30、40 m^(3)/h)处理8种组合,结合冬小麦拔节、抽穗期... 为探究深松耕作方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畦灌灌水技术参数及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设置冬小麦耕作模式(深松+旋耕PS、传统耕作对照CK)和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畦宽1.7、3.4、5.1 m和入畦流量30、40 m^(3)/h)处理8种组合,结合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灌水数据,采用WinSRFR模型反演不同处理的土壤入渗参数并评价其灌水质量。深松较传统处理冬小麦拔节和抽穗期畦灌水流推进的总时长分别平均延长了5.58和5.87 min。WinSRFR模型能较好地对深松耕作后畦灌水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R^(2)均在0.93以上,深松较传统耕作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入渗系数K和入渗指数a分别平均提高了20.72%、1.41%。深松后K值随着畦宽和入畦流量的增加而减小。深松耕作处理冬小麦拔节期灌水效率、储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分别较传统耕作平均提高了2.76%、5.95%和4.95%,深层渗漏损失量平均减小了15.05%。深松后畦宽3.4 m,入畦流量为40 m^(3)/h的灌水技术参数组合的畦灌灌水质量的综合平均值最优,深层渗漏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耕作 畦灌水流运动 土壤入渗 WinSRFR 灌水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进化和逻辑回归的供水管网水质传感器优化布置
15
作者 王宏玉 徐腾 +3 位作者 鲁春辉 谢一凡 叶逾 杨杰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4,共7页
针对利用有限传感器监测数据无法高效识别供水管网中污染事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和逻辑回归模型(LRM)优化供水管网水质传感器布置的方法——MOEA-LRM算法,并通过Anytown和Fosspoly1管网系统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MO... 针对利用有限传感器监测数据无法高效识别供水管网中污染事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MOEA)和逻辑回归模型(LRM)优化供水管网水质传感器布置的方法——MOEA-LRM算法,并通过Anytown和Fosspoly1管网系统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MOEA-LRM算法以最小化传感器数量、平均和最坏情况冲击风险为主要目标构建MOEA算法的数学模型以实现Pareto均衡,从而降低对管网系统带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MOEA-LRM算法再利用LRM筛选出传感器的最优布局,进一步提高管网全域内污染源识别的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最佳传感器布置方案能够较准确地保证管网全域内识别污染源的准确性,降低外源性突发水污染事件对用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多目标进化算法 逻辑回归模型 水质传感器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
16
作者 刘柏佑 仲崇军 +2 位作者 曹勇锋 叶晓妍 荣宏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6,共5页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得到有效解决,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广州市猎德涌流域排水系统的水力水质模型,系统分析了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大降雨...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得到有效解决,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广州市猎德涌流域排水系统的水力水质模型,系统分析了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最大降雨强度达到50 mm/h时,初雨径流污染达到峰值;当汇水面积小于100 hm^(2)时,管渠排放具有明显初雨效应,当汇水面积超过100 hm^(2)后,初雨效应会逐渐削弱。通过定量化表征降雨强度、汇水面积与降雨径流污染的关系,为城市雨水处理设施布设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污染 汇水面积 降雨强度 水力水质模型 Infoworks I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LPSO的水量水质模型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17
作者 朱沈涛 杨帆 +3 位作者 柳杨 范子武 乌景秀 李子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6,共13页
【目的】复杂河网水量水质模型中参数多、维数高,模型参数反演难度大,优化目标函数选取、单参数和多参数不同反演方式等对参数反演精度影响需开展深入分析。【方法】提出基于快速综合粒子群优化算法(Fast Comprehensive Learning Partic... 【目的】复杂河网水量水质模型中参数多、维数高,模型参数反演难度大,优化目标函数选取、单参数和多参数不同反演方式等对参数反演精度影响需开展深入分析。【方法】提出基于快速综合粒子群优化算法(Fast Comprehensive Lear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FCLPSO)的水量水质模型参数反演方法,设计参数反演数值试验,采用LH-OAT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7种模型性能评价指标进行目标函数优选,并分析模型单参数和多参数反演结果并分析不同反演方式的差异性。【结果】结果显示:NSE∗作为目标函数敏感度最高;不同类型参数均具有较高精度,单参数反演平均相对误差(MRE)为5.2%、变差系数(CV)为7.2%,多参数反演结果MRE为13.5%、CV为14%;多参数反演中水动力指标反演结果优于水质指标反演结果,多参数“分层反演”方式优于“同时反演”方式。【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参数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有助于提升复杂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参数估计时效性与准确性,为复杂河网数值模拟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模型 参数反演 快速综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目标函数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流量研究
18
作者 李新宇 刘佩玺 +3 位作者 李建军 刁艳芳 苏瑞 郭诗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43,共5页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 河流水质污染及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断流均会严重影响河流生态健康和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以山东省泗河干流泗水大闸至书院水文站和书院水文站至龙湾店闸两个河段为例,以COD、BOD、NH_(3)-N、TP值为状态变量,基于MIKE2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区分水文季节并分别制定可涵盖75%(情景1)、50%(情景2)水质条件的模拟方案,通过模拟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水质效应并考虑河流连通性水量需求确定生态流量,同时分析了书院水文站生态流量保证率。结果表明,泗水大闸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0.8 m^(3)/s,7~9月为1 m^(3)/s,情景2各月生态流量均为0.8 m^(3)/s;书院水文站情景1在10月~翌年6月生态流量为2 m^(3)/s,7~9月为7 m^(3)/s,情景2两个时期生态流量则分别为0.8、4 m^(3)/s;泗河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显著,应重点关注4、5月份的生态流量需求,且制定的生态流量有利于满足泗河干流不同河段、不同水文季节兼顾水质达标与河流连通性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河 水质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太湖河流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许睿亭 姜翠玲 +1 位作者 孙磊 冯亚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8,共11页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获得与水质监测站点空间相位一致的气象数据,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对水质要素的影响机理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筛选输入的气象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反向传播网络(BP)方法以及并行的GRU-LSTM模型对综合水质指数WQI进行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水质预测模型中,模型精度受输入步长的影响,步长14 d的并行的GRU-LSTM模型表现最佳,预测精度为R^(2)=0.98。【结论】研究成果采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结合气象数据的水质预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帮助相关部门提前预警水质变化,优化水资源的调度与治理策略,提高水环境的可持续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 深度学习 综合水质指数法 河流水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的太湖流域抗咸保供“四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娟 林荷娟 薛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太湖流域2022年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上海市陈行水库遭遇严重咸潮入侵威胁。利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驱动流域一维河网与太湖二维湖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与来水组成模型,实现了流域、区域、城镇不同空间尺度,江河湖库海多种要素,... 太湖流域2022年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上海市陈行水库遭遇严重咸潮入侵威胁。利用太湖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驱动流域一维河网与太湖二维湖流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与来水组成模型,实现了流域、区域、城镇不同空间尺度,江河湖库海多种要素,水闸、泵站等工程不同调度下的水位、流量、来水组成快速预测预报和一体化风险预警,并将成果应用于陈行水库应急补水线路规划工作中。应用结果表明:基于60多套从太湖流域河网向上海市陈行水库周边河网应急补水线路的预演方案,提出北一线、北二线、南线补水方案,其中北一线补水方案效率更高,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解决了陈行水库仅能维持5 d的供水困难。研究成果可为强化流域与区域多目标统筹调度、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咸保供 预报调度一体化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来水组成模型 陈行水库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