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突泥涌水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
1
作者 秦鹏飞 赵亚敏 +1 位作者 宋梦 王文菁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隧道突水灾害具有“大流量、强突发、高水压、多类型”等特点,是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灾害现象,分析不良地质构造特征、发育形态及水压作用下的破坏趋势,有利于深刻揭示突泥涌水致灾机理。文中从灾害水源、水流补给通道及隔水岩... 隧道突水灾害具有“大流量、强突发、高水压、多类型”等特点,是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灾害现象,分析不良地质构造特征、发育形态及水压作用下的破坏趋势,有利于深刻揭示突泥涌水致灾机理。文中从灾害水源、水流补给通道及隔水岩体三者性能状态演变着手,分析了突泥涌水的动力灾变过程,并基于弹性力学、断裂力学和工程水力学理论,探讨了压剪、拉剪型破坏的致灾机理。将隧道掘进面与灾害水源间的岩层,分作隧道开挖引起的应力松弛区、完整岩体保护区及裂隙带区3个区域,提出了突泥涌水的有效保护厚度。最后从注浆理论、注浆材料等方面阐释了灾害防控的技术措施,以期对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突泥涌水 工程灾害 注浆技术 防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无机材料的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探析
2
作者 李志鹏 詹政法 +1 位作者 赵进勇 丁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265,共12页
【目的】评估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防污、防腐及抗生物附着性能,分析其在复杂水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层喷涂工艺制备仿生涂层,测试其抗菌性能、物理性能指标及水质安全指标,综合评估涂层在水生态环境中的防护... 【目的】评估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防污、防腐及抗生物附着性能,分析其在复杂水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层喷涂工艺制备仿生涂层,测试其抗菌性能、物理性能指标及水质安全指标,综合评估涂层在水生态环境中的防护能力。结合典型案例,验证涂层的长期稳定性及防护效果。【结果】仿生涂层技术通过多层喷涂工艺在表面涂覆形成致密保护层,在防污、防腐及耐久性方面表现优异,抗菌率超过95%,VOC排放量≤23 g/L,在酸碱和盐水环境中保持稳定,工程应用表明,耐沾污性≤2%,清洁维护频率降低1~3倍,设施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结论】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展现出优异的防污、防腐和抗生物附着能力,可有效减少生物污染,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为水工结构提供高效、可持续的防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技术 水生态保护修复 着生生物防控 仿生涂层技术 防腐抗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钻进技术在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小平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96-498,共3页
煤炭开采由于受到区域地质和地下水的干扰,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会限制资源开采的工作进程。为减少煤矿地质水害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从定向钻进技术优势、定向钻进技术工艺、定向钻进技术装备、定向钻进技术在地质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煤炭开采由于受到区域地质和地下水的干扰,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且会限制资源开采的工作进程。为减少煤矿地质水害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从定向钻进技术优势、定向钻进技术工艺、定向钻进技术装备、定向钻进技术在地质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煤矿采用先进的定向钻进技术防范水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进技术 煤矿地质 防治水工作 防范水害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全形势下非煤矿山水害防控技术及发展趋势
4
作者 杨柱 李阳明 谢世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8-307,共10页
矿山水害防控是保障大水矿山安全开采的首要工作。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水害防控技术及装备发展,介绍了非煤矿山水害特点、突水水源、表现形式及防控方法;立足于新安全形势下非煤矿山水害特点及防控方法,描述了水害预防技术、水... 矿山水害防控是保障大水矿山安全开采的首要工作。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水害防控技术及装备发展,介绍了非煤矿山水害特点、突水水源、表现形式及防控方法;立足于新安全形势下非煤矿山水害特点及防控方法,描述了水害预防技术、水害探测技术、水害治理技术现状,介绍了包括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水害预警系统、矿山排水自动化系统、水文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及物理探查技术等水害预防新技术、新装备;并对地面帷幕注浆技术、井下近矿体帷幕注浆技术、控制疏干技术等水害防控技术进行了阐述。围绕新安全形势下水害防控技术发展趋势,论述了新安全形势下非煤矿山水害的特点及原因、面临的科学问题、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大数据水害决策系统、地下水资源保护、勘探-基建-回采-充填-防治水协同等技术趋势。认为非煤矿山水害防控应采取水害防治、资源保护、污染治理的综合防控方法,加强水害隐蔽致灾因素的精细探查,树牢“水害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将水害治理模式关口前移,超前治理,使水害事故隐患向事前预防转型,主动提高水害事故预防治理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煤矿山 矿山水害 水害特点 水害防控技术 矿山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类别煤层顶板水害致灾机理与防控路径 被引量:33
5
作者 曾一凡 朱慧聪 +6 位作者 武强 王皓 郭小铭 崔芳鹏 庞振忠 刘守强 杨维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9-1555,共17页
我国是世界上成煤和赋存条件最复杂的国家,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动覆岩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相互性和时变性以及煤层顶板突水的独特性和危害性,造成顶板水害是我国尤其是西部煤矿区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 我国是世界上成煤和赋存条件最复杂的国家,煤层顶板水文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动覆岩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的相互性和时变性以及煤层顶板突水的独特性和危害性,造成顶板水害是我国尤其是西部煤矿区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顶板水害和推广现有技术和探索新技术防控此类矿井灾害,在全面分析近年来我国煤层顶板水害事故规律与顶板充水含水层的赋存条件、突水模式、动力特征、力学行为等基础上,系统划分了顶板水害的类型、特征、主要类别的致灾机理及梳理了现有顶板水害的防治技术,并展望了未来顶板水害防治领域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①顶板水害主体架构包括巨厚基岩含水层涌(淋)水、薄基岩弱胶结层水-砂耦合溃涌、离层空间蓄水储能突水、天窗补给型突水、围岩烧变增透致突等5种类别,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沿线以北地区,陕、蒙、宁是顶板水害主要聚集地。②采动诱发巨厚基岩含水层下覆岩原生裂隙互馈-贯通发育“Z”型离层空间,导致采场出现大面积涌(淋)水现象;基于复合关键层破断力学条件,阐明了薄基岩弱胶结层水-砂耦合溃涌致灾的动力源;构建了离层失稳突水临界判别准则,将离层突水划分为静载扰动、“动+静”载复合扰动、复合煤层开采重复扰动3种模式;红土隔水层缺失及红土薄弱区采动劣化损伤是产生天窗越流补给的主要根源;围岩烧变增透,孔隙度增大,接受临近水源补水后形成新的含水结构体,在采动诱发下烧变岩水涌入采场发生水害事故。③梳理了当前煤层顶板水害“探-放-治”三位一体的解危防控技术体系,提出了井上下共轭联动、钻-采(掘)高位协同地质勘探系统,以防治水“三区”划分为导向的地质保障工作,“煤-水-生态”多目标齐抓共管的绿色开采和防治水理念,以及数智化、透明化矿山水文地质灾害信息维护系统等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害 矿井防治水 离层突水 致灾机理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准确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打造科学的水土保持体系,可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在充分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水平的相关措... 准确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打造科学的水土保持体系,可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在充分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水平的相关措施,可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 水利工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8
作者 杜少波 鄂崇毅 +2 位作者 祁姝瑾 赵天悦 谢惠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介绍了沙漠化的主要特征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了沙漠化监测与防治方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方法及其应用,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在土地退化监测、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管... 本文介绍了沙漠化的主要特征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了沙漠化监测与防治方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方法及其应用,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在土地退化监测、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沙漠化监测和防治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旨在通过探讨当代遥感技术在沙漠化防治中的研究应用,为促进沙漠化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沙漠化防治 土地退化监测 植被恢复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防治水实用技术及装备 被引量:48
9
作者 董书宁 靳德武 冯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1,共4页
煤矿水害事故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和开发煤矿防治水实用、有效的技术方法,研制高精度的探测仪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充水水源特征、导水通道的性质探查入手,根据煤炭资源开发阶段划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水害类... 煤矿水害事故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和开发煤矿防治水实用、有效的技术方法,研制高精度的探测仪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充水水源特征、导水通道的性质探查入手,根据煤炭资源开发阶段划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水害类型,提出了煤层顶、底板水害探查技术及装备;导水陷落柱探查、治理技术与装备;采空区水探查技术、装备及防治方法;巷道穿越(导水)断层破碎带的管棚支护技术等几种典型煤矿水害的实用探测、治理技术及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防治水 水害类型 实用技术 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水生态风险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圣瑞 张蕊 +4 位作者 过龙根 徐力刚 陈灿 卢少勇 汪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96-1905,共10页
为保障洞庭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安全,急需回答洞庭湖水生态风险和富营养化演变与流域人类活动及不同水文节律驱动间的响应机制这一科学问题,解决确定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和防治富营养化两个技术难点.本研究拟运用数理统计法、遥感定量反演... 为保障洞庭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安全,急需回答洞庭湖水生态风险和富营养化演变与流域人类活动及不同水文节律驱动间的响应机制这一科学问题,解决确定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和防治富营养化两个技术难点.本研究拟运用数理统计法、遥感定量反演和定量解译法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洞庭湖水生态风险的内涵,提出洞庭湖水生态风险防控技术路线,开展水情驱动条件下洞庭湖生态效应定量评估技术集成与适宜生态水位、水环境演变与藻类水华风险控制技术集成、水生态风险及其防控集成技术构建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建立洞庭湖水生态风险防控技术体系,支撑洞庭湖流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水生态风险 富营养化 防控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88
11
作者 程卫民 周刚 +3 位作者 陈连军 王刚 聂文 张清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共20页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0年来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取得...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0年来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全面阐述了现有的防尘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粉尘弥散污染规律、粉尘微观润湿理论、尘雾凝并湿式除尘理论、湿式喷射混凝土除尘理论。基于上述理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了综采工作面局部雾化封闭与空气幕隔离、综掘工作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煤层注水强渗-增润、矿山湿(潮)喷作业系统、高效环保抑尘剂等不同尘源控除尘技术工艺。同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智能化防尘、煤层注水减尘、采掘作业环境降尘、抑尘材料等4个方面给出了下步研究展望。研究与实践表明,我国煤矿已经初步形成了粉尘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未来要以智能化防尘为抓手,实现粉尘高精度传感-传输-评估与预警,开发集雾化除尘、干式、干湿混合式、小型化、吸风量大等于一体的组合式除尘器,实现综掘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等广域复杂空间微细粉尘高效通风控除尘技术与装备体系;同时,在低渗煤层水力强渗-增润技术、智能化防尘机器人、化学抑尘等技术与装备方面实现突破。以此来实现矿山粉尘的分源高效治理,提升矿井的清洁化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防治 除尘技术 湿式除尘 智能化防尘 注水防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注水技术在芙蓉煤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伟雄 周宗卫 张兴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4,共5页
介绍了煤层注水技术在芙蓉煤矿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适合芙蓉煤矿特点的注水参数,如注水压力为4.425~7.2 MPa,注水时间以煤壁"挂汗"时为止,还介绍了钻孔布置方式以及注水工艺,为芙蓉煤矿治理瓦斯、防治煤炭自然发火、减小粉尘... 介绍了煤层注水技术在芙蓉煤矿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适合芙蓉煤矿特点的注水参数,如注水压力为4.425~7.2 MPa,注水时间以煤壁"挂汗"时为止,还介绍了钻孔布置方式以及注水工艺,为芙蓉煤矿治理瓦斯、防治煤炭自然发火、减小粉尘危害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并对该矿今后的防灾治灾工作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瓦斯治理 火灾防治 粉尘危害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技术在矿井水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天模 李健 +1 位作者 施龙青 粟俊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6-60,77,共6页
矿井瞬变电磁法以及矿井地震波技术应用到煤矿超前探测中,能有效探测巷道前方地质体的空间特征。彭水矿区芦塘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文中针对该矿+510 m水平运输大巷底板揭露的落水洞,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以及矿井地震波技术对... 矿井瞬变电磁法以及矿井地震波技术应用到煤矿超前探测中,能有效探测巷道前方地质体的空间特征。彭水矿区芦塘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文中针对该矿+510 m水平运输大巷底板揭露的落水洞,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以及矿井地震波技术对其进行区域物性探测,介绍了探测点的具体布置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物性异常特征进行地质解释,有效地查明了落水洞及岩溶裂隙的空间展布情况,并作出富水性评价,为该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 地震波 矿井水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特征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被引量:17
14
作者 潘晓颖 张长伟 孙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8-30,75,共4页
输变电工程属于典型的点线结合工程。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概括了输变电工程的项目组成特点,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在平原区和丘陵区作为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将输变电工程划分为站区... 输变电工程属于典型的点线结合工程。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概括了输变电工程的项目组成特点,分析了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在平原区和丘陵区作为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将输变电工程划分为站区、进站道路区、给排水管线区、塔基及塔基施工区、牵张场区、临时施工道路区和人抬道路区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分区,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可为今后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措施 施工组织 施工工艺 输变电工程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山村遗址渗水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明泉 王旭东 +4 位作者 钱春锋 孙满利 马宏海 杜韶光 张骞文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9,共7页
通过对东山村遗址保护面临的渗水问题和病害调查分析,针对遗址保存区黏性土层特殊的水理性质,在总结分析已有地下水防渗、排水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黏性土地层中地下水控制的填砂排水沟技术方法,解决了黏性土层中潜水疏排的难题... 通过对东山村遗址保护面临的渗水问题和病害调查分析,针对遗址保存区黏性土层特殊的水理性质,在总结分析已有地下水防渗、排水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黏性土地层中地下水控制的填砂排水沟技术方法,解决了黏性土层中潜水疏排的难题。验证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地下水位的效果,对考古探方防渗和遗址陈列馆防渗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村遗址 渗水 病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充填保水开采的技术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卫东 季文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3,17,共4页
为了缓解濉萧矿区煤炭资源开采紧张和防止矿井水害的发生,根据绿色开采体系中保水开采的重要性,依据濉萧矿区的生产地质条件,提出了充填矸石替换三下压煤的充填保水采煤技术模式。结合矿压研究理论分析了试验工作面充填采煤的可行性,通... 为了缓解濉萧矿区煤炭资源开采紧张和防止矿井水害的发生,根据绿色开采体系中保水开采的重要性,依据濉萧矿区的生产地质条件,提出了充填矸石替换三下压煤的充填保水采煤技术模式。结合矿压研究理论分析了试验工作面充填采煤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充填效果,并结合矿区开采现状分析了充填保水开采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结果表明,采高3 m的情况下,充填率达到75%,可以保护顶板上方20 m以外的含水层不被破坏。充填保水采煤技术模式在濉萧矿区有很强的实用性,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地下充填 保水技术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工程特征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平原区和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兰 周鸿基 +2 位作者 刘纪根 王一峰 牛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了在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对输油管道工程的项目组成、施工组织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一般管道敷设和穿越公路、铁路、河流段管道敷设施工工艺。在平原区和丘陵区作为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将输油... 为了在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对输油管道工程的项目组成、施工组织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一般管道敷设和穿越公路、铁路、河流段管道敷设施工工艺。在平原区和丘陵区作为一级分区的基础上,将输油管道工程分为管道作业带区、穿越工程区、站场阀室区、施工便道区和施工生产区5个防治分区。对分段管道的防治目标值加权平均得到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在此基础上分别确立了平原区和丘陵区输油管道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分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措施来减少输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研究成果为输油管道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工程 水土流失 施工组织 施工工艺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深高承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 被引量:41
18
作者 李志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107,116,共5页
针对九龙矿煤层埋藏深、开采4号煤易发生煤层底板突水事故的问题,分析了该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现井田内隐伏强导水陷落柱、开采深度大、4号煤层底板承受的奥灰含水层和大青含水层的水压高是开采4号煤发生底板突水的原因。基于此,提出了... 针对九龙矿煤层埋藏深、开采4号煤易发生煤层底板突水事故的问题,分析了该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现井田内隐伏强导水陷落柱、开采深度大、4号煤层底板承受的奥灰含水层和大青含水层的水压高是开采4号煤发生底板突水的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强化安全设施建设、查清水文条件并进行超前综合探测、封堵和注浆加固导水通道、合理疏水降压和综合治理等开采4号煤时的防治水技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防治水技术 水文地质条件 大采深高承压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玉华 段中稳 胡荣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0-42,46,共4页
为解决皖北矿区的水害,文章介绍了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阐述了皖北矿区应对水害问题所采取的关键技术为: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底板承压灰岩水上治控技术体系,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技术,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技术... 为解决皖北矿区的水害,文章介绍了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阐述了皖北矿区应对水害问题所采取的关键技术为: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底板承压灰岩水上治控技术体系,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技术,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技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超前精细探查技术,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和管理对策保障了矿区持续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水害问题 煤矿防治水技术 控水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灰岩溶水上带压开采区域超前治理防治水技术 被引量:51
20
作者 赵庆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1,共5页
针对邯邢矿区煤层开采受奥灰承压水威胁及保水开采的现状,提出了区域超前治理防治水技术,以超前主动、区域治理、全面改造、带压开采为指导原则,该技术在邯邢矿区奥灰含水层顶部区域超前注浆改造中进行应用,以孔口终压1.0 MPa、稳定30 ... 针对邯邢矿区煤层开采受奥灰承压水威胁及保水开采的现状,提出了区域超前治理防治水技术,以超前主动、区域治理、全面改造、带压开采为指导原则,该技术在邯邢矿区奥灰含水层顶部区域超前注浆改造中进行应用,以孔口终压1.0 MPa、稳定30 min以上和单孔吸浆量小于50 L/min作为注浆结束标准。试验过程中采用地面多分支水平钻进关键技术,最终达到注浆加固煤层底板含水层及奥灰顶部改造含水层目的,大幅降低煤层底板突水可能性,安全开采出受承压水威胁的煤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深矿井 下组煤开采 奥灰岩溶水 带压开采 区域超前治理防治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