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he Sinking of Isotope Grains in Water Injection Profile Logging
1
作者 Zhang Yusheng Jiang Quan Xia Yuanji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In the process of oil field exploitation, radioactive isotope tracer water inje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a mai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ater-intake capacity of the target intervals. For those general water injection w... In the process of oil field exploitation, radioactive isotope tracer water inje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a mai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ater-intake capacity of the target intervals. For those general water injection wells, whose perforated intervals are beyond the tubing shoe, the sinking speed of isotope grains is related to the density and salinity of the injection water and the tubing dimension. We studied the motion of the isotope grains in the water injection wells by bo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if the water injection quantity is over 20 m&3/d, and the density of the isotope grains, whose diameter is 100-600 μm, is 1.06 g/cm^3, then the logging technique for this kind of water injection wells will be appropriate. Whether water inje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successful in the well, whose perforated intervals are beyond the tubing shoe, depends on the sinking speed of the tracer g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tope tracer logging injection water profile SINKING CALCULATION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rray resistivity log to mud filtrate invasion and its primary five-parameter inversion for improved oil water recogni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Deng Shaogui Sun Qingtao +2 位作者 Li Hu Huo Ningning He Xuqu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95-302,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reservoir fluid recognition, the sensitivity of array resistivity respons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vasion properties in both oil-bearing layers and water layers is analyzed. Then the primary inv... In order to improve reservoir fluid recognition, the sensitivity of array resistivity respons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vasion properties in both oil-bearing layers and water layers is analyzed. Then the primary inversion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array resistivity log. The mud invasion proces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based on the oil-water flow equation and water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dial resistivity of a fresh mud-invaded oil-bearing layer presents complex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nlinear increase, increasing to decreasing and low resistivity annulus, and the resistive invasion profile of a water layer is monotonic.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array resistivity log can reflect these changes and the array induction log is more sensitive.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effect of factors like large invasion depth, reservoir physical and oil-bearing properties, the measured apparent resistivity may differ greatly from the actual mud filtrate invasion profile in an oil-bearing layer. We proposed a five-parameter formation model to simulate the complex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of fresh mud-invaded formation. Th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the measured array resistivity log is used for inversion with the Marquardt metho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verted resistivity is typically non-monotonic in oil-bearing layers and is monotonic in water layers. Processing of some field data shows that this is helpful in achieving efficient reservoir fluid re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water recognition mud filtrate invasion array resistivity log five-parameter invers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中人员疏散过程特征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晓哲 陈韬 +2 位作者 李俊奇 李小静 高丽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9,共15页
【目的】近年来,洪涝灾害在城市地区频发,对人民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受淹道路上和建筑中的居民在灾前灾中的疏散行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后续影响。【方法】综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洪涝中人员疏散的研究,对洪涝疏散的风险... 【目的】近年来,洪涝灾害在城市地区频发,对人民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受淹道路上和建筑中的居民在灾前灾中的疏散行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后续影响。【方法】综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洪涝中人员疏散的研究,对洪涝疏散的风险、人员行为特征、建筑环境的影响和数值模拟四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洪涝疏散的风险评估已有一定基础,但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以及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问题;基于风险评估和路径规划研究了客观的疏散行为,基于经验总结和视频分析归纳汇总了主观的疏散行为;除避难所和楼梯外,其他建筑元素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研究明显不足;各疏散模型当前虽能模拟简单场景中的疏散行为,但在复杂行为、建筑刻画和疏散方式等内容上仍需优化。【结论】未来应在试验和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疏散风险控制和人员行为研究,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各种建筑因素在疏散过程中的帮助和阻碍程度,推进疏散过程特征的探究与模拟之间的成果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人员疏散 疏散速度 建筑环境 行为模型 疏散模型 降水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气田气测解释图版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杨旭东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1期6-12,49,共8页
为了解决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现有气测图版(三角图版、3H图版、比值图版、对数图版)对油气显示的解释结论相互矛盾且与完井测试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快速评价油气显示,以顺北油气田157口已钻井为研究对象,汇总并筛选... 为了解决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现有气测图版(三角图版、3H图版、比值图版、对数图版)对油气显示的解释结论相互矛盾且与完井测试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快速评价油气显示,以顺北油气田157口已钻井为研究对象,汇总并筛选了部分井录井显示、完井测试结果等数据,分析了天然气在地层中的存在形式差异、各组分在水中及原油中的溶解析出差异及综合录井仪气相色谱分析原理,确定了湿度系数与油水分离系数两项识别参数,建立交会图版,在顺北油气田28口新钻井试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烃与组分虽为两套分析系统,但通过各组分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其在全烃中的占比;②湿度系数可以较好地使气层与油层、水层在图版中分离,并相对集中,油水分离系数可以使水层与油层在图版中明显分离并相对集中。结论认为,通过全烃与各组分之和的差值可以定性地反映流体中重组分含量;②利用湿度系数与油水分离系数两项识别参数作为图版的纵轴与横轴建立图版,可以较好地识别顺北油气田的流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气田 气测解释 油水分离系数 湿度系数 交会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中子散射截面的气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揭志军 马晓静 +5 位作者 蔡文浙 刘世伟 石耀 邱飞 吕黎明 梁国武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88-96,129,共10页
山西某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孔隙结构、电阻率与气和水之间的关系复杂,储层特性导致以传统电阻率测井为主的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亟需寻求一种适应这种复杂储层、复杂井况的气层评价方法。该文基于... 山西某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孔隙结构、电阻率与气和水之间的关系复杂,储层特性导致以传统电阻率测井为主的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受到挑战,亟需寻求一种适应这种复杂储层、复杂井况的气层评价方法。该文基于小直径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仪-储层评价仪(Reservoir Evaluation Tool,RET),采用快中子散射截面(Fast Neutron Cross Section,FNXS)方法来评价气层。利用了快中子散射截面值对气体敏感而对非气体不敏感的特征,在复杂的孔隙结构条件下通过蒙特卡罗数值模拟获取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公式,在标准刻度井中验证了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公式正确性,实现了储层含气饱和度的计算;并通过现场试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区块内多口井的数据分析,建立了适用于该区块的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泥质校正公式,进一步提升了含气饱和度计算精度,并形成了该区块初步气层评价标准。实践证明基于RET仪器采用快中子散射截面方法能够在复杂地层、复杂井况条件进行气层快速识别,经过泥质校正后快中子散射截面表征更加准确,含气饱和度计算精度更高,该研究有效指导了研究区块致密气的勘探与评价。对FNXS方法的深入研究表明该方法亦可在常规含气储层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脉冲中子饱和度测井 快中子散射截面 气水评价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Efficient Numeric Simulation of Spontaneous Potential Log in Complex Beds
6
作者 Pan Ke-jia Tan Yong-ji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18-124,共7页
关键词 自然电位 数值模拟 登录 水电阻率 有限差分法 计算机编程 物理参数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川东南冬水田稻鱼共作系统下杂交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朱永川 熊洪 郭长春 蒋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21,共13页
【目的】利用川东南冬水田区连续多年稻鱼共作系统,研究施氮(N)量对免耕栽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稻鱼共作系统下免耕栽培杂交稻长期、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2年在川东南冬水田区开展了... 【目的】利用川东南冬水田区连续多年稻鱼共作系统,研究施氮(N)量对免耕栽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制定稻鱼共作系统下免耕栽培杂交稻长期、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2年在川东南冬水田区开展了5年大田定位试验,供试杂交稻品种为蓉优1015和内6优103,耕作方式为免耕。设置N 0、45、90、135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作N_(0)、N_(45)、N_(90)、N_(135)。在水稻收获期,调查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0—20 cm土层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和pH,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施氮量与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因子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稻鱼共作系统下,年份、施氮量对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5年间,杂交稻产量与施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70^(**)~0.9720^(**)),与低氮量处理N_(45)相比,N_(90)和N_(135)处理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了6.37%~26.53%、9.11%~25.11%,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也显著增加。而N_(90)处理杂交稻产量与N_(135)处理相当或更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产量构成(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t=2.20*~9.1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分别为0.8754和0.4987)和总贡献(分别为0.6364和0.3598)较大,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在N_(0)、N_(45)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随稻鱼共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而在N_(90)、N_(135)处理下随稻鱼共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而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杂交稻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提高磷素、钾素供给能力是稻鱼共作系统杂交稻高产的重要基础。【结论】川东南冬水田区稻鱼共作系统下,年施氮90 kg/hm^(2)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进而维持甚至提高水稻产量。连续施用中、高量氮肥还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随稻鱼共作年限延长呈增加趋势;土壤pH值则随稻鱼共作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稻鱼共作 氮肥管理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边界综合确定
8
作者 梁宇 杨会东 +3 位作者 付宪弟 蔡东梅 王彦辉 孙衍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为确定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岩心含油产状分析和老井油水层二次解释,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叠后属性油气检测以及基于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流体识别等技术,探讨构造油气藏外扩区油水边界的综合确... 为确定大庆SN油田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综合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岩心含油产状分析和老井油水层二次解释,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叠后属性油气检测以及基于叠前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流体识别等技术,探讨构造油气藏外扩区油水边界的综合确定方法。研究区油水边界具有以下特征:岩心含油产状为油斑以上;测井解释外推为油层或油水同层;叠后属性低高频能量比大于0.85;叠前反演预测含水饱和度小于75%。因此,以“井点定深度、地震定边界、动态来验证”为原则,从“点—线—面—空”,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最终油水边界位置。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研究区外扩评价部署,对同类型构造油田油水边界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油水边界 井震资料 叠后属性 叠前反演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闫伟林 殷树军 +5 位作者 马宏宇 王雪萍 杨清山 文政 郑建东 覃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为了提高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支撑能力和研究成果领先水平,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测井采集系列及解释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解释、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测井评价、碎屑岩储量参数解释、非常规油气“甜点”分类、缝... 为了提高大庆油田裸眼井测井技术支撑能力和研究成果领先水平,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测井采集系列及解释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解释、火山岩等复杂岩性测井评价、碎屑岩储量参数解释、非常规油气“甜点”分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等油田勘探开发测井评价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测井解释评价需求和面临瓶颈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油田测井评价对象规模小、物性差、埋藏深、地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明了测井解释评价核心技术主攻方向。围绕新阶段测井采集及解释评价技术体系完善与建立,对高分辨率和成像测井采集、后油藏时期和非常规测井解释评价、新一代智能解释技术体系等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剩余油 水淹层 碳酸盐岩 页岩油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饱和度油层增储增产测井精细评价方法
10
作者 刘国强 袁超 《世界石油工业》 2025年第1期27-42,共16页
低饱和度油藏广泛发育于中国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准噶尔和柴达木等主要含油气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开发主力领域之一,但测井评价难度大、测井解释符合率低,制约着该类油藏的油气发现和增储增产。为此,基于大量配套的岩石物理研究与... 低饱和度油藏广泛发育于中国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准噶尔和柴达木等主要含油气盆地,是当前油气勘探开发主力领域之一,但测井评价难度大、测井解释符合率低,制约着该类油藏的油气发现和增储增产。为此,基于大量配套的岩石物理研究与测井响应特征系统分析,研究形成了低饱和度油层测井评价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构建了以评价孔隙结构和识别地层水为核心的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热中子俘获截面法和介电-核磁共振相融合法等流体识别方法,测井解释符合率由50%提高至80%以上;②针对中高孔隙度渗透率和低孔隙度渗透率的2类储层,建立了可动水饱和度、相对渗透率、含水率以及自然与压裂生产条件下日产油量等关键参数计算模型,解决了低饱和度油层测井定量评价的瓶颈;③创建了基于上述关键参数的油水同层细分方法与标准,奠定识别具有工业产能油水同层的技术基础,变革了长期以来仅笼统解释油水同层的传统做法。低饱和度油层测井评价技术已实现成果有形化,依托CIFLog平台研发形成了配套的测井处理软件模块,基于“梦想云”平台搭建了“低饱和度油层测井评价”应用场景,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该技术已在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准噶尔和柴达木等盆地低饱和度油层领域中得到规模推广应用,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技术之一,为油田增储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测井 低饱和度油层 可动油饱和度 含水率 日产油量 油水同层 细分方法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店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
11
作者 黄金富 王啊丽 +2 位作者 夏国朝 张海霞 杨晓辉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3期99-104,共6页
针对风化店地区孔店组低阻油层识别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分析低阻油层形成原因。研究认为该区低阻油层受黏土矿物含量、地层水矿化度、薄互层三个方面影响。在系统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区块... 针对风化店地区孔店组低阻油层识别困难、测井解释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分析低阻油层形成原因。研究认为该区低阻油层受黏土矿物含量、地层水矿化度、薄互层三个方面影响。在系统分析储层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分区块、分层位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和高精度、适用性强的油、水解释图版标准,准确识别低阻油层,及时应用于现场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老油田低阻油层识别、挖潜上产提供了借鉴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测井解释 油水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构建及预报降雨匹配技术
12
作者 杨子昕 王佳 +3 位作者 刘家宏 王浩 梅超 李峰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4,共12页
【目的】城市降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时空变异性,现阶段洪涝风险预测、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为提高“预报降雨—灾害风险识别—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数据密... 【目的】城市降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时空变异性,现阶段洪涝风险预测、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为提高“预报降雨—灾害风险识别—应急响应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数据密集型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构建方法和基于动态时间弯曲法的预报降雨与情景库场次降雨匹配技术。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县站1980—2015年(36年)的小时降雨监测数据作为情景库数据基础,并以同地区2023年降雨数据作为“预报降雨”进行匹配方法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构建的城市场次降雨情景库可全面、有效的反映研究区域降雨特征。“预报降雨”匹配效果良好,平均纳什系数达到0.73,降雨总量平均相对误差为0.17,降雨量峰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09。【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实现实时预报降雨与情景库中场次降雨的匹配,通过情景库中预置洪涝风险及应急预案知识库,实现城市洪涝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及时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动态时间弯曲 城市洪涝 预报降雨 风险评估 洪水 降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测井含水饱和度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娟 罗仁泽 +2 位作者 雷璨如 殷疆 陈星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87,共11页
致密砂岩储层测井含水饱和度预测是油气藏储层评价和产量预测的关键步骤,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含水饱和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常规方法预测误差大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通常使用有限的测井数据从头开始训练模型,导致模型能力受... 致密砂岩储层测井含水饱和度预测是油气藏储层评价和产量预测的关键步骤,应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含水饱和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常规方法预测误差大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通常使用有限的测井数据从头开始训练模型,导致模型能力受限,进而阻碍了它的泛化能力。为此,基于大语言模型(LLMs)出色的泛化性能及丰富的知识信息,引入LLMs进行储层测井含水饱和度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实关系及表格Transformer网络(REaLTabFormer)增强的LLMs对齐框架模型(RTF-LLA),最后进行了实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 RTF-LLA模型由数据增强、知识蒸馏和跨模态对齐3个核心模块构成;(2)数据增强模块以原始测井数据为基础,利用REaLTabFormer捕获测井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间的内在关系,生成了高信息量的测井数据;(3)知识蒸馏模块从LLMs提取主要的知识信息,指导测井数据与LLMs文本知识进行跨模态对齐,并赋予模型准确预测储层测井含水饱和度的能力;(4)跨模态对齐模块通过词元对齐、特征对齐和序列对齐,有效地降低了模型对储层含水饱和度的预测误差。结论认为:(1)RTF-LLA模型在S气田储层饱和度实验评价中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32和2.207,相较于其他主流机器学习算法至少降低了3.310和3.174;(2)RTF-LLA模型可为小样本测井资料储层含水饱和度准确预测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为储层测井含水饱和度预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跨模态对齐 致密砂岩储层 测井含水饱和度预测 泛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同位素吸水剖面原始曲线质量的主控因素分析
14
作者 何秀玲 卓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同位素吸水剖面在油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优化油田开发策略、保持油田稳定生产和提高开采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油田或者区块的注水井开发状况及开发形势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提供决策依据。针对... 同位素吸水剖面在油田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优化油田开发策略、保持油田稳定生产和提高开采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油田或者区块的注水井开发状况及开发形势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提供决策依据。针对同位素测井工艺现状,从测井速度、管柱、井内异物、注水压力、扰动现象等方面对原始曲线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分析了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解释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了对资料的认识程度,能很好指导解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剖面测井 影响因素 同位素粒径 测井速度 注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市主城区排涝河道调查及治理思路
15
作者 常成 胡斌 刘景元 《山东水利》 2024年第12期25-27,共3页
2022年7月6日,滨州市主城区遭遇强降雨,受排涝河道泄水不畅影响,部分路段和低洼处内涝积水严重,为应对涝水灾害,对主城区排涝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是必要的。本文调查了城区内西沙河、秦皇河、新立河、张肖堂东干渠、秦台河、朝阳河等城区... 2022年7月6日,滨州市主城区遭遇强降雨,受排涝河道泄水不畅影响,部分路段和低洼处内涝积水严重,为应对涝水灾害,对主城区排涝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是必要的。本文调查了城区内西沙河、秦皇河、新立河、张肖堂东干渠、秦台河、朝阳河等城区河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心城区西沙河、新立河、秦台河、朝阳河河道防涝标准为20年,其他河道防涝标准10年。提出了工程与调控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市 排涝河道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南气田脉冲中子-中子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
16
作者 沈付建 罗娜 +3 位作者 郑华 张雨桐 汪海文 何晓君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为评价水侵后台南气田的储层水淹状况,在套管井中规模应用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研究井筒内积液、水淹层放射性增强、套管尺寸变化等影响因素对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形成基于逐步剥离法和SIGMA—RATGN交会图法的... 为评价水侵后台南气田的储层水淹状况,在套管井中规模应用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研究井筒内积液、水淹层放射性增强、套管尺寸变化等影响因素对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形成基于逐步剥离法和SIGMA—RATGN交会图法的储层饱和度定量解释方法。依据驱油效率、含水饱和度、校正后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值,建立台南气田气层水淹级别评价标准。新方法有效提高气层识别准确性和储层饱和度解释精度,水淹层评价符合率达92.3%,为台南气田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南气田 脉冲中子-中子测井 水淹层 饱和度 解释模型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化录井礁灰岩储层含水识别方法研究——以陆丰X-1油田为例
17
作者 高永明 何理鹏 +2 位作者 周金堂 邓永辉 孙本飞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陆丰X-1油田礁灰岩油藏整体是一个构造边水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丰度和原油性质变化大,孔隙水类型复杂,低渗透储层含毛细管水,常规测井难以识别,但地化录井对于储层含油性、原油性质和含水响应特征十分敏感,故对该油田低电阻率和低... 陆丰X-1油田礁灰岩油藏整体是一个构造边水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丰度和原油性质变化大,孔隙水类型复杂,低渗透储层含毛细管水,常规测井难以识别,但地化录井对于储层含油性、原油性质和含水响应特征十分敏感,故对该油田低电阻率和低气测显示的储层评价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不同孔隙水类型储层地化录井响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指储层含水后含油丰度降低,表现为含油气总量和色谱总烃面积减小,原油性质变差,表现为油产率指数下降;个性是指低渗透率储层含毛细管水,表现为Pr/Ph变大。常规储层含自由水,表现为Pr/nC_(17)和Ph/nC_(18)明显升高。利用地化亮点等地化录井特征参数对陆丰X-1油田6口开发井礁灰岩储层含水进行识别取得良好效果,储层解释符合率达90%以上。应用结果表明,地化录井在储层评价、储层含水识别、随钻地质导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灰岩 地化录井 毛细管水 自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矿区工作面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万明 薛雄飞 +4 位作者 马壮 胡志华 刘桂璋 吉勇 李方典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为探测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及高度,以榆神矿区西南部30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水文观测、岩芯地质、物理测井、直流电法、密集分布式光纤感测相结合的导水裂隙带探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探测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及高度,以榆神矿区西南部30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水文观测、岩芯地质、物理测井、直流电法、密集分布式光纤感测相结合的导水裂隙带探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35.00 m,裂采比为21.43,冒落带发育高度为66.38 m,冒采比为10.5,弯曲下沉带高度为94.87 m;呈现出沿工作面倾向导水裂隙带在巷道发育最小,在工作面中心位置发育最大的“拱形”形态,冒落带在工作面中心位置发育最大,在巷道位置发育最小的特征;数值模拟精度与建立模型的地质条件参数密切相关,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现场实测 物理测井 岩芯地质 密集分布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以川东南复兴区块凉高山组为例
19
作者 程丽 严伟 李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1-377,共7页
陆相页岩储集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其黏土矿物含量高,岩石组成变化快,地层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阿尔奇公式及常规数理统计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误差大。为提高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精度,以川东南复兴区块下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为... 陆相页岩储集层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其黏土矿物含量高,岩石组成变化快,地层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阿尔奇公式及常规数理统计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误差大。为提高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精度,以川东南复兴区块下侏罗统凉高山组页岩为例,分析了现有含水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了利用阵列声波测井中的纵横波时差与测井密度组合重构的复合波阻抗计算含水饱和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陆相页岩储集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岩石矿物的影响,有效避开了电法测井和非电法测井的局限性,提高了适用性。在川东南复兴区块多口井凉高山组页岩储集层的应用效果好,计算得到的含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含水饱和度较吻合,绝对误差为1.3%~2.2%,满足测井评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复兴区块 凉高山组 陆相页岩 含水饱和度 复合波阻抗 阵列声波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油气藏测井装备提高耐温极限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嘉 肖圣 金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
随着浅层油气藏开发日渐枯竭,深地深海油气已成为重要的接替能源。深层油气井的高温井况要求测井仪器具有耐高温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近年来深地深海测井装备的研究成果,从电子线路热管理方案开发、耐高温电子器件开发和封装、新型... 随着浅层油气藏开发日渐枯竭,深地深海油气已成为重要的接替能源。深层油气井的高温井况要求测井仪器具有耐高温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近年来深地深海测井装备的研究成果,从电子线路热管理方案开发、耐高温电子器件开发和封装、新型传感器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测井施工方案优化以及仪器技术鉴定5个方面对提高设备耐温性能的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建议,为深层油井测井装备研制中提高设备耐温极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 深海 热管理 测井 高温高压 耐温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