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的多元因素融合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杨焱钧 《煤炭技术》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山阳煤矿5^(#)煤层处于奥灰含水层带压开采区,矿井生产与开发面临的主要灾害为底板奥灰水。研究认为山阳煤矿底板奥灰含水层水害主控因素有4项,分别为奥灰含水层水压、奥灰含水层径流特征、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构造复杂程度。采用AHP... 山阳煤矿5^(#)煤层处于奥灰含水层带压开采区,矿井生产与开发面临的主要灾害为底板奥灰水。研究认为山阳煤矿底板奥灰含水层水害主控因素有4项,分别为奥灰含水层水压、奥灰含水层径流特征、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构造复杂程度。采用AHP的多元因素融合量化分析底板水害主控因素,评估各主控因素的权重,构建5^(#)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图,对山阳煤矿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做出合理评价,评价结果为山阳煤矿5^(#)煤层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层次分析法 多元因素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破坏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CFDEM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浩 唐世斌 +2 位作者 康志勤 杨栋 马立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5-2629,共15页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 特厚煤层采场空间大、覆岩扰动范围广,顶板垮断产生的强扰动加卸荷载易导致底板断层破坏加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机理规律是开展水害防治的基础,关键在于掌握加卸载下岩体渐进破坏与裂隙流耦合特征。构建加卸载下拉、剪损伤演化方程,结合有效偏/球应力为基本变量的屈服准则与塑性势函数,得到完整岩块的塑性损伤本构;建立拉/剪、混合型加卸载过程中塑性位移与强度劣化关系,以平方拉剪应力与B-K准则为初始、完全断裂准则,形成非贯通裂隙断裂本构;提出岩块分离、压缩、剪切判据,结合实验数据建立离散块体间挤压、剪切摩擦本构与剪胀方程。基于质量/动量守恒、状态方程,并结合流体体积与浸没边界方法,形成裂隙岩体气−水二相流模拟理论。由此形成CFDEM数值计算程序,并将加卸载下塑性损伤、断裂、挤压/摩擦、流体属性分别赋予实体单元(岩块)、黏聚力单元(非贯通裂隙)、接触对(贯通裂隙)、欧拉单元(水和气)。根据宁武煤田北部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特厚煤层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①CFDEM耦合程序及相应的理论模型可数值实现特厚煤层覆岩及底板断层从(准)连续体到离散体转化,以及地下水在裂隙中运移;②模拟条件下特厚煤层含断层底板的采动裂隙包络线呈w形,最深处超过55 m位于断层及其上盘,最浅处23 m位于断层下盘,而无构造底板处的破坏深度为24~36 m,已导通奥灰含水层;③特厚煤层底板普遍出现二次破坏现象。表现为无构造底板在超前工作面处破坏深度为24.0~29.3 m,但在采空区内普遍增加至31.5~36.0 m;断层及其上盘在超前工作面处裂隙总开度为0.34~0.86 m,但在采空区内迅速增加至3.6 m,形成突水优势通道。④底板断层突水与顶板垮断联动效应的根源在于覆岩高位关键岩层垮断失稳、砌体梁下沉与二次断裂,并导致底板二次破坏,突水风险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底板断层突水 顶底板联动效应 CFDEM程序 微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的煤矿底板突水预警研究
3
作者 牛俊伟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6期134-136,共3页
煤矿底板突水是矿山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其破坏性极大,因此,研究有效的突水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以董家河煤矿22517工作面为例,构建了微震监测系统,并对底板进行突水预警。监测数据显示,该煤矿的底板微震事件总共有191个,其中能量超... 煤矿底板突水是矿山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其破坏性极大,因此,研究有效的突水预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以董家河煤矿22517工作面为例,构建了微震监测系统,并对底板进行突水预警。监测数据显示,该煤矿的底板微震事件总共有191个,其中能量超过1000 J的微震事件仅为18个,占全部微震事件的9.63%,同时,该系统检测到的底板破坏深度约为11.01 m,与底板钻孔声波仪测试计算的数据仅相差0.22 m。这些数据可以说明研究所提出的微震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预测煤矿底板的突水事故,起到了良好的预警作用,为煤矿开采作业的水害风险防范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技术 煤矿开采 底板突水 事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姚辉 尹慧超 +5 位作者 尹尚先 侯恩科 毕梦 连会青 夏向学 梁满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3-191,共9页
回顾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发展历程,提出其危险性评价的体系: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评价方法的选取)—工具(处理工具的革新),并对3个环节进行总结。指出指标体系的发展不再是因素集的扩充,而是因素与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的... 回顾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发展历程,提出其危险性评价的体系: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评价方法的选取)—工具(处理工具的革新),并对3个环节进行总结。指出指标体系的发展不再是因素集的扩充,而是因素与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以开采条件及地质条件为两大基本要素集的化繁为简;将现有方法依据处理数据的逻辑分为3类:以数据的基础信息为基准,将原始数据对评价对象所产生的大小、高低、优劣性影响进行考量、排序及综合形成评价结果的第一类方法;对数据列进行人工评判、加工分析、拓展和延伸,挖掘数据的潜在信息,并形成最终评价结果的第2类方法;整理具有相同指标的数据集,通过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发现数据间的共有信息,从而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的第3类方法。指出未来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对突水系数法的传承,修正其在厚、巨厚、极薄隔水层的不良表现,另一方面是对机器学习新型方法的创新,对其本身及组合模型进行开发与应用。提出了处理工具所需实现的三大目标:矿井立体化模型的建立、评价结果的动态化演示、“定位、定量、定概率”三定指标的实现。分别探讨了三者面临的问题并阐述具体解决手段。在上述基础上,总体阐明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体系各环节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采 底板突水 危险性评价 突水系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明武 金菊良 李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煤矿底板突水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 .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方法综合分析的新思路来探求煤矿底板突水机制 ,建立了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投影指标函数 ,并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来优化模型参数 .实际应用于肥城矿区底板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 ,... 煤矿底板突水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 .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方法综合分析的新思路来探求煤矿底板突水机制 ,建立了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投影指标函数 ,并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来优化模型参数 .实际应用于肥城矿区底板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 ,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且结论与层次分析法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底板突水 投影寻踪 遗传算法 层次分析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翟镇煤矿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2 位作者 王迎 郭建斌 施龙青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99,共3页
为了安全开采翟镇煤矿下组煤,利用多元信息复合方法,对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利用Surfer的多元信息复合功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突水系数法进行了修改,构建了适合本矿井的突水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以11煤为例对全井田开... 为了安全开采翟镇煤矿下组煤,利用多元信息复合方法,对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利用Surfer的多元信息复合功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突水系数法进行了修改,构建了适合本矿井的突水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以11煤为例对全井田开采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分为突水危险区、较危险区和安全区。结果表明:底板突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底板承压含水层的富水性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起控制作用,水压力、采矿压力是动力条件,隔水层起制约作用。利用分区结果,指导矿井下组煤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突水系数 突水模型 突水指数 多因素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煤层底板破坏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希奎 许进鹏 +1 位作者 杨圣伦 时艳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15,59,共4页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的难题,采用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现场观测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工作底板应力分布及底板破坏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电阻率变化与开采对工作面底板扰动的关系,以唐口煤矿43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电阻率监测资料为基础数据,得... 为解决煤层底板突水的难题,采用电阻率法动态监测、现场观测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工作底板应力分布及底板破坏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电阻率变化与开采对工作面底板扰动的关系,以唐口煤矿43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电阻率监测资料为基础数据,得出工作面底板扰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采扰动在时间上具有压缩—膨胀—恢复的动态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具有随底板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法动态监测 底板扰动 底板突水 电阻率 支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作用下煤层底板关键隔水层渗透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4 位作者 郭建斌 朱鲁 翟培合 施龙青 徐建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76,共3页
为了对煤层底板关键隔水层的渗透性进行分析,利用瞬态渗透法进行了全应力-应变-渗透性试验。分析了各关键隔水层在应力作用下的应变-渗透性曲线,研究了不同岩石的渗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粉砂岩、铝土岩、泥岩、... 为了对煤层底板关键隔水层的渗透性进行分析,利用瞬态渗透法进行了全应力-应变-渗透性试验。分析了各关键隔水层在应力作用下的应变-渗透性曲线,研究了不同岩石的渗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粉砂岩、铝土岩、泥岩、灰岩。影响岩石渗透性的因素除岩性外,还有围压大小及其变化速率、原生裂隙及后期裂隙扩展方式、贯通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关键隔水层 全应力-应变过程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宏志 胡宝林 徐德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2-8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GIS多层叠加技术的煤层底板灰岩水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在研究井田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建立GIS信息图层和空间属性数据库,编绘成以评价指标为主题的各种地质专题图件,进行GIS图层信息采集,然后利... 介绍了一种基于GIS多层叠加技术的煤层底板灰岩水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在研究井田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建立GIS信息图层和空间属性数据库,编绘成以评价指标为主题的各种地质专题图件,进行GIS图层信息采集,然后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研究区构造复杂程度综合评价结果图。并以卧龙湖煤矿首采区10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为例具体说明了该方法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底板突水 综合评价 多层次 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05
10
作者 施龙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17-23,共7页
针对我国煤炭进入深部开采导致底板突水日益严重的现象,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了底板突水机理理论研究经过了相对隔水层、突水系数、"下三带"理论、原位张裂与零位破坏理论、板模型理论、强渗通... 针对我国煤炭进入深部开采导致底板突水日益严重的现象,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底板突水机理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了底板突水机理理论研究经过了相对隔水层、突水系数、"下三带"理论、原位张裂与零位破坏理论、板模型理论、强渗通道说、岩水应力关系说、关键层理论、"下四带"理论等发展历程。在阐述各种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上,总结和评述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不足之处,指出我国在矿井底板水防治理论研究方面正经历着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强调了底板突水机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难题,将非线性理论应用到该领域将是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突水机理 历史与现状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无量纲方法的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武强 边凯 +4 位作者 李飞飞 钱增江 冯玉 刘金国 刘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4,共6页
针对不同的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无量纲化方法会得到具有一定差异的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对各种常见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开滦矿区赵各庄矿最深水平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数据为例,根据各个指标值的属性特点,应用... 针对不同的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无量纲化方法会得到具有一定差异的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对各种常见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以开滦矿区赵各庄矿最深水平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数据为例,根据各个指标值的属性特点,应用不同的无量纲化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对各无量纲化处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量纲化方法对综合评价结果的总体趋势一致,局部区域存在差异。最后,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无量纲化方法的优选,对比分析得出平均化处理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突水 脆弱性评价 主控指标 无量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煤层开采安全性分区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1 位作者 刘同彬 郭建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6-38,65,共4页
华北型煤田煤层开采广泛受到底板承压水威胁,开展煤层安全开采分区研究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利用GIS多元信息复合技术,构建适合潘西煤矿千米深矿井的突水模型,对潘西煤矿主要采区进行... 华北型煤田煤层开采广泛受到底板承压水威胁,开展煤层安全开采分区研究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利用GIS多元信息复合技术,构建适合潘西煤矿千米深矿井的突水模型,对潘西煤矿主要采区进行危险性评价,形成矿井危险程度分区图,指导潘西煤矿19煤层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 底板突水 GIS 突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底板突水的跨层应力壳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文忠 黄庆享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0-835,共6页
利用实验室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对煤层底板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采场底板存在由集中应力形成的跨层应力壳,应力壳是承载上覆岩体压力的临时结构,壳基是椭球应力壳应力较集中的区域,椭球应力壳的形态及应力集中情况... 利用实验室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对煤层底板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采场底板存在由集中应力形成的跨层应力壳,应力壳是承载上覆岩体压力的临时结构,壳基是椭球应力壳应力较集中的区域,椭球应力壳的形态及应力集中情况与采场结构有关。根据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应力壳的形态方程,分析了跨层应力壳壳基、壳肩及壳顶的失稳模式,指出壳肩处经历联合破断,底板的最大破断深度则处于壳肩的位置,当壳肩达到最大破坏深度,采动裂隙和原始导升裂隙贯通,此时则容易形成突水;壳顶则随着高度的不断发展,跨层应力壳形成一个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半壳结构,此时采动裂隙导通煤层底板含水层,从而形成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层应力壳 采场结构 底板突水 围岩 结构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的微震监测 被引量:42
14
作者 孙建 王连国 +2 位作者 唐芙蓉 沈义峰 龚世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89-1595,共7页
带压开采是承压水上采煤的主要方法,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确定是实现带压开采的关键和前提。针对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现场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25°~45°之间)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现场测量。以桃园煤矿1066工... 带压开采是承压水上采煤的主要方法,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确定是实现带压开采的关键和前提。针对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现场测量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25°~45°之间)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现场测量。以桃园煤矿1066工作面为例,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对承压水上倾斜煤层底板的采动破坏特征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1)工作面运输巷(下顺槽)附近的底板比工作面回风巷(上顺槽)附近的底板破坏深度更深,破坏范围更大;(2)倾斜煤层工作面底板破坏形态整体呈现为一个下大上小的非对称形态。根据微震监测结果,确定了1066工作面回风巷和运输巷附近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划分了倾斜煤层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区域。将微震监测的倾斜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与经验公式计算的底板破坏深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经验公式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煤层 微震监测 破坏深度 底板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底板倾斜隔水关键层的失稳力学判据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建 王连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76-2285,共10页
针对承压水上倾斜煤层底板岩层所受载荷的非对称特征,在考虑沿煤层倾斜方向存在一定水压梯度的情况下,依据隔水关键层理论,建立了线性增加水压力作用下的底板倾斜隔水关键层模型。采用弹性薄板理论,分析了倾斜隔水关键层的力学特性,揭... 针对承压水上倾斜煤层底板岩层所受载荷的非对称特征,在考虑沿煤层倾斜方向存在一定水压梯度的情况下,依据隔水关键层理论,建立了线性增加水压力作用下的底板倾斜隔水关键层模型。采用弹性薄板理论,分析了倾斜隔水关键层的力学特性,揭示了底板倾斜隔水关键层在其长边中点偏下的位置最容易出现拉伸屈服破坏。最后,采用Griffith和Mohr-Coulomb两种屈服准则,在判断出底板倾斜隔水关键层上最可能发生屈服破坏位置的基础上,推导了基于拉伸和剪切破坏机理的采场底板倾斜隔水关键层的失稳力学判据,并应用于现场倾斜煤层底板隔水关键层的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突水 倾斜煤层 隔水关键层 失稳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状态下底板岩体渗流特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培森 侯季群 +1 位作者 赵成业 李腾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渗透性变化规律,利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采用稳态和瞬态2种方法测得不同应力作用下红砂岩渗透率,对红砂岩加载过程中内部裂纹发展变化规律及渗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岩样进行应力差20 MPa等梯度加载... 为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渗透性变化规律,利用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采用稳态和瞬态2种方法测得不同应力作用下红砂岩渗透率,对红砂岩加载过程中内部裂纹发展变化规律及渗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岩样进行应力差20 MPa等梯度加载,全应力-应变曲线呈台阶状,根据裂纹体积应变法确定应力-应变各阶段的应变阈值,可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压密闭合阶段—线弹性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峰后应变与破坏阶段;利用渗流进、出水口双泵设计,在5个渗透压差下利用稳态法测试不同应力作用下岩石渗透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渗透压差下岩石渗透率均经历缓慢下降—缓慢增加—快速增长3个阶段,与全应力-应变-渗流曲线规律一致,并与试件内部裂纹发展规律相对应;采用瞬态法测试得不同应力差下渗透率变化规律,与稳态法-渗流规律相一致,由于测试方法不同,瞬态法比稳态法测得岩样渗透率高出1~2个量级,均表明红砂岩属于低渗类岩石;通过对完整岩样施加不同应力差模拟底板岩体状态,发现煤层底板压缩区渗透性减小,膨胀区渗透性增大,随着工作面推进,底板渗透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试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随工作面推进底板岩体的渗流特性,为底板突水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特性 裂纹扩展 低渗 底板突水 岩石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带压开采危险性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乐中 许田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9-42,共4页
对于煤层在带压开采条件下的底板突水预测及危险程度评价,目前主要有突水系数法及斯列萨列夫公式。通过对突水系数的不同计算公式与斯列萨列夫公式的比较,指出了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另外,介绍了考虑含水层富水性... 对于煤层在带压开采条件下的底板突水预测及危险程度评价,目前主要有突水系数法及斯列萨列夫公式。通过对突水系数的不同计算公式与斯列萨列夫公式的比较,指出了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另外,介绍了考虑含水层富水性因素的Ts-q评价新方法。研究结论可为煤层底板带压开采危险性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系数 单位涌水量 危险性评价 煤层底板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二庄9#煤带压开采底板突水灰色风险评价
18
作者 杨晶晶 赵存良 王金喜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49-52,共4页
针对郭二庄井田下组9#煤带压开采中存在的底板突水风险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采用灰色风险计算模型和方法,结合井田已有突水、出水点水位标高、矿井最大涌水量及单位涌水量等相关信息统计,构建灰色风险计算模型,对井田受采动影响后煤层底... 针对郭二庄井田下组9#煤带压开采中存在的底板突水风险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采用灰色风险计算模型和方法,结合井田已有突水、出水点水位标高、矿井最大涌水量及单位涌水量等相关信息统计,构建灰色风险计算模型,对井田受采动影响后煤层底板发生突水风险的概率和风险性变异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郭二庄井田下组9#煤带压开采存在底板突水风险性大,煤层开采前应慎重作出避让和分区隔离开采、探治结合等有效的补救措施,减少突发水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二庄井田 9#煤层 带压开采 底板突水 灰色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灰岩水区域治理技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建国 宋德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74,共4页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灰岩水区域治理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确立了灰岩水区域治理原则,提出了突水危险性分区的概念,即将突水危险性区域划分为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3类;为灰岩水区域治理搭建了平台,制定了灰岩水区域治理的技术...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灰岩水区域治理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确立了灰岩水区域治理原则,提出了突水危险性分区的概念,即将突水危险性区域划分为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3类;为灰岩水区域治理搭建了平台,制定了灰岩水区域治理的技术路线,针对平顶山矿区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制定了联合和单一的灰岩水区域治理方案,通过区域治理,有效遏制了煤层底板突水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水 平顶山矿区 底板突水 水文地质 底板承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煤田两翼矿区断层突水危险性分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普山 胡城 +1 位作者 黄存捍 张汉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80,共3页
文章分析了中平能化两翼矿区历次断层突水特征,研究了影响矿井断层突水量的各因素与断层突水量之间的关系,提出选用断层类别、突水量、是否切割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含水层水压值等水文地质特征作为判别因子,将断层突水危险性分为四类,并... 文章分析了中平能化两翼矿区历次断层突水特征,研究了影响矿井断层突水量的各因素与断层突水量之间的关系,提出选用断层类别、突水量、是否切割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含水层水压值等水文地质特征作为判别因子,将断层突水危险性分为四类,并对中平能化两翼矿区12条主要影响断层进行突水危险性分类,其中,判别为一类危险的断层有4条,二类危险的有3条。最后,提出断层突水防治措施,为现场防治水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底板突水 寒武系灰岩 突水危险性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