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含水率下石灰-偏高岭土改良遗址土宏微观特性的冻融循环效应
1
作者 李新明 何永飞 +3 位作者 谈云志 任克彬 张先伟 尹松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94-2906,共13页
土遗址根部的掏蚀程度往往随高度不同而变化,这与遗址土含水率随高度不同而变化有关。研究了冻融循环对不同含水率(0~3%、0~6%、0~9%、0~12%)范围下石灰-偏高岭土(lime-metakaolin,简称L-MK)改良遗址土表观形貌、质量损失、无侧限抗压... 土遗址根部的掏蚀程度往往随高度不同而变化,这与遗址土含水率随高度不同而变化有关。研究了冻融循环对不同含水率(0~3%、0~6%、0~9%、0~12%)范围下石灰-偏高岭土(lime-metakaolin,简称L-MK)改良遗址土表观形貌、质量损失、无侧限抗压强度、色差、物相成分与微观结构的影响,所有试验均以天然水硬性石灰(natural hydraulic lime,简称NHL)改良遗址土作为对照。结果表明,L-MK及NHL改良土试样表面劣化程度和质量损失均与冻融循环次数和含水率梯度呈正比。含水率梯度对L-MK改良土试样抗压强度的影响存在阈值:含水率变化范围为0~3%的试样抗压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成正比,但随含水率梯度增加,试样抗压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成反比,且在首次冻融循环时强度下降最为显著。在土遗址修复工程中,尤其应注意冻融循环初期、高含水率位置土体的加固与监测;微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梯度增加,改良土微观结构在冻融侵蚀后具有明显的孔隙发育特征,水化硅酸钙(calcium silicate hydrate,简称CSH)及水化铝酸钙(calcium aluminate hydrate,简称CAH)等水化产物含量明显减少。NHL改良土颜色差异在可识别阶段,L-MK改良土颜色差异在轻微或可察觉阶段,L-MK改良土满足土遗址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石灰-偏高岭土 含水率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土工塑料排水板修复重金属污染高岭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慧 李从安 邱金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7,134,共6页
针对重金属锌和镉污染的低渗透性高岭土,采用电动土工塑料排水板(EKG)作为电极材料,通过自制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电动修复中电势梯度、通电时间、含水率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确定电动修复的最优试验条件。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开展了电极... 针对重金属锌和镉污染的低渗透性高岭土,采用电动土工塑料排水板(EKG)作为电极材料,通过自制模型试验装置研究了电动修复中电势梯度、通电时间、含水率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确定电动修复的最优试验条件。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开展了电极材料、电势梯度对不同种类重金属去除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修复时间的增长,阳极处重金属污染物逐渐减少,阴极处重金属污染物富集逐渐增加;试验条件相同情况下,重金属污染物Cd的除去率明显高于Zn;电势梯度越大,重金属Zn离子的去除率越高;电动土工塑料排水板作为电极的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效果要优于石墨电极。研究有助于揭示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效果和机理,为电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土工塑料排水板 重金属 电势梯度 含水率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高岭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油包水乳状液流动规律及液阻效应
3
作者 贾磊磊 钟立国 +5 位作者 王国栋 户昶昊 宫宇宁 尚策 栾政萱 刘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0,679,共8页
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原油在喉道剪切作用下易和水相形成油包水乳状液,产生液阻效应,堵塞地层导致油井产量急剧降低。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和微观孔隙流动模拟技术,研究了原油黏度、含水率、乳状液粒径与喉道直径比等因素... 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天然活性物质的原油在喉道剪切作用下易和水相形成油包水乳状液,产生液阻效应,堵塞地层导致油井产量急剧降低。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和微观孔隙流动模拟技术,研究了原油黏度、含水率、乳状液粒径与喉道直径比等因素影响下,油包水乳状液在复杂多孔介质内的流动规律和液阻效应。结果表明,随含水率增加,油包水乳状液的液阻效应增强,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增加。当原油黏度为550 mPa·s、乳状液含水率为20%~50%、岩心渗透率为300×10^(-3)μm^(2)时,油包水乳状液的启动压力梯度为12~37 MPa/m。原油黏度对高黏油(550 mPa·s)乳状液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更大,乳状液粒径与喉道尺寸的匹配程度对低黏油(<30 mPa·s)乳状液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更显著。由于液阻效应,水滴在喉道入口处聚集并发生聚并,使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粒径变大。油包水乳状液粒径与喉道直径比值越大,分散相(水滴)通过喉道时的渗流阻力越大。油包水乳状液的毛细管数越小,液阻效应导致渗流阻力的增加倍数越大。计算表明,当毛细管数为9.9×10^(-4)(低黏油)、乳滴粒径与喉道直径比为2.5或10.0时,液阻效应导致油包水乳状液通过喉道时的渗流阻力增加到孔隙中流动渗流阻力的7倍或35倍。研究结果明确了油包水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的液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为地层原油渗流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油包水乳状液 含水率 液阻效应 启动压力梯度 渗流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圆穗蓼叶解剖结构与草酸钙含量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阳佳英 蔡惠文 +1 位作者 李忠馗 张大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4-1952,共9页
为揭示高寒草甸生境干旱化过程中侵入种圆穗蓼(Bistorta macrophylla)的生境适应能力,在滇西北白马雪山高寒草甸选择湿润、半湿润和干旱生境设置样方、采集实验材料。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叶片解剖结构和草酸钙含... 为揭示高寒草甸生境干旱化过程中侵入种圆穗蓼(Bistorta macrophylla)的生境适应能力,在滇西北白马雪山高寒草甸选择湿润、半湿润和干旱生境设置样方、采集实验材料。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叶片解剖结构和草酸钙含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栅栏组织紧密排列为2层,主脉中5~9个维管束呈环形排列,且木质部朝中心方向分布。叶片、上表皮及角质层、下表皮、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主脉与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等结构的厚度以及叶草酸钙含量在生境间差异显著(P<0.01),且干旱生境中数值最大,其中叶片草酸钙含量对植株耐旱能力贡献最大。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海比在生境间的差异不显著。圆穗蓼通过增加保水结构(表皮与角质层)厚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输水结构(维管束、木质部)厚度提高输水效率,增加草酸钙含量增强贮水能力。即采取增强保水和输水结构功能、提高解剖结构与草酸钙含量协同响应等策略抵御生境干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结构 保水结构 输水结构 土壤水分梯度 草酸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动向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永 胡春元 +1 位作者 董智 张秀卿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In the areas of seasonal and perennial frozen soil, soil layers always contain different exent free stagnant water and frozen stagnant water, which may save the pressing need of water for spring plants. The paper, acc... In the areas of seasonal and perennial frozen soil, soil layers always contain different exent free stagnant water and frozen stagnant water, which may save the pressing need of water for spring plants.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laboratory stimulation of water movement in soils during freezing, analyzed formation and affecting factors for frozen stagnant water. In light of the fact that water content obviously increased after freeze. The authors advance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afforestation in arid regions, aiming to using this part of water to assure plant’s survival and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迁移 冻结滞水 上层滞水 土壤冻结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植物群落土壤水盐及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珺 刘茂松 +3 位作者 盛晟 徐驰 刘小恺 王汉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20-4127,共8页
为研究干旱区群落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中水分、盐分的关系,以宁夏沙湖地区的沙枣-芨芨草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立木冠幅的20%为带宽,由立木向空旷地依次划分8个冠幅梯度带(Z1-Z8),采用分层挖掘法对群落中植物根系生物量密度... 为研究干旱区群落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中水分、盐分的关系,以宁夏沙湖地区的沙枣-芨芨草群落为研究对象,以立木冠幅的20%为带宽,由立木向空旷地依次划分8个冠幅梯度带(Z1-Z8),采用分层挖掘法对群落中植物根系生物量密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垂直与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离沙枣立木距离的增加,群落中植物根系生物量密度逐渐减小,总根系生物量密度较高层次的埋深渐次增加,各层次土壤含水率及不同土壤层次间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性依次变大,表浅层土壤溶液电导率趋势性上升,但在较深层次,位于立木冠层垂直投影区边缘的Z3带的电导率最低,向沙枣立木方向、空旷地方向两侧递增;同时发现,群落中两种主要物种间根系生物量密度较高的土壤层次总体上相互分离,离立木较近各带出现下层土壤含水率低于上层的逆含水率梯度层。总体上,群落中地下生物量、土壤水分、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垂直与水平分布特征揭示,植物根系吸水与土壤水分蒸发是影响土壤剖面中盐分、水分分布与运动的两个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溶液电导率 梯度分布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生鲜猪肉含水率无损检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善梅 李小昱 +2 位作者 钟雄斌 文东东 赵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5-170,164,共7页
为了建立稳健的生鲜猪肉含水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研究了样本集划分、光谱预处理和波段选择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浓度梯度法划分样本结合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和标准化组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PLSR预测模型最优,交... 为了建立稳健的生鲜猪肉含水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研究了样本集划分、光谱预处理和波段选择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浓度梯度法划分样本结合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和标准化组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PLSR预测模型最优,交叉验证和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14和0.80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26%和0.686%。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优选特征波段建模,显著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交叉验证和预测相关系数分别提高到0.926和0.924,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到0.467%和0.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猪肉 含水率 高光谱 浓度梯度法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法中含水率和电势梯度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储旭 刘斯宏 +2 位作者 王柳江 徐伟 汪俊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79,共5页
采用Miller Soil Box方法分别测定同一压力状态、同一温度下3种不同土样的电阻率,分析了含水率和电势梯度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拟合出土体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土体电阻率与含水率有很大关系,大致以液限为分界,当含水率大于液限时... 采用Miller Soil Box方法分别测定同一压力状态、同一温度下3种不同土样的电阻率,分析了含水率和电势梯度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拟合出土体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土体电阻率与含水率有很大关系,大致以液限为分界,当含水率大于液限时,土体电阻率较小,且随含水率变化较小;当含水率小于液限时,土体电阻率较大,且随含水率减小而急剧增大.对于一定含水率的土体,土体电阻率随电势梯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电阻率 电势梯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膨胀土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申科 朱潇钰 张英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为研究温度因素对膨胀土裂隙发展的影响,以宜昌某地膨胀土为例,利用称重拍照系统和Matlab编写图像处理程序,进行了100、75、50℃三种环境下的湿干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除试样的水分蒸发量之外,蒸发速度和含水率梯度也是影响裂隙发展的关... 为研究温度因素对膨胀土裂隙发展的影响,以宜昌某地膨胀土为例,利用称重拍照系统和Matlab编写图像处理程序,进行了100、75、50℃三种环境下的湿干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除试样的水分蒸发量之外,蒸发速度和含水率梯度也是影响裂隙发展的关键因素;试样表层蒸发速度比里层蒸发速度快,温度越高,裂隙发展的就越快,试样被裂隙切割的越破碎;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裂隙率的差异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为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膨胀土裂隙 图像处理 蒸发速度 含水率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强 李卫军 +1 位作者 赵国珊 张新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研究水分处理对三种草坪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地上生物量、草坪草再生速度及其叶片含水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的增加三种草坪草在同一时期地上生物量随之增大,三种草坪草的再生速度也随着水分增加而增大,但B3... 研究水分处理对三种草坪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地上生物量、草坪草再生速度及其叶片含水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的增加三种草坪草在同一时期地上生物量随之增大,三种草坪草的再生速度也随着水分增加而增大,但B3与B4的差异不显著,表明水分过多并不能显著增加其再生速度。三种草坪草的叶片含水大小依次为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型草坪草 生物量 再生速度 叶片含水量 水分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季节性冻土水分迁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高玉佳 王清 +1 位作者 陈慧娥 宋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8-702,共5页
寒区季节性冻土冻胀性质对工程实际影响很大。为了了解温度对水分迁移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地温测试仪对野外不同深度处的土层温度进行测量,并在不同时间相应深度取土样,测其含水率,通过比较不同时间不同深度处的含水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寒区季节性冻土冻胀性质对工程实际影响很大。为了了解温度对水分迁移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地温测试仪对野外不同深度处的土层温度进行测量,并在不同时间相应深度取土样,测其含水率,通过比较不同时间不同深度处的含水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温度变化对水分迁移现象的影响。在气温回升之前,当地表温度降低时,温度随深度的降低而升高;随着地表温度不断降低,各深度处的温度也不断下降,温度梯度增加,各深度处地层的含水率变化大,即温度梯度的增加促进了季节性冻土区水分迁移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温度梯度 含水率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照斌 田芸 杨庆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研究了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前期含水率降低较快,后期含水率降低较慢.竹材平均干燥速度与次表层竹材的干燥速度相近;在含水率较高的干燥初期,水分迁移的阻力在竹材表面,水分迁移主要靠毛细管张... 研究了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前期含水率降低较快,后期含水率降低较慢.竹材平均干燥速度与次表层竹材的干燥速度相近;在含水率较高的干燥初期,水分迁移的阻力在竹材表面,水分迁移主要靠毛细管张力作用;在含水率较低的干燥后期,水分迁移的阻力在竹材内部,水分迁移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干燥速度取决于木材内部水分移动的速度.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移动,主要受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与技术 竹材 热压干燥 水分迁移 含水率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振华 冯慧敏 +1 位作者 王电龙 张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通过对黄土残塬区坡面土壤水分规律研究,阐明塬坡坡面的土壤水分特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坡面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坡度与坡向对坡面土壤含水率亦有较大影响。相同下垫面条件下,小坡度阴坡土壤含... 通过对黄土残塬区坡面土壤水分规律研究,阐明塬坡坡面的土壤水分特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坡面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坡度与坡向对坡面土壤含水率亦有较大影响。相同下垫面条件下,小坡度阴坡土壤含水率要远大于大坡度阳坡土壤含水率;整地、坡度、坡向三者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坡向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整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整地方式 坡度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水分变化对小叶章根系分解及氮素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景双 孙志高 秦胜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51,共11页
2005年5月—2006年9月,利用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洼地的自然水分梯度作为水分变化研究的替代系统,结合分解袋法,模拟研究了湿地水分变化对典型草甸小叶章(TMC)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MMC)根系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试验沿水分梯度设漂筏苔... 2005年5月—2006年9月,利用三江平原典型碟形洼地的自然水分梯度作为水分变化研究的替代系统,结合分解袋法,模拟研究了湿地水分变化对典型草甸小叶章(TMC)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MMC)根系分解及氮动态的影响。试验沿水分梯度设漂筏苔草群落(PF)、毛果苔草群落(MG)、乌拉苔草群落(WL)、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XII)、典型草甸小叶章群落(XI)和岛状林群落(DZL)6个分解小区。研究表明:水分条件对根系分解具有重要影响,当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导致小叶章湿地形成积水环境后,TMC和MMC的根系失重率分别将降低29.12%~48.54%和21.81%~42.22%,分解速率将降低36.36%~55.17%和14.10%~32.91%,95%分解时间将增加2.95~6.34年和1.75~5.24年。TMC和MMC的根系氮含量及氮积累系数的变化较为一致,但不同小区间的变化模式差异较大。二者根系的氮素一直表现为释放,但不同小区间的释放模式差别较大。C/N对分解过程氮养分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TMC和MMC根系的氮现存量分别为10.24和25.80 g/m2,氮年归还量分别大于3.90和4.96 g/(m2.a)。温度对根系相对分解速率具有促进作用,水分条件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当分解环境的养分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根系基质质量,当养分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时,相对分解速率取决于环境养分供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解 水分梯度 水分含量 小叶章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过程中风干肉水分的迁移 被引量:5
15
作者 饶伟丽 魏相茹 +3 位作者 王振宇 潘腾 陈炳辉 张德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00-1805,共6页
为阐明热风干过程中风干肉水分迁移机制,利用氢质子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研究热风干过程中(温度35℃、湿度60%、风速3 m·s-1)风干肉内部和外部中水分迁移及水-蛋白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在风干过程中风干肉中水分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不... 为阐明热风干过程中风干肉水分迁移机制,利用氢质子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研究热风干过程中(温度35℃、湿度60%、风速3 m·s-1)风干肉内部和外部中水分迁移及水-蛋白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在风干过程中风干肉中水分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不易流动水,其不断从肌原纤维网络内迁移到网络外,水分含量显著下降。风干肉外部中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的弛豫时间均显著下降(P <0. 05),表明风干肉外部中水-蛋白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而风干肉内部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弛豫时间无显著变化(P> 0. 05),表明风干过程中风干肉内部和外部中水-蛋白相互作用不同,风干肉表皮的温度较内部温度高,且表皮水分含量下降速度较内部的水分含量下降速度快,导致了硬壳的形成。综上所述,风干过程中风干肉外部的温度高且水分脱除快,导致了风干肉内外部中水-蛋白相互作用不同。本研究结果为调控风干过程中水分迁移速度,实现风干肉工业化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 水分迁移 水-蛋白相互作用 水分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康清 张小静 +5 位作者 马晓林 王文颖 张萍 王榛 刘攀 赵明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8-612,共5页
研究了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w(全氮)、w(有机碳)、w(铵态氮)、w(硝态氮)、w(微生物量碳)平均值分别为(14.74±2.72)×10^(-3)、(19... 研究了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碳、氮沿水分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乱海子沼泽湿地土壤w(全氮)、w(有机碳)、w(铵态氮)、w(硝态氮)、w(微生物量碳)平均值分别为(14.74±2.72)×10^(-3)、(190.10±28.84)×10^(-3)、(35.95±6.10)×10^(-6)、(58.43±25.09)×10^(-6)、(1.81±0.63)×10^(-3).土壤含水量显著地影响着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的水平分布,而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的水平分布影响不显著.冻胀丘与冻胀丘底相比较,冻胀丘w(全氮)和w(硝态氮)高于冻胀丘底的.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与仝氮、铵态氮、微生物量碳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微生物量碳水平分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土壤水分梯度 土壤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嫩草地瑞香狼毒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宝江 胡海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0,共2页
采用超声提取和分光光度法,对黑龙江省松嫩草地瑞香狼毒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环境梯度下根的总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根中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根中总黄酮含量呈... 采用超声提取和分光光度法,对黑龙江省松嫩草地瑞香狼毒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环境梯度下根的总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根中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根中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瑞香狼毒各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不同,叶中最高,根次之,茎中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总黄酮含量 放牧梯度 水分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坡度对紫色土崩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夏振尧 张伦 +3 位作者 牛鹏辉 梁永哲 胡文静 许文年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研究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和坡度对紫色土崩解特征的影响,通过采用自制仪器对27种不同干密度、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坡度的紫色土进行崩解试验,为三峡库区消落带静水侵蚀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得到试样的崩解速率与干密... 为研究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和坡度对紫色土崩解特征的影响,通过采用自制仪器对27种不同干密度、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坡度的紫色土进行崩解试验,为三峡库区消落带静水侵蚀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得到试样的崩解速率与干密度、初始含水率和坡度的曲线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含水率和坡度下,随着干密度的增加,崩解速率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干密度和坡度下,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崩解速率是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相同含水率且干密度一定下,随着坡度的增加,崩解速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研究发现试样崩解均是从底部开始崩解,且崩解区域随浸泡时间的增长由底部逐渐延伸到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崩解速率 坡度 初始含水率 消落带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科植物水分运输阻力生物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光先 张凤秀 陈德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根据枸树导管解剖结构,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桑科植物水分长距离运输阻力的生物物理模型。结果表明,枸树水分长距离运输阻力与导管长度倒数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 桑科植物 导管长度 水运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雪妮 杨晓东 吕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06-3215,共10页
植物多样性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揭示群落构建的信息,反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结合样带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 植物多样性格局作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揭示群落构建的信息,反映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结合样带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水盐梯度下荒漠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关系。结果表明:(1)高、低水盐样地(SW1,SW2)土壤容积含水量(SVWC)和电导率(EC)分别为16.65%和12.02 m S/cm及2.63%和1.91m S/cm,水盐变化主要影响草本和部分灌木群落的植物组成;(2)高水盐生境下植物群落无明显趋势性分布,低水盐生境下植物种依水盐和营养元素呈区域性分布。(3)高水盐生境下荒漠植物的多度分布呈对数正态模型,低水盐条件下符合Zipf模型,多度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群落组成结构的水盐梯度响应;(4)SW1样地多样性总体显著高于SW2样地,土壤p H、SVWC和硫(S)对植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极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荒漠植物分布及多样性格局与土壤环境间关系呈一定的水盐梯度响应规律,本研究可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度分布 多样性格局 水盐梯度 荒漠植物 土壤营养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