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
1
作者 杨清海 廖成龙 +5 位作者 贾德利 祝英俊 于川 孔令维 于洋 杜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用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管柱间电能与信号的近距离无线传输,为井下多个智能配产器供电,并实现双向通讯。研制了适应井下复杂工况的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智能配产器、地面控制器等核心工具,以及大通径丢手锚定器、油井过电缆封隔器等配套工具,实现了技术定型。在大庆油田完成10口井现场试验,两管柱井下对接快捷、可靠,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工作稳定,实现了井下分层流量、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分层产液量调控,提高了储层认识程度,取得了增油、降含水的生产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电磁耦合 电能无线传输 信号无线传输 井下实时监测 注采协同调控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水驱储层时变规律表征及对开发动态的影响
2
作者 李伯英 廖新维 +2 位作者 高旺来 李仲豪 陈志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5,共9页
具有强非均质性及渗流优势通道的长期水驱开发油藏,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水驱冲刷作用,需考虑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储层物性及油水运移特征的时变表征问题。通过长期水驱物理模拟试验明确了不同渗透率级别下渗透率、相渗时变规律,建立... 具有强非均质性及渗流优势通道的长期水驱开发油藏,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水驱冲刷作用,需考虑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储层物性及油水运移特征的时变表征问题。通过长期水驱物理模拟试验明确了不同渗透率级别下渗透率、相渗时变规律,建立了考虑渗透率、残余油饱和度随驱替倍数变化的时变表征模型。通过耦合商业黑油数值模拟器,建立了考虑不同连续时变特征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倍数增加,相对高渗储层渗透率呈对数增加,相对中渗储层先下降后呈对数增加,相对低渗储层呈对数下降。残余油饱和度均呈对数下降,且初始渗透率越大,下降幅度越大;考虑渗透率时变,井组综合含水体积分数平均提高0.80%,综合换油率平均降低8.04%,采出程度降低1.48%;考虑相渗时变,波及范围内残余油饱和度最高下降至0.1,井组综合含水体积分数平均降低0.71%,综合换油率平均提高7.68%,采出程度提高1.35%。A-25井组考虑综合时变后,A-25井吸水剖面、H-26井含水体积分数拟合精度分别提高了19.39%、8.92%。研究结果对高含水期油藏的优势通道识别治理及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水驱 物性时变 渗透率 残余油饱和度 换油率 含水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MU的井下两相流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
3
作者 陈强 党博 +4 位作者 刘国权 陈国华 余刚 王俊杰 杨凯 《测井技术》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基于超声波时差测量流量的方法具有非接触、易安装、不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田井下流体流速测量分析领域,能够实时测量流体流速,准确分析管道中流体流量的变化。针对传统的超声波流量计功耗高、电路复杂的缺点,根据... 基于超声波时差测量流量的方法具有非接触、易安装、不改变流体的运动状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油田井下流体流速测量分析领域,能够实时测量流体流速,准确分析管道中流体流量的变化。针对传统的超声波流量计功耗高、电路复杂的缺点,根据超声波时差法测量流量的原理,结合井下高温测量环境,以及未来测井仪器低功耗、小型化的需求,以dsPIC33EV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小型化的井下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dsPIC33EV的充电时间测量单元CTMU(Charging Time Measurement Unit),实现声波传播时差与流量的高精度测量与计算。室内实验平台测试数据表明,该文设计的井下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测量相对误差为±7.2%,典型功耗为20mW,技术指标满足生产井流量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流量 超声换能器 充电时间测量单元 低功耗 回波 时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信号标定法的致密油藏渗吸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慧莹 第凯翔 +4 位作者 张烈辉 郭晶晶 张涛 田野 赵玉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13,424,共13页
基于一种新的核磁共振信号标定法开展了致密砂岩岩样的油水渗吸实验,该方法可以根据回归模型将核磁信号总量换算为含油体积,相较常规方法计算更方便、更准确。研究发现渗吸过程可划分为过渡渗吸和稳定渗吸2个阶段,低黏度煤油渗吸样品最... 基于一种新的核磁共振信号标定法开展了致密砂岩岩样的油水渗吸实验,该方法可以根据回归模型将核磁信号总量换算为含油体积,相较常规方法计算更方便、更准确。研究发现渗吸过程可划分为过渡渗吸和稳定渗吸2个阶段,低黏度煤油渗吸样品最佳渗吸时间集中在68 h左右,高黏度致密油渗吸样品最佳渗吸时间集中在188 h左右。渗吸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煤油和致密油的最终换油率相差不大,但如果渗吸时间较短,则黏度越大换油率越低。同层位、同黏度的样品具有相似的渗吸动态特征;同层位、高黏油的样品达到稳定渗吸阶段无因次渗吸时间相较低黏油更短。以半径0.5µm作为大、小孔隙的分界线,煤油渗吸样品中半径小于0.5µm的孔隙渗吸换油贡献率平均为83.93%,占据主导地位,原油动用率平均为23.54%;半径大于0.5µm的孔隙渗吸换油贡献率平均为16.07%,相对较少,原油的动用率平均为8.50%,普遍较低,容易形成水锁。致密油渗吸样品在所有孔隙中的渗吸换油贡献率则相对均衡,半径小于0.5µm的孔隙原油动用率平均为14.82%,相对较低;而半径大于0.5µm的孔隙原油动用率平均为29.82%,在焖井过程中普遍会得到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渗吸 焖井时间 黏度 压裂液 核磁共振T2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
5
作者 张益 刘聪 +5 位作者 魏峰 何右安 陆红军 朱鹏宇 宁崇如 李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87,共7页
为解决预测油井见水时间因没有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 为解决预测油井见水时间因没有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的见水时间与油藏实际见水时间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仅6.99%。应力敏感效应和避水高度与见水时间呈正相关性;原油黏度、产液强度、启动压力梯度系数、压敏效应及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与见水时间呈负相关性。该模型对低渗透底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水时间 低渗透底水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积分的温差流量传感器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爽 魏勇 +4 位作者 杜雪梅 李冰 刘杰 陈强 林斯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目前对于温差流量传感器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传感器温度场与流量关系不明确,开展传感器的模拟仿真和试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稳定性。为此,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究了流量和持... 目前对于温差流量传感器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传感器温度场与流量关系不明确,开展传感器的模拟仿真和试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稳定性。为此,通过COMSOL仿真软件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探究了流量和持水率对测速传感器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明确了流量和持水率与时域积分结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流量和持水率与积分结果均呈单调递减关系,与仿真结果一致,且在流量0~30 m^(3)/d,持水率0~100%的条件下,测速传感器的分辨率达到了1 m^(3)/d。所得结论可为温差流量检测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液油井 温差流量传感器 时域积分 流量检测 测速传感器仿真 持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的创新应用
7
作者 梁丽娟 汤天国 +2 位作者 汤延帅 樊秀江 刘杰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以井下智能测调配水器为核心,集成了流量计、控制电路、电机减速器、可调水嘴和封隔器验封等关键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测调控制算法,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实现对油田分层注水的数字化... 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以井下智能测调配水器为核心,集成了流量计、控制电路、电机减速器、可调水嘴和封隔器验封等关键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测调控制算法,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各分层配水器水嘴开度,实现对油田分层注水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此工艺的关键技术涵盖了注水管柱的设计与功能、地面控制器的组成与功能、井下控制装置如智能测调配水器、高精度流量计和一体化可调水嘴的研发与应用,以及供电和通信电缆的密封与保护技术。实践证明,缆控智能分层注水一体化工艺在提高注水效率、降低人工干预、提升注水合格率等方面表现突出,已在多个油田项目中取得显著成效,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缆控智能 实时测调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体重力影响的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
8
作者 张文彪 罗炫 郑可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底水气藏产水情况复杂,气井见水时间对底水气藏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以往对底水气藏见水时间的预测均未考虑水体重力的影响,导致对见水时间的预测不够准确。为进一步提高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的精度,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 底水气藏产水情况复杂,气井见水时间对底水气藏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以往对底水气藏见水时间的预测均未考虑水体重力的影响,导致对见水时间的预测不够准确。为进一步提高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的精度,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建立了考虑水体重力影响的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公式,运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水体流度、水体密度、储层孔隙度、井底距底水距离及生产压差对见水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水气藏见水时间与储层孔隙度、井底距底水距离呈正相关关系,与水体流度、水体密度及生产压差呈负相关关系。由于该方法引入水体密度来分析水体重力对气藏见水时间的影响,与忽略了水体重力影响的气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相比,预测时间更符合气藏实际情况,对现场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见水时间 水体重力 渗流力学 单因素分析 水体流度 水体密度 井底距底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边水稠油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新方法:以海上LD油田为例
9
作者 刘超 陈存良 张俊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边水油藏见水时间的准确预测有助于油田精准施策,实现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以海上LD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平均渗透率、级差、距边水距离、水体倍数、采油速度、原油粘度等因素对见水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相对极差... 边水油藏见水时间的准确预测有助于油田精准施策,实现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以海上LD油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平均渗透率、级差、距边水距离、水体倍数、采油速度、原油粘度等因素对见水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相对极差法确定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法设计模拟方案,根据模拟结果回归边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距边水距离、采油速度、级差、原油粘度是影响LD油田见水时间的主控因素;经验公式的预测结果拟合精度达到0.93,现场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一致;研究成果指导高含水井确定出水层位,卡水作业后,X19井日增油10 m^(3)/d,对于提高边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油藏 见水时间 正交设计 相对极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于洪敏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针对中国石化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选取典型中渗透区块,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以驱油效果和经济指标为目标,开展了油藏地质参数、开发动态参数及驱油体系参数对化学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并结合中国石化... 针对中国石化中渗透油藏化学驱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选取典型中渗透区块,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以驱油效果和经济指标为目标,开展了油藏地质参数、开发动态参数及驱油体系参数对化学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并结合中国石化化学驱现场应用情况,给出了中渗透油藏实施化学驱的相关参数建议。建议优先实施块状油藏化学驱,储量规模150×10^(4)t左右、井组采注井数比介于1.5~2.5之间实施化学驱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需尽早实施化学驱,注入含水时机越早(含水低于90%)、剩余油饱和度越高(剩余油饱和度高于30%),则化学驱效果越好;驱油体系的注入总量、注入方式、注入段塞PV及注入浓度等决定了化学驱的经济有效性,二元复合驱效果要好于聚合物驱,且注入总量控制在1200 PV•mg/L以内,注入方式以小段塞高浓度高频为主,注入段塞PV数控制在0.5~0.6 PV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渗透 化学驱 油藏形状 含水时机 驱油方法 影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时变的水驱优势通道治理对策
11
作者 谢昆 尹彦君 +1 位作者 刘成 白瑞婷 《中外能源》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海上某水驱油藏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通道。水驱优势通道的形成,宏观上是流固耦合作用的结果,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岩石骨架结构、孔喉半径及连通性等特征参数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渗透率及相渗曲线端点与水驱通量的时变关系,并耦合到... 海上某水驱油藏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通道。水驱优势通道的形成,宏观上是流固耦合作用的结果,微观上主要表现为岩石骨架结构、孔喉半径及连通性等特征参数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建立渗透率及相渗曲线端点与水驱通量的时变关系,并耦合到模型中,建立物性随时间变化的油藏物性时变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井间水驱优势通道治理对策研究,提出调剖段塞封堵优势通道、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封堵多级优势通道、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后有效接替驱替三种治理方式,并应用于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针对油通比低于0.001m-1的水驱优势通道区域,三项对策均可达到一定的治理效果。以调剖治理优势通道,建议首要封堵中部优势通道,并在保证经济性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封堵范围。针对不同级别优势通道的组合段塞深度调剖治理方式,相比单段塞调剖效果更优。治理优势通道后有效的接替驱替方式是发挥封窜潜力的关键,采用组合段塞深度调剖后转调驱,可达到相对最优的优势通道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时变 水驱优势通道 水驱通量 深度调剖 调驱 油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超深井压恢曲线异常分析及解决对策
12
作者 苟柱银 刘毅石 +3 位作者 田新建 魏民 杨惠娟 汪茁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5期67-72,共6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超深井压力恢复测试,受试井压力计下深限制及井筒内多相流体重力分异、油水界面变动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经常出现“局部压力下降”、“直线”等异变特征,影响储层渗流能力、污染状况、边界特征分析,难以对储层进行准确描述... 针对塔里木油田超深井压力恢复测试,受试井压力计下深限制及井筒内多相流体重力分异、油水界面变动影响,压力恢复曲线经常出现“局部压力下降”、“直线”等异变特征,影响储层渗流能力、污染状况、边界特征分析,难以对储层进行准确描述。XX1-3井在压力恢复测试中压力恢复曲线出现“直线”异常特征,严重影响了解释精度及对储层的认识;通过分析井筒内油水界面变化对压力恢复曲线形态的影响,计算液面降落速度,合理设计压力计下入深度及关井时间,使测点压力变化与产层中部压力变化趋势相一致,较好地消除了液面移动造成的压力恢复曲线中“直线”段异常特征,从第二次压恢测试曲线中可以看出,压恢有效压力数据时长占比98.53%,提高了试井资料解释精度,加深了对地层压力、渗流能力、污染状况、边界特征等认识。为超深井中含水较高的油井压力恢复测试提供可借鉴方案,为油气藏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油田 超深井 压力恢复试井 重力分异 油水界面移动 测点深度 关井时间 解释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会强 李晓平 +1 位作者 吴锋 何司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3-74,93,共3页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质点的渗流规律,对具有近似直线供给边界的边水气藏见水时间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边水气藏水舌突破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气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气饱和度、气井距边水的距离等...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质点的渗流规律,对具有近似直线供给边界的边水气藏见水时间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边水气藏水舌突破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气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气饱和度、气井距边水的距离等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公式进行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预测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气藏 气井见水 水舌 突破时间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测底水油藏水锥动态及见水时间的新方法 被引量:27
14
作者 熊小伟 李云鹏 +1 位作者 张静蕾 王胤渊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2期221-223,227,共4页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的锥进,准确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延长油井的无水采油期,提高油井的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文中基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油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 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的锥进,准确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延长油井的无水采油期,提高油井的累计产油量和采出程度。文中基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油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底水油藏油井水锥突破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油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等影响因素,并与其他底水油藏见水时间的公式进行了对比。实例分析表明,新的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公式的预测值较准确,并且与李传亮公式的结果较为接近,为预测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时间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锥进 油井见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气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会强 李晓平 +2 位作者 杨琪 龚伟 曾玉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基于多孔介质中流体质点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气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水锥突破时间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气藏打开程度、气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气饱和度等影响因素。实例分析表明,底... 基于多孔介质中流体质点的渗流规律,对底水气藏双重不完善井的水锥突破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水锥突破时间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气藏打开程度、气水流度比、原始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气饱和度等影响因素。实例分析表明,底水气藏的一口生产井以定产量生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见水时间与气藏打开程度呈不对称凸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水锥 突破时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及控水措施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曹立迎 刘慧卿 +2 位作者 张宗元 蔺高敏 傅礼兵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0,共3页
边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时,水平井见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受到井身轨迹如:水平段长度,避水距离等的影响,还与油藏的自身条件如:油水黏度比,各向异性有关。采用无因次水平段长度、无因次避水距离综合分析水平井的井身轨迹及油藏的... 边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时,水平井见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受到井身轨迹如:水平段长度,避水距离等的影响,还与油藏的自身条件如:油水黏度比,各向异性有关。采用无因次水平段长度、无因次避水距离综合分析水平井的井身轨迹及油藏的自身条件对边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的影响,并给出各个影响因素与水平井见水时间的数学关系式。同时,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见水时间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用注聚合物的方式控制边水突进,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比较明显。本研究对边水油藏水平井的应用、合理井身轨迹的确定,以及水平井的控水增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水油藏 水平井 见水时间 井身轨迹 无因次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缝洞型油藏单井含水变化类型定量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龙旭 李鹏 +2 位作者 康志宏 牛玉静 崔文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134,共8页
塔河油田的储集体有溶洞型、裂缝型、裂缝溶洞型、溶洞裂缝型和缝孔型,导致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油井暴性水淹、油井停喷、产量递降、压水锥无效等复杂难题。可以通过分析水驱曲线的变化来评价不同储层类型或工程措施对生产的影响情况,前... 塔河油田的储集体有溶洞型、裂缝型、裂缝溶洞型、溶洞裂缝型和缝孔型,导致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油井暴性水淹、油井停喷、产量递降、压水锥无效等复杂难题。可以通过分析水驱曲线的变化来评价不同储层类型或工程措施对生产的影响情况,前人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评价油井见水快慢程度:(1)通过生产曲线形态定性地表征油井见水快慢,将油井划分为缓慢出水型、含水突发上升型和间歇出水型等;(2)简单地用两个时刻含水率之差来评价单井或井与井的含水上升速度。基于评价油井见水快慢的传统方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双水驱曲线来分析油井动态生产情况,并用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水油比(拟合直线斜率k)来定量评价油井见水快慢,并最终对塔河四区S48单元井的含水变化进行了系统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评价 含水类型 水油比 斜率 累计产水 累计产油 双水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水窜形成的剩余油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伍友佳 李建 +2 位作者 赵明 贾丽平 赵中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8,共3页
裂缝水窜在注水开发的火山岩、变质岩类块状裂缝型油藏中相当普遍,位于裂缝发育带附近的高产井,常常就是裂缝水窜最严重的井。裂缝性油田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少数几口高产井控制着全油田多数的储量和产量,开发效果好坏决定全油田的开发成... 裂缝水窜在注水开发的火山岩、变质岩类块状裂缝型油藏中相当普遍,位于裂缝发育带附近的高产井,常常就是裂缝水窜最严重的井。裂缝性油田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少数几口高产井控制着全油田多数的储量和产量,开发效果好坏决定全油田的开发成败。以克拉玛依及内蒙古注水开发的火山岩油田为例,研究发现,国内多个火山岩油田,存在相当数量快速水淹的高产井,当这些高产井水窜水淹以后,只要采取及时的停注强排措施,油井产能大部分就可顺利恢复。分析出现这种生产动态的原因,在于裂缝水窜水流形成连续相以后,运动粘度较低的水流形成“水锁”封闭流道中的可动油。据此提出了裂缝与大孔洞水窜机理以及水窜后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储层 裂缝 水窜 剩余油 火山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脊进规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振平 刘启国 +1 位作者 王宏玉 袁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利用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水平井底水突破的位置。根据水平井的产量公式,推导出与垂面径向流的渗流阻力相应的生产压差。假设垂面上的生产压降满足对数分布,可得到考虑重力影响的底水脊进速度公式,并推导出油井的见水时间方程。最... 利用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水平井底水突破的位置。根据水平井的产量公式,推导出与垂面径向流的渗流阻力相应的生产压差。假设垂面上的生产压降满足对数分布,可得到考虑重力影响的底水脊进速度公式,并推导出油井的见水时间方程。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底水首先从水平井中部突破,并且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底水脊进的速度会加快。合理增大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和避水高度,可以推迟油井的见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水脊 脊进速度 见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的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振宇 程博 +1 位作者 刘洋 翟云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研究了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时出现的问题 ,结果表明 :当井位一定时 ,水脊高度明显受无因次流量影响 ,在水平井的正下方水脊上升得最高 ;当无因次井位为 0 .7时 ,无因次流量为最大值 ,说明该井位为最佳井位 .给出了见水时间预测公式 ,... 研究了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时出现的问题 ,结果表明 :当井位一定时 ,水脊高度明显受无因次流量影响 ,在水平井的正下方水脊上升得最高 ;当无因次井位为 0 .7时 ,无因次流量为最大值 ,说明该井位为最佳井位 .给出了见水时间预测公式 ,实例应用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开发 底水油藏 水脊 见水时间 预测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