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界市漩水林场毛竹林水文生态效益初步研究 Ⅰ 生态效益计量 被引量:17
1
作者 何汉杏 葛汉栋 +1 位作者 庄昌盛 何华春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连续 4a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在同一母岩、同一土壤类型上的 6种植被 ,以毛竹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 ;土壤蓄水能力毛竹林比柏木林大 30 % ,比柳杉林大 5 2 % ,比杉木林大 6 4% ,比灌木林大 71% ,比草灌荒山大 118% ,最大蓄水量毛竹... 连续 4a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在同一母岩、同一土壤类型上的 6种植被 ,以毛竹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 ;土壤蓄水能力毛竹林比柏木林大 30 % ,比柳杉林大 5 2 % ,比杉木林大 6 4% ,比灌木林大 71% ,比草灌荒山大 118% ,最大蓄水量毛竹林达 130 4t·hm- 2 ,比荒山每公顷多蓄水 70 7.2 t;渗透率也以毛竹林最大 ;毛竹林下枯落物最大吸水率为 330 .5 % ,最大吸水量达 2 9.1t· hm- 2 .毛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水源涵养林树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非毛管孔隙度 最大蓄水量 枯落物吸水率 水文生态效益 张家界 漩水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苹果叶片的吸水能力 被引量:4
2
作者 白岗栓 沙磊 +2 位作者 李晶晶 张蕊 杜社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5,108,共5页
为了明确苹果叶片的吸水性能,评价苹果树冠截留及叶片的抗病能力,利用吸水纸吸水和湿棉纱布供水,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测定了富士、秦冠苹果叶片正面、背面及双面的吸水能力。结果表明,2个苹果品种叶片正面、背面、双面的吸水量均... 为了明确苹果叶片的吸水性能,评价苹果树冠截留及叶片的抗病能力,利用吸水纸吸水和湿棉纱布供水,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测定了富士、秦冠苹果叶片正面、背面及双面的吸水能力。结果表明,2个苹果品种叶片正面、背面、双面的吸水量均随吸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一元三次多项式关系;吸水速率则随吸水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叶片正面的吸水速率与吸水时间均呈一元四次多项式关系,背面、双面均呈一元三次多项式关系,且秦冠叶片正面的吸水速率与吸水时间的相关性较差。富士苹果叶片的正面、背面和双面在O~80min内吸水量及吸水速率较大;秦冠苹果叶片的背面和双面在0~60min内较大,正面在0-240min内变化较小。两个品种叶片的吸水量及吸水速率均表现为双面最高,背面居中,正面最低。富士苹果叶片正面、背面、双面的最大吸水量、最大吸水速率均高于秦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苹果叶片 吸水量 吸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辽东栎与川榛在模拟降雨过程中蒸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志勇 包维楷 +2 位作者 何其华 杨以翠 李芳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密封瓶称重的方法分别在2006年6月下旬和8月下旬对灌丛地的辽东栎和川榛两优势种进行了室内枝叶蒸腾模拟实验,分析了解岷江上游次生落叶阔叶灌丛在降雨过程中蒸散量,以了解这些次生灌丛水文生态效益及涵养水源的能力。结果表明:6月... 采用密封瓶称重的方法分别在2006年6月下旬和8月下旬对灌丛地的辽东栎和川榛两优势种进行了室内枝叶蒸腾模拟实验,分析了解岷江上游次生落叶阔叶灌丛在降雨过程中蒸散量,以了解这些次生灌丛水文生态效益及涵养水源的能力。结果表明:6月辽东栎和川榛枝叶平均蒸腾速率均高于8月枝叶蒸腾速率,分别是8月的1.6倍和1.5倍。两个物种枝叶蒸腾速率均随枝叶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是辽东栎枝叶蒸腾速率小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川榛的蒸腾速率。两物种枝叶蒸腾速率均与枝叶含水率呈幂函数趋势。枝叶蒸腾速率与周围环境因素和枝叶生物量等特征密切相关,枝叶蒸腾速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此外叶片数、叶面积、枝条粗细、长短均对枝叶蒸腾速率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川榛 蒸腾速率 枝叶含水率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的降水再分配 被引量:4
4
作者 高瑶瑶 王兵 宋庆丰 《温带林业研究》 2018年第2期20-25,共6页
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途径,并且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采用定位观测法和水量平衡法,根据2014—2015年这两年对大岗山区常绿阔叶林降水的再分配情况研... 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途径,并且森林通过降水再分配过程影响着流域的水量平衡和物质循环。采用定位观测法和水量平衡法,根据2014—2015年这两年对大岗山区常绿阔叶林降水的再分配情况研究可知:(1)研究区降水量为1 719.8 mm,以小到中雨为主,单场降水量最大为96.2mm,最小为3.4 mm。单场降水最大降水强度68.6 mm·h^(-1),降水的最小强度为0.75 mm·h^(-1)。(2)常绿阔叶林的穿透水量总量为1 309.5 mm,占总降水量的76.1%;穿透水量与降水量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99,p <0.01);穿透水率与降水量存在对数关系。(3)林冠截留量总量为301.7 mm,占总降水量的5.1%;林冠的截留量与降水强度有正相关关系,但是和降水量却相反。(4)树干茎流总量为92.1 mm,占年降水总量的5.3%;夏季与冬季相比,树干茎流量相差了14倍。(5)枯落物的有效持水量约为3.21 mm,其中含水率可以达到2/3。综上所述,影响常绿阔叶林降水再分配的因素很多,且相互影响。研究常绿阔叶林降水再分配动态过程为今后掌握常绿阔叶林的生长情况与降水之间存在的可能关系,提高亚热带地区综合水源涵养能力,以及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系统与降水、河流管理、水文生态、水环境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林内降水 树冠截留 树干茎流 枯落物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