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3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ation of chlorine and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for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of algae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志刚 陈卫 +1 位作者 李磊 曹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979-984,共6页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MIEX) for the treatment of Hongze Lake water in China was evaluated, The kinetic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removal at various MIEX doses and contact tim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MIEX) for the treatment of Hongze Lake water in China was evaluated, The kinetic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removal at various MIEX doses and contact time, multiple-loading experiments, impacts of MIEX prior to coagulation on coagulant demand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ation of MIEX, pre-chlorination and coag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Kinetic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ore than 80% UV254 and 67%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from raw water can be removed by the use of MIEX alone. 94% sulfate, 69% nitrate and 98% bromide removals are obtained after the first use of MIEX in multiple-loading experim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MIEX can be loaded up to 1 250 bed volume (BV, volume ratio of tested water to resin) or more without saturation when regarding organics removal as a target. MIEX can remove organics to a greater extend than coagulation and lower the coagulant demand when combining with coagulation. Chlorin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IEX can remove 57% chlorine demand and 77%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for raw water. Pre-chlorination followed by MIEX and coagulation can give additional organic and THMFP remova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EX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solve thc problem algae re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 natural organic matter pre-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LG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高吸水性树脂的防漏堵漏性能研究
2
作者 罗平亚 代锋 +2 位作者 刘应民 贺佳宁 白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采用水基钻井液开采页岩油气藏时,容易因页岩含黏土颗粒、天然裂缝等导致井漏且无法堵漏成功的问题,以丙烯酸和聚乙烯醇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化学交联剂,采用响应曲面法并以吸水倍率为响应目标,对实验因素进行优化,... 针对采用水基钻井液开采页岩油气藏时,容易因页岩含黏土颗粒、天然裂缝等导致井漏且无法堵漏成功的问题,以丙烯酸和聚乙烯醇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化学交联剂,采用响应曲面法并以吸水倍率为响应目标,对实验因素进行优化,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得一种PAA(聚丙烯酸)和PVA(聚乙烯醇)互穿网络结构的高吸水性树脂堵漏剂。采用红外、热重和扫描电镜分析验证了堵漏剂的合成成功并具备热稳定性。利用封堵及承压能力实验、砂床实验和微裂缝模拟实验对堵漏剂的承压堵漏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堵漏剂具备良好热稳定性,在裂缝宽度为2 mm,温度为180℃,堵漏剂加量为3%,围压为10 MPa条件下,最高承压能力为6.08 MPa,高温高压滤失量为9 mL,能够有效实现页岩地层中水基钻井液的堵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堵漏 高吸水性树脂 响应曲面法 吸水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梁鸿霞 李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9-1486,共8页
本文以尿素、甘蔗渣、膨润土为原料,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利用微波法合成尿素-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采用SEM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性能研究,对比研究了尿素-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和甘蔗渣/膨... 本文以尿素、甘蔗渣、膨润土为原料,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利用微波法合成尿素-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采用SEM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性能研究,对比研究了尿素-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和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的吸水与保水性能,探讨了尿素-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在水中和土壤中的缓释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缓释动力学。结果显示:条形状的甘蔗渣粉末均匀的分散在单体中,尿素-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表面有针状晶体为尿素,说明尿素和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复合到一起。红外光谱进一步说明尿素和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复合到一起。尿素含量对甘蔗渣/膨润土基高吸水树脂本身的吸水和保水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在水中,三种不同尿素含量的树脂,变化基本一致,在2 h内缓释率都较低,8 h后释放基本达到平衡,缓释率都在90%以上。在土壤中,不同尿素含量的树脂每日缓释率较为均匀,7 d累计缓释率超过90%,缓释基本平衡,表明该树脂具有较好的控释/缓释效果,释放过程的动力学更符合Weibull模型,且b>1,表明释放过程受复杂机制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高吸水性树脂 蔗渣 缓释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胺类粒子改性疏水亲油海绵的制备与吸油性能研究
4
作者 宋绍富 黄云峰 +2 位作者 张艳妮 吴宝阳 刘菊荣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217,共5页
利用氧化剂加速邻苯二酚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后接枝疏水剂十八胺,采用两步浸泡法对三维多孔材料-三聚氰胺海绵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浸泡过程中各类改性药品浓度对海绵疏水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水接触角大于150°的改性海绵。评价了改性... 利用氧化剂加速邻苯二酚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后接枝疏水剂十八胺,采用两步浸泡法对三维多孔材料-三聚氰胺海绵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浸泡过程中各类改性药品浓度对海绵疏水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水接触角大于150°的改性海绵。评价了改性海绵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海绵对甲苯、原油和汽油的吸附量分别为87.1、69.45 g/g和65.4 g/g,并可在5 s内达到饱和吸附。另外,通过吸附挤压法测得改性海绵的循环吸油能力达到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微纳米粒子 疏水改性 高吸油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共混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娜娜 乔子航 +2 位作者 杨艳凤 李杉杉 周存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3,共7页
为了制备水溶且耐高温的环氧树脂,提升其贮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以环氧树脂E20和E44为原料,通过原位共混磷酸化合成工艺对混合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出耐高温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 为了制备水溶且耐高温的环氧树脂,提升其贮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以环氧树脂E20和E44为原料,通过原位共混磷酸化合成工艺对混合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出耐高温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对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m(E20)∶m(E44)=5∶5,环氧树脂环氧值与磷酸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50min,m(H_(2)O)∶m(H_(3)PO_(4))=2.3∶1。制备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粒径小,质量分数为1%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平均粒径为11.8nm,以4000r/min转速分离30min稳定不分层;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耐高温性能优良,初始分解温度为297.4℃,400℃时质量残留率为72.20%,600℃时质量残留率高达36.68%;临界胶束浓度为0.5%,表面张力为38.86mN/m,显示了良好的表面活性;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乳液的黏温特性良好,黏度敏感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环氧树脂 耐高温 原位共混 磷酸化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Ca^(2+)的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吴艳阳 刘亚 +2 位作者 师保炜 马智慧 孙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8-1664,1670,共8页
分别采用SR1LNa、400UPSNa、SX001×10FGFM、SX001×10FG和SX001×8FGFM五种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实验,筛选出较优树脂SX001×8FGFM,研究了Ca^(2+)在SX001×8FGFM的吸附动力学,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扩... 分别采用SR1LNa、400UPSNa、SX001×10FGFM、SX001×10FG和SX001×8FGFM五种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实验,筛选出较优树脂SX001×8FGFM,研究了Ca^(2+)在SX001×8FGFM的吸附动力学,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其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的关联结果较优,说明吸附过程遵循化学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的混合机制。研究了Ca^(2+)在SX001×8FGFM交换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选用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其中Langmuir模型的关联结果较优。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ΔG)、焓变(ΔH)和熵变(ΔS)。结果表明SX001×8FGFM离子交换树脂对溶液中Ca^(2+)的吸附行为是自发、吸热、熵驱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水处理 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竹粉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秋宏 张帅 +6 位作者 刘根 王文燕 胡梦霞 陈刚 汪婕 韩锐 李光照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0,共5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竹粉(BP)为主要原料,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可降解CMC/BP吸水树脂。探究了BP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CMC/BP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竹粉(BP)为主要原料,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可降解CMC/BP吸水树脂。探究了BP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CMC/BP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MC/BP吸水树脂的微观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结果表明当CMC用量为4g, BP用量为5g, PEGDE用量为13mL,反应温度为60℃时,制备的CMC/BP吸水树脂吸水率达到21.1g/g,吸水120h后保水率达到55%,吸水和保水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竹粉 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吸水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绕型水润滑轴承基材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一聪 郭智威 黄齐韧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在低速重载条件下,水润滑轴承通常会出现严重的摩擦磨损。为增强水润滑轴承在恶劣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本研究对聚氨酯、环氧树脂和氰酸酯树脂3种用于缠绕型轴承制备基材进行了综合分析,考察了它们在湿法缠绕工艺中的应用潜力。在进行一... 在低速重载条件下,水润滑轴承通常会出现严重的摩擦磨损。为增强水润滑轴承在恶劣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本研究对聚氨酯、环氧树脂和氰酸酯树脂3种用于缠绕型轴承制备基材进行了综合分析,考察了它们在湿法缠绕工艺中的应用潜力。在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测试后,结果表明聚氨酯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其压缩强度显著高于环氧树脂和氰酸酯树脂。在摩擦学性能测试中,聚氨酯的摩擦系数在所有测试条件下均最小且最稳定,在0.5 MPa和250 r/min条件下,聚氨酯的磨损量分别是同工况下环氧树脂和氰酸酯树脂磨损量的81.8%和37.5%。SEM进一步证实,聚氨酯材料在0.7 MPa载荷下仅有轻微的磨粒磨损,表面形貌最为平整,表现出最佳的耐磨性。本研究为聚氨酯材料在水润滑轴承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并为纤维缠绕型水润滑轴承材料的选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轴承 纤维湿法缠绕 摩擦学性能 聚氨酯 环氧树脂 氰酸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碱改性粉煤灰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树脂
9
作者 刘雅娜 俄胜哲 +5 位作者 韩国君 贾战 袁金华 张鹏 路港滨 赵晓龙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6,共6页
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FA)进行碱改性后,作为合成吸水树脂的添加剂,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利用单因素... 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FA)进行碱改性后,作为合成吸水树脂的添加剂,以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分析了AA与AMPS的质量比、反应温度、中和度、交联剂的含量、引发剂的含量、粉煤灰的含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筛选出制备吸水树脂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40℃、AA含量2 mL、AA与AMPS含量比1:2、中和度70%、交联剂含量为单体质量的0.11%、引发剂含量为单体质量的0.82%、改性粉煤灰含量为单体质量的2.45%优化后的参数下,制备的吸水树脂性能最佳,吸水树脂的吸收纯水、自来水和0.9%NaCl的吸水倍率分别为423、389和57 g/g。扫描电镜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粉煤灰参与了树脂合成,提高了树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粉煤灰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改性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吸水材料对镉溶液的吸收性能及对土壤镉的去除效果
10
作者 金云飞 施维林 +1 位作者 仓龙 陈睿涵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以市场主流的吸水材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吸水材料对镉溶液的吸收性能及对土壤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吸水材料对溶液的吸收量和对镉的吸收量存在明显差异,东洋纺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其对溶液的吸收量可达46.2~49.4 mL/g,对溶液中镉... 以市场主流的吸水材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吸水材料对镉溶液的吸收性能及对土壤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吸水材料对溶液的吸收量和对镉的吸收量存在明显差异,东洋纺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其对溶液的吸收量可达46.2~49.4 mL/g,对溶液中镉的吸收量可达0.009~0.016 mmol/g;不同吸水材料对镉离子溶液的吸收要优于对络合态镉溶液的吸收。结合活化剂EDTA和GLDA,东洋纺对土壤镉的去除率(30.4%~48.7%)均高于针刺棉(27.6%~43.1%),且处理后土壤pH略有上升,而土壤电导率则先上升随后逐步下降至与土壤原始电导率持平,不会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综上,与其他吸水材料相比,东洋纺具有最优的镉溶液吸收性能和土壤镉去除能力,这为重金属原位活化–表面吸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材料 活化 土壤 减量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亚波 付文静 +3 位作者 潘晓钢 刘青辉 李海龙 李鹏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3,132,共7页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36%升至66.2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改性碳纸的微观形貌,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碳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采用万能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汞注入测试仪探究了树脂浓度和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纸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浓度和GO含量的增加,碳纸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显著增强。为确保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水气传输能力、导电性和机械性能,碳纸需具备适宜的孔隙和孔径分布、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机械强度。当树脂浓度为30wt%时,0.6wt%GO改性的碳纸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25.56 MPa,孔隙率为65.27%,面电阻率达到1.365Ω·sq^(-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酚醛树脂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纸 气体扩散层 PEM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250)kV X射线水与空气质能吸收系数之比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12
作者 张笑 赵瑞 +4 位作者 鲁平周 吴金杰 包俊霞 朱伟峰 李丹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7-1054,共8页
电离法测量X射线水吸收剂量是最早推荐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水与空气的平均质能吸收系数之比是其中一项关键修正项。根据ICRU 90号报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EGSnrc,基于BEAMnrc、FLURZnrc和g程序,模拟得到水下2 cm处的水和空气的平均质... 电离法测量X射线水吸收剂量是最早推荐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水与空气的平均质能吸收系数之比是其中一项关键修正项。根据ICRU 90号报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EGSnrc,基于BEAMnrc、FLURZnrc和g程序,模拟得到水下2 cm处的水和空气的平均质能吸收系数之比。结果显示,在(100~250)kV X射线范围内,[(μ_(en)/p)_(air)^(ω)]_(water)^(z=2)的结果在1.027~1.088范围内,且随着X射线平均能量以及半值层的增加而增加,模拟结果为后续基于电离法测量X射线水吸收剂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能X射线 电离法 水吸收剂量 EGSNRC 质能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双组分模型评估大气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13
作者 何坦 操涛 +5 位作者 吴杨 王典 蔡竟 宋建中 曾祥英 于志强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大气水溶性有机碳(WSOC)在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大气WSOC的复杂组成简化为A、B两个组分,构建了一个评估大气WSOC含量的模型。模型假设组分A中的分子具有强吸光性,而组分B中的分子弱吸光或不吸光,且两个组分分别... 大气水溶性有机碳(WSOC)在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大气WSOC的复杂组成简化为A、B两个组分,构建了一个评估大气WSOC含量的模型。模型假设组分A中的分子具有强吸光性,而组分B中的分子弱吸光或不吸光,且两个组分分别具有唯一且恒定的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首先从10个城市大气颗粒物(PM_(2.5))样品中选取部分样品,采用WSOC含量和UV-vis吸光度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并基于参数化的UV-vis吸光度的双组分模型实现了样品WSOC含量的精准模拟(R^(2)=0.98,P<0.01)。与使用单波长(分别仅使用280 nm或365 nm)回归分析方法模拟大气WSOC含量相比,基于双组分模型的大气WSOC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提升了5%和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21%和71%。进一步使用10个城市的PM_(2.5)样品评估双组分模型,全部样品WSOC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为0.95(P<0.01),RMSE为0.80 mg/L。与单波长回归分析方法相比,使用双组分模型的大气WSOC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提升了4%和28%,RMSE分别降低了13%和48%。总体而言,本研究构建的双组分模型为大气WSOC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气溶胶 水溶性有机碳 紫外–可见光吸光度 双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用TPU-ABS/CF复合吸波丝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赵泓轩 马峰 +2 位作者 刘文言 李荣坤 杜国宣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3,共4页
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制备复杂结构组件,将其应用于碳纤维吸波材料制备是国内外新兴的研究方向。将不同比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作为基体树脂材料,通过添加碳纤维(CF)制备了3D打印用T... 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制备复杂结构组件,将其应用于碳纤维吸波材料制备是国内外新兴的研究方向。将不同比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作为基体树脂材料,通过添加碳纤维(CF)制备了3D打印用TPU-ABS/CF复合吸波丝材,对共混树脂材料加入CF后的成型性能进行了评价,并探究了CF含量与吸波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将TPU与ABS共同作为基体树脂材料可大幅提高CF含量,当ABS与TPU质量比为2∶8时复合吸波丝材成型性能最好;CF质量分数为20%时,厚度为1mm的复合薄板在X波动和Ku波段实现了-1dB有效带宽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碳纤维 树脂材料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己内酰胺改性氨基树脂的耐水透明防火涂层制备与性能
15
作者 罗佳明 张智彭 +1 位作者 吴玉章 屈伟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氨基树脂基膨胀型防火涂料是透明防火涂料的主要类型,为了解决涂层耐水性限制其应用的问题,将己内酰胺引入到氨基树脂中,制备耐水性透明膨胀型防火涂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己内酰胺对涂层化学结构的影响,并测试涂层的耐... 氨基树脂基膨胀型防火涂料是透明防火涂料的主要类型,为了解决涂层耐水性限制其应用的问题,将己内酰胺引入到氨基树脂中,制备耐水性透明膨胀型防火涂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己内酰胺对涂层化学结构的影响,并测试涂层的耐水性能和润湿性能,利用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锥形量热仪(CONE)探究己内酰胺对涂层膨胀以及炭层形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己内酰胺通过酰胺化引入到涂层中,形成新的酰胺键,对涂层透明性无不良影响;与未添加己内酰胺的涂层相比,当己内酰胺添加量为2%~4%时,涂层接触角从42o提高到50o~58o,经24 h常温浸水后涂层保持平整无皱、无剥落现象,符合GB 12441—2018《饰面型防火涂料》对涂层耐水性的要求;同时,300 s内总热释放量THR_(300 s)降低14.1%~17.5%,引燃时间延长,涂层防火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涂料 水性氨基树脂 己内酰胺 耐水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地区原位反射光谱因素影响机理研究
16
作者 杨梅花 刘媛 +4 位作者 何宏毅 黄靖文 吴靖 周星合 赵小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2-1152,共11页
【目的】红壤是我国水热条件好、面积大的重要的土壤资源,其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红壤质量监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原位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vis-NIR)是红壤质量监测的流行技术手段,但监测过程原位反射光... 【目的】红壤是我国水热条件好、面积大的重要的土壤资源,其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强红壤质量监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原位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vis-NIR)是红壤质量监测的流行技术手段,但监测过程原位反射光谱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尚不明确,这影响了监测的精准度。厘清原位条件下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明晰原位光谱的因素作用规律是红壤质量快速监测的关键一环。【方法】以地处红壤区的国家面积最大的江西省红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来自梅岭花岗岩、扬子洲的河流沉积物、余江县的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水稻土;获取不同土壤类型的耕作层、垫积层和犁底层的原位土壤、原位光谱风干土壤、风干磨碎土壤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并对磨碎土壤的光谱烘干后加湿制成15%和25%2种水分后测量其光谱;对所有光谱进行连续统去除,刻画不同层不同成土母质来源的土壤光谱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关系,分析其特征吸收峰和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SOM)、土壤质地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成土母质来源的土壤其耕作层的原位光谱的水分特征吸收峰差异显著,原状湿土耕作层、犁底层和垫积层三层更易聚类,而磨碎土中,耕作层易聚类。相比于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质地以及土壤成土母质,耕作层对原位光谱的影响最大。磨碎处理中,水分含量对光谱的水分吸收特征峰的影响不受成土母质和质地的影响,水分含量和此处的特征吸收峰为线性关系。而在原位土壤中,1900 nm和水分含量时应考虑非线性关系,水分含量和质地均对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影响。红壤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原位光谱中的水分含量能够提高特征吸收峰与SOM含量相关系。【结论】原位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考虑水分含量外,质地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质量快速准确监测中水分作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推进红壤地区光谱原位监测中水分与土壤属性耦合影响的土壤光谱学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可见-近红外光谱 水分 耕作层 质地 特征吸收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东明 李玉 +2 位作者 程佳男 吕世强 张延强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5,31,共8页
将不饱和脂肪酸、丙烯酸与环氧树脂酯化合成环氧酯预聚体,通过半连续自由基聚合工艺,将环氧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及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A)... 将不饱和脂肪酸、丙烯酸与环氧树脂酯化合成环氧酯预聚体,通过半连续自由基聚合工艺,将环氧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及乙烯基单体共聚,合成水性含氟杂化丙烯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能谱仪(EDS)、热重分析仪(TGA)、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接触角测量仪及激光粒度仪等对分散体和胶膜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酯化温度、环氧酯用量、DFMA及引发剂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树脂交联固化机理。结果表明:DFMA可与乙烯基单体共聚生成含氟丙烯酸树脂;当DFMA单体用量为9%时,树脂分散体粒径小于125 nm,且分布均匀,贮存稳定性良好,胶膜的水接触角达到96.5°,附着力0级,热失质量10%的温度超过336℃;同时胶膜耐水性、耐酸性和耐碱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改善了常规水性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耐水性 自由基聚合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3-丙二胺的少水吸收剂制备及CO_(2)吸收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新凤 李大才 +6 位作者 汪鑫 吴克峰 匡磊 慕晓炜 侯大伟 张达光 古李娜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化学吸收法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碳捕集技术,仍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问题,前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大量关于新型化学吸收剂如两相吸收剂、无水吸收剂的结论,但是关于少水吸收剂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解决常规吸收剂吸收速率慢、吸收负荷低、分... 化学吸收法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碳捕集技术,仍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问题,前人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大量关于新型化学吸收剂如两相吸收剂、无水吸收剂的结论,但是关于少水吸收剂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解决常规吸收剂吸收速率慢、吸收负荷低、分相比高的缺点,构建了以1,3-丙二胺为反应剂的少水吸收剂。通过添加不同叔胺分相剂、非水溶剂与醇胺以1∶2∶1的质量比分别组成两相吸收剂,在恒温水浴锅中保持40℃后,通入二氧化碳吸到溶液中进行吸收,吸收结束后测试吸收液的性能。对比吸收负荷、分相比、黏度等关键性能,筛选出性能优良的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与1,3-丙二胺/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少水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后可以发生液液分相,其中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吸收负荷最高可以达到3.85 mol/kg,富相占比为54%;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吸收负荷最高可以达到3.11 mol/kg,富相占比为75%;再将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中的水替换为非水溶剂进行测试,得到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二乙二醇二甲醚组成的少水吸收剂,吸收负荷为3.69 mol/kg,是30%MEA化学吸收剂吸收负荷的2.37倍,并且对比不加入非水溶剂的两相吸收剂分相比大幅下降为39%,黏度也降低为83.4 MPa·s,仅是加入前的55%,与目前研究得到的少水吸收剂黏度相当,可以匹配现有的捕集换热系统;分相时间从7 min缩短为1.5 min;分相比和黏度的大幅度降低有利于降低再生能耗。经过5次吸收—解吸循环试验测得,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二乙二醇二甲醚吸收负荷在第二次吸收后逐步降低,但是降幅较小趋于稳定,循环负荷为2.64 mol/kg,具有良好的重复稳定性。经核磁检测可以推测吸收二氧化碳后的反应机理,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二乙二醇二甲醚吸收二氧化碳后,1,3-丙二胺与二氧化碳反应会形成中间产物氨基甲酸酯,中间产物与1,3-丙二胺再次结合生成氨基甲酸盐;整个反应中1,3-丙二胺作为主要吸收剂,四甲基乙二胺和非水溶剂不参与吸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吸收剂 二氧化碳吸收 1 3-丙二胺 分相机理 少水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催化氧化处理核电站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响应面优化
19
作者 高亚华 郭丽潇 +3 位作者 柴涛 张宇航 蒋可为 罗丹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661,675,共7页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核电站阴离子树脂,运用响应面法CCD设计原理,构建了涵盖温度、压力、反应时长、过氧系数与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双响应模型,得出回归方程,选择最优工艺。对于COD去除率,影响排序:温度>时间>压力>过...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核电站阴离子树脂,运用响应面法CCD设计原理,构建了涵盖温度、压力、反应时长、过氧系数与COD去除率、氨氮去除率双响应模型,得出回归方程,选择最优工艺。对于COD去除率,影响排序:温度>时间>压力>过氧系数,最为显著的是压力和温度交互作用,针对氨氮的去除,影响因素的排序为:温度>压力>氧化系数>时间,温度和压力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在最优反应条件,542℃、26.7 MPa,过氧系数2.9,反应时间9 min,COD的去除率为99.34%,氨氮去除率为67.26%,加入催化剂CuO_(2)后,氨氮去除率提升为9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阴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剂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UV固化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在导电油墨的应用
20
作者 郭丽媛 罗洋 +3 位作者 王海花 李鹏 张康 赵华登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3,共12页
树脂作为导电油墨中导电剂的载体,对导电油墨的应用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改善导电油墨的应用性能,首先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与丙烯酸(AA)在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作用下制备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预聚物(EA),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树脂作为导电油墨中导电剂的载体,对导电油墨的应用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改善导电油墨的应用性能,首先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与丙烯酸(AA)在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作用下制备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预聚物(EA),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元醇(PCL-1000)、2,2-二羟甲基丁酸(DMBA)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制备了半封端UV光固化聚氨酯预聚体(PUA),然后通过EA对PUA进行封端反应,制备了水性光固化树脂WPE。系统考查了n(NCO)/n(OH),w(PETA),DMBA和EA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将该树脂作为黏结剂制备水性导电油墨,研究了光固化时间对油墨涂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NCO)/n(OH)为1.6,DMBA用量为10%,EA用量低于8%,w(PETA)为8.51%,光引发剂含量为3%时,WPE-PETA凝胶含量为93.5%,乳液粒径为39.91nm,乳液稳定性最佳,光固化速度最快,制备出的导电油墨具有最佳的物理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水性环氧丙烯酸树脂 导电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