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ypical Petrochemical Re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Li Yu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4期61-70,共10页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is a key issue for reactor design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ince the heat transfer in reactors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and depends on multiple paramete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heat...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is a key issue for reactor design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ince the heat transfer in reactors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and depends on multiple parameters, the evalua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usually challenging, and few previous studies gave an overall view of heat exchang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actors. In this review,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wo types of petrochemical reactors, including the packed bed and the fluidized bed,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a number of reported corre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fluid flow velocity in different reactors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which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varying range of thei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gas-phase packed bed can exceed 200 W/m^2·K, rather than the suggested values(17—89 W/m^2·K)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fluidized bed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for both two-phase and three-phase beds as compared to the packed bed. Systems with liquid phase also show bett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phases because of the larger heat capacity of liquid. Thus the industrial three-phase fluidized beds have the best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ith an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greater than 1 000 W/m^2·K. The heat transfer results provided by this review can afford not only new insights into the heat transfer in typical reactors, but also the basis and guidelines for reactor design an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packed bed fluidized bed loop reactor transfer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设计研究
2
作者 蒋峰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7期173-176,共4页
本文主要探究了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方案。调查发现,该办公建筑一天之中8-18时能耗较高;一年之中夏季能耗最高,冬季次之;空调能耗在总能耗中的占比最大。基于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选择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了节能设计,外墙... 本文主要探究了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方案。调查发现,该办公建筑一天之中8-18时能耗较高;一年之中夏季能耗最高,冬季次之;空调能耗在总能耗中的占比最大。基于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选择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了节能设计,外墙方面使用EPS保温板,屋顶设计成种植屋面,外窗改造成真空玻璃窗和双层玻璃幕墙。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建筑,使用节能设计方案后外墙、屋顶和外窗的传热系数均有大幅度的降低,使得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明显提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外墙节能 屋面节能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磨梁与防磨格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翰 黄中 +5 位作者 张缦 曹云俊 张勇 杜鑫 王宏伟 马有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2-399,共8页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普遍存在炉膛水冷壁磨损严重的问题。为提高运行可靠性,目前一般通过加装防磨梁或防磨格栅实现主动防磨,但该方式会引起流场变化,并对锅炉运行参数以及炉内传热造成影响。因此,建立循环...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普遍存在炉膛水冷壁磨损严重的问题。为提高运行可靠性,目前一般通过加装防磨梁或防磨格栅实现主动防磨,但该方式会引起流场变化,并对锅炉运行参数以及炉内传热造成影响。因此,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炉膛水冷壁传热计算模型,提出加装防磨梁、防磨格栅后的边壁区颗粒浓度及传热面积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利用该模型对某440 t/h CFB锅炉炉内传热特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水冷壁加装防磨梁后,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和防磨梁数量有关,采用6道和12道防磨梁时,传热系数分别下降0.32%和2.89%,传热量分别下降3.28%和8.68%;比较而言,防磨格栅对炉内传热系数和传热能力影响较小,加装与防磨梁相同数量的防磨格栅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传热强化效果,传热量略有上升,当防磨格栅加装数量增加至30道时,传热系数下降5.76%,传热量上升1.59%。防磨格栅在降低水冷壁磨损的同时,对锅炉运行造成的影响较小,优于防磨梁。该模型可对CFB锅炉防磨技术的选用以及设计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防磨梁 防磨格栅 传热系数 传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的瞬态传热特性
4
作者 郭镇瑶 张卫正 +3 位作者 靳爽 颜杰 石智成 原彦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88,共8页
通过瞬态测温技术对定容燃烧室中柴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壁面温度从250℃升高到550℃,壁面上传热模式由膜态蒸发转化为核态沸腾,进而转化为过渡沸腾,这种转化使表面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 通过瞬态测温技术对定容燃烧室中柴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壁面温度从250℃升高到550℃,壁面上传热模式由膜态蒸发转化为核态沸腾,进而转化为过渡沸腾,这种转化使表面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分别在440℃和400℃达到最大值.增大喷射压力、减小撞壁距离和环境温度有助于提高表面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初始表面温度的升高增加了喷射压力和撞壁距离对传热特性的影响,但降低了环境温度的作用.以毕渥数和傅里叶数表示的量纲为1表面热流密度曲线形态高度相似,且揭示了喷雾撞击高温壁面过程中的内部传热机制.此外,建立了一种准确性高、适用壁面温度范围广的预测最大表面热流密度的量纲为1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撞壁 高温壁面 表面热流密度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线性热桥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张小静 温扬波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8期103-107,共5页
为研究广西居住建筑不同保温方式的线性热桥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影响,以某剪力墙结构的住宅建筑为例,应用BECS节能设计软件,对典型线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和案例建筑的外墙热工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热桥对墙体传热的影... 为研究广西居住建筑不同保温方式的线性热桥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影响,以某剪力墙结构的住宅建筑为例,应用BECS节能设计软件,对典型线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和案例建筑的外墙热工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热桥对墙体传热的影响显著,在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中因线性热桥所致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分项约占1/3;当外墙采用内保温时,外墙与内墙、外墙与垂直外挑楼板部位的线传热系数最大,其次是外墙与楼板、外墙与水平外挑楼板部位;当外墙采用外保温时,外墙与垂直外挑楼板部位的线传热系数最大,其次是门窗上口、下口、左右口及外墙与水平外挑楼板部位。同时发现,不同保温方式的线性热桥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内保温方式的线性热桥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高于外保温;且保温材料越厚,线性热桥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传热系数 线性热桥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居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外窗热工性能对建筑采暖空调负荷的影响
6
作者 李杰 潘玉勤 常建国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1期63-68,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外窗热工性能对建筑采暖空调负荷的影响,得出各项外窗热工性能参数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方法】利用DeST-h,建立寒冷地区(郑州)75%节能标准居住建筑基本模型,以太阳得热系数、窗墙比... 【目的】通过研究外窗热工性能对建筑采暖空调负荷的影响,得出各项外窗热工性能参数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方法】利用DeST-h,建立寒冷地区(郑州)75%节能标准居住建筑基本模型,以太阳得热系数、窗墙比、外窗传热系数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影响计算,以窗墙比和太阳得热系数、建筑层数和太阳得热系数为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太阳得热系数、窗墙比、外窗传热系数对建筑采暖空调负荷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窗墙比、传热系数对建筑采暖空调负荷影响趋势明显,均呈正相关;太阳得热系数对建筑采暖空调负荷影响趋势与建筑窗墙比、建筑层数有关。【结论】建筑外窗节能应优先考虑窗墙比、传热系数,同时在确定当地太阳得热系数时应兼顾窗墙比和建筑层数,以满足更高的节能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得热系数 窗墙比 传热系数 建筑采暖空调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棉条复合保温结构墙体传热系数研究
7
作者 张敏敏 刘元彬 +1 位作者 王功振 王洪飞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38-41,49,共5页
建筑墙体作为围护结构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传热系数的直接影响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隔热性能评价。检测机构在实验室内依照相关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对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进行检测。通过实验室测量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研究了聚氨... 建筑墙体作为围护结构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传热系数的直接影响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隔热性能评价。检测机构在实验室内依照相关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对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进行检测。通过实验室测量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研究了聚氨酯板复合岩棉条保温墙体结构和石墨聚苯板复合岩棉条保温墙体结构的传热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岩棉条宽度的增加,非匀质复合保温墙体的传热系数的计算值和测量值之间误差波动增大。当外墙墙体的传热系数设计值为不大于0.30 W/(m^(2)·K)、复合保温板的厚度为70 mm、岩棉条的宽度为20 mm、岩棉条所占面积比为0.09时,所测得的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为0.31 W/(m^(2)·K),与计算设计值误差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计算 岩棉条复合保温墙体 传热系数 数值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墙传热系数对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潘城岿 《广东建材》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近零能耗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聚焦于夏热冬暖地区,探讨外墙传热系数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揭示了外墙传热系数与建筑能耗、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近零能耗建筑已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聚焦于夏热冬暖地区,探讨外墙传热系数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揭示了外墙传热系数与建筑能耗、全生命周期成本之间的关系,为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墙传热系数 近零能耗建筑 夏热冬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斜孔气膜冷却壁表面换热系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军 董志锐 +2 位作者 林宇震 刘高恩 陆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48,共4页
采用恒热流法 ,对 4种不同结构实验板的多斜孔气膜冷却壁表面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吹风比、孔排列方式、孔间距和孔排距等 ,实验主流雷诺数约为 170 0 0 ,吹风比M =1~ 4。实验结果表明 :引入气膜冷却使表面... 采用恒热流法 ,对 4种不同结构实验板的多斜孔气膜冷却壁表面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吹风比、孔排列方式、孔间距和孔排距等 ,实验主流雷诺数约为 170 0 0 ,吹风比M =1~ 4。实验结果表明 :引入气膜冷却使表面换热系数明显增强 ;单一实验板换热随吹风比增大而增强 ;在相同单位面积开孔率情况下 ,列间距的影响大于排间距 ,即列间距越小换热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薄膜冷却 多孔壁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传热计算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瑞卿 杨海瑞 +3 位作者 吕俊复 张强 高胜斌 蔡世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8-252,262,共6页
结合以往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并对辐射传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某CFB锅炉在100%负荷条件下的炉膛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对影响该传热系数... 结合以往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并对辐射传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某CFB锅炉在100%负荷条件下的炉膛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对影响该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受热面结构尺寸、床层温度Tb、工质温度Tf、工质侧传热系数fα以及壁面黑度εw等.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出以上因素对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炉膛受热面 传热系数 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保温砌块墙体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庆轩 石云兴 +2 位作者 屈铁军 刘伟 倪坤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9-23,共5页
对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黏土砖以及细石空心混凝土砌块(填充聚苯板/未填充聚苯板)5种砌体材料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多材料围护结构模型,采用热流计法同步测试了各墙体的传热系数。此外,还对墙体的热稳定性以及温差、环境... 对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黏土砖以及细石空心混凝土砌块(填充聚苯板/未填充聚苯板)5种砌体材料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多材料围护结构模型,采用热流计法同步测试了各墙体的传热系数。此外,还对墙体的热稳定性以及温差、环境温度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分布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0mm厚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以及290mm厚填充聚苯板的细石空心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传热系数均<1.0W/(m2·K);虽然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的传热系数与填充聚苯板的细石空心混凝土砌块基本相同,但前者块体容重却远比后者低。此外,还得到了陶粒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传热系数的线性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块 墙体 多材料围护结构模型 热流计法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船舶围壁传热系数取值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伟光 李安邦 +2 位作者 徐新华 张扬 谢军龙 《中国舰船研究》 2014年第2期78-83,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几种复杂船舶围壁进行稳态传热计算,并将计算所得围壁传热系数与相关标准提供的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的复杂船舶围壁传热系数与相关标准提供的参考值相比差异很大。计算结果也表明:空气层... 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几种复杂船舶围壁进行稳态传热计算,并将计算所得围壁传热系数与相关标准提供的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的复杂船舶围壁传热系数与相关标准提供的参考值相比差异很大。计算结果也表明:空气层厚度对船舶甲板围壁的传热系数影响较大,而对垂直围壁的传热系数影响较小;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对垂直围壁的传热系数影响较大,而对甲板围壁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小。相关标准直接笼统地给出了各种类型船舶围壁的传热系数,而对围壁空气层厚度及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等未作详细说明,在对围壁传热量进行计算时采用标准推荐的传热系数会出现较大偏差,建议针对具体的船舶围壁,通过数值模拟或实验来获取围壁传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围壁 数值计算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径向热管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涂福炳 许欣 +1 位作者 周孑民 张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5-1149,共5页
为了解热管径、轴向外壁温度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热管的换热系数,对新型碳钢-水同轴径向热管在5种不同充液率下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热流密度下热管管壁的温度分布情况;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热管传热系数与充... 为了解热管径、轴向外壁温度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热管的换热系数,对新型碳钢-水同轴径向热管在5种不同充液率下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热流密度下热管管壁的温度分布情况;并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热管传热系数与充液率及热流密度的实验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50%充液率的热管传热性能最佳;在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热管的换热系数相对误差不超过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径向热管 管壁温度 换热系数 热流密度 充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L低温真空吸附床结构的改进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良志 王金渠 +5 位作者 桑凤亭 赵素琴 李永钊 耿自才 初荣清 顾胜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65-1768,共4页
压力恢复系统是氧碘化学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低温真空吸附系统作为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压力恢复系统,吸附床的吸附性能决定着低温真空吸附系统的压力恢复性能。通过改变液氮在传热过程中的流动状态,改善液氮与吸附床之间的热交换效... 压力恢复系统是氧碘化学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低温真空吸附系统作为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压力恢复系统,吸附床的吸附性能决定着低温真空吸附系统的压力恢复性能。通过改变液氮在传热过程中的流动状态,改善液氮与吸附床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对两种不同结构吸附床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液氮在传热过程中的流动状态由环状流变为泡状流时,可以很好地改善液氮与吸附床的传热效率。改进后的液氮与吸附床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2倍,提高了吸附床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碘化学激光 低温真空吸附系统 吸附床 吸附剂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表面传热系数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安源 刘石 +1 位作者 马玉峰 宗承云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19,共5页
采用数值试验方法对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在流化床表血传热系数模型中,流体相的运动和传热规律以Euler方法描述,对固体颗粒相运动和传热规律则以离散单元法(DEM)在颗粒层次上进行描述.利用该模型,对一个二维鼓泡流化床内... 采用数值试验方法对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在流化床表血传热系数模型中,流体相的运动和传热规律以Euler方法描述,对固体颗粒相运动和传热规律则以离散单元法(DEM)在颗粒层次上进行描述.利用该模型,对一个二维鼓泡流化床内瞬时和局部传热系数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瞬态表面传热系数随流化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局部传热系数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该规律与Ozkaynak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以及Syamlal等人采用颗粒相拟流体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但与双流体数学模型相比,该模型所需主观假设较少且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表面传热系数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巷道围岩传热对平巷风流温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景秀 李慧 周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7-150,共4页
井下巷道中的风流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岩温度、围岩传热性能、风流与围岩的热交换时间、其他热源等,其中围岩传热起主要作用。为分析围岩传热对风温的影响,以干燥巷道为例,根据巷道围岩与风流热交换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水平... 井下巷道中的风流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岩温度、围岩传热性能、风流与围岩的热交换时间、其他热源等,其中围岩传热起主要作用。为分析围岩传热对风温的影响,以干燥巷道为例,根据巷道围岩与风流热交换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水平巷道围岩与风流热交换对风温变化的基本影响规律,为矿井通风设计提供较精确的预测值,使矿井通风设计更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温度 导热系数 不稳定传热系数 围岩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木空心刨花板复合墙体的传热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志强 周统建 +2 位作者 曹福亮 卢晓宁 印锋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共3页
运用非稳态法测定银杏木空心刨花板的导热系数,同时探讨了不同厚度空气层对复合墙体传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干时空心刨花板的导热系数为0.136 W/(m.K),可以作为保温材料;当空气层厚度<74 mm时,复合墙体的传热阻随空气层厚度的增... 运用非稳态法测定银杏木空心刨花板的导热系数,同时探讨了不同厚度空气层对复合墙体传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干时空心刨花板的导热系数为0.136 W/(m.K),可以作为保温材料;当空气层厚度<74 mm时,复合墙体的传热阻随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刨花板 复合墙体 银杏木 导热系数 传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双层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热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丽 霍玉佼 +1 位作者 孙勇 左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6-1031,共6页
以天津地区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Fluent软件模拟对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双层封闭式和外呼吸式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热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层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空气间层厚度取0.15 m为宜;夏季工况下双层外呼吸式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通风... 以天津地区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Fluent软件模拟对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双层封闭式和外呼吸式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热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层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空气间层厚度取0.15 m为宜;夏季工况下双层外呼吸式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通风口竖向开口尺寸建议取0.25 m,此时通风所带走的热量最多,单位面宽下约为72.92 W。当内侧玻璃选用U值为2.8 W/(m^2·K)的中空玻璃时,空气间层大于等于0.15 m的双层封闭式和双层外呼吸式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综合传热系数均小于1.4 W/(m^2·K),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中天津地区最不利条件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 双层幕墙 综合传热系数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跨声速风洞叶栅换热实验验证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红才 朱惠人 +1 位作者 任战鹏 许都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9-54,共6页
利用短周期风洞,在发动机典型雷诺数和马赫数状态下对MarkII叶型进行了表面换热测量;用基于一维半无限假设的脉冲响应法将测量的表面温度处理为热流密度,并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主流绝热壁温和表面换热系数。实验结果与国外文献使用稳态实... 利用短周期风洞,在发动机典型雷诺数和马赫数状态下对MarkII叶型进行了表面换热测量;用基于一维半无限假设的脉冲响应法将测量的表面温度处理为热流密度,并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主流绝热壁温和表面换热系数。实验结果与国外文献使用稳态实验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误差分析,并将二维瞬态热分析法与脉冲响应法进行了对比,表明在叶片前缘曲率较大处、尾缘壁厚较薄处和换热系数剧烈变化处,一维半无限大假设条件遭到破坏,脉冲响应法的计算结果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风洞 脉冲响应法 表面换热系数 绝热壁温 瞬态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外取热器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大型冷模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富伟 张永民 +1 位作者 卢春喜 赵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3-640,共8页
为了深入认识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内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在1套ф500mm×3.0m、内设9根竖直翅片取热管的大型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冷态模型中,采用和工业装置类似的传热机制,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外取热器内取热管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 为了深入认识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内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在1套ф500mm×3.0m、内设9根竖直翅片取热管的大型催化裂化外取热器冷态模型中,采用和工业装置类似的传热机制,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外取热器内取热管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床层密度轴、径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取热管传热系数随表观气速(u)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峰值点出现在0.4m/s时,这一趋势和床层从鼓泡到湍动的流域转变密切相关,工业设计中可以选用床层的起始湍动速度作为最佳操作气速;由于中心区域气泡和颗粒更为强烈的运动,因此中心处取热管的传热系数显著高于边壁区域取热管的传热系数,和床层中心稀、边壁浓的床层密度径向分布相对应;随着床层高度的不断降低,取热管传热系数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因此改变床层高度可以作为调节外取热器取热负荷的一个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取热器 传热系数 流动 流化床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