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翼近场尾流流动特性的附着涡模型分析
1
作者 许向阳 李良星 向祖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22,共10页
为研究飞机尾流演化过程中的旋涡初始流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附着涡模型的尾流初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用于准确计算飞机近场初始尾流环量、涡核间距和涡核半径等特征参数。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NACA0012直机翼的尾流特性进行了三维数... 为研究飞机尾流演化过程中的旋涡初始流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附着涡模型的尾流初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用于准确计算飞机近场初始尾流环量、涡核间距和涡核半径等特征参数。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NACA0012直机翼的尾流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3种展弦比、3种迎角及3种来流速度下的近场尾流流动特性,并通过附着涡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与分析,建立了近场尾流初始流动特征参数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最大涡量值和最小压力位置确定涡核位置的方法相比,根据附着涡模型计算的尾流速度分布来确定涡核位置和半径的方法更为精确,近场尾流环量与Rankine模型预测的结果最为接近;利用拟合得到的机翼展向附着涡环量分布,尾流环量计算平均误差为7%,涡核间距和涡核半径计算平均误差为15%。基于附着涡模型的尾流初始特征参数计算方法比基于椭圆形载荷机翼计算方法更准确,更具备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 尾涡流场 附着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探测的飞机尾流融合预测方法
2
作者 魏志强 吕振海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3,共9页
为提高基于激光雷达的飞机尾流探测反演精度,根据扫描出的径向风速数据,建立了基于Kolmogorov结构函数的大气背景湍流耗散率(EDR)估计方法;然后基于两阶段消散预测模型,计入湍流对尾流消散过程的影响,实现基于历史探测数据的尾涡强度环... 为提高基于激光雷达的飞机尾流探测反演精度,根据扫描出的径向风速数据,建立了基于Kolmogorov结构函数的大气背景湍流耗散率(EDR)估计方法;然后基于两阶段消散预测模型,计入湍流对尾流消散过程的影响,实现基于历史探测数据的尾涡强度环量和涡核运动趋势的预测;通过环境探测数据与预测模型的结合,提高尾涡特性参数的反演精度。研究表明,相较于反演算法,采用本文模型预测的尾涡轨迹在径向距离和角度的精度上分别提高了59.5%、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探测 湍流估计 激光雷达 尾涡流场 融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尾涡流场参数的仿真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志强 屈秋林 +1 位作者 刘薇 徐肖豪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2,共10页
作为缩减尾流间隔、提高运行效率的研究基础,尾涡流场的仿真计算技术是国内外民航空管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飞机尾涡流场的数值模拟方面,介绍了雷诺平均、大涡模拟和分离涡模拟方法在流场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尾... 作为缩减尾流间隔、提高运行效率的研究基础,尾涡流场的仿真计算技术是国内外民航空管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飞机尾涡流场的数值模拟方面,介绍了雷诺平均、大涡模拟和分离涡模拟方法在流场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尾涡流场参数的快速仿真计算方面,综述了典型计算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CROW不稳定性、Greene消散模型、APA消散模型、TDAWP消散模型、D2P消散模型和三阶段消散模型等,分析了上述模型的精度与应用情况。最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间隔 尾涡流场 数值模拟 消散模型 地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帆伞稳降阶段织物透气性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雪 余莉 +1 位作者 李允伟 李岩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4-719,共6页
为研究织物透气性对降落伞气动性能的影响,将织物的透气性能用Ergun公式描述,建立了含织物透气性能附加源项影响的新型流场动量控制方程,对上述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和无织物透气性影响的传统模型的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 为研究织物透气性对降落伞气动性能的影响,将织物的透气性能用Ergun公式描述,建立了含织物透气性能附加源项影响的新型流场动量控制方程,对上述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和无织物透气性影响的传统模型的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结果表明,新型流场动量方程能够得到织物透流速度,该速度明显低于周围有孔出流速度和绕流速度。伞衣尾部存在紧贴伞衣织物的第一尾涡区和尾部中心旋涡对组成的第二尾涡区,织物透气性使第一尾涡区变长,螺旋点增多,旋涡分布更均匀对称,而第二尾涡区尺寸则变小,整个尾涡区变短变窄,提高了伞衣的稳定性。其次,织物透气性使伞衣内侧压力有所降低,外侧负压有所升高,沿伞衣径向压差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小于非透气性伞衣,更接近空投试验结果,该模型可以提高透气性伞衣流场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 数值模拟 湍流模型 织物透气性 流场结构 尾涡流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影响下的飞机尾流强度消散与涡核运动 被引量:15
5
作者 魏志强 李志远 刘薇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利用有利的侧风条件适度缩减尾流间隔以提升空域容量已成为国际空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建立了A320机翼尾涡流场上,基于RANS方法采用RKE涡粘模型对雷诺应力项进行二方程封闭,提出利用UDF(用户自定义函数)编程技术分别施加静风、1 m/s... 利用有利的侧风条件适度缩减尾流间隔以提升空域容量已成为国际空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建立了A320机翼尾涡流场上,基于RANS方法采用RKE涡粘模型对雷诺应力项进行二方程封闭,提出利用UDF(用户自定义函数)编程技术分别施加静风、1 m/s、4 m/s、7 m/s 4个不同侧风风场,在"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上开展数值模拟实验。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侧风影响下的尾涡下沉运动、涡量衰减、尾涡横向运动、涡心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到侧风扰动后,尾涡涡量快速上升,其滚转力矩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尾涡涡心间距快速减小后又迅速反弹分离。在垂直方向上,尾涡反复上下跳跃,呈现出不稳定性,强侧风时的诱导湍流形成的剪切梯度会造成涡核脱落,涡体迸裂进而快速消散。在水平方向上,尾涡会被强侧风快速吹离主航路,有利于缩减所需的尾流间隔、提高机场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尾涡流场 数值模拟 尾流消散 尾涡运动 雷诺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度混凝土模型礁背涡流特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硕 孙满昌 陈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8-282,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于水槽中对6种混凝土人工鱼礁模型的背涡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来流速度为13.5、23.5、33.5cm/s),并对背涡流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来流速度下,6种混凝土模型礁背涡流长度、高度、面积均随礁高的增加... 在实验室条件下,于水槽中对6种混凝土人工鱼礁模型的背涡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来流速度为13.5、23.5、33.5cm/s),并对背涡流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来流速度下,6种混凝土模型礁背涡流长度、高度、面积均随礁高的增加而增加,而其背涡流相对值均随礁高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种混凝土模型礁其背涡流长度为礁高的2.02—3.73倍;背涡流高度为礁高的1.06—1.70倍;背涡流面积为礁迎流面面积的2.45~4.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背涡流 定量分析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近尾迹流场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志鹰 汪建文 +1 位作者 东雪青 张立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7-900,共4页
在风洞开口实验段,应用PIV锁相周期采样技术测试风力机近尾迹速度场,通过分析速度场和涡量场,得到近尾迹流场结构特征。近尾迹中存在具有形态特征强烈的叶尖涡结构向下游不断传播。由风轮旋转轴向外,近尾迹的结构组成依次为中央尾迹区... 在风洞开口实验段,应用PIV锁相周期采样技术测试风力机近尾迹速度场,通过分析速度场和涡量场,得到近尾迹流场结构特征。近尾迹中存在具有形态特征强烈的叶尖涡结构向下游不断传播。由风轮旋转轴向外,近尾迹的结构组成依次为中央尾迹区、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和外部主流区。在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内,涡流诱导效应使流场中存在明显的速度增益区和速度亏损区,且增益区和亏损区关于叶尖涡核中心对称。在研究区域内,叶尖涡向下游运动的轴向位移与尖速比成反比,径向位移与尖速比成正比,使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影响范围随尖速比的增加径向扩展、轴向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近尾迹 流场结构 叶尖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型人工鱼礁周围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黄远东 姜剑伟 赵树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方型人工鱼礁(边长为3 m)周围的水流场。铅垂平面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水流贴近礁体迎流面时,水流抬升而形成上升流;不同来流速度工况下,上升流...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方型人工鱼礁(边长为3 m)周围的水流场。铅垂平面上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水流贴近礁体迎流面时,水流抬升而形成上升流;不同来流速度工况下,上升流最大速度均约为来流速度的0.64倍,上升流平均速度均为来流速度的0.12倍,而上升流的最大高度为礁体高度的2.62~2.65倍;由于流动分离,在礁体顶面形成一小旋涡区,而在礁体背水面后端形成背涡区;5种来流速度下的背涡区长度均为礁体高度的3.0~3.5倍,而背涡区高度为礁体高度的1.1~1.2倍。水平面上的计算结果表明:紧贴礁体四周为水流减速区,在礁体两侧形成小旋涡区(缓流区),而在礁体背部形成一大旋涡区(背涡区);背涡区内的水流旋涡结构随来流速度大小而变,但背涡区的最大宽度基本不随来流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约为礁体宽度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水流场 上升流 尾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远东 赵树夫 +2 位作者 姜剑伟 周中华 顾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
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8 m/s)下的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的水流场。过礁体中心的铅垂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上升流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均分别为来流速度的0.74倍和0.12倍,上升流最大高度均为礁体高度的2.6... 数值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8 m/s)下的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的水流场。过礁体中心的铅垂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上升流的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均分别为来流速度的0.74倍和0.12倍,上升流最大高度均为礁体高度的2.6~2.7倍,背涡区的长度和高度均分别为礁体高度的4倍和1.25倍;②在靠近礁体背流面形成水流方向与来流方向相一致的透水区。过礁体中心的水平面上速度分布表明:①不同来流速度下,背涡区的长度和宽度均分别为礁体宽度的4倍和1.8倍;②在鱼礁内部形成水流方向杂乱的旋涡区。本研究还初步比较了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与无孔方型人工鱼礁绕流的流场效应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方型人工鱼礁 水流场 上升流 背涡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雷诺数下串列圆柱尾流致涡激振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晓庆 施春林 +2 位作者 孙雅慧 代钦 王科盛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8-697,共10页
多圆柱之间的气动干扰常导致结构发生尾流激振。为进一步澄清双圆柱之间的气动干扰机理,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在高雷诺数下(Re=1.4×105)研究了串列双圆柱(圆心间距为1.5~4倍直径)的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和Strouhal数等气动... 多圆柱之间的气动干扰常导致结构发生尾流激振。为进一步澄清双圆柱之间的气动干扰机理,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在高雷诺数下(Re=1.4×105)研究了串列双圆柱(圆心间距为1.5~4倍直径)的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和Strouhal数等气动性能与流场流态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了上、下游圆柱气动力之间的相关性,从平均和瞬态流场角度讨论了气动干扰效应的流场作用机制,建立了下游圆柱的激励力模型并对尾流致涡激振动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气动性能和流场流态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在高雷诺数下大涡模拟方法能准确模拟双圆柱气动干扰现象;随着间距的增大,串列圆柱依次呈现单一钝体、剪切层再附和双涡脱等三种干扰流态;上、下游圆柱气动力之间的相关性会随着流态的不同出现较大波动,双涡脱流态时的升力相关性最强;单一钝体流态时,两个圆柱间隙中的回流会导致下游圆柱受到负阻力的作用;双涡脱流态时,下游圆柱的脉动升力远大于其他两种流态,也明显大于单圆柱,因而下游圆柱发生尾流致涡激振动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致涡激振动 串列圆柱 大涡模拟 高雷诺数 流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柱型人工鱼礁绕流流场的CFD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远东 龙催 邓济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CFD软件平台ANSYS FLUENT,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三棱柱型人工鱼礁(各边长均为3 m)周围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了上升流最大速度点位置、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 基于CFD软件平台ANSYS FLUENT,模拟得到了5种不同来流速度(0.1、0.2、0.4、0.6和0.8 m/s)下三棱柱型人工鱼礁(各边长均为3 m)周围的三维水流场。通过速度场模拟结果分析,得到了上升流最大速度点位置、上升流最大高度、上升流最大速度、上升流平均速度以及背涡区尺度等参数;分析了礁体周围的压力分布和背涡区的涡旋结构特征。此外,还初步揭示出三棱柱型人工鱼礁绕流与方型人工鱼礁绕流在流场效应上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柱型人工鱼礁 剧烈分离 水流场 上升流 背涡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涡尾流与下洗流场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义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以重点考察旋翼尖涡的运动为目标来构想一种悬停和前飞旋翼涡尾流的理论计算方法 .首先从预定的广义尾流入手 ,并引入尖涡涡核作用的半经验修正 ,对旋翼的自由尾流进行计算分析 .然后在环量收敛与尾迹收敛的条件下 ,计算拉力以满足拉力... 以重点考察旋翼尖涡的运动为目标来构想一种悬停和前飞旋翼涡尾流的理论计算方法 .首先从预定的广义尾流入手 ,并引入尖涡涡核作用的半经验修正 ,对旋翼的自由尾流进行计算分析 .然后在环量收敛与尾迹收敛的条件下 ,计算拉力以满足拉力收敛准则 .之后 ,作为本方法的工程应用 ,文中给出了计算的旋翼沿火箭发射线的下洗速度分布并作了简单分析 .从理论上说 ,文中所发展的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尖涡的生成模式与涡核结构所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空气动力学 下洗速度 拉力收敛 旋翼涡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板作用下飞机尾涡流场近地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志强 李志远 +1 位作者 庄南剑 温瑞英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规避飞机尾涡对飞行安全和机场运行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重点研究近地尾涡的强度消散与涡核运动规律。使用ANSYS中的DM模块建立A320飞机机翼模型,并基于雷诺平均法(RANS)采用RKE涡黏模型对雷诺应力项进行方程封闭,在天...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规避飞机尾涡对飞行安全和机场运行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重点研究近地尾涡的强度消散与涡核运动规律。使用ANSYS中的DM模块建立A320飞机机翼模型,并基于雷诺平均法(RANS)采用RKE涡黏模型对雷诺应力项进行方程封闭,在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上采用多段拼接方法开展大尺度脱体尾涡数值模拟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地面效应对涡核的下沉趋势和水平运动、涡间距、涡量及涡核速度等的影响,然后在尾涡流场中增加接地竖板,研究在机场跑道端设置人工干扰板时的尾涡运动和消散规律。结果表明,地表附面层能分离出二次涡,其缠绕于主涡周围诱发主涡加速消散并改变尾涡速度场的分布;人工干扰板能有效削弱尾涡的湍流动能,诱导主涡分离出二次涡系,触发涡系产生Rayleigh-Ludwieg相交不稳定性,加快主涡的下沉与迸裂,显著提高尾涡强度消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尾涡 尾涡流场 地面效应 人工干预 RANS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伟光 张涛 +1 位作者 徐英 白龙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936,共8页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通过差压影响锥形流量计的流出系数,是影响锥形流量计性能的关键指标.为此,使用PIV实验的方法研究DN100口径,β为0.65,前后锥角分别为26.0°和67.5°的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的速度分布状况.通过PIV实验得到锥... 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通过差压影响锥形流量计的流出系数,是影响锥形流量计性能的关键指标.为此,使用PIV实验的方法研究DN100口径,β为0.65,前后锥角分别为26.0°和67.5°的锥形流量计尾流流场的速度分布状况.通过PIV实验得到锥形流量计尾流中存在漩涡结构.对比PIV实验和CFD仿真得到的锥形流量计尾流漩涡处的速度分布、漩涡中心得出结论:SST k-ω湍流模型更适合锥形流量计的三维流场的仿真.利用校准后的CFD仿真得到2个规律:经过管道内径的无量纲化以后,锥形流量计尾涡的涡心、漩涡尺寸在4×104~3×105的入口雷诺数范围内仅与β相关;在此入口雷诺数范围内,同一锥形流量计的尾涡涡心的位置和漩涡长度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流量计 CFD仿真 PIV实验 锥体尾涡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发动机入口绕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义华 袁坤刚 +1 位作者 李晓勇 尹万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45-1148,共4页
对直升机发动机入口处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法,通过生成贴体结构化网格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进而对MI-171直升机低空悬停和前飞状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该型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处的流场特性.然后以广义尾流入手,并引入尖涡涡核作用... 对直升机发动机入口处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法,通过生成贴体结构化网格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进而对MI-171直升机低空悬停和前飞状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该型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处的流场特性.然后以广义尾流入手,并引入尖涡涡核作用的半经验修正的旋翼自由尾流模型对该机发动机进气道处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对沿发动机轴线剖面以及垂至于该轴线剖面的分析结果表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方法与旋翼自由尾流分析方法均可以对涡诱导流场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体积法 NAVIER-STOKES方程 数值分析 模拟 尾流 涡诱导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桨近水平壁面流场特性DDES模拟
16
作者 张嶔 郭子康 +2 位作者 刘永辉 赵昌宇 许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为研究导管桨受水平壁面影响的流场特性,并为处理港池或航道内的局部冲刷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本文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DES)和滑移网格AMI(Arbitrary mesh interface)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水平壁面影响下系... 为研究导管桨受水平壁面影响的流场特性,并为处理港池或航道内的局部冲刷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本文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DES)和滑移网格AMI(Arbitrary mesh interface)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水平壁面影响下系泊和进速系数J=0.4的水平导管桨和7°倾斜导管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分析发现,水平壁面对导管桨尾流有吸附作用,且对于系泊状态下的水平导管桨影响更为明显。相较于水平导管桨,倾斜导管桨受壁面影响作用出现在尾流较后阶段。对于有进速的倾斜导管桨,其尾流受斜流的影响大于受水平壁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桨 延迟分离涡模拟 近壁面流场 尾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平内部非稳态流动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邵梓一 李文 +1 位作者 张雪辉 陈海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61-2174,共14页
为探究透平内部流场的非稳态特性及其演变特征,通过归纳国内外透平内部流动的试验研究,回顾了轴流透平、向心透平采用的试验方法及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试验方案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轴流式透平与平面叶栅的试验数量较多,试... 为探究透平内部流场的非稳态特性及其演变特征,通过归纳国内外透平内部流动的试验研究,回顾了轴流透平、向心透平采用的试验方法及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试验方案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轴流式透平与平面叶栅的试验数量较多,试验的压力温度较低;向心式透平试验研究还比较少,并且试验多处于高温高压环境;随着接触式测量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其目前在透平非稳态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气动探针已经能够满足1×10^6Hz的高频采集要求;上游尾迹以及叶顶泄漏涡扰动下轴流式透平叶表附面层的转捩机制,以及向心式透平盘腔泄漏流与主流流场的非定常掺混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 内部流场 试验研究 非稳态流动 动静干涉 二次涡 尾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尾流对降落伞工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卓恒 余莉 +1 位作者 赵晓舜 聂舜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52-2559,共8页
为研究前体尾流对降落伞工作性能的非定常影响,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采用PISO算法开展了物伞系统的非定常绕流数值计算,获得了精细的流场旋涡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拖曳比下物伞系统的尾涡演变规律、流场分布规律以及伞衣... 为研究前体尾流对降落伞工作性能的非定常影响,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采用PISO算法开展了物伞系统的非定常绕流数值计算,获得了精细的流场旋涡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拖曳比下物伞系统的尾涡演变规律、流场分布规律以及伞衣气动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前体尾涡导致伞衣入口处的涡量大小和方向时刻变化,随拖曳比增加,涡量黏性耗散增强,进入伞衣的旋涡强度逐渐减弱,伞衣入口形成稳定的负涡量区,伞衣尾涡脱离周期随之延长;拖曳比对尾涡区后端(伞衣入口处)流场压力的影响远大于前端,随拖曳比增加,流动形式逐渐由闭式转变为开式,流场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更为对称,伞衣入口形成稳定的正压区,内外压差增加;当拖曳比大于9时,前体尾流对降落伞阻力系数和表面压强系数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尾流 降落伞 流场分布 尾涡演变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板型开孔式正方体人工鱼礁流场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旭 李雪艳 +3 位作者 岳峻 贾世祥 战超 王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165,共8页
为开发一种能同时增殖鱼类与底栖生物的人工礁体,在山东省莱州湾明波海洋牧场无遮板正方体人工鱼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遮板型开孔式正方体人工鱼礁。基于CFD仿真和波流动力学理论,采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无遮板、遮板型不同开口比的正方... 为开发一种能同时增殖鱼类与底栖生物的人工礁体,在山东省莱州湾明波海洋牧场无遮板正方体人工鱼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遮板型开孔式正方体人工鱼礁。基于CFD仿真和波流动力学理论,采用Fluent软件分别对无遮板、遮板型不同开口比的正方体人工鱼礁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5种来流流速条件下两种不同结构礁体周围的上升流、背涡流及遮板以下区域的流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来流流速条件下,遮板型开孔式正方体人工鱼礁在开口比为0.11时较其他开口比的礁体有更大高度的上升流、更大面积的背涡区及更大范围的顶部涡流,但开口比不会影响遮板以下缓流区域。在相同开口比、相同流速的条件下,遮板型开孔式正方体人工鱼礁能为底栖生物增殖创造更加适合的流场环境,同时能够更好地发挥鱼类增殖效果,开口比为0.11时的遮板型开孔式正方体人工鱼礁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人工鱼礁的结构型式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方体人工鱼礁 流场特性 遮板型 开口比 上升流 背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链线管体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何建勇 高洋洋 +2 位作者 王立忠 沃恩海 张卓先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34,共1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开源代码OpenFOAM开展不同雷诺数(100≤Re≤3900)下弯曲管体绕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弯曲管体的瞬时和时均流场特征,研究了弯曲管体不同位置处的时均压力系数和旋涡脱落频率。结果表明:当Re...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开源代码OpenFOAM开展不同雷诺数(100≤Re≤3900)下弯曲管体绕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弯曲管体的瞬时和时均流场特征,研究了弯曲管体不同位置处的时均压力系数和旋涡脱落频率。结果表明:当Re=100时,尾流中仅有展向涡存在;当300≤Re≤3900时,流向涡出现且强度逐渐增加,展向涡减弱,随着局部曲率增大,沿弯管展向涡脱强度减小。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回流区沿流向的延伸尺度减小,但其沿展向的分布范围增大。沿弯管展向随着深度减小,前后驻点时均压力系数的绝对值递减,圆周时均压力系数变化幅度减小。在300≤Re≤3900范围内,管体曲率会对展向涡脱频率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绕流 瞬时尾流 时均流场 时均压力系数 涡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