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瘤胃液渗透压、pH、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对绵羊瘤胃上皮VFAs吸收的影响
1
作者 赵彦骁 鞠林 +2 位作者 李文 王中华 林雪彦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5,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影响瘤胃上皮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3个因素(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如何分别影响瘤胃上皮吸收功能的,并建立各自影响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预测方程。选用2岁体重为(45±5)kg的4只雌性杜... 试验旨在研究影响瘤胃上皮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3个因素(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如何分别影响瘤胃上皮吸收功能的,并建立各自影响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预测方程。选用2岁体重为(45±5)kg的4只雌性杜泊绵羊,进行瘤胃小胃手术,之后分别进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液pH、瘤胃液渗透压3个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试验,探究3个因素对VFAs吸收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方程。①人工瘤胃液渗透压在240~360 mOmsm/L时,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117.233e^(-0.005x),R^(2)=0.976;乙酸,y=74.951e^(-0.006x),R^(2)=0.873;丙酸,y=28.331e^(-0.005x),R^(2)=0.677;丁酸,y=13.695e^(-0.005x),R^(2)=0.677。②人工瘤胃液pH为5.0~8.0时,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243.765e^(-0.364x),R^(2)=0.931;乙酸,y=212.905e-0.422x,R^(2)=0.857;丙酸,y=41.040e-0.282x,R^(2)=0.858;丁酸,y=19.637e^(-0.324x),R^(2)=0.937。③在人工瘤胃液渗透压为300 mOmsm/L、pH为6.0,总酸浓度为50~170 mmol/L的范围内,VFAs吸收速度预测方程分别为:总酸,y=29.350 ln(x)-102.990,R^(2)=0.948,浓度为50~170 mmol/L;乙酸,y=12.491 ln(x)-33.813,R^(2)=0.978,浓度为30~102 mmol/L;丙酸,y=12.581 ln(x)-32.098,R^(2)=0.861,浓度为15~51 mmol/L;丁酸,y=4.275 ln(x)-5.705,R^(2)=0.923,浓度为5~17 mmol/L。人工瘤胃液渗透压在240~360 mOmsm/L时,VFAs的吸收速度随渗透压升高而降低;人工瘤胃液pH为5.0~8.0时,VFAs的吸收速度随pH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VFAs浓度的升高,其吸收速度也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渗透压 PH 挥发性脂肪酸浓度 吸收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ria-PEI改性PVA载体固定化溶菌酶用于污泥发酵产VFAs研究
2
作者 王昊龙 张恩泽 +8 位作者 王梓诚 赵瑜涵 南军 孙彦民 马爱静 周立山 刘丽强 蔡巷 段兴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3,共9页
生物酶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具有反应温和、高效环保等优点,然而回收困难和催化稳定性差严重制约其应用,固定化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采用水轮酚(Noria)和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法改性聚乙烯醇(PVA)载体,并研究了Noria-PEI改性PVA载体固... 生物酶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具有反应温和、高效环保等优点,然而回收困难和催化稳定性差严重制约其应用,固定化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采用水轮酚(Noria)和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法改性聚乙烯醇(PVA)载体,并研究了Noria-PEI改性PVA载体固定溶菌酶对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溶菌酶可强化污泥发酵提高SCOD,在36 h内SCOD最高浓度达到2 892.4 mg/L,相比空白组提升3.4倍(第6天),VFAs质量浓度在第4天达到峰值2 130.8 mg/L,乙酸和丙酸占比达到61.8%~80.7%。固定酶系统中污泥的平均粒径为42.957μm,比表面积为0.413 m^(2)/g,固定化溶菌酶强化了颗粒态污泥水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在固定酶系统中Firmicutes、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等水解产酸菌门占比较高;在属水平上,以Macellibacteroides、Petrimonas、Lactobacillus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菌属为主,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固定酶强化污泥发酵产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酚 聚乙烯醇载体 固定酶 剩余污泥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餐厨垃圾产VFAs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佳明 蒋建国 +2 位作者 宫常修 张玉静 李梦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7-1211,共5页
采用超声波预处理餐厨垃圾以提高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率.结果表明,在超声强度720W/L下处理15min后,餐厨垃圾SCOD含量比原样中SCOD提高了1倍,其中有机质中碳水化合物溶出量最大,由原样中8.2g/L提高到处理后的43.5g/L;在pH=6、温度35... 采用超声波预处理餐厨垃圾以提高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率.结果表明,在超声强度720W/L下处理15min后,餐厨垃圾SCOD含量比原样中SCOD提高了1倍,其中有机质中碳水化合物溶出量最大,由原样中8.2g/L提高到处理后的43.5g/L;在pH=6、温度35℃条件下,对含固率约为12%的餐厨垃圾进行厌氧发酵,未预处理和超声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产生的VFAs最大值分别达到33.4,42.5g/L,经超声预处理的餐厨垃圾产VFAs的量提高了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超声波 挥发性脂肪酸 厌氧消化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高油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酶活性及产VFAs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谷士艳 闫屹嵩 +3 位作者 张文一 孙继阳 张敏 李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8-234,共7页
为探究高盐高油对厌氧发酵产酸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原料,在接种物质量为30%、TS(Total Solids)为8%、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7的条件下进行批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盐、油质量浓度为5、7、9、11、13、16 g/L的6个... 为探究高盐高油对厌氧发酵产酸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原料,在接种物质量为30%、TS(Total Solids)为8%、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7的条件下进行批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盐、油质量浓度为5、7、9、11、13、16 g/L的6个条件对发酵过程中的SCOD(Solluted Chemical Oxigen Demand)、VFAs(Volatile Fatty Acids)、淀粉酶、蛋白酶、辅酶F420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油浓度的提高,SCOD峰值下降了23%~38%,并出现了2~3 d的延迟;高盐高油条件下产酸以丁酸为主,丙酸、乙酸和异戊酸含量次之,正己酸、异丁酸、正戊酸的含量最低,不同盐油条件下VFAs各组分比例差距较小;相关酶活性峰值均降低了5%~35%,相关酶活性峰值均推迟了3~6 d出现,盐油浓度越高抑制现象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高盐高油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和后续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发酵 酶活性 盐分 油脂 挥发性脂肪酸(v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转化为VFAs及用于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苑宏英 陈银广 周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总量约占处理水量的0.3% ̄0.5%(以含水率97%计)。国内外对污泥厌氧水解产酸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初沉污泥或初沉和二沉污泥的混合污泥。污泥经过水解发酵后,既能产生...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总量约占处理水量的0.3% ̄0.5%(以含水率97%计)。国内外对污泥厌氧水解产酸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初沉污泥或初沉和二沉污泥的混合污泥。污泥经过水解发酵后,既能产生生物除磷过程所需的有机酸,又减少了剩余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将城市污水厂污泥生物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并用于强化生物除磷丰富了生物除磷和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等研究内容,同时对于许多南方污水厂碳源少的情况也有着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发酵产酸 强化生物除磷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FAs组分调控对合成PHA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林 李夏桐 +3 位作者 孙卫宁 韩盼 周凯乐 程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51-2654,2659,共5页
介绍了有机酸复配合成PH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VFAs合成PHA的代谢途径,得出PHA的单体组成直接受VFAs中奇偶数酸的影响。围绕VFAs组分的调控策略,论述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VFAs组分的变化规律,归纳了不同组分VFAs合成PHA的性能... 介绍了有机酸复配合成PH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VFAs合成PHA的代谢途径,得出PHA的单体组成直接受VFAs中奇偶数酸的影响。围绕VFAs组分的调控策略,论述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VFAs组分的变化规律,归纳了不同组分VFAs合成PHA的性能和产率变化,指出提高奇数酸质量分数、增加HV单体占比是优化PHA性能的重要方式。通过归纳总结VFAs的各种调控策略,明确了合成优质PHA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聚羟基脂肪酸酯 组分调控 性能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ASB和EGSB反应器降解挥发性脂肪酸(VFAs)性能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杨燕妮 杨慧芬 +2 位作者 王凯军 郑明月 郑明霞 《中国沼气》 2011年第1期7-10,15,共5页
室温下(20℃~25℃)运行UASB和EGSB反应器处理挥发性脂肪酸(VFAs),对两者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改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两种方式改变反应器运行负荷,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EGSB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上,... 室温下(20℃~25℃)运行UASB和EGSB反应器处理挥发性脂肪酸(VFAs),对两者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改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两种方式改变反应器运行负荷,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EGSB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在处理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上,前者具有COD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等优点。EGSB反应器的出水回流提高了反应器内上升流速,强化了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使EGSB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EGSB反应器 挥发性脂肪酸(vfas) 运行性能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生物转化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松 朱建超 +2 位作者 赵梓君 曾明晓 杨开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33,38,共6页
系统总结了光合细菌对VFAs进行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以及作用机理,对光合细菌用于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可行性做出分析并提出展望,以期为解决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问题和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向。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光合细菌 生物转化 农村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羊1代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和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管凇 施力光 +2 位作者 林雨 彭维祺 武洪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本研究以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羊F1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山羊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及杂交优势,为山羊品种改良和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海南黑山羊、努比亚... 本研究以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羊F1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山羊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及杂交优势,为山羊品种改良和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F1品种中,共检测出23种脂肪酸,其中包括11种饱和脂肪酸和12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杂交羊1代C18:2含量显著高于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P<0.05),杂交羊1代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3种羊肉组织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揭示,三种羊肉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含醛类16种、醇类12种、脂类4种、酸类4种在内共36种风味物质被定性;有10种未被定性出明确化合物。醛类在整体风味物质中含量占比达50%以上,贡献最多的风味。努比亚山羊的醛类物质高于海南黑山羊和杂交1代,黑山羊中未被定性的化合物含量高于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1代,3种羊肉风味物质中醛类物质己醛、壬醛、癸醛含量较高,是3种羊肉的代表性物质,是羊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物质,分别贡献药草味、油脂味。杂交羊中4种酸类物质含量都低于其父本和母本,表明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杂交后膻味减少。主要风味化合物有己醛、壬醛、癸醛、1-辛烯-3-醇、2-乙基己醇、3-羟基-2-丁醇;反-2-辛烯醛、(E,E)-2,4-壬二烯醛为杂交羊独有,分别贡献了坚果味和花果香,在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中未检测到;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贡献花香和香脂香气)、5,8a-二甲基-3-丙-2-基-2,3,4,4a,5,6,7,8-八氢-1H-萘为海南黑山羊独有,在努比亚羊和杂交羊中未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努比亚山羊 杂交羊1代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补充酵母硒对东乡绿壳鸡蛋品质及风味提升的影响
10
作者 周瑶敏 广业兰 +2 位作者 谢敏 李道捷 费丹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3-961,共9页
[目的]明确酵母硒对东乡绿壳鸡蛋品质及风味的提升作用,为富硒鸡蛋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取20周龄的东乡绿壳蛋鸡120羽,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基础日粮(CT,对照组)和基础日粮+0.4 mg/kg酵母硒(SeY,试验组)。饲养12周后,分别测... [目的]明确酵母硒对东乡绿壳鸡蛋品质及风味的提升作用,为富硒鸡蛋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取20周龄的东乡绿壳蛋鸡120羽,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基础日粮(CT,对照组)和基础日粮+0.4 mg/kg酵母硒(SeY,试验组)。饲养12周后,分别测定鸡蛋硒含量、蛋品质、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探究酵母硒对东乡绿壳鸡蛋营养品质及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T组相比,日粮补充酵母硒能极显著提高鸡蛋中的硒含量(P<0.01,下同),达到富硒鸡蛋标准;SeY组鸡蛋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显著高于CT组鸡蛋(P<0.05,下同),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CT组鸡蛋,而蛋壳颜色a*显著低于CT组鸡蛋。此外,日粮补充酵母硒对鸡蛋的水分、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胆固醇含量、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促进鸡蛋中不饱和脂肪酸富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同时极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含量。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东乡绿壳鸡蛋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日粮补充酵母硒能显著提高正癸醛、(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醇、2-乙基己醇和1-十四烷醇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对鸡蛋的腥味具有一定修饰作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硒含量与哈氏单位、2-乙基己醇含量和1-十四烷醇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正癸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挥发性风味物质中,2-乙基己醇和1-十四烷醇与大部分指标存在内在关联。哈氏单位和硒含量分别与2-乙基己醇含量、1-十四烷醇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酵母硒通过提高鸡蛋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进而修饰蛋腥味。[结论]日粮中补充酵母硒能有效提高东乡绿壳鸡蛋的硒含量及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同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可见,酵母硒具有改善鸡蛋品质的作用,可作为生产富硒东乡绿壳鸡蛋的适宜饲料添加剂予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绿壳蛋鸡 酵母硒 蛋品质 不饱和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及剂量植物甾醇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玉喜 曹雨涵 +7 位作者 吕东海 高健 郭孟娇 孙展英 孙晓妮 成艳芬 刘锁珠 刘艳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植物甾醇的组成和剂量在体外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菜油甾醇、菜籽甾醇、谷甾醇和β-谷甾醇4种植物甾醇组合和添加剂量(0、0.03、0.10和0.20 μg·mL^(-1)),将植物甾醇添加到含...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植物甾醇的组成和剂量在体外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菜油甾醇、菜籽甾醇、谷甾醇和β-谷甾醇4种植物甾醇组合和添加剂量(0、0.03、0.10和0.20 μg·mL^(-1)),将植物甾醇添加到含60 mL瘤胃培养基和0.60 g全混合日粮的血清瓶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9 ℃培养24 h。培养过程中动态测定血清瓶中的总气体和甲烷产量,在发酵结束时分别收集剩余培养基和发酵底物,分析底物消失率和微生物代谢参数,包括乳酸、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结果]0.20 μg·mL^(-1) β-谷甾醇条件下的产气量高于其他处理(P<0.05),并且增加植物甾醇剂量可提高瘤胃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P<0.01),尤其提高了乙酸的百分比,其中以β-谷甾醇的效果最好。针对各处理中不同植物甾醇组合及比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物甾醇组合中的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有促进作用,而菜籽甾醇和豆甾醇对微生物活动有抑制作用。[结论]添加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可促进体外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且以0.20 μg·mL^(-1) β-谷甾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体外发酵 植物甾醇 菜油甾醇 Β-谷甾醇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及粒度的牧草纤维体外发酵特性及3种纤维降解菌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操鹏飞 汪水平 +2 位作者 汤佳 汤少勋 谭支良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066,共16页
了解牧草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降解过程有利于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牧草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消化降解是否一致,因此选取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桂牧一号’,提取中性洗涤纤维(NDF)后... 了解牧草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降解过程有利于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效率,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牧草纤维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消化降解是否一致,因此选取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桂牧一号’,提取中性洗涤纤维(NDF)后,将其粉碎成3种颗粒度(<0.15 mm、0.15~0.3 mm和0.9~1.2 mm,即PS1、PS2和PS3),按纤维来源和粒度将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体外发酵装置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产气参数、不同发酵时间点发酵纤维发酵特性、微生物界面特性以及纤维降解菌和总细菌的拷贝数,研究牧草纤维来源及其粒度对纤维体外发酵特性与微生物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桂牧一号’组的最大产气量(V_(f))、产气曲线常数(b)、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用时间(T_(0.5))及其发酵产气分率(FRDt_(0.5))、氨态氮(NH_(3)-N)浓度、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摩尔比显著高于苜蓿组(P<0.05);苜蓿组的初始产气分率(FRD0)、干物质降解率(DMD)、微生物蛋白(MCP)、乙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百分比及乙丙比、细胞膜通透性(CMP)、液体表面张力(ST)、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和总细菌均显著高于‘桂牧一号’组(P<0.05)。2)牧草纤维发酵时的b值、T_(0.5)、NH_(3)-N、异丁酸摩尔比都有随粒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FRD0、DMD、CMP、黄色瘤胃球菌随粒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细胞膜表面疏水性(CSH)随粒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牧草的纤维及其粉碎粒度都会影响纤维的体外发酵和微生物界面特性,苜蓿相对‘桂牧一号’体外发酵效果较好,粒度小的纤维有较好的体外发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桂牧一号 中性洗涤纤维 产气参数 挥发性脂肪酸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新茹 李鑫蕊 +1 位作者 王玉清 张新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791,658,共25页
紫苏子是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脂肪酸类、黄酮类、酚酸类、植物甾醇类等,具有止咳平喘、抗菌、抗过敏、降血脂、降糖、抗癌、抗衰老、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总结了紫苏子的化学成... 紫苏子是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脂肪酸类、黄酮类、酚酸类、植物甾醇类等,具有止咳平喘、抗菌、抗过敏、降血脂、降糖、抗癌、抗衰老、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总结了紫苏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从紫苏子的植物亲缘性及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性、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的关联性、不同加工方法、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环境等多角度综合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咖啡酸、木犀草素、芹菜素、α-亚麻酸及紫苏醇等成分可作为紫苏子的Q-Marker,为紫苏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质量标志物 黄酮类 酚酸类 脂肪酸类 挥发油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VFA浓度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权 宫常修 +1 位作者 蒋建国 张玉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27-3132,共6页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最适反应条件(p H值为6.0、温度为35℃)下Na Cl含量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考察了Na Cl含量为0.0,3.0,6.0,9.0,12.0g/L下的有机酸浓度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Na Cl对厌氧发酵液中VFA浓度影响显著...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最适反应条件(p H值为6.0、温度为35℃)下Na Cl含量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考察了Na Cl含量为0.0,3.0,6.0,9.0,12.0g/L下的有机酸浓度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Na Cl对厌氧发酵液中VFA浓度影响显著,随Na Cl含量提高VFA浓度呈下降趋势,当Na Cl含量达到12.0g/L时,VFA浓度在第114h达到最大值4.14g/L,仅为未添加Na Cl条件下的10.1%.发酵液中各组分变化经历丁酸积累、乙酸积累与乙酸消耗3个阶段,Na Cl对厌氧发酵类型影响不显著,各批次发酵均为丁酸型发酵,仅当Na Cl含量超过6.0g/L时丁酸积累阶段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挥发性脂肪酸(vfa) 厌氧发酵 N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秆结构配比厌氧发酵中pH、VFA与产气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彤 李伟 +2 位作者 李文静 李轶冰 杨改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5-2430,共6页
为探索发酵原料产气量与pH值、挥发性脂肪酸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以及发酵温度是关键。通过试验在恒温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鸡粪、麦秆混合物为原料,在25~40℃范围内进行厌氧发酵,研究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对沼气产量的影响。结果显... 为探索发酵原料产气量与pH值、挥发性脂肪酸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以及发酵温度是关键。通过试验在恒温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鸡粪、麦秆混合物为原料,在25~40℃范围内进行厌氧发酵,研究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对沼气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约50d的发酵过程中,以40℃、鸡粪和麦秸3∶1处理的(简称鸡麦3∶1)累积产气量最高,达11492mL,25℃、鸡麦3∶1处理的累积产气量最低,为6227mL。在25、30℃发酵条件下,随着麦秆比例的增加,产气量逐渐增加;在35、40℃发酵条件下,随着麦秆比例的减少,产气量逐渐增加。pH值与日产气量成正比,而挥发性脂肪酸与日产气量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鸡粪 厌氧发酵 PH值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配比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量VFA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洪宾 谷洁 +2 位作者 孙薇 高华 王小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2-427,共6页
以牛粪和小麦秸秆为发酵原料,研究了不同牛粪(M)与小麦秸秆(S)的干物质配比(牛粪与秸秆的比例为1∶1、2∶1和3∶1)对厌氧发酵产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秸秆处理的产气量显著高于秸秆与牛粪单独发酵处理(P<0.05),其中牛粪与... 以牛粪和小麦秸秆为发酵原料,研究了不同牛粪(M)与小麦秸秆(S)的干物质配比(牛粪与秸秆的比例为1∶1、2∶1和3∶1)对厌氧发酵产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小麦秸秆处理的产气量显著高于秸秆与牛粪单独发酵处理(P<0.05),其中牛粪与秸秆的配比是1∶1的产气量为(31823.7±691.2)mL,比秸秆、牛粪以及牛粪与秸秆比例为2∶1和3∶1四个处理的产气量分别提高了208.7%、11.5%、2.8%和5.2%。因此,以M∶S=1∶1进行混合厌氧发酵效果最好。挥发性脂肪酸(VFA)与日产量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但脱氢酶活性与产气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粪秆配比 挥发性脂肪酸 产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全混合日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纤维降解、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生成的影响
17
作者 张琬倩 王敏 +4 位作者 王天威 江明生 普宣宣 张秀敏 林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137,共8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评估发酵处理对全混合日粮(TMR)瘤胃发酵纤维降解、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生成等方面的影响。首先用TMR制备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并对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随后分别以TMR和FTMR作为发酵底物,利...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评估发酵处理对全混合日粮(TMR)瘤胃发酵纤维降解、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生成等方面的影响。首先用TMR制备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并对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随后分别以TMR和FTMR作为发酵底物,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系统进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与TMR相比,FTMR的pH值、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10.3%、16.4%、19.4%,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了37.5%,发酵品质较好。(2)与TMR相比,FTMR的体外瘤胃发酵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升高了3.43%、23.1%(P<0.05),同时,产气速率和总产气量显著升高了11.1%、6.23%(P<0.05)。(3)与TMR相比,FTMR体外瘤胃发酵液微生物蛋白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丁酸摩尔比显著升高了14.4%、10.0%、7.11%(P<0.05),而乙酸摩尔比显著下降了3.64%(P<0.05),乙丙比有下降的趋势(P=0.057)。(4)与TMR相比,FTMR体外瘤胃发酵的甲烷(P=0.02)和氢气相对产量降低(P=0.03)。本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处理能够改善TMR饲料品质,提高体外瘤胃发酵的干物质降解率,使瘤胃发酵模式向丙酸生成型转变,减少甲烷相对产量,有利于提高TMR的饲料利用率并减少反刍家畜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R FTMR 体外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尿素对羊瘤胃液pH、CH4、VFA和产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苏江 L Cheng +3 位作者 谭青 郭雪峰 陈庆霖 张美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0-34,共5页
模拟羊瘤胃内环境条件,采用瘤胃液体外发酵技术,在发酵底物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尿素,测定发酵过程pH、甲烷(CH4)、挥发性脂肪酸(VFA)体积分数和产气量。结果表明:瘤胃发酵液pH随饲料添加尿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甲烷体积分数随尿素... 模拟羊瘤胃内环境条件,采用瘤胃液体外发酵技术,在发酵底物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尿素,测定发酵过程pH、甲烷(CH4)、挥发性脂肪酸(VFA)体积分数和产气量。结果表明:瘤胃发酵液pH随饲料添加尿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甲烷体积分数随尿素质量分数增加呈降低趋势;尿素质量分数可明显影响瘤胃发酵液的产气量和VFA体积分数;20和30g/kg的尿素添加水平可提高发酵液的产气量和VFA产量,40和50g/kg的尿素添加水平抑制产气量和VFA的产量。可见,适宜的尿素添加量可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液 尿素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瘤胃VFA吸收效率及模型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熊本海 卢德勋 高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48-255,共8页
利用4只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羯羊(体重25~28kg) ,采用全排空瘤胃一冲洗—灌注技术 ,研究了在1倍和0.6倍维持能量饲养水平下 ,灌注液 pH(4.5 ,6.3和7.2)、体积(3L和5L)、初始VFA的浓度(20、50和100mmol/h)共36组合对VFAs的相对吸收速率... 利用4只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羯羊(体重25~28kg) ,采用全排空瘤胃一冲洗—灌注技术 ,研究了在1倍和0.6倍维持能量饲养水平下 ,灌注液 pH(4.5 ,6.3和7.2)、体积(3L和5L)、初始VFA的浓度(20、50和100mmol/h)共36组合对VFAs的相对吸收速率(/h)和绝对吸收速率(mmol/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灌注液 pH、体积、VFA的初始浓度均极显著影响乙酸、丙酸和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因素间的互作研究表明 :溶液 pH×体积V显著影响丁酸的吸收(P<0.05)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 ,VFA初始浓度×体积V极显著影响3种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 ;溶液 pH×VFA初始浓度×体积V显著影响丙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5) ,极显著影响丁酸的相对吸收速率(P<0.01)。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 ,乙酸和丁酸的吸收速率有下降的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P>0.05) ,而丙酸的吸收速率显著下降(P<0.05)。利用Dijkstra等(1993)提出的VFA吸收机制模型 ,研究获得了18组预测VFAs绝对吸收速率的模型。从获得的模型参数中发现 ,随着灌注液中VFA浓度的升高 ,每种VFA理论上潜在的最大吸收速率γmax 也明显增加 ,但是相应的结合常数K值却大幅度下降。但从吸收速率的图谱分析表明 :对于相同的VFA ,初始浓度越高 ,绝对吸收速率也越快。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瘤胃 挥发性脂肪酸 吸收速率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在肝性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潜在诊疗价值
20
作者 陈玮钰 毛德文 +4 位作者 王涵 杜洋 冯雯倩 付蕾 姚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2,共9页
肝性脑病(HE)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终末期并发症,其有效救治率亟需提升,发病机制亟待攻克。肝脏是重要的免疫调节中心,免疫稳态失衡在HE的病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 肝性脑病(HE)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终末期并发症,其有效救治率亟需提升,发病机制亟待攻克。肝脏是重要的免疫调节中心,免疫稳态失衡在HE的病理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短链脂肪酸(SCFA)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物之一,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调控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维持肠道微环境稳态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研究表明,SCFA通过免疫调节途径与肝-肠-脑轴进行双向、动态的交互反应和信号传递,在HE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SCFA的免疫调节效应为切入点,就SCFA与肝-肠-脑轴的串扰关系,以及SCFA在HE诊疗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和探讨,以期为优化HE临床防治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脂肪酸类 挥发性 免疫调节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