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off-target control method for video satellite based on potential function
1
作者 FAN Caizhi WANG Mengmeng +2 位作者 SONG Chao ZHONG Zikai YANG Yuen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CSCD 2024年第6期1583-1593,共11页
Small video satellite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of short development cycle,agile attitude maneuver,real-time video imaging.They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space debris,faulty spacecraft,and other space target d... Small video satellite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of short development cycle,agile attitude maneuver,real-time video imaging.They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space debris,faulty spacecraft,and other space target detection and tracking.However,when a space target first enters the camera’s visual field,it has a relatively large angular velocity relative to the satellite,which makes it easy to deviate from the visual field and cause off-target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visual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potential function preventing missed targets in space.Firstly,a circular area in the image plane is designed as a mandatory restricted projection area of the target and a visual tracking controller based on image error.Then,a potential function is designed to ensure continuous and stable tracking of the target after entering the visual field.Finally,the stability of the control is proved using Barbarat’s lemma.By setting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comparing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proportion-derivative(PD)contro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re is a large relative attitude motion angular velocity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satellite,the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potential function can ensure that the tar-get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field-of-view during the tracking control process,and the projection of target is controlled to the desired position.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is effective in eliminating tracking error and preventing off-target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video satellite visual tracking anti-off-target attitude control potential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ud detection from visual band of satellite image based on variance of fractal dimension
2
作者 TIAN Pingfang GUANG Qiang LIU X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485-491,共7页
Cover ratio of cloud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 satellite image, therefore cloud detection from satellite images is a necessary step in assessing the image quality. The study on cloud de... Cover ratio of cloud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a satellite image, therefore cloud detection from satellite images is a necessary step in assessing the image quality. The study on cloud detection from the visual band of a satellite image is developed. Firstly, we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oud and ground including high grey level, good continuity of grey level, area of cloud region, and the variance of local fractal dimension (VLFD) of the cloud region. A single cloud region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Secondly, by introducing a reference satellite image and by comparing the variance in the dimens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ference and the tested images, a method that detects multiple cloud regions and determines whether or not the cloud exists in an image is described. By using several Ikonos imag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detection visual IMAGE satellite IMAGE variance of local FRACTAL DIMENsION (VL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总体设计与技术创新
3
作者 王国良 朱雅琳 +6 位作者 李志刚 王迪 郑泽星 陈娟 梅名宣 王帅雷 贾松霖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共7页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01/02卫星是最高分辨率为5 m、工作在S频段的SAR卫星,星上配置有S频段SAR载荷及星上应急数据实时处理设备,对应急区域的SAR数据进行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和检测。文章简述卫星总体设计方案;总结有效载荷设计技...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01/02卫星是最高分辨率为5 m、工作在S频段的SAR卫星,星上配置有S频段SAR载荷及星上应急数据实时处理设备,对应急区域的SAR数据进行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和检测。文章简述卫星总体设计方案;总结有效载荷设计技术和应用创新点,尤其是大口径构架式双焦点椭球抛物面反射器、基于国产化S频段大功率GaN器件的收发(T/R)组件、基于星上数据实时处理功能的应急应用新模式。卫星在轨测试和应用情况表明:5米S-SAR 01/02卫星星地一体化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国家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化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反射面体制全极化5米S-SAR卫星总体设计技术和技术创新,可为S频段SAR卫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多极化相控阵馈源 抛物面反射器 s频段收发组件 应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固态有源馈电网络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赵海洋 吕慎刚 +2 位作者 李阳斌 刘洪斌 郑新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针对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对有源馈电系统提出的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及多极化等应用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固态有源馈电网络,采用相控阵馈源体制,在原集中式馈电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相控阵的设计理念,通过收发(T/R)组件、... 针对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对有源馈电系统提出的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及多极化等应用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固态有源馈电网络,采用相控阵馈源体制,在原集中式馈电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相控阵的设计理念,通过收发(T/R)组件、波束控制单元等来实现射频大功率有源馈电和多极化工作模式。通过对氮化镓(GaN)化合物半导体高功率器件的应用,实现了馈电系统的高功率、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等性能指标要求。通过机热一体化设计,形成了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固态有源馈电网络系统。项目完成了规定的环境试验考核,并提交5米S-SAR卫星装星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固态有源馈电网络满足卫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固态有源馈电网络 T/R组件 氮化镓化合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SAR数据辐射性能评估
5
作者 姚玉林 韩启金 +2 位作者 王爱春 闫丽丽 张明霞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对2颗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SAR数据辐射性能进行评估。首先,基于回波和内定标数据评估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然后,基于分布目标SAR数据评估相对辐射精度和辐射分辨率;最后,基于点目标SAR数据评估旁瓣比和空间分辨率等,同时... 对2颗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SAR数据辐射性能进行评估。首先,基于回波和内定标数据评估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然后,基于分布目标SAR数据评估相对辐射精度和辐射分辨率;最后,基于点目标SAR数据评估旁瓣比和空间分辨率等,同时提出了利用点目标对2颗卫星进行交叉辐射验证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5米S-SAR卫星的SAR数据辐射性能优于设计指标,条带模式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优于-20 dB(波束中心),相对辐射精度在1景内优于1.5 dB,辐射分辨率不大于4.3 dB(主极化,波束中心),峰值旁瓣比优于-20 dB,积分旁瓣比均优于-13 dB;空间分辨率优于5 m。01卫星和02卫星的相对辐射精度、辐射分辨率、旁瓣比和空间分辨率等指标基本相当,02卫星的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优于01卫星。2颗卫星的辐射精度差异在0.29~1.33 dB,满足5米S-SAR卫星绝对辐射精度优于2 dB的要求,表明基于点目标交叉辐射验证的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合成孔径雷达数据 辐射性能 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 交叉辐射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极化干扰信号对5米S-SAR卫星测控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6
作者 高翠东 杨争光 陈娟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2,共8页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测控天线组阵增益方向图受SAR天线反射会在对地面形成反极化增益。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测控天线反极化增益带来的干扰对统一S频段(USB)应答机星地接收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卫星布局优化测控天线组阵方案,...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测控天线组阵增益方向图受SAR天线反射会在对地面形成反极化增益。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测控天线反极化增益带来的干扰对统一S频段(USB)应答机星地接收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卫星布局优化测控天线组阵方案,并对优化后的天线组阵进行仿真分析。针对反极化干扰信号对星上USB应答机及地面测控系统的性能影响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地面测试验证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测控天线组阵增益影响验证方法正确可行。对卫星入轨后测控情况的监视判读结果表明:卫星在轨测控跟踪连续,无异常中断现象,优化后的卫星测控天线组阵性能可以满足卫星测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测控系统 天线组阵 反极化增益 干扰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ase卫星数据的地球电子外辐射带数据同化建模
7
作者 罗陶荣 倪彬彬 +2 位作者 曹兴 王晓宇 雷源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7-1200,共14页
Arase卫星是一颗专门探测地球辐射带的科学卫星,于2016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在2019年10月范艾伦卫星终止运行后,Arase卫星仍然继续正常运行并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本文结合Arase卫星高能电子探测器的电子通量观测数据和基于Fokker-Planc... Arase卫星是一颗专门探测地球辐射带的科学卫星,于2016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在2019年10月范艾伦卫星终止运行后,Arase卫星仍然继续正常运行并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本文结合Arase卫星高能电子探测器的电子通量观测数据和基于Fokker-Planck扩散方程的三维辐射带数值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对2017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地球外辐射带(L^(*)=3~7)电子通量时空演化过程的数据同化建模.结果显示,同化模型有效弥补了Arase卫星数据对于高赤道投掷角电子的观测缺失,重构了不同能量、投掷角辐射带电子在不同L^(*)处的长期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对地磁活动的响应特征.通过计算电子通量的数据同化结果与卫星观测结果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发现电子通量同化结果和观测结果整体一致.通过计算同化过程中的新息矢量,分析卫星观测结果对辐射带数值模型模拟结果的修正程度及其对电子能量和L^(*)的依赖性,这为分析辐射带数值模型所缺失的物理机制以及后续模型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se卫星 地球辐射带 电子通量 三维数据同化 模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在轨测试应急管理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龙飞 胡凯龙 李素菊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5米S-SAR卫星是应急管理卫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星上搭载S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为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和损失评估提供有力支撑。文章面向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灾害典型要素的多样化观测... 5米S-SAR卫星是应急管理卫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星上搭载S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为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和损失评估提供有力支撑。文章面向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灾害典型要素的多样化观测需求,结合5米S-SAR卫星多种工作模式和极化方式,从灾害要素监测、灾害风险监测、灾害应急监测、恢复重建监测4个方面,开展了针对SAR成像工作模式需求分析和验证、SAR数据处理和模型方法研究,并按照应急管理业务规程和产品制作标准,开展了应用测试,分析了卫星在轨测试应用评价结果,可为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sAR卫星 应急管理 卫星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整星状态下有效载荷测试与验证
9
作者 梅名宣 王帅雷 +4 位作者 贾松霖 张孝硕 肖连辉 倪江 张华春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是国内首次采用相控阵馈源配合椭球抛物面体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针对星上配置的SAR载荷和星上实时处理载荷技术状态新的特点,需要构建一套星地一体化全链路半物理仿真测试验证系统,模拟卫星在轨...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是国内首次采用相控阵馈源配合椭球抛物面体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针对星上配置的SAR载荷和星上实时处理载荷技术状态新的特点,需要构建一套星地一体化全链路半物理仿真测试验证系统,模拟卫星在轨工作模式,对载荷性能指标、分系统接口匹配性以及环境适应性进行全面测试和验证。文章提出并构建了星地一体化全链路半物理仿真测试验证系统,该系统中与载荷相关的地面设备是核心,由回波模拟器、吸波箱和地面实时数据处理设备组成,可以实现整星状态下各阶段测试过程中,卫星平台和载荷全链路闭环系统测试,并实现测试数据自动化判读和一致性比对。经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方案可行,测试方法合理有效,可以为其他SAR卫星载荷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载荷测试 实时成像处理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影像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
10
作者 邰文飞 毕京鹏 +2 位作者 申文明 李亚龙 蔡明勇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针对光学影像在部分地区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遥感精细化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使用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影像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5米S-SAR影... 针对光学影像在部分地区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遥感精细化监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的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并使用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影像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5米S-SAR影像目视解译可以提取部分矿山、工业厂房、光伏、道路、桥梁以及大面积林地开发和农业开发;5米S-SAR影像可应用于部分规模较大的人类活动变化检测,大面积的水域变化和林地开发检测精度较高,土地平整检测精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生态环境监测 人类活动目标提取 人类活动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O-S卫星源包数据拼接与排序策略研究
11
作者 裴欣 佟继周 +2 位作者 马福利 于勤思 杨广建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6,共11页
源包数据排序是科学卫星地面段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排序方法将待排序的源包相关信息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处理大体量的下行数据时占用内存资源多、执行时间较长,在多次下行数据拼接时数据量会成倍数增长。此外,常用的排序方法对异... 源包数据排序是科学卫星地面段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常用的排序方法将待排序的源包相关信息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处理大体量的下行数据时占用内存资源多、执行时间较长,在多次下行数据拼接时数据量会成倍数增长。此外,常用的排序方法对异常数据的处理不够全面,可能导致部分源包排序错误,进而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针对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提出了一种新的源包数据拼接与排序策略。该策略在单次下行数据的源包索引排序和多次下行数据的源包索引拼接与排序的处理过程中,对不同类型异常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并设计了索引信息片段切割再排序算法,减少多次下行数据拼接后源包重排序、去重计算的数据量。使用多组实验数据对该策略进行了验证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对时间码跳变等异常数据的处理上源包排序准确率达到100%,在对多次下行数据拼接处理时减少了内存资源的占用率,缩短了执行时间,能够有效提升源包排序的准确率和数据处理效率,为ASO-S卫星产出高质量科学数据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数据预处理 多次下行数据拼接 源包排序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单次下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SAR载荷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倪江 禹卫东 +2 位作者 王楠 郑明洁 张华春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1,共10页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上安装了我国首部基于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的星载全极化SAR。S频段SAR载荷最高分辨率5 m,最大幅宽200 km。基于轻量化和低功耗设计思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大型可展开双焦点双极化相控阵馈源反射面...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上安装了我国首部基于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的星载全极化SAR。S频段SAR载荷最高分辨率5 m,最大幅宽200 km。基于轻量化和低功耗设计思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大型可展开双焦点双极化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体制,反射面天线口径9.40 m×3.75 m,在方位向焦平面沿距离向分布16个双极化馈源;大功率收发(T/R)组件采用高效率国产GaN器件实现,单通道发射功率200 W,空间合成后系统总发射功率超过3200 W。SAR载荷质量252 kg,最大功耗1210 W。在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性能满足或优于设计要求,获取的S频段SAR图像地物信息丰富,图像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相控阵馈源 双焦点反射面天线 收发组件 内定标 全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的同震地表破裂带迹象变化识别——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佳怡 徐岳仁 +1 位作者 张军龙 母若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1001,共20页
基于震前、震后多期卫星数据,对2001年11月4日昆仑山口西MS8.1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震破裂带的西段在震前未发现先存破裂遗迹,而东段是在先存地震破裂遗迹上再次发生了破裂。②震后两年,湖面冰、大型河道、冲沟和冲洪... 基于震前、震后多期卫星数据,对2001年11月4日昆仑山口西MS8.1同震地表破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同震破裂带的西段在震前未发现先存破裂遗迹,而东段是在先存地震破裂遗迹上再次发生了破裂。②震后两年,湖面冰、大型河道、冲沟和冲洪积扇上的地表破裂迅速地被活动性流水和气温变化等破坏,在影像上已无踪迹;震后二十年,低级阶地的地表破裂几乎无法识别,而高级阶地的破裂带保留较完整,可识别长度锐减至64%,呈“碎片”化展布。因此,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影像识别主要受所处地貌位置和气候变化等地表作用过程的影响,同时也受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影像获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较老地貌面上保留的破裂带遗迹仍有助于开展历史地震、古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回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地表破裂带 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 锁眼 高分卫星影像 地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及其构造意义
14
作者 李浩峰 徐岳仁 +4 位作者 郭雅丽 刘晗 赵昕雨 陆玲玉 唐嘉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40,共24页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yhole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验证和前人研究结果,获得了1976年M_(S)7.3、M_(S)7.4龙陵双强震触发滑坡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结果显示:1)共解译滑坡14448个,总面积为17.2km^(2),70.9%的滑坡分布在花岗岩质的岩体风化层中,单体滑坡面积集中在数百至1000m^(2)区间,多为表层风化层内的浅层滑坡,滑动距离较小;2)同震滑坡密集区与高烈度区不匹配,其空间分布显示破裂区规模约为30km,且均位于活动断裂的一侧,表明其发震构造并非为龙陵-瑞丽断裂或畹町断裂。滇西南地区共轭强震破裂可能局限了单次强震的空间规模,因此在确认未来强震危险区时应重点关注NE向与NW向构造的交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 地震滑坡 Keyhole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形检测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研究及其软件开发
15
作者 刘福民 高诚 冯长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8,共11页
“S”形检测试件已成为国内航空主机厂商检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性能的一项必要环节,为方便机床调试人员分析数控机床误差,提高调试效率,对S形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进行研究。分析了S形试件的几何特性及现有测量方法,通过获取S形试件的... “S”形检测试件已成为国内航空主机厂商检验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性能的一项必要环节,为方便机床调试人员分析数控机床误差,提高调试效率,对S形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进行研究。分析了S形试件的几何特性及现有测量方法,通过获取S形试件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为S形试件测量结果的可视化奠定了基础。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将试件测量点的点位误差映射到整个形面的点云上,得到了密化的形面误差数据,利用色谱图和分层显示的方式实现了S形试件测量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并对可视化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上述处理流程及相关算法,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S形试件测量结果可视化软件。此种方法开发的可视化软件小巧、轻量化且可移植性强,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检测试件 可视化 点云 克里金插值法 PYTHON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小卫星目标跟踪视野分区防脱靶控制
16
作者 范才智 钟子凯 +1 位作者 王猛猛 杨跃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8,共11页
针对视频小卫星与观测目标存在较大初始相对姿态偏差和角速度,目标容易偏离相机视场造成脱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视频小卫星目标跟踪视野分区防脱靶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星载相机矩形成像视野按照内切圆划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切圆内部和外部分... 针对视频小卫星与观测目标存在较大初始相对姿态偏差和角速度,目标容易偏离相机视场造成脱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视频小卫星目标跟踪视野分区防脱靶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星载相机矩形成像视野按照内切圆划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切圆内部和外部分别基于势函数和拟欧拉旋转法设计跟踪控制器,并利用Barbalat引理证明两个区域控制律的渐近稳定性,同时在理论上证明了目标进入视野内切圆区域后,在基于势函数的控制器作用下可以确保不脱靶。通过控制器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拟欧拉旋转法相比于比例-微分(proportional-derivative,PD)控制具有更强的抑制目标偏离视场能力,结合拟欧拉旋转法和势函数法的视野分区控制与全视场的拟欧拉旋转法相比,能够有效实现对较快速机动目标的防脱靶控制,从而实现连续跟踪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小卫星 势函数 拟欧拉旋转 视觉跟踪 防脱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鲁甸MS6.5地震触发滑坡编录及其对一些地震参数的指示 被引量:48
17
作者 许冲 徐锡伟 +4 位作者 沈玲玲 窦帅 吴赛儿 田颖颖 李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6-1203,共18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建筑倒塌,还触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一些滑坡掩埋了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基于震后高分辨率TH01-02与SJ9A卫星影像,震前高分辨率GF1卫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建筑倒塌,还触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一些滑坡掩埋了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基于震后高分辨率TH01-02与SJ9A卫星影像,震前高分辨率GF1卫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鲁甸地震滑坡编录图。并基于部分滑坡的野外照片与超高分辨率航片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鲁甸地震至少触发了1024处面积>100m2的滑坡。这些滑坡分布在一个面积约为250km2的区域内,滑坡覆盖面积为5.19km2,总体积约为2.2×107m3。滑坡分布区内的滑坡点密度约为4.03个·km-2,面密度约为2.04%,滑坡平均剥蚀厚度约为86.7mm。对震中周围不同方位的滑坡数量与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滑坡总体上呈NW-SE方向分布,且大多数滑坡位于震中的SE方向。这表明鲁甸地震发震构造更可能是一条NW向断层,且破裂方向是自NW向SE。这与其他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证据所表现出来的发震断层性质相吻合。将鲁甸地震滑坡分布面积、滑坡数量、面积、体积与全球其他震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鲁甸地震滑坡分布区较小,但是大滑坡较多、滑坡体积相对大。这反映了鲁甸地震具有震源浅与地震能量衰减迅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地震 滑坡编录 卫星影像 目视解译 发震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将来更高精度CSGM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2 位作者 钟敏 刘成恕 员美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基于卫星跟踪模式的优化选取、关键载荷的优化组合、轨道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模拟的先期启动和反演方法的优化改进,开展了我国将来CSGM(China’SSatellite Gravity Mission)卫星重力测量计划实施的研究论证。由于卫星跟踪卫星高低... 基于卫星跟踪模式的优化选取、关键载荷的优化组合、轨道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模拟的先期启动和反演方法的优化改进,开展了我国将来CSGM(China’SSatellite Gravity Mission)卫星重力测量计划实施的研究论证。由于卫星跟踪卫星高低/低低(SST-HL/LL)模式对地球中长波重力场的探测精度较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可借鉴当前GRACE卫星的成功经验,因此建议将来CSGM卫星重力测量计划采用SST-HL/LL模式;建议开展激光干涉星问测距仪、复合GPS接收机、非保守力补偿系统、卫星体和加速度计质心调节装置等关键载荷的先期研制;建议将来CSGM卫星的轨道高度(300~400km)和星间距离(100±50km)选择在已有重力卫星的测量盲区;建议将仿真技术应用于CSGM卫星的方案论证、系统设计、部件研制、产品检验、空中使用、故障分析等研发和运行的全过程;对比分析了卫星轨道摄动法、动力学法、能量守恒法和加速度法的优缺点,建议寻求新型、高精度、高效率和全频段的卫星重力反演方法;提出将来CSGM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预期科学目标:在300阶处,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和累计重力异常精度分别为1~5cm和1~5mG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GM 卫星跟踪卫星 关键载荷 轨道参数 卫星重力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的海洋环境数据可视化与服务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宋丽丽 康林冲 +2 位作者 王漪 何隆 辛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131,共8页
为了解决B\S模式下系统业务化运行中海洋环境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服务发布与可视化表达等问题,通过消息控制机制,实现了海洋环境数据的动态处理、服务动态生成和显示一体化无缝衔接,从而在保证数据安全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海洋环境数据分... 为了解决B\S模式下系统业务化运行中海洋环境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服务发布与可视化表达等问题,通过消息控制机制,实现了海洋环境数据的动态处理、服务动态生成和显示一体化无缝衔接,从而在保证数据安全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海洋环境数据分析,通过系统的部署试运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Browser/server) 海洋数据 可视化 服务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结构的三维交互式灌浆可视化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闫福根 钟登华 +3 位作者 任炳昱 岳攀 樊贵超 李晓超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前存在的灌浆系统对数据的处理采用的多是二维成果图表,但它却不能直观地分析不同灌浆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因此也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基于... 目前存在的灌浆系统对数据的处理采用的多是二维成果图表,但它却不能直观地分析不同灌浆参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因此也影响了系统的实用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基于B/S结构的三维交互式灌浆可视化系统,从三维的角度提供了一灌浆工程控制分析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工程 B/s结构 三维交互 可视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