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 Evans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牛建军 王仕军 +4 位作者 王一 王艳华 姚军平 陈中山 曾玉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5-407,共3页
目的 探索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方法 使用AVE80 0 0自动视觉电生理系统 ,检测正常及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F VEP。结果 测出了正常LongEvans大鼠F VEP潜伏时和振幅值 ;检测了视神经急性... 目的 探索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方法 使用AVE80 0 0自动视觉电生理系统 ,检测正常及视神经急性损伤后LongEvans大鼠F VEP。结果 测出了正常LongEvans大鼠F VEP潜伏时和振幅值 ;检测了视神经急性不完全损伤后F VEP ,其特点为潜伏时延迟 ,振幅值降低 ,与正常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视神经横断后F VEP波形呈熄灭型。结论 LongEvans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可用于观察视神经保护效应的研究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Evans鼠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与视网膜计对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预测的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涛涛 徐国旭 +1 位作者 季晓燕 翟红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可靠性。方法对75例(75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分别行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即分别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前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可靠性。方法对75例(75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分别行视觉电生理和视网膜计检查,即分别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及潜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PVA)检查,并将结果与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F-ERG b波振幅平均为(405.75±38.40)μV,F-VEPP2波潜伏期平均为(112.59±26.67)ms,PVA平均为0.27±0.19,术后1个月BCVA为0.42±0.22。术前F-ERG与术后BCVA一致者51眼,可靠性为68.0%,经统计学处理,2者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r=0.3391,t=3.0799,P<0.05)。术前F-VEP与术后BCVA一致者55眼,可靠性为73.3%,经统计学处理,2者存在显著正线性相关(r=0.4754,t=4.6168,P<0.05)。术前PVA与术后BCVA基本一致者16眼,一致率为21.3%,经统计学处理,2者不相关(r=0.0447,P>0.05)。结论 F-ERG和F-VEP检查可综合评估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功能,而视网膜计检查对此类患者术后视力进行评估的准确性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白内障 闪光视网膜电图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计 潜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颅内压无创检测及其仪器实现 被引量:11
3
作者 季忠 彭承琳 杨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09-2814,共6页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能应用于颅内压无创检测的原理基础是其N2波潜伏期的变化与颅内压值成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用乘幂关系表示颅内高压段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能更准确地反映高颅压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微弱信号...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能应用于颅内压无创检测的原理基础是其N2波潜伏期的变化与颅内压值成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用乘幂关系表示颅内高压段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能更准确地反映高颅压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微弱信号提取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研制成功基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颅内压无创检测分析仪,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和新桥医院的临床试验显示有创颅内压值和无创颅内压值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西南医院r=0.9593,新桥医院r=0.9751,均大于0.9,表明该仪器可以有效替代有创颅内压监测,无创颅内压值与有创颅内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颅内压 无创 相关性 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Long Evans大鼠不同发育阶段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军平 王仕军 +3 位作者 阴正勤 牛建军 陈中山 曾玉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 比较3组不同发育阶段正常Long Evans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异同,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发育阶段的Long Evans大鼠50只,分成3组。每组... 目的 比较3组不同发育阶段正常Long Evans大鼠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异同,探索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抽取不同发育阶段的Long Evans大鼠50只,分成3组。每组大鼠用乙醚麻醉,使用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采集其F-VEP。结果 未睁眼组未记录到大鼠明显的F-VEP波形,睁眼后可记录到大鼠F-VFP波形,但成年组和幼年组F-VEF主波(Pmax)的潜伏期和振幅有显著性差异,成年组与幼年组Long Evans大鼠相比,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结论 随着发育,Long Evans大鼠F-VEP主波(Pmax)的潜伏期缩短、振幅减小。F-VEP对大鼠视觉发育阶段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Evans大鼠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牛建军 王一 +3 位作者 曾玉晓 阴正勤 王仕军 陈中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视神经(optic nerve,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和对视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制作ON...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视神经(optic nerve,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和对视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制作ON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按ON夹伤后不同时间分为伤后1d、3d、5d、7d、14d5个时间点。实验组伤后即时、3d、5d、7d,按5000U·kg-1体重腹腔内注射rhEPO;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1d、3d、5d、7d、14d取材。取材前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应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结果伤后7d、14d对照组视网膜凋亡细胞密集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及内、外核层。实验组7d、14d视网膜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视网膜节细胞层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1d、3d、5d、7d实验组P1-N2波振幅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14d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hEPO对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神经 不完全损伤 神经元 凋亡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建洲 贺翔鸽 +1 位作者 谢琳 孙亚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82-218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改变,评价F-VEP监测高眼压模型大鼠视功能状态的可能性。方法建立高眼压模型。SD大鼠35只,532-二极管激光行右眼角缘小梁网和角巩膜缘静脉光凝,左...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改变,评价F-VEP监测高眼压模型大鼠视功能状态的可能性。方法建立高眼压模型。SD大鼠35只,532-二极管激光行右眼角缘小梁网和角巩膜缘静脉光凝,左眼为对照眼,激光后3d,1周,1、2、3个月和6个月观察眼压;10只高眼压模型大鼠分别于第2、6个月用TGC-350V视觉电生理仪行F-VEP检查,其余用于观察模型大鼠视网膜视神经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眼第2个月时平均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眼(P<0.05),第6个月时测量眼压基本恢复正常;第2、6个月的实验眼、对照眼均可引出典型的、重复性好的NPN波形。F-VEP特点:第2个月时AP1(N1-P1振幅)降低(P<0.05),并且AP1波幅值降低持续至第6个月时仍未恢复;LP1(P1波潜伏期)第2个月时无明显变化(P>0.05),第6个月时则明显延迟(P<0.05),实验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和视神经纤维密度减低与F-VEP改变相吻合。结论F-VEP可以客观反映高眼压模型的视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高眼压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灿 王一 +1 位作者 王仕军 申永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 探讨人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recombinanthuman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rhCNT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创血管夹在成年鼠造成视神经不全损伤 ,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rhCNTF ,对照组注射等量双蒸... 目的 探讨人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recombinanthuman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rhCNTF)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创血管夹在成年鼠造成视神经不全损伤 ,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rhCNTF ,对照组注射等量双蒸水。在损伤前、损伤后即刻及伤后 1、2、4、8和 12周检测伤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即刻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几近熄灭。伤后 1周 ,潜伏期 (LP1) 2组基本恢复至损伤前水平 ,与损伤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振幅 (AP1 N2 )恢复缓慢 ,伤后 1~ 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周以后 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8周时对照组恢复至损伤前的30 .84 % ,而治疗组恢复至 5 0 .3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不全损伤 人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CNTF基因眼内转移对视神经损伤大鼠F-VEP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巍 叶剑 +2 位作者 陈春林 许建涛 荣运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 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夹伤后分... 目的观察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 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夹伤后分别向各组大鼠伤眼内单次注射Ad-CNTF、PBS、Ad-LacZ、CNTF,分别于伤前和伤后1d、14d、28d检测F-VEP的P1波振幅和峰潜时变化。结果伤后1d,各组P1波振幅大幅下降,峰潜时明显延长。伤后14d,各组P1波峰潜时恢复正常,并维持至28d;Ad-CNTF组P1波振幅(10.79μV±2.38μV)与伤后1d(2.97μV±1.21μV)相比,有部分恢复,且好于各对照组。伤后28d,Ad-CNTF组P1波振幅(14.26μV±2.55μV)比各对照组恢复好,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且好于本组14d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伤眼内单次注射Ad-CNTF可促进受损视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并可持续到伤后2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视神经损伤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中闪光刺激的PWM实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西 季忠 +1 位作者 秦毅 蔡绍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4,72,共4页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可以通过闪光刺激获得诱发脑电信号.实验发现,闪光刺激的脉宽、频率和闪光刺激次数对于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的闪光刺激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可以通过闪光刺激获得诱发脑电信号.实验发现,闪光刺激的脉宽、频率和闪光刺激次数对于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具有关键作用.针对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了基于脉宽调制(PWM)技术的闪光刺激方法,研究了PWM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同时利用专用集成芯片实现了精确的PWM输出,从而可以根据视觉诱发电位提取过程中的具体条件调整闪光刺激的参数,实现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WM的精确提取方法控制闪光刺激的发生,对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有效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闪光刺激 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宏松 龙潭 +3 位作者 吴惠琴 杜蕊 陆慧琴 赵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视神经挫伤大鼠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大鼠右眼建立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视神经挫伤大鼠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大鼠右眼建立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 d、1周、2周、4周、6周,各组均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观察P波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造模后4周、6周,药物组P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波振幅趋于平稳,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晰,药物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后可见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明显水肿;随时间推移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药物组的视网膜组织形态逐渐恢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逐渐接近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及药物组均在造模后1 d Caspase-3蛋白开始表达,造模后1周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造模后2周、4周、6周药物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能改善视神经的损伤,促进视神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视神经损伤 CASPASE-3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氏三联九针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诗梦 周剑 +5 位作者 韦企平 王军 孙武 王妍 王杰 夏燕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887-892,共6页
目的:探讨韦氏三联九针对横向定量牵拉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N2-P2波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27只均右眼手术造模。其中18只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模型后随机分为韦氏三联九针组和... 目的:探讨韦氏三联九针对横向定量牵拉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N2-P2波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27只均右眼手术造模。其中18只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模型后随机分为韦氏三联九针组和模型组各9只,另外9只为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做牵拉处理。另有9只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造模次日,韦氏三联九针组行韦氏三联九针治疗,每次20 min,1次/d,共14 d,模型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干预。韦氏三联九针代表穴:一联:“睛明”、“承泣”;二联:“丝竹空”透“太阳”;三联:“风池”、“太冲”。于1、7、14 d时观察各组FVEP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 d时韦氏三联九针组N2波潜伏期、P2波潜伏期均缩短(P<0.05);7 d时,韦氏三联九针组N2波潜时缩短(P<0.01),N2-P2波振幅较模型组提高(P<0.05);14 d时,韦氏三联九针组P2波潜时缩短(P<0.05),N2-P2波振幅较模型组提高(P<0.05),组内前后比较,假手术组1、7、14 d的N2波潜伏期、P2波潜时与N2-P2波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N2波潜伏期与P2波潜伏期延迟的情况在1~14 d期间一直未得到改善(P>0.05),且振幅一直在降低,于14 d出现与1 d比较显著差异(P<0.05)。而韦氏三联九针组N2波潜伏期延迟在7 d~14 d内才出现明显差异(P<0.05);其P2波潜伏期虽然在1 d~7 d内明显延迟(P<0.05),但14 d其P2波潜伏期延迟有所恢复,与1、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韦氏三联九针组N2-P2波振幅在1~14 d期间亦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实验横向定量牵拉法TON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韦氏三联九针治疗TON模型大鼠,可缩减其FVEP电生理信号P2波峰延迟,提高N2-P2振幅,对视神经损伤的恢复呈现积极作用,可能与韦氏三联九针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保护尚未变性坏死的神经节细胞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氏三联九针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横向定量牵拉法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视觉诱发电位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梅 陈吉庆 +1 位作者 陈荣华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 0、6、12、2 4、48h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的波形变化特征 ,探讨F VEP对HIBD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 :检测 8只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 ,12 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HIBD组、...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 0、6、12、2 4、48h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的波形变化特征 ,探讨F VEP对HIBD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 :检测 8只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 ,12 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HIBD组、急性缺氧组各 40只 ,按动物模型建立后 0、6、12、2 4、48h分为 5个时段 ,每组各时段均为 8只 ,采用闪光刺激法检测视觉诱发电位后 ,取脑组织标本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①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有一波形分化良好的正相波 ,其潜伏期为 (30 .0± 1.17)ms,波幅为 (4 .0 7± 0 .35 ) μV ;假手术组潜伏期为 (30 .6 7± 1.2 3)ms,波幅为 (4 .10± 0 .42 ) μV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HIBD组 0、6、12、2 4、48h潜伏期延长 ,与假手术组各时段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波幅降低 ,在 0、6h时段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2、2 4、48h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①新生鼠HIBD发生时 ,F VEP迅速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的改变 ,假手术的实施对其波形无明显影响。②缺氧后持续异常的F VEP提示HIBD存在 ,有助于HIBD的早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视觉诱发电位 实验研究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降解对闪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明明 秦伟 +1 位作者 谢汉平 余延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降解LongEvans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变... 目的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观察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降解LongEvans大鼠视皮层硫化软骨素粘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变化。方法对出生后21、35、49d正常组及同时间点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进行F-VEP检查。结果正常组大鼠21、35、49d,F-VEP主波的潜时逐渐缩短,分别为[(63.5±10.1),(50.8±6.4),(44.9±6.3)ms,P<0.05],波峰值由21d的(15.7±3.8)ms增加至35d的(26.6±4.0)ms(P<0.05),49d较35d稍降低。35、49dChABC酶视皮层灌注组大鼠F-VEP主波的潜时分别为(62.5±8.0),(58.4±7.6)ms,较同时间点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主波振幅两组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终止前后,降解大鼠视皮层CSPGs影响了F-VEP的发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软骨素粘多糖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视皮层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博霉素D对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鹏飞 罗生平 +6 位作者 申晨 喻哲昊 聂祖庆 李志伟 文婕 李萌 曹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5-583,共9页
目的探讨埃博霉素D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TON)的治疗效果。方法42只健康SD大鼠分成埃博霉素D治疗组(1.0 mg/kg埃博霉素D腹腔注射)和等量DMSO溶剂对照组,3 d/次给药治疗直至28 d,首次给药次日建立大鼠TON模型。在3、7、28 d时运用活体闪光... 目的探讨埃博霉素D治疗大鼠视神经损伤(TON)的治疗效果。方法42只健康SD大鼠分成埃博霉素D治疗组(1.0 mg/kg埃博霉素D腹腔注射)和等量DMSO溶剂对照组,3 d/次给药治疗直至28 d,首次给药次日建立大鼠TON模型。在3、7、28 d时运用活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免疫荧光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对两组大鼠视觉通路特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数量,受损轴突再生标志物蛋白GAP43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和视神经Tau及其pTau-396/404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在3 d和28 d两个检测时间点中RGC的丢失率都显著下降(3 d下降19.12%,P=0.032;28 d下降22.67%,P=0.042),然而FVEP未能在治疗终点28 d时在生理上观测到视觉通路的改善(N2波潜伏期相对差异,P=0.236;P2-N2波振幅相对衰减差异,P=0.441)。视网膜中3 d时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总Tau含显著增加(P<0.001),且总Tau和pTau-396/404的含量变化较一致;而在视神经轴突中,7 d时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总Tau水平显著降低(P=0.002),但总Tau和pTau-396/404的变化关系不明显。此外,埃博霉素D的作用可使受损轴突在28 d时仍然表达GAP43。结论埃博霉素D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存在保护作用,其可促进损伤RGC的存活,增强存活RGC中胞体Tau的含量,降低受损轴突中Tau的累积,刺激受损轴突持续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埃博霉素D 活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TAU GAP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单次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琛 刘小岩 轩冬青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2-165,共4页
探讨了基于EMD方法的单通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信号的单次提取方法.应用EMD方法的自适应多分辨率特性,首先把单通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信号进行EMD分解,然后根据FVEP的频率特征,选择对应的IMF分量进行重构,得到有效去噪后的FVEP信号,... 探讨了基于EMD方法的单通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信号的单次提取方法.应用EMD方法的自适应多分辨率特性,首先把单通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信号进行EMD分解,然后根据FVEP的频率特征,选择对应的IMF分量进行重构,得到有效去噪后的FVEP信号,可实现FVEP信号的单次提取.与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叠加平均方法比较,说明利用EMD方法单次提取的FVEP信号能够准确反映FVEP的典型特征信息,满足了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经验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单次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挫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慧 杨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2-283,286,共3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挫伤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e-voked potential,F-VEP)等检查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2例视神经挫伤患者,均行FFA和F-VEP检查,其中13例行视神经减压... 目的探讨视神经挫伤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e-voked potential,F-VEP)等检查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2例视神经挫伤患者,均行FFA和F-VEP检查,其中13例行视神经减压术,39例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葛根素静脉注射及复方樟柳碱针颞部封闭等治疗,观察FFA、F-VEP检查表现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FFA检查显示,36例患者出现视盘充盈延迟,10例患者视盘后期荧光渗漏。F-VEP检查显示,38例患者出现P1波峰时延迟、振幅下降,4例P1波波形消失。手术治疗患者中10例视力提高或不变;非手术治疗患者中28例视力提高或不变。结论及时行FFA、F-VEP检查及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视神经挫伤患者疗效的关键,外伤后视力无光感患者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挫伤 眼底荧光管造影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预测颅内压的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红伟 程岗 张振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3-8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ICP)的相关变化,对比研究2者无创预测ICP的准确性。方法:对157例颅脑病变患者腰椎穿刺测压前均行TCD与FVEP检查,依不同ICP范围分为:ICP正常组(A组,n...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各波潜伏期与颅内压(ICP)的相关变化,对比研究2者无创预测ICP的准确性。方法:对157例颅脑病变患者腰椎穿刺测压前均行TCD与FVEP检查,依不同ICP范围分为:ICP正常组(A组,n=48)、轻度颅高压组(B组,n=52)、中度颅高压组(C组,n=57),另选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n=30)。记录TCD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FVEP各波(P2、N2、P3、N3)潜伏期及脑脊液压力。结果:与A、D组比较,B、C组vs、vm、PI、各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D参数PI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r=0.769,P<0.001),FVEP的N2波潜伏期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r=0.642,P<0.001)。2种方法对ICP的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及FVEP均可较准确地无创预测I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经颅多普勒超声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及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彦婷 林晓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J成熟小鼠48只(96眼),均取小鼠左眼为实验眼进行造模,右眼为对照眼不做处理。采用重力打击建立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造模后... 目的通过建立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J成熟小鼠48只(96眼),均取小鼠左眼为实验眼进行造模,右眼为对照眼不做处理。采用重力打击建立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造模后第1、3、5、7天对小鼠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取6只小鼠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组织HE染色,另取6只小鼠利用RT-PCR检测小鼠实验眼和对照眼视网膜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眼和实验眼均能检测出明显的负向波形,本实验命名为N1波。在造模后第1、3、5、7天,小鼠实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造模后,对照眼的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整齐,胞核清楚,核膜光滑完整;实验眼造模后视网膜轻度增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细胞间空泡形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排列出现紊乱,在造模后第7天可见神经节细胞核出现缺失。造模后第1、3、5、7天小鼠实验眼视网膜中IL-1βmRNA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眼(均为P<0.05);对照眼和实验眼视网膜中IL-1βmRNA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均随时间进展呈下降趋势(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重力打击式小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模型操作简便,模拟临床效果更好,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小鼠视网膜IL-1β、TNF-α呈现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大鼠视神经对闪烁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炳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5-33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功能测定的电生理检测法。方法:SD大鼠20只。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右眼为急 性视神经损伤实验眼。采用LED眼罩闪烁刺激器对左、右眼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电生理检测。刺激强度5,波宽 2ms,刺激频率0.7次/s。分析时间30...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功能测定的电生理检测法。方法:SD大鼠20只。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右眼为急 性视神经损伤实验眼。采用LED眼罩闪烁刺激器对左、右眼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电生理检测。刺激强度5,波宽 2ms,刺激频率0.7次/s。分析时间300ms,灵敏度10μV/cm,平均叠加100次。结果:20只大鼠左侧视神经均获 得良好确切诱发电位波形。波形主要由N1、P1、N2三相波组成,其中P1波出现较为稳定。正常侧P1潜伏期和波 幅分别为(84.11±5.15)ms,(9.89±2.73)μV。视神经损伤侧P1波潜伏期显著延迟,波形变得低宽,分别为 (165.00±34.07)ms,(5.72±1.94)μV。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确立了SD大鼠 的视神经检查法及正常值,为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神经 闪烁刺激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对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影响及纳洛酮翻转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薛彩萍 崔胜忠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观察酒精对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及纳洛酮的翻转作用。方法: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低剂量纳洛酮组和高剂量纳洛酮组。首先记录麻醉平稳后60min内正常大鼠FVEP正常值,然后观察酒精对大鼠FVEP的影响,最后... 目的:观察酒精对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及纳洛酮的翻转作用。方法: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低剂量纳洛酮组和高剂量纳洛酮组。首先记录麻醉平稳后60min内正常大鼠FVEP正常值,然后观察酒精对大鼠FVEP的影响,最后分别观察两种剂量的纳洛酮对酒精致大鼠FVEP影响的翻转作用。结果:酒精使大鼠FVEP鄄P1潜时明显延长(P<0.01),低剂量纳洛酮不能翻转酒精致大鼠的FVEP鄄P1延长(P>0.05),高剂量纳洛酮能明显翻转酒精致大鼠FVEP鄄P1延长(P<0.01)。结论:酒精能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潜时延长,表明其对视功能具有损害作用,低剂量纳洛酮不能翻转其损害作用,而高剂量纳洛酮则能翻转其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大鼠 酒精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