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SSVEP和YOLOv3的时敏目标识别方法
1
作者 马留洋 胡争争 栗武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共8页
针对目标跟踪过程中目标身份(ID)跳变而影响时敏目标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增强现实技术(AR)、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YOLOv3的人在回路的“检测-决策”时敏目标识别方法(AR-SSVEP-YOLOv3)。利用目标感知模块获取前端场景视频,... 针对目标跟踪过程中目标身份(ID)跳变而影响时敏目标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增强现实技术(AR)、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YOLOv3的人在回路的“检测-决策”时敏目标识别方法(AR-SSVEP-YOLOv3)。利用目标感知模块获取前端场景视频,并通过AR眼镜实时呈现,YOLOv3算法完成场景视频中敏感目标检测,AR-SSVEP脑电处理模块解析受试者的脑电数据,在ID变化过程中对时敏目标进行识别。对比分析时敏目标的识别率,结果表明:AR-SSVEP-YOLOv3时敏目标识别方法相比YOLOv3算法识别率平均提升了18.8%,相比YOLOv3-Sort算法平均提升了8.0%。AR-SSVEP-YOLOv3时敏目标识别方法可以降低目标ID跳变对时敏目标识别的影响,提升人机交互能力和时敏目标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人工智能 时敏目标 目标检测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明距离的SSVEP-BCI脑电信号编码与识别
2
作者 赵耀 阎文婕 +3 位作者 王学栋 侯殿妮 张星宇 李丹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073-5082,共10页
传统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脑机接口系统通常使用少量频率进行编码,导致编码数量限制在几十个,无法满足有大量指令需求的环境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海明距离的多频编码(Hamming... 传统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脑机接口系统通常使用少量频率进行编码,导致编码数量限制在几十个,无法满足有大量指令需求的环境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海明距离的多频编码(Hamming distance multi-frequency code,HDMFC)范式及相应的识别算法,将海明距离同刺激范式编码和信号识别算法结合,利用8个频率信号可编码120个指令,并对7名受试者进行数据采集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海明距离的120编码在线实验准确率可达90.60%。研究成果为SSVEP范式编码数量的增加和分类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验证了海明距离在这一领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 脑机接口(BCI) 海明距离 多频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视觉激励的SSVEP系统性能提升
3
作者 宋浩 毛晓前 李诚喆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454-9462,共9页
目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限制BCI实际应用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视觉激励源。且多数SSVEP脑机接口... 目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限制BCI实际应用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视觉激励源。且多数SSVEP脑机接口系统依赖显示器,不便于携带,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VR眼镜不仅能够提供真实立体的激励源,且是可穿戴的便携设备,能够脱离显示器而独立存在,因此对BCI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引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来呈现VR-SSVEP视觉激励,实现SSVEP视觉激励的3D化,使被试能够更加沉浸地融入脑机交互中。比较了基于VR-SSVEP的3D和2D视觉激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VR下的3D视觉激励相较于2D视觉激励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平均准确率可达90.10%,相较于2D视觉激励提高了7.08%;当刺激时间为2 s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信息传输速率性能。本研究验证了3D视觉激励能够有效地提升SSVEP的识别性能,表明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VR设备在SSVEP范式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虚拟现实 3D视觉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现实场景下结合SSVEP与眼动追踪的脑控机械臂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奇 宗子彦 +3 位作者 武岩 宋雨 张航 刘铭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0,共8页
针对混合现实场景下脑控机械臂系统交互性差、指令集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眼动追踪技术的混合现实脑控机械臂系统。该系统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实现目标区域的初选,而SSVEP信号则被用于在初选区域内识别最终的... 针对混合现实场景下脑控机械臂系统交互性差、指令集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眼动追踪技术的混合现实脑控机械臂系统。该系统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实现目标区域的初选,而SSVEP信号则被用于在初选区域内识别最终的目标指令。在不增加刺激类别数量的前提下扩大了指令集,并根据受试者的视线停留区域实现异步控制。离线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相同刺激类别数量的情况下,增加视觉刺激目标数量不会对分类准确率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在线实验验证了系统的适用性,相较于使用单一SSVEP范式的机械臂控制系统,所提出的系统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和更大的指令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机械臂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混合现实 眼动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VEP信号的相频特性分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丛佩超 陈熙来 +3 位作者 肖宜轩 李文彬 刘俊杰 张欣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8,共11页
目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在人机协作中受到广泛关注,现有面向SSVEP信号的相位与频率信息的深度学习分类方法,仍存在由于信息利用不充分导致的SSVEP信号分类效果较差等问题。而目前已出现多种分类算法用于解决上述问... 目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在人机协作中受到广泛关注,现有面向SSVEP信号的相位与频率信息的深度学习分类方法,仍存在由于信息利用不充分导致的SSVEP信号分类效果较差等问题。而目前已出现多种分类算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迁移学习思想提出一种用于SSVEP信号分类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将快速傅里叶变换后的复向量作为输入,对各个导联的实、虚部向量进行卷积,学习对应的相频特性。该模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所有被试者之间的统计共性获得相位和频率信息的全局相频特征模块;第二部分利用训练好的全局相频特征模块对局部相频特征模块进行初始化,通过局部相频特征模块的进一步强化学习对训练参数进行微调,以减少每个被试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公开数据集BETA上进行测试,在时窗长度为1.5 s时,平均准确率和平均信息传输率分别为89.98%和71.80 bit/min。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本文的分类算法模型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分类效果,所设计的全局、局部相频特征模块能够改善个体差异因素对分类结果的影响,为深入挖掘、利用SSVEP信号中的相位和频率信息提供了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迁移学习 深度神经网络 相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注意力的Gam-EEGNet在SSVEP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俊杰 谢俊 +1 位作者 王虎 胡博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6-83,共8页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脑机接口(BCI)系统中的重要信号类型,因其高稳定性和易操作性而广泛应用于BCI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许多方法在SSVEP信号分类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面临着信噪比低、信号非平稳性和个体差异大的挑战...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脑机接口(BCI)系统中的重要信号类型,因其高稳定性和易操作性而广泛应用于BCI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许多方法在SSVEP信号分类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面临着信噪比低、信号非平稳性和个体差异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提升SSVEP分类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局注意力机制与紧凑脑电网络(EEGNet)的新型神经网络架构——Gam-EEGNet。EEGNet作为一种紧凑、高效且适应性强的基础模型,在SSVEP信号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EEGNet中引入全局注意力机制,Gam-EEGNet能够更精确地提取和表征SSVEP信号特征,从而有效降低个体差异和噪声的影响。实验采用了涵盖12种不同频率的SSVEP脑电数据,并将Gam-EEGNet与典型卷积神经网络(CCNN)、滤波器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FB-tCNN)和滤波器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SSVEPNet)等主流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分类性能对比。结果表明,Gam-EEGNet在不同时间窗口下的分类准确率和信息传输率(ITR)均优于其他方法,特别是在0.7 s的短时间窗口内,分类精度达到86.58%;在1 s时间窗内,多名被试者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超过95%,ITR超过189 bits/min。此外,Gam-EEGNet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低的训练误差。这些结果表明,Gam-EEGNet在SSVEP信号分类中展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尤其适用于实时BCI系统中的快速响应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全局注意力机制 Gam-EEG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机械手控制教学实验设计
7
作者 王刚 胡哲浩 +3 位作者 陶怡 李雯 杨松健 张建保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1,共6页
遵循围绕学科前沿的教学理念,将基于脑机接口(BCI)的机械手控制应用实例引入实验教学,旨在革新“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验案例以脑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机械手控制为核心,涵盖了视觉刺激界面、数据采集系统... 遵循围绕学科前沿的教学理念,将基于脑机接口(BCI)的机械手控制应用实例引入实验教学,旨在革新“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验案例以脑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机械手控制为核心,涵盖了视觉刺激界面、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机械手控制系统的集成开发。通过因材施教模式,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和创新探索。教学实践证明,整个流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多方面提升了其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 教学实验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机械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G滤波和扩展典型相关性分析的脑控轮椅
8
作者 潘红光 滕冰洋 +2 位作者 于欣宇 张拓 米文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50,共17页
脑控轮椅(BCW)结合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动轮椅,使运动障碍患者能够通过意念操控电动轮椅,从而提升生活质量。然而,现有BCW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亟待改进。文中研究结合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EOG),实现了嵌入式异步BCW系统,以提升... 脑控轮椅(BCW)结合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动轮椅,使运动障碍患者能够通过意念操控电动轮椅,从而提升生活质量。然而,现有BCW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亟待改进。文中研究结合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眼电图(EOG),实现了嵌入式异步BCW系统,以提升其整体性能与实用性。首先,针对EOG波峰波谷明显的特征,采用斜率阈值法实时检测眨眼事件,为BCW系统提供了启动与停止的异步控制机制。其次,提出基于小波包分解的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EEG信号进行平滑滤波,并通过网格搜索法优化滤波器参数,消除低频运动伪迹并保留原始信息。结合扩展典型相关性分析识别特定视觉诱发活动的频率组分,通过离线数据集构建信号模板和人工生成参考信号,综合计算信号间相关性完成解码,为BCW系统提供了准确的控制指令。最后,将所提算法集成到嵌入式设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嵌入式BCW系统的有效性。在线BCW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直线测试场景下的眨眼事件检测平均准确率为83.29%,在线EEG信号平均分类准确率为82.93%,任务完成率最高可达87.5%;复杂环境测试场景下的眨眼事件检测平均准确率为83.66%,在线EEG信号平均分类准确率为81.75%,任务完成率最高可达62.50%。该研究提升了BCW整体性能和实用性,为BCW的商业化和日常使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异步控制 嵌入式 脑控轮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BAEP、VEP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永辉 卿洁 +5 位作者 谭璐璐 何乾超 胡玉英 周艳英 林秋红 张志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和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采用脑诱发电位仪,记录治疗前后BAEP和VEP...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分别给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和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采用脑诱发电位仪,记录治疗前后BAEP和VEP。结果:两组经治疗后,BAEP的I、V波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Ⅲ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VEP各波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BAEP、VEP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缩短原发性抑郁症患者BAEP和VEP的潜伏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抑郁症 视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P-VEP与黄斑OCT的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肖 周珺 +3 位作者 吴晓璇 高敬 刘瑞芬 赵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行P-VEP、黄斑部OCT检查,观察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下P100波的振幅、潜时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1个月低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8.94±4.65)μV,潜时为(108.25±16.65)ms,与术前1 d的振幅(5.66±4.02)μV和潜时(117.85±15.8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高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7.99±2.82)μV,潜时为(106.05±16.05)ms,与术前1 d的振幅(6.41±4.06)μV和潜时(110.45±19.9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88.00±77.00)μm,与术前1 d的(183.00±82.0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P-VEP的P100波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术前比较,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的振幅升高、潜时缩短;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加。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VEP阻断与P300特征的混合范式脑-机接口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敏鹏 张力新 +4 位作者 明东 綦宏志 陈龙 马岚 万柏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47-2251,共5页
针对传统脑电型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判断正确率低、信息传输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SVEP阻断和P300双特征的混合范式P300-SSVEP-Speller脑-机接口系统.对12位受试者进行了脑电诱发及目标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范式能够同时诱发出SSVEP... 针对传统脑电型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判断正确率低、信息传输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SVEP阻断和P300双特征的混合范式P300-SSVEP-Speller脑-机接口系统.对12位受试者进行了脑电诱发及目标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范式能够同时诱发出SSVEP阻断特征信号和P300特征信号,采用联合特征的新型的P300-SSVEP-Speller系统比传统的P300-Speller系统具有更高的判断正确率和信息传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混合范式 P300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F-VEP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荣国 于金国 +4 位作者 申战省 王兴 吕瀛娟 张蔚 颜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建立视神经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动物模型,了解2种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建立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模型。于损伤前及损伤... 目的建立视神经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动物模型,了解2种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液压冲击颅脑损伤仪(FPI)建立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和视神经损伤复合晶状体损伤模型。于损伤前及损伤后1、2、4、7、10、14、21、28 d行F-VEP检查并进行比较,并于上述各时间点制作视网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巨噬细胞的数量,用焦油紫染色标记存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对存活的RGCs进行计数。结果损伤后1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100波隐含值和振幅降低,与损伤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实验组P100波隐含值延长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持续的时间短(P<0.05),14 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P100波隐含值恢复得更快(P<0.05)。实验组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而RGCs存活数逐渐减少(P<0.05),至损伤后28 d有所恢复。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应用FPI可以成功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印证了F-VEP的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 晶状体 视觉诱发电位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期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猫P-VEP的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峥 侯川 马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视皮层的电生理特性,探索弱视发生的皮层机制,并为弱视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只初生家养猫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在3周龄时缝合单侧眼睑塑造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3个月后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 目的观察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视皮层的电生理特性,探索弱视发生的皮层机制,并为弱视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只初生家养猫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在3周龄时缝合单侧眼睑塑造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3个月后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技术检测视觉生理功能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双眼间的P-VEP波形潜伏时和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理组剥夺眼的P波潜伏时延迟和振幅降低或呈波形熄灭的杂波,与对侧健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P<0.025、P<0.005)。对照组P波的振幅随刺激的空间频率增加而增高,在达到0.10c.d-1时后转呈下降趋势,而潜伏时却始终随空间频率增加而延迟。处理组双眼P波潜伏时和振幅均缺乏与刺激空间频率的对应关系。结论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视皮层的电生理特性出现异常,说明弱视的发生存在皮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形觉剥夺 视觉发育 弱视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VEP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伏云发 郭衍龙 +3 位作者 李松 熊馨 李勃 余正涛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30-1640,共11页
直接用思维意图来控制机器人而没有大脑外周神经和肌肉的参与是人类的一个梦想,目前这一研究已成为国际前沿热点和突破点.传统的脑控机器人(Brain-controlled robot,BCR)主要控制其方向,而本文旨在探讨能够同时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的... 直接用思维意图来控制机器人而没有大脑外周神经和肌肉的参与是人类的一个梦想,目前这一研究已成为国际前沿热点和突破点.传统的脑控机器人(Brain-controlled robot,BCR)主要控制其方向,而本文旨在探讨能够同时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的有效方法.采用可分类目标数多、单次识别率高且训练时间短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SVEP)脑机交互(Brain-computer/machine interaction,BCI/BMI)方法,为脑控机器人运动规划了向左、向右、前进和后退4个方向,设计了低速、中速和高速3级运动速度并组合了9个脑控指令;进而比较并优化了SSVEP刺激目标布局间距以及刺激目标闪烁时间,采用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恰当设置SSVEP刺激目标数及其布局间距和刺激目标闪烁时间,可以有效提高被试/用户直接脑控机器人的性能;优化的SSVEP刺激范式三结合适应SSVEP解码的典型相关分析,8名被试脑控机器人到达终点平均用时为2分40秒,最少用时1分29秒;同时,在脑控机器人运动过程中触碰障碍平均次数为0.88,最少碰触次数为0.本研究显示基于SSVEP的脑机交互可以作为直接脑控机器人灵活运动的一种可选方法,能够实现对机器人多个运动方向和多级速度的控制;也证实了适当增加刺激目标间距可以有效提高SSVEP-BCI脑控指令识别的正确率,说明了该脑控方法的性能与刺激被试的范式有关;再次验证了CCA算法在基于SSVEP的脑机交互中具有优良的效果.最后,为克服单一SSVEP范式存在的局限,本研究也尝试把该范式与运动想象相结合的混合范式用于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表明可以进一步改善控制速度和提高被试舒适度.本文可望为基于SSVEP或与运动想象混合的脑机交互应用于分级或精细控制机器人方向和速度提供思路,并为直接脑控机器人技术推向实际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控机器人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典型相关分析 脑–机交互 混合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CNTF基因眼内转移对视神经损伤大鼠F-VEP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巍 叶剑 +2 位作者 陈春林 许建涛 荣运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 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夹伤后分... 目的观察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 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的影响。方法采用钳夹视神经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夹伤后分别向各组大鼠伤眼内单次注射Ad-CNTF、PBS、Ad-LacZ、CNTF,分别于伤前和伤后1d、14d、28d检测F-VEP的P1波振幅和峰潜时变化。结果伤后1d,各组P1波振幅大幅下降,峰潜时明显延长。伤后14d,各组P1波峰潜时恢复正常,并维持至28d;Ad-CNTF组P1波振幅(10.79μV±2.38μV)与伤后1d(2.97μV±1.21μV)相比,有部分恢复,且好于各对照组。伤后28d,Ad-CNTF组P1波振幅(14.26μV±2.55μV)比各对照组恢复好,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且好于本组14d时,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伤眼内单次注射Ad-CNTF可促进受损视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并可持续到伤后2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视神经损伤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的SSVEP脑机接口系统 被引量:6
16
作者 童基均 李琳 +1 位作者 林勤光 朱丹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8-604,共7页
提出基于多频率刺激源诱发SSVEP的脑机接口(BCI)系统.针对脑电信号的微弱性和非平稳性特点,在对其进行预处理和空间滤波的基础上,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的时频分析方法将时间窗口长度内的脑电信号转换为时间-频率分布的信号.分类... 提出基于多频率刺激源诱发SSVEP的脑机接口(BCI)系统.针对脑电信号的微弱性和非平稳性特点,在对其进行预处理和空间滤波的基础上,采用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的时频分析方法将时间窗口长度内的脑电信号转换为时间-频率分布的信号.分类汇总视觉刺激时间内的脑电频率,并提取脑电信号中的最大频率成分作为目标频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分析时间窗的增大,平滑伪Wigner-Ville时频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当时间窗为4s时,其分类准确率达98.29%,信息传输率达28.01bits/min,超过经典的典型相关分析(CCA)和功率谱密度分析(PSDA)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BCI) 脑电信号(EEG)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对形觉剥夺性弱视鼠VEP及视网膜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小影 刘德林 +1 位作者 罗瑜琳 刘双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视网膜内多巴胺质量分数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弱视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14日龄SD大鼠建立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弱视对照组、小剂量给药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视网膜内多巴胺质量分数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弱视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14日龄SD大鼠建立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弱视对照组、小剂量给药组、大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8%淀粉溶液及20mg/kg、80mg/kg左旋多巴灌胃,于给药前(45日龄)和给药后(75日龄)测量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并于75日龄时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多巴胺的质量分数。结果给药前剥夺眼P1波潜伏期较未剥夺眼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左旋多巴组剥夺眼P1波潜伏期较给药前以及对照组剥夺眼均明显缩短(P<0.05),且大剂量给药组较小剂量给药组P1波潜伏期更短(P<0.05),未剥夺眼P1波潜伏期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夺眼视网膜内多巴胺的质量分数较未剥夺眼低(P<0.05),给药后剥夺眼视网膜内多巴胺的质量分数较未剥夺眼及对照组剥夺眼明显增高,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多巴胺质量分数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剥夺眼给药前后视网膜多巴胺质量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能显著提高形觉剥夺性弱视鼠弱视模型眼的视网膜内多巴胺质量分数,改善弱视眼视觉传导功能,并由此影响视觉系统发育可塑性敏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形觉剥夺性弱视 视觉诱发电位 多巴胺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VEP的脑-机接口自动车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丽 孙永 +1 位作者 马彦臻 何洋 《电子测量技术》 2011年第12期70-72,共3页
阐述了视觉诱发电位用于脑-机接口的原理,系统采用单片机设计视觉刺激器,同时在LABVIEW平台上,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实时提取诱发电位向量,产生脑机接口控制信号,并用于自动车控制系统,从而控制小车的前后左右运动。通过大量实验验证,设... 阐述了视觉诱发电位用于脑-机接口的原理,系统采用单片机设计视觉刺激器,同时在LABVIEW平台上,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实时提取诱发电位向量,产生脑机接口控制信号,并用于自动车控制系统,从而控制小车的前后左右运动。通过大量实验验证,设计的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自动车控制系统,发送控制命令正确率高于83%,发送一个命令的平均时间低于5s,证明该系统的方案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脑-机接口 LABVIEW 自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PVEP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星伟 唐由之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60-263,共4页
采用 PVEP 记录技术对经中医药治疗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54例患者的106只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VEP 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眼较正常对照组检出率降低,治疗后检出率获一定程度回升;(2)各型RP 眼的 PVEP 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在治疗后发生不... 采用 PVEP 记录技术对经中医药治疗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54例患者的106只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VEP 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眼较正常对照组检出率降低,治疗后检出率获一定程度回升;(2)各型RP 眼的 PVEP 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在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3)不同 SF 的 PVEP 检测在 RP 眼具有不同的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 RP 眼视网膜中心视功能,对延缓病情进程,保持中心视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图像视诱发电位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VEP中N2成分提取 被引量:2
20
作者 官金安 陈亚光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31,共3页
开发基于脑-计算机接口的脑控拼写装置,核心问题之一是实时、准确地从头皮电极记录到的脑电背景信号中提取通信载体信号,以决定用户选择的是哪个按键。该文对利用独立分量分析从多通道脑电信号中提取N2成分进行了研究,针对独立分量极性... 开发基于脑-计算机接口的脑控拼写装置,核心问题之一是实时、准确地从头皮电极记录到的脑电背景信号中提取通信载体信号,以决定用户选择的是哪个按键。该文对利用独立分量分析从多通道脑电信号中提取N2成分进行了研究,针对独立分量极性及通道不确定的问题,结合基于负熵非高斯性极大判据的ICA算法,采用双极性阈值方法,较好地增强及提取了诱发脑电中的N2成分,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后续模式分类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视觉诱发电位 脑-机接口 N2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