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6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usion Law of Smoke in Visible Light and Infrared Wavebands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晨光 潘功配 +1 位作者 吴小云 钱志华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Obscuring time of smokescreen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 crucial parameter to the obscuring time of smokescreen. The relational equation that effective obscuring area of smoke changes wi... Obscuring time of smokescreen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a crucial parameter to the obscuring time of smokescreen. The relational equation that effective obscuring area of smoke changes with diffusion co- efficient and diffusing time was derived. And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the parabolas that the area changes with time are draw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obscuring time of smoke-screen is analyze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smoke cloud in the infrared (IR) and in the visible light are compared with, the two-phase flow character of aerosol particle is found while diffusing in the two wavebands.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kescreen DIFFUSION IR visible light TWO-PHASE flow TURBUL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y of adsorption an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to decolor methyl orange by activated carbon/nanosized CdS/chitosan composite 被引量:1
2
作者 蒋茹 朱华跃 +2 位作者 曾光明 肖玲 管玉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223-1229,共7页
Activated carbon/nanosized CdS/chitosan(AC/n-CdS/CS) composites as adsorbent and photoactive catalyst were prepared under low temperature(≤60 ℃) and ambient pressure.Methyl orange(MO) was chosen as a model pollutant... Activated carbon/nanosized CdS/chitosan(AC/n-CdS/CS) composites as adsorbent and photoactive catalyst were prepared under low temperature(≤60 ℃) and ambient pressure.Methyl orange(MO) was chosen as a model pollutant to evaluate synergistic effect of adsorption and photocatalytic decolorization by this innovative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catalyst amount,initial MO concentration,solution pH and reuse of catalyst on the decolorization of MO were investigated to optimize operational conditions.The decolorization of MO catalyzed by AC/n-CdS/CS fits the Langmuir-Hinshelwood kinetics model,and a surface reaction,where the dyes are absorbed,is the controlling step of the process.Decolorization efficiency of MO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atalyst amount within a certain range.The photodecolorization of MO is more efficient in acidic media than alkaline media.The decolorization efficiency of MO is still higher than 84% after five cycles and 60 mi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which confirms the reusability of AC/n-CdS/CS composite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sulfide chitosa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methyl orange DECOLO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tocatalytic behavior of TiO_2 and ZnO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under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被引量:7
3
作者 彭峰 陈水辉 +1 位作者 王红娟 黄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882,共4页
关键词 光催化性能 TiO2 applications technology 可见光 紫外线 ZnO TITANIUM 制备 MOST the over with high and MET for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of active radicals and mechanism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process using eosin sensitized TiO_2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琳 张鑫 +2 位作者 马云坤 李明玉 曾小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95-500,共6页
The role of oxygen and the generation of active radicals in the photocatali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osin sensitized TiO2 as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Diffuse reflecta... The role of oxygen and the generation of active radicals in the photocatali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osin sensitized TiO2 as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show that the absorbancy range of eosin/TiO2 is expanded from 378 nm (TiO2 ) to about 600 nm. The photocatali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is almost stopped when the eosin/TiO2 system is saturated with N2 , which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O2 . The addition of NaN 3 (a quencher of single oxygen) causes about a 62% decrease in the phenol degradation. The phenol degradation ratio is dropped from 92% to 75% when the isopropanol (a quencher of hydroxyl radical) is present in the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nglet oxygen and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ed in the eosin/TiO2 system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e changes of absorbancy indicate that the hydrogen peroxide might be produc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inglet oxygen is the predominant active radical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he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in sensitized TiO2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ioglucoside in Cabbage by Using the Ultraviolet-visible Light Spectrophotometer
5
作者 WANGJing WANGQ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0年第2期149-157,共9页
The ultraviolet-visible light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ioglucoside in cabbage with the seeds.Individual plant of cabbage was used as test materials,palladium chloride as complexing agent and... The ultraviolet-visible light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wa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ioglucoside in cabbage with the seeds.Individual plant of cabbage was used as test materials,palladium chloride as complexing agent and sodium cellulose glycolate as dispersing ag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lladiumd thioglucoside method could be taken as a quick,easy and preci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ioglucoside in cabb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violet visible light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CABBAGE thioglucoside determin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模函数的可见光通信MIMO-OFDM系统天线选择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科军 贺耀民 +3 位作者 张芳芳 蔺莹 薛建彬 郝莉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53,共9页
在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针对天线选择理论建模不足和穷举算法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方案。首先,以下行链路的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理论优化模型,并证明了目标函数满足... 在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针对天线选择理论建模不足和穷举算法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方案。首先,以下行链路的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基于亚模函数的天线选择理论优化模型,并证明了目标函数满足的单调亚模性。其次,根据亚模函数的收益递减效应,设计了基于容量最大化的天线选择算法。最后,仿真分析了非对称限幅光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ally Clipped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和直流偏置光OFDM(DC-biased Optical OFDM,DCO-OFDM)系统的信道容量和误码率性能。在6选4的情况下,当信噪比为30 dB时,所提算法与穷举最优算法的信道容量差异仅为0.51 b/s/Hz和1.2 b/s/Hz,复杂度则降低了约46.3%。另外,随着选择天线数的增多和调制阶数的增大,系统的误码率性能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VLC) 多输入多输出(MIMO) 天线选择 亚模函数 收益递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室内可见光通信O-OFDM系统信道均衡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贾科军 连江龙 +1 位作者 张常瑞 蔺莹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在室内可见光通信中符号间干扰和噪声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K均值(K-means)均衡方法可以抑制光无线信道的影响,但其复杂度较高,且在聚类边界处易出现误判。提出了改进聚类中心点的K-means(Improved Center K-means,IC-Kmeans)算法,通过随... 在室内可见光通信中符号间干扰和噪声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K均值(K-means)均衡方法可以抑制光无线信道的影响,但其复杂度较高,且在聚类边界处易出现误判。提出了改进聚类中心点的K-means(Improved Center K-means,IC-Kmeans)算法,通过随机生成足够长的训练序列,然后将训练序列每一簇的均值作为K-means聚类中心,避免了传统K-means反复迭代寻找聚类中心。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IC-Kmeans(Neural Network Based IC-Kmeans,NNIC-Kmeans)算法,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将接收端二维数据映射至三维空间,以增加不同簇之间混合数据的距离,提高了分类准确性。蒙特卡罗误码率仿真表明,IC-Kmeans均衡和传统K-means算法的误码率性能相当,但可以显著降低复杂度,特别是在信噪比较小时。同时,在室内多径信道模型下,与IC-Kmeans和传统Kmeans均衡相比,NNIC-Kmeans均衡的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误码率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光正交频分复用 多径信道 信道均衡 K-means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催化合成N-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
8
作者 康建军 陈艳 周孙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1447,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通过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邻烯基苯胺和重氨萘酮为模板底物,以曙红Y作为光催化剂,在40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通过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邻烯基苯胺和重氨萘酮为模板底物,以曙红Y作为光催化剂,在40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74%。该合成路径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经济实用等特点,为N-芳基吲哚衍生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N-芳基吲哚 邻烯基苯胺 重氨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
9
作者 王亮 孙海燕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针对多径反射与系统噪声导致室内可见光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卷积网络的室内可见光三维定位方法:基于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对采集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进行过滤,删除系统噪声引起的非线性失真接收信号强度向量,以提高训练的神... 针对多径反射与系统噪声导致室内可见光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张卷积网络的室内可见光三维定位方法:基于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对采集的接收信号强度向量进行过滤,删除系统噪声引起的非线性失真接收信号强度向量,以提高训练的神经网络精度;然后,将接收信号强度向量集建立的指纹库传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神经网络较强的三维空间结构表达能力拟合多径反射和系统噪声下的非线性指纹库。仿真结果表明,在7 m×7 m×3 m的室内环境下,所提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可达0.91 cm,其中90%样本的定位误差小于1.17 cm;此外,所提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较全连接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可分别降低0.82 cm和0.56 cm,证明所提方法在多径反射与系统噪声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系统 室内定位 物联网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可见光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ELM神经网络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系统
10
作者 贾科军 牛振 +3 位作者 于凯 张志聪 彭铎 曹明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针对极限学习机(ELM)神经网络在室内可见光定位(VLP)中收敛不稳定,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文章引入了麻雀搜索算法(SSA)确定ELM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提出了SSA-ELM神经网络算法。【方法】首先,采集定... 【目的】针对极限学习机(ELM)神经网络在室内可见光定位(VLP)中收敛不稳定,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导致定位精度降低的问题,文章引入了麻雀搜索算法(SSA)确定ELM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提出了SSA-ELM神经网络算法。【方法】首先,采集定位区域内接收信号强度(RSS)与位置信息作为指纹数据;然后,训练SSA-ELM神经网络并得到预测模型,将测试集数据输入预测模型得到待测位置的定位结果;最后,设计了仿真实验和测试平台。【结果】仿真表明,在立体空间模型中0、0.3、0.6和0.9 m 4个接收高度,平均误差分别为1.73、1.86、2.18和3.47 cm,与反向传播(BP)、SSA-BP和ELM定位算法相比,SSA-ELM神经网络算法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83.55%、45.71%和26.26%,定位时间分别降低了36.48%、17.69%和6.61%。实验测试表明,文章所提SSA-ELM神经网络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3.75 cm,比未优化的ELM神经网络定位精度提高了16.38%。【结论】SSA对ELM神经网络具有明显的优化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定位误差,减少定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室内定位 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学习系统的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方法
11
作者 张峰 张定定 +1 位作者 孟祥艳 彭侠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6-1134,共9页
针对深度学习在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中进行训练与位置预测时网络结构复杂、涉及大量超参数且易产生梯度爆炸,从而导致定位时效性较差和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的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方法。首先将室内可见光环境采集到的光... 针对深度学习在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中进行训练与位置预测时网络结构复杂、涉及大量超参数且易产生梯度爆炸,从而导致定位时效性较差和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的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方法。首先将室内可见光环境采集到的光辐射信息作为网络的特征节点,构建基于宽度学习系统的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预测模型,然后对网络特征节点进行宽度扩展,最后求解伪逆矩阵,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与测试。在4 m×4 m×3 m的室内实验场景下,本文算法平均定位误差为11.63 cm,预测误差小于10 cm,其累积概率为52%,预测误差小于20 cm,其累积概率为97%,宽度学习网络定位速度相比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分别提高了55.1%和39.9%。本文方法提高了可见光室内位置感知的精度与速度,为室内位置感知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度学习 可见光通信 室内位置感知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光诱导催化合成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
12
作者 康建军 王津 陈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6,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83%。该合成路径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经济实用等特点,为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 3 4-二氢异喹啉-1(2H)-酮 异喹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比合并的水下湍流信道光束成形算法
13
作者 符杰林 武琼琼 李燕龙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6-301,310,共7页
针对吸收、散射和湍流在水下可见光高速数据传输中造成信号的衰减和衰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比合并的光束成形算法。通过空间分集经历不同路径合并接收信号,建立信噪比最大化目标下的光束成形优化模型。在非负光信号和总功率约束条件... 针对吸收、散射和湍流在水下可见光高速数据传输中造成信号的衰减和衰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比合并的光束成形算法。通过空间分集经历不同路径合并接收信号,建立信噪比最大化目标下的光束成形优化模型。在非负光信号和总功率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光束成形矢量,形成具有最大信噪比的目标光束,克服湍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弱湍流和强湍流影响下,当误码率为10^(-6)数量级,在2×2和4×4的可见光MIMO通信系统中,所提出的算法分别获得了2.2 dB、1.8 dB和2.2 dB、5 dB的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可见光通信 湍流 最大比合并 光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14
作者 熊强强 严林波 樊鑫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4,共6页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 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若脉冲信号出现问题,会导致信号失真和码间干扰,严重影响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传统的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发射时隙和信道特性对脉冲位置的影响,从而导致解调时的误差和性能下降。提出考虑发射时隙的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基于可见光通信模型,选择链路中漫反射传输类型,获取通信系统的脉冲信号响应关系。基于响应关系确定脉冲延迟影响因素,对标链路中脉冲延迟与发射时隙的频率关系,参考上下边界理论,计算差分脉冲位置调制边界范围。根据调制边界,考虑信道脉冲发射时隙,确定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程,实现可见光通信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方法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以可见光通信系统中不同传输路径为测试对象,当路径出现脉冲延迟时,所研究方法可以保证较低的带宽-功率指数,稳定地实现通信系统的脉冲调制,以此降低路径中的传输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时隙 可见光通信 差分脉冲位置调制 调制方式 脉冲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输入下融合图像信息的室内可见光定位方法
15
作者 涂兴华 赵海洋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进行信息融合的可见光定位方法(Multi-Information Fusion-Visible Light Positioning,MIF-VLP)。信息融合指MIF-VLP算法通过注意力机制的方式融合图像信息和接收信号强度(...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进行信息融合的可见光定位方法(Multi-Information Fusion-Visible Light Positioning,MIF-VLP)。信息融合指MIF-VLP算法通过注意力机制的方式融合图像信息和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且以图像信息为主。MIF-VLP算法减少了单一信息源下的特征不足,提高了定位精度。同时图像信息通过18层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 with 18 layers,ResNet18)提取图像特征并降维,RSS通过词嵌入(wordembedding)提取光强特征并升维。经维度转换后的图像信息和光强信息维度相同,并通过注意力机制进行信息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在2 m×2 m×1.8 m的环境,MIF-VLP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达到5mm,相比基于RSS信息的RSS-BP算法提升了80.7%,相比基于图像信息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提升了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深度学习 信息融合 可见光通信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光伏玻璃重熔再造超白玻璃的配合料Redox调控
16
作者 田英良 袁智淳 +1 位作者 赵志永 吴玉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02-3410,共9页
随着我国光伏组件大规模退役,光伏玻璃作为组件质量占比最大的部分(≥70%),其高值化、绿色化再生利用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废光伏玻璃重熔再造为超白玻璃,并探究了配合料氧化还原(Redox... 随着我国光伏组件大规模退役,光伏玻璃作为组件质量占比最大的部分(≥70%),其高值化、绿色化再生利用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废光伏玻璃重熔再造为超白玻璃,并探究了配合料氧化还原(Redox)值对再生超白玻璃光学性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增强配合料氧化性可有效改善玻璃光学性能。采用NaNO_(3)、CeO_(2)+NaNO_(3)、Na_(2)SO_(4)+炭粉(C)调控配合料Redox值时,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分别从91.00%、90.61%、87.89%增至91.33%、91.46%、91.57%,玻璃黄绿色相均减弱,尤其是Na_(2)SO_(4)+C,在提高可见光透射比和减弱黄绿色相的效果最为显著。本研究为退役光伏玻璃的闭环高值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艺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光伏玻璃 超白玻璃 配合料Redox值 可见光透射比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协同热处理对桑葚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17
作者 陈虹 余美珍 +4 位作者 孟珂 华正好 戚向阳 曹少谦 刘亮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54-2462,共9页
为探究脉冲强光(IPL)与热处理(T)协同作用对桑葚中内源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条件下纯化的桑葚多酚氧化酶(PPO)及桑葚汁中PPO的活性变化规律;研究先脉冲再热处理(IPL-T)与先热处理再脉冲(T-IPL)处理对PPO活性... 为探究脉冲强光(IPL)与热处理(T)协同作用对桑葚中内源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条件下纯化的桑葚多酚氧化酶(PPO)及桑葚汁中PPO的活性变化规律;研究先脉冲再热处理(IPL-T)与先热处理再脉冲(T-IPL)处理对PPO活性的影响;通过对纯化的桑葚PPO进行酶促降解动力学分析,探讨不同处理条件下PPO活性的变化以及热失活速率常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T-IPL处理方式,IPL-T处理在钝化PPO方面的效果显著(P<0.05),表明不同处理顺序下钝酶效果的差异显著,推测与IPL和热处理对酶活性部位的破坏机制不同有关。与模拟缓冲体系相比,桑葚果汁中的PPO更难被钝化。IPL处理会降低模拟缓冲体系和桑葚果汁PPO的热稳定性,进而加速其热失活速率。在模拟缓冲体系中,采用13.96 W·cm^(-2)、板间距3 cm处理30 s,再协同70℃处理5 min,PPO活性残留仅为9.50%;在果汁体系中,相同IPL条件下再协同75℃处理5 min,PPO活性残留则为12.4%。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脉冲强光与热协同处理的新方法,可有效抑制果蔬内源酶活性,为果蔬加工过程中的酶活控制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强光 热处理 多酚氧化酶 活性 协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特性的VLC/RF网络决策机制
18
作者 陈北辰 陈硕 +1 位作者 孙洪亮 李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0-1116,共7页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与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信异构网络中易因瞬态链路变化而导致频繁切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特性的VLC/RF网络决策机制。首先,在离线采样阶段,通过对室内网格点的空间位... 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与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信异构网络中易因瞬态链路变化而导致频繁切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特性的VLC/RF网络决策机制。首先,在离线采样阶段,通过对室内网格点的空间位置、带宽、接收信号强度、时延与信噪比等特征数据,在控制器中对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并转换成比例权重,构建数据库。然后,在实时决策阶段,终端将采集到的特征数据反馈给控制器,通过跟控制器数据库中的信息比对来确定用户终端位置,提取出数据库中当前位置的优先链路并连接。最后,利用链路决策模型实时推导出网络通信指数,通过决策函数对数据库中的链路比例权重与网络通信指数聚合计算,求解出最优链路,并使用驻留定时器提高通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切换算法与传统的模糊逻辑切换算法和等效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垂直切换决策算法相比,有效降低了平均切换次数、切换中断概率。本文算法可以实现室内异构网络的智能化管理,改善用户体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异构网络 模糊系统 实时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SA-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
19
作者 陈耀 张烈平 +1 位作者 高小淋 张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随机森林(RF)算法用于室内可见光定位时定位精度低,存在过拟合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人口映射(SPM)与柯西分布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简称SCSSA-RF算法)。首先,该算法使用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 针对随机森林(RF)算法用于室内可见光定位时定位精度低,存在过拟合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人口映射(SPM)与柯西分布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简称SCSSA-RF算法)。首先,该算法使用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与位置坐标建立指纹数据库。然后,使用SCSSA的全局搜索能力对RF算法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将数据输入最佳模型中进行训练。最后,将决策树的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得到待定位点的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SCSSA-RF算法比未改进的SSA-RF算法收敛速度更快;SCSSA-RF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08 m,且误差主要集中在0.05~0.1 m内;在定位误差为0.2 m时,SCSSA-RF算法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定位 正弦人口映射 柯西分布 麻雀搜索算法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红外与可见光多尺度信息注入式图像融合
20
作者 杨艳春 李佳龙 +1 位作者 李毅 王泽煜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7,共16页
针对低光照条件下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由于忽视光照而导致纹理细节不清晰、视觉感知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光增强和语义注入式多尺度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适合低光增强的网络,通过残差模型反复迭代,实现夜... 针对低光照条件下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由于忽视光照而导致纹理细节不清晰、视觉感知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光增强和语义注入式多尺度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适合低光增强的网络,通过残差模型反复迭代,实现夜间场景下可见光图像的增强。然后,采用一种基于Nest架构的特征提取器作为网络的编码与解码器,其中深层特征能捕获图像的复杂结构和语义信息,设计了一种语义先验学习模块,通过交叉注意力进一步提取深层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语义信息,采用语义注入单元,将增强特征逐级注入了各个尺度。其次,设计了梯度增强分支,主流特征先通过混合注意力,再由主流分出Sobel算子流和Laplacian算子流,以此增强融合图像梯度。最后,通过解码器中同层之间的密集连接和不同层之间的跳跃连接,对各尺度特征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在视觉信息保真度、互信息、差异相关系数和空间频率,较九种对比方法分别平均提高了23.1%,16.3%,18%,39.8%,有效提升了低光环境下融合图像的质量,有助于提升高级视觉任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多尺度融合网络 低光增强 交叉注意力 语义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