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教研室助推教师自主发展:逻辑向路、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9,共6页
教师发展是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超越自我与不断精进的过程,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推进传统教研室的转型升级,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数智技术”“教师发展”两个具有时代... 教师发展是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超越自我与不断精进的过程,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推进传统教研室的转型升级,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数智技术”“教师发展”两个具有时代特征与生长向度的“关键力量”。虚拟教研室与教师发展的逻辑“耦合”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增力,赋能教师自主发展。在技术重塑教研室新的生态背景下,教师将面临教学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扩增、自主性驱动、评价改革引领等方面的现实挑战,需要从精神、物质、机制、评价层面,聚焦理念、知识、制度、评价改革等要素,探索助推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路向,为实现高质量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教师自主发展 逻辑“耦合”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虚拟教研建设:国际启示与本土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小勇 许课雪 +1 位作者 刘雪旎 刘桓秀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8,共10页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为我国高校教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数字化赋能的高校虚拟教研日益受到关注,但仍处于发展方向有待明晰的萌发探索阶段。研究探究了高校虚拟教研类型及共性特征,明确...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为我国高校教研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数字化赋能的高校虚拟教研日益受到关注,但仍处于发展方向有待明晰的萌发探索阶段。研究探究了高校虚拟教研类型及共性特征,明确了各类教研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课程建设应用性不足,以及课堂质量亟待提升;系统梳理了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教研建设的国际政策及其着力焦点,剖析了政策启示与案例经验,进而提出推动高校专业建设与新质人才培养融合、倡导校际课程协同数智共建共享、提升教学数字化创新应用水平等以数字化赋能高校虚拟教研深入发展的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研 虚拟教研 教育数字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
作者 张仕颖 刘弟 +2 位作者 刘鲁峰 李铷 刘雅婷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6,共4页
云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建成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位一体优质共享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教学实践中出现资源碎片化、资源... 云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建成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位一体优质共享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教学实践中出现资源碎片化、资源孤岛化、教学环节多、创新实践难等问题。面对AI技术的发展,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数智赋能微生物学课程的路径和经验。通过创建一体化AI智慧课程、搭建虚拟教研共享平台、创建AI大模型虚拟助教、迭代引进优质虚仿资源等措施,完成课程数字化转型,开创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数字化转型 数智赋能 AI智慧课程 虚拟教研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动画驱动方法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龙 李浩生 +3 位作者 张梦璇 杜莹 常雅淇 张文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84,共28页
人脸动画技术旨在通过输入源数据(如音频或视频)动态驱动静态人脸图像,以产生逼真的动画效果。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脸动画技术的进步,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学习并捕捉面部特征与运动规律,通过自动化驱动过程实现具有真实性与... 人脸动画技术旨在通过输入源数据(如音频或视频)动态驱动静态人脸图像,以产生逼真的动画效果。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脸动画技术的进步,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学习并捕捉面部特征与运动规律,通过自动化驱动过程实现具有真实性与个性化表达的人脸动画。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动画领域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现有的综述多聚焦于特定技术或单一模态的驱动源,文中系统地综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动画驱动技术,分别按照音视频驱动面部动画的流程总结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从输入源数据提取面部特征的一般步骤;其次,深入分析了特征提取与动画合成的关键技术,并对比不同深度学习网络架构在各步骤的优劣;最后,总结不同架构下的动画生成方法并比较异同。此外,还列举了人脸动画方法常用的数据集及评价指标,总结了领域内现存挑战,进一步阐述了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并做出一些展望,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深度学习在人脸动画领域应用的更全面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动画 深度学习 音视频驱动 虚拟人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教研室赋能“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向度与建构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茂勇 徐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2,共9页
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具有赋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价值,是“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的关键着力点。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虚拟教研室的实际运作和效能提升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持,... 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具有赋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价值,是“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的关键着力点。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虚拟教研室的实际运作和效能提升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持,使其成为助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新思路和新范式。基于共同体建构的理论视角,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在内部结构上涵盖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资源共同体以及技术共同体四大核心要素。虚拟教研室从价值联结、工具赋能、治理机制、治理手段等四个方面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共同体治理结构的革新,彰显了其赋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价值向度。为了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的作用,高职院校需从多元主体的价值缔约与愿景引领、共生治理的制度重塑与流程再造、产教融合的场域转换与多维赋能、教师成长资源的数字公共能量场供给、教育情境的深度沉浸式场景建构等方面整体设计虚拟教研室的建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虚拟教研室 “双师型”教师 虚拟共同体 AI赋能职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背景下农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究
6
作者 施印炎 汪小旵 +2 位作者 郑恩来 於海明 安秋 《农业工程》 2025年第7期133-136,共4页
在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背景下,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农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为探究对象,分析农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关键要素,提出建设虚拟教研室的具体路径。路径包含5个方面,分别是明确建设目标和顶层规划,搭建平台-组... 在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背景下,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农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为探究对象,分析农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关键要素,提出建设虚拟教研室的具体路径。路径包含5个方面,分别是明确建设目标和顶层规划,搭建平台-组织-资源-协同互动的平台管理体系,基于交叉融合理念组建优质师资团队,丰富教研内容、方法及活动,建立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方案。对农机专业虚拟教研室进行分析得出,其建设特色与优势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教研模式及完善改进更新机制。农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为推动教研高素质、高水平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患者虚拟现实应用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7
作者 黄美娟 张潇昂 +4 位作者 刘韦辰 廖雨萍 王志剑 张达颖 魏建梅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99,共5页
目的系统整合慢性疼痛患者参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应用的体验,为临床开展VR技术实践提供借鉴。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INAHL、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 目的系统整合慢性疼痛患者参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应用的体验,为临床开展VR技术实践提供借鉴。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INAHL、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慢性疼痛患者参与VR应用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5月。运用汇集性整合归纳结果。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26个研究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汇集为3个整合结果:感知益处、感知障碍、期望和需求。结论VR技术在多数慢性疼痛患者中展现出积极效果,但其临床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未来应完善慢性疼痛VR治疗支持系统,以提升患者参与度并推动VR技术的推广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虚拟现实技术 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AR技术在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脉络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雪珂 姚远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6,共14页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服装领域的应用日益显著。本文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梳理AR/VR技术在国内外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前沿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AR和VR技术在国内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服装领域的应用日益显著。本文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梳理AR/VR技术在国内外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前沿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AR和VR技术在国内服装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与内涵、虚拟服装的展示与应用,以及历史服饰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等方面。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更多关注深度学习与系统架构、计算机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升级。未来,集成新兴技术和智能化应用,推动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数智化转型将是中国服装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服装 VR技术 AR技术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发展脉络 智能时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类课程虚拟教研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9
作者 林秉敬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6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利用虚拟教研平台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地理、时间限制及学科孤立等障碍,提升教学质量,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方法】分析了厦门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状况,通过明确虚拟教研平台... 【目的】利用虚拟教研平台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地理、时间限制及学科孤立等障碍,提升教学质量,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方法】分析了厦门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状况,通过明确虚拟教研平台的筛选标准,设计科学的实习类课程虚拟教研平台组织架构与管理策略,成功构建了一个能够均衡满足学校、校内外教学团队及学生三方核心利益的实习类课程的虚拟教研平台,并进行了应用实践。【结果】该平台不仅促进了实习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构建,还实现了教研项目的无缝对接,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创建与共享,实现了教学成果的持续积累与优化。【结论】本研究不仅展示了虚拟教研平台在特定学科领域的成功应用,也为未来虚拟教研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虚拟教研平台 设计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及评价
10
作者 廖晓玲 李乐 +4 位作者 王鸿鹏 林欣 彭文涛 戴艳梅 陈春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2-576,共5页
文章旨在评价自行研发的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口腔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共纳入南开大学口腔医学专业55名本科生,采用理论讲授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后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价。问卷调... 文章旨在评价自行研发的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口腔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共纳入南开大学口腔医学专业55名本科生,采用理论讲授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后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虚拟仿真课程非常感兴趣(56.36%),非常有兴趣尝试其他形式的虚拟仿真课程(52.73%),激发了深入学习口腔修复学的兴趣(52.73%)及对未来工作环境的期待(54.55%),并对虚拟仿真效果表示非常满意(52.73%)。大二与大四学生相对比,其中三项调查问题统计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是否有兴趣深入学习口腔修复学、对于未来工作的环境是否有所期待及能否清楚了解“牙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桩”、“核”、“根管”等基本概念,其余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纤维桩全瓷冠修复虚拟仿真系统应用于口腔本科生教学效果良好,可以在不同年级不同教学进度及时机开展,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学 纤维桩 虚拟仿真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的硅基样本——基于大模型技术路线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泽民 陈向东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45,共15页
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教育研究方法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契机。基于此背景,研究聚焦于大模型驱动的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对其理论基础、实现路径以及潜在影响展开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究。研究伊始,深入剖析了大模型通过世界... 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兴起,为教育研究方法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契机。基于此背景,研究聚焦于大模型驱动的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对其理论基础、实现路径以及潜在影响展开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究。研究伊始,深入剖析了大模型通过世界知识的广泛习得、认知能力的自然涌现以及心理理论能力的精准模拟,为硅基样本提供坚实理论支撑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提炼虚拟抽样、数字孪生和社会模拟这三种实现教育硅基样本的关键技术路线,为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为切实验证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中的可行性,研究设计了一项探索性案例,模拟针对不同职业背景和技术熟练度的教育工作者开展的虚拟访谈。通过对案例的细致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硅基样本在教育研究中的可行性,以及其在捕捉教育群体异质性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硅基样本对教育研究知识生产模式所引发的深刻变革。同时,研究也客观地指出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方法论风险,如确认偏误、模型坍缩以及生态效度等方面的挑战。展望未来,教育研究或将呈现出“赛博格化”的发展趋势,在人机协同的全新模式下开拓崭新的探索空间,不断重塑教育研究的范式与边界,可为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样本 大模型智能体 虚拟抽样 数字孪生 社会模拟 教育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因导向下的街道空间关键要素阈值测定——基于虚拟现实和可穿戴生理传感器的循证研究
12
作者 方雪丽 于瀚婷 +2 位作者 李燕 张华丽 叶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4-113,共10页
【目的】在城市建设存量优化的背景下,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成为城市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支持人本尺度的精细化设计与精细管理,开展街道空间关键要素品质效应区间的实证研究,推动街道空间设计从经验驱动向循证设计转型。【方法】基于国内... 【目的】在城市建设存量优化的背景下,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成为城市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支持人本尺度的精细化设计与精细管理,开展街道空间关键要素品质效应区间的实证研究,推动街道空间设计从经验驱动向循证设计转型。【方法】基于国内外学者经典研究、现行导则和规范,明确了街道空间设计中的4类典型街道类型、2种道路等级及4项关键空间要素,并提取其对应的指导区间。以8条典型街道为空间原型,根据要素梯度分布构建251个虚拟现实场景,并招募185名被试者进行主观偏好和生理监测相结合的具身循证感知实验。先通过心理数据初步收缩现行导则中关键要素的阈值区间,为后续生理数据中异常值剔除提供参考;再进一步运用窗口式变点检测算法(window-basedchangepoint detection)处理生理数据,精细化测定关键要素的阈值区间。【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在心理评价维度,人行道宽度、设施带宽度值区间呈现“适中效应”,而界面通透性与感知评价正相关;2)在生理测度维度,不同类型街道的人行道宽度阈值区间差值最小,而商业型街道对设施带宽度和界面通透性需求较高;3)生理监测数据可精细化界定并补充现有导则中要素的指导区间范围,阈值范围收缩幅度可达20%~80%。【结论】搭建了一套可操作、易推广的街道空间要素阈值区间精细化分析框架,实现了虚拟现实、可穿戴生理传感器技术与设计实践需求的有效对接,探索了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导向 街道空间 阈值测度 虚拟现实 可穿戴生理传感器 循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的微生物学开放性课程资源的重构
13
作者 王茹 刘秋 +2 位作者 陈超 袁传军 于基成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为满足高校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基于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通过组建多维协同的教学团队,创新教研新模式,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和成果共享三个中心,构建“基础知识”... 为满足高校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基于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通过组建多维协同的教学团队,创新教研新模式,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和成果共享三个中心,构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课程思政”“实践观摩”“创新训练”“自我评价”六个开放性课程资源模块;并结合虚拟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发挥多维协同的教研和管理优势,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融入课程资源建设,以期为高等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 开放性 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资源重构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在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应用及挑战
14
作者 吕勇 樊代明 王钧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8-63,共6页
针对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技能训练资源失衡与科研临床协同困境,探讨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路径及挑战。通过多模态动态病例模拟技术弥合高阶技能训练资源缺口;智能科研辅助模块提升研究效率与临床相关性;基于机器学习的能力评估体... 针对临床医学专硕培养中的技能训练资源失衡与科研临床协同困境,探讨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路径及挑战。通过多模态动态病例模拟技术弥合高阶技能训练资源缺口;智能科研辅助模块提升研究效率与临床相关性;基于机器学习的能力评估体系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优化。DeepSeek的应用面临数据质量与隐私风险、算法可靠性局限、人机协作机制转型及伦理法律风险等挑战。需构建数据治理框架,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与虚拟现实临床协作平台,推动真实世界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DeepSeek大语言模型 虚拟病例 医学科研 教育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背景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
15
作者 季桉宁 刘子炀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智化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在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数智化虚拟教研平台、创新双师型教师队...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智化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在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数智化虚拟教研平台、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建设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三个维度的建设策略,旨在推进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交通管理人才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交通管理工程 虚拟教研室 双师型教师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U病人家属视角实施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和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16
作者 鲁陈虎 崔鸣欧 +1 位作者 蒋静 安聪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了解基于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家属视角实施虚拟现实(VR)技术相关促进和障碍因素,为制定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方案、促进病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 目的:了解基于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家属视角实施虚拟现实(VR)技术相关促进和障碍因素,为制定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方案、促进病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实施虚拟现实技术探视及康复锻炼的促进因素包括互动性、参与性及主观能动性增强,缩短病人病程、促进病人康复,改善病人负性情绪3个主题;障碍因素包括偶有不适感、内容形式单一、技术开发费用高3个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应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重症监护室病人探视及康复锻炼应用中的促进因素,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其障碍因素,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方案,促进病人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病人家属 虚拟现实技术 探视 康复锻炼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博物馆VR展览用户体验研究
17
作者 李佳 姚翔翔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61,共12页
目的“虚拟现实(VR)”是当代博物馆为提升其竞争力而普遍采用的数字展览技术之一,然而哪些因素会影响博物馆VR展览的用户体验有待厘清。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构建包含8个潜变量的研究模型;基于此扩展TAM模型设计调查问卷... 目的“虚拟现实(VR)”是当代博物馆为提升其竞争力而普遍采用的数字展览技术之一,然而哪些因素会影响博物馆VR展览的用户体验有待厘清。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构建包含8个潜变量的研究模型;基于此扩展TAM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对受测者进行测试,最终收集160份有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研究模型的收敛效度、区别效度进行验证,并对模型中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互动性、沉浸性与临场感,是影响用户对博物馆VR展览感知有用性、易用性与享乐体验的主要因素,并会进一步促进用户使用此类技术,还会也影响他们前往博物馆实地参观的意愿;但VR展览互动性对用户感知易用性没有正向影响,沉浸性只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且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同样没有正向影响。结论以V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展览体验。通过理解影响博物馆VR展览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及其关系,可确保最新技术发挥积极价值,这对博物馆在数字化时代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虚拟现实展览 技术接受模型(TAM) 用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我国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发展述评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慧琴 李中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2,137,共7页
自从2013年教育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以来,近十年我国高校在虚拟仿真实验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新进展与应用新成效。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CNKI数据库中2014~2023年的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或虚拟现实实验文献集合,挖掘... 自从2013年教育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以来,近十年我国高校在虚拟仿真实验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新进展与应用新成效。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CNKI数据库中2014~2023年的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或虚拟现实实验文献集合,挖掘了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单位、作者与发文期刊;分析了高被引文献的特征。同时,基于关键词共现关系聚类,阐释了虚拟仿真实验研究的主要类别、发展历程和前沿领域,进而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技术层次、覆盖学科、开发软硬件和发展趋势。研究得出,标准化、网络化共享平台和混合现实技术,是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新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教学 虚拟现实实验 研究综述 发展趋势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21
19
作者 曹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高校虚拟教研室作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方兴未艾,其本质内涵与内在逻辑机理有待挖掘,方能突破当前简单沿袭或模仿的实践模式而建构高校教研自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体系。经学理分析容易发现,大学教学学术,是教学与研究的有... 高校虚拟教研室作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方兴未艾,其本质内涵与内在逻辑机理有待挖掘,方能突破当前简单沿袭或模仿的实践模式而建构高校教研自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体系。经学理分析容易发现,大学教学学术,是教学与研究的有机融合,是大学教研的完美境界,是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理论框架。在这一理论框架之下,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高校教研组织的新形态,其背后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的高教新教改、新形态和新质量的内在要求,其实践路向是研究驱动、技术赋能的高质量教学,具体包括:研究驱动循证教学、技术赋能高校新教改、数字测评打造质量文化、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数据智慧、成果导向增进社区粘性等五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本科教学 教学学术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校图书馆的“中央厨房”式虚拟教研室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清玉 梁美宏 刘宇琳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虚拟教研室作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带来高校教学科研模式的变革。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支撑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运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拓展。文章基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空间,探讨虚拟... 虚拟教研室作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带来高校教学科研模式的变革。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支撑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运营,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服务拓展。文章基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空间,探讨虚拟教研室构建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及功能设置,提出建设基于高校图书馆的具备融合开放互联、虚实融通、资源共享特点的“中央厨房”式虚拟教研室,在助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创新、促进教学模式变革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提升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虚拟教研室 中央厨房 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