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士大夫贞淫观对妇女改嫁的影响及原因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如金 江美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0,共6页
宋代人的贞淫观较为宽泛,宋代士大夫身体力行反对妇女空守节义,宋代妇女改嫁极其普遍,涉及妇女各个阶层,宋代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另一方面理学家和统治者又极力想把封建枷锁套在妇女身上,反对妇女再嫁,但在当时实际上影响并不大。南宋... 宋代人的贞淫观较为宽泛,宋代士大夫身体力行反对妇女空守节义,宋代妇女改嫁极其普遍,涉及妇女各个阶层,宋代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另一方面理学家和统治者又极力想把封建枷锁套在妇女身上,反对妇女再嫁,但在当时实际上影响并不大。南宋以后直至元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贞节观的进一步提倡,妇女再嫁才成为可耻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贞淫观 改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妇女婚姻观镜像——基于新疆喀什地区S县阿村的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冯雪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7,共7页
维吾尔族婚姻多年前便引起学界关注,从"顶着压力"到"不明着谈"、"掏了洞的馕"与"处女情结"、"好女不等到十六七嫁"、从"没生育"到"没地位"、"雅克西"... 维吾尔族婚姻多年前便引起学界关注,从"顶着压力"到"不明着谈"、"掏了洞的馕"与"处女情结"、"好女不等到十六七嫁"、从"没生育"到"没地位"、"雅克西"与"帕克西"等说法和问题所透射出的维吾尔族妇女的恋爱观、贞节观、婚龄观、生育观、离异观,使我们在了解维吾尔族妇女婚姻观诸多层面的同时,更为深入地了解维吾尔族婚姻文化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妇女婚姻观 婚姻文化 恋爱观 贞节观 生育观 离异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初文人妇女观的建构与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雪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明初文人妇女观保守与落后的传统认识,来源于相关妇女问题研究的推演,是一种外在层累建构,其根本缺陷是未从明初文人妇女观念本身去做整体分析。实际上,明初文人在认同妇女贞节观念的同时,还有对夫忠妇贞伦理秩序的倡导,对节妇敢于担当... 明初文人妇女观保守与落后的传统认识,来源于相关妇女问题研究的推演,是一种外在层累建构,其根本缺陷是未从明初文人妇女观念本身去做整体分析。实际上,明初文人在认同妇女贞节观念的同时,还有对夫忠妇贞伦理秩序的倡导,对节妇敢于担当的崇尚,亦有对重情烈妇的赞美。其背后思想基调一方面是强调"男外女内"的社会秩序,通过烘托妇贞固化妇女的家庭本位,从相反层面激励男子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主张社会个体的独立性,通过挖掘明初贞妇的睿智、果敢和勇于担当,凸显她们的独立品质;此外,还有对妇女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的认同。正是由于明初文人妇女观的长期孕育,才有明代中后期妇女解放思想大幕的开启。明初文人妇女观的曲解建构反映出传统阶级二元论思想在史学研究中的挥之不去,也再次警醒妇女史研究需要时刻把握妇女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观 旌表制度 贞节观念 明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通俗小说的再嫁故事及其伦理价值构建
4
作者 梅东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明代贞节观念的强化与伦理实践的脱节,造成现实生活中贞节道德的“失范”,明代通俗小说的再嫁故事正是这种“道德失范”情景的形象写照。借助再嫁故事的书写,有些通俗小说篇目强化贞节观念,描述道德困境中再嫁妇女的节、义选择及其道德... 明代贞节观念的强化与伦理实践的脱节,造成现实生活中贞节道德的“失范”,明代通俗小说的再嫁故事正是这种“道德失范”情景的形象写照。借助再嫁故事的书写,有些通俗小说篇目强化贞节观念,描述道德困境中再嫁妇女的节、义选择及其道德责任,表达出新的贞节观;有些小说篇目则透露出对妇女再嫁的理解、同情甚至欣赏,但这种同情与理解又是有道德底线的。通俗小说的妇女再嫁故事书写折射出晚明社会多元并存的伦理精神,它是道德至上主义的伦理褊狭,也是面向日常生活和体察人情人性的道德宽容,同时也渗透着明确的礼法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通俗小说 再嫁故事 道德失范 贞节观 道德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