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纳理论的隔振系统功率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史冬岩 孔令成 +1 位作者 石先杰 石兴保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752,共5页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双层隔振系统对于抑制结构振动非常有效.通过建立的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导纳法以及划分子系统的方法,推导了隔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并计算了传递到系统的功率流.通过分析传递的功率流,研究了隔振系统的振动传...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双层隔振系统对于抑制结构振动非常有效.通过建立的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导纳法以及划分子系统的方法,推导了隔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并计算了传递到系统的功率流.通过分析传递的功率流,研究了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验证了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并研究了双层隔振系统中基板的阻尼比和刚度参数对于振动传递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对双层隔振系统功率流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隔振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 导纳法 隔振系统 振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梁用于板壳耦合结构的吸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伟浩 盛美萍 肖和业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4,共5页
将变截面梁用于一种板壳耦合结构的吸振,推导了功率流在各结构上的分配表达式,并对吸振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梁在共振频率处对板和壳的吸振效果明显;安装位置对梁的吸振效果有决定作用,安装位置处板的响应幅值越大,梁的吸振效果越... 将变截面梁用于一种板壳耦合结构的吸振,推导了功率流在各结构上的分配表达式,并对吸振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梁在共振频率处对板和壳的吸振效果明显;安装位置对梁的吸振效果有决定作用,安装位置处板的响应幅值越大,梁的吸振效果越明显;提高梁的损耗因子有利于提升其吸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导纳 功率流 梁式动力吸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置弹性支承隔振系统功率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荣 孙玲玲 +1 位作者 赵飞 李志波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斜置隔振装置,建立了复杂振源激励、弹性斜置支承与基础梁结构三维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给出了隔振器纵向振动和弯曲振动导纳。考虑隔振支承多维波动效应,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特性传递矩阵及功率流表达式。数值模拟...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斜置隔振装置,建立了复杂振源激励、弹性斜置支承与基础梁结构三维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给出了隔振器纵向振动和弯曲振动导纳。考虑隔振支承多维波动效应,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特性传递矩阵及功率流表达式。数值模拟计算表明,隔振器高频共振形成驻波是系统功率流下降趋势变缓的主要原因。在中高频域,输入基础的功率流随倾斜角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斜置隔振 驻波 功率流 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筏隔振系统多维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飞 孙玲玲 陈荣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0,共4页
针对工程中的浮筏隔振装置,建立了柔性基础上复杂激励多维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隔振支撑多维波动效应,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给出了系统的功率流谱。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复杂激励隔振系统在... 针对工程中的浮筏隔振装置,建立了柔性基础上复杂激励多维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隔振支撑多维波动效应,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给出了系统的功率流谱。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复杂激励隔振系统在低频域出现多个共振峰,在高频域基础的弯曲共振模态及隔振器驻波效应使得系统功率流提高。减小隔振器刚度能明显降低系统功率流但也使驻波效应提前。增加筏体质量可明显降低系统功率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浮筏隔振 导纳 驻波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筏及双层隔振装置隔振性能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增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6期65-68,共4页
浮筏隔振是从传递路径上控制舰艇机械噪声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分析浮筏隔振装置的性能及筏架上设备激励相位差的影响,并与双层隔振装置的效果进行对比,本文基于导纳理论建立了设备-浮筏-安装基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泵组小型浮筏隔... 浮筏隔振是从传递路径上控制舰艇机械噪声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分析浮筏隔振装置的性能及筏架上设备激励相位差的影响,并与双层隔振装置的效果进行对比,本文基于导纳理论建立了设备-浮筏-安装基座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泵组小型浮筏隔振装置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频段,浮筏隔振装置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设备-上层隔振器、筏架-下层隔振器系统的垂向刚体振动固有频率ω1、ω2,故筏架上单台设备运行时其隔振效果与同固有频率ω1、ω2的双层隔振装置基本一致,而在低频段浮筏隔振装置效果略好;筏架上设备激励的相位差对中高频段传递到基座的振动功率流及振级落差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低频段的振动传递及隔振性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 浮筏 振动功率流 导纳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流理论在无砟轨道振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付娜 李成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振动的能量特性,应用功率流理论推导了有限元功率流法的计算公式,并以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为例说明了功率流理论在无砟轨道振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功率流理论可以解释振动能量在无砟轨道振动系统中... 为研究无砟轨道振动的能量特性,应用功率流理论推导了有限元功率流法的计算公式,并以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为例说明了功率流理论在无砟轨道振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功率流理论可以解释振动能量在无砟轨道振动系统中分布、传递、存储和耗散的机理,为无砟轨道振动控制及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在桥上减振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中,钢轨的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100~2 000 Hz的中高频范围,而道床板和桥梁的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20~200 Hz频率范围内;在简谐荷载作用下,振动能量通过扣件和减振垫时的衰减量各达到24 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振动能量 无砟轨道 功率流理论 有限元功率流法 振动传递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有限元在振动与噪声预示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原凯 王建民 +1 位作者 韩丽 秦朝红 《强度与环境》 2015年第3期10-19,共10页
能量有限元方法是在波动理论上建立的一种功率流方法,兼具有限元方法和统计能量方法的优点,是预示中高频域振动和噪声的一种新方法。针对国内外能量有限元的研究成果,首先从简单结构、组合结构、声振响应、特殊结构及与其他方法的结合5... 能量有限元方法是在波动理论上建立的一种功率流方法,兼具有限元方法和统计能量方法的优点,是预示中高频域振动和噪声的一种新方法。针对国内外能量有限元的研究成果,首先从简单结构、组合结构、声振响应、特殊结构及与其他方法的结合5个方面介绍了能量有限元方法的理论研究进展,接着以杆结构为例介绍了能量有限元的基本原理,之后介绍了能量有限元软件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NASTRAN自带的EFEA软件,最后总结了能量有限元方法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说明继续完善能量有限元理论及软件并将其应用到工程中去是迫切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有限元 波动理论 功率流方法 中高频域 振动和噪声 EFEA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轴对称裂纹的圆柱壳输入功率流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翔 李天匀 +1 位作者 赵耀 严谨 《中国舰船研究》 2006年第4期21-25,共5页
广泛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圆柱壳结构因冲击、腐蚀、交变载荷等外力作用下常出现裂纹损伤,因此,对含裂纹的圆柱壳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含有环向轴对称表面裂纹的无限长圆柱壳的振动与输入功率流特性进行研究... 广泛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圆柱壳结构因冲击、腐蚀、交变载荷等外力作用下常出现裂纹损伤,因此,对含裂纹的圆柱壳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含有环向轴对称表面裂纹的无限长圆柱壳的振动与输入功率流特性进行研究,将壳体中的表面裂纹模拟为线弹簧,运用线弹性断裂力学,考虑到裂纹的张开、滑移和撕裂三种状态,建立了裂纹区域的局部柔度矩阵。分析了在周向线力作用下圆柱壳在呼吸模式下的振动与波传播特性,并讨论了壳体中的输入能量流与裂纹参数和结构参数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裂纹的存在改变了壳体中的振动波和能量的传播特性,裂纹的位置和深度与功率流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特性 圆柱薄壳 裂纹 振动波 局部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扣件温频变的车轨桥垂向耦合系统振动能量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林芽 李辉 +2 位作者 秦佳良 左志远 孟宪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8,共8页
通过对扣件进行定频变温试验,结合温频等效原理与高阶分数导数FVMP模型建立扣件的温频变动态力学模型,并在车-轨-桥耦合系统中采用新建模型模拟扣件,基于功率流法系统地分析与评价扣件温频变动态力学性能对车轨桥耦合系统振动能量分布... 通过对扣件进行定频变温试验,结合温频等效原理与高阶分数导数FVMP模型建立扣件的温频变动态力学模型,并在车-轨-桥耦合系统中采用新建模型模拟扣件,基于功率流法系统地分析与评价扣件温频变动态力学性能对车轨桥耦合系统振动能量分布与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扣件动参数频变会使中高频段内的轨道结构振动能量增大,对低频段的轨道结构振动能量影响较小,且对钢轨传递给轨道板的振动能量影响较大,但对桥梁的振动能量传递影响较小;温度的降低会导致轨道结构的振动能量增大,且会增大61 Hz后中高频段内钢轨传递给轨道板的振动能量,但对桥梁的振动能量传递影响较小;扣件温频变对轨道结构振动能量的分布有较大影响,但对于轨下结构的能量传递影响较小。因此,在轨道桥梁耦合求解振动能量时必须要考虑扣件温频变特性,否则将难以精准预测轨道结构振动能量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频变特性 FVMP模型 车-轨-桥耦合振动 功率流 振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流计算在船舶尾部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的应用
10
作者 刘爱民 王凌燕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7-69,共3页
舰船的机械结构振动不仅会产生噪声,降低舰船的隐蔽性,还会导致机械结构由于振动造成的破坏,因此,研究船舶机械结构的振动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船舶尾部是动力系统所在地,研究船舶尾部的振动传递特性,并针对振动传递特性进行相应的减振... 舰船的机械结构振动不仅会产生噪声,降低舰船的隐蔽性,还会导致机械结构由于振动造成的破坏,因此,研究船舶机械结构的振动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船舶尾部是动力系统所在地,研究船舶尾部的振动传递特性,并针对振动传递特性进行相应的减振设计对于改善船舶整体的性能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振动功率流理论和无阻尼自由振动理论,并结合有限元分析技术,对船舶尾部的振动传递特性进行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计算 振动特性 无阻尼自由振动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黑洞排列组合板结构的减振特性研究
11
作者 解妙霞 张泽珲 +1 位作者 魏远琪 高锋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声学黑洞结构是一种弹性波操控结构,利用它可以实现对弹性波的减振降噪和能量回收。为了探究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的声学黑洞结构的减振特性,设计4种方案的声学黑洞板结构。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谐响应分析,提取不同频率下的振动速度级曲线... 声学黑洞结构是一种弹性波操控结构,利用它可以实现对弹性波的减振降噪和能量回收。为了探究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的声学黑洞结构的减振特性,设计4种方案的声学黑洞板结构。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谐响应分析,提取不同频率下的振动速度级曲线;进行瞬态分析,提取结构上的振动功率流分布。并对比不同方案板结构的减振特性。结果表明:声学黑洞组合体结构具有良好的能量聚集效应,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其减振效果优于其他声学黑洞结构,研究为新型声学黑洞的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学黑洞 减振特性 振动速度级 振动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板耦合结构振动功率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尔敦 王敏庆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共4页
研究梁板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以导纳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系统各部分功率流表达式。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主要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功率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板厚度及梁长度影响功率流幅值的频带分布,而梁、板损耗因子的变化改变净功率流、总... 研究梁板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以导纳理论为基础推导了系统各部分功率流表达式。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主要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功率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板厚度及梁长度影响功率流幅值的频带分布,而梁、板损耗因子的变化改变净功率流、总功率流和吸收功率流的大小,其中板角是较为理想的耦合位置。通过优化设计,对某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取得了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梁板耦合结构 振动特性 导纳理论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激励下机匣振动能量传递规律与耦合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英群 张锴 +2 位作者 徐蒙 赵巍 赵庆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9-1398,共10页
为了研究机匣振动能量的传递规律和转子多重不平衡激励能量在机匣上的耦合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包括压气机机匣、燃烧室机匣和涡轮机匣组件在内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机匣模型,应用结构声强法计算分析了机匣在不同激励频率下振动能量的传... 为了研究机匣振动能量的传递规律和转子多重不平衡激励能量在机匣上的耦合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包括压气机机匣、燃烧室机匣和涡轮机匣组件在内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机匣模型,应用结构声强法计算分析了机匣在不同激励频率下振动能量的传递规律和耦合特性。结果表明:(1)机匣共振时,振动能量的穿透力最强,主要以纵波和剪切波的形式穿过机匣安装边向其他部件传递。(2)机匣的模态振型与其振动能量传递特性有关,振动幅值较大的机匣组件同时也是主要参与振动能量传递的机匣组件。(3)振动能量在机匣上的传递具有解耦特性,多重激励同时作用下的机匣振动能量传递特性可以分解为多个单一激励作用下机匣振动能量的线性矢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机机匣 结构声强法 振动功率流 振动能量传递规律 振动能量耦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基础上单层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迁 吕志强 +1 位作者 帅长庚 李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8,共5页
利用振动能量的传递与变化来描述系统的振动状态具有诸多优点,功率流作为隔振系统中能量传播的一个衡量指标,可以方便地分析机械振动的传播路径与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本文将柔性基础上的单层隔振系统简化为四边简支薄板基础上的单层隔... 利用振动能量的传递与变化来描述系统的振动状态具有诸多优点,功率流作为隔振系统中能量传播的一个衡量指标,可以方便地分析机械振动的传播路径与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本文将柔性基础上的单层隔振系统简化为四边简支薄板基础上的单层隔振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数值计算,可以考察各变量对于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评估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将功率流概念运用到隔振效果的评估中,分析其中的差别和相似点,为隔振系统的设计与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 传递特性 弹性基础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核电汽轮机高压主汽调节阀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舒相挺 蒋彦龙 杨璋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2,216,共5页
研究某ARABELLE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汽轮机高压主汽调节阀组的稳定性,提出优化运行措施。以某ARABELLE型核电汽轮机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压主汽调节阀组的配汽方式和布置特点分析其运行特性;建立阀组振动测试系统,测试高压调节阀在不同开度下... 研究某ARABELLE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汽轮机高压主汽调节阀组的稳定性,提出优化运行措施。以某ARABELLE型核电汽轮机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压主汽调节阀组的配汽方式和布置特点分析其运行特性;建立阀组振动测试系统,测试高压调节阀在不同开度下阀杆的振动情况,研究阀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压调节阀开度在约2.9%时,阀杆存在共振现象;随着阀门开度增加,阀杆振动幅值略有升高,但基本保持稳定,振动以流体高频湍流诱发振动为主,激振力频率集中在0~5000Hz频段;满功率下阀组内部蒸汽流速符合行业标准,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和整体稳定性。但该型核电汽轮机在夏季满功率工况时容易进入高压调节阀流量特性曲线的陡峭区域,存在阀位抖动、高压进油管油压脉动和进油管爆裂等缺陷,采取适当提高功率设定值的运行方式等,有助于维持阀门开度稳定和机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汽轮机 高压主汽调节阀组 阀位-流量特性 振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射流中翼型气动特性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旭 周洲 +1 位作者 郭佳豪 薛臣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为研究射流与翼型间的相互作用,将自由流线模型与面元法结合,建立了二维无黏射流中翼型气动特性的计算方法。利用总压差不变假设和自由流线模型确定射流边界的涡强和位置,翼型的气动力采用涡面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进行松弛迭代求解。对... 为研究射流与翼型间的相互作用,将自由流线模型与面元法结合,建立了二维无黏射流中翼型气动特性的计算方法。利用总压差不变假设和自由流线模型确定射流边界的涡强和位置,翼型的气动力采用涡面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进行松弛迭代求解。对所提计算方法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收敛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了翼型在射流中上下位置、射流宽度与翼型弦长比值对翼型气动力的影响;利用动量理论对射流中翼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翼型在射流中的气动特性与自由来流中差别较大,当翼型引起射流偏转时,翼型不仅会受到升力,还会受到阻力。文中所提方法可用于二维射流中翼型气动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自由流线 射流 动力增升 气动特性 动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结构模型的平置式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门丽洁 余桐奎 +3 位作者 龙军 刘文帅 王志伟 时胜国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1-247,共7页
针对大型船用浮筏隔振系统的声学优化设计问题,从振动能量传递角度出发,研究浮筏隔振系统各子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分析振动能量由设备机脚经浮筏隔振系统传至基础的传递规律。采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基于弹性基础的多... 针对大型船用浮筏隔振系统的声学优化设计问题,从振动能量传递角度出发,研究浮筏隔振系统各子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分析振动能量由设备机脚经浮筏隔振系统传至基础的传递规律。采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基于弹性基础的多激励源多自由度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子结构参数条件下浮筏系统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和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平置式浮筏系统中隔振器刚度、机组和筏体质量、弹性基础板厚度等结构参数对传入基础的功率流影响较大,减小隔振器刚度、增加机组设备、增加筏体质量、增大基础板厚度均可有效降低传入基础的振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功率流 子结构导纳 传递特性 模型 浮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