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VBNC状态的诱导条件和EMA-qPCR检测 被引量:6
1
作者 余以刚 田聪 +3 位作者 肖性龙 陶文扬 黎金霞 吴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诱导条件模型,考察了温度、盐度和酸度3个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可培养数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了VBNC状态的诱导条件,同时观察细菌可培养数的变化,建立... 为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诱导条件模型,考察了温度、盐度和酸度3个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可培养数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了VBNC状态的诱导条件,同时观察细菌可培养数的变化,建立了DNA结合染料叠氮溴乙锭(EMA)与qPCR技术相结合检测VBNC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细菌可培养数受酸度的影响最大,VBNC状态的最佳诱导条件为菌液在含15%NaCl和0.3%乙酸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4℃下培养12 d;通过正交试验诱导后的不可培养菌可由EMA-qPCR方法有效检出,其与qPCR法的Ct值(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之差在1.29~8.56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诱导条件 叠氮溴乙锭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沙门氏菌VBNC状态诱导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晓媛 钱爱东 李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通过对3株沙门氏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诱导,确定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VBNC状态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以改变沙门氏菌培养环境为主,设计11种条件对3株沙门氏菌进行诱导培养,同时观察其可培养菌数的变化及荧光图像的变化。... 通过对3株沙门氏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诱导,确定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VBNC状态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以改变沙门氏菌培养环境为主,设计11种条件对3株沙门氏菌进行诱导培养,同时观察其可培养菌数的变化及荧光图像的变化。确定标准株S1在LB液体培养基4℃需氧培养到55d时可培养菌数降为零,同时菌体变为球杆菌,可认为其进入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vbnc 诱导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条件下的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PMA-qPCR定量检测及其呼吸活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羽霏 方祥 +2 位作者 廖振林 王丽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 定量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的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副溶血弧菌的变化情况,并对VBNC菌的呼吸活性进行分析。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结合的技术(PMA-q PCR)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优化传统CTC(5-cyano-2,3-ditolyl tetrazolium chloride)呼吸检测法对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A-q PCR检测技术结合平板计数的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诱导过程中活菌数和可培养菌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差值测定出VBNC细胞的浓度。在不同的温度、Na Cl含量和氯霉素含量的诱导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在其中的7种条件下在60 d内进入了VBNC状态。VBNC细胞终浓度最低为5.75×10~2 CFU/m L,最高为1.70×10~5 CFU/m L。在细胞呼吸实验中,采用CTC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双染法能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VBNC细胞表面的红色荧光,有效区分死活细胞。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根据荧光强度快速区分呼吸活性呈阴性和阳性的细胞。本研究为VBNC细菌的检测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PMA-qPCR 流式细胞仪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和正常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包秋华 王丽娜 +2 位作者 张雨虹 彭江英 马学波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5,共6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杆菌Zhang的VBNC态和正常态两种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874个和368个代谢物质,根据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筛选原则,通过数据库比对...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杆菌Zhang的VBNC态和正常态两种细胞的代谢组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874个和368个代谢物质,根据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筛选原则,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得到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两种状态下的主要差异代谢物有24种,主要包括氨基酸类、糖类、维生素类等6类,随后按类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干酪乳杆菌Zhang生存过程中的作用,为探索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在逆境条件下的存活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NC状态鸡白痢沙门氏菌快速诱导条件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烨 马吉飞 +2 位作者 赵瑞利 边艳 杨久强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建立VBNC状态沙门氏菌实验室快速诱导条件,以4℃低温诱导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Cu^2+和冰醋酸作为快速诱导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4℃低温条件下,添加2-4 mM Cu^2+对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有明显促进作用,与传... 为建立VBNC状态沙门氏菌实验室快速诱导条件,以4℃低温诱导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Cu^2+和冰醋酸作为快速诱导条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4℃低温条件下,添加2-4 mM Cu^2+对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有明显促进作用,与传统诱导条件相比,诱导时间平均提前15d。对诱导进入VBNC状态的沙门氏菌进行16SrRNA鉴定,结果证明,所得菌为VBNC状态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沙门氏菌 16S RRNA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VBNC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赵黎黎 包秋华 赵国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6-101,共6页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采取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文章概述了几种检测VBNC态细菌的方法,如活菌直接计数法、核酸染料检测法、呼吸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等,并对检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态vbnc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辣椒酱贮藏过程中残留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丁文 汪先丁 +3 位作者 高鹏 杨虎 赵敏 孙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菌株,并运用PCR-DGGE法分析贮藏终点辣椒酱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辣椒酱中微生物减少了90%以上,残留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在贮藏期内微生物数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CR-DGGE检测发现贮藏终点辣椒酱中主要残留细菌为乳酸菌(Pediococcus sp.和Lac-tobacillus sp.)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因此,热处理可使辣椒酱中部分微生物致死、亚致死或转为"存活但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但残留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乳酸菌可能导致辣椒酱的腐败。有效控制芽孢杆菌将是延长辣椒酱货架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货架期 菌落总数 PCR-DGGE vb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慧玲 邵玉宇 +2 位作者 高姝冉 孟和毕力格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状态的综述进而对益生乳酸菌VBNC状态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以解决乳酸菌发酵剂工业化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卫生指标菌在瓶装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小红 杨政 +2 位作者 鲁梅芳 韩朝龙 王晓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7-201,共5页
在瓶装水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大肠菌群通常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指标菌。研究发现,经低温或Cu2+诱导可使大肠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大肠杆菌,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提供的培养基上不会出现菌落,检测结果为阴性。... 在瓶装水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大肠菌群通常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指标菌。研究发现,经低温或Cu2+诱导可使大肠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大肠杆菌,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提供的培养基上不会出现菌落,检测结果为阴性。同时对另一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发现其同样存在非可培养状态,证明了现阶段的检测方法,将会造成该状态下微生物的直接漏检。在"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复苏实验中,发现过氧化氢酶和吐温20可以使处于非可培养状态中的两种细菌在短时间内实现复苏,重新具有可培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瓶装水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段锐 钱爱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1,共4页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黏附性,以及复苏等方面综述了VBNC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细菌,从而对VBNC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肠弯曲菌在环境压力条件下的生存机制和可培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为 王蓓蕾 +1 位作者 胡桂学 王伟利 《肉类研究》 2011年第5期37-39,共3页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可以产生几种肠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黏膜引起急性肠炎,据统计其导致肠炎比例是沙门氏菌的3倍。该菌污染肉类食品后,经冷冻等环境的变化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 空肠弯曲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可以产生几种肠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黏膜引起急性肠炎,据统计其导致肠炎比例是沙门氏菌的3倍。该菌污染肉类食品后,经冷冻等环境的变化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到。空肠弯曲菌在pH值、湿度、温度、营养成分等条件发生极端改变的情况下可以进入VBNC状态。本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空肠弯曲菌是如何抵御外力影响的,防范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环境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斐 陈刚 +2 位作者 寇运同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637-641,共5页
将大肠杆菌 O157:H7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涂布平板法 (PC)和最大近似值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95~ 115d后表明可培养菌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镜检计... 将大肠杆菌 O157:H7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涂布平板法 (PC)和最大近似值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95~ 115d后表明可培养菌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镜检计数 (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 10 6个 / m L。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 O157:H7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活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涂布平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发生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影 段锐 +2 位作者 王伟利 孙晓媛 钱爱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探究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发生机制。应用冰乙酸和4℃联合诱导条件,使鸡大肠杆菌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VBNC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从VBNC大肠杆菌中筛选得到的3个差异片段与大... 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探究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发生机制。应用冰乙酸和4℃联合诱导条件,使鸡大肠杆菌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VBNC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从VBNC大肠杆菌中筛选得到的3个差异片段与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98%和99%,而氨基酸的同源性也均在97%以上,表明这3个序列是大肠杆菌23S核糖体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同时也是与大肠杆菌VBNC状态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由此推知,当正常大肠杆菌在未暴露任何压力下时,其转录水平较低,特别是23S rRNA的某一(些)基因不显示或受到强烈抑制。当进入VBNC状态后,面临生存压力时,这一(些)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强于正常状态,而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结构与场所,其某些基因也将积极参与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nc状态 大肠杆菌 mRNA差异显示(DDRT-PCR)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诱导和复苏后菌株的生理特征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颖翘 王丽 钟青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山梨酸钾的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诱导其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升温的方法复苏VBNC状态的菌株,并考察了复苏菌株的...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山梨酸钾的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诱导其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升温的方法复苏VBNC状态的菌株,并考察了复苏菌株的生理特性及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结果表明,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VBNC状态,经BHI升温方法复苏后的菌体和正常状态的菌体形态上并无区别.在血平板上,复苏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乳白色,且无溶血圈.生化试验表明,复苏的菌株除尿素酶阴性外,其他代谢特征均与标准菌株相同.复苏后的菌株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减弱,可能与其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生理特性 应激抵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包秋华 刘倩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8-256,共9页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机构、来源出版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使用Cite Space5.8软件获得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994—2021年期间细菌VBNC研究的年发文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836篇文献来自67个国家或地区、1 528个研究机构,分布在355种出版物中;1994—2010年和2011—2021年排名在前10位国家的发文量共占总发文量的88.04%,发文量非常集中;中国在2011—2021年期间发文量跃居世界第一;细菌VBNC研究在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发文量始终位居前列。Escherichia coli(埃希氏大肠杆菌)、VBNC、nonculturable state(非可培养状态)、survival(存活)、resuscitation(复苏)等关键词是细菌VBNC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在未来,细菌VBNC的研究依然需要加大力度,其将会对食品安全、微生物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活的非可培养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亚利 包秋华 +1 位作者 王俊国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5,共5页
乳酸菌在某些恶劣的环境下仍可以保持代谢活性,会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从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文中阐述了目前已经发现的VBNC态乳酸菌的种类、其诱导和复苏条件、生理生化特性、检测方... 乳酸菌在某些恶劣的环境下仍可以保持代谢活性,会失去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能力从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文中阐述了目前已经发现的VBNC态乳酸菌的种类、其诱导和复苏条件、生理生化特性、检测方法及前景展望,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乳酸菌的VBNC态,为今后乳酸菌在工业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保持高活性状态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活的非可培养态 诱导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及其复苏菌株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郝小斌 宁喜斌 张继伦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0-16,共7页
将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997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616分别于低温(4℃)寡营养(人工海水、陈海水)条件和低温(4℃)富营养条件(TSB-3%NaCl)下进行诱导实验。结果显示,两菌株皆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 将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997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616分别于低温(4℃)寡营养(人工海水、陈海水)条件和低温(4℃)富营养条件(TSB-3%NaCl)下进行诱导实验。结果显示,两菌株皆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state,VBNC),且进入VBNC状态的菌株对小白鼠无致病性。运用升温复苏等多种方法对已经进入VBNC状态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复苏,并对复苏菌株的生长曲线、生理生化指标和毒力基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复苏成功,复苏后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毒力基因与标准菌株基本相同,但V.pA7F(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J1.1997复苏菌株)的生长活性有所下降,并且其trh毒力基因和脲酶反应均为阴性。以上结论皆为研究副溶血性弧菌VBNC和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活的不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俊良 魏彩姣 赵喜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9-275,共7页
在食品加工、产品运输及贮藏过程中,极端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如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 在食品加工、产品运输及贮藏过程中,极端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致病菌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如大肠杆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一旦进入了VBNC状态,常规的培养检测方法不能将其检出,易造成VBNC状态致病菌漏检,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本文归纳了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致使食源性致病菌进入VBNC状态的相关因素,概括了食源性致病菌VBNC状态的生物学特性,并着重介绍VBNC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安全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活的不可培养状态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在逆境条件下膜脂肪酸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梅迩蓝 包秋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05-112,共8页
细胞膜是控制细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在逆境条件下,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以调整适当的膜流动性和适应性,保护细胞膜免受不利和多变逆境条件的影响。有些细菌在逆境胁迫的条件下会进入活的但不可培养的(Viable bu... 细胞膜是控制细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在逆境条件下,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以调整适当的膜流动性和适应性,保护细胞膜免受不利和多变逆境条件的影响。有些细菌在逆境胁迫的条件下会进入活的但不可培养的(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总结了细菌几种逆境胁迫及其诱导因子,并论述了细菌和部分具有VBNC态细菌在逆境胁迫下膜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的变化、以及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解析细菌逆境胁迫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逆境条件 vbnc 细胞膜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诱导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病叶中进入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含 王冰倩 +4 位作者 杜逸晨 宋康丽 李佳杨 聂婧源 宋从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究水稻白叶枯病菌是否存在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害循环,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14年的水稻白叶... [目的]探究水稻白叶枯病菌是否存在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害循环,为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分离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14年的水稻白叶枯病叶,采用划线稀释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平板分离,探索不同温度处理下病叶中白叶枯病菌的可培养情况。将带利福平抗性的白叶枯病菌PXO99^(A)菌株剪叶接种感病水稻品种‘深两优871’,病叶剪成小段分别置于4、28和37℃下保存,每隔30 d取病叶小段,通过平板分离进行病原菌含量的测定。利用染色全细胞染料Microlight^(TM) Green JJ98 and JJ99以及染死细胞染料碘化丙啶(PI)对喷菌液中细胞的存活程度进行测定。[结果]采集自田间、保存在室温和4℃下的病叶都有明显的喷菌现象;只有从4℃保存(甚至保存4年)的样品上可以分离到病原菌,而保存在室温的样品上都不能分离到白叶枯病菌。从人工接种的保存在3个温度下的病叶上分离的病原菌,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可培养的PXO99^(A)菌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37℃保存60 d后未分离到病原菌。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保存60 d后,4、28和37℃条件下保存的样本中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2.52%、32.17%和24.02%。以上结果说明,37℃病叶中的病原菌部分进入了VBNC状态。[结论]高温诱导了水稻白叶枯病样中的病原菌进入了VBNC状态。这为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生物学特征和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vbnc 荧光染料染色 温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