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1
作者 徐春春 纪龙 +2 位作者 陈中督 李丹 方福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共4页
我国水稻年度间、品种间、区域间生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水稻单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我国水稻单产提升面临重大突破性品种短缺、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标准化技术落实难到位难、灾害防控技术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品种选育... 我国水稻年度间、品种间、区域间生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水稻单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我国水稻单产提升面临重大突破性品种短缺、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标准化技术落实难到位难、灾害防控技术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品种选育、技术集成、技术推广和防灾减灾等四方面协同发力,切实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区试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推动稻谷产能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面积单产 品种选育 技术集成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的测井曲线大尺度差异超分辨
2
作者 曹志民 丁璐 +1 位作者 韩建 郝乐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0-685,共16页
精细储层描述一直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的重点,但常规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难以满足对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储层的有效识别。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集成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从多视多尺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两级知识迁移的测井曲线大... 精细储层描述一直是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的重点,但常规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难以满足对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储层的有效识别。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集成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从多视多尺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两级知识迁移的测井曲线大尺度差异超分辨方法提高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实现低成本情况下的储层精细描述;选取地层反映较好的微球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曲线作为目标曲线,实现高分辨成像电阻率曲线信息到目标测井曲线映射模型的构建,进而实现目标测井曲线的大尺度差异超分辨,并将超分辨结果与不同超分辨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超分辨曲线与真实高分辨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与对比方法相比提高了3.6%~16.0%,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28.9%~90.8%、15.7%~69.8%、24.4%~74.7%、25.0%~74.2%、25.2%~77.4%。本文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现有常规测井曲线的毫米级超分辨处理,得到的超分辨曲线能够大致地捕捉到地层的变化,降低了精细储层有效识别问题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储层描述 测井曲线 集成机器学习 大尺度 超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组网接入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3
作者 林今 程祥 +2 位作者 邱一苇 池映天 宋永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8-2095,共18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接入方式、运营方式与关键技术的详细梳理。为填补上述空缺,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了适用于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方式;其次,梳理了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中接入变换系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面向电制氢机组宽范围快速动态高效运行新需求的电气接入系统发展趋势;然后,针对现阶段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并网政策边界复杂的问题,总结了并/离网系统的典型运营方式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支撑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 绿氢 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组网方式 运营方式 电气接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IC和FPGA的可扩展红外信息获取架构设计
4
作者 周双喜 李璐芳 +3 位作者 喻琪超 孙胜利 林长青 李云飞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7-1066,共10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大规模红外探测器组件逐渐被应用在对地观测领域,由此带来对信息获取技术的新要求:同时处理上百抽头信号的获取、调理、采样、量化以及信号预处理,并且每抽头读出频率高达10 MHz以上。针对新型大规模红外探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大规模红外探测器组件逐渐被应用在对地观测领域,由此带来对信息获取技术的新要求:同时处理上百抽头信号的获取、调理、采样、量化以及信号预处理,并且每抽头读出频率高达10 MHz以上。针对新型大规模红外探测器应用场景,设计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的灵巧型高集成度大规模红外信息获取电子学架构,采用可扩展模块化设计。单个信息获取模块可采集64路信号,当每路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AD)的采样率为每秒百万采样数(mega samples per second,MSPS)为12(即12 MSPS)时,单通道模块最大数据率不低于12 Gbps,实现了超大规模红外探测器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一体化,解决超大规模红外探测器高速、低噪声信息获取难题,提高红外相机的集成度。应用在红外相机上的测试结果表明,红外相机能同时采集超过64通道的探测器信号,每通道AD转换率为12 MSPS,峰值数据率为12.288 Gbps,电路噪声小于0.2 mV(rms),系统噪声小于0.6 mV(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大规模 高集成度 低噪声 信息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淑睿 林嘉睿 +3 位作者 张辉 史慎东 滕明鑫 杨凌辉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29,共9页
多基站整体测量场的构建是目前实现制造空间大尺寸三维测量最有效的手段,其精度评价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测量任务规划的合理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过程中的多源观测数据融合问题,建立了以几何约束为核心的... 多基站整体测量场的构建是目前实现制造空间大尺寸三维测量最有效的手段,其精度评价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测量任务规划的合理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过程中的多源观测数据融合问题,建立了以几何约束为核心的整体测量场数学模型,提出了以仪器观测量不确定度、仪器位姿参数不确定度、目标点坐标不确定度为指标体系的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方法。根据测量结果的统计信息实现了仪器观测量现场不确定度的快速准确评定;利用GUM法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传播过程,建立了仪器位姿参数不确定度和目标点坐标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通过仿真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整体测量场精度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测量场 精度评价 测量不确定度 误差分析 大尺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力微调和线长驱动的宏单元布局器
6
作者 朱彦臻 严浩鹏 +1 位作者 蔡述庭 高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6-2404,共9页
随着重用方法学被引入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宏单元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宏单元与标准单元之间巨大的尺寸差异给电路布局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张力微调和线长驱动的宏单元布局器WIMPlace。该文方法结合了基于权... 随着重用方法学被引入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宏单元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宏单元与标准单元之间巨大的尺寸差异给电路布局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该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张力微调和线长驱动的宏单元布局器WIMPlace。该文方法结合了基于权重的分割方法和受液体表面张力原理启发的宏单元微调技术,以实现有效的宏放置。WIMPlace算法采用4步流程:预处理、预布局、宏微调和宏合法化,并在其中宏微调阶段合理利用标准单元密度和线长函数进行优化。该文采用DREAMPlace2.0布局工具作为后端布局器,并在现代混合尺寸(MMS)测试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学术界领先的混合尺寸布局器ePlace-MS和最新的DREAMPlace4.0结果相比,在总共16个案例中的15个中,该文所提的WIMPlace算法都实现了最短的线长(HPWL),这表明该文方法在优化线长方面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布图规划 宏布局 混合尺寸布局 迭代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推进指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 马越斐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依托大型体育赛事平台积蓄产业发展势能,是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意涵、内在逻辑、阻滞困境和推进指向。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商... 依托大型体育赛事平台积蓄产业发展势能,是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依托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意涵、内在逻辑、阻滞困境和推进指向。研究认为,大型体育赛事促进商旅文体在政策制度、产业资源、核心要素、消费市场和业态产品方面深度融合发展,但仍面临相关政策制度认识不充分,多元主体权责边界模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完善,赛事品牌带动作用有待加强;信息资源挖掘利用不充分,专业对口人才数量不充足;融合产品服务供给不到位,配套基础设施保障不完善等阻滞困境。据此,提出强化地方政府政策制度解读能力,明确多元主体权责边界与互动关系;提高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使用效率,深化大型体育赛事品牌引领和带动作用;强化关键信息资源共享开发与利用,健全商旅文体专业对口人才培养机制;丰富商旅文体融合产品业态供给,优化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要素配置等推进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商业 旅游 文化 体育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图规划方法研究综述
8
作者 史梓慧 欧阳丹彤 张立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综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布图规划方法,探讨布图规划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芯片面积、互连线长和设计周期的影响.首先,回顾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布图规划在确定模块位置、尺寸和旋转角度中的作用.其次,详细介绍4... 综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布图规划方法,探讨布图规划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芯片面积、互连线长和设计周期的影响.首先,回顾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布图规划在确定模块位置、尺寸和旋转角度中的作用.其次,详细介绍4类主要的VLSI布图规划方法:直观构造方法、分析法、迭代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再次,讨论两个VLSI设计领域中常用的基准数据集MCNC和GSRC对测试和评估布图设计方法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布图规划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布图规划 布局 构造法 分析法 迭代法 机器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网络与AI大模型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9
作者 瞿崇晓 唐宇波 +3 位作者 吴高洁 范长军 张永晋 刘硕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602,共18页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领域的突破,学术界和产业界正积极寻求AI大模型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本文致力于深入探索这一新兴领域,通过梳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全面剖析如何通过AI大模型提升通信网络的智能化水平,以及...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领域的突破,学术界和产业界正积极寻求AI大模型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本文致力于深入探索这一新兴领域,通过梳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全面剖析如何通过AI大模型提升通信网络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如何利用通信网络增强AI大模型的效能。首先,介绍了基于Transformer的大模型主流架构,阐述了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和智能涌现机制。随后,分析了AI大模型在网络设计、诊断、配置、安全和网络语言理解以及规范分析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并讨论了相关的技术实现手段。此外,探讨了通信网络在支撑AI大模型训练、推理和部署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关注基于云边协同的分布式大模型构建技术和多智能体大模型网络构建方案。最后,提出了若干亟待解决的关键研究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大模型 通信网络 融合与协同 TRANSFORMER 云边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收直调”烟叶收购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玭 陈志青 +3 位作者 徐勇贤 李梓瑞 宗同铠 曾雪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为推动烤烟种植减工降本、提质增效,通过开展试点,在常规收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直收直调”烟叶收购模式。该模式收购流程为下竿去青杂、专业化分级、烟农确认、包装保存、预约交售、烘烤工场移动收购、过磅称重、直调工业库;通... 为推动烤烟种植减工降本、提质增效,通过开展试点,在常规收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直收直调”烟叶收购模式。该模式收购流程为下竿去青杂、专业化分级、烟农确认、包装保存、预约交售、烘烤工场移动收购、过磅称重、直调工业库;通过专业化分级前移,集中保管等方式,以“二维码”为核心,通过“数据流”打通烟叶收购“业务流”,进行全流程过程管控,全环节质量追溯,全链条闭环管理,实现“分、收、调”一体化作业。效益分析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较,该模式的应用使得烟农交售成本降低27.16%,烟站收购成本降低48.75%,工业分拣效率提升15.79%,有助于实现烟叶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收购 规模化种植 诚信体系 职业烟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铁路工程大场景建模与渲染研究
11
作者 刘祾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9,39,共8页
铁路工程通常呈带状分布,采用三维球面大场景可以更好地展示铁路工程项目效果,也是当前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但因铁路工程构筑物和设施设备有其自身特点,开发大场景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仍存在模型快速构建、与地... 铁路工程通常呈带状分布,采用三维球面大场景可以更好地展示铁路工程项目效果,也是当前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但因铁路工程构筑物和设施设备有其自身特点,开发大场景铁路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仍存在模型快速构建、与地理信息场景的融合建模、大场景高效渲染等技术难点。针对上述难点,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基于Web的铁路工程大场景三维系统整体技术路线,研发铁路工程建模引擎,并对大场景渲染流程和机制进行深度优化。首先,提出“数据上云,后端计算,前端渲染”的整体技术路线,即所有数据在云服务器集中存储,利用后端服务器进行建模计算,在前端Web网页上对模型进行渲染呈现,此技术路线既有利于数据安全,也有利于计算及网络的负载匀衡,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用户体验。其次,自主研发铁路工程建模引擎,该引擎针对铁路工程构筑物及设施设备的特点,采用放样建模及模型库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快速建立铁路工程三维模型,提出基于牛顿迭代的预测迭代方法,实现铁路工程模型与地形的高效融合建模。最后,提出一种动态加载技术,通过对大场景渲染流程与机制的深度优化,实现在不损失可视化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海量模型的即时渲染,有效解决了大场景浏览过程中的卡顿、操作延迟现象。基于上述方法开发了铁路工程综合选线系统,通过项目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WEB 三维建模 大场景渲染 融合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热处理铝合金大型结构件一体压铸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郑敬明 潘帅 +2 位作者 王玉 贾东洲 付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9-1894,共26页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逐年增加,同时其车身质量大、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日益凸出,较重的车身会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性能。免热处理铝合金大型结构件一体压铸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总结了免热处理铝合金材...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逐年增加,同时其车身质量大、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日益凸出,较重的车身会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性能。免热处理铝合金大型结构件一体压铸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首先总结了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针对元素配比及合金体系划分进行梳理;其次,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压铸技术的影响规律,针对大型结构件一体压铸流程长、构型复杂等特点提出相应建议;再次,对大型压铸机结构优化、模具优化及热平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一体压铸装备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关键技术走向。最后,对材料发展、模具设计、结构工艺优化等潜在问题进行总结与展望,为免热处理铝合金大型结构件一体压铸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压铸技术 免热处理 铝合金材料 大型结构件 一体压铸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打击区域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控制一体化方法研究
13
作者 赵良玉 时皓铭 +1 位作者 王建华 崔磊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和控制系统分离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通过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提升其可打击区域的方法。首先,在建立高超声速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的基础上,揭示了其通过控制弹体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的牵连加速度来跟踪制导指令的工...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和控制系统分离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通过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提升其可打击区域的方法。首先,在建立高超声速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的基础上,揭示了其通过控制弹体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的牵连加速度来跟踪制导指令的工作原理。其次,通过典型弹道的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相较于分离设计的控制信号差异。最后,通过确定制导控制分离设计及一体化设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可打击区域的方式,从大样本仿真角度体现制导控制一体化的优势。结果表明,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可以放宽对可用过载的需求且有助于提升高超声飞行器的可打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控制一体化 大样本仿真 可打击区域 高超声速飞行器 过载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种苗嫁接机与嫁接苗规模化生产的融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辜松 《现代农业装备》 2024年第3期2-10,共9页
嫁接育苗是蔬菜生产过程中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和高温高湿病害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蔬菜种苗嫁接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年蔬菜嫁接苗生产量已达500亿株。目前,蔬菜嫁接苗主要依靠人工作业生产,如此巨大的嫁接苗生产量给蔬菜种苗生... 嫁接育苗是蔬菜生产过程中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和高温高湿病害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蔬菜种苗嫁接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年蔬菜嫁接苗生产量已达500亿株。目前,蔬菜嫁接苗主要依靠人工作业生产,如此巨大的嫁接苗生产量给蔬菜种苗生产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因此,自动嫁接机的开发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自动嫁接机除进行先进技术示范,一直未能在蔬菜嫁接苗实际生产得到应用。本文在深入分析自动嫁接机未能得到实际应用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自动嫁接机开发中自动化程度、作业模式、评价与嫁接苗生产农艺的融合问题。为使规模化生产与嫁接机优势切实融合,将自动化嫁接技术真正服务于嫁接苗生产,最终给出以下建议:①在栽培方面,要关注规模化培育嫁接用苗特殊形态与均一化需求的栽培技术,为自动化作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实现高效自动化嫁接生产;②在嫁接生产辅助机械作业方面,保证精量播种精度减少自动化作业对嫁接用砧木苗的伤害,砧木苗采用纸钵基质育苗减轻自动化嫁接作业对嫁接苗根系的扰动和损伤;③在自动化嫁接机方面,要以提高嫁接作业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以减少人工辅助作业介入为基本要求,考虑到育苗企业的装备技术条件,嫁接机尽量采用常规工业技术,降低设备故障排除与保养维护难度,减轻嫁接机使用对用户的技术压力;④在嫁接设备实际应用方面,当前阶段应大力推广简单、易行、可靠的轻简化嫁接装置,提高嫁接作业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技术难度、降低人工作业劳动力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苗 自动嫁接 嫁接苗规模化生产 农机农艺融合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三次插值实时超分辨率VLSI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思言 杜周南 +2 位作者 任一心 邓涛 唐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12,共11页
视频超分辨率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算法复杂度过高,难以实现实时计算.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超分辨率算法加速器,以利用FPGA的优势来提... 视频超分辨率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算法复杂度过高,难以实现实时计算.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超分辨率算法加速器,以利用FPGA的优势来提高算法的性能和能耗,实现实时的视频超分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效高速双三次线性插值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Circuit,VLSI)架构,可用于4倍实时视频超分辨率.该FPGA架构解决了实现双三次插值过程中所需的复杂内存访问模式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乒乓操作的数据重排硬件设计,将算法输出的特定顺序数据重新以行为主进行排列,使得硬件能够直接或较为简单地对接HDMI等视频接口.此外,采用状态机、流水线等方式降低设计功耗和减少时序违例,使得整个硬件设计可以更高频率运行.本研究在Zynq-7020 FPGA上实现了硬件架构,能够实时将qHD(960×540)的视频超采样为UHD(3840×2160)高清视频.实验结果表明,该硬件设计只需缓存1行图像像素,延迟仅为9.6μs,帧率达到192.9 Hz,成功实现实时处理.游戏图像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峰值信噪比最高可达35.67 dB,结构相似度达到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次插值 实时超分辨率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数据混合驱动的大规模双馈风电场并网数字孪生建模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邵锴 秦文萍 +3 位作者 张东霞 朱志龙 张永勤 李森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5-1033,共9页
当前双馈风机详细模型具有多时间尺度动态和复杂控制环节,导致建模困难、大规模双馈风电场并网详细仿真建模所需算力庞大的问题。实际风机并网外特性无法实时反馈到仿真系统中,同时风电场功率输出受到多方面如风速、风向、老化等影响,... 当前双馈风机详细模型具有多时间尺度动态和复杂控制环节,导致建模困难、大规模双馈风电场并网详细仿真建模所需算力庞大的问题。实际风机并网外特性无法实时反馈到仿真系统中,同时风电场功率输出受到多方面如风速、风向、老化等影响,使仿真系统无法精确拟合真实电力系统。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构建大规模数字孪生双馈风电场并网的电力系统模数混合驱动模型,实现了风机与电网互动反馈的实时更新,降低了算力需求,同时与风机物理实体实时匹配的虚拟模型具备较高的输出精度,满足精细化仿真需求。文中每台双馈风机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构建数据驱动模型,风电场架构及所并电网选取常用的物理仿真模型,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风机物理模型维护、虚拟数据模型更新的双向反馈。算例通过真实量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该双馈风电场并网数字孪生模型较传统模型具备更优秀的拟合能力与精准度,同时实现了虚拟模型的实时更新能力。该模型有助于在大规模风电场并网中探寻具体某台风机故障、控制方式变化、风速波动等情况,研究风机之间相互影响、电网出现扰动时对风电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长短期记忆网络 大规模风电场并网 DFIG 实时更新 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技术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蔡希鹏 邹常跃 +3 位作者 彭发喜 乔学博 卢毓欣 赵晓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95-2901,I0076,共8页
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是“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常规的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方案中,风电登陆后依赖交流架空线实现陆上电能传输,存在陆上输电走廊占用大、需要建设大量陆上换流站等不足,难以支撑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大规... 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是“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常规的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方案中,风电登陆后依赖交流架空线实现陆上电能传输,存在陆上输电走廊占用大、需要建设大量陆上换流站等不足,难以支撑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需求。在分析我国海上风电开发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超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协同输电技术方案,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发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了6000MW海上风电经三送、两受多端直流海陆一体送出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 海上风电 直流汇集 海陆一体协同 柔性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新能源超远距离送出的柔性直流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俊杰 辛清明 +6 位作者 赵晓斌 傅闯 袁智勇 黄碧月 周月宾 邹常跃 侯婷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规模新能源输送负荷中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基于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大规模新能源超远距离送出方案,从适用场景、过电压、电压与无功功率调节能力、经济性等方面对比了两种方案... 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规模新能源输送负荷中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基于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大规模新能源超远距离送出方案,从适用场景、过电压、电压与无功功率调节能力、经济性等方面对比了两种方案的优劣,柔性直流送出方案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优势。提出了适用于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超远距离送出的柔性直流系统集成设计方案,包括±800 kV/10 GW四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气主接线、主回路参数、协调控制策略、交直流卸荷装置配置等。研究了双极单阀组和高低阀组方案选择、送端多阀组交流电压协同控制、高低阀组直流电压平衡控制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交直流卸荷装置的配置方案及投切策略。基于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提柔性直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 新能源 常规直流 柔性直流 超远距离 集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融合特征研究
19
作者 辛蕾 杨辰 马东波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落实国家保障房政策,上海自2001版总体规划开始制定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计划,并分批分期推进实施。时隔20余年,全市大居在规划建设、人口导入、社区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生活圈为分析单... 为落实国家保障房政策,上海自2001版总体规划开始制定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计划,并分批分期推进实施。时隔20余年,全市大居在规划建设、人口导入、社区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生活圈为分析单元,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分析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融合的状况:在大居外部,通过比较大居基地边界与大居生活圈边界的重合程度,发现多数大居基地与周边社区或村庄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并没有形成完全封闭的孤岛;在大居内部,大居生活圈可以根据住房类型的混合程度分为4类,其中保障房与商品房混合型生活圈是主体部分,现阶段的社会融合也大多发生在这两类住房相邻之处。在促进社会融合的空间要素中,商业设施和教育设施起到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社区生活圈 保障性住房 大型居住社区 社区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粒子群优化的X结构Steiner最小树算法
20
作者 王景熠 朱予涵 +1 位作者 周茹平 刘耿耿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6-234,共9页
Steiner最小树(SMT)是总体布线的最佳连接模型,其构造是1个NP-难问题。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解决NP-难问题中具有良好的表现,而PSO算法中种群的拓扑结构及搜索信息的传递机制对其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1个适用于具体问题的种群拓扑结构... Steiner最小树(SMT)是总体布线的最佳连接模型,其构造是1个NP-难问题。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解决NP-难问题中具有良好的表现,而PSO算法中种群的拓扑结构及搜索信息的传递机制对其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1个适用于具体问题的种群拓扑结构对算法性能的提升极为显著。因此,利用PSO求解总体布线问题需要根据具体布线问题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粒子拓扑结构策略,以提升PSO的性能。提出基于动态PSO的X结构Steiner最小树(XSMT)算法以解决总体布线问题。首先,设计动态子群与信息交换策略,对种群进行子群划分,引入信息交换的概念,让子群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与其他子群进行信息交换,增加子群多样性;其次,设计粒子学习与变异策略,通过设置子群中粒子的学习对象使子群趋向于全局最优,并选择每个子群中适应度值最好的粒子进行变异,使粒子更易于跳出局部最优;最后,设计从多群局部学习过渡到单群全局学习策略,使算法在迭代次数到达阈值之后从局部学习过渡到全局学习,使得粒子在较优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内部连接以获得更好的线长优化率。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2种R结构SMT(RSMT)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优化线长方面分别优化了10.25%、8.24%;与现有的3种XSMT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优化线长方面分别优化了2.44%、1.46%、0.48%,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粒子群优化 信息交换 X结构Steiner最小树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布线 粒子群优化离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