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反演方法
1
作者 石善斌 董翔 +2 位作者 黄胜 朱鹏飞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反演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传统调零抗干扰阵列天线方案能解决干扰源剥离的问题,但调零信号的天线相位中心不稳定导致高精度的相位平滑伪距和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算法无法收敛。针对强干扰环境下的电离层监测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抗干扰TEC数据反演手段,通过对阵列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进行校正,保证相位中心的稳定性,从而推算出准确的电离层TEC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电子含量(TEC) 倾斜总电子含量(STEC)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双频差分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响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3 位作者 林剑 周义炎 熊晶 杨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7,共8页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震中上空附近的电离层VTEC;以VTEC的滑动均值为背景参考值,以2倍均方差作为误差限值,对临震一个月的V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震中上空附近的电离层VTEC;以VTEC的滑动均值为背景参考值,以2倍均方差作为误差限值,对临震一个月的V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前多次出现VTEC的异常扰动,其中4月29日、5月6—7日为异常减少,5月9日为异常增加,而且电离层V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它因素后可能源于此次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汶川地震 地震监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双频载波相位单历元解算电离层VTEC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剑 吴云 +2 位作者 周义炎 施顺英 邢乐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1,共4页
探索了一种新的基准站上空垂直电离层电子浓度(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计算方法,即从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和双频观测值入手计算VTEC。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VTEC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VTEC随时间... 探索了一种新的基准站上空垂直电离层电子浓度(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计算方法,即从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和双频观测值入手计算VTEC。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VTEC与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VTEC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且内符合精度良好,能反映电离层活动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 单历元 整周模糊度 周跳 内符合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Ms7.1地震前电离层VTEC异常 被引量:9
4
作者 熊晶 周义炎 吴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7,共4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NSS连续观测站资料,解算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后,震中附近4个GNSS观测站(LHAS、LUZH、DLHA、WUSH)上空的TEC时间序列数据及中国区TEC二维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从TEC时间序列图来看,其中LHAS、LUZH、...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NSS连续观测站资料,解算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后,震中附近4个GNSS观测站(LHAS、LUZH、DLHA、WUSH)上空的TEC时间序列数据及中国区TEC二维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从TEC时间序列图来看,其中LHAS、LUZH、WUSH站在4月1日当地时的下午TEC出现了正扰动;LHAS、LUZH和DLHA站在4月5日当地时的午夜TEC出现了正扰动;TEC的扰动自东向西漂移,其中5日的扰动区域相对较大,几乎横跨整个中国区域上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电离层扰动 地震 前兆 G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单站GNSS的电离层VTEC高精度解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琨 盛冬生 +2 位作者 王飞飞 张红波 李建儒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4,共8页
利用IGS提供的双频GNSS观测数据,分析了 Kalman方法解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Kriging-K alman改进解算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解算的电离层VTE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纬地区... 利用IGS提供的双频GNSS观测数据,分析了 Kalman方法解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Kriging-K alman改进解算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解算的电离层VTEC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低纬地区,当观测卫星数量发生改变时,K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存在跳变异常,Kriging-K 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变化较为平稳,不存在跳变现象.对比分析耀斑期间两种方法解算VTEC的变化,发现Kalman方法解算的VTEC变化明显小于耀斑引起VTEC的增量;Kriging-K alman方法解算结果与实际变化相一致.表明Kriging-Kalman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能够更精确计算耀斑等剧烈异常空间天气活动期间的VTEC及其变化,有利于电离层VTEC日常精确监测、研究和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垂直总电子含量 Kalman方法 Kriging-Kalman方法 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墨西哥M7.2地震前电离层VTEC异常响应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童杨津 闻德保 舒敏 《导航定位学报》 2015年第3期117-121,131,共6页
针对震前震区上空电离层扰动是否受到地震活动影响这一难点,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电离层扰动时空分析法。基于该方法,在震中附近设置了一个监测点A(32.5°N,115°W)及相近地磁纬度的两个参考点B(32.5°N,100°W)和C(32.5... 针对震前震区上空电离层扰动是否受到地震活动影响这一难点,提出了一种组合式电离层扰动时空分析法。基于该方法,在震中附近设置了一个监测点A(32.5°N,115°W)及相近地磁纬度的两个参考点B(32.5°N,100°W)和C(32.5°N,55°E),运用滑动四分位距法的双重检测标准分别检测了上述三点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序变化。结合空间天气情况分析出最有可能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异常时段,并提取出了上述异常时段的VTEC空间异常分布,结果显示在该异常时段地震孕育区及其附近上空电离层出现了持续的正异常扰动现象。最终研究表明:4月4号出现的VTEC异常与本次地震孕育活动有关,且异常峰值主要集中于震中东、南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xico地震 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 滑动四分位距法 电离层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解与Prophet框架融合的电离层VTEC预报模型 被引量:8
7
作者 田睿 董绪荣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622,共13页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应用中,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是直接决定电离层延迟误差的重要参数。为提高其短期预报精度,在综合考虑地磁扰动影响的基础上,提...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应用中,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是直接决定电离层延迟误差的重要参数。为提高其短期预报精度,在综合考虑地磁扰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波分解与Prophet框架融合的时间序列预报模型,并基于全球电离层模型(global ionosphere model,GIM)格网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3项指标评估了预测结果,并分析其预报残差。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电离层平静期与活跃期)下,该模型的预报精度均较高,优于未改进的Prophet框架,显著优于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中、高纬度地区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 时间序列预测 小波分解 Prophet框架 地磁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基GPS探测震前电离层TEC异常 被引量:81
8
作者 吴云 乔学军 周义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常可能与太阳或地磁活动增强有关;异常的减少一般临近发震时刻,基本可以归结为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地震 电离层 垂直电子总含量 TEC 异常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技术实时监测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长三角区域电离层TEC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虎 王解先 +3 位作者 白贵霞 王潜心 李浩军 朱卫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8-1726,共9页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其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为研究日全食对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实时求解TEC和GPS系统硬件延迟,为实时监测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其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为研究日全食对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实时求解TEC和GPS系统硬件延迟,为实时监测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变化提供了绝对的电离层TEC.采用上海和浙江区域内GPS网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实时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进而计算出了实时的VTEC和TEC变化率.同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参数,综合上述方法详细分析和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在此次日全食期间的TEC变化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电离层 TEC vtec GPS 卡尔曼滤波 GPS系统硬件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GIM约束的全球电离层建模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磊 姚宜斌 +1 位作者 孔建 翟长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针对目前地基GNSS台站在全球分布不均匀,导致南半球海洋和中高纬地区出现与实际不符的VTEC为负值的问题,利用IGS前1d的最终GIM作为虚拟观测值对TEC可能为负值的地区进行约束,结合GNSS数据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称为SGG模型),并用2014年20... 针对目前地基GNSS台站在全球分布不均匀,导致南半球海洋和中高纬地区出现与实际不符的VTEC为负值的问题,利用IGS前1d的最终GIM作为虚拟观测值对TEC可能为负值的地区进行约束,结合GNSS数据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称为SGG模型),并用2014年200多个IGS台站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台站VTEC的RMS优于3TECu(赤道异常区域RMS在5~7TECu)。同时SGG能有效消除南半球海洋(40°~90°S)VTEC为负的情况,且对原有非负VTEC几乎没有影响(其变化小于2TECu)。SGG的卫星DCB与CODE相比,RMS和MEAN分别优于0.2ns和0.04ns,不同纬度带SGG与CODE的接收机DCB估值变化基本一致,两者之差基本在1n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电离层模型 GIM约束 球谐函数 总电子含量 硬件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耀斑对电离层天顶方向电子总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健 欧吉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96-100,共5页
对 2 0 0 0年 7月 14日太阳耀斑爆发期间北京、武汉、上海 3个观测站的GPS数据进行了精化处理 ,计算出各个卫星交叉点沿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并对是否消除仪器偏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从时间域、空间域上分析了这次耀斑爆发时电离... 对 2 0 0 0年 7月 14日太阳耀斑爆发期间北京、武汉、上海 3个观测站的GPS数据进行了精化处理 ,计算出各个卫星交叉点沿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并对是否消除仪器偏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从时间域、空间域上分析了这次耀斑爆发时电离层电子总量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 :利用精化的GPS数据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太阳耀斑爆发时电离层电子总量的突变情况和变化规律。分析 1998年 11月 2 2日和 2 0 0 0年 7月 14日耀斑爆发期间的GPS资料 ,还发现在耀斑爆发前一天与耀斑爆发相对应的一个时间段内 ,如果卫星交叉点的运动轨迹是从高纬到低纬的运动 ,这些交叉点的VTEC(天顶方向上的电子总量 )值在该时间段内有迅速增长的异常现象。这是否是耀斑爆发的“前兆”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仪器偏差 电离层 太阳耀斑 天顶方向电子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三频数据计算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 被引量:4
12
作者 管斌 孙中苗 +1 位作者 刘晓刚 朱永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7-896,共10页
研究了通过采样间隔为1 s的GPS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1 Hz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VTEC)的方法,推导了直接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RVTEC的公式,对一般空间环境与电离层活动剧烈两种条件下L1L2、L1L5、L2L5三种载波相位组合... 研究了通过采样间隔为1 s的GPS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1 Hz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VTEC)的方法,推导了直接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量计算RVTEC的公式,对一般空间环境与电离层活动剧烈两种条件下L1L2、L1L5、L2L5三种载波相位组合计算的RVTEC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给出了通过三频载波相位观测数据计算电离层RVTEC的修正方法,比较了X射线太阳耀斑期间RVTEC与由传统方法计算的总电子含量变化率(ROT)响应,在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L1L2、L1L5两种组合之间的一致性较好,由L1L2、L1L5组合计算的RVTEC的中误差约为0.004 TECu/s,RVTEC较ROT更能体现TEC变化的细节,在双星串飞编队测高模式下海面高梯度的计算中,电离层延迟之差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频数据 载波相位 垂直总电子含量变化率 电离层闪烁 卫星测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RACE卫星精密微波测距确定星间平均电子密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超 马淑英 尹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66-1376,共11页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GRACE两颗卫星之间K波段双频微波精密测距和轨道数据,得到星间平均电子密度.发展了一种将连续轨道电子密度极小对齐到零的方法,以消除整周模糊度;借助CHAMP卫星朗缪探针测量得到的轨道电子密度基值以及GPS掩星数据计算...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GRACE两颗卫星之间K波段双频微波精密测距和轨道数据,得到星间平均电子密度.发展了一种将连续轨道电子密度极小对齐到零的方法,以消除整周模糊度;借助CHAMP卫星朗缪探针测量得到的轨道电子密度基值以及GPS掩星数据计算的等离子体垂直梯度标高,进一步修正了GRACE星间电子密度所固有的偏差;从而得到大约500km高度上长达近十年的全球电子密度数据.为了检验消除偏差后GRACE星间电子密度数据的可靠性,对比了GRACE卫星过Millstone Hill雷达上空时,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到的大致同时和相近位置的电子密度数据,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7,平均偏差为-7.26%,GRACE星间电子密度总体稍微偏低,偏差的标准差为18.6%.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所得数据的可用价值,利用消除偏差后的电子密度数据,对GRACE卫星与CHAMP卫星在近乎相同的地方时而高度不同的近圆极轨道上飞行的情况下,两颗卫星观测到的电子密度随经度和纬度的全球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多方面的对比检验证明,本文方法得到的几乎连续10年的GRACE高度上全球电子密度数据基本可靠,为电离层气候学与天气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微波测距 电子总含量 整周模糊度 电离层电子密度 垂直梯度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的连续电离层延迟建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国清 王威 +1 位作者 郗晓宁 魏立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在多项式电离层模型确定过程中,针对实测数据出现空白区域的问题,提出了以GIM数据作为背景场,联合实测数据进行多项式电离层模型确定的方法,分析了两种数据的权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另外对模型在时段间的连续性问题,提出了利用相邻... 在多项式电离层模型确定过程中,针对实测数据出现空白区域的问题,提出了以GIM数据作为背景场,联合实测数据进行多项式电离层模型确定的方法,分析了两种数据的权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另外对模型在时段间的连续性问题,提出了利用相邻两组系数进行时间加权计算电离层延迟的平滑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建模和平滑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ec GIM 权重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刘江 徐锐 +2 位作者 陈聪 饶太国 李兴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5-614,I0001,共11页
介绍了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区域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站点VTEC和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异常变... 介绍了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区域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站点VTEC和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异常变化的实时监测,有助于开展示范性地震电离层异常监测工作,其图形及数据结果可为地震-电离层异常扰动判识提供佐证,为川滇地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电离层前兆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异常 垂直总电子含量 vtec F_(2) 层临界频率 f_(o)F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GPS接收机码间偏差的一种新算法
16
作者 田林亚 熊欢欢 +1 位作者 石超 祖滢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 针对目前求解GPS接收机码间偏差(B)的主要方法(球谐函数模型法、曲面拟合模型法等)存在计算繁琐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利用双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数据以及CODE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地图和卫星B值,通过旋转地图内插VTEC以及伪距差分进行单站GPS接收机B值的解算。采用此方法和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解算GPS接收机的B值,并与CODE提供的跟踪站的B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新算法能够以优于0.4ns的精度确定GPS接收机的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接收机 码间偏差 CODE 天顶方向总电子含量 相位平滑伪距 旋转地图 电离层格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系统卡尔曼滤波的电子含量预报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玉晶 杨力 张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的数据,拟合电离层VTEC模型的参数,提出了利用离散系统卡尔曼滤波方程预报电离层TEC的方法,并对2002年9月10日和2002年9月14日特定时刻的TEC进行了预报和分析,其半小时内的预报精度达到2.5 TECU,实验证...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的数据,拟合电离层VTEC模型的参数,提出了利用离散系统卡尔曼滤波方程预报电离层TEC的方法,并对2002年9月10日和2002年9月14日特定时刻的TEC进行了预报和分析,其半小时内的预报精度达到2.5 TECU,实验证明可以利用该方法对某些电离层活动进行有效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 vtec模型 电离层 电子总含量TEC 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印度尼西亚Mw7.1地震震前电离层扰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帅 李仲勤 +1 位作者 寇瑞雄 李伟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96-102,108,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震前兆信息,分析2019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Mw7.1走滑断层机制强震:结合国际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服务组织(IGS)提供的全球电离层模型(GIM)数据,采用滑动4分位法对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垂直总电子含量进行异常探测,发现震前2...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震前兆信息,分析2019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Mw7.1走滑断层机制强震:结合国际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服务组织(IGS)提供的全球电离层模型(GIM)数据,采用滑动4分位法对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垂直总电子含量进行异常探测,发现震前2个星期内,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总电子含量(TEC)正负异常出现;参考地磁和太阳活动数据,发现7月9日和7月10日发生中等地磁扰动,并参考TEC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判定7月10日TEC异常与地震无关;综合结果表明,由地震引起的TEC异常主要发生在震前2个星期以内,时间段在2:00—10:00 UTC(世界协调时)之间。研究发现,震前TEC异常属性由正转负,在空间上呈共轭结构且由东向西逐渐偏移,这可为解释浅源走滑式地震震前TEC扰动现象做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电离层扰动 垂直总电子含量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号台风“黑格比”路径电离层TEC的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梦瑶 李仲勤 +1 位作者 张瑞鹏 李伟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104-110,共7页
结合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组织(IGS)发布的全球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滑动时窗及四分位距方法,分析了2004号台风“黑格比”起编前7天至台风停编后1天,台风路径特征点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异常情况... 结合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服务组织(IGS)发布的全球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滑动时窗及四分位距方法,分析了2004号台风“黑格比”起编前7天至台风停编后1天,台风路径特征点上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异常情况,发现有正异常出现。参考地磁和太阳活动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电离层异常集中发生在台风起编前第三天,台风起编后第二天,具体时段在世界协调时(UTC)6:00-10:00,异常属性全部为正异常,起初扰动范围多出现在台风路径以东区域,随时间推移不断自东向西移动,扰动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出现在停编后一天的电离层异常可能与电离层延迟有关。综合判断认为,2004号台风“黑格比”是引起这几日台风路径上空电离层形扰的原因,为研究台风-电离层扰动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异常 台风路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S数据的电离层VR模型构建研究
20
作者 杨晓云 刘代志 +2 位作者 何恒 侯维君 李义红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1,52,共6页
全球电离层模型的构建是描述地球近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环节。IGS提供了全球电离层图GIMs,其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较低。研究了BERN程序代码的GIMs插值方法和格网插值算法,对比了最邻近插值、三次样条插值和双线性插值不同插值算法间的差异... 全球电离层模型的构建是描述地球近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环节。IGS提供了全球电离层图GIMs,其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较低。研究了BERN程序代码的GIMs插值方法和格网插值算法,对比了最邻近插值、三次样条插值和双线性插值不同插值算法间的差异。程序实现了全天任意时刻全球电离层模型的三维动态演示功能。为全球电离层分布变化研究提供了动态交互的三维电离层模型,为全球电离层模型的构建和电离层形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更为逼真、可交互的电离层三维演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 GIM vtec VRML 电离层模型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