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ce range estimate for battery-powered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波 侯中喜 +1 位作者 郭正 高显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338-3346,共9页
A novel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pace range of battery-powered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 aircraft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light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numerical iteration. Subsystem model... A novel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pace range of battery-powered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VTOL) aircraft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flight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numerical iteration. Subsystem models including required thrust, required power and battery discharge models are presented. The problem to be optimized is formulated, and then case study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using the establishe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range of battery-powered VTOL aircraft in a vertical plane is an oblate curve, which appears horizontally long but vertically short, and the peak point is not located on the vertical climb path. The method and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parameter analysis and vali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tery-powered aircraft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space range tailsit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悬浮U形简支梁竖向刚度限值研究
2
作者 邹云峰 邱冰 +3 位作者 何旭辉 周智辉 毛旺 蔡陈之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242,共11页
为探究中低速磁悬浮U形简支梁竖向刚度限值,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有限元方法构建车-轨-桥耦合数值模型。以25、30 m两种标准跨距U形混凝土梁,建立中低速磁悬浮车桥耦合系统,研究不同梁高(1.3~1.7 m)和跨距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为探究中低速磁悬浮U形简支梁竖向刚度限值,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有限元方法构建车-轨-桥耦合数值模型。以25、30 m两种标准跨距U形混凝土梁,建立中低速磁悬浮车桥耦合系统,研究不同梁高(1.3~1.7 m)和跨距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梁高会导致系统竖向位移响应与加速度指标增长,其中25 m跨距梁高1.4 m时悬浮间隙波动幅值达到12 mm临界阈值,30 m跨距梁高1.3 m时仍满足悬浮稳定性要求;随着简支梁跨距的增加,桥梁竖向位移增加,竖向加速度减小,车体竖向位移随跨距增加而增大,平稳性指标随跨距增加而减小;竖向悬浮间隙的波动范围随跨距增加而减小;跨距为25、30 m的U形梁建议挠跨比限值分别为L/2 880、L/1 630。研究成果为轨道梁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刚度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实现工程经济性与系统可靠性的协同优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悬浮 耦合振动 轨道梁 竖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滑动滤波的激光雷达测风数据处理
3
作者 魏龙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李明洋 张意乾 张鹏飞 张云飞 张一伟 宋城虎 岳慧锋 李聪聪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2-679,共8页
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引入风速、风向信息实现姿态校正和变桨控制是实现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重建风力机前方风场。然而,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风力机前方风速、风向算法的差异性和准确性。对于机舱式激光... 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引入风速、风向信息实现姿态校正和变桨控制是实现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重建风力机前方风场。然而,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风力机前方风速、风向算法的差异性和准确性。对于机舱式激光雷达而言,雷达前方测量的风速、风向并非轮毂处风速、风向,而且系统噪声和异常值的存在会增大测量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线性化垂直风切变模型,建立了上平面风速、下平面风速和轮毂处风速之间的关系,采用加权滑动滤波对轮毂处风速、风向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了轮毂处风速、风向的测量精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将风速测量误差降低至0.5 m/s以内,风向测量误差降低至10°以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R^(2)接近于1。该项研究为机舱式激光雷达在风电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探测 风切变 滤波 风速 风向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立式圆柱形储罐壳体屈曲失效机制
4
作者 潘科 牛颖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4,共6页
为了降低飓风作用下沿海地区石油化工储罐的失效风险,基于强度-应力干涉理论,建立立式圆柱形储罐在风载荷作用下的静态失效模型,通过某原油储罐实例确定其屈曲失效的临界风速,并针对风速等参数不同随机分布情况,应用蒙特卡罗法进一步绘... 为了降低飓风作用下沿海地区石油化工储罐的失效风险,基于强度-应力干涉理论,建立立式圆柱形储罐在风载荷作用下的静态失效模型,通过某原油储罐实例确定其屈曲失效的临界风速,并针对风速等参数不同随机分布情况,应用蒙特卡罗法进一步绘制壳体屈曲失效概率曲线,探究其静态条件下的屈曲失效机制,并确定不同装量水平下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针对立式圆柱形储罐,在相同风载荷作用下,装量水平为25%、50%、75%时,导致储罐壳体屈曲失效的临界风速分别为60.67、65.38、69.79 m/s;根据屈曲失效概率曲线,储罐装量水平对储罐抵抗风载荷的影响较大,装量水平为25%的失效概率远大于装量水平为50%的失效概率。因此,立式圆柱形储罐壳体屈曲失效机制为:装量水平过低,在风载荷作用下易导致储罐发生壳体屈曲失效,装量水平越高立式圆柱形储罐可抵抗风载荷的能力越强。沿海等化工企业可以采取适当增加装量水平等保护措施以抵抗强风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法 风载荷 立式圆柱形储罐 储罐壳体 屈曲失效 临界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机器学习与物理模型的中尺度涡声速剖面重构
5
作者 李洪臣 李明 +3 位作者 王鹏皓 毛科峰 朱宇航 刘宇航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0,共14页
针对中尺度涡内声速剖面结构复杂且重构误差显著偏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rgo剖面,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中尺度涡统一结构模型,提出了PIRF-DEN模型。通过将海表面温度、高度异常、盐度、密度等海表环境参数与Argo密度作为输... 针对中尺度涡内声速剖面结构复杂且重构误差显著偏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rgo剖面,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中尺度涡统一结构模型,提出了PIRF-DEN模型。通过将海表面温度、高度异常、盐度、密度等海表环境参数与Argo密度作为输入,建立了“水面-水下”声速映射关系。同时,基于中尺度涡统一结构模型重构涡旋内密度场,将海表环境参数和涡旋重构密度输入映射关系并重构了涡旋内声速剖面。研究结果表明,PIRF-DEN模型显著提高了声速剖面的重构精度,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降至0.8324 m/s和1.3869 m/s,较传统的sEOF-r方法降低了87.3%和83.7%,且声速重构精度和稳定性优于现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重构 随机森林 中尺度涡统一结构模型 垂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速铁路竖曲线动态检测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分析
6
作者 江来伟 赵玉元 +2 位作者 岑敏仪 张同刚 李阳腾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64-3074,共11页
从竖曲线长度、检测时间以及截止波长3个角度,探究动态检测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的有关特性,再通过设计长波滤波器开展仿真实验,证实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为车体垂向加速度突变引发的特定结果。最后,用3项特征参数(ρ,L,λ)对S形长波不平顺予... 从竖曲线长度、检测时间以及截止波长3个角度,探究动态检测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的有关特性,再通过设计长波滤波器开展仿真实验,证实高低S形长波不平顺为车体垂向加速度突变引发的特定结果。最后,用3项特征参数(ρ,L,λ)对S形长波不平顺予以描述,并对其与线路的坡度代数差(Δi)、竖曲线半径(R)之间的变化关系予以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竖曲线主点区段高低长波不平顺由车体垂向加速度突变所引发,是纵断面设计不完善所致。研究成果对高铁设计、施工和运维的理论和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态检测 轨道高低 竖曲线 长波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弹性理论的航速对船舶波浪载荷影响研究
7
作者 魏子阳 倪歆韵 +1 位作者 谢春梅 王琦彬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27,共6页
国际海洋贸易的不断发展,对海上运输时效提出了新的要求,船舶的运营航速亟待提高。然而,高速航行下的船舶承受更大的波浪载荷,为保证船舶安全,在船体结构强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船体航速提升带来的波浪载荷的影响。本文以某一集装箱船为... 国际海洋贸易的不断发展,对海上运输时效提出了新的要求,船舶的运营航速亟待提高。然而,高速航行下的船舶承受更大的波浪载荷,为保证船舶安全,在船体结构强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船体航速提升带来的波浪载荷的影响。本文以某一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研的海洋结构分析通用软件SAM,计算船舶在不同航速下的运动和载荷响应。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软件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横剖面位置垂向弯矩载荷随浪向和航速变化的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船舶结构强度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保证船体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速 水弹性 运动响应 波浪载荷 垂向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发射激光器的高速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钊 李惠 +4 位作者 钟础宇 张幸 苗威 王彬 张帅一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调制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采用多量子阱有源区设计、介质平面化工艺制备、氧化约束限制等方法,制备了一种发射波长为850 nm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工艺上采用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PI)进行平面化... 为了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调制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采用多量子阱有源区设计、介质平面化工艺制备、氧化约束限制等方法,制备了一种发射波长为850 nm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工艺上采用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PI)进行平面化,而非高速VCSEL芯片上常用的苯并环丁烯,研究了基于PI胶平面化工艺的高速器件的寄生响应。结果表明,在低偏置电流下,具有3μm氧化孔径的VCSEL显示出最大调制带宽为25.2 GHz,谐振频率为24.3 GHz,寄生截止频率为13.2 GHz,调制电流效率因子为22.726 GHz/mA^(1/2),D因子为19.670 GHz/mA^(1/2),阈值电流和微分电阻分别达到0.27 mA和215.965Ω,最大光输出功率为0.9 mW;PI方案可用于调制带宽为25 GHz及以下的产品。这一结果对简化工艺、提高面发射激光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高速调制 聚酰亚胺平面化 简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大型立式水泵机组智能监测系统
9
作者 吕顺利 张兼博 +3 位作者 唐跨纪 曾云 汪洋 杜昭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4,共8页
针对大型立式水泵机组主监控界面功能不全、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基于机组运行时的信号特征,研发了一款立式水泵机组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LabVIEW作为软件部分开发平台,硬件部分选用IDAQ-801和IDAQ-817快速采集卡,并首次将声音振动信... 针对大型立式水泵机组主监控界面功能不全、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基于机组运行时的信号特征,研发了一款立式水泵机组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LabVIEW作为软件部分开发平台,硬件部分选用IDAQ-801和IDAQ-817快速采集卡,并首次将声音振动信号加入其中,形成具备轴系状态、声音状态和温度状态的多通道耦合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多种高速数据记录功能,能够全方位实时监测和捕捉关键数据.这些功能包括异常状况记录、实时性能监测、趋势分析等,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个细微变化都能被及时识别和保存,并支持多通道并行采集,能够同时监测多个设备或传感器的状态,形成全面的数据视图,使得后续的数据分析更加深入和全面,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设备管理.通过实际机组运行检验,可以实现上述功能,最终实现对大型立式水泵机组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水泵机组 LABVIEW 声音振动 多功能高速数据记录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直井井筒煤粉沉降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10
作者 张锦涛 鲜保安 +1 位作者 张洲 任峻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1,共6页
针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粉产出严重的问题,进行了煤层气井井筒煤粉颗粒静态沉降及动态沉降运移实验。通过煤粉静态沉降实验,测定了不同粒径煤粉颗粒的静态沉降末速。基于现场煤层气井煤粉产出特征设计的动态沉降运移实验发现:粒径>0.... 针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煤粉产出严重的问题,进行了煤层气井井筒煤粉颗粒静态沉降及动态沉降运移实验。通过煤粉静态沉降实验,测定了不同粒径煤粉颗粒的静态沉降末速。基于现场煤层气井煤粉产出特征设计的动态沉降运移实验发现:粒径>0.20~0.30 mm的煤粉颗粒,携带流速为0.020 m/s;而粒径>0.15~0.20 mm煤粉颗粒的携带流速为0.010 m/s,均大于煤粉颗粒的静态沉降末速;当排水速度为0.035 m/s时,0.0385~0.4500 mm混合粒径煤粉溶液,能够较好地将煤粉携带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直井 煤粉 沉降运移 静态沉降末速 动态运移 排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固液两相流流动特性及叶轮磨损特征
11
作者 乔金宇 徐生玮 +3 位作者 李明辉 史连 刘磊 滕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2-778,共7页
在闭式循环试验台上对不同流量条件下垂直管道内大颗粒的运动特性展开研究,同时分析泵在输送固液两相流时的叶轮磨损特征.运用高速摄像技术捕捉颗粒在透明管段内的运动图像,分析颗粒的运动轨迹、轴向速度、径向速度等参数.此外,通过在... 在闭式循环试验台上对不同流量条件下垂直管道内大颗粒的运动特性展开研究,同时分析泵在输送固液两相流时的叶轮磨损特征.运用高速摄像技术捕捉颗粒在透明管段内的运动图像,分析颗粒的运动轨迹、轴向速度、径向速度等参数.此外,通过在叶轮表面涂上油漆并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油漆脱落情况,研究了叶轮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量增大,垂直管道内颗粒的平均轴向速度和平均绝对径向速度呈上升趋势,同时颗粒与流体之间的速度差逐渐减小;叶轮磨损首先出现在叶片前缘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至叶轮的前盖板、后盖板以及叶片上,其中后盖板的磨损最为严重;在叶轮中,科氏力相较于离心力对颗粒运动特性起主导作用,这使得颗粒更倾向于紧贴叶片的压力面运动,从而导致较为显著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垂直管道 磨损 高速摄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车组垂向减振器安装螺栓松脱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12
作者 韩光旭 范军 +1 位作者 刘昊 付媛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0,26,共8页
[目的]我国某型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行途中二系垂向减振器下端橡胶节点(以下简称“下端节点”)安装螺栓发生松脱,需查明螺栓松脱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方法]简述了减振器的结构组成。针对导致螺栓松脱的3个可能原因,对减振器... [目的]我国某型高速铁路动车组运行途中二系垂向减振器下端橡胶节点(以下简称“下端节点”)安装螺栓发生松脱,需查明螺栓松脱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方法]简述了减振器的结构组成。针对导致螺栓松脱的3个可能原因,对减振器的设计结构进行校核及生产过程检查,发现减振器下端节点的扭转刚度超过运用最大允许值,反向校核得到计算工况下的螺栓松动条件。按动车组实际运用条件进行了台架试验及线路试验,以验证并确定螺栓松动的具体原因。基于螺栓松动的原因,提出了3个相应的解决措施,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所提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减振器安装螺栓发生松脱,其原因是受到紧固力矩降低、接触面摩擦因数减小、下端节点扭转刚度增大等不利条件的综合作用。优化装配膏涂抹工艺、降低下端节点的扭转刚度、提高紧固力矩的标称值,能够有效防止螺栓发生松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动车组 垂向减振器 螺栓松脱 预紧力 紧固力矩 扭转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周期性短波不平顺对轮轨系统高频振动的影响
13
作者 成棣 白鑫 +4 位作者 胡晓依 孙丽霞 闫子权 孟凡迪 常崇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对轮对、钢轨和轨道板进行柔性化处理,构建了CR400BF动车组拖车-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了车轮多边形和钢轨波磨耦合对高频振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与钢轨波磨耦合激励下轮轨垂向力和钢轨振动加速度存在两个主频,... 通过对轮对、钢轨和轨道板进行柔性化处理,构建了CR400BF动车组拖车-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了车轮多边形和钢轨波磨耦合对高频振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与钢轨波磨耦合激励下轮轨垂向力和钢轨振动加速度存在两个主频,分别对应车轮多边形和钢轨波磨的激励主频,两者频率接近时会发生拍振现象;140 mm波长、0.02 mm幅值的波磨与0.02 mm幅值的22阶多边形耦合时,轮轨垂向力比车轮多边形和钢轨波磨单一激励均增加了约23%,钢轨振动加速度比车轮多边形和钢轨波磨单一激励时分别增加了18.5%和40.0%;车轮多边形与钢轨波磨耦合激励下,轮轨垂向力和钢轨振动加速度均随车轮多边形阶数增大而增大,随钢轨波磨波长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轮多边形 钢轨波磨 轮轨垂向力 钢轨振动加速度 轮轨周期性不平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设计
14
作者 刘凯 孙宗磊 +1 位作者 王江波 张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 为适应黄河河槽宽度大、地震烈度高和无砟轨道高速行车等要求,经过桥型方案比选,雄商高铁跨越黄河采用长联多孔连续钢桁梁柔性拱,孔跨布置为(60+80+4×260+280+80+60)m,联长为1602.7 m。黄河桥主桥桁高15 m,桁宽13.8 m,采用带竖杆的三角形桁架,拱高50 m,柔性吊杆,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面铺设15 cm厚混凝土板,方便无砟轨道铺设;下部采用双柱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墩,桩基础采用ϕ2.0 m摩擦桩,桩基采用桩底注浆技术有效减小桩长;最后结合桥位处具体情况,采用钢桁梁悬拼、钢拱竖转的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长联钢桁梁柔性拱结构具有良好刚度,梁端转角控制为0.778‰rad,竖向刚度为1/2107;各杆件、吊杆、锚箱和拱脚等受力复杂部位均满足规范要求;悬拼、竖转施工方案能够二次利用扣塔,同时开设多个工作面,可大幅节省工期,经济性好。该桥的设计、建设将为我国铁路长联无砟轨道钢桥的建造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黄河特大桥 长联 钢桁梁柔性拱 无砟轨道 悬臂拼装法 钢拱竖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石墨微细鳞片含量的再磨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渊 张国旺 +3 位作者 郭杰 刘瑜 石立 赵湘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对黑龙江某石墨粗精矿进行了立式搅拌磨机再磨试验。以陶瓷球为磨矿介质,研究了磨机转速、介质球直径、磨矿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石墨磨矿-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磨矿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采用慢-快-慢交替的磨机转速,陶瓷介质球直径8~... 对黑龙江某石墨粗精矿进行了立式搅拌磨机再磨试验。以陶瓷球为磨矿介质,研究了磨机转速、介质球直径、磨矿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石墨磨矿-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磨矿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采用慢-快-慢交替的磨机转速,陶瓷介质球直径8~10 mm,磨矿时间5 min,在该优化条件下进行磨矿-浮选开路试验,获得了固定碳含量95.83%、-0.045 mm粒级含量24.51%、大鳞片(+0.15 mm)含量14.27%的石墨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再磨 立式搅拌磨 磨机转速 石墨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铁桥上直立式声屏障的列车风致振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珍 张效邦 +2 位作者 郑净 徐鸿 陈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5-1422,共8页
高铁列车提速使声屏障动力问题凸显.以列车高速行驶时引发的直立式声屏障的动力放大系数为研究对象,探究直立式声屏障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影响参数.首先,建立高铁桥上直立式声屏障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基本动力特性;然后,开展声屏障在400 km/... 高铁列车提速使声屏障动力问题凸显.以列车高速行驶时引发的直立式声屏障的动力放大系数为研究对象,探究直立式声屏障结构的振动特性及影响参数.首先,建立高铁桥上直立式声屏障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基本动力特性;然后,开展声屏障在400 km/h移动列车脉动风荷载时程作用下的振动规律研究,据此计算声屏障钢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最后,针对声屏障的振动响应和动力放大系数开展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车速400 km/h时,5.0 m高声屏障立柱的动力放大系数约为2.76;声屏障安装位置距轨道中心线距离从3.8 m增大到4.7 m,弯矩响应的动力放大系数减小了0.3;2.3、3.3、5.0 m高声屏障立柱弯矩响应的动力放大系数分别为1.64、2.52、2.76,顶部的横向位移由0.45 mm增大至3.80 mm,根部弯矩则分别提高了26.8%和60.8%,增大声屏障高度不利于结构的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梁 直立式声屏障 脉动风荷载 动力响应 动力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速铁路直立式声屏障降噪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亚超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开展400 km/h高速铁路噪声影响研究是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为研究400 km/h高速铁路噪声特性及辐射源强,获取现有直立式声屏障在速度400 km/h条件下降噪效果及适应性,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模拟计算400 km/h高速铁路... 开展400 km/h高速铁路噪声影响研究是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的有力举措。为研究400 km/h高速铁路噪声特性及辐射源强,获取现有直立式声屏障在速度400 km/h条件下降噪效果及适应性,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模拟计算400 km/h高速铁路噪声源强并进行组成分析,对高速铁路通用的直立式声屏障降噪效果、耐久性、安全性等进行分析研究,对目前直立式声屏障适应性提出实施建议。研究表明:高速列车以速度400 km/h运行时,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25 m、轨上3.5 m处,桥梁段总声级为97.8 dB(A),路基段总声级为96.7 dB(A),气动噪声大于轮轨噪声;提出现有直立式声屏障在速度400 km/h条件下插入损失为2.7~8.9 dB(A);在安全方面,提出立柱底部螺栓养护年限;针对目前铁路直立式声屏障通用图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结构安全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可指导400 km/h高速铁路噪声影响分析及直立式声屏障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噪声总声压级 直立式声屏障 声屏障降噪 气动噪声 轮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无砟轨道路基动应力和动位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刚 王立安 +2 位作者 罗文俊 余翠英 李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2,51,共7页
无砟轨道路基是承受上部轨道结构自重和列车动荷载的基础,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应力应变状态的求解是路基动力学研究的关键。为准确计算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竖向动应力和动位移,建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地基数值模型,改... 无砟轨道路基是承受上部轨道结构自重和列车动荷载的基础,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应力应变状态的求解是路基动力学研究的关键。为准确计算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竖向动应力和动位移,建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地基数值模型,改进轮轨激振力表达式,基于有限元软件荷载子程序二次开发实现了列车动荷载的模拟,并开展一系列的动力显式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路基表面产生与轮轨力数量相对应的动力响应峰值,且最大值出现在第3个转向架荷载通过时刻;路基与混凝土底座板边缘接触位置产生应力集中,竖向动位移在轨道结构下方区域均匀分布;列车荷载引起的路基振动沿深度方向衰减并向轨道中心线位置叠加,在路基底面竖向动应力和动位移分别为8 kPa、0.89 mm;随着车速增加,路基动应力和动位移显著增大;增加路基高度能有效提升路基的荷载缓冲能力,但动位移和动应力的衰减趋势逐渐放缓。综合分析表明,底座板边缘位置和路堤中心区域的土体强度需要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路基 移动荷载 二次开发 竖向动应力 竖向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与太阳辐照度对蓝藻群体垂直迁移的复合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华音 张运林 +1 位作者 李娜 张毅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1411,共11页
由于蓝藻具有伪空胞,在风浪、光照和捕食等外部环境因子作用下,经常主动或者被动发生垂直迁移,并在水面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漂浮水华,直接破坏了水域景观和影响生态系统健康。尽管国内外就蓝藻群体垂直迁移的影响机制开展了广泛研究,但... 由于蓝藻具有伪空胞,在风浪、光照和捕食等外部环境因子作用下,经常主动或者被动发生垂直迁移,并在水面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漂浮水华,直接破坏了水域景观和影响生态系统健康。尽管国内外就蓝藻群体垂直迁移的影响机制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在野外原位精细刻画或者量化环境因子对蓝藻群体垂直迁移的科学认知仍显不足。为探究典型气象因子对蓝藻群体垂直迁移的影响,选择2022年7-9月太湖蓝藻暴发期,利用陆基高光谱近感监测仪高清视频对蓝藻群体水面漂浮进行高频昼夜连续观测,结合同步高频气象数据,科学量化典型气象因子对蓝藻群体野外原位垂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风速和太阳辐照度与蓝藻群体漂浮发生概率呈显著负相关。②风速对蓝藻群体漂浮的影响占据主导,贡献率为66.60%,太阳辐照度的贡献率为29.92%。③蓝藻群体存在白天下沉、夜间上浮的周期性垂直迁移现象。④当水华蓝藻颗粒大量聚集形成藻团时,其垂直迁移受风和强光照的影响较小。由此可见,风速和太阳辐照度的复合作用对蓝藻水华的垂向迁移与集聚消散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深化了对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科学认知并可为其预测预警与灾害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垂直迁移 漂浮 太阳辐照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输电线路跳线风偏状态方程及临界风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科技 卞荣 +4 位作者 鲍旭明 顾逸 楼文娟 徐海巍 张琳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0,共7页
为研究山区微地形中的竖向风速对跳线风偏的影响,基于刚性直棒法对导线、跳线及绝缘子串增加竖向风荷载分析,确定跳线处最大风偏位移值作为风偏指标,建立风荷载作用前后跳线静力平衡平面的几何变换关系,提出了考虑竖向风速影响的跳线风... 为研究山区微地形中的竖向风速对跳线风偏的影响,基于刚性直棒法对导线、跳线及绝缘子串增加竖向风荷载分析,确定跳线处最大风偏位移值作为风偏指标,建立风荷载作用前后跳线静力平衡平面的几何变换关系,提出了考虑竖向风速影响的跳线风偏状态方程。建立半径5 km的地形模型,包含跳线风偏事故地点与微气象站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将微气象站点风速推演到事故地点风速,获得了考虑微地形影响的跳线风偏闪络事故风速。将事故线路参数及竖向风速代入跳线风偏状态方程,得到跳线风偏临界水平风速,通过与事故风速进行比较验证了跳线风偏状态方程的可靠性。最后根据风偏状态方程分析竖向风速的变化对跳线风偏临界水平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竖向风速的增大,跳线风偏临界水平风速线性减小,当风攻角为20°时临界水平风速可降低16%。考虑竖向风速影响的跳线风偏临界水平风速取值较为安全,建议在山区输电线路跳线设计过程中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线风偏 状态方程 临界风速 竖向风速 数值模拟 微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