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2012年黄海站05号浮标温盐垂直剖面日均值数据集
1
作者 贾思洋 陈晓 +2 位作者 刘长华 王春晓 王旭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温盐深作为重要的海洋水文观测要素,对于研究不同垂向空间位置中海洋现象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北黄海近海的实际观测结果,借助我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的黄海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大连长海县附近海域布放了一套垂直... 温盐深作为重要的海洋水文观测要素,对于研究不同垂向空间位置中海洋现象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北黄海近海的实际观测结果,借助我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的黄海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大连长海县附近海域布放了一套垂直剖面锚定浮标系统,记为05号浮标。从2009年至今,在布放海域(38°57·N,122°45·E)已连续获取了14年的实时观测数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观测数据,本研究基于05号浮标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间温盐深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了规范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制作了14个垂直深度的水温和盐度的日均值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下载服务,也可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灾害防御、海洋经济与渔业发展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垂直剖面浮标 浮标观测 温盐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中昆仑山北坡不同海拔气象要素梯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月月 何清 +4 位作者 毛东雷 付光祥 李晶晶 王永强 张乾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9,共16页
中昆仑山北坡既包含绿洲、荒漠及其过渡带等不同下垫面,又囊括沙漠和高原气候,由北向南生态环境差异大,气候变化多端,然而由于山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象台站较少且分布不均,给该地区气象要素的研究带来了一定挑战,致使对该区域气象要... 中昆仑山北坡既包含绿洲、荒漠及其过渡带等不同下垫面,又囊括沙漠和高原气候,由北向南生态环境差异大,气候变化多端,然而由于山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象台站较少且分布不均,给该地区气象要素的研究带来了一定挑战,致使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掌握尚不全面,因此开展关于中昆仑山北坡气象要素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利用中昆仑山北坡9个不同海拔气象台站连续一年(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的气象要素数据,探究该山区1.5 m高度处近地面气象要素随海拔梯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风向变化显著,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海拔1738~3044 m的站点受山谷风影响,存在两个主导风向且风速日变化呈“双峰型”;(2)中昆仑山北坡的气温垂直递减率(Temperature lapse rate,以下简称TLR)均低于标准大气气温直减率,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TLR_(mean)、最高气温垂直递减率TLR_(max)和最低气温垂直递减率TLRmin分别为-0.56℃·(100m)^(-1)、-0.60℃·(100m)^(-1)和-0.47℃·(100m)^(-1),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夏季陡,冬季浅;(3)不同海拔存在多个逆温层和逆湿层,逆温和逆湿强度的季节差异较大,表现为夏季逆温强度最小,逆湿强度较大,冬季逆温强度最大,逆湿强度最小,最强逆温和逆湿均出现在海拔1256~1409 m;(4)夏季典型天气下晴天的逆温逆湿均大于阴雨天,晴天最大逆温强度是阴雨天的4.32倍,晴天比湿变化范围大于阴雨天,逆湿强度是阴雨天的1.11倍;(5)中昆仑山北坡4-9月占全年总降水的86%以上,随海拔升高降水梯度变化明显,表现为“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在2800~3200 m存在一个明显降水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垂直递减率 温湿廓线 降水梯度 海拔梯度 中昆仑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Factors of Audible Noise Caused by Corona Discharge on UHVDC Transmission Lines Under High Altitude Condi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TIAN Feng YU Zhanqing +3 位作者 ZENG Rong LIU Lei LI Min LI Ruihai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25-3132,共8页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电晕放电 影响因素 噪声 高海拔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绝对湿度 电压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近地层风温湿廓线与能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光祥 何清 +3 位作者 王勇辉 马明杰 阴璐璐 张乾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于荒漠-绿洲生态过渡区,地表性质时空变化较大,下垫面性质和水热特征均较特别,所以开展该地区微气象要素特征研究对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青藏高原北侧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2022年实测气象要素数...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于荒漠-绿洲生态过渡区,地表性质时空变化较大,下垫面性质和水热特征均较特别,所以开展该地区微气象要素特征研究对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青藏高原北侧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2022年实测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生态过渡区风、温、湿廓线结构、辐射通量及能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1)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各季节风速、温度、比湿均随高度上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温度和比湿廓线中出现了逆温和逆湿现象,逆温层和逆湿层高度均达到了30 m,最大平均风速发生在春季,为6.23 m·s^(-1),最大平均温度和比湿均在夏季,分别为28.93℃与6.36 g·kg^(-1)。(2)四季地表辐射平衡以正值为主,各辐射分量峰值大小及出现时间存在差异,其中向下短波辐射受到沙尘天气影响,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呈负相关,其年均值为0.326,12月最大,8月最小,分别为0.366与0.297。(3)感热、土壤热通量及净辐射四季变化明显,潜热变化平稳,以0 W·m^(-2)为中心上下波动,能量消耗以感热为主;四季能量闭合率分别为76%、82%、53%与48%,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有效能量四季变化明显,白天为正值,地面为热源,表明地面向大气输送热量,夜间则相反,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陆面过程参数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升对该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渡区 风温湿廓线 辐射平衡 能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冰融池垂向温度剖面观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5
作者 左广宇 窦银科 +4 位作者 吴顺杰 常晓敏 寇立伟 李文龙 杨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北极海冰融池演化包括水平方向的形态变化与垂直方向的结构演化,目前缺乏海冰融池内部垂向结构的观测设备,针对北极海冰融池观测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北极海冰融池垂向温度剖面自动观测系统。【方法】该系统由观测模块、供电模块... 【目的】北极海冰融池演化包括水平方向的形态变化与垂直方向的结构演化,目前缺乏海冰融池内部垂向结构的观测设备,针对北极海冰融池观测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北极海冰融池垂向温度剖面自动观测系统。【方法】该系统由观测模块、供电模块、数采模块、数传模块以及辅助模块组成,可量化海冰、积雪、融池内部的热传导通量,估算融池内部融水的热库效应,还可以反演融池深度与海冰厚度的连续变化,量化融池水分配情况,与融池表面形态演化观测结果互相补充。【结果】系统实现大气、积雪、海冰、融池以及海洋连续自动观测,为海冰融池模式结果验证提供现场数据,提升我国对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观测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融池 垂向温度剖面 自动观测 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FY-3D/VASS温湿度廓线检验
6
作者 杨冰韵 任素玲 +2 位作者 毛冬艳 覃丹宇 廖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3-1056,共14页
利用2020—2021年探空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FY-3D大气垂直探测系统(VASS)温湿度廓线在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ERA5数据相比,FY-3D/VASS温度在盆地和高原地区不同季节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31~0.500℃和-2.23... 利用2020—2021年探空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FY-3D大气垂直探测系统(VASS)温湿度廓线在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ERA5数据相比,FY-3D/VASS温度在盆地和高原地区不同季节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31~0.500℃和-2.230~-1.23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17~3.222℃和3.077~3.460℃,高原比盆地地区大,在垂直高度上,盆地地区的精度在800~700 hPa较低,高原地区的精度随高度的减小逐渐降低;FY-3D/VASS比湿呈现一致的负偏差,平均偏差在盆地和高原地区分别为-0.775~-0.525 g·kg^(-1)和-1.096~-0.347 g·kg^(-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51~2.367 g·kg^(-1)和0.696~1.991 g·kg^(-1),在700~600 hPa的精度较低;通过将两组检验的平均偏差相加,间接建立FY-3D/VASS基于探空温湿度数据的检验结果,其中FY-3D/VASS温度在盆地地区的平均偏差较小,高原地区平均偏低2.440℃左右,比湿在盆地和高原地区平均偏低0.612 g·kg^(-1)左右。上述结果可提升FY-3D/VASS温湿度反演产品在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的天气气候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VASS 温湿度廓线 四川盆地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空的FY-4B/GIIRS温湿廓线检验和订正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子琪 余贞寿 +3 位作者 郝世峰 张红蕾 陆正奇 张树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8-550,共13页
以探空资料为基准,对2023年2月—2024年1月风云四号气象卫星B星(FY-4B)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温湿廓线产品开展检验评估,分析误差特征,并利用概率密度匹配法(PDF方法)对云天温度廓线进行订正。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温度平均偏差为-... 以探空资料为基准,对2023年2月—2024年1月风云四号气象卫星B星(FY-4B)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温湿廓线产品开展检验评估,分析误差特征,并利用概率密度匹配法(PDF方法)对云天温度廓线进行订正。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温度平均偏差为-0.3~1 K,均方根误差在2 K以内;湿度平均偏差为0~1.3 g·kg^(-1),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位于近地层,约为2.1 g·kg^(-1)。云天条件下偏差增大,平均偏差整体呈正值,温度均方根误差为2.2~2.7 K,湿度均方根误差最大值约为3 g·kg^(-1)。12:00(世界时,下同)近地层温度偏差较00:00有所增大;晴天条件下,12:00400 hPa以下的湿度偏差大于00:00;云天条件下,00:00750~950 hPa的湿度偏差大于12:00。云天条件下温湿廓线系统性偏差明显,与质控码为0的样本相比,质控码为1的样本偏冷、偏干加剧,且偏差分布更为离散,温度偏差呈不对称的双峰分布。PDF方法可有效减小FY-4B/GIIRS温度廓线的系统性偏差,订正后,质控码为0和1的样本平均偏差分别由0.74 K和2.07 K下降至-0.03 K和0.01 K,均方根误差分别由1.89 K和3.20 K减小至1.73 K和2.34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B/GIIRS 探空资料 温湿廓线 检验评估 概率密度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 A/GIIRS反演夏冬季有云时大气温湿度廓线的精度评估
8
作者 姚姝含 官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42,共13页
FY-4A/GIIRS(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Infrared Sounder)首次实现了地球静止轨道红外高光谱探测,可以连续获得高垂直分辨率的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信息。当GIIRS视场内有云存在时,目前Level 2业务大气温湿度垂直廓线产品只提供观... FY-4A/GIIRS(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Infrared Sounder)首次实现了地球静止轨道红外高光谱探测,可以连续获得高垂直分辨率的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信息。当GIIRS视场内有云存在时,目前Level 2业务大气温湿度垂直廓线产品只提供观测视场内云顶以上高度的温度廓线,且不反演整个视场的湿度廓线。基于GIIRS辐射观测值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全天空大气温湿度廓线反演,包括晴空和全云覆盖视场,同时利用常规无线电探空观测资料对反演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U-Net算法有云视场的温湿度廓线反演能力与晴空相当,且夏季温度反演精度优于冬季,有利于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的监测。在云系较活跃的夏季,随着视场内云量的增加温度廓线反演精度逐渐变高,表明该算法适用于有云时大气温度廓线反演,而湿度随着云量的增加反演均方根误差RMSE增大。视场内不同云光学厚度时温度反演误差相差不大,RMSE均在2.5 K左右,平均偏差ME在1 K以内,对流层高层薄云时反演误差相对而言较小。湿度反演随着云光学厚度的增大反演误差也增大,说明对于一定程度的薄云,GIIRS能够获得不错的反演精度。虽然U-Net算法物理意义不明确,但是能够快速实现全天空大气温湿度廓线反演,尤其在有云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 A/GIIRS U-Net卷积神经网络 大气温湿度廓线 反演算法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特征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明煜 钱粉兰 +6 位作者 陈陟 李诗明 苏立荣 徐祥德 陈联寿 刘吉成 扎西顿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3-783,共11页
利用 1 998年夏季第 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当雄观测站的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拉萨、改则和武汉等地探空资料 ,分析讨论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地区白天对流边界层发展可高达 2 2 0 0m ,显著... 利用 1 998年夏季第 2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当雄观测站的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拉萨、改则和武汉等地探空资料 ,分析讨论西藏高原斜压对流边界层风、温、湿廓线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地区白天对流边界层发展可高达 2 2 0 0m ,显著超过中纬度平原地区和海面上对流边界层高度 .高原对流边界层中温度廓线具有较好的混合特征 ,湿度廓线有时在某一高度上出现湿度极大值 .高原对流边界层内热量和水汽收支分析表明 ,水平平流作用对边界层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流边界层中平均风速垂直分布存在风切变现象 .水平温度梯度形成较强的斜压性是形成边界层风切变的主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斜压性 湿廓线 西藏高原 风速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边界层中风和温度廓线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66
10
作者 卞林根 程彦杰 +3 位作者 王欣 高志球 汪瑛 陆龙骅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U01期13-25,共13页
为了研究冬季北京城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特征 ,分别在城区和郊区 4个观测点利用系留气艇在 2 0 0 1年 1月 5~ 1 3日和 2月 2 1~ 2 8日进行了大气廓线探测 ,并分析了温度和风廓线垂直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结果显示 :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 为了研究冬季北京城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特征 ,分别在城区和郊区 4个观测点利用系留气艇在 2 0 0 1年 1月 5~ 1 3日和 2月 2 1~ 2 8日进行了大气廓线探测 ,并分析了温度和风廓线垂直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结果显示 :城市热岛效应十分明显 ,热岛强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近地层热岛强度在晴天最大可达到 4℃左右。除了近地层郊区的风速大于城区外 ,城区和郊区风速的垂直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在 1 0 0~ 2 0 0m高度以下 ,城区和郊区风速和风向随高度分布都出现了明显的拐点 ,3 0 0m以上高度风向和风速基本趋于一致 ,表明城区和郊区的风廓线均受到城市覆盖层的影响。随着北京市区的规模不断扩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留气艇探测 风温廓线 城市热岛 垂直结构 北京地区 大气边界层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大气温湿廓线遥感探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娜 张武 +3 位作者 陈艳 柳丹 史晋森 张北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71,共11页
利用2010年1-6月甘肃省榆中站(52983)逐日的探空资料和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资料,对榆中所在的半干旱地区大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探空资料,讨论了微波辐射计... 利用2010年1-6月甘肃省榆中站(52983)逐日的探空资料和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资料,对榆中所在的半干旱地区大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探空资料,讨论了微波辐射计的探测性能和反演效果,并对2013年1-3月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进行了偏差订正.结果表明微波辐射计反演资料与探空资料反映的温湿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温度的拟合效果优于相对湿度.近地层反演效果较好,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90,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大于0.80,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相关性检验.距地2-7km之间,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小于探空观测值,相对湿度大于探空观测值.温度订正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 微波辐射计 温度 相对湿度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韩道文 刘文清 +3 位作者 张玉钧 陆亦怀 刘建国 赵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19-624,共6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温度影响空气对流和气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进而影响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使其质量浓度的改变满足负指数规律变化;相对湿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是正相关关系.根据分析,提出了一个气溶... 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温度影响空气对流和气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进而影响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使其质量浓度的改变满足负指数规律变化;相对湿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是正相关关系.根据分析,提出了一个气溶胶质量浓度温湿度修正反演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反映温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相对湿度 气溶胶 质量浓度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料竖向压力对粮仓中小麦粮堆湿热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桂香 刘超赛 +3 位作者 蒋敏敏 陈家豪 王海涛 张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6-253,I0001,共9页
粮仓中存在压力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等多物理场,为了得出各物理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粮堆内湿热传递规律,该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粮堆多场耦合试验装置,针对仓内小麦粮堆单元体,研究在高温边界38.5℃、低温边界5.2℃,初始粮温25.8℃,竖向压力... 粮仓中存在压力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等多物理场,为了得出各物理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粮堆内湿热传递规律,该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粮堆多场耦合试验装置,针对仓内小麦粮堆单元体,研究在高温边界38.5℃、低温边界5.2℃,初始粮温25.8℃,竖向压力分别为50、100、150 kPa条件下小麦粮堆湿热传递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压力增加,粮堆孔隙率减小,热量通过粮食籽粒间传导增加,传递速率加快,竖向压力从50 kPa增大至150 k Pa,粮温较入仓时下降约0.5~1.3℃,温度梯度变化率达8.7%,不同压力下粮堆高温区面积随储藏时间呈幂函数减小。粮堆内湿空气在边界处累积至峰值时会有部分湿空气向粮堆内迁移。粮堆中部与靠近低温边界温差大于6.3℃时,粮堆内湿空气扩散加快,粮堆中部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速率随竖向压力增加而加快。研究结果可为散装粮堆多场耦合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相对湿度 小麦粮堆 竖向压力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垂直散度和温度平流廓线反演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艳姣 吴涛 +2 位作者 李中华 万玉发 王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7-995,共9页
垂直散度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垂直运动情况,垂直温度平流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层结是否稳定,有助于预报员推断本站降水演变趋势。鉴于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中还没有垂直散度和温度平流廓线产品,提出了这两种产品的反演方法。首先使用分层VVP... 垂直散度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垂直运动情况,垂直温度平流廓线可用于推断大气层结是否稳定,有助于预报员推断本站降水演变趋势。鉴于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中还没有垂直散度和温度平流廓线产品,提出了这两种产品的反演方法。首先使用分层VVP方法从雷达体扫径向速度资料中反演出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和垂直散度廓线,然后在假设大气处于地转平衡条件下,基于温度平流与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关系,从垂直风廓线中反演出垂直温度平流廓线。以两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反演了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散度廓线和温度平流廓线,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雷达周围有大范围降水回波的情况下,使用分层VVP方法能合理地反演出雷达站上空的垂直风廓线和散度廓线;在这种情况下,反演的垂直风廓线代表各个高度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平均水平风,可近似满足地转平衡条件,因此,使用热成风方程能较为合理地从垂直风廓线中反演出垂直温度平流廓线;三个反演产品的合理性可用天气学理论和天气实况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垂直风廓线 垂直散度廓线 垂直温度平流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反演大气温湿廓线及估算雷达路径积分衰减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北斗 黄建平 +2 位作者 郭杨 商建 吴琼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201,共9页
利用TP/WVP-3000型地基微波辐射计12通道亮温观测资料,发展了一套大气温湿及液态水廓线反演算法.首先对近20年历史探空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插值等处理后,分无云和有云两种类型,运用MWMOD微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无云情况下的微波亮温集,根... 利用TP/WVP-3000型地基微波辐射计12通道亮温观测资料,发展了一套大气温湿及液态水廓线反演算法.首先对近20年历史探空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插值等处理后,分无云和有云两种类型,运用MWMOD微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无云情况下的微波亮温集,根据相对湿度廓线,利用模式的绝热液水含量分析方法,模拟计算出液态水廓线及对应的微波亮温数据集,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训练,获取代表该地区的神经网络系数,用于反演计算大气温度、水汽密度、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廓线.与GPS探空数据对比,反演的大气温度廓线在7 km以下误差均在3 K以内,水汽密度廓线在6 km以下误差均在3 g/m2以内,部分底层廓线的反演值与GPS探空观测接近,获得了较好的反演结果.同时,通过模式分析出云水廓线,弥补GPS探空不足,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进行验证,估算雷达路径积分衰减,用于试验降水雷达反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降水雷达 温湿廓线 水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变分算法的红外高光谱(IASI)卫星遥感大气温湿廓线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官元红 任杰 +3 位作者 鲍艳松 陆其峰 刘辉 肖贤俊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2-611,共10页
大气温湿度廓线是大气重要参数,在数值天气预报及天气预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获得高精度的大气温度与水汽混合比廓线数据,研究了基于Metop-A/IASI红外高光谱资料的大气温度与水汽混合比廓线变分反演方法。利用IASI高光谱传感器温... 大气温湿度廓线是大气重要参数,在数值天气预报及天气预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获得高精度的大气温度与水汽混合比廓线数据,研究了基于Metop-A/IASI红外高光谱资料的大气温度与水汽混合比廓线变分反演方法。利用IASI高光谱传感器温度和水汽探测通道资料,结合CRTM模式和WRF模式预报技术,使用一维变分方法,研究了卫星资料质量控制、背景误差协方差本地化、观测误差协方差计算等方法,构建了大气温度及水汽混合比廓线变分反演系统,并在北京、青岛、沈阳3个地区开展了反演试验。以探空为标准的反演结果对比显示,使用WRF模式预报值作为背景场,温度的平均误差绝对值小于0.6K,均方根误差为0.89K;水汽混合比的平均误差绝对值小于0.021g/kg,均方根误差为0.02g/kg。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一维变分方法,可以利用Metop-A/IASI红外高光谱资料进行大气温度与水汽混合比廓线高精度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op-A/IASI 温湿廓线 一维变分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一次沙尘暴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岳平 牛生杰 张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1-407,共7页
给出了2004年5月23~24日民勤站爆发沙尘暴前后以及沙尘暴内部的温度、比湿和风速垂直廓线,分析了沙尘暴发生前后及沙尘暴期间高空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同时对大气的热力、动力稳定度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来临前边界... 给出了2004年5月23~24日民勤站爆发沙尘暴前后以及沙尘暴内部的温度、比湿和风速垂直廓线,分析了沙尘暴发生前后及沙尘暴期间高空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同时对大气的热力、动力稳定度参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来临前边界层内具有深厚的混合层,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温、湿结构及风的垂直分布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沙尘暴发生期,出现了稳定与不稳定层相间的情形,对流减弱,抑制了沙尘暴的发展;沙尘暴天气结束后中低层大气湿度增加显著;沙尘暴的强度与相对风暴螺旋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 沙尘暴 风、温、湿廓线 稳定度 相对风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湿地夏末大气边界层温湿廓线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新建 张宏升 +4 位作者 宋星灼 康凌 陈家宜 李爱国 胡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1,共6页
2005年9月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在白洋淀湿地地区开展非均匀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综合野外观测实验,利用新型高精度温湿度探空系统分别在陆地和水面两种下垫面进行连续观测。实验结果显示水陆两种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结... 2005年9月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在白洋淀湿地地区开展非均匀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综合野外观测实验,利用新型高精度温湿度探空系统分别在陆地和水面两种下垫面进行连续观测。实验结果显示水陆两种下垫面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明显特征不同时刻、不同高度出现多层逆湿、逆温现象及清晰的边界层顶位置。同时发现该地区的陆地下垫面上空湿度较水面大、温度较低;水面上空湿度较小,温度较高,且水面上空边界层厚度要大于陆地。作者从盛行风向、局地能量平衡、陆气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助于研究和了解夏秋季节白洋淀湿地地区大气边界层特性和演变规律,为进一步认识白洋淀湿地的水循环及能量平衡提供了参考。观测结果也检验了北京大学自行研制的新型高精度温湿度探空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高精度温湿度廓线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皆伐火烧对亚热带森林不同深度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蔚 李超 +4 位作者 元晓春 郑永 陈岳民 林伟盛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1231,共11页
评估不同深度土壤的CO_2通量是研究土壤碳动态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关皆伐火烧对森林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仅局限于表层土壤,而对不同深度土壤碳排放影响鲜见报道。以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对照)及其皆伐火烧后林地为研究对象... 评估不同深度土壤的CO_2通量是研究土壤碳动态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关皆伐火烧对森林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仅局限于表层土壤,而对不同深度土壤碳排放影响鲜见报道。以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对照)及其皆伐火烧后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非红外散射CO_2探头测定土壤CO_2浓度,并结合Fick第一扩散法则估算不同深度(0—80 cm)土壤CO_2通量。结果表明:(1)皆伐火烧改变土壤向大气排放的表观CO_2通量,在皆伐火烧后的2个月内土壤表观CO_2通量显著高于对照68%;2个月后,土壤表观CO_2通量低于对照37%。(2)皆伐火烧后,除10—20 cm的CO_2通量提高外,其余各深度(0—10、20—40、40—60 cm和60—80 cm)的CO_2通量均降低。同时,皆伐火烧改变不同土层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降低0—10 cm土层的贡献率,提高10—20 cm土层的贡献率。(3)对照样地仅0—10 cm土壤CO_2通量与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10—40 cm深度CO_2通量则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相关。皆伐火烧后0—10 cm和10—20 cm处土壤的CO_2通量均与温度呈指数相关。说明皆伐火烧改变了不同深度土壤CO_2通量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因此为准确评估和预测皆伐火烧对土壤与大气间碳交换的影响,应考虑皆伐火烧后不同时期土壤CO_2通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深度土壤CO_2通量对皆伐火烧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火烧 CO2通量 土壤剖面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下垫面大气边界层温、湿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树华 洪钟祥 +1 位作者 李军 刘辉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5-345,共1页
本文利用二维大气边界层模式研究了平坦、均匀戈壁下垫面对流大气的位温和比湿廓线及其时间变化的垂直结构。与实测廓线资料比较表明,模拟结果基本反映了对流条件下,戈壁下垫面大气边界层中温、湿结构特征。
关键词 戈壁下垫面 数据模拟 大气 边界层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