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苗维纳 沈映君 +2 位作者 曾晓荣 刘智飞 阎福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 ①葛根素 0 0 0 5 ,0 0 1,0 0 15mmol·L-1能使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5 0 %时程...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结果 ①葛根素 0 0 0 5 ,0 0 1,0 0 15mmol·L-1能使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5 0 %时程 (APD50 )和复极 90 %时程 (APD90 )明显延长 ,APD50分别由 ( 176 4 3± 5 1 3 7)ms延长至 ( 192 86± 60 82 )ms(n=7,P <0 0 5 ) ,( 2 0 0 71± 63 0 8)ms和 ( 2 0 7 71± 65 4 5 )ms(n =7,P <0 0 1) ;APD90 分别由 ( 2 0 0 71± 5 9 75 )ms延长至 ( 2 2 1 4 3± 70 4 6)ms(n =7,P <0 0 5 ) ,( 2 3 5 0 0±5 8 88)ms和 ( 2 4 0 0 0± 5 8 4 5 )ms(n =7,P <0 0 1) ,并且这种延长呈现量效关系。②采用 0 2 ,0 5 ,1,2 ,4Hz频率的方波刺激 ,发现在 0 0 1mmol·L-1时葛根素延长心肌细胞APD50 有明显的非逆向频率依赖性。③使用双脉冲刺激发现在 0 0 1mmol·L-1时葛根素能明显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由 ( 98 0 0± 16 4 3 )ms延长至 ( 168 0 0± 13 0 4 )ms(n =5 ,P <0 0 1)。结论 葛根素能延长心肌细胞APD50 和APD90 以及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 ,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源于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动作电位 有效不应期 抗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豚鼠心肌电生理及机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谢华 温洪涛 +2 位作者 高远 胡香杰 张贵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及收缩力 (Fc)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肌力换能器同步记录心肌收缩力。结果 苦参碱 10、2 5、5 0 μmol·...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离体豚鼠右心室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及收缩力 (Fc)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肌力换能器同步记录心肌收缩力。结果 苦参碱 10、2 5、5 0 μmol·L-1可浓度依赖性地延长快反应动作电位(FAP)的复极 5 0 %时程 (APD50 )、复极 90 %时程 (APD90 )和有效不应期 (ERP) ,延长高钾除极组织胺及氯化钡诱发的慢反应动作电位 (SAP)的APD50 、APD90 ;但对FAP、SAP的动作电位振幅 (APA)、0期最大除极速率 (Vmax)及Fc无明显影响。结论 结果提示苦参碱对心肌细胞钠、钙离子通道无明显影响 ,其延长APD的作用可能是阻断心肌钾通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乳头状肌 动作电位 有效不应期 心肌收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后β_2肾上腺素受体动态变化及其拮抗剂对室颤阈值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蕙 伍卫 +1 位作者 方昶 张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拮抗剂对室颤阈值及心室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n=60),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2、4、8周组,另行假手术为对照组(n=20)。每组再随机分为4小组,分别...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室肌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拮抗剂对室颤阈值及心室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n=60),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2、4、8周组,另行假手术为对照组(n=20)。每组再随机分为4小组,分别给予β2受体拮抗剂ICI118,551、β1受体拮抗剂阿替洛尔、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测定室颤阈值、心室有效不应期。取左室梗死边缘区组织,用RT-PCR方法测定β1、β2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后β1受体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β2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β2受体占β受体比例由17%升高至38%(P<0.01);ICI118.551在心肌梗死后4、8周有明显升高室颤阈值作用(P<0.05),且其作用与β2受体占β受体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β2受体在大鼠心脏β受体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β2受体拮抗剂提高室颤阈值的作用也逐渐增强,两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肌梗死 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室颤阈值 心脏性猝死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抑素对急性心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方媛 舒娟 +1 位作者 刘洋 曹瑜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ST)和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心梗组(n=40),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梗模型,心梗组存活36只。测量大鼠血浆CST水平,使用程序性电刺激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抑素(CST)和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心梗组(n=40),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梗模型,心梗组存活36只。测量大鼠血浆CST水平,使用程序性电刺激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患率,同时测定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下,鼠心室肌的易损期时间窗和有效不应期的变化。了解CST对急性心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小(P<0.01),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则明显增大(P<0.01),CST明显升高(P<0.01);程序性电刺激后,假手术组未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组共31只(86.1%)大鼠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P<0.01);心梗组大鼠固定强度心室易损期时间窗延长、有效不应期缩短(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和CST升高均为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CST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可用于预测急性心梗的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梗 儿茶酚胺抑素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易损期 有效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凌峰 段徐杨建敏',夏强。,叶治国。 +3 位作者 杨建敏 夏强 叶治国 段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的影响。方法: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恒流灌流,分别予溶媒、低剂量吴茱萸、高剂量吴茱萸处理5min并记录处理前后心率,采用S1S2法测量有效不应期,采用串刺激法测量室颤阈。结果:与溶媒组相比,低剂...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的影响。方法:离体心脏采用Langendorff恒流灌流,分别予溶媒、低剂量吴茱萸、高剂量吴茱萸处理5min并记录处理前后心率,采用S1S2法测量有效不应期,采用串刺激法测量室颤阈。结果:与溶媒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有效不应期和室颤阈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吴茱萸次碱对离体大鼠室颤阈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次碱 大鼠 室颤阈 有效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1-7)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昶 伍卫 +2 位作者 黄至斌 邓义军 刘英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1-7)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成功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n=10)、心力衰竭并血管紧张素-(1-7)处理3个剂量组(每组n=10)。另取10只Wis...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1-7)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成功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n=10)、心力衰竭并血管紧张素-(1-7)处理3个剂量组(每组n=10)。另取10只Wistar大鼠行假手术,为正常对照组。用心电生理研究方法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心室颤动阈值(VFT)的变化,比较心力衰竭并血管紧张素-(1-7)处理的3个剂量组、心力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心力衰竭大鼠VERP(73.5ms±2.4ms)较正常对照VERP(60.0ms±4.1ms)延长,VFT(6.7mA±1.4mA)较正常对照(30.4mA±1.3mA)降低。血管紧张素-(1-7)5!g.kg-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ERP及VFT较心力衰竭大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紧张素-(1-7)15!g.kg-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ERP(63.0ms±2.6ms)较心力衰竭大鼠VERP(73.5ms±2.4ms)缩短,VFT(17.1mA±3.1mA)较心力衰竭大鼠(6.7mA±1.4mA)增高。血管紧张素-(1-7)25!g.kg-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ERP(62.5ms±2.6ms)较心力衰竭大鼠VERP(73.5ms±2.4ms)缩短,VFT(19.0mA±2.4mA)较心力衰竭大鼠(6.7mA±1.4mA)增高,且较血管紧张素-(1-7)15!g.kg-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FT(17.1mA±3.1mA)增高。相关分析显示:VERP与VFT负相关;血管紧张素-(1-7)的3个不同处理剂量与VERP负相关,与VFT正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1-7)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电生理不稳定状态,提高心室颤动阈值,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心力衰竭 心室有效不应期 心室颤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沈岳良 夏强 +2 位作者 罗建根 陆源 黄德明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248-253,共6页
本实验应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流模型,研究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在多次短暂IP期间,ERP短时延长,无自发性心室颤动发生。经IP后的再次缺血-复灌期间,心室颤动阈升高,... 本实验应用离体大鼠Langendorff灌流模型,研究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在多次短暂IP期间,ERP短时延长,无自发性心室颤动发生。经IP后的再次缺血-复灌期间,心室颤动阈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在离体大鼠心脏中,多次短暂IP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保护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嵋唐松草碱对心肌特性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曲玲 柯宝珠 +3 位作者 夏国瑾 宋达 姚伟星 江明性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85-387,共3页
大鼠静脉注射(ⅳ)10mg/kg峨嵋唐松草碱具有降压(给药3min降低了32%)及减慢心率的作用,且后者维持时间较前者更长(1h以上)。对离体人心室乳头肌有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强。能减慢豚鼠右房频率及收缩力(P<0.01),降低左心房自律性(提高阈... 大鼠静脉注射(ⅳ)10mg/kg峨嵋唐松草碱具有降压(给药3min降低了32%)及减慢心率的作用,且后者维持时间较前者更长(1h以上)。对离体人心室乳头肌有抑制作用,但作用不强。能减慢豚鼠右房频率及收缩力(P<0.01),降低左心房自律性(提高阈浓度8倍),而对有效不应期无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心率 心肌 峨嵋唐松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平对阈下条件电刺激引起的心室不应期变化的影响
9
作者 邱汉婴 毛焕元 李迪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使用心室壁插入电极,观察心律平(Pro)3mg·kg^(-1)iv对阈下条件电刺激引起的兔心室不应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ro可使S_1-S_1法不应期显著延长;当S_1强度为2V时,S_1-S_1法不应期较S_1-S_2法不应期更长;但当S_1强度≥4V时,使用S_1-... 使用心室壁插入电极,观察心律平(Pro)3mg·kg^(-1)iv对阈下条件电刺激引起的兔心室不应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ro可使S_1-S_1法不应期显著延长;当S_1强度为2V时,S_1-S_1法不应期较S_1-S_2法不应期更长;但当S_1强度≥4V时,使用S_1-S_1法,不应期延长量(>S_1-S_2法不应期)减小(与用药前比较),甚至出现S_1-S_1(330H_Z,50ms.6V)法不应期短于不S_1-S_2法不应期。Pro也可使抑制S_2引起的心室去极所需的S_S电压似有所增加,但与用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平 阈下条件刺激 心室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房逆传对窦房结功能及心房肌电活动影响及其意义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朱平 周敬群 +7 位作者 骆峰 戚本玲 范玲玲 李俊明 李书国 胡斌 彭万军 吴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室房逆传 (VAC)对兔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窦房结功能及心房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 ,其中 3 2只成功制作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 ,以 2 0 0次 /分的起搏频率起搏右心室 ,将家兔分为 1∶1VAC组... 目的 :探讨室房逆传 (VAC)对兔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窦房结功能及心房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用 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 ,其中 3 2只成功制作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 ,以 2 0 0次 /分的起搏频率起搏右心室 ,将家兔分为 1∶1VAC组 ( 2 2只 )、非 1∶1VAC组 ( 10只 )。观察心室起搏 1h ,2h ,4h ,7d后窦房结功能低下家兔模型右心房压、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的变化 ,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 :① 1∶1VAC组心室起搏 1h后右心房压明显升高 (P <0 0 1) ,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h后右心房压继续升高 (P <0 0 1)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激动时间延长 (P <0 0 1) ,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 (P <0 0 1) ,心肌波长指数减小 (P <0 0 1) ;4h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 (P <0 0 1) ;7d后右心房压恢复至原来水平 (P >0 0 5 ) ,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变化更明显 (P <0 0 1)。②非 1∶1VAC组心室起搏 1h后右心房压明显升高 (P <0 0 1)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激动时间、心肌波长指数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h、4h后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房逆传 窦房结功能 心房肌电 实验研究 心房有效不应期 波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电重构及室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帅 李京波 +3 位作者 朱伟 余涛 顾北音 魏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5-428,43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心室电重构及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MI模型,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MI组(n=8)、中等剂量辛伐他汀组(M-SIM组,n=8)、大剂量辛伐他汀组(H-...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心室电重构及室颤阈值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MI模型,将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MI组(n=8)、中等剂量辛伐他汀组(M-SIM组,n=8)、大剂量辛伐他汀组(H-SIM组,n=8);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8),在相同位置只挂线不结扎。MI 24 h后,M-SIM组和H-SIM组分别以1 mg.kg-1.d-1和10 mg.kg-1.d-1辛伐他汀(溶于蒸馏水中)灌胃连续4周;MI组和Sham组则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MI 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在体电生理检查。结果各组大鼠MI前QTc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4周后与Sham组相比,MI组QTc间期明显延长(P<0.05),有效不应期(ERP)缩短,ERP-频率曲线下移;MI组诱发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IVT)发生率升高,室颤阈值明显降低(均P<0.05);在MI组,S1S1间期为90 ms和80 ms时的ERP较S1S1间期为120 ms时明显延长(P<0.05)。M-SIM组及H-SIM组QTc间期均较MI组缩短(P<0.05),ERP-频率曲线上移,各S1S1间期时对应的E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VT发生率明显降低,室颤阈值明显升高(均P<0.05)。M-SIM组与H-SIM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改善大鼠MI后电生理重构,调整频率依赖适应性变化,提高室颤阈值而改善MI后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肌梗死 电重构 有效不应期 室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张力型房室传导不应期显著延长的电生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张卫泽 杜修海 +4 位作者 胡静泠 王艳春 秦勉 张明旭 刘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而引起的房室传导不应期(AVERP)显著延长的电生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从284例电生理检查中检测出的21例(7.4%)进行静注阿托平前后及随访分析.结果 21例文氏点,2:1阻滞点明显降低(分别(98±12)次/分,(145&... 目的 探讨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而引起的房室传导不应期(AVERP)显著延长的电生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从284例电生理检查中检测出的21例(7.4%)进行静注阿托平前后及随访分析.结果 21例文氏点,2:1阻滞点明显降低(分别(98±12)次/分,(145±13)次/分)及ERP显著延长(502±38)ms.调搏中His束图示11例A-H延长或阻滞,推注阿托品后AV传导能力显著改善,文氏点、2:1阻滞点和AVERP三项指标分别为(148±27)次/分,>170次/分和(224±34)ms.随访3~8年其电生理特点与静注阿托平前无显著差异.仅2例因头晕和乏力安置了心脏起搏器.结论 迷走张力型AV不应期延长在临床上常见,但易被忽略,房室传导能力的减弱主要受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而出现在His束以上部位,也可呈交替文氏现象,但AVERP显著延长是一功能性传导异常现象,虽有轻度加重趋势,但预后一般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特点 房室传导 迷走神经张力 不应期 延长 阻滞 预后分析 忽略 显著差异 例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