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鹿肉在成熟过程中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2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宝 胡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2,共5页
比较研究宰后成熟处理0、3、5、7、14、21d的花-马杂交F1鹿较具代表性的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中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经过成熟处理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时间对不... 比较研究宰后成熟处理0、3、5、7、14、21d的花-马杂交F1鹿较具代表性的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中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经过成熟处理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成熟时间对不同部位鹿肉的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剪切力值、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胶原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背最长肌具有较高的粗脂肪含量和胶原蛋白含量,水分含量较低;剪切力和蒸煮损失明显小于其他3个部位肉。成熟时间对背最长肌和半腱肌的剪切力有影响,而对冈上肌和成熟3d后的腰大肌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成熟 部位 化学成分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鹿肉制品的加工特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亚军 王淑杰 +1 位作者 闫琳娜 于庆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8-275,共8页
该文以不同营养、风味和加工特性的鹿肉和猪肉为原料,加非肉蛋白等营养强化物质,借谷氨酰胺转胺酶(TG)的粘合交联作用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重组鹿肉制品。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因素对重组特性(剪切力、拉伸强度和蒸煮损失)的影响:TG-B(含1%TG... 该文以不同营养、风味和加工特性的鹿肉和猪肉为原料,加非肉蛋白等营养强化物质,借谷氨酰胺转胺酶(TG)的粘合交联作用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重组鹿肉制品。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因素对重组特性(剪切力、拉伸强度和蒸煮损失)的影响:TG-B(含1%TG、99%蛋白质)作用效果优于TG-A(含0.5%TG、99.5%蛋白质);大豆蛋白对重组特性和品质的作用效果优于脱脂麦胚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酸钠等非肉蛋白;TG-B的作用温度和时间、食盐和复合磷酸盐对嫩度和持水性的影响显著。借因子分析法和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出影响肉制品重组效果的主要因素为TG-B作用温度、食盐和大豆蛋白;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优化出重组肉制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TG-B0.5%、复合磷酸盐0.4%、食盐2%、大豆蛋白4.1%、42℃反应30min、80℃灭酶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强度 蛋白 加工 特性 重组肉制品 猪肉 鹿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鹿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1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保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研究了宰后成熟处理0、3、5、7、14和21 d的花.马杂交F1鹿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肌纤维直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肌肉蛋白降解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处理对鹿肉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 研究了宰后成熟处理0、3、5、7、14和21 d的花.马杂交F1鹿背最长肌、半腱肌、冈上肌和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肌纤维直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和肌肉蛋白降解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处理对鹿肉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成熟时间越长,变化越显著。各部位的变化存在差异,成熟对于半腱肌的肌束膜厚度没有影响。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随成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腰大肌的肌束膜厚度和肌纤维直径最小,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鹿肉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复合鹿肉香肠工艺配方优化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亚军 刘妍菊 +5 位作者 苏丹 徐慧 张璐 张玲玲 何欣悦 黎志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8-292,共5页
以不同价格、营养、风味和加工特性的鹿肉、猪肉为原料,加果蔬、膳食纤维和低聚异麦芽糖等营养强化物研制开发营养均衡、风味独特的果蔬复合鹿肉香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大豆蛋白、马铃薯淀粉、低聚异麦芽糖、膳食纤维和果蔬用量及鹿... 以不同价格、营养、风味和加工特性的鹿肉、猪肉为原料,加果蔬、膳食纤维和低聚异麦芽糖等营养强化物研制开发营养均衡、风味独特的果蔬复合鹿肉香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大豆蛋白、马铃薯淀粉、低聚异麦芽糖、膳食纤维和果蔬用量及鹿肉猪肉质量比对香肠物性指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和马铃薯淀粉对香肠的质构特性影响较大,低聚异麦芽糖对其影响较小,确定大豆蛋白和马铃薯淀粉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6%、5%;膳食纤维选苹果皮,蔬菜选香菇。应用正交试验、因子分析、极差分析和感官评定对主要原料配方进行优选,得到主要原料最佳配方为鹿肉猪肉质量比4:6、香菇质量分数15%、膳食纤维(苹果皮)质量分数5%、低聚异麦芽糖质量分数4%。最优样品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复合鹿肉香肠 工艺配方优化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肉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春爱 崔松焕 +4 位作者 赵卉 嵩之松 王艳梅 刘畅 孙印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76-286,共11页
研究梅花鹿不同部位鹿肉营养品质。以梅花鹿12个不同部位的肌肉为原料,对比其水分、pH、剪切力、弹性、咀嚼性、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以及矿质元素组成。12个不同部位鹿肉pH介于5.61~5.88之间,呈弱酸性;剪切力以... 研究梅花鹿不同部位鹿肉营养品质。以梅花鹿12个不同部位的肌肉为原料,对比其水分、pH、剪切力、弹性、咀嚼性、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以及矿质元素组成。12个不同部位鹿肉pH介于5.61~5.88之间,呈弱酸性;剪切力以内里脊最小(1.22 kgf),腹肋最大(4.23 kgf);弹性差异较小(2.78~3.57 mm),以鹿腩最大、外脊最小;咀嚼性差异较大,最高值后腿(29.77 mJ)是最低值上脑(4.50 mJ)的6.62倍;水分在60.94%~74.82%之间;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部位为胸口肉、鹿腩、内里脊和上脑,粗蛋白含量以后腱子、前腱子、后腿和前腿较高;不同部位鹿肉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55.36~73.66 g/100 g,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在0.38~0.40,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在0.61以上,为优质蛋白质;鹿肉中富含肉豆蔻脑酸(C14∶1n5)、棕榈烯酸(C16∶1)、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和花生四烯酸(C20∶4)等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部位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鹿肉中富含Fe、Cu、Zn等微量元素以及Co、Sr、Sn等稀有元素。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肉营养品质差异显著。本研究为梅花鹿鹿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质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鹿肉 不同部位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鹿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2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宝 胡萍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以花-马杂交F1鹿和东北梅花鹿的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其经过宰后成熟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经过成熟处理的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花-马杂交F1鹿比东北梅花鹿表现出更好... 以花-马杂交F1鹿和东北梅花鹿的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其经过宰后成熟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经过成熟处理的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花-马杂交F1鹿比东北梅花鹿表现出更好的食用品质。宰后成熟过程中,F1鹿肉的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成熟7d前的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东北梅花鹿肉(p<0.05),而胶原蛋白可溶性没有差异(p>0.05)。东北梅花鹿肉比F1鹿肉具有更大的剪切力值、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宰后成熟 化学成分 食用品质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鹿肉制品的加工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亚军 王淑杰 +3 位作者 苏丹 钱曦 吕晨艳 服部昭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57-161,共5页
以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鹿肉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0)、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L1)、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2)和酸性蛋白酶为发酵剂,通过菌种的耐盐和发酵特性单因素试验,得出:食盐最佳用量为2.5%,亚硝酸... 以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鹿肉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L0)、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L1)、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2)和酸性蛋白酶为发酵剂,通过菌种的耐盐和发酵特性单因素试验,得出:食盐最佳用量为2.5%,亚硝酸钠添加量为0.01%;发酵温度相同,L0比L1和L2产酸效果好;L1和L2对过氧化值影响较小;L0、L1和L2降解亚硝酸盐效果好;L1降解速度比L0和L2大;温度对发酵特性值影响较大;L0、L1和L2均适用于本发酵鹿肉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发酵肉制品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鹿肉制品的发酵特性与工艺配方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周亚军 闫琳娜 +3 位作者 钱曦 苏丹 贺连彬 服部昭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0-134,共5页
以鹿肉和猪肉为原料,在植物乳杆菌Lp、双歧杆菌Bb、乳酸链球菌St和高效干酵母菌Bs的综合发酵作用下,研究发酵中水分、pH值、挥发性盐基氮、亚硝酸盐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和重复验证试... 以鹿肉和猪肉为原料,在植物乳杆菌Lp、双歧杆菌Bb、乳酸链球菌St和高效干酵母菌Bs的综合发酵作用下,研究发酵中水分、pH值、挥发性盐基氮、亚硝酸盐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和重复验证试验得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状菌种Bs和St质量配比为1:1、二者总接种量为0.3%、Lp接种量为0.5×107,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4h;发酵鹿肉制品主要原料质量比为猪肉:鹿肉=6:4,猪肥膘10%,马铃薯淀粉9%,葡萄糖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发酵肉制品 发酵特性 工艺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肉的营养价值与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季中梅 赵旭彤 +3 位作者 赵岩 吴都峰 贺连彬 周亚军 《肉类研究》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本文论述鹿肉的营养价值和化学组成,重点阐述鹿肉加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我国鹿肉制品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鹿肉深加工及其新型制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鹿肉 营养价值 鹿肉加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酸菜汁分离乳酸菌发酵鹿肉干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苏苏 张凌 +3 位作者 苑冰冰 赵子瑞 季中梅 周亚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116,共10页
为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发酵鹿肉干新产品,从东北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纯化、鉴定乳酸菌菌株,分析该菌株与汉逊德巴利酵母菌的发酵特性,将二者以一定配比组成混合发酵剂用于块状鹿肉发酵并研究其发酵特性。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 为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发酵鹿肉干新产品,从东北自然发酵的酸菜汁中分离、纯化、鉴定乳酸菌菌株,分析该菌株与汉逊德巴利酵母菌的发酵特性,将二者以一定配比组成混合发酵剂用于块状鹿肉发酵并研究其发酵特性。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优选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块状鹿肉发酵工艺研究表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对鹿肉发酵特性影响显著;酸菜汁分离乳酸菌和汉逊德巴利酵母菌发酵鹿肉产酸快,利于风味物质形成,适宜作发酵鹿肉干发酵剂;得到发酵鹿肉的p H值、发酵鹿肉干感官评分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间关系的二次回归方程;鹿肉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时间20.86 h、发酵温度27.51℃、接种量2.16 m L/100 g;发酵鹿肉的平均p H值为5.07时,发酵鹿肉干感官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菜汁分离乳酸菌 汉逊德巴利酵母菌 鹿肉 发酵 加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淑杰 周亚军 +3 位作者 苏丹 钱曦 贺连彬 冯占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2-127,共6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鹿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参数的影响,得出:持水性和断裂强度随食盐、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和多聚磷酸钠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粘度随其用量增加逐渐增大;随着pH值增大,持水性先显著后缓慢增大,断裂强度...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鹿肉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参数的影响,得出:持水性和断裂强度随食盐、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和多聚磷酸钠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粘度随其用量增加逐渐增大;随着pH值增大,持水性先显著后缓慢增大,断裂强度和粘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温度升高,持水性先减小后增大,断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粘度先显著后缓慢增大。借助均匀组合设计试验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探讨各因子与凝胶特性参数间关系,得到各因子对持水性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pH值、多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离子强度,焦磷酸钠与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因子间作用显著;各因子对断裂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六偏磷酸钠、离子强度、温度、pH值、多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因子间作用显著;各因子对粘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多聚磷酸钠、离子强度、六偏磷酸钠、温度、pH值、焦磷酸钠,因子间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 持水性 断裂强度 粘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式和烘干对鹿肉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春爱 崔松焕 +4 位作者 王玉方 张玉伟 罗婧 张宇 孙印石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7,共5页
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和烘干处理对梅花鹿里脊肉脂肪酸组成和比例的影响。制备冷鲜和烘干2种样品,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提取剂,匀浆法采用体积比为2∶1的氯仿-甲醇进行脂肪酸提取,2种方法的提取物均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以气相色谱-... 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和烘干处理对梅花鹿里脊肉脂肪酸组成和比例的影响。制备冷鲜和烘干2种样品,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提取剂,匀浆法采用体积比为2∶1的氯仿-甲醇进行脂肪酸提取,2种方法的提取物均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结果表明:匀浆法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索氏抽提法共检出14种脂肪酸;索氏抽提法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匀浆法有明显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烘干后鹿肉中总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明显。索氏抽提法分析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和比例显著改变,烘干过程对脂肪酸组成和比例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匀浆法 索氏提取法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果蔬复合发酵鹿肉脯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岩 姚光明 +3 位作者 刘佳彤 周丹 周亚军 贺连彬 《肉类研究》 2014年第11期7-11,共5页
为制备高品质果蔬复合发酵鹿肉脯并确定理想的干燥方法,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对果蔬复合发酵鹿肉脯干燥特性、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的干燥时间短,效率高;真空干燥发酵鹿肉脯质地适中、综合品质好,... 为制备高品质果蔬复合发酵鹿肉脯并确定理想的干燥方法,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对果蔬复合发酵鹿肉脯干燥特性、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的干燥时间短,效率高;真空干燥发酵鹿肉脯质地适中、综合品质好,干燥速率略低于微波干燥。因此,选择真空干燥为果蔬复合发酵鹿肉脯的最佳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复合鹿肉脯 发酵 干燥方法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蛋白酶嫩化鹿肉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丽杰 杨志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6-219,234,共5页
对木瓜蛋白酶嫩化鹿肉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酸性蛋白酶(0.02%、0.03%、0.04%)、不同处理时间(30、60、90min)对鹿肉进行嫩化,研究其嫩化效果。对酶法嫩化鹿肉的剪切力、咀嚼力、弹性、p H、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对木瓜蛋白酶嫩化鹿肉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酸性蛋白酶(0.02%、0.03%、0.04%)、不同处理时间(30、60、90min)对鹿肉进行嫩化,研究其嫩化效果。对酶法嫩化鹿肉的剪切力、咀嚼力、弹性、p H、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法嫩化鹿肉后,剪切力值、咀嚼力值显著降低(p<0.01),其降幅几乎都在50%以上;p H升高,且极显著(p<0.01);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且极显著(p<0.01)。最佳嫩化条件为:酶浓度0.04%,处理时间60min。咀嚼力值与剪切力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9721),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剪切力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9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肉 木瓜蛋白酶 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肉蛋白水解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舶 周光宏 +2 位作者 徐幸莲 李春宝 胡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以鹿肉为原料研究其蛋白水解物的生物活性。采用双酶组合水解,即先用胰蛋白酶再用木瓜蛋白酶,两种酶均按各自最适条件进行水解。用MTT法测定结果表明,鹿肉蛋白水解物具有明显的促进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值的活性。
关键词 鹿肉蛋白 水解物 活性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代果蔬/鹿肉复合发酵香肠加工特性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光明 张猛 +2 位作者 刘佳彤 周亚军 马龙彪 《肉类研究》 2014年第11期21-26,共6页
制备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脂代果蔬/鹿肉复合发酵香肠,以乳化植物油取代原料中常用的动物脂肪,研究其加工特性与工艺优化。利用不同种类乳化植物油,对果蔬/鹿肉复合发酵香肠中的猪肉脂肪进行不同比例的取代,通过比较感官特性和碘值,得到... 制备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脂代果蔬/鹿肉复合发酵香肠,以乳化植物油取代原料中常用的动物脂肪,研究其加工特性与工艺优化。利用不同种类乳化植物油,对果蔬/鹿肉复合发酵香肠中的猪肉脂肪进行不同比例的取代,通过比较感官特性和碘值,得到植物油脂取代的最佳比例;通过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菌种用量对脂代果蔬/鹿肉复合发酵香肠p H值、碘值和蛋白质的影响;利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以碘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出脂代果蔬/鹿肉复合发酵香肠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油脂取代量7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3.7 h、菌种用量0.94%;通过脂代发酵香肠水分含量与质构特性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水分含量和持水性的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代 果蔬 鹿肉 发酵香肠 加工特性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肉的营养价值及初加工概况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秀莲 常忠娟 +1 位作者 李红 杨秀芬 《特产研究》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综述了鹿肉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及初加工概况,并阐述了新西兰及我国鹿肉生产现状,为鹿肉的研究、生产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鹿肉 初加工 生产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梅花鹿肉水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春爱 崔松焕 +6 位作者 赵卉 王玉方 鲍坤 李志鹏 李光玉 王凯英 常彤 《特产研究》 2022年第4期121-125,131,共6页
为比较不同年龄段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肉的营养成分,选择1日龄、42日龄、70日龄、30月龄和42月龄雄性梅花鹿为研究样本,同龄一组,每组5只,通过检测腿部肌肉初水分、17种水解氨基酸及31种脂肪酸含量,对不同年龄段梅花鹿肉营... 为比较不同年龄段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肉的营养成分,选择1日龄、42日龄、70日龄、30月龄和42月龄雄性梅花鹿为研究样本,同龄一组,每组5只,通过检测腿部肌肉初水分、17种水解氨基酸及31种脂肪酸含量,对不同年龄段梅花鹿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梅花鹿年龄的增长,肉中的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不同年龄梅花鹿的肉均含17种水解氨基酸,不同种类氨基酸含量随梅花鹿年龄的增长发生不同变化,其中谷氨酸(Glu)含量随梅花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脯氨酸(Pro)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可见不同年龄段梅花鹿肉中的水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等成分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中30月龄梅花鹿肉的营养成分含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段 梅花鹿肉 水分 脂肪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变化对长白山马鹿肉质品质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存堂 杨丽 +1 位作者 蒋继丰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113-14115,共3页
[目的]研究季节变化对马鹿肉质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分别在秋前和秋后屠宰的9头性成熟马鹿的肉色、大理石纹状结构、pH值、系水力、熟肉率、剪切力和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秋后肉质色泽变深(P<0.01)、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减少(P... [目的]研究季节变化对马鹿肉质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分别在秋前和秋后屠宰的9头性成熟马鹿的肉色、大理石纹状结构、pH值、系水力、熟肉率、剪切力和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秋后肉质色泽变深(P<0.01)、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减少(P<0.01)、系水力(53.16%)和熟肉率(62.43%)均极显著下降(P<0.01),剪切力值达6.05 kg/cm2,极显著高于秋前(P<0.01)。秋后肉质脂肪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水分和蛋白质也呈下降趋势(P<0.05),而干物质含量和灰分则有所增加(P<0.05)。脂肪含量与肉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与肉色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6,P<0.01),而与大理石纹状结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12,P<0.01)。脂肪含量影响肉质的系水力和熟肉率,且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6、0.689,P<0.05);脂肪含量越小,肌肉剪切力值越大(r=-0.672,P<0.05)。[结论]秋后屠宰,鹿肉色泽鲜红,可接受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马鹿 肉质品质 脂肪含量 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包装冷却鹿肉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施荷 胡铁军 +12 位作者 秦凤贤 陈巍 刘晶 王朝晖 贾冬舒 武军 尤丽新 陈海燕 于研 刘芳 马进喜 杨斌 张铁华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19,共5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真空包装的冷却鹿肉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将冷却鹿肉真空包装贮藏于0~2℃条件下,每隔5 d取出,利用细菌试剂盒提取细菌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同时对16S rDNA V3区...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真空包装的冷却鹿肉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将冷却鹿肉真空包装贮藏于0~2℃条件下,每隔5 d取出,利用细菌试剂盒提取细菌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同时对16S rDNA V3区的DGGE图谱进行割胶测序,检测到贮藏末期主要是苏黎世克罗诺杆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棕色类香味菌,乳酸发酵类梭菌等成为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鹿肉 真空包装 菌相变化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