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起重机温度自补偿恒速落幅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增光 冯珂 +3 位作者 岳大灵 魏列江 苏利强 高宏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针对起重机落幅负载压力变化和油温干扰因素引起的落幅速度不均衡与操控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补偿机制的恒速落幅控制方案,实现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控制。通过分析起重机恒速落幅原理及变幅平衡阀流量特性,确定了变幅平衡阀... 针对起重机落幅负载压力变化和油温干扰因素引起的落幅速度不均衡与操控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补偿机制的恒速落幅控制方案,实现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控制。通过分析起重机恒速落幅原理及变幅平衡阀流量特性,确定了变幅平衡阀流量与落幅角度相匹配的控制方法;利用AMESim软件获取的变幅平衡阀先导-流量-压差特性数据,构建了落幅控制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25、45、65℃三种油温的恒速落幅系统仿真,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角速度与设定信号的平均误差小于5%,可有效克服油温干扰,实现起重机的自动恒速落幅控制,为起重机控制系统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恒速落幅 温度补偿 变幅平衡阀 流量匹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and 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overdriven detonation reaction zone of CL-20-based aluminized explosives
2
作者 Moyan Liu Yan Liu +3 位作者 Fan Bai Hongfu Wang Shanyong Chu Fenglei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5期46-66,共21页
The new CL-20(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type aluminized explosives in the overdrive detonation(ODD)conditions of the core problem is how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overdrive detonation products.To th... The new CL-20(hexanitrohexaazaisowurtzitane)type aluminized explosives in the overdrive detonation(ODD)conditions of the core problem is how to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overdrive detonation products.To this end,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mpedance matching method to test the ODD conditions of CL-20 type aluminium explosive particle velocity.Calculated the interfacial pressure of the shock wave in different media.Determined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reaction zone of the detonation of CL-20 aluminized explosives.Calibrat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JoneseWilkinseLee(JWL)+γ equation for the detonation products(DPs).Reveal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Ps equation of state(EOS)on the Hugoniot pressure of OD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content of aluminum powder ranges from 0%to 30%,the duration of the ODD reaction zone and the width of the detonation reaction zone of the CL-20-based aluminized explosive a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ent of aluminum powder.The width of the detonation reaction zone is increased by 1.97 times to 2.7 time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reaction zone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luminum powder.However,the energy release efficiency of the detonation reaction zon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ent of aluminum powder.When the aluminum powder content was held constant,the incorporation of AP caused a 25%reduction in the energy release efficiency of the detonation reaction zone.Compared with existing ODD state equations,the JWL +γ equation is superior in calibrating overpressure Hugoniot data and the isentropic expansion in the C-J state.The deviation between calculated pressure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is within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ation of state for ODD CL-20-based aluminized explosives Detonation reaction zone Impedance matching Interfacial particle velo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面波双台法配对条件分析
3
作者 李川 蒋婵君 +1 位作者 曾高福 王有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7,共9页
针对地震面波双台法通常以震中到台站对的方位角差值α或远台站到震中和到近台站的后方位角差值β的大小作为双台配对的条件,但是不同研究者在α或β阈值的选取上并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台站对的震中距之差与双台间距的比值定义为co... 针对地震面波双台法通常以震中到台站对的方位角差值α或远台站到震中和到近台站的后方位角差值β的大小作为双台配对的条件,但是不同研究者在α或β阈值的选取上并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将台站对的震中距之差与双台间距的比值定义为cosβ的新配对条件。以广西流动台阵的地震波观测数据为例,比较α、β和cosβ3种双台配对条件的优劣,结果表明:(1)台站对频散测量质量不一定随α的减小而增加,不建议以α作为双台配对条件;(2)采用β进行双台配对是可行的,配对效果优于α,与cosβ接近,但cosβ阈值设置更直观;(3)双台配对取值范围可参考β≤12°或者cosβ≥0.98;(4)近台站震中距在2500~5500 km时,频散质量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频散 双台法 双台配对 群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反射法阻抗匹配技术及其在电缆衰减补偿与相速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敏 李烨 +4 位作者 俞骏 钱磊 杨东兴 孙庆明 周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2-1769,共8页
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是诊断电缆绝缘状态的有效方法。针对现场FDR测试中存在的首端阻抗不匹配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FDR首端阻抗匹配技术。该文通过引入可变串联阻抗模型,结合估计得到的电缆特性阻抗,... 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FDR)是诊断电缆绝缘状态的有效方法。针对现场FDR测试中存在的首端阻抗不匹配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FDR首端阻抗匹配技术。该文通过引入可变串联阻抗模型,结合估计得到的电缆特性阻抗,有效解决了FDR现场测试中分叉引线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首先,通过搭建电缆模型,结合行波的多次折反射原理推导了电缆首端的反射系数,阐述了信号在电缆内部的传输过程。然后,给出了电缆首端存在分叉引线时的首端阻抗匹配技术。最后,在同轴电缆及10 kV电力电缆上开展了电缆首端阻抗匹配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场测试中存在的电缆首端阻抗不匹配问题,并且利用首端阻抗匹配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亦可实现电缆衰减的有效补偿及电缆相速度的准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频域反射法 阻抗匹配 衰减补偿 相速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相Biot速度应力波动方程的水合物储层波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石仁刚 魏周拓 +3 位作者 葛新民 邓少贵 祁磊 姚志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可以看作由骨架、水合物和孔隙水构成的三相孔隙介质。以三相Biot一阶速度应力波动方程作为声波在水合物储层传播的控制方程,用有限差分法(FDTD)进行数值模拟。波场快照可以清楚展现3个纵波和两个横波,与Biot理论相符...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可以看作由骨架、水合物和孔隙水构成的三相孔隙介质。以三相Biot一阶速度应力波动方程作为声波在水合物储层传播的控制方程,用有限差分法(FDTD)进行数值模拟。波场快照可以清楚展现3个纵波和两个横波,与Biot理论相符。根据实测速度优化控制方程参数,使数值速度与实测速度相符。结果表明:孔隙度对水合物剪应力分量影响最显著,对水合物、孔隙水和骨架速度分量的影响次之,所以储层中孔隙度最适合用水合物剪应力分量来分析。骨架速度分量和应力分量受饱和度的影响较小,水合物剪应力分量受饱和度的影响最大,所以分析储层中水合物饱和度的最佳选择是水合物剪应力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储层可视化 三相Biot波动方程 有限差分法 孔隙度 水合物饱和度 完全匹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角速度匹配测量方程的耦合误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伟 李湘源 +1 位作者 马昕明 秦石乔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3,共8页
针对惯性角速度匹配测量方程得不到理论精确解的问题,根据角速度匹配测量方程建立了形变角估计误差与船体角运动和动态形变角的相关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船体角运动与动态形变角之间的交叉耦合将产生形变角估计误差。在动态形变角和... 针对惯性角速度匹配测量方程得不到理论精确解的问题,根据角速度匹配测量方程建立了形变角估计误差与船体角运动和动态形变角的相关函数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船体角运动与动态形变角之间的交叉耦合将产生形变角估计误差。在动态形变角和船摇角幅度分别为20″和2°的仿真条件下,当船体运动角速度与动态形变角速度不相关时,形变角估计误差均值分别为-1.8"、3.7"、3.8";当船体运动角速度与动态形变角速度完全相关时,形变角估计产生约50"的偏置误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误差的大小与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舰船形变测量和传递对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形变 角速度匹配 相关函数 耦合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ORT:轻量化的多车辆跟踪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博 朱勇建 +1 位作者 杨礼康 王本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4,共13页
近年来,无人机因体积小、灵活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车辆跟踪领域。当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时,其捕捉的图像中车辆目标存在像素点少、拥挤以及被遮挡的情况。现有的多目标跟踪研究方法在车辆被遮挡过程中发生非线性运动时,使用卡尔曼滤波预... 近年来,无人机因体积小、灵活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车辆跟踪领域。当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时,其捕捉的图像中车辆目标存在像素点少、拥挤以及被遮挡的情况。现有的多目标跟踪研究方法在车辆被遮挡过程中发生非线性运动时,使用卡尔曼滤波预测,会出现车辆位置预测不准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先检测后跟踪(tracking by detection,TBD)范式,对YOLOv8检测算法进行改进,在网络结构中引入了BiFormer稀疏动态注意力模块,用于提取小目标特征信息。同时使用轻量级上采样算子CARAFE替换原最近邻插值上采样,减少上采样过程中小目标特征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跟踪模型FA-SORT,针对SORT算法提出三点改进:改进KF、添加速度方向一致性匹配和检测值匹配。在自制地组合了多个车辆数据集上验证改进的YOLOv8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8相比,精确率(precision)提高了0.97%,召回率(recall)提高了0.898%。对所提出的FA-SORT算法使用UAVDT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多目标跟踪算法相比,HOTA指标首个达到70.05%,IDF1达到87.45%,跟踪速度达到29.93 FPS。验证了FA-SORT跟踪算法在多车辆跟踪任务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车辆跟踪 目标检测 速度方向一致性匹配 检测值匹配 无人机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复杂构造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继伟 李光鹏 +3 位作者 刁永波 冯荣昌 杜佳骏 吴松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8,共11页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 山前带复杂构造区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速度建模困难是目前山前带地震数据精确成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龙门山山前带海棠铺地区地震数据为例,开展了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方法攻关研究,重点在叠前噪声压制和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等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如下。①加强低频弱信号保护,采用二次信噪分离技术,对噪声记录中有效信号进行二次信噪分离,最大限度保护低频弱信号不受损伤。②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流程:首先优化传统深度域速度场更新输入道集与偏移输入道集共用一个道集的方式,对驱动速度场更新的输入道集进行五维数据规则化处理以提高其信噪比;然后以地质导向为基础,精细刻画强反射速度缺失界面,联合层析反演并融合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建立具有地质模型约束的深度域速度场;得到了精确的速度模型后,再修改偏移成像输入道集及偏移方法,将五维数据规则化前的地震道集作为输入道集,将全方位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作为最终偏移成像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北海棠铺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大幅提高了研究区的地震成像精度,最终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信噪比高,偏移归位合理,为进一步推动该区的深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深度域地震成像处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像处理 全方位角度域 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域速度建模 叠前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融合处理技术在西湖凹陷西斜坡N气田的应用
9
作者 刘江 刘晓晖 +3 位作者 魏赟 毛云新 陈易周 代勇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7,共12页
西湖凹陷N气田目前已基本实现拖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全覆盖,但因其采集方位角窄,不能全方位地获得地下波场信息,导致对复杂断裂成像存在偏差,不能满足油气田精细勘探开发的要求。宽方位地震资料对陡倾角及复杂构造成像较常规窄方位地震资... 西湖凹陷N气田目前已基本实现拖缆三维地震资料的全覆盖,但因其采集方位角窄,不能全方位地获得地下波场信息,导致对复杂断裂成像存在偏差,不能满足油气田精细勘探开发的要求。宽方位地震资料对陡倾角及复杂构造成像较常规窄方位地震资料有明显改善效果,但其成本高昂,施工难度大。基于此,在西湖凹陷西斜坡部署了与原窄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方向垂直的宽频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经过应用系列地震资料融合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成像效果显著改善。结果显示:(1)通过应用主、辅船三维鬼波压制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剖面更加自然;(2)通过应用新老数据匹配处理技术,充分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潜力,获取的匹配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标定效果更好,相关系数更高,同相轴连续性更好,能量更聚焦;(3)通过基于多信息迭代的精细速度建模技术,可以得到更加接近地下实际的速度模型,有效提高了深度预测精度;(4)通过曲波域变换分解、高频信息差值等曲波域叠后拓频技术,拓宽了地震资料的频带,拓频后的资料与实钻井结果吻合良好,提高了地震层位标定精度。实钻验证表明:应用地震资料融合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使深度预测更加准确,同时,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对后续开发井的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处理 匹配处理 速度模型 拓频 深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P波属性裂缝检测方法 被引量:93
10
作者 曲寿利 季玉新 +3 位作者 王鑫 王秀玲 陈新荣 慎国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0-397,共8页
本 文总结了国外利用P波振幅和速度进行裂缝检测的方法原理,其本质是利用P波振幅和速度随 方位角的周期变化估算裂缝的方位和密度。但上述方法各有利弊,振幅随方位角变化法(RVA )能够反映薄层特征,但受噪声的影响较大,有时不稳定;... 本 文总结了国外利用P波振幅和速度进行裂缝检测的方法原理,其本质是利用P波振幅和速度随 方位角的周期变化估算裂缝的方位和密度。但上述方法各有利弊,振幅随方位角变化法(RVA )能够反映薄层特征,但受噪声的影响较大,有时不稳定;速度随方位角变化法(VVA)比较稳 定,但只能识别大套储层,对于识别薄储层的分辨率不够。鉴于此因,文中提出了波阻抗随 方位变化(IPVA)检测裂缝的新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在各向异性介质中,速度是方位角的余 弦函数,波阻抗(IP)也必然是方位角的余弦函数。”文中结合罗家地区的泥岩裂隙地震地质 特征,设计了10线256炮块状砖墙式全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在三维资料的保真、保幅和地表一致性处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64次覆盖的CMP道集进行扩大面元,形成了512次超CMP道集 ;分别对9个方位角进行了速度分析、NMO校正、振幅标定、方位AVO叠加、方位波阻抗反演 、VVA(RVA)及IPVA裂缝属性分析。应用效果表明,IPVA法与RVA(VVA)法相比,得到的解的稳 定性和分辨率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裂隙 速度 振幅 波阻抗 方位角 油气藏 地震勘探 P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相关的图像匹配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41
11
作者 刘莹 曹剑中 +3 位作者 许朝晖 田雁 付同堂 王锋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36-540,共5页
针对目前图像匹配算法中存在的匹配精度不高和匹配速度慢的缺点,对基于灰度相关的2类匹配算法——最小误差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了改进。最小误差法采用新的ML距离法,提出动态调整阈值的方法,既保证了匹配精度,又避免了局部噪声的影响;相... 针对目前图像匹配算法中存在的匹配精度不高和匹配速度慢的缺点,对基于灰度相关的2类匹配算法——最小误差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了改进。最小误差法采用新的ML距离法,提出动态调整阈值的方法,既保证了匹配精度,又避免了局部噪声的影响;相关系数法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简化,并采用三步搜索策略进行匹配,以达到减少计算量和搜索位置的目的。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算法,在保证一定匹配精度的条件下,匹配速度大大提高,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中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匹配 相关系数 匹配精度 匹配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62
12
作者 张保庆 周辉 +4 位作者 左黄金 王者武 贺兆全 曾天玖 秦伯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6-400,406,共6页
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宽方位地震资料的速度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倾角和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与方位相关的各向异性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当所采集的宽方位资料不是全方位时,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分方位道集尤为重... 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宽方位地震资料的速度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倾角和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与方位相关的各向异性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当所采集的宽方位资料不是全方位时,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分方位道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运用分方位道集技术形成合理的方位道集;运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技术精确求取叠加速度;运用与倾角方位角相关的旅行时校正技术进行倾角、方位角的旅行时校正;运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偏移技术消除不同方位的各向异性影响等。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 方位道集 方位速度分析 倾角方位角旅行时校正 方位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各向异性介质方位旅行时正演 被引量:8
13
作者 熊金良 刘洋 侯伯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在研究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旅行时正演方法时,针对含气裂隙和含水裂隙模型,本文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射线追踪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①在垂直裂隙情况下,纵波反射时间随炮检距、方位角变化,含气裂隙纵波反射时间的方位差异和炮检距... 在研究任意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旅行时正演方法时,针对含气裂隙和含水裂隙模型,本文给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射线追踪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①在垂直裂隙情况下,纵波反射时间随炮检距、方位角变化,含气裂隙纵波反射时间的方位差异和炮检距差异更为明显;②在相同炮检距时,随着方位角变化反射波旅行时间呈近似椭圆规律变化,含气裂隙介质反射时间的方位差异比含水裂隙差异明显;③在不同裂隙面倾角情况下,反射波旅行时间的方位差异在裂隙面垂直时最为明显,然后随裂隙倾角的减小而减小,当裂隙面水平时变成方位各向同性介质;④在不同方位的测线中,以垂直裂隙走向测线的.纵波反射时间与平行于裂隙走向测线的纵波反射时间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正演 反射时间 各向同性介质 垂直裂隙 旅行时间 炮检距 方位差 裂隙面 计算方法 射线追踪 计算结果 裂隙介质 时间差异 方位角 反射波 含气 纵波 椭圆规 波反射 含水 倾角 减小 测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数据的炮检距向量片域处理及偏移道集校平方法 被引量:32
14
作者 袁刚 王西文 +1 位作者 雍运动 赵万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
炮检距向量片(offset vector tile,OVT)是一种新颖的叠前数据编排方式,当地震数据分选到OVT域后,地震资料的各种属性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改善噪声压制、振幅均衡、数据规则化等各种处理过程的效果。OVT道集偏移后... 炮检距向量片(offset vector tile,OVT)是一种新颖的叠前数据编排方式,当地震数据分选到OVT域后,地震资料的各种属性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改善噪声压制、振幅均衡、数据规则化等各种处理过程的效果。OVT道集偏移后的CRP道集(CRP gather after OVT migration,OVG)含有方位各向异性信息,同相轴随观测方位的变化而明显起伏,典型表现形式是"蜗牛道",可以用于方位各向异性研究。采用非刚性匹配(non-rigid matching,NRM)技术能有效校平"蜗牛道",改善成像效果,提高AVO分析精度。实际的宽方位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经过OVT域预处理和道集校平,其处理成果可以分析振幅随倾角和方位角的变化(amplitude versus angle and azimuth,AVAZ),进行分方位裂缝预测。OVT域处理是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的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 OVT 偏移 “蜗牛道” 非刚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高精度相速度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田原 C.P.Legendre +4 位作者 周彤 韩建刚 吴梦羽 赵里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9-1675,共17页
本文利用均匀布设于中国东北地区的48个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固定台站所收集的5年期宽频带远震数据,利用双台法手动挑选出68642条高质量的面波频散曲线,并合成为1088条纯路径平均频散曲线.结合东北地区的密集流动台阵得到的背景噪声相速度... 本文利用均匀布设于中国东北地区的48个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固定台站所收集的5年期宽频带远震数据,利用双台法手动挑选出68642条高质量的面波频散曲线,并合成为1088条纯路径平均频散曲线.结合东北地区的密集流动台阵得到的背景噪声相速度频散曲线,本文反演得到了东北地区瑞利波各向同性相速度及方位角各向异性图像.长时间搜集并经过严格筛选的相速度频散数据有效地提升了结果的分辨率.短周期各向同性相速度结果主要受控于浅部结构,各大盆地均明显地表现为相对低速,而山区则为相对高速.40 s左右的相速度图像显示松辽盆地西北角有明显的高速.60 s以上图像中,松辽盆地分为较为明显的南北两部分: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略低,且有明显的北西—南东向方位角各向异性;南部各向同性相速度值偏高,且方位各向异性不明显,可能说明盆地北部100 km以下存在速度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地幔,而南部该深度范围似乎对应高速、流动性较弱的地幔.结果似乎表明,松辽盆地西北角可能仍然存在不太厚的完整的岩石圈,但其他区域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区域内各大火山区在相速度图像中均显示为相对低速,长白山下方在短周期到长周期图像中均显示为较强的低速;五大连池火山群从25s到60s存在较明显低速;大兴安岭—带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群的低速可延伸至120 s.同时,五大连池、哈拉哈和阿巴嘎火山在60~100 s的范围内的低速"根"通过松辽盆地下方各向异性为北西—南东向的低速结构与东部长白山火山的低速"根"相连,显示区域内的新生代火山活动很可能与长白山下方热物质的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相速度 各向异性 岩石圈 软流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SQ机制三维双相正交裂隙各向异性介质衰减及频散方位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显文 王德利 +1 位作者 王者江 郝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52-2459,共8页
对于复杂裂隙介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层特征.本文基于BISQ机制推导了三维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频散方程,给出了用于确定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波数方程及其表达式,研究了固体骨架各向异性、固流耦合效应各向异性、... 对于复杂裂隙介质,双相各向异性介质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地层特征.本文基于BISQ机制推导了三维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的频散方程,给出了用于确定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波数方程及其表达式,研究了固体骨架各向异性、固流耦合效应各向异性、渗透率各向异性对衰减及频散的影响,并对频散和衰减的方位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预测储层流体的存在、分布以及孔隙结构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使得多方位储层地球物理参数联合反演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Q机制 双相正交介质 衰减 速度频散 方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传递对准方法的误差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戴邵武 李娟 +2 位作者 戴洪德 周绍磊 陈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2-946,共5页
传递对准是机载、舰载武器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首选方案,初始对准的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着武器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提高初始对准的速度和精度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目标,美国学者Kain首次提出了先进的"速度+姿态"... 传递对准是机载、舰载武器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首选方案,初始对准的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着武器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提高初始对准的速度和精度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目标,美国学者Kain首次提出了先进的"速度+姿态"匹配快速传递对准方法,能在10s内达到1mrad的对准精度,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利用四元数这一有力的数学工具,从惯性导航系统工作原理出发,重新诠释证明了该先进的快速传递对准误差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为该模型的深入理解和工程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传递对准 速度匹配 姿态匹配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方位地震采集资料预测BZ28-1油田裂缝储层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涛 杨凯 +1 位作者 金明霞 毛宁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8-162,共5页
渤海BZ28-1油田为裂缝性潜山油气藏。该区原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信噪比低,很难满足裂缝储层预测的要求。为了研究该区裂缝的分布,设计了由8条二维测线组成的多方位地震测网,首次进行了多方位地震采集,并对新采集的数据进行了高分辨... 渤海BZ28-1油田为裂缝性潜山油气藏。该区原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信噪比低,很难满足裂缝储层预测的要求。为了研究该区裂缝的分布,设计了由8条二维测线组成的多方位地震测网,首次进行了多方位地震采集,并对新采集的数据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和完全保幅处理。利用方位NMO速度、方位时差、方位AVO等地震属性的变化,对BZ28-1油田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位地震采集 BZ28-1油田 裂缝储层 方位NMO速度 方位时差 方位A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怀富 吴建平 +3 位作者 周仕勇 房立华 王未来 刘雅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70-1084,共15页
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高原物质侧向挤出的前沿地带,是研究岩石圈变形机制、高原物质侧向逃逸和深部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研究区内540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面波资料,基于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青藏... 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高原物质侧向挤出的前沿地带,是研究岩石圈变形机制、高原物质侧向逃逸和深部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研究区内540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面波资料,基于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周期14~80 s瑞利面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4~20s周期内,面波方位各向异性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和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密切相关,可能受到了断裂带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川滇菱形块体的北部次级块体及丽江—小金河断裂带附近随着面波周期的增加,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NS向逐步转变为NE-SW方向,并与断裂带大致平行,而其以南的攀枝花附近表现为高相速度和弱各向异性的特征.我们推测,在川滇菱形块体北部存在明显的下地壳流,流动方向与块体向南的挤出方向基本一致,该地壳流受到攀枝花附近的高速、高强度坚硬块体阻挡,其前缘向西南方向流动.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地区由于坚硬块体的存在,下地壳没有明显的通道流.在红河断裂以西地区,30~60s周期范围的面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和红河断裂大致平行,推测可能与渐新世至中新世早期印支地块向南东方向的挤出密切相关.研究区东北部,四川盆地南缘地壳各向异性以NE-SW和NEE-SWW向为主与SKS快波方向明显不同,推测主要与该地区地壳的早期构造变形有关同时也说明SKS各向异性主要来自上地幔介质;在研究区南部104°E以西的中长周期面波各向异性方向与SKS分裂研究获得的近EW快波方向基本一致,但在104°E以东地区面波各向异性较弱且快波方向与SKS的观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推测东部SKS各向异性来源深度至少在150 k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函方程 面波相速度 方位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炜 何治亮 +2 位作者 李玉凤 刘志伟 周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0-1178,6,共9页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 现今广泛应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存在明显缺陷,即在对含有方位角信息的多个叠加数据体进行叠后偏移时,往往使用同一偏移速度,这种未顾及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做法会导致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本文采用在方位角道集上进行速度分析、在偏移过程中保留地震资料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的改进措施,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对实际工区叠前地震资料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进法进行裂缝预测,并与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得到的裂缝信息对比,展现了本文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方位各向异性 方位角速度分析 裂缝预测 偏移速度 叠后偏移 叠前数据 共反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