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VerificationofaDetailedVehicle┐TrackVerticalInteractionModel
1
作者 Zhai Wanming Cai Chengbiao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1996年第1期24-31,共8页
A theore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vertical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railway vehicles and tracks. Wheel rail forces and dynamic responses of vehicle and track components can be simulated with... A theore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vertical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railway vehicles and tracks. Wheel rail forces and dynamic responses of vehicle and track components can be simulated with the model. The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high speed and heavy haul railway dynamic problem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model completely, a full scale field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on the Chinese Datong Qinhuangdao railway. Accelerations of rail, sleeper and ballast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ed results both in time domain and in frequency dom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vehicle track wheel rail interaction MODEL VER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M-JPDA-ISTUKF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凯 周建江 +1 位作者 吕瑞广 李晓航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为提高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精度指标,提升道路车辆行驶安全性,文中在交互多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IMM-UKF)和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融合的算法基础上,针对车辆运动状态突变处UKF鲁棒性差、滤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强跟... 为提高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精度指标,提升道路车辆行驶安全性,文中在交互多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IMM-UKF)和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融合的算法基础上,针对车辆运动状态突变处UKF鲁棒性差、滤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强跟踪UKF(ISTUKF)的IMM-JPDA-ISTUKF算法。通过模拟道路场景搭建的仿真环境对算法性能进行了验证,且为证明该算法在实际道路工况下跟踪精度的提升,还进行了雷达道路测试,通过雷达在道路上获取的车辆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目标车辆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的距离跟踪精度和速度跟踪精度方面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 无迹卡尔曼滤波 强跟踪滤波 交互多模型 车载毫米波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接概率积分法的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分析
3
作者 刘虎兵 宋力 +2 位作者 徐磊 蒋丽忠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9-680,共12页
由于施工和制造误差使得铁路工程结构参数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系统主要自激励的轨道不平顺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时变性,因此,探明不确定因子对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高效地完成列车-轨道-桥梁系... 由于施工和制造误差使得铁路工程结构参数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为系统主要自激励的轨道不平顺亦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时变性,因此,探明不确定因子对列车和轨道-桥梁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高效地完成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性能分析,建立列车-轨道-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采用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和谱表达-随机函数的方式在有限随机变量空间中实现轨道不平顺随机过程的高效模拟。引入概率密度积分方程和直接概率积分法发展了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动力方程和相应的计算求解策略。基于MATLAB实现了列车-轨道-桥梁随机振动的直接概率积分法分析程序,计算了全概率不平顺激励和参数随机条件下车-轨-桥系统振动响应的均值、标准差和时变的概率密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与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相比,直接概率积分法可较好地反映行车过程中系统响应的概率密度特征,然而其在系统响应随机后处理时更为高效,其效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此外,考虑轨道不平顺全概率激励更能准确地反映行车过程系统响应的概率特征,平均概率谱可能使得计算结果偏于保守;行车速度对于列车和桥梁动态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系统响应的范围逐渐变大。研究结果进一步拓展了列车-轨道-桥梁随机系统的分析方法,可以高效地用于系统状态评估和设计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概率积分法 列车-轨道-桥梁相互作用 随机分析 谱表达-随机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表变形的轨道-土体空间映射关系分析与车致振动评估
4
作者 李正 徐磊 王卫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05-5017,共13页
针对地表变形下的无砟轨道结构与土体之间的变形空间映射关系,分析地表变形诱发轨道附加变形激励下的车辆-轨道-土体耦合振动问题。基本的分析框架由2个模型组成:1)车辆-轨道-土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2)轨道结构-土体变形空间映射分析模... 针对地表变形下的无砟轨道结构与土体之间的变形空间映射关系,分析地表变形诱发轨道附加变形激励下的车辆-轨道-土体耦合振动问题。基本的分析框架由2个模型组成:1)车辆-轨道-土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2)轨道结构-土体变形空间映射分析模型。模型1是本文动力响应分析的基本模型,是以经典的轮轨接触理论和有限元矩阵耦合方法为基础建立的。模型2用于分析轨道-土体变形空间映射关系,引入了增量法和迭代法用于处理轨道-土体接触/分离的非线性关系,并与ANSYS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2计算得到的轨道结构在地表变形条件下产生的轨道附加变形和层间脱空被视为动力相互作用模型1的外部几何激励,在融合了经典的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基础上分析长波轨道附加变形和层间动态接触对车致振动的影响。在算例中,以广州某城际铁路地表融沉问题为案例,分析轨道结构的附加变形与地表融沉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从动力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地表融沉条件下的系统耦合振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轨道结构附加变形与地表融沉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关系,但轨道与地表的层间并不会完全处于接触状态,而是存在局部的脱空。系统的振动在层间脱空较大处有着明显的增强,其长波低频部分是由刚度缺失造成。此外,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地表融沉区域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土体动力相互作用 空间映射 层间非线性 增量法 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沉降下齿轨-超大坡度桥梁系统适应性及安全性研究
5
作者 陈兆玮 张梦琪 +4 位作者 王浪 李世辉 袁密奥 陈志辉 杨吉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3,共11页
我国规划了多条含有超大坡度桥梁的齿轨铁路线路,随着服役时间增长,桥墩沉降问题难以避免,易造成齿轨结构局部应力过大,严重时还会导致连接螺栓断裂,威胁齿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该问题,详细考虑齿轮-齿轨非线性啮合行为、轮轨... 我国规划了多条含有超大坡度桥梁的齿轨铁路线路,随着服役时间增长,桥墩沉降问题难以避免,易造成齿轨结构局部应力过大,严重时还会导致连接螺栓断裂,威胁齿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该问题,详细考虑齿轮-齿轨非线性啮合行为、轮轨非线性接触行为以及桥墩沉降等复杂因素,建立桥墩沉降下齿轨车辆-齿轨(轨道)-超大坡度桥梁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列车通过时桥墩沉降对齿轨垂/纵向变形、应力、加速度以及连接螺栓应力的影响,最终提出山区大坡度齿轨铁路桥墩沉降安全控制值。研究表明:在齿轮齿轨啮合作用和轮轨作用等多荷载综合作用下,桥墩沉降极有可能导致齿轨连接螺栓发生断裂;当桥墩沉降量达到6.76 mm时,连接螺栓剪切应力达到其许用剪切强度235 MPa,可能发生断裂,严重威胁结构稳定性和行车安全;齿轨结构应力远小于齿轨抗拉强度;齿轨最大变形量可达桥墩沉降量的140%;齿轨振动主频位于70~80 Hz;桥墩沉降对连接螺栓应力和齿轨变形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齿轨振动、应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桥梁相互作用 齿轨铁路 超大坡度桥梁 桥墩沉降 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线隧系统的环境振动预测评估方法及参数影响研究
6
作者 徐磊 胡逸宁 +4 位作者 朱光楠 刘向明 刘虎兵 龙辉 黄厚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7-1187,共11页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 针对与日益稠密的城市地铁网相伴而生的地铁车致环境振动问题,基于车辆-轨道-隧道空间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引入环评经验预测公式,发展了高效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估方法,研究行车速度、扣件和减振垫刚度阻尼参数组合策略对隧道壁分频振级和地表Z振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频谱幅值增大,隧道壁Z振级先增大,而后Z振级因峰值频率向高频偏移出计权范围而减小。选用扣件参数时需兼顾行车性能和环境振动的影响,扣件刚度超过60 kN/mm后减振效果不明显;轮重减载率会随扣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扣件阻尼宜选择26(kN·s)/m以下可满足限值要求。减振垫对隧道壁振动影响幅度较扣件显著,阻尼小于600(kN·s)/m^(3)时隧道壁Z振级随着减振垫刚度阻尼的增大而增大,隧道壁Z振级在隔振频率20Hz、阻尼600(kN·s)/m^(3)达到最大值。此外,基于规范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距线路中心的达标范围,设计车速80 km/h及以下时,居民、文教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20 m以上,商业、工业建筑应距地铁线路中心10m以上;20~1000(kN·s)/m^(3)减振垫阻尼以及5~24Hz隔振频率对应室内振级都能满足商业、工业建筑的要求,采用600(kN·s)/m^(3)以上的阻尼需要居民、文教建筑距线路中心10m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结构减振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隧道动力相互作用 实测验证 地表振级分布 参数组合分析 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轨道系统竖向动力分析的车辆轨道单元模型 被引量:25
7
作者 雷晓燕 张斌 刘庆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8-173,共6页
根据列车-轨道系统运动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该问题动力学分析的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推导了两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整个列车-轨道系统只需离散成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其中轨道系统离散... 根据列车-轨道系统运动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该问题动力学分析的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推导了两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整个列车-轨道系统只需离散成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其中轨道系统离散成轨道单元,一节车辆离散成一个车辆单元。该模型具有程序编制容易、计算效率高的特点。作为应用实例,给出单轮通过和考虑轨道完全平顺和具有随机不平顺条件下整车通过时车辆和轨道动力响应分析的二个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单元 轨道单元 列车-轨道系统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轨道单元的无砟轨道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斌 雷晓燕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85,共8页
根据CRTSⅡ型无砟轨道系统结构特点,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一种包含钢轨、扣件、轨下垫板、预制轨道板、CA砂浆层、混凝土支承层及路基的无砟轨道单元,并推导该单元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运用Lagrange... 根据CRTSⅡ型无砟轨道系统结构特点,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一种包含钢轨、扣件、轨下垫板、预制轨道板、CA砂浆层、混凝土支承层及路基的无砟轨道单元,并推导该单元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运用Lagrange方程建立高速列车通过时无砟轨道动力特性分析的有限元数值方程。结合实例,研究无砟轨道轨下垫板、CA砂浆层、路基等结构参数对轨道振动的影响,并对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连接段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分析时考虑列车速度、轨道基础刚度等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无砟轨道结构参数合理取值与刚度合理匹配可显著提高轨道整体工作性能;连接段轨道基础刚度变化对钢轨垂向加速度和轮轨作用力均有影响,其影响随列车速度提高而增大;连接段采取轨道刚度渐变过渡措施,可明显降低车辆-轨道结构冲击振动,有效改善行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Ⅱ型无砟轨道 车辆单元 轨道单元 轨道连接段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机动目标跟踪的IMM-QB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俊杰 王国宏 +2 位作者 吴巍 张翔宇 吴健平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35,141,共6页
经典的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由于转移概率矩阵固定不变,在跟踪运动状态未知且多变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通过采用准贝叶斯(Quasi-Bayesian)估计对转移概率矩阵在线调整的方法,与基于CV-CA-Singer的经典交互式... 经典的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由于转移概率矩阵固定不变,在跟踪运动状态未知且多变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通过采用准贝叶斯(Quasi-Bayesian)估计对转移概率矩阵在线调整的方法,与基于CV-CA-Singer的经典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进行融合形成了IMM-QB算法。Monte Carlo仿真实验表明,IMM-QB算法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跃式机动目标的跟踪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飞行器 滑跃式 目标跟踪 交互式多模型 转移概率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有限元的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竖向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祥 任伟新 贺文宇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692,共6页
基于小波有限元建立了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竖向运动方程。将车辆、轨道和桥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钢轨和桥梁采用区间B样条小波单元离散,钢轨与桥梁之间的钢轨基础采用均布的弹簧和阻尼模拟,采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基于小波有限元的四轴车辆-轨... 基于小波有限元建立了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竖向运动方程。将车辆、轨道和桥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钢轨和桥梁采用区间B样条小波单元离散,钢轨与桥梁之间的钢轨基础采用均布的弹簧和阻尼模拟,采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基于小波有限元的四轴车辆-轨道-桥梁竖向振动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区间B样条小波单元可较大程度上减小系统的自由度数,缩减计算量,节省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桥耦合 运动方程 区间B样条小波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志辉 王盈莹 +1 位作者 龚威 冯乾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准确高效求解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利用轨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基于传递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轨道子系统建模和求解方法。该方法根据轨道系统结构特点,分别将有砟轨道和CRTSⅡ型无砟轨道系统的周... 为准确高效求解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利用轨道结构的周期性特征,基于传递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TMM)提出了一种便捷的轨道子系统建模和求解方法。该方法根据轨道系统结构特点,分别将有砟轨道和CRTSⅡ型无砟轨道系统的周期性重复部分划分为不同轨道元胞结构,在元胞结合面引入刚度方程假定,基于元胞结构动力方程推导元胞内部及相邻元胞间的传递关系,进而建立整体轨道子系统的状态矢量传递模型,最后结合轨道结构边界条件和轮轨间相互作用力,采用直接积分法求解轨道元胞结构的动力响应。车辆系统采用10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并基于轮轨线性赫兹接触模型,通过轮轨相互作用力与轨道系统实现耦合。以高速动车通过无砟轨道结构为计算背景,对TMM和有限元直接刚度法(direct stiffness method,DSM)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地降低了车-轨耦合系统中轨道子系统的自由度数目,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且建模便捷,可有效地用于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振动 传递矩阵法(TMM) 周期结构 动力响应 轮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求解过程的改进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章军 何承高 张传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49,共9页
考虑到轨道结构长度随系统响应持时的增加而增长,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求解算法.该算法事先选定某一定长度的轨道结构,并获得该轨道结构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通过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地对车辆子系... 考虑到轨道结构长度随系统响应持时的增加而增长,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求解算法.该算法事先选定某一定长度的轨道结构,并获得该轨道结构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通过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地对车辆子系统定位,判断是否需要对车辆子系统的位置和轨道结构的响应矩阵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仅增加系统响应持时而不增加轨道结构长度的目的.算例表明:该改进加快算法是精确、高效的,不仅可以真实地模拟车辆在轨道上的前进运行状态,而且可以保证轨道子系统的轨道单元数量不随系统响应持时的增加而增长,这为快速求解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动力学 轮轨相互作用 动力响应 NEWMARK-Β法 改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Sampling for Near Space Hypersonic Gliding Target Tracking
13
作者 Guanhua Ding Jinping Sun +1 位作者 Ying Chen Juan Yu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22年第6期584-594,共11页
For modern phased array radar systems,the adaptive control of the target revisiting time is important for efficient radar resource allocation,especially in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applications.This paper presents ... For modern phased array radar systems,the adaptive control of the target revisiting time is important for efficient radar resource allocation,especially in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applications.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nteractive multiple model(IMM)algorithm optimized for tracking maneuvering near space hypersonic gliding vehicles(NSHGV)with a fast adaptive sam-pling control logic.The algorithm utilizes the model probabilities to dynamically adjust the revisit time corresponding to NSHGV maneuvers,thus achieving a balance between tracking accurac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Simulation results on typical NSHGV targe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mproves tracking accurac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compared to other conventional multiple model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 space hypersonic gliding vehicle(NSHGV) target tracking adaptive sampling interactive multiple model(I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用户界面功能卡片位置和展开方式对搜索和操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乔歆新 何晴 李雅婷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针对车载交互界面,探索更符合驾驶人查看和操作的功能卡片摆放位置及展开方式。方法实验采用2(功能卡片位置:卡片在左侧/卡片在下方)×2(展开方式:窗口展开/全屏展开)的被试者内实验设计,运用眼动仪对16名被试采集相关眼动追踪... 目的针对车载交互界面,探索更符合驾驶人查看和操作的功能卡片摆放位置及展开方式。方法实验采用2(功能卡片位置:卡片在左侧/卡片在下方)×2(展开方式:窗口展开/全屏展开)的被试者内实验设计,运用眼动仪对16名被试采集相关眼动追踪数据,因变量为任务完成时间、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点击次数、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结果发现功能卡片位置、功能卡片位置和展开方式的交互作用对驾驶人视觉搜索和操作行为均无显著影响,但展开方式则对驾驶人视觉搜索和操作行为的完成时间有显著影响(方案一和方案二:P<0.001^(***),方案三和方案四:P<0.005^(***)),全屏展开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任务完成时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车载交互界面中的功能卡片为全屏展开时,能显著地提高用户搜索和操作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认知负荷避免分心,该研究结果能够为车载交互界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智能网联 车辆设计 驾驶行为 车载信息系统 人机交互 眼动追踪 界面设计 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循环动载下高速铁路路基累积变形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 徐磊 +4 位作者 王卫东 杜香刚 余志武 刘鹏飞 曾志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5-1456,共12页
高速铁路路基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产生累积变形,影响铁路轨道-路基结构服役性能和车辆运行品质。为探明高铁路基在循环车辆动载下的累积变形空间分布特性和长期发展规律,建立车致路基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其主要由2个子模块组成... 高速铁路路基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产生累积变形,影响铁路轨道-路基结构服役性能和车辆运行品质。为探明高铁路基在循环车辆动载下的累积变形空间分布特性和长期发展规律,建立车致路基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其主要由2个子模块组成:1)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单元法建立的高速铁路车辆-轨道-路基耦合时变动力学模型;2)基于建立的车辆-轨道-路基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引入路基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利用循环跳跃的方式预测不同车辆荷载累积次数下路基的累积变形及其空间分布规律。2个模块的交互方面,在每次循环跳跃后,将路基累积变形空间映射至轨道,形成轨面附加几何不平顺,并同步更新迭代系统动力矩阵,建立了车致路基累积变形与系统动力响应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可较好地揭示路基土体累积变形在循环车辆动载下的演化规律;采用循环跳跃的方法可更为真实准确地预测路基的累积变形,其计算的路基累积变形最大值为2.6069 mm,而未采用循环跳跃方法计算出的累积变形最大值则为1.7 mm,低估了34.8%。路基累积变形在前期发展较快,后期由于土体被不断夯实,累积变形的演化呈现减缓趋势,累积变形速率从1次加载0.035 mm减小到1次加载小于10^(-6)mm;在路基具有初始不均匀变形的区域内,路基累积变形的幅值大于路基没有初始不均匀变形的区域;路基的累积变形对系统的垂向动力响应的影响显著,动力响应表现为增大的趋势;对于系统的横向振动,累积变形的影响较小。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累积变形控制和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车辆-轨道-路基动力相互作用 路基累积变形 空间几何映射 时变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滚动时域估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跟踪 被引量:1
16
作者 臧红岩 王凯 +2 位作者 高长生 荆武兴 王越欣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4,共13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高精度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将滚动时域估计与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相结合的强机动目标轨迹跟踪算法。给出了半速度系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段运动模型及量测模型。利用滚动时域估计方法将状态估计问题转化为有约束的...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高精度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将滚动时域估计与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相结合的强机动目标轨迹跟踪算法。给出了半速度系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段运动模型及量测模型。利用滚动时域估计方法将状态估计问题转化为有约束的优化问题,并充分考虑飞行器滑翔段物理约束。在此基础上,为应对目标不同机动模式,借助交互式多模型算法思想建立模型集对其进行近似。分别在机动模式不变和机动模式突变的情况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采用多个模型并行估计,即时调整模型概率后进行融合输出,能够有效避免目标跟踪模型失配,可显著提高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这类强机动目标的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滑翔段 强机动目标 轨迹跟踪 滚动时域估计 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雷晓燕 张斌 刘庆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21,共7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提出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推导2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并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文中提出的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考虑列车速度、路基刚度... 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提出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推导2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并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文中提出的车辆单元和轨道单元,考虑列车速度、路基刚度以及过渡段轨道不平顺和路基刚度综合影响因素对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过渡段路基刚度突变对钢轨垂向加速度和轮轨作用力均有影响,其影响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过渡段轨道不平顺和路基刚度变化2种因素同时存在对钢轨垂向加速度和轮轨作用力的影响非常明显,其峰值远大于1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动力响应;列车速度、路基刚度以及过渡段轨道不平顺和路基刚度综合影响因素对车体垂向加速度的影响甚微,其原因是车体附有的一、二系弹簧阻尼系统起到了很好的减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单元 轨道单元 轨道过渡段 轮轨作用力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气动力模型的高超声速滑翔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凯 熊家军 +1 位作者 韩春耀 兰旭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针对传统跟踪方法对高超声速滑翔目标(HGRV)进行状态估计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气动力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在弹道坐标系(VTC)中推导了目标气动加加速度模型,分析模型各分量对目标运动状态的影响。分别对纵向和横向机... 针对传统跟踪方法对高超声速滑翔目标(HGRV)进行状态估计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气动力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在弹道坐标系(VTC)中推导了目标气动加加速度模型,分析模型各分量对目标运动状态的影响。分别对纵向和横向机动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出横向机动是跟踪的主要难点的结论。然后对传统气动力模型进行改进,将转弯力参数与爬升力参数之间存在的先验信息引入高阶状态向量。同时,考虑不同飞行模式下机动频率的变化,构建基于气动力模型的交互多模型(IMM)算法。仿真表明,所提算法精度显著优于针对该类目标的其他跟踪算法,特别是当目标发生机动时,该算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机动目标跟踪 气动力模型 扩展卡尔曼滤波(EKF) 交互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软件的试验验证 被引量:6
19
作者 翟婉明 蔡成标 +1 位作者 史炎 王其昌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46,共5页
理论模型与模拟软件是研究机车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必要工具。本文以历次主要的轮轨动力学现场试验为基础,对所建立的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其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VICT,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 理论模型与模拟软件是研究机车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必要工具。本文以历次主要的轮轨动力学现场试验为基础,对所建立的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其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VICT,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VICT软件正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 车辆 轨道 轮轨相互作用 模型 软件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导磁浮列车动态磁轨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梁鑫 罗世辉 马卫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5,共7页
研究常导磁浮列车动态磁轨关系,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思想出发,结合特定悬浮控制规律,建立考虑微小波动时的单磁铁动态悬浮控制数学模型;通过悬浮控制的磁浮车辆-轨道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特定悬浮控制系统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磁轨... 研究常导磁浮列车动态磁轨关系,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思想出发,结合特定悬浮控制规律,建立考虑微小波动时的单磁铁动态悬浮控制数学模型;通过悬浮控制的磁浮车辆-轨道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特定悬浮控制系统的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磁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间隙反馈系数对悬浮系统的初始状态影响很小;当系统受到外界激扰时,间隙反馈系数对悬浮状态影响变大,随着间隙反馈系数的增大,悬浮间隙的动态变化趋于稳定;车辆在桥梁上运行时,悬浮间隙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且车辆在进、出桥梁时波动最大,动态悬浮间隙与车速成正比,车辆载重与桥梁振动幅度成正比。当车速超过250km/h后,动态悬浮间隙受车速的影响迅速增大,磁轨关系的线圈电流、电磁悬浮力的变化与悬浮间隙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动态磁轨关系 间隙反馈系数 磁浮车辆-轨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