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色萎缩4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秀艳 马东来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92-694,共3页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组织病理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发病以青年女性居多,皮损表现为双小腿、踝部、足部散在的淡红色和紫红色斑疹、浅表溃疡,...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组织病理和发病机制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发病以青年女性居多,皮损表现为双小腿、踝部、足部散在的淡红色和紫红色斑疹、浅表溃疡,愈后形成象牙色萎缩斑,夏重冬轻。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中层血管有透明血栓形成,部分患者有血管炎的改变。结论: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口服达那唑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萎缩 血管炎 透明性 节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萎缩7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菲 杨希川 +4 位作者 张琬 邓军 阎衡 徐生彦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依据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院住院的7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病年龄以中年以上女性居多,皮损表现为双小腿、踝部、足部散在淡红色和紫红色斑疹、斑片,...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依据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以来我院住院的7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病年龄以中年以上女性居多,皮损表现为双小腿、踝部、足部散在淡红色和紫红色斑疹、斑片,逐渐破溃、渗液、溃疡、结痂、萎缩形成象牙白色瘢痕,夏重冬轻。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浅层小血管数量增多,血管内皮细胞显著增生,管腔狭窄,少数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玻璃样变、透明血栓形成,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结论:本病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诊断。目前,以大剂量双嘧达莫、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为首选;其他还可选用纤维蛋白溶解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以及中药生地、山药;重症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术可获得近期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 白色 血管炎 透明性 节段性 血浆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萎缩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庭路 陆春 +3 位作者 钟绮丽 于波 顾有守 潘慧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临床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病情夏重冬轻。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尤其双踝关节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斑...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临床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病情夏重冬轻。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尤其双踝关节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斑片、丘疹及水疱,逐渐出现溃疡、渗出物及结痂,愈后遗留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或)形成小血管球瘤样外观。部分患者双下肢还有网状青斑样改变。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青斑血管炎改变。口服达那唑、双嘧达莫(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丹参滴丸,外用肝素钠乳膏或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获良好效果,但容易反复发作。结论:白色萎缩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药物治疗虽易控制症状,但容易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萎缩 血管炎 透明性 节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