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苏涵 张乐颖 +2 位作者 秦婷婷 王娇娇 宋宗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60-1265,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年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由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其机制虽尚未完全阐明,但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DR的关键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高度内皮特异的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视网膜病理性新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年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由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其机制虽尚未完全阐明,但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DR的关键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高度内皮特异的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的关键因子,因此全面地了解VEGF促进DR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病因病机,成为深入探索DR发病机制的关键。文章围绕DR探讨了VEGF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通透性、血管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之间的相关机制,以期为VEGF在DR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屏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预后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
作者 吉秀娟 李晶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01/2023-06于我院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7例57眼,根据治疗后病灶消退及复发情况分组;对抗...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01/2023-06于我院接受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7例57眼,根据治疗后病灶消退及复发情况分组;对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及新生血管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及新生血管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构建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的临床预测模型。结果: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后病灶消退17眼(30%),复发13眼(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基线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可能与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及新生血管复发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病程、基线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与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复发无关(均P>0.05)。利用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以及P值预测概率对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83.00%、75.74%、45.47%、85.00%。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与病程、基线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密切相关,而复发风险尚未得到相应的影响因素;利用以上3个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的抗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灶消退预测显示出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预后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下眼内注射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晓光 于静 +1 位作者 袁月 周润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10/2022-10本院收治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60例160眼,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64眼(40.0%),息肉...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10/2022-10本院收治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160例160眼,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64眼(40.0%),息肉状脉络膜血管(PCV)17眼(10.6%),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45眼(28.1%)、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26眼(16.3%)、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8眼(5.0%)。所有患者均进行3+PRN抗VEGF治疗。根据患者第3次抗VEGF治疗后1 mo的应答情况分为应答有效组135眼(84.4%)和无应答组25眼(15.6%)。分析影响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BCVA、视网膜内高反射点(HRD)、PCV、视网膜下强反射物质(SHRM)、PM-CNV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术前BCVA差,年龄大,视网膜内HRD、SHRM、PCV、PM-CNV是影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的因素。结论:抗VEGF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无应答与年龄、基线视力、病理类型因素相关。需要对病例进行个体化分析,探索更适合的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 眼底血管性疾病 玻璃体腔内注射 真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谢安明 王雅君 崔丽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人视网膜为对照,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数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R膜包括中央部无血管区,间有少量细胞的纤维组织区和周边部富细胞区,PVR膜则为排列不规则的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间质。10例PDR膜中均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5.90±1.83)个,而10例PVR膜中仅有1例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0.10±0.32)个,人视网膜未见血管内皮祖细胞。PDR膜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DR膜中血管内皮祖细胞数与VEGF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均参与了PDR新生血管的形成,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和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丽娜 吴娟 +2 位作者 赵静 戴斌 杨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Twist及VEGF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wist及VEGF蛋白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wist及VEGF... 目的探讨Twist及VEGF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wist及VEGF蛋白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wist及VEGF蛋白均表达于细胞质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5%(68/80)、86.25%(69/8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和VEGF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Twist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6,P<0.01)。结论 Twist及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TWIS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欢欢 黄学林 +1 位作者 谢素贞 赵朝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2421-2423,共3页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目前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以往对于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的ROP采用激光或冷凝治疗,因激光和冷凝术均是破坏性的,不可避免地导致周边视野永久丧失,且并发症较多,术后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目前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以往对于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的ROP采用激光或冷凝治疗,因激光和冷凝术均是破坏性的,不可避免地导致周边视野永久丧失,且并发症较多,术后仍有部分患儿病情无法控制,最终视力完全丧失。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较多的临床数据表明,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治疗ROP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将对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近期的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酮对血瘀证乳腺癌生长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永惠 常靖 +5 位作者 薛陆军 郭少贤 王瑞 孙烨 夏欣欣 李恩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血瘀证裸鼠乳腺癌进展的影响。方法构建血瘀证乳腺癌裸鼠模型,用麝香酮[2mg/(kg·d)]灌胃14d后,观察裸鼠的一般状况,计算肿瘤体积及麝香酮的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麝香酮可...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血瘀证裸鼠乳腺癌进展的影响。方法构建血瘀证乳腺癌裸鼠模型,用麝香酮[2mg/(kg·d)]灌胃14d后,观察裸鼠的一般状况,计算肿瘤体积及麝香酮的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麝香酮可抑制血瘀证裸鼠乳腺癌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麝香酮可有效抑制瘤体生长(抑瘤率为48.03%);麝香酮组VEGF的阳性细胞表达降低。结论在血瘀证裸鼠模型中,麝香酮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营养供应,从而影响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麝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VEGF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康前雁 杨玉 +4 位作者 王玉琴 谢安明 秦莉 李小珩 朱香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2-393,402,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视网膜病变 (DR)程度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8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DR及DR的严重程度分 3组 :糖尿病不伴DR(NDR)组 ,糖尿病伴单纯型DR(NPDR)组 ,糖尿病伴增殖型DR(PDR)组。采用...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视网膜病变 (DR)程度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8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DR及DR的严重程度分 3组 :糖尿病不伴DR(NDR)组 ,糖尿病伴单纯型DR(NPDR)组 ,糖尿病伴增殖型DR(PDR)组。采用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 ,记录糖尿病病程。结果  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逐组升高 ,NDR组为 (5 13.71± 16 8.92 )ng·L- 1 ;NPDR组为 (738.4 2± 337.4 2 )ng·L- 1 ;PDR组为 (95 4 .81± 2 6 1.2 0 )ng·L- 1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血清VEGF含量与糖尿病病程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血清VEGF含量直接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vegf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与MM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常宏 吴泰璜 +2 位作者 穆庆岭 潘晓华 靖昌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14-15,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 (H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7例 HCC组织、41例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 VEGF和MMP- 2的蛋白表达。结果  6 7例肿瘤组织...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 (H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 7例 HCC组织、41例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 VEGF和MMP- 2的蛋白表达。结果  6 7例肿瘤组织 41例 VEGF呈阳性表达 ;41例癌旁组织 11例 VEGF呈表达阳性 (P<0 .0 1)。VEGF的表达与 HCC癌灶大小、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以及肿瘤 TNM分期密切相关 (P<0 .0 5 )。 6 7例肿瘤组织 36例 MMP- 2呈阳性表达 ;癌旁组织仅有 13例阳性表达 (P<0 .0 5 )。MMP- 2的表达与 HCC癌灶大小、肿瘤 TNM分期密切相关 (P<0 .0 5 )。 VEGF与 MMP- 2同时阳性表达者为 2 7例。结论  VEGF和 MMP- 2在HC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 ,且与 HCC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VEGF与 MMP- 2在 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表明 VEGF与 MMP- 2在 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艳 何炜 +2 位作者 解智慧 王峰 樊青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A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126例E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EAC患者10年随访资料,分析V...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A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在126例E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EAC患者10年随访资料,分析VEGF的表达水平与EA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EGF在食管腺癌细胞胞质中表达。126例EAC标本中,58例(46.0%)低表达,68例(54.0%)高表达。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腺癌的T分期(P=0.017,χ2=9.462)和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9,χ2=23.058)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6,χ2=9.075)。VEGF低表达组食管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明显优于高表达组患者(P=0.035,χ2=6.632)。结论 EAC组织中存在VEGF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水平及患者预后相关,提示其可作为EAC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化瘀胶囊通过VEGF/Notch1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损伤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雅宁 刘文倩 +3 位作者 牛静 李建民 李淑杏 陈长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海马区VEGF/Notch1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芎化瘀胶囊高、低剂量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分别在缺血24、48...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海马区VEGF/Notch1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芎化瘀胶囊高、低剂量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分别在缺血24、48、72h应用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VEGF、Notch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各时间点的存活神经细胞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Notch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组各时间点的存活神经细胞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Notch1表达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化在高剂量参芎化瘀胶囊组更为明显。模型组VEGF与Notch1表达呈正相关(r=0.846,P<0.01);参芎化瘀胶囊组VEGF与Notch1表达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参芎化瘀胶囊对脑缺血损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Notch1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芎化瘀胶囊 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OTC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胰岛素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鄂 杨威 +1 位作者 崔治华 吴家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在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变化。方法:在不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4,8,12kU/L),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采用免疫细胞... 目的:探讨在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变化。方法:在不同浓度胰岛素条件下(4,8,12kU/L),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原位杂交法,定性测定Müller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Müller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高浓度胰岛素能明显增强VEGF的表达(P< 0.05)。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刺激Müller细胞编码VEGF基因的转录,进而增强VEGF蛋白的表达,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视网膜 MÜLLER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ELISA 新生血管生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p53、p15、VEGF的表达及与恶性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冉 况建国 +5 位作者 邓世钢 夏亮 邓圣泽 徐奖 杨全喜 公茂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p53、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0例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瘤,包括20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p53、p15和...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p53、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0例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瘤,包括20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p53、p15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p53、VEGF的表达均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15的表达随胶质瘤病理等级的升高而下降。病理分级Ⅱ~Ⅳ级中p53阳性率分别为30%(6/20)、52.9%(9/17)、76.9%(10/13);p15阳性率分别为70%(14/20)、52.9%(9/17)、23.1%(3/13);VEGF阳性率分别为45%(9/20)、70.6%(12/17)、86.7%(12/13)。p53(r=0.374)、p15(r=-0.364)和VEGF(r=0.402)蛋白的表达均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p53与p15同时阳性表达率18.0%(9/50)、p53与VEGF同时阳性表达率44.0%(22/50)、p15与VEGF同时阳性表达率26%(13/50),p53与p15(r=-0.320)、p53与VEGF(r=0.464)、p15与VEGF(r=-0.352)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53、p15和VEGF蛋白的表达是判断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其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彼此之间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新生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P53蛋白 P15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甙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Ang-2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艳丽 宋涛 +4 位作者 胡雅楠 卢新兰 张雅欣 刘恩岐 和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s-d,SS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SSd干预组和DMSO对照组。模型组经口灌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DEN)溶液造模,每周5...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s-d,SS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SSd干预组和DMSO对照组。模型组经口灌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DEN)溶液造模,每周5次至14周;DMSO对照组和SSd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每日给予腹腔注射SSd 1mg/kg和等体积量的DMSO。至18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取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肝癌组织及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SSd可抑制肿瘤形成,减轻肝脏损害,降低死亡率。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SSd下调大鼠肝癌组织及血清中Ang-2和VEGF表达,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d可以抑制实验大鼠肝癌发生及血管形成,下调Ang-2和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肝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D 肝癌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VEGF家族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俊 潘坤 +2 位作者 刘峥嵘 秦裕辉 彭清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58-1962,共5页
目的: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VEGF家族因子VEGF-a、VEGF-b、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双丹明目组、D阳性对照组4组,每组10只20眼。将B、C、D三组实验大鼠采... 目的: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VEGF家族因子VEGF-a、VEGF-b、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空白组、B模型组、C双丹明目组、D阳性对照组4组,每组10只20眼。将B、C、D三组实验大鼠采用STZ 50mg/kg的剂量一次性大鼠尾静脉注射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造模后1wk开始连续灌胃用药,灌胃后4wk,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VEGF-a、VEGF-b、VEGF-c的表达。结果:成模后用药第4wk,模型组、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视网膜中VEGF-a、VEGF-b、VEGF-c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均低于正常组,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其中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VEGF-a、VEGF-b、VEGF-c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均高于模型组(P<0. 05),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模型组(P<0. 01)。结论:双丹明目胶囊能明显降低VEGF家族中VEGF-a、VEGF-b、VEGF-c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其视网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丹明目胶囊 糖尿病大鼠模型 vegf-A vegf-B veg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虎霞 盛薇 +4 位作者 王光辉 樊林 单涛 赵伟 李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C、VEGFR-3的表达,并取15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对照。结果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均<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乳腺癌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按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分组中,VEGF-C、VEGFR-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水平增高,VEGF-C、VEGFR-3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VEGF的表达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红霞 苌新明 +1 位作者 和水祥 宋政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1-473,483,共4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癌、癌旁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OX 2 (+)或VEGF(+)...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癌、癌旁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OX 2 (+)或VEGF(+)组MVD(6 1.2 9± 14 .31;6 0 .0 7± 15 .86 )均显著高于COX 2 (- )或VEGF(- )组 (45 .38± 12 .4 2 ;4 3.0 6± 18.91,P <0 .0 5 ) ,COX 2、VEGF均为阳性组MVD(6 2 .4 6± 14 .34)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组 (41.2 4± 13.6 5 ,P<0 .0 5 )或仅一项阳性组 (P <0 .0 5 )。COX 2、VEGF均与MVD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OX 2与VEGF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COX 2可能参与胃癌血管生成 ,VEGF可能是C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生成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和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AMD3100干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游逸安 赖中燕 周倩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以及不同剂量SDF-1拮抗剂3100对SDF-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以及不同剂量SDF-1拮抗剂3100对SDF-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拮抗剂组、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拮抗剂组、糖尿病组分别于成模后1wk玻璃体腔注射AMD3100和PBS。随后各组球后多次球后注射相应药物。实验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RT-PCR实验共饲养三组大鼠60只,各组均于1,3,5mo处死部分大鼠,各组提取标本,RT-PCR检测HE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Western-Blot实验将18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4组不同剂量AMD3100的拮抗剂组及糖尿病组共6组,饲养时间均为3mo。结果:RT-PCR检测1,3,5mo各同龄组中三组间大鼠视网膜SDF-1和VEGF 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均以糖尿病组表达最高,拮抗剂组的表达低于糖尿病组。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SDF-1和VEGF 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加,视网膜HE染色切片上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增加。Western-Blot检测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拮抗剂AMD3100浓度的增大,SDF-1和VEGF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当继续增加浓度(玻璃体腔注射>10μg/μL),SDF-1和VEGF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和5组相比,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的进展,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里VEGF和SDF-1 mRNA的表达量增加。SDF-1受体拮抗剂AMD3100可降低SDF-1和VEGF的蛋白表达。这种拮抗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有剂量依从性,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拮抗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宏斌 胡敏 +1 位作者 王维琦 李林芝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1期757-75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恒古骨伤愈合剂对兔坏死股骨头内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正常兔服用恒古骨伤愈合剂),C组(造模后不喂恒古骨伤愈合剂),D组(造模后喂恒古骨伤愈合剂),每组24只。以大肠杆菌... 目的:研究中药恒古骨伤愈合剂对兔坏死股骨头内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正常兔服用恒古骨伤愈合剂),C组(造模后不喂恒古骨伤愈合剂),D组(造模后喂恒古骨伤愈合剂),每组24只。以大肠杆菌内毒素(LPS)(10μg/kg体重)间隔24h静注2次加甲基强的松龙(MPS)肌注3次制作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后,B组和D组用恒古骨伤愈合剂,A组和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按计算出的药量灌胃,1次/2d。于喂药至第4、8、12周时取股骨头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并提取总RNA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动态观察兔股骨头内VEGF基因表达的变化特点。结果:喂药至第4、8周时,比较D组与C组股骨头内VEGF基因表达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喂药至第12周时,D组与C组股骨头内VEGF基因表达量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5)。B组与A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S加MPS制作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股骨头内VEGF基因表达受抑制。中药恒古骨伤愈合剂可促进坏死股骨头内源性VEGF基因的表达,以用药时间长者效果明显。恒古骨伤愈合剂对正常兔股骨头内VEGF基因的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古骨伤愈合剂 股骨头坏死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荧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其与OCT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田涛 姚晓喜 +6 位作者 彭婧利 李植源 冯刚华 刘茹 周小平 杨源 邝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进行雷珠单抗治疗的DME患者(本院于2020-02/2022-02收治)作为雷珠单抗组,同期45例进行康柏西... 目的:探究不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进行雷珠单抗治疗的DME患者(本院于2020-02/2022-02收治)作为雷珠单抗组,同期45例进行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作为康柏西普组。其中雷珠单抗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康柏西普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黄斑水肿改善时间、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及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VEGF水平,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疗效与不同OCT分型的关系。结果:两组黄斑水肿改善时间、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时间、新生血管消失时间及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6、VEGF、BCVA值均明显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MT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雷珠单抗组比较,康柏西普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黄斑囊样水肿(CME)、视网膜弥漫性增厚(DRT)型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DRT型最高,SRD型最低。结论: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DME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对DRT型DME患者治疗效果更好,但是康柏西普能够更好地降低CM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