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Torch:基于独立的量子程序设计语言的量子-经典混合机器学习框架
1
作者 陈文锦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1,共10页
近年来,量子计算系统在特定采样问题上展现出量子优势,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时代。通过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在具有实用意义的问题求解上展现量子优势,成为量子计算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量子-经典混合机器学习框架难以... 近年来,量子计算系统在特定采样问题上展现出量子优势,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时代。通过量子机器学习算法在具有实用意义的问题求解上展现量子优势,成为量子计算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量子-经典混合机器学习框架难以支撑量子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效描述和编译,严重影响了算法开发效率。针对这一现状,基于开源经典机器学习框架PyTorch和独立的量子程序设计语言,提出并实现了量子-经典混合机器学习框架QTorch,实现了面向真实量子硬件和量子-经典混合机器学习算法的自动微分技术,提出并实现了并行训练和参数替换优化2种时间性能优化技术,并通过多组实验证实了以上功能与优势,为量子-经典混合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了高效的运行平台支持,促进了量子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机器学习 变分量子线路 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 时间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天文旋回地层划分
2
作者 苟红光 林潼 +4 位作者 房强 张华 李山 程祎 尤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沁探1井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和沉积噪声模拟,并利用识别出的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来研究地球轨道周期对湖平面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而进行天文旋回地层划分。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沁探1井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开展旋回地层学分析和沉积噪声模拟,并利用识别出的地层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来研究地球轨道周期对湖平面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而进行天文旋回地层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在自然伽马曲线中可识别出12.8~51.1 m,3.0~11.9 m,1.1~3.6 m和1.3~2.4 m的沉积旋回,比例关系为21.0∶5.0∶1.5∶1.0。根据天文调谐与相关系数估算出水西沟群沉积速率为3.3~11.7 cm·ka-1。②天文调谐后的时间域序列显示水西沟群长偏心率周期为405 ka、短偏心率周期为99~131 ka、斜率周期为32.6~35.0 ka、岁差周期为20.0~24.8 ka,证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沉积过程受到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沁探1井八道湾组(未钻穿)、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0±0.1 Ma,4.1±0.1 Ma和9.0±0.1 Ma。③地球轨道旋回对陆相湖盆的湖平面升降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沁探1井水西沟群的沉积噪声模拟证明了~1.5 Ma超长周期可控制台北凹陷早—中侏罗世湖平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米兰科维奇旋回 天文年代标尺 沉积速率 沉积噪声模拟 湖平面变化 水西沟群 侏罗系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A-VMD与小波分解结合的GNSS坐标时序降噪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厚明 鲁铁定 +1 位作者 孙喜文 何锦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0-365,390,共7页
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然后结合小波分解(WD),提出一种GNSS坐标时间序列降噪方法IVMD-WD。利用仿真信号和10个基准站的实测数据进行GNSS坐标时间序列降噪实验。结果表明,IVMD-WD方法... 利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然后结合小波分解(WD),提出一种GNSS坐标时间序列降噪方法IVMD-WD。利用仿真信号和10个基准站的实测数据进行GNSS坐标时间序列降噪实验。结果表明,IVMD-WD方法的降噪效果优于经验模态分解(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WD,能够更加有效地剔除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搜索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分解 多尺度排列熵 GNSS坐标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钱峻屏 黄菲 +3 位作者 黄子眉 王国复 彭龙军 张虹鸥 《热带地理》 2006年第4期308-313,共6页
根据汕尾气象台1961~2003年共43a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汕尾市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次变化都是在08时次出现最多,在08~14时次逐渐减少,在14时次出现最少;霾天气逐月变... 根据汕尾气象台1961~2003年共43a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汕尾市雾霾天气的能见度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汕尾市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次变化都是在08时次出现最多,在08~14时次逐渐减少,在14时次出现最少;霾天气逐月变化不明显,轻雾和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以春季为多;霾在80年代后出现次数明显增多,而雾则在70年代以后出现次数多,但雾天气年代变化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污染的逐年加重,引起雾霾天气次数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能见度 变化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表层岩溶泉水短时间尺度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林立 况明生 +4 位作者 张远瞩 王建力 谢世友 蒋勇军 刘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CTDP300,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碧潭泉物理化学性质的昼夜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短时间尺度监测表明,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昼夜动态变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表现。在无... 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CTDP300,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碧潭泉物理化学性质的昼夜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短时间尺度监测表明,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昼夜动态变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表现。在无雨条件下,水温的变化与气温基本一致,电导率峰值区滞后温度数小时,这可能与植被从光合作用向呼吸作用转变导致大气CO2浓度产生较大的梯度变化有关,而这种梯度十分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但由于植被覆盖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差异,滞后时间有较大不同;在暴雨期间,虽有植被和土壤的阻挡和调蓄作用,降雨对碧潭泉岩溶水还是有较强的稀释作用,但开始降雨后数小时左右,表层岩溶带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岩溶泉 短时间尺度 昼夜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94
6
作者 刘德 李永华 何卷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利用重庆市长年代气温及降水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方法分析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降水变化较气温更复杂;重庆市夏季平均气温... 利用重庆市长年代气温及降水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方法分析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降水变化较气温更复杂;重庆市夏季平均气温变化以3年周期振动最强,而降水变化则以10年周期振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夏季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臭氧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世昌 常有礼 张利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8-424,共7页
利用(40°N-60°N,20°W-150°E)范围内1963-1992年的臭氧格点数据资料,应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臭氧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臭氧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年际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为2年和5年,年代际变化的... 利用(40°N-60°N,20°W-150°E)范围内1963-1992年的臭氧格点数据资料,应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臭氧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臭氧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年际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为2年和5年,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为12年;(2)臭氧准4年周期振荡最明显的地区出现在西欧,而准11年周期振荡最明显的地区则在东亚,其中12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小波分析 特征时间尺度 年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径流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晓伟 沈冰 +2 位作者 莫淑红 张永明 沈清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6-842,共7页
根据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径流的实测资料,应用Kandell秩次相关检验、R/S分析、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出山径流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度高,径流年际变化不大。经Kandell秩次相关检验与R/S分析... 根据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径流的实测资料,应用Kandell秩次相关检验、R/S分析、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出山径流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度高,径流年际变化不大。经Kandell秩次相关检验与R/S分析,表明出山口年径流存在减少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长持续性。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年径流时间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表明进入2010年左右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处于偏枯阶段。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演变特征对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制约作用,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径流演变 趋势性 持续性 多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多时间尺度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琦 潘学标 +1 位作者 李秋月 邵长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47-2652,共6页
利用东北三省71个气象站196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年代、年、生长季)下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年太阳辐射总量年代际递减,变化幅度为-1.1%/10... 利用东北三省71个气象站196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年代、年、生长季)下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较稳定,年太阳辐射总量年代际递减,变化幅度为-1.1%/10a,主要由春季和夏季太阳辐射减少所致。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生长季延长,导致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无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时间尺度 年太阳辐射 生长季太阳辐射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来浙江入海河流水沙通量变化过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伯虎 吴修广 谢东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
基于1961—2012年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流域降水量和相关人类活动,通过数理统计,阐述了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浙江入海河流径流量基于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无明... 基于1961—2012年浙江主要入海河流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时间序列资料,结合流域降水量和相关人类活动,通过数理统计,阐述了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多尺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浙江入海河流径流量基于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无明显趋势性变化,降水量的波动是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近50年来,河流的输沙量年际波动比较剧烈,整体呈减少的态势。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双累积拟合陆线表明,输沙量存在2—5个不等的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各阶段输沙量明显减少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流域的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兴建、人为采砂等活动改变了河流的水沙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水沙通量 时间尺度 降水量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齐齐哈尔市的气温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娄德君 孙卫国 李治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5-68,共4页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的分析 ,得出齐齐哈尔市的气温不仅存在准 2a、4a、4~ 6a和 8a左右的年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也存在 4 0~ 6 0a的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而且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 ,4 0...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的分析 ,得出齐齐哈尔市的气温不仅存在准 2a、4a、4~ 6a和 8a左右的年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也存在 4 0~ 6 0a的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而且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 ,4 0~ 6 0a尺度的冷暖交替分别出现在 1 92 4、1 955和 1 98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年代际 多时间尺度 突变特征 周期性变化 齐齐哈尔市 左右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采样点的大规模群体实时三维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束搏 毛天露 +1 位作者 徐文彬 王兆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31-1738,共8页
大规模群体的三维可视化是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由于驱动方法与渲染效率的问题,在虚拟空间中创建的大规模虚拟群体很难同时满足驱动与渲染过程的逼真与实时.该问题对于群体规模庞大,个体外形、动作具有一定程度个性化,需要... 大规模群体的三维可视化是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由于驱动方法与渲染效率的问题,在虚拟空间中创建的大规模虚拟群体很难同时满足驱动与渲染过程的逼真与实时.该问题对于群体规模庞大,个体外形、动作具有一定程度个性化,需要进行独立运动控制的场景尤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大规模虚拟群体三维可视化方法:首先,通过使用模板派生技术从少量模板模型派生出大量外观各异的个体模型;其次,使用运动数据个性化变形技术实现了运动数据的重用;最后,使用基于采样点的渲染技术实现了大规模数据的实时显示.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研究并开发了一套大规模虚拟群体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能够方便的在普通PC机上实时、逼真的展示大规模的运动虚拟群体,并实现了60000群众紧急疏散过程的实时三维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群体 实时 模板派生 运动变形 采样点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近60年冬季气温和夏季降雨量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倪林 张国栋 +1 位作者 邹良超 肖尚斌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83-88,共6页
利用武汉1951-2007年的冬季气温和夏季降雨量的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分析了武汉冬季气温和夏季降雨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对出现的极端气候进行了一定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武汉的冬季平均气温以18a周期振动最强... 利用武汉1951-2007年的冬季气温和夏季降雨量的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分析了武汉冬季气温和夏季降雨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对出现的极端气候进行了一定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武汉的冬季平均气温以18a周期振动最强,夏季降雨变化以10a周期振动最强.在整个时间域上武汉显示出冬季气温和夏季降雨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武汉冬季气温仍可能偏高,但已有转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F小波 多时间尺度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依赖的多尺度背景误差协方差研究I——构造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旭斌 薛纪善 +2 位作者 万齐林 丁伟钰 李昊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5-686,共12页
为了在资料同化中更好地应用多尺度同化技术,针对当前GRAPES多尺度3D-Var同化系统中背景误差协方差设置的缺陷,探讨如何引入随时间演变的多尺度信息的方法。首先,基于GRAPES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利用集合预报结果构造了新型的背景误差协方... 为了在资料同化中更好地应用多尺度同化技术,针对当前GRAPES多尺度3D-Var同化系统中背景误差协方差设置的缺陷,探讨如何引入随时间演变的多尺度信息的方法。首先,基于GRAPES模式集合预报系统,利用集合预报结果构造了新型的背景误差协方差,该新型协方差的标准差与相关关系能随着时间演变而发生变化,即具有时间依赖特征。然后,为了考虑背景误差协方差的多尺度特征,针对不同尺度背景场将该新型协方差进行不同程度的缩放,即假设不同尺度的背景误差单变量标准差与相关尺度以及多变量相关系数与原估计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选择不同的缩放系数,其对应的分析增量将产生不同量值与尺度的变化,即可对相应的分析场进行多尺度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分 背景误差协方差 时间依赖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季风区的影响及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5
作者 林爱兰 梁建茵 谷德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9,共9页
在引证论述大气ISO对东亚季风区天气气候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概括性地回顾大气ISO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主要成果,重点针对热带大气ISO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甚至年代际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评述。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不同时间尺度变化 特征和机理 对东亚季风区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条件下表层岩溶泉动态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兰电堂泉和东旺泉为例 被引量:43
16
作者 章程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通过人工及自动记录,分别对表层岩溶泉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和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植被条件下,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与昼夜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在次生林条件下,泉水物... 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通过人工及自动记录,分别对表层岩溶泉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和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植被条件下,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与昼夜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在次生林条件下,泉水物理化学指标动态变化相对稳定:电导率较高,在599~603μs/cm之间,钙离子浓度变化在73~90mg/l之间,岩溶作用强度较大;在灌丛条件下,泉水电导率较低,为435~460μs/cm,钙离子浓度在52~83mg/l之间,多日和昼夜变化幅度较大,说明灌丛区表层岩溶泉更易受地表环境变化的影响,敏感性更强,总体上岩溶作用强度不及次生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条件 广西 岩溶动力系统 泉水 岩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枸杞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17
作者 徐利岗 苗正伟 +3 位作者 杜历 鲍子云 王怀博 李金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19-5527,共9页
树干液流作为植物蒸散作用的水分来源,是植物水分消耗的直观量化监测指标,利用包裹式树干液流监测技术获取干旱区枸杞全生育期树干液流实时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各气象要素对树干液流的影响,为明晰枸杞耗水规律及... 树干液流作为植物蒸散作用的水分来源,是植物水分消耗的直观量化监测指标,利用包裹式树干液流监测技术获取干旱区枸杞全生育期树干液流实时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各气象要素对树干液流的影响,为明晰枸杞耗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佐证。结果表明:枸杞的树干液流量昼夜差异较大,白天液流量是夜间的10倍左右;晴天液流速率、日累积量及变化幅度均大于阴雨天气,晴天液流速率变化曲线且呈宽峰型,在06:30左右启动较阴天提前30min;夏季树干液流启动时间为6:00比秋季提前1h左右,夏季的峰值123g/h。盛果期液流速率最大10.32g/h,营养生长期最小1.35 g/h;6—8月旺盛生长季,平均日耗水1388.3g/d,5—11月全生育期日均耗水1102.7g/d;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枸杞树干液流(F)与太阳辐射(S)、温度(T)、相对湿度(H)及饱和水汽压(VPD)符合方程F=41.5+0.167S-0.563H+1.36T-9.67VPD(R^2=0.6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宁夏 枸杞 树干液流 多时间尺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上游径流时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翠柏 梁小俊 +2 位作者 楼章华 屈国栋 赵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2,共3页
基于1961—2000年钱塘江闻家堰水文站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量资料,采用EMD方法对年径流时序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量时序可以分解为2个具有不同周期的波动分量和1个趋势分量;钱塘江上游年径流时序分别具有准2... 基于1961—2000年钱塘江闻家堰水文站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量资料,采用EMD方法对年径流时序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还原后的天然年径流量时序可以分解为2个具有不同周期的波动分量和1个趋势分量;钱塘江上游年径流时序分别具有准2~3 a、准4~5 a、准8 a和准15 a的波动周期,说明钱塘江流域产汇流系统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钱塘江上游年径流量持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多时间尺度 时序变化 径流 钱塘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MPC法的并网型微电网多时间尺度能量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凤展 张启承 +4 位作者 张宇 杜松怀 郝帅 苏娟 赵婷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0-198,共9页
对于含有不同类型储能和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并网型微电网,如何优化调度这些设备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平抑DG出力和负荷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 对于含有不同类型储能和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并网型微电网,如何优化调度这些设备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平抑DG出力和负荷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对配电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VMD)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相结合的、多时间尺度滚动优化兼具反馈矫正的微电网优化调控模型,该模型在调度过程中考虑了不同类型储能和可控微电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运行特性,设计了1 h和15 min相结合的调度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含多种微电源及储能设备的微电网的经济优化调度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对比验证了此模型能比较显著地降低铅酸蓄电池充放电频率和系统的运行成本、改善了调度经济性,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预测 控制 并网型微电网 变分模态分解 多时间尺度 可控微电源 能量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变异条件下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淑琴 苏鑫 +2 位作者 王莉莉 路豪杰 景晓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6-154,381,共10页
为了降低水库调度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尼尔基水库的生态问题,结合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制定了有效的生态调度方案。首先,利用水文变异诊断分析水文时间序列,确定人类不同扰动下的时间节点,并考虑东北地区具有冰封期的特点,推求了混... 为了降低水库调度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尼尔基水库的生态问题,结合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制定了有效的生态调度方案。首先,利用水文变异诊断分析水文时间序列,确定人类不同扰动下的时间节点,并考虑东北地区具有冰封期的特点,推求了混合时间尺度下的天然、次天然及现状生态径流过程;其次,建立以最大发电量为目标、多种生态径流过程为约束的尼尔基水库生态调度模型;最后,根据水量平衡方程生成初始种群,采用归一化方法将变量约束至同一感知半径内,利用萤火虫算法优化5种约束条件下的调度过程。结果表明,在现有调度规则下,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对于来水较多的年份弃水较多,水量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考虑水文变异的生态调度,可以在水量不足的年份以降低生态目标的方式为决策者提供较低生态保证程度的调度方案,减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水库发电目标与生态目标间的矛盾在枯水期较为明显,而在丰水期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需要决策者在不同时期做出科学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生态调度 变异点诊断 混合时间尺度 水量平衡方程 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