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及其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1
作者 卢书慧 姚庆锋 +3 位作者 杨明 史红玲 王惠敏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 河道横断面形态是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机理研究对于黄河治理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黄河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黄河上游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后,宁蒙河段水量有所减小,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同时期,宁蒙河段平滩河宽缩窄,平滩水深变浅,平滩面积减小,平滩宽深比增大。建立的宁蒙河段横断面演变和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面积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平滩宽深比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由河床演变原理可知,汛期水量大、来沙系数小,则水沙过程有利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增大,河道平滩宽深比减小,横断面形态朝着窄深方向调整;汛期水量小、来沙系数大,则水沙过程不利于泥沙输移,河道平滩面积减小,河道平滩宽深比增大,横断面形态朝着宽浅方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水沙过程 横断面形态 河道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下游干流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刘佳昕 王新 +3 位作者 刘博伟 耿菲 田世民 田伟超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渭河流域产流产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研究该区域水沙变化特性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渭河干流代表水文站华县站和咸阳站1960—2021年共62年的实测水沙资料,采用集对...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渭河流域产流产沙条件发生明显变化,研究该区域水沙变化特性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渭河干流代表水文站华县站和咸阳站1960—2021年共62年的实测水沙资料,采用集对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渭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县、咸阳站水沙变化季节性明显,华县站水沙联系度在冬季较高,咸阳站则为秋季较高,两站水沙联系度均在夏季表现最低。从年际上看,华县、咸阳站水沙呈波动下降趋势。两站径流量均在1971年发生突变;华县站输沙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咸阳站输沙量无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 径流量 输沙量 季节性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 a我国干旱内陆区主要河流水沙变化及主要成因
3
作者 陈康 赵钟楠 +3 位作者 杨晓茹 张沛 张瑀桐 陈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41-447,共7页
河流水沙变化关系到河流健康和功能,也反映出流域的环境变化。为了解我国干旱内陆区河流水沙变化情况及人类活动影响,本文选择我国干旱内陆区的塔里木河、黑河和疏勒河作为代表性河流,运用累积曲线法和M-K检验法分析了其代表性水文站在... 河流水沙变化关系到河流健康和功能,也反映出流域的环境变化。为了解我国干旱内陆区河流水沙变化情况及人类活动影响,本文选择我国干旱内陆区的塔里木河、黑河和疏勒河作为代表性河流,运用累积曲线法和M-K检验法分析了其代表性水文站在近70年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并探讨了主要成因。结果表明,塔里木河年径流量无趋势变化,黑河和疏勒河年径流量具有显著增加趋势;塔里木河和黑河年输沙量具有显著减少趋势;疏勒河的年输沙量有增加趋势。气候环境、水库工程建设、流域引水与河道漫溢、水土保持等是影响干旱内陆区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区河流 水沙变化 趋势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20年黄河上游干流水沙时空变化与周期特征
4
作者 魏艳红 贾晓鹏 +1 位作者 王远征 曹婉颖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49,共8页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 [目的]为揭示黄河上游干流径流输沙演变规律与趋势。[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Pettitt检验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1950—2020年黄河上游地区水沙变化趋势、突变和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结果]黄河上游干流各站点年输沙量较年径流量有较大的变异,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下河沿站,分别为304.74亿m^(3)、1.13亿t,最小值在唐乃亥站,分别为203.67亿m^(3)、0.12亿t;年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小川-石嘴山区间,年输沙量主要在下河沿-头道拐区间;各站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1990—2020年下降明显,主要在1968年、1985年和1986年出现水沙异常变化;水沙小波分析存在2~5个较为明显的峰值,表明水沙演化过程中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水沙小波系数波动幅值呈持续递减规律,径流量和输沙量周期性特征亦发生弱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径流量和输沙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且输沙量减小趋势更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揭示梯级水库群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河道外取水量持续攀升等人类干预,已成为黄河上游水沙过程演变的主导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万泉河口入海水沙变化对岸线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李兆楠 王子强 +1 位作者 陈小齐 吴多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河口岸线在河流泥沙补给、径潮动力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动态变化中。基于1987-2022年海南岛万泉河加积站水沙监测数据与遥感卫星影像,厘清入海水沙与河口岸线的演变趋势,结合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入海水沙变化对于岸线特征的影响... 河口岸线在河流泥沙补给、径潮动力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动态变化中。基于1987-2022年海南岛万泉河加积站水沙监测数据与遥感卫星影像,厘清入海水沙与河口岸线的演变趋势,结合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入海水沙变化对于岸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万泉河流量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平均流量为145 m3/s,丰水年流量与枯水年流量差异较大。含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近5 a降幅达32%;输沙率也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并在2015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比突变前下降了70%。河口岸线长度总体减少6.19 km,但人工岸线比例从14%增长到43%;岸线分形维数略有减小,岸线复杂度降低;而岸线位置变化不大。回归分析显示岸线长度和分形维数与输沙率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河流入海泥沙通量直接影响岸线结构,但岸线位置人为干预下维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率 岸线特征 万泉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主要河流水沙变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延贵 刘焕永 陈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396,共10页
为研究我国北方河流的水沙变异及主要成因,本文利用M-K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1950—2020年我国北方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淮河代表站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 为研究我国北方河流的水沙变异及主要成因,本文利用M-K检验法和水文量累积曲线法,分析了1950—2020年我国北方河流代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影响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淮河代表站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其他北方河流的年径流量具有减小或显著减小趋势;松花江代表站年输沙量无趋势变化,其他北方河流代表站年输沙量都有显著减少趋势;影响北方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水土保持、水库拦沙、流域降水变化、引水引沙与泥沙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等,其中水土保持是北方河流流域保水减沙的主要措施,水库拦沙在江河水沙态势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流域降水变化也是北方河流水沙变异的影响因素,引水引沙与泥沙综合利用也对北方平原河流水沙变化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河流 水沙变化 趋势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三门峡库区冲淤及潼关高程变化分析
7
作者 侯素珍 胡恬 +1 位作者 王平 赵占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针对2018年以来丰水条件下三门峡库区和潼关高程出现的问题,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5年来三门峡水库排沙情况、库区冲淤和潼关高程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完全敞泄排沙运用决定了库区的净排沙量,北村以下库段... 针对2018年以来丰水条件下三门峡库区和潼关高程出现的问题,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5年来三门峡水库排沙情况、库区冲淤和潼关高程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完全敞泄排沙运用决定了库区的净排沙量,北村以下库段汛期受水库敞泄运用影响冲淤变化剧烈,对汛期甚至全年的冲淤变化具有决定作用,而汛期潼关高程的降低与渭河径流量及洪峰值关系更大,分析提出了汛期潼关高程变化与华县径流参数及河床条件参数的综合关系式,可以较好地解释近年来潼关高程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冲淤演变 敞泄排沙 潼关高程 径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18年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水文年水沙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春月 信忠保 +2 位作者 秦瑞杰 张满良 刘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罗玉沟典型小流域水沙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水文年径流输沙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响应差异,量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影响的相对贡献,以期为黄土丘陵第三副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罗玉沟流...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罗玉沟典型小流域水沙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水文年径流输沙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响应差异,量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影响的相对贡献,以期为黄土丘陵第三副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罗玉沟流域1986—2018年的降雨、径流、输沙等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1986—2018年罗玉沟流域河流由常流河转变为季节性河流,干河日数显著上升(p<0.01),2000年以来干河日数多在300 d以上;同期,罗玉沟流域径流输沙显著下降(p<0.05),与基准期1986—1993年相比,1994—2007年减水减沙率分别为61.9%,44.3%,2008—2018年径流输沙分别减少67.5%,76.4%;在2008—2018年平水年和枯水年间罗玉沟流域输沙模数分别为(1 080.0±107.5) t/km^(2),(167.8±111.4) t/km^(2),而在暴雨频发丰水年,输沙模数仍接近4 000 t/km^(2);流域产流产沙能力降低,水沙关系发生改变,相同径流条件下输沙量减少,即流域径流含沙量水平降低,开始变清;相比降雨变化而言,人类活动是流域水沙变化的主导因素,1994—2007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83.3%和79.5%,而2008—2018年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91.8%,94.4%,表明流域水沙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坡改梯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因沟道治理工程建设不足,罗玉沟流域在丰水年因沟道重力侵蚀导致流域输沙仍然剧烈,因此,需要加强沟道治理进一步减少流域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沙变化 丰水年 水土保持措施 趋势分析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曦泽 杨丽虎 宋献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9,共18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沙关系曲线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估算人类活动和气候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并着重讨论梯级水库建设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流域内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幅度不明显,贵德站、循化站、小川站19862019年年均输沙量分别减至19641985年的9.8%、24.6%、38.8%,输沙量大大减少。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径流量突变多在1986年,输沙量突变多在1969、1986、2004年,径流量存在8、16、22 a周期,输沙量存在4~8、18~21、27 a周期。2)1969年后,河流输沙能力增强,水沙关系显著改变。在不同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在19872019年贡献率为66.3%,对输沙量变化在19701986、19872004、20052019年的贡献率为72.96%、70.73%、69.7%。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干流水沙影响占据主导因素。3)刘家峡水库淤积最为严重,单库运行期水库淤积量为2.39亿t,排沙比变化范围为1.39%~10.7%。梯级水库联调使得径流量在19642004年间减少47.8%,19642019年间梯级水库减沙94.8%,梯级水库对输沙量影响远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4)1980202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1880.03 km 2,增幅3.1%,有利于减少输沙量,草地拦沙效益大于截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沙变化 人类活动 梯级水库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以仕望川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艾旭城 高鹏 +1 位作者 穆兴民 范馨逸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目的]研究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仕望川流域控制水文站大村站1959—2018年的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内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其60年水文变化特征。结合198... [目的]研究林区植被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仕望川流域控制水文站大村站1959—2018年的径流量与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内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其60年水文变化特征。结合1985—2018年的NDVI数据以及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讨论了流域水沙变化的植被下垫面驱动效应。[结果]仕望川流域近60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p<0.01),突变年分别在1988年和1983年,而流域内土地利用情况和降水在60年间并无明显的变化趋势,流域内生长季NDVI在2000年前变化不明显,但在2000年后有显著提升趋势。[结论]2000年以前,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实施是流域径流量与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后,流域内植被质量的提升使径流量与输沙量进一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望川流域 径流量 输沙量 NDVI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帅 邓安军 +2 位作者 张帮稳 冯志毅 吕瑞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1921,共11页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的80.75%;年输沙量主要来自下游区间,其年均来沙量为9943.17万t,占总输沙量的48.12%。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以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水库运用对年径流量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而对流域年输沙量影响显著。金沙江下游出口水沙关系在1998、2010及2012年发生突变,主要原因为雅砻江、金沙江中游、下游干流上大型水库的拦沙运用,导致下游出口含沙量由1.82 kg/m^(3)逐步降低为1.31、0.86、0.01 kg/m^(3)。利用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关系及沙量平衡原理,分别计算局部区间水库拦沙对流域总减沙量的贡献度。1998-2009年二滩水电站建成运行,金沙江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35.16%,雅砻江水库拦沙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为32.88%;2010-2012年金安桥等中游水电站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51.43%,金沙江中游、雅砻江、三堆子至白鹤滩区间和白鹤滩至向家坝区间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分别为21.54%、23.10%、30.67%、24.69%;2013-2021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99.37%,4个区间对来沙量减少的贡献度分别为19.64%、14.72%、12.34%、5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水沙变化趋势 水沙关系 减沙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池地区不同下垫面输沙率特征
12
作者 张国军 沈子雅 +5 位作者 魏小燕 任正龑 徐志友 马文涛 程金花 王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为探究宁夏盐池地区输沙率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以及风速与输沙率关系,测量刘窑头风蚀实验站2010—2019年5种下垫面风蚀样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的输沙率(Q)及风速(V),计算集中度(R_(CD))和集中期(R_(CP)... 为探究宁夏盐池地区输沙率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以及风速与输沙率关系,测量刘窑头风蚀实验站2010—2019年5种下垫面风蚀样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灌木林地和荒草地)的输沙率(Q)及风速(V),计算集中度(R_(CD))和集中期(R_(CP))、年际变差系数(S_(v))与年际极值比(S_(w)),并将输沙率与风速进行函数拟合。结果表明:1)下垫面影响Q的大小及均匀性,灌木林地平均输沙率最小,年内输沙率集中程度最高,R_(CP)集中在5、6月。10 a间固定沙丘年内最大输沙率出现的时间日期前移,荒草地年最大输沙率出现的日期逐渐后移。2)S_(v)和S_(w)均表明流动沙丘输沙率年际变异程度高于灌木林地。3)指数函数能更好地反映半固定沙丘(R^(2)=0.843)输沙率响应风速特征,其他下垫面为幂函数最佳。4)一元三次函数较好表达各年平均输沙率与风速关系,拟合公式为:Q=65.42-93.36V+42.55V^(2)-6.00V^(3)(R^(2)=0.800)。存在2个风速临界值(1.74和2.99 m/s),改变输沙率对风速的响应。结果可用于盐池地区风沙治理措施建设实践中,可为盐池地区的风蚀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 年内变化 年际变化 宁夏盐池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锡泉 田育新 +3 位作者 袁正科 陈晓萍 何友军 孙圣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23-125,157,共4页
根据 6种不同植被径观测流场资料分析发现 :1荒山的坡面年产流量比 5种有林地的坡面年产流量要大11.37% ;不同林分类型坡面年产流量相差 83.19% ;2荒山坡面年产沙量、输沙率比有林地坡面要大 2 38%~381%、335 %~ 779% ;天然次生林的... 根据 6种不同植被径观测流场资料分析发现 :1荒山的坡面年产流量比 5种有林地的坡面年产流量要大11.37% ;不同林分类型坡面年产流量相差 83.19% ;2荒山坡面年产沙量、输沙率比有林地坡面要大 2 38%~381%、335 %~ 779% ;天然次生林的坡面年产沙量、输沙率为经济林的 5 4 .35 %、6 5 .4 5 % ,林分保土效益大于保水效益 335倍 ;3林地土壤侵蚀模数逐渐减少 ,造林 5年后 ,可使造林前的中度流失降低到轻度流失 ;4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为 5 5 80 t/ (km2 · a) ,比荒山的土壤侵蚀模数还要大 110 t/ (km2 ·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输沙率 小流域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效益 湘西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江河水沙变化趋势与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75
14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1 位作者 张燕菁 史红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4-532,共9页
通过选定中国主要河流的代表水文站,分析了中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随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增加或减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90亿m3;年总输沙量在1960年前变化不大,1960年... 通过选定中国主要河流的代表水文站,分析了中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随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增加或减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90亿m3;年总输沙量在1960年前变化不大,1960年后逐渐减小,从20世纪50年代的26.43亿t减小至2001~2008年间的5.95亿t;平均含沙量则从50年代的1.74kg/m3减至2001~2008年间的0.46kg/m3。中国南方主要河流和主要内陆河流的代表站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北方河流代表站径流量除淮河、松花江外,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中国各主要河流代表站年输沙量除塔里木河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北方河流的减小幅度较大。影响中国主要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流域降雨量变化和流域下垫面条件;人类活动因素包括水土保持措施、水库工程、流域调水调沙及引水引沙、河道采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河流 水沙变化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糙度对径流和产沙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郑子成 吴发启 +2 位作者 何淑勤 王健 佘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4,共6页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连续降雨过程条件下,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径流的作用较为明显,但这一作用仅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的进行,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连续降雨过程条件下,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径流的作用较为明显,但这一作用仅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的进行,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先增加,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径流总量没有明显变化。同样,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地表的产沙作用强于糙度小的地表,产沙率15°坡面要高于5°坡面,随着降雨的进行,在雨强1.0mm/min条件下,这一变化更为明显,最终产沙总量变化不大。地表糙度对侵蚀的影响,不仅与降雨持续时间相关,同时与坡度密切相关,并初步证实黄土区地表糙度对侵蚀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临界条件。这为揭示地表糙度的本质特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服务于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地表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多尺度变换的渭河水沙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晓琼 刘彦随 +3 位作者 李同昇 孟欢欢 于正松 芮旸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关中平原地区是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其生产总值占陕西省的70%以上,但是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含沙量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其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小波变换、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以及Yamamoto、Mann-Kendall等方法系统分... 关中平原地区是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其生产总值占陕西省的70%以上,但是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含沙量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其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小波变换、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以及Yamamoto、Mann-Kendall等方法系统分析了1935~2011年渭河水沙序列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77 a间除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外,其它年代渭河华县站水沙变化波动下降的匹配趋势均一致,其中径流量减流速度大于输沙量减沙速度;渭河水沙序列周期变化不一,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依次为38 a、14 a、4 a,输沙量变化的主周期依次为15 a、49 a、43 a、4 a;除输沙量49 a变化周期外,其他水沙变化周期大致相近;由于渭河输沙量变化所受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远较径流量复杂,加之水沙异源,所以渭河华县站输沙量周期变化及突变点分布情况比径流量变化复杂,且其第一主周期变化呈现独特的变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径流量 输沙量 周期变化 渭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2011年黄河干流水沙关系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赵玉 穆兴民 +1 位作者 何毅 蒋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黄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50余年来黄河流域不同时段、不同河段水... 采用黄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花园口、高村、艾山和利津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50余年来黄河流域不同时段、不同河段水沙关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唐乃亥站径流量和输沙量无长期变化趋势,黄河干流自兰州以下各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借助花园口站实测径流量与输沙量双累积曲线知,2000-2011年无降水影响时的累积减沙量为61.602亿t。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正相关关系,沿程各站相关系数r∈(0.512,0.664),不同年代水沙关联性有较大差别。黄河上中下游之间径流量、输沙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5,0.904)、r∈(0.887,0.918)。不同年代中游来水来沙量对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在2000-2009年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关系 双累积曲线法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河口洪、枯季节水文泥沙变化特征及台风“海鸥”对入海水沙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斌 高飞 +1 位作者 印萍 刘金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9-1291,共13页
基于2014年最新的洪、枯季节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渡江河口海域水文泥沙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借助台风"海鸥"过境期间的河道监测数据,研究了台风天气造成的洪水事件对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洪、枯季节河口海域... 基于2014年最新的洪、枯季节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渡江河口海域水文泥沙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借助台风"海鸥"过境期间的河道监测数据,研究了台风天气造成的洪水事件对河流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洪、枯季节河口海域的水体层化作用不强,洪季的水温高于枯季,但盐度低于枯季。水温呈现向海递减的趋势,而盐度整体分布较为均匀;(2)河口水体含沙量近岸大于远岸,枯季河口三角洲泥沙向西输运。洪季含沙量明显高于枯季,大量泥沙在台风季节被冲刷入海,而后向海或向西输运扩散;(3)河口海域为不规则全日潮,呈现东西向往复流特征。温度、盐度和浊度均呈现较强的潮汐性变化特征;(4)枯季河道内存在明显的盐水楔,锋面处的垂向梯度很大,在口门向陆大约12—15 km以远的河道水体不再受潮汐影响;(5)台风"海鸥"影响下,南渡江洪峰期间的径流量和含沙量均远远超过多年平均值,反映了南渡江河口地区"台风季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 季节性变化 水文环境 台风 水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和水保措施对无定河流域径流和产沙量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守红 刘苏峡 +3 位作者 莫兴国 舒畅 郑超磊 侯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168,共8页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 基于无定河流域降雨、泥沙、径流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年统计数据,根据M-K-S检验得到径流和侵蚀产沙序列的突变点,将研究期分为基准期(1957—1972年)和措施期(1973—1996年)。采用双累积曲线、经验公式和修正系数法,研究该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离了降雨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水保措施引起径流减少3.16亿~3.42亿m3,占基准期年均径流量的23.0%~24.4%;引起产沙量减少0.71亿~1.07亿t,占基准期年均产沙量的47.1%~57.3%。措施期降雨变化引起径流量减少0.46亿m3,产沙量减少0.13亿t,分别占措施期水、沙实际减少总量的11.6%和11.4%。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对水、沙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80.3%和60.5%。其中,植被措施(林地+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引起径流量减少2.78亿m3,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0.2%;工程措施(梯田+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引起产沙量减少0.46亿t,占产沙减少总量的40.3%。降雨变化、植被及工程措施对水沙量变化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降雨的丰枯变化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防治功能的时限性。因此,在水保措施建设过程中,需合理配置工程和植被措施比例,重视对已建梯田、坝地等工程的维护和废弃工程的替换,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功能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变化 水土保持 径流 侵蚀产沙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志宏 贾建军 +1 位作者 王欣凯 高建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9,共8页
利用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1957-1987年和2006-2008年的河口水文资料,分析了这三条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和不同年份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在夏、秋台风季节(7-10月)... 利用海南岛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1957-1987年和2006-2008年的河口水文资料,分析了这三条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和不同年份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在夏、秋台风季节(7-10月)最大,峰值多出现在9月或10月,三条河流水沙通量总体呈现洪水多沙、枯水少沙的特点,南渡江入海径流最为丰沛,而昌化江为输沙最强河流。近50年来,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沙通量围绕平均值波动较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明显偏低;流域降水变化可能是促使三条河流入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输沙量的变化除了流域降水变化的因素以外,流域坡降、下垫面性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三大河 径流量 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