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芜裕河段近期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渠庚 孙天印 +2 位作者 何子灿 栾华龙 郝婕妤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芜裕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纽带。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该河段河床冲刷剧烈,洲滩格局相应调整,研究新水沙条件下芜裕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对长江下游河段的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芜裕河段多年实测... 芜裕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纽带。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该河段河床冲刷剧烈,洲滩格局相应调整,研究新水沙条件下芜裕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对长江下游河段的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芜裕河段多年实测数据,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该河段河道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期芜裕河段河势总体稳定,河床以冲刷为主,洲滩头部冲刷后退,急弯段和多汊段分别出现“凸冲凹淤”和“短支汊发展”的新特征;上游潜洲右汊发展、分流量增大以及中枯水历时增加导致的主流撇弯是急弯段“凸冲凹淤”的主要原因;“短支汊发展”的驱动因素则可归因于陈家洲多汊段左汊分流比增加,进而加剧陈捷水道、曹捷水道两短汊道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凸冲凹淤 短支汊发展 因素分析 三峡水库运行 分流比 长江下游河段 芜裕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6年以来黄河口侵蚀/淤积中心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培玉 李平 杜军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为了深入探究黄河水沙过程与河口冲淤变化的响应关系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了研究区遥感影像、水深数据及相关水沙资料分析,研究了1976年以来黄河河口区域侵蚀/淤积中心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77~2020年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冲淤量呈现... 为了深入探究黄河水沙过程与河口冲淤变化的响应关系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了研究区遥感影像、水深数据及相关水沙资料分析,研究了1976年以来黄河河口区域侵蚀/淤积中心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977~2020年间,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冲淤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77~1991年是快速淤积期,年净淤积量超过5亿m^(3);在1997~2004年间出现净侵蚀现象。2004~2020年间河口淤积量有所回升但保持在较低水平,年净淤积量不足0.5亿m^(3)。黄河口区域淤积中心的变化受上游水沙供给、河道形态及海洋动力(风浪、潮汐)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河道形态及流向的变动直接影响了河口沙嘴的发展方向和淤积中心的位置。自1980年河道趋于稳定后,泥沙沉积逐渐集中,1985~1997年间河口沙嘴向东南方向迅速淤进约16 km。清8人工出汊导致淤积方向从东向逐渐转为东北方向,清水沟流路从淤积转为侵蚀。2004年、2007年及2013年河道的摆动加剧了泥沙分布不均,侵蚀/淤积中心变化复杂化。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以及水土保持工程显著减少了输入河口的水沙量,导致河口发育减缓。研究结果为黄河口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河口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河道变化 冲淤演变 侵蚀/淤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冲刷下顺直河道交错边滩演变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茜 卢金友 +2 位作者 周银军 柴朝晖 黄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清水冲刷下顺直河道交错边滩的演变过程,基于长江中游典型边滩形态参数,采用概化水槽试验对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交错边滩纵向、横向和平面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纵向上,沿程呈冲刷态势,流量越大,冲深越大(... 为进一步认识清水冲刷下顺直河道交错边滩的演变过程,基于长江中游典型边滩形态参数,采用概化水槽试验对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交错边滩纵向、横向和平面冲淤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纵向上,沿程呈冲刷态势,流量越大,冲深越大(流量为215 L/s的深泓平均冲深约是流量为46.71 L/s的2.1倍),且大流量下深泓纵向比降变缓;横向上,边滩侧以冲刷为主,冲刷最大的位置在滩边附近,其它部位则呈冲刷—淤积—冲刷的变化规律(如流量为215 L/s时,2#断面边滩以外部分(0,2]h平均冲深约3.5 cm、(2,12]h平均淤高约0.5 cm、(12,21]h平均冲深约0.7 cm);平面上,边滩整体下移,变得细长,淤积主要发生在边滩下游1m范围内。此外,上游异岸边滩的存在初期会促使下游边滩淤积,而后加深下游边滩的冲刷,且对边滩坡脚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冲刷 交错边滩 冲淤变化 水槽试验 顺直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河段高含沙洪水期输沙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豪 张敏 刘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6,共8页
黄河下游河床长期处于淤积抬升状态,其冲淤演变规律对于下游河道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快速预测不同量级高含沙洪水各河段的冲淤量以及判断高含沙洪水期黄河下游游荡河段冲淤影响很有必要。根据1960—2021年54场高含沙洪水的实测水沙... 黄河下游河床长期处于淤积抬升状态,其冲淤演变规律对于下游河道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快速预测不同量级高含沙洪水各河段的冲淤量以及判断高含沙洪水期黄河下游游荡河段冲淤影响很有必要。根据1960—2021年54场高含沙洪水的实测水沙资料,分析高含沙洪水期黄河下游游荡河段下站输沙率与上站流量、含沙量、输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关系式,系统地研究高含沙洪水的输沙规律。结果表明,下站输沙率与上站输沙率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进一步按来沙系数分级得到高含沙洪水期的输沙率公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冲淤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与实测水沙资料的贴合度。以小浪底水文站为黄河下游游荡河段的进口控制水文站,采用按来沙系数分级所求的输沙率关系式能够较准确推求花园口站、夹河滩站、高村站的输沙率,从而计算小浪底—花园口、花园口—夹河滩和夹河滩—高村河段的累计冲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 来沙系数 河道冲淤 高含沙洪水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高村-孙口段冲淤变化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5
作者 全李宇 李铭 +6 位作者 牛超杰 李东阳 刘尚彬 李想 赵连军 韩沙沙 胡彩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79,共5页
为探究黄河过渡段河道滩槽演变规律,采用实测水沙和大断面数据,分析近年来高孙段河床冲淤、水沙条件和河床形态的演变,以年和汛期为时间尺度,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槽冲淤量与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高孙段以冲刷为... 为探究黄河过渡段河道滩槽演变规律,采用实测水沙和大断面数据,分析近年来高孙段河床冲淤、水沙条件和河床形态的演变,以年和汛期为时间尺度,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槽冲淤量与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近年来高孙段以冲刷为主,汛期是年内输沙的主要时期;高村断面来沙系数可以分为波动减小(2002~2017年)和快速增加(2018~2019年)两大阶段,而河床形态中水力半径和宽深比变化趋势完全相反,糙率存在增大趋势;高村断面的水沙条件及河床形态与高孙段河道冲淤具有较高的关联程度,河床形态比水沙条件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量 水沙条件 河床形态 河槽演变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深泓纵剖面时空演变规律
6
作者 马嘉怿 李志威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3,共7页
深泓线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冲积河流河床演变与河势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深泓纵剖面的变化规律,基于2002—2020年173个观测断面的深泓高程资料,对比分析18年内深泓线高程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来水来沙情况剖... 深泓线的演变规律对于揭示冲积河流河床演变与河势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荆江河段深泓纵剖面的变化规律,基于2002—2020年173个观测断面的深泓高程资料,对比分析18年内深泓线高程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来水来沙情况剖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荆江河段河道深泓纵剖面普遍冲刷下切,2008年之后深泓高程下切幅度进一步加大,但在来水来沙较多时会出现回淤现象。2002—2020年上荆江枝城至新厂河段平均冲刷深度达4.62 m,下荆江河道冲淤交替频繁,然而上荆江相对冲淤强度为10%,小于下荆江,其主要原因是枝江河段河床组成为粗沙和卵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冲刷的发展,下段为沙质河床,较易受到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泓线 纵剖面 河床冲刷 水沙变化 冲淤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汊河流江心洲洲头冲淤概化模型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志威 李艳富 +1 位作者 王兆印 胡世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分汊河流的江心洲洲头是分汊河段分水分沙和泥沙冲淤的动态区域,其冲淤过程受来水来沙和地形条件变化呈现冲淤交替。通过几何概化洲头的浅滩逆坡和侧向顺坡,考虑逆坡促淤和顺坡分沙作用,建立洲头浅滩的推移质冲淤的概化模型,推导洲头由... 分汊河流的江心洲洲头是分汊河段分水分沙和泥沙冲淤的动态区域,其冲淤过程受来水来沙和地形条件变化呈现冲淤交替。通过几何概化洲头的浅滩逆坡和侧向顺坡,考虑逆坡促淤和顺坡分沙作用,建立洲头浅滩的推移质冲淤的概化模型,推导洲头由淤积转向冲刷的临界流量表达式。上游来流量增加,洲头淤积速率先增加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少,直至达到临界流量,再转向冲刷。洲头淤积速率与上游水面纵比降和床沙粒径成正比,与浅滩逆坡、侧向水面比降与顺坡成反比。若其他条件相同,洲头浅滩形状越不对称和上游来沙量越小,越有利于冲刷。模型预测武汉河段天兴洲的临界流量范围与水文观测值较为接近,对其出现超过某个大临界流量仍出现淤积的特殊性,给出的新解释是天兴洲洲头的整治工程使得在大流量条件下洲头抵抗冲刷和阻挡作用促进泥沙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流 江心洲 淤积 冲刷 概化模型 临界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冲淤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杰 陈吉余 +1 位作者 乐嘉海 曹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22,共8页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称 ,航槽回淤减少。北槽进口段和北槽中段的深槽发生较为明显的淤积 ,北槽纵向河床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趋于均匀 ,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衔接的微弯深泓线。工程实施后北槽的河床总容积基本保持不变。整治建筑物完成一年后河床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工程引起河床大幅度冲淤调整完成后 ,北槽仍具有明显的洪淤枯冲规律 ,主槽季节性冲淤幅度平均在 30cm~ 5 0c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北槽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石沙洲发育与冲刷试验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2 位作者 李文哲 张晨笛 吕立群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7-805,共9页
沙洲是塑造分汊型河道最重要的形态因子,其发育与蚀退由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呈现冲淤交替,从而影响分汊河道输水输沙平衡。通过单个卵石沙洲的淤积和冲刷试验,揭示不同加沙速率、粒径和来流量条件下,沙洲淤积和冲刷规律,并建立简化理论... 沙洲是塑造分汊型河道最重要的形态因子,其发育与蚀退由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呈现冲淤交替,从而影响分汊河道输水输沙平衡。通过单个卵石沙洲的淤积和冲刷试验,揭示不同加沙速率、粒径和来流量条件下,沙洲淤积和冲刷规律,并建立简化理论模型分析沙洲淤积速率。结果表明,4组加沙试验中,分流点后出现明显淤积下延至洲头,左汊和右汊成为输沙通道,洲尾中心线两侧的左右汊道有泥沙淤积,洲尾未出现淤积。7组清水冲刷试验中,洲头最先承受冲刷和蚀退,并沿洲体冲刷延伸,洲头冲刷的泥沙沿左右汊水流带到下游,洲尾未出现明显冲刷。卵石沙洲以洲头淤积为主导发育模式,泥沙粒径、洲头坡角和分流角是决定淤积速率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卵石沙洲 推移质 淤积 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地质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月华 程和琴 +11 位作者 周权平 倪化勇 金阳 梅世嘉 张鸿 顾轩 施斌 顾凯 魏广庆 李云 杨国强 齐秋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1696,共16页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水下地形和水位数据分析、干流河槽现场测量、室内测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如下新进展:(1)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实现陆上和水下一体化水动力... 本文主要采取历史水下地形和水位数据分析、干流河槽现场测量、室内测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重大水利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和岸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如下新进展:(1)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实现陆上和水下一体化水动力、沉积和地貌特征测量与数据采集。(2)调查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河槽冲刷强烈,岸线窝崩、条崩发育。(3)悬沙和床沙粗化,河床阻力下降,发育侵蚀型链珠状沙波,长江大桥主桥墩冲刷严重。(4)潮区界显著上移,潮区界变动河段地貌发生重要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应该加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槽、沿岸高陡岸坡、支流入汇干流河口、崩岸以及跨江大桥桥墩冲刷等调查、监测和成因机理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对长江岸滩防护和修复、航道整治、沿岸防洪、长江大桥桥墩维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潮区界 崩岸 窝崩 河槽冲刷 侵蚀和淤积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湘江中下游典型江心洲演变规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隆院男 刘晶 +1 位作者 李志威 蒋昌波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5,共8页
湘江中下游为典型的分汊河道,现有15个江心洲,江心洲发育与稳定性对河道演变与航道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衡阳水文站1953-2014年和湘潭水文站1952-2014年实测逐日水沙数据,1987、1995、2002和2015年6个典型江心洲的遥感影像,以及香炉... 湘江中下游为典型的分汊河道,现有15个江心洲,江心洲发育与稳定性对河道演变与航道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衡阳水文站1953-2014年和湘潭水文站1952-2014年实测逐日水沙数据,1987、1995、2002和2015年6个典型江心洲的遥感影像,以及香炉洲和冯家洲分别于1983、1988和2008年的水上水下地形数据,分析了近30年湘江中下游的年际与年内水沙变化,江心洲的面积变化,以及洲头和洲尾的泥沙淤积。湘江下游年径流量变化幅度较小,但1970年代以来输沙量不断减小。湘江来沙集中于汛期,且汛、枯期输沙量有较大差异。1983-1995年江心洲处于发育阶段,洲体的面积与体积持续增加。1995年之后由于上游水库群修建,江心洲出现大幅度的面积萎缩。近20年湘江中下游的江心洲处于不断地冲刷萎缩中,需要采取人工护岸以保护江心洲湿地和维持航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江心洲 平面形态 水沙变化 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建库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航道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义天 陈建 +2 位作者 邓金运 甘富万 谢葆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7,共7页
在分析上游建库对三峡水库枯水期保证水位回水末端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三峡蓄水后上游无库和上游建库情况下重庆河段的淤积发展、分布及其对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库运用初期河势调整或者炸礁措施的投入及枯期消落水位155m... 在分析上游建库对三峡水库枯水期保证水位回水末端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三峡蓄水后上游无库和上游建库情况下重庆河段的淤积发展、分布及其对航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库运用初期河势调整或者炸礁措施的投入及枯期消落水位155m回水末端的上延,重庆河段是变动回水区碍航的重点区域;干流上游水库的联合作用下,重庆河段干流河段将明显冲刷,原有的淤积位置淤积量及淤积厚度明显减小,甚至出现冲刷,重庆河段干流航道得到明显改善,嘉陵江入汇口处的金沙碛河段受干流上游建库的影响较小,碍航状况和上游无库情况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建库 变动回水区 冲淤变化 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量明显减少对下游河流地貌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有利 傅建利 +1 位作者 杨景春 倪晋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7-12,共6页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床和河口区侵蚀及淤积的变化与黄河水沙变化的关系。黄河水量减少 ,包括总水量和洪峰水量的减少 ,会引起下游河床淤积 ,河口地区淤积减弱 ,甚至侵蚀后退 ,也会影响河口以外海岸带泥沙的供给情况 ,造成黄河三角洲海岸的... 分析了黄河下游河床和河口区侵蚀及淤积的变化与黄河水沙变化的关系。黄河水量减少 ,包括总水量和洪峰水量的减少 ,会引起下游河床淤积 ,河口地区淤积减弱 ,甚至侵蚀后退 ,也会影响河口以外海岸带泥沙的供给情况 ,造成黄河三角洲海岸的侵蚀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 侵蚀 堆积 河道 河口 黄河 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洞庭湖水沙过程变异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光伟 毛德华 +2 位作者 李正最 谭子芳 冯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0-175,192,共7页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 为了探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区水沙条件变化及其对江湖关系、水情响应、冲淤变化等的影响,以水沙过程变异为主线,利用最新水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描述法、变差系数法、双累积曲线法、数学计量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区水沙变异特征和江湖水沙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从年际和代际尺度上看,长江上游降水量减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异的主要因素;(2)洞庭湖流域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三口分流分沙的锐减,并呈现三口口门趋于淤积的状态,藕池河和虎渡河逐渐走向衰亡;(3)从洞庭湖泥沙沉积量过程线来看,2003—2011年洞庭湖的累计泥沙淤积量仅为3 411万t,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洞庭湖 水沙变异 冲淤变化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塌岸引起河道横向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舒安平 高静 李芳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2,共6页
通过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现场考察及实测资料分析,依据河岸物质来源及组成将黄河上游崩塌河岸划分为粘性河岸及非粘性风沙堆积河岸两大类,前者可分为平面崩塌、弧形滑动崩塌和复合式崩塌3种类型,后者表现出非粘性河岸的表层滑移及平面... 通过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现场考察及实测资料分析,依据河岸物质来源及组成将黄河上游崩塌河岸划分为粘性河岸及非粘性风沙堆积河岸两大类,前者可分为平面崩塌、弧形滑动崩塌和复合式崩塌3种类型,后者表现出非粘性河岸的表层滑移及平面崩塌两种形式。进一步以磴口、乌海河段为例,分析粘性河岸和风沙堆积河岸的塌岸特征,并结合近1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河岸线崩退变化规律,揭示塌岸引起河道横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粘性河段的塌岸后退距离大于风沙堆积河段,局部河段短期出现凹退凸淤的动态岸线变化特点,但全河段长期仍然处于总体淤积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塌岸 淤积 河道 横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宁江枢纽引航道和挡潮闸闸港冲淤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伍冬领 林炳尧 +1 位作者 余大进 黄世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2,共4页
作者研究永宁江枢纽引航道和挡潮闸下游河道泥沙冲淤 ,在闸港现场冲淤试验分析基础上 ,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闸港淤积期和冲刷期的泥沙冲淤特点。
关键词 永宁江枢纽 引航道 挡潮闸 闸港 冲淤试验 泥沙冲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头通道及横沙通道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维 匡翠萍 +1 位作者 顾杰 秦欣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0,共6页
根据长江口南沙头通道、横沙通道和南北槽分汊口的断面水深变化及长江口南北港和南北槽的分流比变化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淤积的原因。结果表明,北槽深水航道上段淤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南沙头通道和横沙通道的发展对深... 根据长江口南沙头通道、横沙通道和南北槽分汊口的断面水深变化及长江口南北港和南北槽的分流比变化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淤积的原因。结果表明,北槽深水航道上段淤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南沙头通道和横沙通道的发展对深水航道影响最大。南沙头通道的发展在加大落潮流量的同时,对南港南岸会产生一定的冲刷,后经沙洲的阻挡,把泥沙带向南港北岸,在北槽进口段处落淤,直接影响了进入深水航道的落潮量;横沙通道由于直接贯通了北港北槽的水沙交换,因而削弱了南港和北槽之间的水沙交换,促使北槽深水航道上段产生淤积,这也是南槽河道上段刷深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南槽河道的发展必然减少了进入北槽的落潮量,进一步加剧了北槽深水航道上段的淤积。同时,科氏力与北槽南导堤分流口鱼咀工程对深水航道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治理北槽深水航道淤积问题保障深水航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头通道 横沙通道 深水航道 河势 冲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河段冲淤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延贵 曾险 +1 位作者 苏佳林 史红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三峡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水沙连续原理和重庆河段输沙特点,考虑嘉陵江汇流和水沙变化特征,导出了重庆河段泥沙淤积比的公式,分析了不同时期河段冲淤变化特点,论证了重庆河段淤积比与嘉... 三峡水库蓄水对重庆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根据水沙连续原理和重庆河段输沙特点,考虑嘉陵江汇流和水沙变化特征,导出了重庆河段泥沙淤积比的公式,分析了不同时期河段冲淤变化特点,论证了重庆河段淤积比与嘉陵江汇流比和寸滩站流量有重要关系。三峡水库蓄水初期重庆河段冲淤特点与蓄水前基本一致,具有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的特点。试验性蓄水以来河段冲淤特性发生变化,汛后蓄水期和汛前消落期河段有冲有淤,总体发生淤积。汛期河道有冲有淤,淤积有所减轻,甚至发生冲刷。河道采砂对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河段 三峡水库蓄水 河段冲淤变化 淤积比 汇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江亚南沙的冲淤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田雷 茅志昌 刘蕾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1,共4页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工程对江亚南沙的冲淤效应:遏制了江亚南沙沙头的冲刷后退,滩面淤高面积扩展,沙尾不断下移,"外沙内泓"作用加强,加剧了对九段沙...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工程对江亚南沙的冲淤效应:遏制了江亚南沙沙头的冲刷后退,滩面淤高面积扩展,沙尾不断下移,"外沙内泓"作用加强,加剧了对九段沙上沙南沿的侵蚀;同时,工程的修建局部改变了水流、泥沙场,在鱼嘴工程南线堤下侧出现2m串沟。建议采取封堵工程,确保江亚南沙和南导堤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亚南沙 深水航道工程 冲淤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不同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勇 田勇 +1 位作者 马静 屈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3,共5页
定量计算不同治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是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考虑潼关年均来沙量3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242.32亿m^3和潼关年均来沙量为6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量为254.63亿m^3两种水沙条件... 定量计算不同治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是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考虑潼关年均来沙量3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242.32亿m^3和潼关年均来沙量为6亿t,龙门、华县、河津、头四站年均来水量为254.63亿m^3两种水沙条件,计算了滩区典型治理方案对下游防洪及河道冲淤的影响,并从淹没面积和淹没人口两方面分析了滩区典型治理方案对洪灾风险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滩区按"适度标准防护"方向治理有利于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防洪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各水文站洪水位有一定程度抬升,对河道冲淤的负面作用大小关键取决于来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 河道冲淤 典型方案 滩区治理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