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s for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with even length 被引量:2
1
作者 PENG Xiuping LIN Hongbin +1 位作者 REN Jiadong1 CHEN Xiaoy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256-261,共6页
The concept of the binary sequence pair is generalized from a single binary sequence. Binary sequence pairs are applied in many fields of radar, sonar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which signals with optimal periodic c... The concept of the binary sequence pair is generalized from a single binary sequence. Binary sequence pairs are applied in many fields of radar, sonar 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which signals with optimal periodic correlation are required. Several types of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of length T = 2q are constructed, where q is an odd number. These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are based on binary ideal sequence or binary ideal two-level correlation sequence pairs by using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For these almost perfect binary sequence pairs with good balanced property, their corresponding divisible difference set pairs(DDSPs) are also deri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design divisible difference set pair(DDSP) binary sequence pair almost per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w-complexity PTS scheme based on phase factor sequences optimiz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JI Ce ZHANG Chao ZHU Wenj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707-713,共7页
In this paper, a new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scheme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conventional PTS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In this paper, a new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scheme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of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n the conventional PTS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andidate sequences in the PTS method under the interleaved partition method,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some candidate sequences generated by phase factor sequences have the same peak average power ratio(PAPR). Hence, phase factor sequences can be optimized to reduce their searching times. Then, the computational process of generating candidate sequences can be simplified by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data and minimizing the calculations of complex multiplication.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TS scheme, the proposed approach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has no loss of PAP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 (PTS) peak average powerratio (PAPR) phase factor sequences optimiz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C与Givens旋转的DS-CDMA信号伪码估计
3
作者 张天骐 吴仙越 +1 位作者 李春运 唐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9-2405,共7页
针对直接扩频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S-CDMA)信号伪码估计问题,在已知DS-CDMA信号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新信息准则(novel information criterion,NIC)与Givens旋转的多伪码盲估计方法。该... 针对直接扩频序列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S-CDMA)信号伪码估计问题,在已知DS-CDMA信号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新信息准则(novel information criterion,NIC)与Givens旋转的多伪码盲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按照一倍的伪码周期进行不重叠分段构造数据矩阵。利用NIC获得数据矩阵主子空间,并利用Givens旋转提取信号主成分,再通过梅西算法恢复多用户生成多项式,从而实现多用户伪码盲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较特征值分解算法抗噪性能提高了3 dB,且在信号数据量较少时也能实现较优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扩频序列码分多址 伪码估计 主子空间分析 Givens旋转 梅西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层尖灭的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应用——以广西北海市为例
4
作者 张永旺 庞世龙 +3 位作者 花卫华 张文 段剑超 宿紫莹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4-1186,共13页
【研究目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维地质模型是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难度的基础工作之一。针对现有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中地层分区范围不准确的问题,从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影响因... 【研究目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维地质模型是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难度的基础工作之一。针对现有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中地层分区范围不准确的问题,从模型精度的影响因素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影响因素的地层尖灭位置合理计算方法。【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考虑地层厚度、钻孔间距、地层埋深、单孔控制范围等因素,在追踪地层分区时确定尖灭位置,由此构建出精度更高的地层曲面。【研究结果】以广西北海市为研究区,利用该区域的钻孔、剖面等实际地质数据,首先建立了统一的地层层序并生成了地层.分区约束,随后成功构建了北海市精细化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通过钻孔数据回代验证和剖面对比分析对模型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与传统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显示,该方法构建的模型在关键区域的地层形态与实际钻孔揭露情况吻合度更高,地层接触关系处理更为合理。【结论】提出的基于影响因素的地层尖灭位置计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尤其在处理含复杂地层(如尖灭、不整合接触等)的地质结构时表现出明显优势。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构建的模型与实际地质情况更为吻合,为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质建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可靠的解决思路,对城市地下空间精细化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三维地质建模 统一地层层序 地层尖灭 地层分区 模型质量评价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过程变化趋势及阶段划分研究
5
作者 葛雷 甘茶 +1 位作者 燕文昌 冀翔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为合理划定黄河水沙变化阶段,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潼关、花园口、利津6个主要水文断面1956—2022年的水文泥沙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点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水沙变化趋... 为合理划定黄河水沙变化阶段,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黄河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潼关、花园口、利津6个主要水文断面1956—2022年的水文泥沙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点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水沙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他水文断面呈下降趋势,径流序列突变点为1969年、1986年和2018年,与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运用密切相关,且具有流域性影响;多数水文断面泥沙序列突变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受流域水土保持等影响;建议进行径流序列分析时划分为1969年以前、1969—1985年、1986—2017年、2018年至今4个阶段,泥沙序列分析应以趋势性评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趋势分析 突变点检验 阶段划分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梦 樊太亮 +3 位作者 吴俊 李煜 李晨晨 吕凯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0-1290,共21页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 塔河油田T738井区一间房组地质年代老、埋藏深度大,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与成岩改造,但仍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目前该井区重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发育部位,以断溶体为主要钻探目标。然而,礁滩相勘探潜力巨大,但是对影响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发育沉积相认识的不足制约了勘探突破。本研究基于塔河油田T738井区重点井钻测井资料的分析和薄片鉴定工作,建立了T738井区一间房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一间房组开阔台地内沉积微相常规测井相模式,对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分析了四级层序内部礁滩体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显示,一间房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Sq1)和3个四级层序(Ssq1、Ssq2和Ssq3),在开阔台地相识别出高-中-低能滩、丘滩间、生物礁(丘)等几种沉积微相。其中,颗粒滩在常规测井判别值域分别对应AC为51~61μs/m,DEN为2.5~2.6 g/cm^(3),CNL为1%~6%,RD为80~3000Ω·m。一间房组Ssq1层序礁滩体规模较小且孤立,仅分布在地势相对高部位,归因于其在三级层序内所处的海侵体系域低部位,水动力条件较弱。Ssq2、Ssq3层序礁滩体位于三级层序内高位体系域,其规模较大、连片性较好,厚度稳定,最大累计厚度达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 层序地层格架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常规测井定量相模式 礁滩体平面分布 T738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相关多子集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
7
作者 崔莉 许成谦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77-3585,共9页
在多小区环境下的准同步码分多址(quasi-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QS-CDMA)系统中,不相关多子集零相关区(zero correlation zone,ZCZ)序列集不仅可以消除一定时延内来自相同小区的信号干扰,而且可以完全消除来自相邻... 在多小区环境下的准同步码分多址(quasi-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QS-CDMA)系统中,不相关多子集零相关区(zero correlation zone,ZCZ)序列集不仅可以消除一定时延内来自相同小区的信号干扰,而且可以完全消除来自相邻小区的信号干扰。针对如何基于仿酉矩阵构造多子集ZCZ序列集的问题,设计了两种构造方法。具体地,通过构造具有一定特性的多个初始矩阵,再结合仿酉矩阵,进而利用不同的初始矩阵产生不同的ZCZ序列集,且序列集间互不相关。所提方法的核心是多个初始矩阵的设计,方法1通过对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矩阵进行分块与叠加实现,方法2利用已有的不相关多子集ZCZ序列集实现。由两种方法得到的构造结果,其参数趋近于最优,为解决多小区环境下的干扰抑制问题提供了新的序列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 零相关区 多子集零相关区序列集 仿酉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匡明志 张小兵 +7 位作者 袁海锋 陈聪 张玺华 彭瀚霖 徐婷 肖钦仁 李天军 山述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20,共20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征,综合实际钻井资料,开展茅口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并解释层序格架对储集层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可分为8类岩石微相,在茅口组沉积中晚期,构造作用驱动茅口组由缓坡沉积体系向“台地—台内海槽”沉积体系转换。(2)栖霞组上部层序界面SB1和茅二下亚段上部层序界面SB2均为Ⅱ型岩相转换界面,茅二上亚段顶界面SB3为Ⅰ型淹没不整合界面,茅三段顶界面SB4为Ⅰ型剥蚀不整合面。(3)二崖剖面茅口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茅一段构成三级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茅二下亚段中—下部对应三级层序SQ1的高位体系域,而上部发育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茅二上亚段和茅三段分别对应三级层序SQ2和SQ3。(4)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下亚段云化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和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分别以准同生晚期和准同生早期云化作用为主,受控于Ⅱ型层序界面SB2;广安—八角场地区茅二上亚段台缘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2高位体系域并且受控于Ⅰ型层序界面SB3,经历了准同生早期基质云化—准同生晚期颗粒溶蚀—埋藏期云化作用阶段。该研究为四川盆地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预测和成因研究提供了层序和沉积约束,对茅口组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微相分析 层序划分 储集层分布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频分复用系统峰均功率比抑制算法
9
作者 宁晓燕 刘承赟 +1 位作者 谌星宇 王震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4-799,共6页
为了降低广义频分复用系统存在着多载波系统中固有的高峰均功率比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广义频分复用系统的子载波抑制高峰均功率比算法。该算法以限幅法为基础,降低了系统的高峰均功率比,但与限幅法不同的是,该算法几乎不会对带外... 为了降低广义频分复用系统存在着多载波系统中固有的高峰均功率比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广义频分复用系统的子载波抑制高峰均功率比算法。该算法以限幅法为基础,降低了系统的高峰均功率比,但与限幅法不同的是,该算法几乎不会对带外性能及误码率性能造成影响。由于子载波抑制高峰均功率比算法的峰均功率比抑制性能略差于限幅法,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将部分序列传输与子载波抑制高峰均功率比结合来进一步抑制系统高峰均功率比的算法。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的高峰均功率比抑制性能与限幅法相同,且不会对系统的带外与误码率性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频分复用 高峰均功率比 限幅法 子载波抑制峰均功率比 复杂度 部分传输序列法 带外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隔离型两相-单相贯通牵引供电装置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子怡 涂春鸣 +3 位作者 王鑫 郭祺 肖凡 李俊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980-8990,I0024,共12页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贯通牵引供电系统为同时解决负序电能质量与电分相问题提供了契机,然而,现行贯通改造方案依然存在功率密度低、改造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高频隔离型两相-单相贯通牵引供电装置及其控制策略,所提装置在充...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贯通牵引供电系统为同时解决负序电能质量与电分相问题提供了契机,然而,现行贯通改造方案依然存在功率密度低、改造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一种高频隔离型两相-单相贯通牵引供电装置及其控制策略,所提装置在充分利用既有两相牵引变压器的基础上,采用三端口高频隔离型直流变换器连接输入输出侧,减小装置体积的同时提升系统功率密度,有效降低贯通系统改造成本。此外,针对贯通牵引供电装置内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二次纹波消除与功率均分控制策略,在有效抑制直流侧二次纹波与负序电能质量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装置直流侧电容容值的选型,最高可达94.95%。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所提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牵引供电装置 高频隔离 高功率密度 二次纹波抵消 功率均分 负序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细分层序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恺 赵福海 +4 位作者 高莲凤 李丙喜 付文钊 高晨阳 靳雪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6-1418,共13页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存在界面不清难以确定划分标准的问题。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分解精度高并且抗噪性能优越,受模态混叠影响小,可以将测井数据内的各级基准面旋回信息分...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存在界面不清难以确定划分标准的问题。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分解精度高并且抗噪性能优越,受模态混叠影响小,可以将测井数据内的各级基准面旋回信息分解出来。本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徐西凹陷营城组四段(简称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测井曲线应用VMD方法分解得到各频率域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优选出相关性高的IMF1和IMF10,根据瞬时频率范围和采样率推算出高频IMF1对应短周期旋回,低频IMF10对应长周期旋回。选取对应周期的IMF可以指导对应级别层序的划分,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和五个四级层序。VMD方法在营四段的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厚层砂砾岩地层的高频层序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砂砾岩地层 层序划分 营城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可见光通信系统PTS峰均比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智敬 陈媛 王俊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9-2514,共6页
针对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clipp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系统中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问题,采用部分传输... 针对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clipp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系统中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问题,采用部分传输序列(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方法,并结合二进制离散粒子群优化(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PSO)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PTS峰均比抑制方法——DPSO-PTS方法。利用DPSO算法对加权的相位因子进行优化处理,选择最佳的相位因子组合来有效控制PAPR的范围,并对乘加权信息的子块进行求和,从而选择出最小PAPR对应的一组信号进行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互补累计分布函数(complementar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CDF)为10-4时,DPSO-PTS方法的系统PAPR降低了约4 dB,且相较于传统PTS方法,系统的复杂度和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也得到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 峰均功率比 离散粒子群优化-部分传输序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ZC-OFDM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设计与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方正 曾瑞琪 +1 位作者 龚阳 韩振中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99-3011,共13页
雷达干扰一体化是优化射频资源、实现定向干扰的有效技术路径,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设计是雷达干扰一体化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adoff-Chu序列和正交频分复用架构的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研究了波形的设计与处理方法。波形以正交频... 雷达干扰一体化是优化射频资源、实现定向干扰的有效技术路径,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设计是雷达干扰一体化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adoff-Chu序列和正交频分复用架构的雷达干扰一体化波形,研究了波形的设计与处理方法。波形以正交频分复用为调制方式、以时频分割复用为基本架构、通过Zadoff-Chu和Mersenne-Twister序列对频域子载波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制完成探测与干扰功能一体,在信号处理时采用先探干时频分离再脉冲压缩和相参处理的方式实现测距测速。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所提波形同时具备脉冲压缩主副瓣比大、多普勒容限强以及频率对准灵活、干扰随机性强的探干一体性能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扰一体化 正交频分复用 ZADOFF-CHU序列 Mersenne-Twister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片上微纳波分解复用器的智能逆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乐瑶 王慧琴 +2 位作者 李家祥 董美彤 杨浩基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5,共6页
为获得超小超密集的波分解复用器,提出多通道片上微纳波分解复用器的智能逆设计方法,引入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和有限元法(FEM),辅以插值、整形和二值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功能需求到具体结构的逆向设计。通过该方法,成功设计出多种类... 为获得超小超密集的波分解复用器,提出多通道片上微纳波分解复用器的智能逆设计方法,引入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和有限元法(FEM),辅以插值、整形和二值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功能需求到具体结构的逆向设计。通过该方法,成功设计出多种类型的波分解复用器,并对它们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分解复用器在尺寸、传输效率和消光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逆向设计 片上集成 波分解复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62
15
作者 王宜林 王英民 +3 位作者 齐雪峰 管守锐 赵秀岐 李儒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2-385,共4页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上侏罗统的石树沟群,包括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介绍了各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和特征,指出Ⅲ层序底界面位于J2S22砂层组内部,是一个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的不整合面。Ⅱ、Ⅳ层序底界面位于煤层发育段之间,煤层不能作为层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地层层序 地层划分 地震 钻井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四分方案的可行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董清水 刘招君 +1 位作者 方石 柏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4-327,共4页
针对陆相地层发育特点 ,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在陆相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陆相层序发育晚期常出现强制性湖退 ,从而在湖平面由相对稳定的高水位下降到相对稳定的低水位这段时间内 ,形成了大型前积地层楔 ;该强制性地层楔的底界... 针对陆相地层发育特点 ,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在陆相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指出陆相层序发育晚期常出现强制性湖退 ,从而在湖平面由相对稳定的高水位下降到相对稳定的低水位这段时间内 ,形成了大型前积地层楔 ;该强制性地层楔的底界面为整合下超面 ,顶界面为区域性侵蚀界面。此时不宜按照传统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将该地层楔的底界面作为层序界面 ,层序界面划分在该地层楔的顶界面更符合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真谛 ;强制性湖退地层楔应为陆相三级层序单元内高水位体系域之上的“新”体系域 ,陆相层序地层三级层序单元应该四分 ;陆相层序地层四分方案的单元是可识别的 ,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层序地层学 湖平面 前积地层楔 四分方案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层序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68
17
作者 陈洪德 田景春 +5 位作者 刘文均 许效松 郑荣才 牟传龙 李余生 覃建雄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5-379,共25页
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 ,共识别出 1 3个超层序和 99个三级层序 ,讨论了 1 3个超层序的特征 ,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 在对中国南方不同地区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基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对震旦系—中三叠统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对比 ,共识别出 1 3个超层序和 99个三级层序 ,讨论了 1 3个超层序的特征 ,建立了中国南方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的层序格架。总体上看各超层序在整个中国南方不同盆地、不同相带的剖面上可以完全对比 ,但同一个超层序内所包含的三级层序个数及完整性有所不同。对于三级沉积层序来说 ,半数以上可以得到化石带较为准确的年代控制并在同一个构造分区甚至整个中国南方进行对比 ,部分层序甚至还可以在三级层序的体系域层次进行对比。表明从整个中国南方来看二级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更具有一致性 ,而三级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盆地、不同相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震旦系-中三叠统 层序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满郎 李熙喆 +1 位作者 谷江锐 谢武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利用露头、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建立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9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层序的体系域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二级层序对应于特定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SS1—裂陷海湾... 利用露头、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建立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9个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层序的体系域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二级层序对应于特定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SS1—裂陷海湾与局限海共存阶段;SS2—统一陆表海阶段;SS3—近海平原沼泽、三角洲阶段;SS4—近海湖盆沉积阶段;SS5—内陆红色碎屑岩沉积阶段。建立了三种层序格架中的沉积砂体发育模式(包括太原组的海陆交互相潮坪—三角洲模式,山西组的近海平原沼泽—三角洲模式、下石盒子组的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模式),并对层序格架中的主要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分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层序划分 沉积演化 砂体类型 层序地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道时间域频率属性特征和地层层序划分 被引量:12
19
作者 夏竹 刘超颖 +4 位作者 魏文博 任敦占 郎克让 陈耿毅 王玉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60,共11页
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地震频率属性除了能反映地下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外,还携带着层序内部结构信息。本文试图应用时频分析技术研究地震道频率属性特征与层序内部结构的关系,提高对低级次层序单元的识别精度。研究表明,时间域频率值、... 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地震频率属性除了能反映地下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外,还携带着层序内部结构信息。本文试图应用时频分析技术研究地震道频率属性特征与层序内部结构的关系,提高对低级次层序单元的识别精度。研究表明,时间域频率值、频团能量、频支时间厚度的变化及分叉结构、横向展布规律和组合样式、多期时频层序的形成,与地层属性、沉积旋回间存在着较明显的对应关系。直接利用频率属性的各种特征,能够从不同角度更合理地划分多期次旋回的各类时频层序,可以较准确地分辨出较低级次的层序细节,从而实现对薄储层的高精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属性特征 分叉结构 时频层序 地层层序划分 层序划分 地震频率 时间域 特征和 地震道 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的层次划分和对比技术 被引量:39
20
作者 王振奇 张昌民 +1 位作者 张尚锋 侯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5,共6页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导致沉积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旋回性 ,垂向上具有分段性和周期性 ,平面上具有分带性 ,因此 ,沉积地层是具有层次的。依据这一原理 ,层次的划分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9级层次。根据盆地演...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导致沉积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旋回性 ,垂向上具有分段性和周期性 ,平面上具有分带性 ,因此 ,沉积地层是具有层次的。依据这一原理 ,层次的划分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9级层次。根据盆地演化、古生物、同位素及地质年代资料 ,将盆地基底或盖层作为 1级层次 ,界、系、统为2、3、4级层次 ,这是进行油气储层划分的基础。根据露头、岩芯、地震、测井资料在第 4级层次内划分出第 5级层次 (层序 ) ;继而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第 5级层次内可划分出第 6、7级层次 (中、短期旋回 )。最后 ,根据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在第 7级层次内再划分出 8、9级层次 (单一成因砂体、复合成因砂体 )。层次的解释应在充分运用事件地层学、泥砂运动力学、现代沉积、露头调查、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对沉积过程和层次成因作出合理解释。层次对比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区域后局部及等时对比的原则 ,力求使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划发 层次对比 层序地层 同分辨率层序地层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 油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