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钝感高能硝胺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预测
1
作者 郭志罡 李梓超 +5 位作者 李曼曼 邬睿 魏伦 于慧芳 王琼林 温晓沐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了分析钝感高能硝胺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因素,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和14.5 mm弹道测试构建了高能硝胺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拟合了模型修正系数,进而基于模型理论计算分析了燃烧渐增性因子Pr及装药量ω对弹丸初速V_(0)... 为了分析钝感高能硝胺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因素,基于密闭爆发器试验和14.5 mm弹道测试构建了高能硝胺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拟合了模型修正系数,进而基于模型理论计算分析了燃烧渐增性因子Pr及装药量ω对弹丸初速V_(0)和最大膛压p_(m)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预测高能硝胺发射药动态燃烧特性时,需考虑燃速修正系数χ和火药力利用系数η。与静态燃烧相比,动态燃烧的等效燃速相对增长可超过10%。同时,由于能量耗散的影响,理论计算中仅80%左右的火药力可有效转换为弹丸动能。发射药内弹道性能受Pr、ω、χ和η的耦合影响。作为主要机制,发射药静态燃烧性能和装药量显著影响着内弹道性能;V_(0)和ω线性正相关,p_(m)可表征为ω的指数函数;Pr决定了不同关联式中的系数。然而,在不同工艺条件下,χ和η的波动使内弹道性能变化,增大了拟合关联式的预测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感高能硝胺发射药 内弹道性能 燃速修正系数 火药力利用系数 拟合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药燃气对身管材料的烧蚀速率的计算模型
2
作者 袁茂博 靳建伟 +4 位作者 曲永杰 刘计划 薛钧 何昌辉 赵宏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8-854,共7页
为构建贴合实际需求的发射药烧蚀性能评价体系,设计半密闭爆发器烧蚀管实验,根据烧蚀管的几何尺寸及实验测量p-t曲线,建立了二维非稳态流动与传热模型,通过烧蚀管壁温的时空分布建立了烧蚀速率模型参数与烧蚀总量的关系。将半密闭爆发... 为构建贴合实际需求的发射药烧蚀性能评价体系,设计半密闭爆发器烧蚀管实验,根据烧蚀管的几何尺寸及实验测量p-t曲线,建立了二维非稳态流动与传热模型,通过烧蚀管壁温的时空分布建立了烧蚀速率模型参数与烧蚀总量的关系。将半密闭爆发器烧蚀管实验的烧蚀量作为基准,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烧蚀速率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发射药燃气对烧蚀管冲刷时间增加,燃气与烧蚀管间的流固耦合界面温度有所降低,烧蚀管截面熔融深度的增速减缓;烧蚀管材料为45#钢,发射药为典型双基药(双芳-3)时,优化得到烧蚀速率的指前因子和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3403 s^(-1)和134.6 kJ·mol^(-1),此时损失函数值仅为3.0×10^(-6),可推广应用于身管武器平台的烧蚀状态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密闭爆发器 发射药 烧蚀速率 数值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燃速发射药的原理与实现方法 被引量:52
3
作者 萧忠良 贺增弟 +2 位作者 刘幼平 马忠亮 吕秉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根据身管武器内弹道特点,提出了变燃速发射药的概念,论述了基本原理和实现该原理的技术方法。采用内层为高燃速发射药,外层为低燃速发射药,达到变燃速的目的。实验证明,两层结构的变燃速发射药具有所希望的能量释放规律,表现出很好的渐... 根据身管武器内弹道特点,提出了变燃速发射药的概念,论述了基本原理和实现该原理的技术方法。采用内层为高燃速发射药,外层为低燃速发射药,达到变燃速的目的。实验证明,两层结构的变燃速发射药具有所希望的能量释放规律,表现出很好的渐增性燃烧。变燃速发射同时还具有高能量、普遍适应性、高安全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射药 变燃速发射药 装药设计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燃速发射药的低温感性能 被引量:19
4
作者 贺增弟 刘幼平 +2 位作者 马忠亮 吕秉峰 萧忠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5-67,共3页
根据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火药燃烧面和建立一个补偿系统,使变燃速发射药具有低温度系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变燃速发射药的微观结构,观察到外层的银纹和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对发射药高、低、常温的燃烧... 根据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火药燃烧面和建立一个补偿系统,使变燃速发射药具有低温度系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变燃速发射药的微观结构,观察到外层的银纹和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对发射药高、低、常温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在30mm火炮上进行内弹道试验,观察其温度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银纹厚度随温度的变化改变火药的燃烧面积,从而改变了变燃速发射药的气体生成速率;变燃速发射药高、低、常温燃烧性能变化不大;变燃速发射药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发射药 低温度系数 变燃速发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RDX的叠氮硝胺发射药热分解与燃烧性能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建兴 贾永杰 +3 位作者 刘毅 李乃勤 白微 张步允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密闭爆发器实验,对比研究了均质叠氮硝胺发射药(DA3),和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85%、15%的DAR15发射药及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75%、25%的DAR25发射药的热分解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DAR15及DAR25发射药... 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密闭爆发器实验,对比研究了均质叠氮硝胺发射药(DA3),和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85%、15%的DAR15发射药及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75%、25%的DAR25发射药的热分解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DAR15及DAR25发射药的DSC有两个放热峰,峰值温度约为210℃第一个放热峰由DA3分解所致,峰值温度约为236℃的第二个放热峰由RDX的分解引起,而DA3仅呈现一个放热峰。随着RDX含量增加,第一个峰的放热量减少,第二个峰的放热量增加。与DA3相比,DAR15及DAR25在40~120 MPa压力范围内燃速压力指数变大,在120 MPa~pdpm(压力陡度的最大值所对应压力)压力范围内燃速压力指数降低。RDX的引入使DAR15及DAR25发射药的起始燃速及起始燃气生成猛度降低,燃烧渐增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燃烧性能 叠氮硝胺发射药 RDX 热分解 燃速压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分析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丽华 萧忠良 +4 位作者 吕秉峰 刘幼平 马忠亮 贺增弟 何利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70,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描述发射药能量释放规律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研究了一种中心开孔式双层硝胺变燃速发射药试样的燃烧渐增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学物理模型可... 为进一步研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渐增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密闭爆发器实验数据描述发射药能量释放规律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研究了一种中心开孔式双层硝胺变燃速发射药试样的燃烧渐增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学物理模型可以用来定量地判断发射药燃烧的渐增性强弱;所研制的硝胺发射药显示出了渐增性燃烧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调节配方和药型尺寸,达到调节控制其燃烧渐增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燃速发射药 密闭爆发器实验 燃烧渐增性 硝胺发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孔变燃速发射药内弹道性能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8
7
作者 程山 马忠亮 +1 位作者 代淑兰 刘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1,85,共5页
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在Ф30mm火炮装填条件下,用C语言编写的计算程序,对标准七孔发射药以及不同内外层火药力和不同内外层燃速比的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七孔变燃... 基于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模型。在Ф30mm火炮装填条件下,用C语言编写的计算程序,对标准七孔发射药以及不同内外层火药力和不同内外层燃速比的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七孔变燃速发射药比标准七孔发射药具有更好的燃烧渐增性,在膛压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弹丸初速有较大提高,约5%左右。调节七孔变燃速发射药内外层火药力可以有效控制膛压和提高弹丸初速。随着内外层燃速比的增大,膛内最大压力和弹丸初速逐渐降低,燃烧分裂点和结束点向后推移,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内外层燃速比一般取2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内弹道 变燃速发射药 七孔药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BR叠层方片形发射药的燃烧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蔺向阳 潘仁明 +2 位作者 薛耀辉 殷继刚 郑文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为了研究具有燃速渐增特性和分层结构的方片状发射药的燃烧特性,提出了该药的燃烧物理模型,以此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形状函数,并对不同外层比例X1、燃速系数比K、药片厚度与宽度之比β条件下相对已燃质量Ψ、相对表面积σ随相对已燃厚度Z... 为了研究具有燃速渐增特性和分层结构的方片状发射药的燃烧特性,提出了该药的燃烧物理模型,以此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形状函数,并对不同外层比例X1、燃速系数比K、药片厚度与宽度之比β条件下相对已燃质量Ψ、相对表面积σ随相对已燃厚度Z的变化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射击试验和中止燃烧试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内外层比例、药型尺寸和燃速系数比,可以有效地控制分层结构片状发射药在不同时期的气体生成速率,而且实际燃烧规律与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该物理模型基本反映了该种发射药的实际燃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药 燃速 渐增 形状函数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尺寸对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丽华 马忠亮 +3 位作者 刘幼平 贺增第 吕秉峰 萧忠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16,共4页
利用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几何尺寸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将实验与理论Γ-Ψ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管状变燃速药的孔径太大或太小时,都不能获得良好的燃烧渐增性;长径比小于2时对其燃烧渐增性的不利影响比较明显,综合... 利用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几何尺寸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将实验与理论Γ-Ψ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管状变燃速药的孔径太大或太小时,都不能获得良好的燃烧渐增性;长径比小于2时对其燃烧渐增性的不利影响比较明显,综合考虑燃烧性能与装填密度,管状变燃速药的长径比取2.5为宜。造成实验与理论Γ-Ψ曲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测试中不能满足推导理论公式时所采用的一些假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变燃速发射药 燃烧性能 几何尺寸 密闭爆发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丽华 贺增第 萧忠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5-68,共4页
为建立气体生成猛度Γ与已燃发射药质量分数Ψ的理论表达式,对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下,以双层管状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密度比为基本变量,推导出变燃速发射药的... 为建立气体生成猛度Γ与已燃发射药质量分数Ψ的理论表达式,对双层管状变燃速发射药的燃气生成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的条件下,以双层管状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密度比为基本变量,推导出变燃速发射药的Γ-Ψ表达式,得出发挥双层变燃速管状药渐增性燃烧特点所需的临界长径比。通过Γ-Ψ计算曲线,说明这种发射药的内径、长径比及燃速比影响其燃气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当双层管状发射药的初始药形尺寸及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取值适当时,会出现前期为渐增性燃烧、中后期有一个Γ值的阶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变燃速发射药 管状药 燃气生成规律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GQ发射药膛内静态和动态燃烧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闫光虎 赵煜华 +5 位作者 张玉成 刘毅 崔鹏腾 梁磊 李强 肖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2,共5页
为了研究DAGQ发射药在膛内的燃烧性能,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发射药膛内燃烧测试系统和处理方法,通过密闭爆发器燃烧试验和微波干涉法发射药膛内动态燃烧性能试验,研究了DAGQ发射药的静动态燃烧规律及不同温度下的动态燃烧特性... 为了研究DAGQ发射药在膛内的燃烧性能,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发射药膛内燃烧测试系统和处理方法,通过密闭爆发器燃烧试验和微波干涉法发射药膛内动态燃烧性能试验,研究了DAGQ发射药的静动态燃烧规律及不同温度下的动态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试验系统和处理方法,能够很好地获得弹丸在膛内的运动过程。DAGQ发射药的静动态燃速都存在转折现象,静态燃速在转折点前压力指数大于1,转折点后压力指数都远小于1,动态燃速压力指数基本都小于1。在膛内燃烧过程中,由于高速气流对发射药的燃面冲刷,使得膛内的动态燃速要大于密闭爆发器内的静态燃速,并且随着膛内压力的增大,燃速相差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爆发器 微波干涉仪 DAGQ发射药 动态燃速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黏固结发射药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忠亮 夏萍 +1 位作者 贺增弟 萧忠良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62,共3页
以变燃速发射药为基体,用含能胶黏剂对其药粒表面微胶化处理,压实固结,制成胶黏固结整体变燃速发射药,解决固结装药的燃烧渐增性问题。将高装填密度和变燃速发射药的燃速渐增特性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控制高装填密度发射药的燃气释放。由... 以变燃速发射药为基体,用含能胶黏剂对其药粒表面微胶化处理,压实固结,制成胶黏固结整体变燃速发射药,解决固结装药的燃烧渐增性问题。将高装填密度和变燃速发射药的燃速渐增特性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控制高装填密度发射药的燃气释放。由密闭爆发器实验得出变燃速发射药和胶黏固结药的p-t和L-B曲线,并对两种发射药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胶黏固结发射药基本保持变燃速发射药的高燃烧渐增性,具有高装填密度和燃烧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胶黏固结装药 变燃速发射药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药膛内两种燃速测试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江波 张玉成 +3 位作者 李强 严文荣 闫光虎 赵晓梅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为了研究发射药在火炮膛内的燃烧规律,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常规测试和微波测试的可行性,并建立了相关的计算处理方法。常规测试方法和微波测试方法分别采用P—t曲线、炮口初速和v—t曲线作为基础数据,经相关计算... 为了研究发射药在火炮膛内的燃烧规律,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常规测试和微波测试的可行性,并建立了相关的计算处理方法。常规测试方法和微波测试方法分别采用P—t曲线、炮口初速和v—t曲线作为基础数据,经相关计算得到发射药膛内燃速。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P—t曲线和试验P—t曲线能够较好地吻合,在80~250MPa压力范围内,常规测试和微波测试所测燃速范围分别为17~29cm·S-1。和8~23cm·S-1。发射药在膛内的燃速关系式偏离指数式较远,微波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常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发射药 燃速 炮口初速 微波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速率补偿式火炮线自稳定跟踪控制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伟 韩崇伟 +3 位作者 刘爱峰 任海波 胡鑫 姜俊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3-1245,共13页
为适应动基座、高射角条件下火炮高精度的稳定跟踪控制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大地坐标系下干扰速率补偿式火炮线自稳定控制方法,以有效抑制自行火炮车体姿态扰动对火炮线指向的影响。根据指向稳定的火炮线在动基座上的运动规律,设计新的... 为适应动基座、高射角条件下火炮高精度的稳定跟踪控制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大地坐标系下干扰速率补偿式火炮线自稳定控制方法,以有效抑制自行火炮车体姿态扰动对火炮线指向的影响。根据指向稳定的火炮线在动基座上的运动规律,设计新的干扰速率测量陀螺安装方式,推导在大地坐标系下的方位向和高低向干扰速率解耦补偿值,并在传统的高炮随动基础上应用干扰速率前馈补偿,实现火炮线自稳定和控制解耦。由于火炮稳定只涉及炮塔回转、火炮俯仰两个自由度且都存在偏心矩等因素,采用牛顿-欧拉法建立运动车体与火炮、炮塔之间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传动机构的刚度和齿隙的非线性,结合执行电机模型和经典闭环控制,以车体航向、俯仰、横滚各幅值为7°,周期为2 s的三轴复合摇摆条件,分别对该控制策略在忽略弹性、考虑动弹性的两种情况下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稳定控制方法实现了稳定射角不低于60°,在传动弹性条件下的稳定误差不大于0.5 mrad,正弦稳定跟踪误差不大于2.8 mrad,同时实现了高低向和方位向的的控制解耦,为火炮线高响应、高精度稳定控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火炮 火炮线自稳定 干扰速率补偿 稳定跟踪控制 控制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加速量热仪研究双基发射药的绝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贾昊楠 路桂娥 +2 位作者 江路明 安振涛 江劲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1,共5页
针对固体含能材料的均相反应,用反应物质的转变分数代替反应物密度并引入了绝热升温速率方程。建立了计算绝热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热惰性因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双基发射药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绝热分解温... 针对固体含能材料的均相反应,用反应物质的转变分数代替反应物密度并引入了绝热升温速率方程。建立了计算绝热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热惰性因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双基发射药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绝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温升速率、压力上升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较大时双基发射药发生缓慢的分解反应,起始分解温度较高;较小时则发生快速的燃烧反应,放热量却大大增加。用速率常数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时双基发射药绝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绝热加速量热仪 绝热分解 绝热动力学 热惰性因子 双基发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对太根发射药燃速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方生 赵军 +2 位作者 堵平 廖昕 王泽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5,69,共4页
为探讨调节发射药燃气生成规律的途径,采用催化剂调节太根发射药的燃速,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了不同催化剂对太根发射药燃速调节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催化剂可以有效调节太根发射药的燃速,当测试压力为50~150M Pa时,碳酸镍可使太根... 为探讨调节发射药燃气生成规律的途径,采用催化剂调节太根发射药的燃速,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了不同催化剂对太根发射药燃速调节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催化剂可以有效调节太根发射药的燃速,当测试压力为50~150M Pa时,碳酸镍可使太根发射药的燃速提高8%以上,二茂铁可使太根发射药的燃速降低10%。所研究的6种催化剂对发射药燃速压力指数的影响均小于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太根发射药 催化剂 密闭爆发器 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压力测试系统的发射药膛内燃速测试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煜华 闫光虎 +4 位作者 张玉成 梁磊 刘毅 严文荣 肖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7,I0006,共6页
为了研究发射药在火炮膛内的燃烧性能,建立了基于多点压力同步测试技术的发射药膛内动态燃速测试系统,采用该系统在HPD-30火炮上对单樟-5/7发射药的动态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将该试验结果与基于微波干涉法测试的膛内燃速进行了对比,... 为了研究发射药在火炮膛内的燃烧性能,建立了基于多点压力同步测试技术的发射药膛内动态燃速测试系统,采用该系统在HPD-30火炮上对单樟-5/7发射药的动态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将该试验结果与基于微波干涉法测试的膛内燃速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膛内燃速方程参数拟合方式对膛内燃速曲线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100MPa的中低压范围内,基于多点压力测试法获得的单樟-5/7发射药的膛内燃速与微波干涉法获得的测试结果偏差最大值为12%,最小值为2%,最大偏差点处对应的膛内燃速差值为0.45cm/s;在100~320MPa的压力区间内,两种测试法获得的发射药膛内燃速偏差最大值为1.7%;平行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多点压力测试的发射药膛内燃速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和稳定性;由于单樟-5/7发射药表面钝感形成内、外层的非均质性,其膛内燃速方程需要采用分段函数表述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膛内燃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膛内燃速 动态燃速 微波干涉仪 多点压力 单樟-5/7发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平 马忠亮 +1 位作者 王率宇 柴俊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7,共5页
为模拟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建立了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模型。在几何燃烧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燃气生成猛度Γ和已燃发射药百分数Ψ的函数关系。通过编程计算得到Γ-Ψ曲线。分析了燃速比、速燃层内孔径、长径比和缓燃层厚度与... 为模拟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建立了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模型。在几何燃烧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燃气生成猛度Γ和已燃发射药百分数Ψ的函数关系。通过编程计算得到Γ-Ψ曲线。分析了燃速比、速燃层内孔径、长径比和缓燃层厚度与燃速层厚度之比对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速燃层和缓燃层的燃速比为1.5-2.5,长径比为2-3,缓燃层厚度与速燃层厚度之比为0.1-0.22,速燃层内孔径为0.2-0.3mm的七孔变燃速发射药有较好的燃烧渐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孔变燃速发射药 燃烧性能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燃速发射药线膨胀系数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丽华 王鹏 +1 位作者 何利明 杭辽阔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了解双层变燃速发射药的热膨胀性能规律,采用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一种类双基型中心开孔双层变燃速发射药的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外层药的线膨胀系数大于内层药的线膨胀系数。推导了变燃速药型的轴向线膨胀系数与内、外层药的线膨胀... 为了解双层变燃速发射药的热膨胀性能规律,采用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一种类双基型中心开孔双层变燃速发射药的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外层药的线膨胀系数大于内层药的线膨胀系数。推导了变燃速药型的轴向线膨胀系数与内、外层药的线膨胀系数以及几何尺寸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计算了变燃速发射药的线膨胀系数,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变燃速发射药 线膨胀系数 几何尺寸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孔变燃速发射药参数对燃烧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忠亮 王率宇 刘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74,80,共4页
为研究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燃气生成规律,推导了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形状函数和燃气生成猛度,利用Maple软件七孔变燃速发射药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发射药大小、内外层燃速比与缓燃层厚度和内外层密度比对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 为研究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燃气生成规律,推导了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的形状函数和燃气生成猛度,利用Maple软件七孔变燃速发射药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发射药大小、内外层燃速比与缓燃层厚度和内外层密度比对七孔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渐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孔孔径d0=0.2~0.22mm、特殊七孔发射药的外径D1=5~5.5mm,同时燃速比大、缓燃层密度小的七孔变燃速发射药有较好的燃烧渐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燃速发射药 燃烧性能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