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i-empirical modeling of volumetric efficiency in engines equipped with variable valve timing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Mostafa Ghajar Amir Hasan Ka Kaee Behrooz Masha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132-3142,共11页
Volumetric efficiency and air charge esti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demanding tasks in control of today'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Specifically,using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involves strict control of the ... Volumetric efficiency and air charge esti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demanding tasks in control of today'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Specifically,using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involves strict control of the air/fuel ratio around the stoichiometric point and hence requires an accurate model for air charge estimation.However,high degrees of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ity of the gas flow in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make air charge estimation a challenging task.This is more obvious in engines with variable valve timing systems in which gas flow is more complex and depends on more functional variables.This results in models that are either quite empirical(such as look-up tables),not having interpretability and extrapolation capability,or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which are not appropriate for onboard applications.Solving these problems,a novel semi-empirical model was proposed in this work which only needed engine speed,load,and valves timings for volumetric efficiency prediction.The accuracy and generalizability of the model is shown by its test o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ree distinct engines.Normalized test errors are 0.0316,0.0152 and 0.24 for the three engines,respectively.Also the performance and complexity of the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neural networks as typical black box models.While the complexity of the model is less than half of the complexity of neural networks,and its computational cost is approximately 0.12 of that of neural networks and its prediction capability in the considered case studies is usually more.These results show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over conventional black box models such as neural networks in terms of accuracy,generaliza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c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 model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spark ignition engine volumetric efficiency variable valve tim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温度自补偿恒速落幅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增光 冯珂 +3 位作者 岳大灵 魏列江 苏利强 高宏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针对起重机落幅负载压力变化和油温干扰因素引起的落幅速度不均衡与操控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补偿机制的恒速落幅控制方案,实现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控制。通过分析起重机恒速落幅原理及变幅平衡阀流量特性,确定了变幅平衡阀... 针对起重机落幅负载压力变化和油温干扰因素引起的落幅速度不均衡与操控困难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温度自补偿机制的恒速落幅控制方案,实现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控制。通过分析起重机恒速落幅原理及变幅平衡阀流量特性,确定了变幅平衡阀流量与落幅角度相匹配的控制方法;利用AMESim软件获取的变幅平衡阀先导-流量-压差特性数据,构建了落幅控制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25、45、65℃三种油温的恒速落幅系统仿真,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宽温域工况下的恒速落幅角速度与设定信号的平均误差小于5%,可有效克服油温干扰,实现起重机的自动恒速落幅控制,为起重机控制系统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 恒速落幅 温度补偿 变幅平衡阀 流量匹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控制全可变配气机构工作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波澜 范文浩 +2 位作者 唐静娴 钟大伟 王永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3-459,共7页
针对陆基装备用柴油机的强化程度提升带来的传统固定式配气系统的不适应情形,开发了一种电液控制全可变配气机构,基于凸轮驱动,结合电磁阀控制油压变化,可以实现快速有效地调整配气特性参数.首先,提出整体方案,包括多种运行模式:全升程... 针对陆基装备用柴油机的强化程度提升带来的传统固定式配气系统的不适应情形,开发了一种电液控制全可变配气机构,基于凸轮驱动,结合电磁阀控制油压变化,可以实现快速有效地调整配气特性参数.首先,提出整体方案,包括多种运行模式:全升程模式、进气早关模式、进气晚开模式、多次进气模式和关闭模式;其次,搭建数学模型,对关键参数进行仿真设计,液压活塞直径和连接油道直径分别选为21 mm和10 mm;最后,搭建试验台架,进行多角度、多转速的试验,验证了该可变配气系统的可行性.在进气早关和多次进气模式下,曲轴转速越高,气门关闭越晚,而进气晚开模式中曲轴转速对气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变配气 气门正时 气门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反馈的高速开关阀变电压驱动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田祖织 凡镕瑞 +2 位作者 郭阳阳 徐纯洁 谢方伟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1-273,共13页
良好的动态特性是高速开关阀流量精确控制的关键,然而现有的高速开关阀驱动控制策略忽略了变电压激励产生的温升对高速开关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为了改善高速开关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并提高其工作可靠性,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反馈的高... 良好的动态特性是高速开关阀流量精确控制的关键,然而现有的高速开关阀驱动控制策略忽略了变电压激励产生的温升对高速开关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为了改善高速开关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并提高其工作可靠性,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反馈的高速开关阀变电压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Maxwell和Thermal建立了高速开关阀电磁热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线圈匝数、驱动电压和环境温度对线圈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驱动电压会引起线圈温升加剧;其次,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变化对高速开关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开启滞后时间增加,关闭滞后时间减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考虑温度反馈的变电压驱动控制策略,并在Simplorer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搭建了高速开关阀性能测试台,对比分析了单电压控制和变电压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变电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单电压控制,基于温度反馈的变电压控制策略下,高速开关阀的关闭滞后时间缩短了5.55 ms,线圈的稳态温度降低了24.5℃,有效改善了高速开关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并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开关阀 电磁热耦合 温度反馈 变电压驱动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模糊PID的拖拉机负载敏感电液提升系统设计
5
作者 冯桢 于小东 +2 位作者 徐继康 李艳超 徐学政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4,172,共6页
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将农机装备与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提升拖拉机耕作可靠性、降低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的能耗,对电液提升阀控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通过改变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可变节流阀阀口大... 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将农机装备与机、电、液、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提升拖拉机耕作可靠性、降低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的能耗,对电液提升阀控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通过改变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可变节流阀阀口大小模拟负载变化,进而模拟整个电液提升阀控系统。设计一种基于PSO—模糊PID的控制策略,利用AMESim软件对负载敏感变量泵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由分析仿真结果可知,当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可变节流口最大开口信号为0.6、0.8、1时,泵的出口最大流量分别为79.6 L/min、106.4 L/min、133.4 L/min,说明负载敏感变量泵能够实现负载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电液提升系统 负载敏感变量泵 PSO—模糊PID 可变节流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载可变气门机构的柴油机二冲程制动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旭 谭慧莹 +1 位作者 吴伟海 谢宗法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1,共9页
针对重型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中气门开启压力较高导致的驱动系统负荷过大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实现气门运动模式动态切换的集成式液压变模式气门驱动系统(HVMVS),利用GT-Power搭建了六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能够产生高制动转矩... 针对重型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中气门开启压力较高导致的驱动系统负荷过大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实现气门运动模式动态切换的集成式液压变模式气门驱动系统(HVMVS),利用GT-Power搭建了六缸柴油机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能够产生高制动转矩且将最大缸压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气门运行参数最佳值,研究了不同转速下搭载HVMVS柴油机的二冲程制动性能,对比分析了该系统与其他可变气门系统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在柴油机额定转速时,HVMVS二冲程制动可以产生1158 Nm的有效制动转矩,缸内最大压力为2.3 MPa,相比于其他系统降低了62%。HVMVS可以显著降低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的缸内最大压力和驱动机构负荷,提高柴油机二冲程制动过程可靠性,在重型发动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安全性 缸内制动技术 可变气门技术 液压气门系统 二冲程制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内部EGR排气热管理试验
7
作者 窦文政 张晋群 +3 位作者 赵淇东 王晓艳 常英杰 谢宗法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6-313,共8页
以搭载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的6缸、高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台架上实测柴油机中等负荷工况时的缸内压力、进/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开展了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GR)排气热管理试验.... 以搭载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FHVVS)的6缸、高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台架上实测柴油机中等负荷工况时的缸内压力、进/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开展了基于排气门二次开启的柴油机内部废气再循环(EGR)排气热管理试验.提出了油耗温升比λ,以表征某种排气热管理下排气温度每提高100℃时柴油机额外增加的燃油消耗率.结果表明:在进气冲程中,来自排气道的高温含氧废气回流使进气流量明显减少,排气温度显著上升;与相同进气流量的进气节流阀热管理相比,内部EGR热管理的进/排气压差明显减小,泵气损失降低62.2%以上,优化后的燃油消耗率降低4.26%~6.62%;采用“内部EGR+节流阀”的复合热管理模式,使试验样机在转速为1200 r/min、中等负荷工况下的排气温度大幅升至522℃,且油耗温升比λ仅为3.0 g/(kW·h)·(100℃),而相同进气流量下节流阀模式的油耗温升比λ高达9.6 g/(kW·h)·(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 排气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m高速自由射流风洞流场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刘为杰 凌忠伟 +2 位作者 田嘉懿 黄昊宇 秦建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4-581,共8页
2 m高速自由射流风洞是我国首座马赫数涵盖亚跨超的大型开口式射流风洞。该风洞在流场控制上存在2个难点:(1)风洞流场本身具有大滞后性和强非线性特点,增大了流场控制难度;(2)风洞运行过程中流场会受到强烈的、持续性的干扰,要求控制系... 2 m高速自由射流风洞是我国首座马赫数涵盖亚跨超的大型开口式射流风洞。该风洞在流场控制上存在2个难点:(1)风洞流场本身具有大滞后性和强非线性特点,增大了流场控制难度;(2)风洞运行过程中流场会受到强烈的、持续性的干扰,要求控制系统具有快速的抗干扰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流量守恒原理建立了调压阀开度关于气源压力、总压、马赫数的多变量阀门特性函数,在此基础上形成前馈控制率,结合变增益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PI)控制,构成了流场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策略,成功解决了在多种外部干扰存在的情况下风洞流场高精度控制难题,同时实现了该风洞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等独特的流场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 流场控制 阀门特性 流量守恒 建模 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叶面肥实时变量喷施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9
作者 辛项玉 王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0,196,共6页
针对当前大豆叶面肥喷施控制精度低、喷施效果差、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豆叶面肥实时变量喷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光谱传感器、专用控制器、控制系统和多种反馈信号传感器。专用控制器以微控制单元为核心,通过增量式PID算法根... 针对当前大豆叶面肥喷施控制精度低、喷施效果差、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大豆叶面肥实时变量喷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光谱传感器、专用控制器、控制系统和多种反馈信号传感器。专用控制器以微控制单元为核心,通过增量式PID算法根据反馈信息处理工作调节变量喷施控制系统,搭建室内台架试验,验证调压比例阀在0.2~0.4 MPa范围内,流量增加了约2倍。通过室外试验采集数据做出喷雾机压力响应时间曲线,验证悬挂喷雾机搭配变量喷施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压力实时调控,满足实时变量喷施控制系统的调节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大豆叶面肥变量喷施控制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叶面肥 变量喷施 PID控制 调压比例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紊动射流理论的变循环压缩系统降维数值研究
10
作者 梁熙文 王掩刚 +1 位作者 吴桐 王昊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3,共9页
模式选择阀门是变循环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实现参数可调的重要部件,在进行压缩系统性能分析时,高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平衡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建立了基于紊动射流理论的降维数值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变循环压缩系统数值仿真... 模式选择阀门是变循环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实现参数可调的重要部件,在进行压缩系统性能分析时,高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平衡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建立了基于紊动射流理论的降维数值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变循环压缩系统数值仿真中,将计算结果与现有的突扩型降维数值方法和全三维模式选择阀门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紊动射流理论的降维数值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阀门的压力损失,相比于突扩降维模型平均误差由19.41%下降到5.60%。在小开度下,基于紊动射流理论的降维数值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到前风扇部件在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总压比和涵道比变化规律,总压比的预测误差由1.07%下降为0.15%,涵道比的预测误差由32.38%下降为3.50%;大开度工况下,所发展的新型降维数值方法与现有的突扩型降维数值方法精度相当。但基于紊动射流理论的降维数值方法通过将模式选择阀门上下游涵道内气动参数相互关联,获得相对准确的模式选择阀门下游速度分布,是一种可用于变循环压缩系统数值模拟的降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变循环压缩系统 模式选择阀门 紊动射流 降维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VH的气动调节阀气室漏气在线故障诊断
11
作者 丁栋杰 尚群立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气室漏气是气动调节阀常见故障之一,虽然已有许多故障诊断方法,但大多是基于操作条件不变的稳态情况下进行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条件随着工况需求而改变,而这些方法无法满足在线故障诊断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变量直方图(multiv... 气室漏气是气动调节阀常见故障之一,虽然已有许多故障诊断方法,但大多是基于操作条件不变的稳态情况下进行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条件随着工况需求而改变,而这些方法无法满足在线故障诊断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变量直方图(multivariable histogram,MVH)的气动调节阀气室漏气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将阀位设定值作为解释变量,气室气压作为观察变量,建立MVH参考模型和实时模型,模型的输出为解释变量所对应观察变量的分布,此时故障可以看作观察变量分布的变化,通过比较参考模型和实时模型输出分布差异的阈值,对气室漏气故障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实时诊断。Simulink仿真平台数据和实验台架真实数据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调节阀 气室漏气 在线故障诊断 多变量直方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建模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起源 嵇润民 黄向华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44,共14页
模式选择阀(Mode Selective Valve,MSV)是实现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的关键部件。为了准确反映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性能变化,本文以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模式转换的高置信度耦合建模方法。通过对MSV几何模型开展三维数... 模式选择阀(Mode Selective Valve,MSV)是实现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的关键部件。为了准确反映变循环发动机模式转换性能变化,本文以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模式转换的高置信度耦合建模方法。通过对MSV几何模型开展三维数值仿真,获取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外涵道流动特性,揭示几何参数和气动参数对不同外涵道间气流流动的影响。基于数值仿真数据,采用极限学习机建立气动参数以及几何参数和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并将映射关系耦合进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建立高通流双变循环发动机高置信度耦合模型。通过将耦合模型与零维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零维模型,在模式转换初期阶段,耦合模型可以准确反映由于边界条件变化导致的涵道间气流流动变化。在模式转换中后期,耦合模型可以准确反映由于MSV喉道马赫数达到1导致的外涵道堵塞特性。高置信度耦合模型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发动机在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性能变化,最大推力波动为4.73%。在整个模式转换过程中,耦合模型单步最大耗时13.62 ms。用于计算模式选择阀性能的ELM模型,整体耗时维持在0.018 ms附近,最大耗时小于0.035 ms,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式选择阀 外涵道模型 流场仿真 极限学习机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实现单双作用切换的强压入土提升系统
13
作者 段华威 金鑫 +2 位作者 赵鑫 郑志昊 陈俊杰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前,市场上拖拉机提升系统有两种模式,即强压与非强压,尤其在我国的冬麦区,因其农田作业主要以秸秆还田和旋耕为主,配备双作用油缸即具有强压功能提升系统的拖拉机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用户有时不需要带有强压功能... 目前,市场上拖拉机提升系统有两种模式,即强压与非强压,尤其在我国的冬麦区,因其农田作业主要以秸秆还田和旋耕为主,配备双作用油缸即具有强压功能提升系统的拖拉机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用户有时不需要带有强压功能的提升系统。本文介绍一种拖拉机强压入土提升系统,通过增加截止阀,改变其工作位置即可实现非强压系统功能,降低下降速度,避免出现因下降速度过快而破坏秧苗等问题,可加装在拖拉机外部,维修方便,通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提升系统 截止阀 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气驱动涵道风扇推进系统加速控制计划研究
14
作者 雷钧皓 黄向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8-669,共12页
气驱动涵道风扇推进系统是一种新型垂直起降动力系统,由涡扇发动机与气驱动升力风扇组成。气驱动涵道升力风扇由涡扇外涵引气驱动,实现高效增推。当前加减速控制计划未考虑到双轴加速过程中的协同加速问题,用于设计气驱动涵道风扇加速... 气驱动涵道风扇推进系统是一种新型垂直起降动力系统,由涡扇发动机与气驱动升力风扇组成。气驱动涵道升力风扇由涡扇外涵引气驱动,实现高效增推。当前加减速控制计划未考虑到双轴加速过程中的协同加速问题,用于设计气驱动涵道风扇加速控制计划时,将导致气驱涵道风扇加速过程出现推力波动。为了实现气驱动涵道风扇与涡扇发动机双轴协同加速,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替换模型的分阶段加速过程控制计划设计方法。首先在气驱动涵道风扇推进系统仿真模型基础上建立了3种不同形式的变量替换模型,根据加速过程推进系统受到的不同状态约束分阶段开展加速控制计划设计,将控制量与状态因子置换,在每个阶段采用不同变量替换模型逆向求解控制量,得到加速过程控制计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设计的涵道风扇加速控制计划与传统变量替换法相比,实现了双转子协同加速共同达到目标转速,推力超调量降低了3.3%,调节时间缩短了1.7s,同时避免了推力波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驱动涵道风扇推进系统 加速控制计划 变量替换模型 升力风扇 双转子协同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泵阀联合调节的供暖系统节能优化运行
15
作者 李晨 仇宝云 +3 位作者 严天序 王慧洁 赵方玲 戚桂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5,73,共7页
针对居民楼供暖系统,目前的研究未实现时空精细划分控制,供暖质量差、能耗大.为满足人们供暖热舒适性需求和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调节,对居民楼供暖进行分时分区控制,实现精细化供暖.首先,根据不同时段楼栋各功能区域供暖... 针对居民楼供暖系统,目前的研究未实现时空精细划分控制,供暖质量差、能耗大.为满足人们供暖热舒适性需求和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调节,对居民楼供暖进行分时分区控制,实现精细化供暖.首先,根据不同时段楼栋各功能区域供暖要求,计算确定居民楼分区分时最佳供暖量;其次,根据供暖系统传热特性、管路及阀门阻力特性和离心泵性能,在满足精准供暖要求的前提下,建立系统热平衡方程和变阀、变频、变频与变阀结合的系统水力平衡方程组,求解系统各出户阀门阻力和最优水泵变频转速.对郑州市某居民楼进行了供暖优化运行计算,分析比较了原设计供暖模式、变阀、变频、变频与变阀结合调节4种供暖模式的能耗,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设计运行方案,变阀优化运行、变频优化运行和变频与变阀结合优化运行的能耗分别节省12%,18%和37%;供暖量分别节省4%,20%和20%;总运行费用分别节省12%,18%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楼供暖系统 分时分区 供暖量 变频与变阀 节能 热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速线性阻尼特性抗蛇行减振器研究
16
作者 周小智 谭桐 +1 位作者 李茂春 孙志明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文中从某些车辆系统低速振动时必须满足低速线性阻尼特性的需求出发,设计了一种安装随动可变节流阀的抗蛇行减振器。基于阻尼阀和减振器的实际结构,分析了不同活塞振动速度下阻尼阀的节流机理,并建立了考虑油液子模型、活塞子模型、底... 文中从某些车辆系统低速振动时必须满足低速线性阻尼特性的需求出发,设计了一种安装随动可变节流阀的抗蛇行减振器。基于阻尼阀和减振器的实际结构,分析了不同活塞振动速度下阻尼阀的节流机理,并建立了考虑油液子模型、活塞子模型、底阀子模型、压力腔子模型等子模型在内的抗蛇行减振器物理参数仿真模型。利用台架试验对抗蛇行减振器的低速线性阻尼特性及物理参数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抗蛇行减振器具备低速线性阻尼特性;在全速度区间(0~0.04 m/s)范围内,台架试验与仿真结果的最大阻尼力误差仅为9.7%,示功特性差异小,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仿真模型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阻尼特性 随动可变面积节流阀 仿真模型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液压坝对河床冲淤空间分布的影响
17
作者 程悦 任春平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5,共8页
在河流生态修复中常采用梯级液压坝群调控河道水动力以达到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同时梯级液压坝所形成的逐级坝控单元内冲淤特性会有较大变化,其空间分布规律尚不明了。针对此问题,以汾河中游梯级液压坝群控制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 3... 在河流生态修复中常采用梯级液压坝群调控河道水动力以达到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同时梯级液压坝所形成的逐级坝控单元内冲淤特性会有较大变化,其空间分布规律尚不明了。针对此问题,以汾河中游梯级液压坝群控制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 3DFM构建了该河段水沙二维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4种不同的液压坝群运行方案、4场不同频率洪水条件下,逐级坝控单元内冲淤特性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从纵向空间变化来看总体上河道呈现淤积状态,沿程逐级坝控单元冲淤量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在1996年大洪水时期变化更为明显,淤积量最大;液压坝全坝运行方案下对河段整体影响与无坝运行、仅有边滩或主槽坝运行明显不同,可见梯级液压坝对河道冲淤过程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液压坝 坝控单元 冲淤特性 空间变化 数值模拟 汾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气门运行特性及二冲程制动性能耦合研究
18
作者 崔靖晨 魏磊 +1 位作者 郝彩红 董鹏博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基于自主研发的变模式气门驱动装置,进行发动机和该气门驱动装置联合仿真,研究了二者的强耦合运行特性,为该装置的装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缸内压力和气门运行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在上止点附近排气门运行阶段尤为明显,尤其是在2... 基于自主研发的变模式气门驱动装置,进行发动机和该气门驱动装置联合仿真,研究了二者的强耦合运行特性,为该装置的装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缸内压力和气门运行之间的强耦合关系在上止点附近排气门运行阶段尤为明显,尤其是在2300 r/min以下,发动机转速越高,气门动态升程损失程度越大,最大缸内压力越高;高于该转速后,二者变化程度逐渐减小;排气制动凸轮在上止点后设置过渡升程可消除排气门反跳的问题,并且可进一步改善制动功率和最大缸内压力之间的矛盾关系;与理想四冲程制动相比,二冲程制动的制动功率明显增加,最大缸内压力明显降低,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600、1900和2400 r/min时,实际二冲程制动功率分别提高了35.94%、45.61%和27.54%,最大缸内压力分别降低了45.42%、27.20%和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二冲程制动 变模式气门驱动装置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变量喷雾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齐亚聪 陈毅飞 +2 位作者 杨会民 喻晨 王学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168,共7页
精准农业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故根据精准农业中变量喷雾技术的发展需求,对变量喷雾技术进行研究。在此,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变量喷雾系统,通过试验验证该变量喷雾系统的变量性... 精准农业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故根据精准农业中变量喷雾技术的发展需求,对变量喷雾技术进行研究。在此,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变量喷雾系统,通过试验验证该变量喷雾系统的变量性能。变量喷雾系统主要由PLC、触摸屏(Touch Panel Monitor)、电磁阀、药水泵、压力表及电源模块等组成,使用触摸屏通过RS232通讯给PLC发送变量信号,PLC接收到信号后调节电磁阀的开度,达到变量喷雾的目的。通过在3个不同管路压力、10个不同电磁阀开度的试验,建立管路压力、电磁阀开度和喷头喷雾量的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喷雾系统有较好的变量能力,在同一压力、不同开度条件下的最大变量能力为6.77,在不同压力、不同开度工作条件下最大变量能力为9.91。在不同压力下,分析并验证了电磁阀开度与喷雾量之间函数关系,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利用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多项式函数拟合电磁阀开度和喷雾量,决定系数均大于0.9,最大为0.9998。相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指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可为变量喷雾机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喷雾 PLC 电磁阀 开度 喷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阀异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常健 张兰婷 +2 位作者 韩虎 何雄奎 刘亚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PWM变量喷雾是国内外精准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但PWM变量喷雾过程中电磁阀的快速启闭在管路内易形成压力脉冲,致使喷头喷雾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喷雾质量下降。为了降低压力脉冲,设计了一种相邻电磁阀异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由移动底盘、药... PWM变量喷雾是国内外精准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但PWM变量喷雾过程中电磁阀的快速启闭在管路内易形成压力脉冲,致使喷头喷雾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喷雾质量下降。为了降低压力脉冲,设计了一种相邻电磁阀异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由移动底盘、药箱、隔膜泵、稳压罐、PWM控制器、电磁阀及压力表等组成,通过延时控制,实现电磁阀异步启闭。在室内无风环境条件下,探究了喷雾系统电磁阀前管路内压力波动特性和沉积量分布均匀性。试验表明:与电磁阀同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相比,电磁阀异步启闭可有效降低管路内压力峰值,不同PWM频率工况条件下,50%占空比时降幅最大,降幅最高为14%;20Hz频率条件下,异步启闭PWM喷雾的沉积量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略高于常规连续喷雾,但均小于15%。上述结果符合喷杆喷雾机技术性能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喷雾 脉宽调制 沉积分布均匀性 电磁阀异步启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