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mass of behind-armor debris generated by RHA subjected to normal penetration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EFP 被引量:4
1
作者 Boyang Xing Dongjiang Zhang +7 位作者 Zhenyan Guo Yunhui Hou Rui Guo Rongzhong Liu Liang Chen Hao Zhou Yongliang Yang Jianhua Lu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90-397,共8页
Analyzing the mass of behind-armor debris (BAD) generated by Rolled Homogeneous Armor (RHA) subjected to normal penetration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 (EFP)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S... Analyzing the mass of behind-armor debris (BAD) generated by Rolled Homogeneous Armor (RHA) subjected to normal penetration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 (EFP)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So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ar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characteristic on the time history of crater radius.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ime history of crater radius (as well as mass of BAD) and the thickness of RHA (from 30mm to 70 mm) and the impact velocity of EFP (1650 m/s to 1860 m/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being compared to the variable cross-section characteristic is ignored, the theoretical time history of crater radius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hen the variable cross-section characteristic is considered;2) being compared to the other three conditions of plug, the theoretical mass of BAD is in the best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hen the shape of plug is frustum of a cone and the angle between generatrix and bottom is 45- and the axial length of mushroom is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 Behind-armor DEBRIS variable cross-section characteristic Shape of plug Axial length of MUSHROOM Theore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结构移植变异设计的零件可变异模型与再生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邹纯稳 张树有 裘乐淼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81-2088,共8页
为了满足结构移植的产品变异设计要求,研究了零件可变异模型与再生技术。将零件及零件基结构的功能、几何和语义等信息进行融合,定义了零件可变异模型结构。通过零件基结构的递归细分,获得零件变异基结构。提出了零件可变异模型各属性... 为了满足结构移植的产品变异设计要求,研究了零件可变异模型与再生技术。将零件及零件基结构的功能、几何和语义等信息进行融合,定义了零件可变异模型结构。通过零件基结构的递归细分,获得零件变异基结构。提出了零件可变异模型各属性信息的继承、派生或映射方法,实现了零件可变异模型的再生,为产品变异设计提供了基础。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应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设计 结构移植 可变异模型 再生 结构细分 变异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栓皮栎天然更新幼苗植冠构型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晓静 张文辉 +1 位作者 何景峰 尹艺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795,共8页
栓皮栎存在于秦岭南坡的多种林分中,生活在不同生境中的个体往往形成不同的树冠形态和构型特征。为了说明不同生境条件下栓皮栎幼苗的植冠构型变化,采用典型抽样法,对秦岭南坡3种生境中(林冠下、林隙、林缘)的栓皮栎天然更新幼苗的侧枝... 栓皮栎存在于秦岭南坡的多种林分中,生活在不同生境中的个体往往形成不同的树冠形态和构型特征。为了说明不同生境条件下栓皮栎幼苗的植冠构型变化,采用典型抽样法,对秦岭南坡3种生境中(林冠下、林隙、林缘)的栓皮栎天然更新幼苗的侧枝、叶片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境中栓皮栎幼苗植冠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1)林冠下的幼苗明显为开阔型树冠,林隙和林缘处的幼苗树冠相对紧密;(2)幼苗的1级侧枝密度与分枝角度在3种生境下均差异显著(P<0.05);从Ⅰ到Ⅳ层,林冠下幼苗的分枝角度在冠层内变化幅度不到5°,而林缘处幼苗的分枝角度变化高达40°;发生5个以上1级侧枝的概率以林冠下最大,为0.6;(3)从林缘、林隙到林冠下,幼苗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数量叶密度和比叶面积则逐渐增大,与其它两种生境相比,林冠下幼苗的叶片逐渐向树冠上层集中,且以更高序的侧枝为主要着生枝条;(4)林隙中栓皮栎幼苗的树高、地径明显优于林缘和林冠下,缩短了苗木进入主林层的时间,林隙对栓皮栎种群更新有利。在今后栓皮栎林的经营中,可以通过适当间伐来增加林隙数量,为森林更新和结构的优化的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林隙 天然更新 构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宇 黄溢 +1 位作者 葛天舒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88-194,共7页
提出一种由固体除湿热泵(DESICA)和变频多联机(VRV)组成的新型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JDVS),为验证其实际舒适和节能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DESICA是一台新型固体除湿热泵,其原理是用涂覆固体除湿材料的除湿换热器替代传统热泵中的蒸发器... 提出一种由固体除湿热泵(DESICA)和变频多联机(VRV)组成的新型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JDVS),为验证其实际舒适和节能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DESICA是一台新型固体除湿热泵,其原理是用涂覆固体除湿材料的除湿换热器替代传统热泵中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并通过四通阀实现系统的连续运行。在JDVS中,DESICA负责处理潜热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剩余的显热负荷由VRV处理。因此,对比目前普遍采用的全热交换器(HRV)和VRV所组成的传统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JHVS),在上海冬夏季工况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新型JDVS系统相比JHVS系统,在满足设定温度的同时,能将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同时,在夏季和冬季工况下,JDVS系统比传统JHVS系统分别节能17.2%和9.3%。因而,新型JDVS兼具节能和舒适特点,拥有广阔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独立控制 空气源热泵 吸附 再生 除湿 增湿 变频多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广义优化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有忠 潘双夏 邱清盈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485-1488,共4页
提出一种将广义优化模块与参数化设计集成的方法及其集成策略 ,详细探讨了产品广义优化模型和参数化模型的关系协调、变量映射构建、几何约束处理以及自动再生算法 ,借助于 Pro/E参数化软件强大的干涉检验和三维可视化功能 ,实现了产品... 提出一种将广义优化模块与参数化设计集成的方法及其集成策略 ,详细探讨了产品广义优化模型和参数化模型的关系协调、变量映射构建、几何约束处理以及自动再生算法 ,借助于 Pro/E参数化软件强大的干涉检验和三维可视化功能 ,实现了产品全过程和全性能的广义优化及优化结果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设计 广义优化 变量映射 约束处理 自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速切削方法抑制再生颤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道林 王红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121,共3页
在分析各种抑制切削颤振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变速切削方法抑制再生颤振的实验,给出一定切削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显示了变速切削在抑制再生颤振方面的突出效果,并进一步分析了变速切削方法在抑制再生颤振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变速切削 再生颤振 实验方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液压储能传动能量转化元件的匹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银彩 郭京波 韩彦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针对具有特殊运行工况的城市公交车辆,研究一制动能量回收与再利用系统,以期改善车辆的燃油与环保性能,该装置采用高、低压蓄能器、二通插装法、可逆变量泵-马达等部件。介绍了车辆液压储能传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中关键元件... 针对具有特殊运行工况的城市公交车辆,研究一制动能量回收与再利用系统,以期改善车辆的燃油与环保性能,该装置采用高、低压蓄能器、二通插装法、可逆变量泵-马达等部件。介绍了车辆液压储能传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中关键元件之一能量转化元件—变量泵/马达排量的确定方法,推导了确定变量泵/马达排量的计算公式,并以某型公共汽车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系统的能量回收率与变量泵/马达排量的关系,为车辆液压储能传动系统合理匹配变量泵/马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蓄能器 变量泵/马达排量 能量回收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变异设计的多粒度移植结构的划分与再生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彬 张树有 施岳定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为了实现需求驱动的结构变异设计,提出了多粒度移植结构的划分与再生技术。结构变异设计是在现有零件基础上移植多粒度结构,改变零件的拓扑关系,移植结构库的构建是复杂零件结构变异设计的基础。针对多粒度移植结构库中大量的移植结... 为了实现需求驱动的结构变异设计,提出了多粒度移植结构的划分与再生技术。结构变异设计是在现有零件基础上移植多粒度结构,改变零件的拓扑关系,移植结构库的构建是复杂零件结构变异设计的基础。针对多粒度移植结构库中大量的移植结构,引入变精度粗糙集,以知识为载体储存移植结构的属性信息,通过变精度粗糙集对知识粒度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多粒度移植结构的划分与再生,为复杂零件的变异设计提供基础。结合注塑机产品的结构变异设计,构建了注塑机产品的多粒度移植结构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精度粗糙集 结构变异设计 多粒度 移植结构库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磨床动态性能及变速磨削颤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任成高 申晓龙 皮智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6-69,共4页
为提高高速磨削表面质量,系统研究高速外圆磨床动力特性。通过设计动态性能试验,找到了样机的振动薄弱环节和主要振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改进后的高速外圆磨床上进行变速磨削颤振试验,结果证明变速磨削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速磨削... 为提高高速磨削表面质量,系统研究高速外圆磨床动力特性。通过设计动态性能试验,找到了样机的振动薄弱环节和主要振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改进后的高速外圆磨床上进行变速磨削颤振试验,结果证明变速磨削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速磨削颤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外圆磨床 动态性能 再生颤振 变速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路声学共振多级行波热声发动机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爽 罗二仓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0,共7页
针对环路声学共振多级行波热声发动机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环路声学共振4级行波热声发动机无负载工作情况,并比较了环路声学共振4级、8级、16级行波热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这一行波热声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声场分... 针对环路声学共振多级行波热声发动机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环路声学共振4级行波热声发动机无负载工作情况,并比较了环路声学共振4级、8级、16级行波热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这一行波热声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声场分布并通过增大回热器横截面积有效降低了回热器内的粘性流动损失。增加环路声学共振多级行波热声发动机的级数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工作性能,并能够增加整机产生净声功率,降低谐振管消耗声功率的比例,相对传统带驻波谐振管的行波热声发动机更为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 多级 行波热声发动机 变横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参数可变的最小存储再生码
11
作者 王雪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05-309,317,共6页
参数为(n,k,B,d,t)的功能性修复最小存储再生码采用(n,k)删除码策略,依靠d个帮助节点修复t个节点的失效。出于存储空间、修复带宽、可修复节点数等因素的考虑,需要将一个参数为(n1,k1,B,d1,t1)的功能性修复再生码转换为另一个参数为(n2,... 参数为(n,k,B,d,t)的功能性修复最小存储再生码采用(n,k)删除码策略,依靠d个帮助节点修复t个节点的失效。出于存储空间、修复带宽、可修复节点数等因素的考虑,需要将一个参数为(n1,k1,B,d1,t1)的功能性修复再生码转换为另一个参数为(n2,k2,B,d2,t2)的功能性修复再生码,并且希望这个转换过程能够以最小下载数据量的代价进行。针对此问题,采用逻辑节点和物理节点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了一种可变参数的功能性修复再生码,证明了该码可以在不同参数组之间相互转换,而且在转换过程中使用最小下载数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储码 再生码 修复带宽 可变参数码 逻辑节点 物理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analyt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eroelastic effect of profiled rod flying at high velocity
12
作者 Hui-jun NING Nan-peng FENG +2 位作者 Tan-hui WU Cheng ZHANG Hao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The key technique of a kinetic energy rod(KER) warhead is to control the flight attitude of rods. The rods are usually designed to different shapes. A new conceptual KER named profiled rod which has large L/D ratio is... The key technique of a kinetic energy rod(KER) warhead is to control the flight attitude of rods. The rods are usually designed to different shapes. A new conceptual KER named profiled rod which has large L/D ratio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elastic dynamic equations of this profiled rod flying at high velocity after detonation are set up on the basis of Euler-Bernoulli beam, and the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of profiled rod is calculated by semi-analyt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beam. In addition, the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undeformed profiled rod and the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of deformed profiled rod which is caused by the detonation of explosive are simula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CFD/FEM), respectively. A satisfactory agreement of these two methods is obtain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mi-analyt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beam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of profiled rod flying at high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iled ROD DETONATION process variable cross-section beam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Numeric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