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Variable Blank-Holder Forces on the Formability of Aluminum Alloy Sheets during Sheet Metal Forming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Chengzhi Chen Guanlong Lin Zhongqi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54-60,共7页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variable Blank-holder forces (VBHF) on the strain path during sheet metal forming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The formability of select aluminum alloy sh...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variable Blank-holder forces (VBHF) on the strain path during sheet metal forming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The formability of select aluminum alloy sheet was evaluated by theory prediction of forming limit curve based on the M-K metho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BHF on the formability was presen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redictions of strain path, experiments are being carried out using a recently-built multi-points variable blank-holder forces hydraulic pr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rge side BHF with small comer BHF during rectangular box deep drawing can improve the formability of the selected aluminum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t metal FORMING variable blank-holder force strain path FORMING LIMIT CUR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four-axis forced synchronizing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of variable linear trajectory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初升 张士民 +4 位作者 周海沛 李珺 夏云飞 彭利平 王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530-1536,共7页
A new concept of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which has the same effect as traditional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in a new way was put forward.The dynamic model of vibrating screen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wa... A new concept of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which has the same effect as traditional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in a new way was put forward.The dynamic model of vibrating screen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was analyzed when the action line of the exciting force did not act through the centroid of screen box.Moreover,the dynam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centroid and screen surface were obtained.The motions of centroid and screen surface were simulated with actual parameters of the design example in Matlab/Simulink.The results show that not only the amplitude h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9.38 to 4.10 mm,but also the throwing index and vibrating direction angle hav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from 10.49 to 4.59,and from 58.10° to 33.29°,respectively,along the screen surface,which indicates that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ng screen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raditional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only by means of a single angle of screen surface.What's more,such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of variable linear trajectory with greater processing capacity could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force center and the centroid of screen box prop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axis banana vibrating screen forced synchronizing variable linear trajectory dynamics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Critical Blank-holder Forces in Cylindrical cup deep drawing 被引量:4
3
作者 Lin Zhongqin Sun Chengzhi Chen Guanlong Yu Haiya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101-107,共7页
Based on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theory and energy method, the critical blank-holder forces (BHF) of wrinkling and fracture in the cylindrical cup deep-drawing are analyzed. The verify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nd c... Based on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theory and energy method, the critical blank-holder forces (BHF) of wrinkling and fracture in the cylindrical cup deep-drawing are analyzed. The verify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y analysis results. The prediction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Thus, the validated present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may be applied to determinate the suitable B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nk-holder force WRINKLE LIMIT fracture LIMIT sheet metal forming FORMABILITY wind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for free vibration and transient response of bi-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sandwich porous skew-plates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subjected to blast load
4
作者 Hong Nguyen T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83-104,共22页
At the first time,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model and analyze the free vibration and transient response of non-uniform thickness bi-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sandwich porous(BFGSP)skew plates.The who... At the first time,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model and analyze the free vibration and transient response of non-uniform thickness bi-directional functionally graded sandwich porous(BFGSP)skew plates.The whole BFGSP skew-plates is placed on a variable visco-elastic foundation(VEF)in the hygro-thermal environment and subjected to the blast load.The BFGSP skew-plate thickness is permitted to vary non-linearly over both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skew-plate,thereby faithfully representing the real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 itself.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four-node planar quadrilateral element with eight degrees of freedom per node,which is approximated using Lagrange Q_(4)shape function and C^(1)level non-conforming Hermite shape function based on refined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tion plate theory.The forced vib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non-uniform thickness BFGSP skew-plate are fully determined using Hamilton's principle and the Newmark-βdirect integration technique.Accuracy of the calculation program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s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ose from reputable sources.Furthermore,a thorough assessment i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free and forced vibration responses of the non-uniform thickness BFGSP skew-plate.The findings of the paper may b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nd military structures in situations that are prone to exceptional forces,such as explosions and impacts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Hygro-thermal environment variable thickness Free and forced vibration Visco-elastic foundation Skew-p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夏季非均匀增暖的成因研究及展望
5
作者 华文剑 王希 +2 位作者 胡宇涵 冯慧婷 周璐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3,共8页
最近几十年欧亚大陆夏季存在明显的非均匀增暖现象,在欧洲-西亚和东北亚地区增温显著,而中亚的增温幅度较小。欧亚陆面的非均匀增暖,也伴随着该区夏季极端温度事件频发。因此,理解欧亚夏季非均匀增暖的形成机制,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 最近几十年欧亚大陆夏季存在明显的非均匀增暖现象,在欧洲-西亚和东北亚地区增温显著,而中亚的增温幅度较小。欧亚陆面的非均匀增暖,也伴随着该区夏季极端温度事件频发。因此,理解欧亚夏季非均匀增暖的形成机制,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该科学问题,分别从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和外强迫影响两个方面,回顾了有关欧亚夏季非均匀增暖的形成机制和原因,也讨论了欧亚大陆陆面增暖的相关研究要点和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非均匀增暖 外强迫 气候系统内部变率 大西洋多年代际变化 丝绸之路遥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节点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单元模型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耀 胥民尧 +1 位作者 纵岗 侯长超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70,共18页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维可变边中节点单元模型,介绍了边中节点的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显式表达式;随后,将该模型扩展到三维层次,建立了一种可变面中节点单元模型,并将节点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表达式扩展到三维单元.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平面及空间问题的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并通过端部承受弯矩荷载、集中荷载及拉伸荷载的悬臂梁算例,论证了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的数值精度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建立的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此外,疏密网格之间的交界面无需进行任何处理措施,也无需构造插值函数或约束函数,仅依靠疏密网格交界面共用的边中节点(2D)及面中节点(3D)即可确保疏密网格交界面的节点位移协调;同时,模型和方法独立于单元类型、单元维度、节点数量及分布等因素,具有优异的空间可扩展性能及易于程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面力元法 变节点单元 余能原理 悬挂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变位索网结构体系索力识别方法及FAST工程应用
7
作者 付兴 孙思源 +3 位作者 李宏男 李庆伟 李辉 任亮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准确识别FAST索网结构体系的拉索索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变弹性边界支承的拉索索力识别方法。建立了拉索等效单自由度模型,推导了理想铰接与弹性边界支承下拉索频率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拉索中点、两端点的第一阶振型值对第一阶频率进... 为准确识别FAST索网结构体系的拉索索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变弹性边界支承的拉索索力识别方法。建立了拉索等效单自由度模型,推导了理想铰接与弹性边界支承下拉索频率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拉索中点、两端点的第一阶振型值对第一阶频率进行修正,进而提出了基于弦振动理论的主动变位索网结构体系索力识别方法;对单根拉索开展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并开展了参数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及现场实测对FAST索网结构进行索力识别,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工程适用性。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的索力识别相对误差在1%以内,现场实测的索力识别相对误差小于5%。该方法考虑了拉索的复杂边界条件,可避免求解未知边界约束刚度,拓展了传统弦振动理论的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变位索网结构体系 可变弹性边界支承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索力识别 频率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平均力法的圆弧铣刀拐角铣削力预测
8
作者 张俊 郭德敏 +3 位作者 汤伟民 葛姝翌 李怡 落海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3-1094,共12页
在圆弧铣刀铣削壁板类网格结构的拐角轮廓时,刀具和工件的接触区域改变会引起铣削力的变化,增加铣削过程的不稳定性,影响工件加工精度.为此,针对圆弧铣刀拐角铣削力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平均力法的变切宽铣削力精准预测模型.首先,根据... 在圆弧铣刀铣削壁板类网格结构的拐角轮廓时,刀具和工件的接触区域改变会引起铣削力的变化,增加铣削过程的不稳定性,影响工件加工精度.为此,针对圆弧铣刀拐角铣削力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平均力法的变切宽铣削力精准预测模型.首先,根据刀具和工件的几何接触关系,通过将铣削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推导各阶段的刀具径向切削宽度,进而建立随轨迹变化的变切宽函数.其次,结合圆弧铣刀微元铣削力模型,构建变切宽铣削力预测模型.然后,考虑刀具圆角对铣削力系数的影响,对传统平均力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圆弧铣刀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提高变切宽铣削力预测模型在拐角加工中的预测精度.该方法将铣削力系数视为关于刀具轴向高度的函数,分别计算刀具不同部位的铣削力系数,获得不同轴向高度下的铣削力系数函数.最后,以刀具轴向高度及每齿进给量为自变量,设计了40组不同参数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案,并开展了系数辨识实验和铣削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优于传统方法,所构建的变切宽铣削力预测模型能够实现拐角铣削力变化规律的预测,且理论与实验的三向力峰值相对误差小于15%.本文工作为拐角铣削路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铣刀 铣削力 拐角铣削 变切宽函数 铣削力系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证据
9
作者 冯帆 李芳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2,共14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逐步发展为助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何通过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要求,使用变系数生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逐步发展为助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何通过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要求,使用变系数生产函数模型重构了TFP的测度体系,以科学衡量企业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采用2009—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探讨了数字型对外直接投资(数字型OFDI)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开展数字型OFDI显著促进了其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这一效应在不同投资动机下的数字型OFDI中无明显差异,在高数字化转型程度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型OFDI通过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和供应链管理优化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能力提升体现为创新增量提质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供应链管理优化体现为供应链管理效率提高和供应链韧性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现阶段数字型OFDI主要从科技和效能增进路径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其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均能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型对外直接投资 变系数生产函数模型 创新能力 供应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半解析算法
10
作者 王小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为了研究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计算方法,本文提出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复变函数为数学工具,推导开孔无限光板在面内受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函数,由此引入复变函数表达的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和位移影响函数。板筋之间的拉压力看作是... 为了研究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计算方法,本文提出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复变函数为数学工具,推导开孔无限光板在面内受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函数,由此引入复变函数表达的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和位移影响函数。板筋之间的拉压力看作是沿加强筋长度连续分布的无数个集中力,通过板筋之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即板筋接触面上的质点的位移相同,列出位移协调方程,这一方程是奇异积分方程。将所有连续分布的集中力离散成有限个集中力,运用数值解法求解这一方程,则可以求出所有板筋间的集中力。运用数值方法,推导了开孔单筋无限板、开孔双筋无限板和开孔三筋无限板的板筋作用力计算方程。求出板筋间作用力后,加筋板中板的应力函数则为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与各个集中力乘积后的累加求和再加上相应位置的开孔光板应力函数。求出板的应力函数后,板的应力则可以求出;求出板筋作用力后,筋的应力也可以求出。通过算例验证,半解析算法的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开孔加筋无限板 复变函数法 影响函数 应力分析 板筋作用力 开孔板 孔边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期望力阻抗的机器人恒应力加工方法
11
作者 黄进 杨进兴 +2 位作者 谢银辉 黄伟龙 李俊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0,45,共5页
在工业机器人传统恒力抛光方法中,存在随加工部位曲率增大和单位面积内接触面应力增加引起过磨削,针对这个问题,提出面向曲面的工业机器人恒应力加工方法。该方法首次结合赫兹接触理论和阻抗控制,通过赫兹接触理论推导出跟踪不同曲率表... 在工业机器人传统恒力抛光方法中,存在随加工部位曲率增大和单位面积内接触面应力增加引起过磨削,针对这个问题,提出面向曲面的工业机器人恒应力加工方法。该方法首次结合赫兹接触理论和阻抗控制,通过赫兹接触理论推导出跟踪不同曲率表面恒定应力所需的变期望下压力方法,并在普通阻抗难以跟踪曲面表面接触力的问题上引入自适应变阻抗控制,通过自适应变阻抗控制跟踪曲面工件表面的变期望力以实现加工过程恒应力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恒力加工方法在不同曲率表面生成不同应力,而采用的恒应力加工方法可对接触曲面生成恒定应力,且应力最大相对误差为15.5%,应力平均相对误差为2.3%,表明该方法在曲面加工方面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过磨削 恒应力加工 变期望力 自适应变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辐射强迫加速近期冬春季青藏高原东部雪深消融速率
12
作者 廖舒洁 吴其冈 +2 位作者 孙冷 姚永红 户元涛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405,共23页
冬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平均雪深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大约20世纪90年代之前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之后为显著减少趋势。本文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分析1960~1989年和1990~2014年两阶段青藏高原东部冬春季雪深与相关气象要素场(包括气温和降水)... 冬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平均雪深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大约20世纪90年代之前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之后为显著减少趋势。本文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分析1960~1989年和1990~2014年两阶段青藏高原东部冬春季雪深与相关气象要素场(包括气温和降水)和大气环流条件等的趋势及其相互联系。其次选用CESM2模式的三套历史输出资料,包括:(1)全部外部辐射强迫、(2)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和(3)人为气溶胶辐射强迫等不同模拟方案,评估辐射强迫和北大西洋涛动(NAO)对两个阶段冬春季青藏高原东部雪深趋势的分别影响。观测分析表明,1990年以后冬季雪深减少趋势主要由地表气温升高和降雪减少共同导致,而春季雪深减少则主要由地表气温升高所致。对比分析观测和模拟雪深及其与大气变量趋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部辐射强迫或者单独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辐射强迫对1960~1989年间高原东部雪深增加趋势贡献较少,NAO大约解释49%的冬季雪深增加趋势,但对春季增加趋势贡献较少。全部辐射强迫导致青藏高原东部1990~2014年间显著增温,降雪减少,对后期冬春季雪深均持续减少有显著贡献,可以解释后期观测大约29%的冬季和82%的春季站点平均积雪减少趋势。其中温室气体强迫和气溶胶辐射强迫对高原增温均有显著贡献,共同导致冬春季高原东部雪深的减少。NAO指数下降趋势可解释1990~2014年青藏高原东部冬季积雪雪深减少的22%,但对春季雪深减少贡献较小。随着未来人为温室气体增加和气溶胶排放减少,预期高原东部增暖将进一步加剧,冬春季节高原东部雪深将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雪深 年代际变化 辐射强迫 北大西洋涛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水平段超深井连续管钻塞作业受力分析
13
作者 张宇敏 付悦 +3 位作者 曲宝龙 马卫国 刘少胡 付必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4,共8页
为了准确预测连续管钻塞作业的下入深度,并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在考虑井眼轨迹、连续管浮重、管套摩擦力、连续管屈曲以及工具组合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软绳模型,采用变摩擦因数、变壁厚连续管,考虑流体拖曳力影响,建立了... 为了准确预测连续管钻塞作业的下入深度,并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在考虑井眼轨迹、连续管浮重、管套摩擦力、连续管屈曲以及工具组合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软绳模型,采用变摩擦因数、变壁厚连续管,考虑流体拖曳力影响,建立了连续管作业力学分析模型;结合超深井(S9P1H井)现场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结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井液拖曳力会导致连续管载荷增大,变摩擦因数有利于减小连续管载荷;变壁厚减小了连续管应力,减轻了连续管疲劳,延长使用寿命;采用直径60.3 mm连续管,即使在高达20和25 kN的钻压下,连续管仍可钻至井底,说明变摩擦因数、变刚度力学模型能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强钻塞作业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超深井钻塞作业连续管延伸能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塞作业 超深井 力学模型 变壁厚连续管 下入深度 拖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底力的平衡评估人机交互系统研究
14
作者 陈诺 张彦 +1 位作者 曹大迪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1167,1175,共8页
针对现有平衡能力评估系统中存在的人机互动性差、交互系统反馈较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平衡能力评估人机交互策略,研制平衡能力评估装置,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足底力的平衡评估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以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 针对现有平衡能力评估系统中存在的人机互动性差、交互系统反馈较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平衡能力评估人机交互策略,研制平衡能力评估装置,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足底力的平衡评估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以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变量和足底力分布信息为平衡评估特征参数,实现静态、主动性以及反应性平衡能力的评估;以足底压力信息为输入信号,通过CoP跟踪、CoP轨迹图的绘制以及平衡评估特征值进行平衡能力评估。平衡能力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传感器能准确实时地采集数据,绘制的CoP轨迹图能准确反映人体的重心偏移情况。该人机交互系统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体平衡能力评估的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力数据 平衡能力 CoP变量 平衡评估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前角变螺旋圆弧立铣刀瞬时铣削力建模与系数标定方法
15
作者 齐书韬 李佳奇 +2 位作者 郑书材 徐金亭 孙玉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1-687,696,共8页
不等前角变螺旋立铣刀可有效抑制加工颤振,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并可有效降低刀具崩刃风险,然而,因各齿刀刃几何参数各异,现有模型已难以实现其切削力的准确预测,为此,提出了不等前角变螺旋圆弧立铣刀的切削力精确建模与系数标定新方法。... 不等前角变螺旋立铣刀可有效抑制加工颤振,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并可有效降低刀具崩刃风险,然而,因各齿刀刃几何参数各异,现有模型已难以实现其切削力的准确预测,为此,提出了不等前角变螺旋圆弧立铣刀的切削力精确建模与系数标定新方法。给出了变螺旋圆弧立铣刀切削刃的几何及位置关系表达式,建立了考虑刀具跳动和各齿刃形变化的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计算模型和微元切削力预测模型;提出了切削力系数与跳动参数并行标定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并基于线性最小二乘法及斜角切削理论给出了模型参数初值的高效求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切削力预测的幅值与波形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预测误差在15%以内,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前角 变螺旋铣刀 侧铣 铣削力 切削力系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工件的机器人视觉打磨系统:路径规划与力控制研究
16
作者 毛坤 朱学军 +1 位作者 杨旭东 余坼操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1,共11页
为提高机器人打磨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的机器人打磨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光相机获取工件表面点云数据,通过RANSAC算法去除背景,并采用点云切片算法划分行间距。随后,使用Douglas-Peuker算法对路径点进行抽稀,并... 为提高机器人打磨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的机器人打磨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光相机获取工件表面点云数据,通过RANSAC算法去除背景,并采用点云切片算法划分行间距。随后,使用Douglas-Peuker算法对路径点进行抽稀,并基于直接估计法计算法线,从而生成精确的打磨路径。为了实现稳定的力跟踪,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阻抗控制策略。通过MATLAB Simulink仿真平台,对比了PID控制方法、恒阻抗控制方法和自适应变阻抗控制方法在平面、弧面和复杂曲面环境下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变阻抗控制方法在力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在模拟打磨实验中,搭建了基于FANUC M-10ia/12型机器人和CX5020-0111控制器的打磨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不同形状工件表面的有效性,尤其在复杂曲面环境中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RANSAC算法 力跟踪 自适应变阻抗控制 复杂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机构摩擦系数试验表征及其阻滞力计算分析
17
作者 王云雷 罗忠 +2 位作者 余稀 赵江 许春阳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8,共6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等典型运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摩擦系数变化不明确,以及摩擦系数对阻滞力影响不清楚等问题,在以旋转和往复2种运动方式下的材料级摩擦系数测试试验基础上,开展摩擦系数及其对机构阻滞力影响分析。对典型... 针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等典型运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摩擦系数变化不明确,以及摩擦系数对阻滞力影响不清楚等问题,在以旋转和往复2种运动方式下的材料级摩擦系数测试试验基础上,开展摩擦系数及其对机构阻滞力影响分析。对典型运动机构实际材料开展摩擦系数测试试验,分析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基于改进Coulomb摩擦模型对材料级摩擦系数进行表征;将表征后的摩擦系数带入到动力学模型中进行求解计算,分析摩擦系数对机构阻滞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平均动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小,而相对滑移速度对摩擦系数影响较小。接触面润滑条件下使平均动摩擦系数减小35%,动摩擦系数更加稳定;当材料磨损达到稳定磨损阶段,动摩擦系数减小57%;静叶调节机构关节轴承内外圈相对滑动速度未达到最大动摩擦临界速度,且关节轴承摩擦所导致的阻滞力较小,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叶调节机构 摩擦系数 表征方法 阻滞力 压气机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机直播气力式变径精量排肥系统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徐春保 张栋津 +3 位作者 董万静 李浩鹏 余秋丽 丁幼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39,共12页
针对油菜机直播过程不同田块的作业速度和施肥农艺要求差异较大,不同作业速度排肥精度难以保证,存在施肥滞后性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排肥口开度调节+转速控制+气力输送”的油菜机直播气力式变径精量排肥系统。首先对变径结构、气-... 针对油菜机直播过程不同田块的作业速度和施肥农艺要求差异较大,不同作业速度排肥精度难以保证,存在施肥滞后性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排肥口开度调节+转速控制+气力输送”的油菜机直播气力式变径精量排肥系统。首先对变径结构、气-肥混合结构、气流分配结构、导肥结构等结构的关键参数进行设计;并通过排量标定试验,构建排肥器转速与排肥口开度-排量关系模型,搭建双变量精量排肥控制系统。排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排肥器转速为30~120 r/min,排肥口开度为15~25 mm时,对应排量为4.27~61.41 g/s,可满足施肥量为225~600 kg/hm^(2)时2.5~12.0 km/h的油菜机直播作业需求。排肥精度、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同行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96.30%~98.66%、2.58%~8.62%,2.81%~6.85%,上述各项指标满足相关作业标准要求;排肥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气力输送装置的排肥系统比,气力式变径精量排肥系统,在工作排量3.25~61.25 g/s范围内时,无堵塞现象,显著提高肥料颗粒流动速度,滞后时间缩短4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在300~600 kg/hm^(2)范围内,作业速度3.2~12.1 km/h变化时,系统精准控制排肥口开度和排肥转速,排肥精度不低于95.07%。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机直播精量排肥装备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机直播 气力输送 变径 油菜 排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变厚度轧制金属流动规律及轧制力研究
19
作者 王小巩 王赛 +4 位作者 卢日环 张思佳 张广基 刘相华 陈连生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1,共8页
以中间薄两边厚类型的横向变厚度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厚度区实际成形特点,进行了包括弯展轧制和展平轧制两步工艺的横向变厚度轧制试验研究,得到了厚区厚度1.75 mm,薄区厚度1.35 mm的平直板材。试验结果发现薄区的变形机制为轧向延伸... 以中间薄两边厚类型的横向变厚度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厚度区实际成形特点,进行了包括弯展轧制和展平轧制两步工艺的横向变厚度轧制试验研究,得到了厚区厚度1.75 mm,薄区厚度1.35 mm的平直板材。试验结果发现薄区的变形机制为轧向延伸和横向伸长的复合变形。为了揭示了横向变厚度轧制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开展了横向变厚度轧制成形的有限元模拟。通过对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和金属流动特征进行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薄区进入变形区后,一部分金属应变由以弯曲变形为主转变为轧向延伸和横向宽展复合变形,一部分金属应变则由宽向伸长转变为轧向延伸。此外,对变形区进行了简化,推导了适用于横向变厚度轧制的轧制力计算模型,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变厚度 弯展轧制 展平轧制 金属流动 应力状态 轧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变螺旋铣削力模型标定方法
20
作者 王杰 尹书强 +2 位作者 陈圣然 张芷甄 姜尚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0,共6页
变螺旋角刀具有良好的铣削抑振性能,对其铣削力模型进行准确标定是实现变螺旋铣削力、加工稳定性精确预报等工作的基础。针对标定过程中仿真力与实验力的相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刃啮合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相位同步策略。该策略根据... 变螺旋角刀具有良好的铣削抑振性能,对其铣削力模型进行准确标定是实现变螺旋铣削力、加工稳定性精确预报等工作的基础。针对标定过程中仿真力与实验力的相位同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刃啮合力瓣面积最大原则的相位同步策略。该策略根据变螺旋角铣刀几何构型及时域内单刃铣削特征,通过在特定时间段内寻找最大力瓣面积实现实验力与仿真力相位同步,然后基于遗传算法对未知参数进行逆辨识,最终实现力系数和跳动参数的同步标定。所提方法的可靠性通过侧铣实验得到验证,采用标定的力系数和跳动参数预报的变螺旋铣削力获得与实测力高度吻合的逼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旋角铣刀 力系数 跳动 标定 相位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