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腔微型无油涡旋空压机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羽丰 王宇轩 +2 位作者 赵远扬 李连生 何鸿斌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针对非对称腔微型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排气损失较为严重的问题,给出了根据2个工作腔的内容积比设计排气孔的方法。利用CFD仿真方法,分析了不同间隙和海拔高度下非对称腔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特性和性能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针对非对称腔微型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排气损失较为严重的问题,给出了根据2个工作腔的内容积比设计排气孔的方法。利用CFD仿真方法,分析了不同间隙和海拔高度下非对称腔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特性和性能变化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排气孔能够减少17.85%的过压缩量,减少了排气损失;当径向间隙从10μm增大到30μm时,压缩机容积效率从89.68%下降到16.02%,等熵效率从78.69%降低到32.84%;对流量、功率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试验,得到试验质量流量与模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9.09%,功率在排气压力为0.26 MPa时的最大误差为8.90%。相关结果对于降低非对称腔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损失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腔涡旋空压机 排气孔 性能模拟 变工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直接空冷机组变工况特性 被引量:72
2
作者 周兰欣 杨靖 杨祥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78-82,共5页
以3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考虑了排汽管道的压损,排汽口至空冷凝汽器入口间水蒸汽柱高度压力及排汽管对环境散热量,建立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做出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特性曲线,同时分析了空冷凝汽器压力及管道... 以3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考虑了排汽管道的压损,排汽口至空冷凝汽器入口间水蒸汽柱高度压力及排汽管对环境散热量,建立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做出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特性曲线,同时分析了空冷凝汽器压力及管道压损的变工况特性。计算验证了排汽热负荷、排汽管道压损、迎面风速和环境温度是影响直接空冷机组排汽压力的主要因素,且在迎面风速和环境温度一定时,排汽管道压损在热负荷范围内存在一最不利最大值,对于空冷机组的管道设计及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排汽压力 变工况 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直接空冷机组变工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周兰欣 杨靖 杨祥良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68,217,共5页
以6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考虑排汽管道的压损,排汽口和凝汽器入口间水蒸汽柱高度压差及排汽管对环境散热量,建立了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并作出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特性曲线,分析了空冷凝汽器压力及管道压损... 以6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考虑排汽管道的压损,排汽口和凝汽器入口间水蒸汽柱高度压差及排汽管对环境散热量,建立了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并作出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特性曲线,分析了空冷凝汽器压力及管道压损变化时的机组特性,对于空冷机组的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汽轮机 凝汽器 直接空冷 排汽压力 变工况 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近等温压缩空气耦合储能过程热压匹配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文 令兰宁 +4 位作者 李瑞雄 王海洋 陶瑞 金鹏 王焕然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25-3434,共10页
利用液体活塞机构强化储能过程压缩空气与环境的热量传递,可以有效降低压缩热耗散,提升储能过程电能向空气压力势能的转换效率。考虑到绝热压缩与近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优势,本工作将近等温压缩与绝热压缩方式进行合理融合提出了复合压... 利用液体活塞机构强化储能过程压缩空气与环境的热量传递,可以有效降低压缩热耗散,提升储能过程电能向空气压力势能的转换效率。考虑到绝热压缩与近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优势,本工作将近等温压缩与绝热压缩方式进行合理融合提出了复合压缩空气储能,通过建立不同压缩空气方式的热力计算模型,深入分析了绝热压缩与近等温压缩耦合作用下的高效储能特征,澄清了近等温压缩对储能系统高效运行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压缩空气储能过程的㶲效率高于传统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同时,近等温压缩空气对复合压缩空气储能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即变压排气液体活塞近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㶲效率比恒压排气高3%,且变排气压工况下能够更好适应储气室内压力的变化,弱化储气室充气过程的温度效应;近等温压缩空气过程增加喷淋能够使㶲效率提升3.3%,且不同时段喷淋对液体活塞近等温压缩空气效能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塞 复合压缩 空气储能 喷淋 恒压与变压排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空冷机组排汽管道流量分配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振起 袁猛 周楠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39,77,共4页
对某电厂1000MW直接空冷机组的排汽管道系统进行研究,建立处于高位布置的排汽管道上升管段的几何模型。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汽轮机处于不同工况下,管道内蒸汽流动情况进行模拟,得出机组不同流量下管道压损和流量分配特征并采用变... 对某电厂1000MW直接空冷机组的排汽管道系统进行研究,建立处于高位布置的排汽管道上升管段的几何模型。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汽轮机处于不同工况下,管道内蒸汽流动情况进行模拟,得出机组不同流量下管道压损和流量分配特征并采用变管径的方法降低了压损,均衡各分配管流量。模拟结果表明:蒸汽流量大小对汽机排汽管道蒸汽分配情况基本无影响,通过增大支管管径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排汽管道流量分配不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排汽管道 变管径 流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科研楼实验排风系统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锐明 禚玉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3,共4页
详细分析了各种常见科研排风设备的特点和控制方式,提出了连续风量和临时风量的概念,以此核算每个设备的排风量,进而得到房间的排风量,以连续风量和考虑了同时利用系数的临时风量之和作为总风量进行排风机选型,并考虑风机噪声控制和尾... 详细分析了各种常见科研排风设备的特点和控制方式,提出了连续风量和临时风量的概念,以此核算每个设备的排风量,进而得到房间的排风量,以连续风量和考虑了同时利用系数的临时风量之和作为总风量进行排风机选型,并考虑风机噪声控制和尾气净化。以房间为单位根据其用途和内部设备进行补风方案设计,优先选择余风量控制方式补风,并根据资金情况选择建设新风管道并进行热回收,或采用分布式空气源热泵。控制分为设备、房间、楼宇3个层级。即:以设备为单位考虑排风,以房间为单位考虑补风,从整栋楼宇进行分级控制。还需要优良的设备安装和系统联调作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连续风量 临时风量 文丘里阀 变风量 排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MW直接空冷机组变工况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兰欣 杨靖 杨祥良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0,124,共4页
以2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考虑排汽管道的压损,排汽口和凝汽器入口间水蒸汽柱高度压差及排汽管道对环境散热量,建立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做出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特性曲线,同时分析了凝汽器入口压力及管道压损... 以2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考虑排汽管道的压损,排汽口和凝汽器入口间水蒸汽柱高度压差及排汽管道对环境散热量,建立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变工况数学模型,编程计算做出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特性曲线,同时分析了凝汽器入口压力及管道压损的变工况特性,对于空冷机组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凝汽器压力 变工况 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风量排烟系统对地下汽车库火灾疏散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培红 宫宇奇 汪侃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7-551,共5页
目的研究变风量排烟系统对地下汽车库火灾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Fire Dynamic Simulator)对某地下汽车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工况下的火灾释热速率和中央通道1.8 m高度处的平均温度、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以及人员... 目的研究变风量排烟系统对地下汽车库火灾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Fire Dynamic Simulator)对某地下汽车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工况下的火灾释热速率和中央通道1.8 m高度处的平均温度、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以及人员疏散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与定风量排烟系统相比,变风量排烟系统对火场温度和火灾烟气有很好的控制效果,250s~350s时火灾释热速率有大幅下降,疏散出口安全性有所提高.结论对于该车库,300 s时将排烟量从30次/h换气次数增加到40次/h时,排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汽车库火灾 变风量排烟系统 疏散安全性 火灾动力学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智能联动调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磊 王凯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63,共9页
现有长距离掘进通风调控研究多局限于局部通风机本身进行变频调风,少有针对长距离掘进工作面按需供风导向的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长距离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智能调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由井下监控系统、通风异常调控系统、地面... 现有长距离掘进通风调控研究多局限于局部通风机本身进行变频调风,少有针对长距离掘进工作面按需供风导向的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长距离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智能调控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由井下监控系统、通风异常调控系统、地面工作站组成。井下监控系统通过对井下通风机、风筒和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局部通风机工作异常状态的研判预警、对风筒内部漏风情况的动态分析及对实际供需风量的动态预测。通风异常调控系统通过识别井下通风参数异常情况,制定不同参数不同等级的风险协同处置策略,实时显示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等参数分布的具体情况。地面工作站挖掘工作面风流状态与风筒参数的潜在规律,形成风流−风筒调控模型,根据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动分布状态实现对风筒的实时调控;同时建立理论供风量、实际供风量、实际需风量相匹配的变频预测调风模型,基于变频调风模型和实时通风参数确定通风机运行频率,通过通风机智能变频实现按需供风,并在通风异常情况下,基于瓦斯涌出量预测和风排瓦斯极限能力辅以钻孔瓦斯抽采控制工作面瓦斯浓度,实现对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安全保障。以转龙湾煤矿23303掘进工作面为例,对风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面风流分布状态,为掘进工作面风速传感器的布置调整提供依据。提出2种通风联动调控方式,即常态下变频调风和异常情况下调控排风:在常态下通过供需匹配分析确定通风机运行频率,实现通风机的智能变频调风;在通风异常情况下采用4种调控排风规则,保障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安全,同时达到节能减排效果。构建了局部通风系统健康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和健康指数,实现对局部通风系统的实时健康“体检”,并定量显示不同指标的风险等级,确保局部通风系统处于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掘进工作面 局部通风 按需供风 通风联动调控 变频调风 调控排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