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废FCC催化剂的陶瓷/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1
作者 俞嘉睿 黄海霞 +5 位作者 滕礼扬 董傲轩 蒋英 肖客松 吴雪平 张先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为了实现对废弃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FCC)的高值化再利用,提出采用高能球磨法,将炭黑颗粒均匀负载在废FCC(SFCC)表面,并调控炭黑的负载量,通过高温烧结得到陶瓷/碳复合材料。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 为了实现对废弃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FCC)的高值化再利用,提出采用高能球磨法,将炭黑颗粒均匀负载在废FCC(SFCC)表面,并调控炭黑的负载量,通过高温烧结得到陶瓷/碳复合材料。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陶瓷/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炭黑负载量对陶瓷/碳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后生成的陶瓷基体使得复合材料阻抗匹配优异,而炭黑颗粒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基体中构成导电网络,为复合材料提供介电损耗。当炭黑负载量为8%(质量分数)时,在1300℃烧结制备的陶瓷/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当匹配厚度为3.1 mm时,最小反射损耗值达到-49.93 d B;当匹配厚度为2.0 mm时,最大有效吸收带宽可达到5.2 GHz。这主要得益于复合材料内部的极化效应、电导损耗和良好的阻抗匹配。此外,废催化剂中含有的重金属经过烧结后转化为尖晶石得以固定在复合材料中,实现了对SFCC催化剂的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CC催化剂 炭黑 烧结 陶瓷/碳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工业固废制备氧化铁红及其在陶瓷黑色料中的应用
2
作者 段宁 彭绍鑫 +2 位作者 陆成龙 张银凤 张帆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32-4544,共13页
钛工业固废中的富铁尾泥因常年堆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实现富铁尾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本研究通过酸浸-除杂-氧化-煅烧工艺路径,利用其中铁资源生产的氧化铁红作为铁源,制备铁铬尖晶石并将其应用在黑色陶瓷。考察了初始Fe^(2+)浓... 钛工业固废中的富铁尾泥因常年堆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实现富铁尾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本研究通过酸浸-除杂-氧化-煅烧工艺路径,利用其中铁资源生产的氧化铁红作为铁源,制备铁铬尖晶石并将其应用在黑色陶瓷。考察了初始Fe^(2+)浓度、反应物摩尔比及氧化温度对氧化铁黄晶种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氧化铁红、氧化铁红形成铁铬尖晶石及黑色陶瓷发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富铁尾泥酸浸提纯后得到氯化亚铁溶液,在Fe^(2+)浓度为0.4 mol/L、反应物摩尔比为2.2∶1、氧化温度为35℃的条件下,所得的氧化铁黄晶种在750℃煅烧温度下制备出纯度为98.875%、平均粒径为2.973μm、圆棒状、结晶度高的氧化铁红。以此为原料,在1280℃煅烧制备得到的铁铬尖晶石在黑色陶瓷色板发黑效果最好,色度值L^(*)为37.35,与标样相比仅相差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钛 工业固废 氧化铁红 铁铬尖晶石 黑色陶瓷色料 空气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金时期雁北地区黑釉瓷艺术特征研究
3
作者 管家庆 宁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5,共6页
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雁北地区黑釉瓷的制作工艺、器型特征、装饰纹样和艺术表现,并分析黑釉瓷的审美价值与其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和启示。黑釉瓷在辽金时期发展鼎盛,雁北地区在该时期处于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交界线上,因此,这... 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雁北地区黑釉瓷的制作工艺、器型特征、装饰纹样和艺术表现,并分析黑釉瓷的审美价值与其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和启示。黑釉瓷在辽金时期发展鼎盛,雁北地区在该时期处于北宋与辽、南宋与金的交界线上,因此,这个地区产出的黑釉瓷不论从器型还是装饰上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本文旨在传承发展黑釉瓷器中精彩的艺术文化,通过其在装饰艺术中应用与发展,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的瓷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釉 陶瓷 装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微等离子体氧化黑色陶瓷层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仕明 钱翰城 +2 位作者 Samir H.Awad 邱华 黄丽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6,31,共4页
 介绍了微等离子体氧化工艺用于铝合金表面生成黑色陶瓷膜的技术,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膜层色泽的影响,并讨论了着色工艺中易出现的缺陷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氧化 黑色陶瓷膜 缺陷 铝合金 工艺参数 着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0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陶瓷膜显色特性及着色机理 被引量:22
5
作者 郝建民 魏小旖 +1 位作者 陈永楠 陈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陶瓷膜,并且讨论黑色膜的显色机理。方法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制备出不同黑色度的陶瓷膜,通过测色仪及EDS,XPS,SEM等测定膜层的显色特性、成分和表观形貌。结果 Na2WO4和NH4VO3添加量对膜层... 目的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陶瓷膜,并且讨论黑色膜的显色机理。方法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制备出不同黑色度的陶瓷膜,通过测色仪及EDS,XPS,SEM等测定膜层的显色特性、成分和表观形貌。结果 Na2WO4和NH4VO3添加量对膜层显色特性和表观形貌影响较大,随着二者添加量的增加,膜层黑色度增加,表面粗糙度减小。结论微弧氧化过程中,电解液中的WO42-和VO3-参与了成膜反应,生成了V2O5,V2O3,WO x和WO3等具有黑色显色特性的氧化物,并分布于整个膜层和多孔结构中,这是黑色显色特性的主因。随着Na2WO4和NH4VO3添加量的增加,显色氧化物在膜层和孔结构中存在的数量增加,使得膜层粗糙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黑色陶瓷膜 显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陶瓷膜微滤技术浓缩草浆黑液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江丽 施汉昌 钱易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6,共3页
采用0.8μm无机陶瓷微滤膜对碱法草浆黑液进行微滤,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并对微滤的截留液及透过液的木质素、COD、固形物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透过液COD的截留率达60%以上,木质素的截留率达85%以上.微滤3.5h后木质素浓缩比为2.47.
关键词 陶瓷膜 微滤 浓缩 草浆黑液 透过液 截留率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IR/ACM/PZT/CB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晏研 陈喜荣 +2 位作者 黄光速 潘启英 吴锦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制备了CIIR/ACM/PZT/CB复合材料,通过测试该材料的振动衰减时间对其阻尼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材料不同的电阻与其阻尼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材料电阻率在102.5Ω.cm~109.5Ω.cm,且压电陶瓷含量在30%~40%时,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 制备了CIIR/ACM/PZT/CB复合材料,通过测试该材料的振动衰减时间对其阻尼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材料不同的电阻与其阻尼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材料电阻率在102.5Ω.cm~109.5Ω.cm,且压电陶瓷含量在30%~40%时,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阻尼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压电陶瓷 炭黑 衰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裹炭黑色料及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包启富 常启兵 +1 位作者 王霞 董伟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1-42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SiO2混合溶胶,以碳素为炭黑来源,混合溶胶经快速凝胶化后得到初始粉体,经还原气氛煅烧后,得到ZrSiO4包裹炭黑色料。采用XRD、TEM,TG/DTA等手段测试所得粉体,实验结果显示,1150℃,还原气氛煅烧,Zr(OH)4-Si(OH)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SiO2混合溶胶,以碳素为炭黑来源,混合溶胶经快速凝胶化后得到初始粉体,经还原气氛煅烧后,得到ZrSiO4包裹炭黑色料。采用XRD、TEM,TG/DTA等手段测试所得粉体,实验结果显示,1150℃,还原气氛煅烧,Zr(OH)4-Si(OH)4混合凝胶能够转化为ZrSiO4,TG/DTA结果显示煅烧后的ZrSiO4包裹炭黑色料在氧化气氛下煅烧,质量损失只有3%,煅烧后的色料依然保持黑色,说明ZrSiO4能够实现对炭黑的包裹,包裹率较高。TEM照片显示多个炭黑颗粒嵌入致密的ZrSiO4颗粒中,这与Zr(OH)4-Si(OH)4混合溶胶的凝胶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色料 黑色色料 包裹炭黑 硅酸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黑瓷的制造工艺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修大鹏 王启春 +2 位作者 杨玉国 谷胜利 孙启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3,共3页
介绍了利用提钒尾渣制造钒钛黑瓷的工艺方法,并对钒钛黑瓷的各种性能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提钒尾渣 钒钛黑瓷 能源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Al_2O_3-SiO_2系黑色装饰微晶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峰 娄广辉 郝先成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2,157,共4页
为了研究制备黑色装饰微晶玻璃,使用Fe2O3、Ni2O3、Co2O3等着色剂,研究了其对微晶玻璃装饰板材的颜色、烧结和晶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着色剂种类、含量以及热处理制度,并利用KRD与SEM等技术研究了黑色装饰微晶玻璃的结构.研究表... 为了研究制备黑色装饰微晶玻璃,使用Fe2O3、Ni2O3、Co2O3等着色剂,研究了其对微晶玻璃装饰板材的颜色、烧结和晶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着色剂种类、含量以及热处理制度,并利用KRD与SEM等技术研究了黑色装饰微晶玻璃的结构.研究表明:以Fe2O3、Co2O3组合和Fe2O3、Co2O3、Ni2O3的组合都可制得黑色系列玻璃与花纹清晰的黑色微晶玻璃;100g玻璃配合料中,较合理的着色剂用量为:Fe2O3-5g,Co2O30.15-0.25g,Ni2O30.2-0.4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AL2O3-SIO2系统 微晶玻璃 黑色 着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黑色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长过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鲁成 王青 +3 位作者 梁军 李青彪 彭振军 刘百幸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30-3438,共9页
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通过在硅酸盐电解液中加入NH_4VO_3,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陶瓷膜。利用分光光度计、热震试验评价黑色膜层的光吸收性能以及与铝合金基体的结合状况,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研究黑色膜层的生长过程。结果... 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通过在硅酸盐电解液中加入NH_4VO_3,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黑色陶瓷膜。利用分光光度计、热震试验评价黑色膜层的光吸收性能以及与铝合金基体的结合状况,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研究黑色膜层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黑色微弧氧化膜层具有优异的吸光性能,但抗热震性能较差,表层易发生剥落。黑色膜层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基体的氧化为主,得到的膜层颜色较浅,与基体结合紧密;而后期以电解液中化合物的沉积为主,膜层颜色加深,并与前期生长的膜层发生分层,导致膜层的结合力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黑色陶瓷膜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烧结法制备六铝酸钙多孔材料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天清 李楠 李友胜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9-311,323,共4页
以轻质碳酸钙和工业氧化铝为原料 ,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六铝酸钙多孔材料 ,并借助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 (130 0℃、14 0 0℃、15 0 0℃、16 0 0℃ )、炭黑加入量 (0~ 4 0 % )对多孔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 以轻质碳酸钙和工业氧化铝为原料 ,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六铝酸钙多孔材料 ,并借助XRD和SEM等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 (130 0℃、14 0 0℃、15 0 0℃、16 0 0℃ )、炭黑加入量 (0~ 4 0 % )对多孔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制备六铝酸钙多孔材料的最佳煅烧温度为 15 0 0℃ ;添加炭黑可以改变六铝酸钙多孔材料的显微结构 ,随着炭黑加入量的增加 ,六铝酸钙片状晶体的厚度减小 ,多孔材料的气孔率增加 ,耐压强度下降。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对多孔材料的耐压强度的要求 ,炭黑的加入量不宜超过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法 碳酸钙 氧化铝 六铝酸钙多孔材料 制备 煅烧温度 炭黑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芯型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晓东 王桂芹 +2 位作者 段玉平 李伟平 刘顺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6-460,共5页
为了提高吸波剂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一定厚度的炭黑薄膜的钛酸钡复合粒子.并利用XRD和TEM方法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导电性能、电磁参数以及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钛酸... 为了提高吸波剂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包覆有一定厚度的炭黑薄膜的钛酸钡复合粒子.并利用XRD和TEM方法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导电性能、电磁参数以及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钛酸钡颗粒的直径在50-70nm之间,包覆层厚度为10-20nm.包覆工艺显著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并提高了介电常数,而且随着复合粒子在吸波材料基体中的含量不同,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当吸收材料中复合粒子含量达到或超过20wt%时,复合粒子明显改善了吸收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芯型结构 钛酸钡 炭黑 复合陶瓷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过滤及原料配比对速溶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天山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英英 董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143,共4页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绿茶比例的增大,产品的品质先是提高后是下降,以在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20%的绿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红茶 陶瓷膜过滤 原料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陶复合材料电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焰 夏金童 +1 位作者 邵浩明 卢学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7-61,共5页
通过在陶瓷基体原料(高岭土)中添加炭系导电原料(石墨、炭黑),经球磨混合、模压成形和烧结工艺制得炭/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N)、数字测温仪等分析和测试了所研制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电热性能。结果表明... 通过在陶瓷基体原料(高岭土)中添加炭系导电原料(石墨、炭黑),经球磨混合、模压成形和烧结工艺制得炭/陶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N)、数字测温仪等分析和测试了所研制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电热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的烧结条件下,炭系导电原料不会和陶瓷基体发生反应,其导电性不会受到影响。单一石墨和炭黑含量超过30和25wt%或石墨加炭黑混合(m石墨:m炭黑=1:1)导电原料含量超过30wt%时, 可在炭/陶复合材料内部形成良好的连续导电通道,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发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陶复合材料 石墨 炭黑 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打用黑、黄色陶瓷表面装饰墨水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小琴 汪婷 +1 位作者 邓安民 周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制备了两种与传统陶瓷表面装饰的新技术(喷墨打印装饰技术)配套的新型墨水—黑色与黄色陶瓷表面装饰墨水。它们以陶瓷颜料为基本着色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连续式喷墨打印墨水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标准。经测试,所制墨水的电导率、表面... 制备了两种与传统陶瓷表面装饰的新技术(喷墨打印装饰技术)配套的新型墨水—黑色与黄色陶瓷表面装饰墨水。它们以陶瓷颜料为基本着色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连续式喷墨打印墨水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标准。经测试,所制墨水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粘度等理化性能完全符合喷墨打印墨水的要求,适用喷墨打印陶瓷装饰工艺的需要。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硝酸用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黄色墨水性能的影响。黑色墨水制成时为红棕色,煅烧后为黑色。黄色墨水的制备与实验条件有关,在一定条件下,黄色墨水制成时颜色与煅烧后颜色均为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黑色 喷墨打印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铈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晓宁 郭洋洋 +3 位作者 郭一婧 张彬 朱荣辉 李存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49-1656,共8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获得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锌-铈抗菌白炭黑。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了锌离子浓度、稀土铈离子浓度和反应时间对锌-铈抗菌白炭黑抑菌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了较佳制备条件,锌离子浓度是0.8 mol·L^(-1)、稀土铈离子...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获得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锌-铈抗菌白炭黑。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了锌离子浓度、稀土铈离子浓度和反应时间对锌-铈抗菌白炭黑抑菌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了较佳制备条件,锌离子浓度是0.8 mol·L^(-1)、稀土铈离子浓度是0.005 mol·L^(-1)、反应时间是1.5 h。实验以大肠杆菌为菌种,采用涂布平板法进行抗菌实验。采用SEM、EDS、BET、FTIR和XRD检测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锌-铈抗菌白炭黑结构蓬松,平均粒径较小,为无定形态。锌-铈抗菌白炭黑的比表面积为载体白炭黑的两倍多,更有利于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制品中。锌和铈离子的加入,载体白炭黑的原本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此外,本研究还将锌-铈抗菌白炭黑添加到陶瓷中,获得了具有抗菌性能的抗菌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白炭黑 抗菌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临安天目窑黑釉瓷的科学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家治 陈士萍 +3 位作者 张志刚 邓泽群 周学林 姚桂芳 《陶瓷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185-194,共10页
研究了近来在浙江临安天目山地区发现的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带有兔毫纹的黑釉盏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讨论了这些黑釉瓷的命名问题,胎、釉的特点及其与建阳窑、吉州窑黑釉瓷的区别和某些瓷片中兔毫纹的形成... 研究了近来在浙江临安天目山地区发现的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带有兔毫纹的黑釉盏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讨论了这些黑釉瓷的命名问题,胎、釉的特点及其与建阳窑、吉州窑黑釉瓷的区别和某些瓷片中兔毫纹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技术 黑釉瓷 天目瓷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燃烧法合成Cu-Fe-Cr系超细无钴黑色陶瓷色料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家科 李艳艳 +2 位作者 刘欣 赵学国 王艳香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利用硝酸铜、硝酸铁、硝酸铬和蔗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Cu-Fe-Cr系超细无钴黑色陶瓷色料。采用XRD、SEM和色度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Fe^(3+)/Cr^(3+)比值(摩尔比)和后续热处理温度对合成色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呈色性能的... 利用硝酸铜、硝酸铁、硝酸铬和蔗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Cu-Fe-Cr系超细无钴黑色陶瓷色料。采用XRD、SEM和色度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Fe^(3+)/Cr^(3+)比值(摩尔比)和后续热处理温度对合成色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色料由CuCr_2O_4和Cu Fe_2O_4尖晶石组成,且Fe^(3+)/Cr^(3+)比值对色料中晶体的相对含量和呈色性能有重要影响。当Fe~(^(3+))/Cr^(3+)比值为1/2,热处理温度为1200℃、保温30 min条件下,合成色料的平均粒径为150 nm,色度值L*=20.5,a*=-1.9,b*=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Cr系 黑色色料 溶液燃烧 呈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无钴黑色陶瓷颜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翔 李治桥 +2 位作者 马国军 王强 刘孟珂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8-1329,共12页
黑色陶瓷颜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陶瓷装饰领域,其传统制备工艺需加入氧化钴,但氧化钴的高价限制了黑色陶瓷颜料的发展,因此开发无钴黑色陶瓷颜料成为陶瓷颜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尖晶石型无钴黑色陶瓷颜料因其出色的耐高温性、气氛适应... 黑色陶瓷颜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陶瓷装饰领域,其传统制备工艺需加入氧化钴,但氧化钴的高价限制了黑色陶瓷颜料的发展,因此开发无钴黑色陶瓷颜料成为陶瓷颜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尖晶石型无钴黑色陶瓷颜料因其出色的耐高温性、气氛适应性和化学稳定性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尖晶石型无钴黑色陶瓷颜料的相关研究进展,围绕其呈色机理、制备原料种类和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目前,制备该类陶瓷颜料的原料主要分为化工原料、矿物原料和工业固废,制备工艺则主要包括传统高温固相法、微波焙烧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溶液燃烧法等,所制备颜料的呈色性能主要受原料组成中过渡金属元素之间摩尔比、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相较而言,采用微波焙烧工业固废制备该类陶瓷颜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制备过程中尖晶石形成规律和演变机理以及工业固废所引入的杂质组分对颜料性能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陶瓷颜料 尖晶石 呈色机理 过渡金属元素 铬铁矿 工业固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