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ary Selection of MicroRNA Acting o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in Swine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1
作者 HOU Bo ZHANG Yan-ming NING Peng-bo KANG Kai DENG Li DAI Chen rANG Qing-hai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30-33,共4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microRNAs that act o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in swine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SUVECs). The 3'-and 5'-untranslated regions ( UTR) of CSFV were clo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microRNAs that act o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in swine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SUVECs). The 3'-and 5'-untranslated regions ( UTR) of CSFV were cloned and then inserted into psiCHECH TM-2 plasmids carrying Firefly and Renilla luciferases reporter genes; microRNAs that acted with CSFV were predicted by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he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and inhibitors of the predicted microRNA were co-transfected into SUVECs. The activities of Firefly and Renilla luciferases were detected by luminometry. The PCR products of the CSFV 5'-UTR (373 bp) and 3'-UTR (252 bp)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phoresis on 1% agarose gels. Four microRNAs (ssc-miR-let7c, ssc-miR-106a, ssc-miR-18, ssc-miR-139) were screened out and evaluated. The CSFV 3'-UTR is the important target site of microRNA in SUVECs. The four microRNAs mentioned above had differ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CSFV 3'-UTR, of which the ssc-miR-18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 猪瘟病毒 血管内皮细胞 MICRORNA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小分子RNA 重组质粒 电泳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logeny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Occurring in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es
2
作者 Jiang Qing-yun Gao Yu +4 位作者 Li Wei-qun Ding Fan Juergen Richt Ren Yu-dong Li Guang-x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3期57-65,共9页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a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pigs. But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mbination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SFVs. Therefore, ...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a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pigs. But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mbination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CSFVs. Therefore,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62 fulllength genome CSFV strains, isolated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potential recombination events, with the recombinant sequences being analyzed with the SimPlot and RDP programs. The results identified a mosaic virus, Chinese CSFV HCLV(2)(AF091507.1), which is the one naturally emerged recombinant CSFV with two recombination breakpoints at 2 484 and 2 900 bp of the genome alignment. Its two putative parental-like strains were CSFV Shimen(AF092448.2) and CSFV strain C/HVRI(AY805221.1). Thi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id occur in natural CSFV populations. It had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SFV, and revealed that recombina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high genetic diversities of CSF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HYLOGENY genetic d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基因部分表位区重组猪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林青 张刘辉 +3 位作者 陈曦艋 马世杰 宋月 陈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5-1824,共10页
【目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是当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两种重要病原,目前无高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本试验旨在构建含有CSFV E2基因部分表... 【目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是当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两种重要病原,目前无高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本试验旨在构建含有CSFV E2基因部分表位区的重组PRV毒株,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开发同时预防CSFV和PRV的二联疫苗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包含CSFV E2蛋白B/C/D/A 4个表位区的一段基因插入pG-EGFP重组质粒的BamHⅠ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G-E2AD-EGFP;然后将质粒转染已接种PRV三基因缺失毒株rPRV NY-gE^(-)/gI^(-)/TK^(-)的ST细胞,在ST细胞内发生同源重组,利用蚀斑纯化法拯救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rPRV-E2AD-EGFP。使用CRISPR/Cas9敲除载体敲除EGFP基因,经蚀斑纯化得到无荧光的重组病毒rPRV-E2AD。利用PCR扩增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病毒rPRV-E2AD的E2基因A-D表位区表达情况。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法检测不同理化性质处理后病毒增殖情况,对重组病毒培养特性、理化特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和病毒蚀斑纯化,得到了同时表达CSFV E2AD抗原和EGFP的重组病毒rPRV-E2AD-EGFP。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EGFP基因,得到了无EGFP基因表达的重组病毒rPRV-E2AD。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该毒株表达蛋白大小约27 ku,与预期CSFV E2AD抗原大小一致。rPRV-E2AD毒株与亲本株在ST、IPEC-J2、PK-15、Vero细胞中生长特性基本一致,均在感染后12 h引起细胞融合,36 h出现细胞脱落。理化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毒株与亲本株在相同理化条件处理下,培养特性相似。【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重组病毒rPRV-E2AD,且外源基因不影响亲本株的增殖特性,试验结果为研发重组CSFV E2基因活载体疫苗提供了候选毒株,也为PRV活载体疫苗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CSFV) 伪狂犬病病毒(PRV) 重组病毒 E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西南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健康猪群4种重要疫病的病原学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赵婵娟 鄢行安 曹立亭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定期的病原学检测能够为规模化猪场在疫病暴发前或发病初期提供明确的预警信号。本试验聚焦于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和贵州三省市,对部分规模化猪场中健康猪群携带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 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定期的病原学检测能够为规模化猪场在疫病暴发前或发病初期提供明确的预警信号。本试验聚焦于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和贵州三省市,对部分规模化猪场中健康猪群携带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进行调查和分析。在2022—2024年每年3—5月,从西南地区10个区县的47家规模化猪场的健康仔猪群中采集了5 349份全血样本和4 275份鼻拭子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所有样本进行了PRRSV、PRV、CSFV和HEV检测。结果显示,PRRSV、PRV和CSFV在西南地区已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西南地区临床健康猪群中经典PRRSV(C-PRRSV)毒株的阳性率分别为0.22%(4/1 811)、0.27%(5/1 831)和0(0/1 707),高致病性PRRSV(HP-PRRSV)毒株的阳性率分别为0.28%(5/1 811)、0.16%(3/1 831)和0.18%(3/1 707);PRV的阳性率分别为0.07%(1/1 505)、0.19%(3/1 541)和0(0/1 229);CSFV的阳性率分别为0.28%(5/1 811)、0(0/1 831)和0(0/1 707)。然而,HEV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从2022年的0.11%(2/1 811)、2023年的0.44%(8/1 831)增加到2024年的1.23%(21/1 707)。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的规模化猪场已经实现了对PRRSV、PRV和CSFV的有效预防和净化;但在生猪流动性较大的区域,仍能零星监测到相关病毒。与此同时,快速上升的HEV阳性率应引起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对HEV的监测和防控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伪狂犬病病毒(PRV) 猪瘟病毒(CSFV) 戊型肝炎病毒(HEV) 病原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弱毒标记疫苗候选株RecC-M1垂直传播可能性评价
5
作者 许翰坤 曹统 +6 位作者 王作欢 张鹏超 蓝胜芝 吴桃芬 杨香林 李肖梁 方维焕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猪瘟病毒(CSFV)弱毒标记疫苗候选株RecC-M1在猪群中的垂直传播能力,采用二次免疫方案,以5.0×10^(3.5)TCID_(50)的RecC-M1经颈部肌肉注射接种12头后备母猪,另从试验猪场随机挑选20头按常规免疫程序以750 RID剂量给后备母猪接... 为探究猪瘟病毒(CSFV)弱毒标记疫苗候选株RecC-M1在猪群中的垂直传播能力,采用二次免疫方案,以5.0×10^(3.5)TCID_(50)的RecC-M1经颈部肌肉注射接种12头后备母猪,另从试验猪场随机挑选20头按常规免疫程序以750 RID剂量给后备母猪接种猪瘟弱毒C株疫苗作为对照。接种后观察试验母猪临床症状并记录其产仔情况;首免后3、5、7、14 d采集母猪鼻拭子和肛拭子样品,并于母猪妊娠中期和分娩当日进行尾静脉采血,qPCR检测各组猪的病毒血症及排毒情况,ELISA检测猪血清中分别针对BVDV1和CSFV相应抗原的抗体水平;所有接种RecC-M1的母猪在生产当天留取2头新生仔猪(共24头)并在其吮吸初乳前安乐死后剖检,观察主要脏器大体病变情况,采集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膀胱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血液样品用于猪瘟病毒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母猪免疫后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接种后2周内的拭子样品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妊娠中期和分娩时血清中的RecC-M1 E2和BVDV1-E rns特异性抗体均维持在较高水平,RecC-M1接种母猪的胎均仔数、死胎数和弱仔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RecC-M1接种母猪所产24头新生仔猪的剖检发现,扁桃体、淋巴结、脾脏、肾脏和膀胱均未见出血、肿大等病变;组织学结果显示,扁桃体、淋巴结、脾脏和肾脏的组织结构正常,均未见有出血性变化;仔猪血样和组织样品均无病毒核酸检出,亦未见抗体阳性。结果表明,CSFV弱毒标记疫苗候选株RecC-M1对母猪及仔猪都是安全的,不发生病毒的垂直传播,为该疫苗后选株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弱毒标记疫苗 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与口蹄疫二联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评价
6
作者 高洁 袁红 +12 位作者 焦云娟 李坤 李平花 杨宇轩 黄书伦 郭海洋 邱酉飞 包慧芳 孙普 李冬 刘在新 卢曾军 白兴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研制猪瘟(CSF)与口蹄疫(FMD)二联疫苗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真核表达系统瞬时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后经AKTA蛋白纯化仪和Hi Trap TALON纯化柱纯化,采用SDS-PAGE检测重组E2蛋白(r E2)的表达与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 为研制猪瘟(CSF)与口蹄疫(FMD)二联疫苗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真核表达系统瞬时表达猪瘟病毒(CSFV)E2蛋白后经AKTA蛋白纯化仪和Hi Trap TALON纯化柱纯化,采用SDS-PAGE检测重组E2蛋白(r E2)的表达与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 E2与His-Tag单克隆抗体(MAb)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在约50 ku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纯化后在约50 ku处出现单一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50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r E2获得了表达且纯化效果较好,反应原性较强。将纯化后的r E2与灭活的口蹄疫病毒(FMDV)O/Tibet/99株混合后经ISA 201佐剂乳化制备二联疫苗,将小鼠分为4组:CSFV E2+FMDV(20μg^(+)1μg)组、CSFV E2(20μg)组、FMDV(1μg)组及PBS阴性对照组。于第1 d和21 d分别将相应疫苗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6周龄~8周龄的各组雌性BALB/c小鼠,首免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采血,利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后42 d各组小鼠血液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的占比;采用ELISA检测免疫后42 d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E2组、FMDV组和E2+FMDV组小鼠产生的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水平均显著和极显著升高(P<0.05、P<0.01、P<0.0001);E2+FMDV组与E2组和FMDV组小鼠血清中CSFV和FMDV的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E2组、FMDV组和E2+FMDV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的占比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PBS组(P<0.05、P<0.01、P<0.0001);E2+FMDV组与E2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FMDV组相比,E2+FMDV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的占比极显著升高(P<0.01),而另外两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ELISA检测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PBS组(P<0.05、P<0.01),E2+FMDV组与二者单独免疫组小鼠IFN-γ的分泌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E2+FMDV二联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与单独免疫E2亚单位疫苗和FMD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当,CSFV E2蛋白与FMDV灭活病毒的联合免疫是可行的。综上,本研究首次制备的CSFV E2+FMDV二联苗可作为防控CSF和FMD的一种潜在候选疫苗,为这两种病毒二联甚至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E2蛋白 口蹄疫 二联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原表位的鉴定
7
作者 林琪虹 李长尧 +2 位作者 张朝霞 宋厚辉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制备猪瘟病毒(CSFV)鼠源E2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E2蛋白(rE2),将其免疫BALB/c小鼠后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1株能够稳定分泌E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3D5。经MAb... 为制备猪瘟病毒(CSFV)鼠源E2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E2蛋白(rE2),将其免疫BALB/c小鼠后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1株能够稳定分泌E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3D5。经MAb亚类鉴定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3D5 MAb为IgM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3D5 MAb与293T细胞中过表达的E2蛋白及CSFV感染猪肾细胞(PK-15细胞)后(感染后不同时间)天然表达E2蛋白的反应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3D5 MAb与PK-15细胞中天然表达E2蛋白的反应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E2蛋白的293T细胞和感染CSFV的PK-15细胞中(感染后12 h)均出现了40 ku左右的特异性条带。IFA结果显示,感染CSFV的PK-15细胞中出现红色荧光。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3D5 MAb均能够与过表达的和天然表达的E2蛋白有较强的反应性。利用一系列表达截短的重组E2片段,通过western blot鉴定3D5 MAb识别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E2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的157REKPFPHRMD167为3D5 MAb的抗原表位。本研究首次制备了CSFV E2蛋白的MAb,并对其进行了表位鉴定,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SFV E2蛋白的结构、功能、抗原表位的筛选及新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子内佐剂的ASFV重组蛋白制备和免疫效果评价
8
作者 李玉林 周方方 +4 位作者 闫生辉 于巧玲 王继创 石盼盼 王云龙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了探究两种分子内佐剂促吞噬肽Tuftsin和破伤风毒素肽TT联合作用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蛋白P753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了ASFV结构蛋白P72、P54和P30的优势表位并构建重组载体pET-28a(+)-p753和pET-28a... 为了探究两种分子内佐剂促吞噬肽Tuftsin和破伤风毒素肽TT联合作用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蛋白P753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了ASFV结构蛋白P72、P54和P30的优势表位并构建重组载体pET-28a(+)-p753和pET-28a(+)-p753-Tuftsin-TT,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和透析复性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ot-ELISA)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将2种重组蛋白与兽用商品化疫苗佐剂ISA 61 VG混匀后免疫小鼠,通过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分泌水平来评价2种重组蛋白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结果显示,2种重组蛋白在37℃、0.5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4 h时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且表达量最高,经纯化复性后均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小鼠后,P753组和P753-Tuftsin-TT组抗体水平均在首免42 d进入平台期,抗体水平均高于PBS组,其中,P753-Tuftsin-TT组抗体水平最高,抗原刺激指数和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含量极显著高于P753组(P <0.000 1)。结果表明,分子内佐剂Tuftsin和TT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P753重组抗原引起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为ASFV亚单位疫苗佐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分子内佐剂 亚单位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猪瘟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遵宝 杨凯 +2 位作者 李天增 李俊辉 莫小兵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本文综述了猪瘟活疫苗、猪瘟E2亚单位疫苗和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发展历程和免疫保护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常用的猪瘟活疫苗和猪瘟E2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影响因素和缺陷,明确了未来猪瘟疫苗研发及猪瘟防控和净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猪瘟 免疫保护 C株 E2亚单位疫苗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在家兔上的免疫原性分析
10
作者 张晓玲 何兴林 +6 位作者 张梦迪 李鹏飞 孙玉梅 马海龙 朱红梅 张梦佳 李文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01-231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猪瘟E2纳米颗粒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以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序列为模板,对其胞外域进行人源密码子优化,通过293F哺乳动物细胞真核表达系统制备E2、E2-pFc(E2与猪源抗体的Fc片段融合表达)、SpyTag-E2(E2与Sp...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猪瘟E2纳米颗粒疫苗,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以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序列为模板,对其胞外域进行人源密码子优化,通过293F哺乳动物细胞真核表达系统制备E2、E2-pFc(E2与猪源抗体的Fc片段融合表达)、SpyTag-E2(E2与SpyTag融合表达)以及纳米骨架蛋白LS(lumazine synthase-protein A),原核表达系统纯化纳米骨架蛋白mi3(mi3-SpyCatcher),进一步组装成纳米颗粒LS-E2-pFc NP和mi3-E2 NP,并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试验进行鉴定,各组蛋白分别与ISA201佐剂乳化,制备亚单位疫苗。选用1.5~2.0 kg重的日本长耳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7组,包括空白对照组(n=3)、PBS阴性对照组(n=3)、E2组(n=5)、E2-pFc组(n=5)、LS-E2-pFc NP组(n=5)、mi3-E2 NP组(n=5)和CSFV E2商业化亚单位疫苗组(n=3)。于0、21 d进行肌肉注射免疫,42 d将CSFV C株经耳缘静脉按照100 RID50·只-1进行攻毒,通过阻断ELISA、中和试验、体温监测和RT-qPCR等试验评估兔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水平、兔体定型热反应以及脾脏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各组分蛋白成功表达,纯化后的蛋白条带单一,纯度较高。透射电镜可观察到粒径在10~70 nm的纳米颗粒结构,动态光散射试验观察到mi3-E2平均粒径(68 nm)大于mi3(42.73 nm),LS-E2-pFc平均粒径(42.4 nm)大于LS(13 nm)。免疫试验结果表明,E2、E2-pFc、LS-E2-pFc NP、mi3-E2 NP疫苗和商业化亚单位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攻毒前7 d,血清中特异性抗体阻断率均在89%以上,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后,PBS阴性对照组出现典型的兔体定型热反应,其余免疫组的体温变化不明显;攻毒后7 d,E2、E2-pFc、LS-E2-pFc NP、mi3-E2 NP疫苗和商业化亚单位疫苗组的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10392.4、1∶37168.4、1∶75473.6、1∶20201.8、1∶2407,其中,LS-E2-pFc NP组的中和抗体水平最高。RT-qPCR结果显示,E2组有一只兔检出低拷贝的病毒载量,拷贝数为5.83 copies·μL^(-1),其余免疫组未检到病毒载量。以上结果显示LS-E2-pFc NP免疫组效果最好,中和抗体水平最高。这种“标记”疫苗可以对自然感染和免疫接种的动物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猪场净化猪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亚单位疫苗 自组装纳米疫苗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PC对猪瘟病毒在PK-15细胞中增殖的影响
11
作者 何俊瑶 宋梦昭 +2 位作者 纪甜甜 罗燕 邓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共5页
旨在探究高尔基体支架蛋白GOPC对猪瘟病毒(CSFV)增殖的影响,为其在CSFV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设计合成3条靶向猪GOPC基因的siRNA,验证对GOPC mRNA的干扰效率。以高效siRNA序列为基础,干扰GOPC在PK-15细胞表达,接毒... 旨在探究高尔基体支架蛋白GOPC对猪瘟病毒(CSFV)增殖的影响,为其在CSFV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设计合成3条靶向猪GOPC基因的siRNA,验证对GOPC mRNA的干扰效率。以高效siRNA序列为基础,干扰GOPC在PK-15细胞表达,接毒后检测GOPC敲低情况下CSFV的增殖状况。同时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CSFV感染后PK-15细胞中GOPC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OPC敲低的PK-15细胞中CSFV基因组拷贝数显著上升,IFA也检测到GOPC敲低后CSFV E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在CSFV感染PK-15细胞后,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宿主细胞GOPC的表达量出现了下调趋势,但在感染后24 h出现短暂上调。因此,从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断GOPC蛋白抑制CSFV的增殖复制,而CSFV则可以通过调节细胞GOPC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自身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GOPC蛋白 病毒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12
作者 牛鑫鑫 沈冬冬 +2 位作者 李芳 步志高 赵东明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5-21,50,共18页
非洲猪瘟(ASF)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野猪或家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动物传染病。ASFV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急性感染死亡率可高达100%,是目前对全球养猪行业最具威胁性的疫病之一。由于减毒活疫苗在免疫保护效力方面的... 非洲猪瘟(ASF)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野猪或家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烈性动物传染病。ASFV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急性感染死亡率可高达100%,是目前对全球养猪行业最具威胁性的疫病之一。由于减毒活疫苗在免疫保护效力方面的突出优势,被认为是短周期内最有希望的ASF疫苗。总结了ASF减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基于病毒基因组复制必需基因缺失、多基因家族(MGF)基因缺失、介导红细胞吸附基因缺失、其他ASFV功能基因缺失,以及多毒力基因联合缺失等方向的ASF基因缺失候选疫苗研究成果,以期为ASF减毒活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E^(rns)和E2蛋白的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的建立
13
作者 向蕊 朱利塞 +3 位作者 赵小刚 应碧云 王贵平 贾爱卿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本研究利用原核系统表达了猪瘟病毒(CSFV)E^(rns)和E2串联蛋白,通过切胶纯化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ELISA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与商品化试剂盒以及IFA试验进... 本研究利用原核系统表达了猪瘟病毒(CSFV)E^(rns)和E2串联蛋白,通过切胶纯化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ELISA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与商品化试剂盒以及IFA试验进行平行比较,评估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好、准确率高且适用于临床猪瘟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蛋白 E^(rns)蛋白 串联表达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非典型瘟病毒、经典猪瘟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4
作者 许浩文 陈军光 +6 位作者 马琼琼 潘杏明 郭美君 朱伟群 周莹珊 董婉玉 王晓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经典猪瘟病毒(CSF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属于黄病毒科重要成员,从临床症状难以区分且三者的混合感染。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PPV 5'UT... 猪非典型瘟病毒(APPV)、经典猪瘟病毒(CSF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属于黄病毒科重要成员,从临床症状难以区分且三者的混合感染。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鉴别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PPV 5'UTR基因、CSFV E2基因和JEV E基因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将公司合成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LKO.1-APPV-5'UTR、pLKO.1-CSFV-E2和pLKO.1-JEV-E按体积比1:1:1混合后均为(1×10^(8)拷贝/μL)作为模板,经反应条件优化,初步建立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的三重q PCR方法。以本研究构建的APPV慢病毒、CSFV慢病毒、JEV慢病毒,以及猪流感病毒、猪Delta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诺如病毒的基因组为模板,采用建立的该方法检测,评估其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检测到APPV、CSFV、JEV的慢病毒,而其他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选取1×10^(1)拷贝/μL~1×10^(8)拷贝/μL的混合质粒标准品和1×10^(1)TU/m L~1×10^(6)TU/m L的三种混合慢病毒液分别作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pLKO.1-APPV-5'UTR、pLKO.1-CSFV-E2和pLKO.1-JEV-E的检测限均为1×10^(2)拷贝/μL,对3种慢病毒的检测限均为1×10^(2)TU/mL。以1×10~7拷贝/μL、1×10^(5)拷贝/μL、1×10~3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混合物作为模板,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低于4.5%。利用本研究建立的三重qPCR和已发表的3种病原的SYBR Green qPCR检测方法对111份临床样品(75份猪肛拭子样品和36份猪组织病料样品)分别检测,结果显示,该三重qPCR方法与已发表的APPV、CSFV、JEV SYBR Green qPCR方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9.10%、100%、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的检测APPV、CSFV、JEV的三重TaqMan q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三者临床样品的快速鉴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非典型瘟病毒 经典猪瘟病毒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三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CSFV感染猪睾丸支持细胞对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影响
15
作者 马尧丹 俞晖 +4 位作者 陈海恩 杨阳开心 葛书君 吴江 康恺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2,共11页
为探究猪瘟病毒(CSFV)感染对猪睾丸支持细胞(ST)mRNA表达谱的影响,本试验以感染CSFV 24和48 h的ST细胞和未感染ST细胞为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染色检测CSFV E2蛋白的表达;构建4个cDNA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对... 为探究猪瘟病毒(CSFV)感染对猪睾丸支持细胞(ST)mRNA表达谱的影响,本试验以感染CSFV 24和48 h的ST细胞和未感染ST细胞为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染色检测CSFV E2蛋白的表达;构建4个cDNA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并筛选血睾屏障相关DEG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WB和IIF对DEGs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SFV感染24和48 h后,ST细胞均表达了E2蛋白;与Control 24 h相比,CSFV 24 h的ST细胞共鉴定出86个显著差异DEGs(P <0.05);与Control 48 h相比,CSFV 48 h的ST细胞共鉴定出1 481个显著差异DEGs(P <0.05)。DEGs极显著富集在27个GO功能条目上,主要包括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P <0.01);极显著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P <0.01)。DEGs的qPCR验证结果显示,与Control 24 h相比,CSFV 24 h的CLDN11、H2AFX和CDH2表达量极其或极显著上调(P<0.001或P <0.01),TJP1、OCLN和GJA1表达量显著下调(P <0.05);与Control48 h相比,CSFV 48 h的FASLG、TGFB1、IL-6和H2AFX表达量极其或极显著上调(P <0.001或P <0.01),TJP1、OCLN、GJA1、CLDN11和CDH2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 <0.01)。差异表达蛋白WB验证结果显示,与Control 24 h相比,CSFV 24 h的TJP1、CLDN11和GJA1蛋白表达量极其或极显著下调(P <0.001或P <0.01),CLDN11蛋白表达量极其显著上调(P <0.001);与Control 48 h相比,CSFV 48 h的TJP1、CLDN11、OCLN和GJA1蛋白表达量极其或极显著下调(P <0.001或P <0.01)。IIF结果显示,与Control 48 h相比,CSFV 48 h的TJP1蛋白相对荧光面积极显著下调(P <0.01),CLDN11、OCLN和GJA1蛋白相对荧光面积显著下调(P <0.05)。以上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CSFV感染24和48 h均会影响ST细胞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为进一步探究CSFV对ST细胞屏障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CSFV) 猪睾丸支持细胞 mRNA差异表达 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2020-2024年猪瘟免疫抗体监测分析
16
作者 刘志伟 宋娜 +2 位作者 董俊 张清瑞 吴薇 《猪业科学》 2025年第6期61-64,共4页
0引言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猪霍乱,是一种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及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猪瘟,且感染不具有季节性,常年... 0引言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猪霍乱,是一种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及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猪瘟,且感染不具有季节性,常年均可感染。猪瘟曾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是我国优先防控的动物疫病,被我国农业农村部门长期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并且农业农村部在2022年度修订了《动物疫病一、二、三类病种名录》,已将该病列入动物传染病二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猪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春霞 张洋 +5 位作者 欧云文 刘雪霜 吴亚 潘琴 任绍科 邓书明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群引起的一种高度急性、烈性传染病。ASFV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遗传变异多样,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尚无可靠疫苗用于猪群免疫,防控难度较高。...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群引起的一种高度急性、烈性传染病。ASFV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遗传变异多样,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尚无可靠疫苗用于猪群免疫,防控难度较高。自2018年传入我国后,ASF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对ASFV的不断深入研究,相关诊断技术、疫苗和防控药物已取得显著成果。文章系统总结了ASF诊断技术、疫苗、中西药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ASF防控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病毒 诊断技术 疫苗 中药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片状载体培养生产工艺研究
18
作者 许冬 商琦 +5 位作者 侯丹丹 张辰羽 张星 虞慎义 张肖玲 曹锋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提高猪瘟抗原的病毒含量,减少猪瘟疫苗的副反应,降低生产成本,对猪瘟病毒片状载体培养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将ST细胞接种到片状载体上培养,设计了最佳细胞接种密度、接毒量、一收时间、二收时间、连续收获间隔时间、连续收获次数、成... 为提高猪瘟抗原的病毒含量,减少猪瘟疫苗的副反应,降低生产成本,对猪瘟病毒片状载体培养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将ST细胞接种到片状载体上培养,设计了最佳细胞接种密度、接毒量、一收时间、二收时间、连续收获间隔时间、连续收获次数、成品免疫效果的试验方法,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按照0.5×10^(6)/mL的密度接种片状载体培养,72 h后弃去原培养液,加入含7%猪瘟种毒的细胞维持液继续培养,每72 h收获换液一次,可连续收获6次以上,猪瘟抗原的病毒含量能达到1×10^(7) RID/mL,比传统转瓶生产工艺提高了10~20倍,且制备的成品免疫效果良好。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瘟病毒片状载体培养的最佳生产工艺,验证了片状载体培养抗原的免疫效果,为高品质猪瘟疫苗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片状载体 病毒含量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CSFV、PCV2和PRRSV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19
作者 王翠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为确诊广西柳州某商品代育肥猪的发病原因并控制疫情。[方法]通过现场调研、观察临床症状和解剖,采集病死猪的脾、肺、肾、淋巴组织、粪便和环境棉拭子进行实验室荧光RT-PCR/PCR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通过现场调... [目的]为确诊广西柳州某商品代育肥猪的发病原因并控制疫情。[方法]通过现场调研、观察临床症状和解剖,采集病死猪的脾、肺、肾、淋巴组织、粪便和环境棉拭子进行实验室荧光RT-PCR/PCR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通过现场调研、临床症状观察及剖解初步判断该商品代育肥猪场感染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实验室荧光RT-PCR/PCR检测该商品代育肥猪感染了PRRSV、PCV2型和猪瘟病毒(CSFV)。发病的主要原因为不规范引种、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差、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猪只死亡率降低至0%,腹泻、喘气、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缓解,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猪病防控需加强引种把关、定期监测、疫苗防控及生物安全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混合感染 疫苗防控 猪瘟 猪圆环病毒2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E2亚单位联苗的免疫持续期及效力研究
20
作者 武春芳 禹佳琪 +2 位作者 张建华 王秀斌 狄栋栋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将猪瘟、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二联灭活疫苗(E2+gB+gD,CHO细胞源)免疫断奶仔猪,于一免后第7日、14日、21日,二免后第7日、14日、21日、42日、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9个月、11个月、13个月采血,进行猪瘟ELISA抗体效... 将猪瘟、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二联灭活疫苗(E2+gB+gD,CHO细胞源)免疫断奶仔猪,于一免后第7日、14日、21日,二免后第7日、14日、21日、42日、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9个月、11个月、13个月采血,进行猪瘟ELISA抗体效价检测,并在二免后第13个月进行猪瘟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免疫后第14日至2个月,猪瘟中和抗体水平处于上升期,在免疫第13个月抗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阻断率80%以上;二免后第13个月的疫苗免疫组猪瘟攻毒可达到5/5头保护,保护率100%,未免疫攻毒对照组5/5头发病且死亡。研究表明,猪瘟、猪伪狂犬病基因工程二联灭活疫苗(E2+gB+gD,CHO细胞源)猪瘟效力免疫持续期至少可以达到13个月,能够至少抵抗13个月猪瘟病毒的攻击。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猪瘟E2亚单位联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亚单位联苗 免疫持续期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