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方叶林 朱志刚 陆海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均具有波动提升态势,前者核密度曲线呈现“单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峰距逐渐变窄的右移趋势,后者核密度曲线具有“多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右尾延展度变小的右移趋势。(2)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空间异质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呈现东部沿海城市较高、中西部偏低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东部珠江入海口附近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西北—东南方向移动。(3)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与差异性。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与政府调控负向抑制作用明显;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正向推动作用较大,信息化水平呈负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演化 TOBIT模型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用途管制研究
2
作者 王江波 赵梦涵 +1 位作者 李义姝 苟爱萍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4,共7页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安全和社会发展,但目前区域性风险评估还不够完善。该文选取地质灾害频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体系,得到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用途管制方法与建议。研究发现,研究区地质灾害高...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安全和社会发展,但目前区域性风险评估还不够完善。该文选取地质灾害频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体系,得到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用途管制方法与建议。研究发现,研究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占比18.66%,高危险区面积占比14.76%,高易损区面积约占30%,整体具有高易发、高危险、高易损的特点。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呈现出中部较高、东部和西部较低的总体特征,高风险区面积达到4370.89 km^(2),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深圳等市。该文基于风险防范优先、规划合理引导、分级分类管控等用途管制原则,从边界管控、功能管制、审批管理三个方面提出管制措施,为珠三角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区划 用途管制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泉同 房莲 +2 位作者 张惠东 董琬月 孙建平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为推动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及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 目的: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为推动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及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趋势。结果:2009—2022年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水平持续提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呈现正向溢出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β收敛性特征。结论:三大城市群应继续利用好政策优势,加快推进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重视正向溢出效应,加快推动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同时,重视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和协同发展的作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域辐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卫生人力资源 均衡布局 协同发展 京津冀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永阳 蔡宴朋 张盼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3-1314,共12页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度的碳排放量,碳汇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承载指数表征其净碳排放程度。同时采用Tapio脱钩模型评价该区域的净碳排放和经济效应的脱钩指数进行探讨,结合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识别和分析净碳排放的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产视角碳排放总量处于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75×10^(8)t增长到2020年的4.87×10^(8)t,增长率为178.29%。(2)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碳吸收量由1.84×10^(8)t增长到2.06×10^(8)t,增长率为11.9%。林地和耕地是城市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贡献者,其碳吸收量占总的碳吸收量的97%以上。(3)珠三角地区碳生态承载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地区周边的肇庆、惠州和江门生态承载指数高,与之相反,佛山和东莞的生态承载指数低。(4)碳排放强度因素、能源消耗因素、效率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净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有着显著的作用。提高生态服务和增加绿地管理有助于增强碳汇能力,进而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因此,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加强碳汇能力的提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高碳排放行业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促进区域内低碳、绿色、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该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量 脱钩效应 脱钩指数 LMDI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及碳储量评估
5
作者 朱军桃 黄家毅 +2 位作者 李华磊 陈荣升 任招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3,共12页
为了深入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影响,文章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利用PLUS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2040年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 为了深入探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影响,文章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利用PLUS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2040年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林地与耕地接近等量转换、耕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移是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2)2000—2020年,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为1.65%。(3)预测2040年,在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无约束地向其他用地扩张,碳储量分别减少1505.41万t和1760.54万t;在耕地保护政策下,林地大量流失,碳储量大幅度下降;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受到一定控制,碳储量减少239.64万t。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提高生态系统碳封存能力以及确保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未来土地规划应因地制宜,同时考虑耕地和生态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与珠三角协同创新比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叶堂林 刘哲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4,共15页
围绕着以“研发—中介—应用”为核心群落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次构建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比较分析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特征与差异,结果显示:除中介群落外,京津冀创新群落并不具有规模优势;京津冀和珠... 围绕着以“研发—中介—应用”为核心群落的创新生态系统,依次构建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比较分析了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特征与差异,结果显示:除中介群落外,京津冀创新群落并不具有规模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均呈现创新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的地位差距明显缩小、创新关联程度明显加强、腹地城市创新外向活跃度明显上升的趋势;但珠三角协同创新水平领先于京津冀。通过与珠三角的对比,总结了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并从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创新、推行新型科研模式、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承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园区共同体、探索建设产业创新合作“双向飞地”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珠三角 城市群 协同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蕴琳 赵鹏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利用人口、产业和环境三大维度相关的多源大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测定人口-产业-环境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协调度普遍... 利用人口、产业和环境三大维度相关的多源大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测定人口-产业-环境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协调度普遍较低,呈现明显的高值与低值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城市群内各地级市与不同城乡地域类型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主要受产业维度产业链串联共生度与环境维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人口与产业维度因子间相关性强且呈正相关,但二者与环境维度因子呈负相关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夯实南沙与珠三角西岸地区以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投资网络的区域产业时空联系多尺度动态演化特征分析——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东进 吴仪 +2 位作者 张艳 陈宇 黄博茂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基于多尺度视角,以2000—2020年珠三角投融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尺度方差和泰尔指数分析城市、区县、街镇3个行政单元嵌入下的各级城市网络对珠三角投融资网络的贡献及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珠三角... 基于多尺度视角,以2000—2020年珠三角投融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尺度方差和泰尔指数分析城市、区县、街镇3个行政单元嵌入下的各级城市网络对珠三角投融资网络的贡献及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行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1)珠三角企业间投资关系呈现出从广深双核引领向单核集聚发展的格局演化特征,以区县、街镇空间的表征最明显。(2)珠三角企业投资网络尺度效应显著,其中区县尺度对区域投资网络差异影响最大,街镇尺度次之。(3)企业投资演化呈现出“俱乐部收敛”效应,尺度越大,效应越明显,转移的难度越大,且呈现不同尺度转移分异的趋势。(4)不同产业在空间联系上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投资 多尺度 尺度效应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组织关系的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谷斌 吴坤彦 +2 位作者 汤晟 周天怡 王岩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9,共15页
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网络,分析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结果显示:1) 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企业跨城市联系增强,深圳、... 运用连锁网络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网络,分析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格局。结果显示:1) 2005—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上市企业数量增长迅猛,企业跨城市联系增强,深圳、广州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关联网络的控制中心。2)城市群整体关联结构从2005年的广-珠-深及连线城市组成的单三角形转变为2020年的广-佛-深和广-珠-深及连线城市组成的双三角形,网络密度提升,不对称性减弱,由单区域中心向多区域中心转变。3)分行业看,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间差距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网络联系最强,金融业最弱,制造业居中,深圳、广州双核心地位凸显,肇庆、江门位于网络边缘。4)推动城市群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进一步增强城市间数字经济合作,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边缘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和基础设施;在细分行业上统筹规划行业布局,促进各行业均衡发展,形成数字经济发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网络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数字经济 上市企业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预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绮桐 林锦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21,共10页
土地资源的有序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以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PLUS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土... 土地资源的有序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以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PLUS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结合InVEST模型对各情景下产水量、土壤保持量、生境质量、碳储量和水质净化服务及其变化进行预测,构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从空间上反映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分析2040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PLUS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用于合理预测珠三角土地利用变化。(2)在自然发展情景下,仅土壤保持服务供给水平得到提高;在城市发展情景下,除水质净化服务损失严重外,其他服务供给损失变化与自然发展情景相似;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和碳储量提升幅度最大,而产水量下降幅度最大;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水质净化能力损失最严重。(3)2040年不同情景下珠三角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与2020年相比,生态系统服务总体水平将有所提高,但整体上预测平均值较低。该研究可为未来珠三角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建议,为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丁蓉 杨凯 孙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38,共8页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内涝灾害韧性空间分布上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周边递减,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特征;各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人口素养等维度的发展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内涝灾害韧性抵抗力、适应力与恢复力方面广州、深圳两城具有显著优势,珠三角地区各城市总体处于“梯队式”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是惠州、江门与肇庆的首要障碍因子,社会生活是佛山、东莞与中山的首要障碍因子,生态环境是广州与珠海的首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灾害韧性 CRITIC-TOPSIS组合模型 障碍因子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权衡/协同网络及非线性阈值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婷 李志文 +2 位作者 陈登帅 李辉霞 徐皓帆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78-2291,共14页
非线性关系研究是理解生态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交互作用机理的重要基础。综合运用InVEST、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地理加权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刻画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明确不同服务簇中权衡/协同网络结... 非线性关系研究是理解生态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交互作用机理的重要基础。综合运用InVEST、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地理加权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刻画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明确不同服务簇中权衡/协同网络结构和非线性阈值特征,并据此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建议。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分5种类型,由中部向四周呈圈层分布:都市生态型-生态匮乏型-农业生态型-生态降温型-生态保育型;2)不同服务簇的权衡/协同网络中,碳储存与城市降温维持较稳定的协同关联,其他服务之间则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服务簇的非线性阈值效应中,生态保育型和生态匮乏型最强,农业生态型和生态降温型次之,都市生态型最弱。建议基于关键阈值划定差异化的重点管控区,并结合各服务簇内部关联机理制定针对性的分区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协同 生态功能分区 非线性关系 阈值效应 城市群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安林 牛乐德 周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7,共8页
以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在测度“五化”和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了“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和城市韧性总体... 以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在测度“五化”和城市韧性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了“五化”协调发展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五化”和城市韧性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均处于稳定提升态势,但地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五化”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好,耦合协调类型占研究区的81.48%,失调衰退类占比为18.52%。(3)单因子探测显示,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强弱顺序为城镇化(0.782)>信息化(0.497)>绿色化(0.275)>工业化(0.162)>农业现代化(0.151),“五化”协调因子影响力大小为0.643;交互探测结果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交互影响力均强于单因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调 城市韧性 影响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被引量:106
14
作者 张虹鸥 叶玉瑶 +1 位作者 罗晓云 叶树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6期53-56,共4页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圈)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框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树功 周永章 +1 位作者 麦志勤 金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5,共5页
21世纪城市群将成为新的竞争单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市群发展战略 ,并开始了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战略环境影响高度 ,文章提出了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同时应编制城市群环境规划 ,并就城市群环境问题辨析、城市群环境规划目的任务... 21世纪城市群将成为新的竞争单位 ,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城市群发展战略 ,并开始了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战略环境影响高度 ,文章提出了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同时应编制城市群环境规划 ,并就城市群环境问题辨析、城市群环境规划目的任务、规划理论依据、方法论作了阐述 ,同时 ,还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规划为例 ,对编制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生态环境保护 战略规划 可持续发展 中国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国和 安春江 +5 位作者 范玉瑞 徐琳瑜 李永平 蔡宴朋 李延峰 李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119-7124,共6页
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和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珠三角城市群正面临严重的现代城市生态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制约瓶颈,对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珠江三... 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和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珠三角城市群正面临严重的现代城市生态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制约瓶颈,对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技术"项目将围绕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这一科技需求,对珠三角城市群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研究。项目将针对内部互动复杂、空间组织紧凑、经济关联密切的城市群复合生态系统,开展城市群生态基底核算与健康诊断、城市群代谢模拟与生态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网络设计及生态安全保障技术、城市群生态景观重建与生态空间修复技术、濒海城市群受损生境修复与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以及城市群生态安全调控技术集成及协同监管平台构建与示范等六方面的研究。项目将为珠三角城市群生态问题的识别、评估与调控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及技术示范,由之将为保障该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提供科学支持,并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及态势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胡志仁 龚建周 +1 位作者 李天翔 孙家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着眼于珠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研究,以掌握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时空分异,为地区生态安全维护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基于PSR模型,从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安... 着眼于珠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研究,以掌握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时空分异,为地区生态安全维护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基于PSR模型,从资源、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平均法对珠三角各市及城市群1978—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未来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区域内生态安全呈现出东、西和中部的分异,中部明显低于东、西部。(2)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呈现逐渐下滑态势,较严重的是广州、深圳和珠海市,评价值基本在0.39~0.72之间,处于较安全向不安全等级变化,广州以2008年和2012年为临界点;其余城市(区域)则由较安全下滑至临界安全;未来7年内生态安全趋势不容乐观。(3)惠州和江门市的生态安全曲线波动频繁,在0.43~0.76之间,但变化幅度居中。(4)各城市生态系统子系统承受的压力、做出的响应以及呈现的状态各具特色。未来珠三角各市需因地制宜地采取环境整治措施,以促进城市群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预测 PSR模型 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晓云 汪光焘 +1 位作者 陈鲜艳 房小怡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9-32,I0001,共5页
城市建设发展,即城市化进程会明显改变城市大气环境。因此,在编制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文章以一套新建的评估方法,模拟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相互关系,定量给出不同时段和新近编制的202... 城市建设发展,即城市化进程会明显改变城市大气环境。因此,在编制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文章以一套新建的评估方法,模拟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相互关系,定量给出不同时段和新近编制的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方案对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表明,本研究有助于根据城镇规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情况,在城市规划中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对规划内容提出调整意见,以实现城镇群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镇群 城市协调发展规划 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慎敏 易理强 周寅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3期90-95,共6页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产生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本文拟根据循环型城市内涵,构建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减量利用、污染物减量排放、资源再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等对循环型城市建设绩效的贡献机理,对建设循环型城市提出建设性建议。文章引入“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两个特征向量,将不同时序年份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二维定位。对珠三角城市群1990-2004年城市发展的研究表明,不同年份的评价水平波动性显著,评价水平最大年份值较最小年份值高出0.786,相当于年平均水平的34.2%;由于波动性显著,其变化趋势显著性较低,总的趋势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对不同年份“建设循环度”和“发展协调度”二维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综合绩效水平大部分处于弱循环层次,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相对较高,而城市建设的循环度有待提高,循环经济的社会意识亟待普及和加强。最后就加快珠三角乃至全国循环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型城市 循环经济 绩效评价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转移视角下中国三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段德忠 谌颖 杜德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1-1591,共11页
基于城际间的专利转让数据,从技术转移体系一体化的视角阐释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总体层面和技术供给链层面,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皆未实现,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 基于城际间的专利转让数据,从技术转移体系一体化的视角阐释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总体层面和技术供给链层面,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皆未实现,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大部分城市的技术获取依赖于区内技术转移网络,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次之,但朝着一体化相反方向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最低,大部分城市的技术获取愈发依赖于外部技术转移网络;②在技术销售链层面,仅长三角城市群实现了区域一体化,以上海为核心的一体化技术转移体系正加速形成,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的技术销售愈发依赖于城市群外部,而京津冀城市群则愈发依赖于城市群内部;③三大城市群的技术流动越来越多地跨越边界,区域内技术转移网络越来越无法满足城市群的技术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技术转移 长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