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0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ngwall top-coal caving face in extra-thick coal seams based on an innovative numerical hydraulic support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Jun Guo Wenbo Huang +7 位作者 Guorui Feng Jinwen Bai Lirong Li Zi Wang Luyang Yu Xiaoze Wen Jie Zhang Wenming F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91-505,共15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and surrounding roc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in mining process.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exis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construct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and surrounding roc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in mining process.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exis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construct virtual elements and stress servo control to approximately replace the hydraulic support problem,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new numerical model of hydraulic support with the sam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as the actual hydraulic support by integrat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Rhino,Griddle and FLAC3D,which can realize the simulation of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Based on this model,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supporting strength of hydraulic support on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regulation and coal stability in front of the top coal caving face in extra thick coal seam were researched.Firstly,under different support intensity,the abutment pressure of the bearing coal and the coal in front of it presents the “three-stage”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The influence range of support intensity is 15%–30%.Secondly,1.5 MPa is the upper limit of impact that the support strength can have on the front coal failure area.Thirdly,within a displacement range of 2.76 m from the coal wall,a support strength of1.5 MPa provides optimal control of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ly thick coal seam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Support strength Support-surrounding rock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key control technologies to prevent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occurring at a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large obliquity in deep mines 被引量:7
2
作者 QIN Bo-tao SUN Qing-guo +2 位作者 WANG De-ming ZHANG Lei-lin XU Qi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4期446-451,共6页
In order to prevent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occurring at a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large obliquity in deep mines in China, we hav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and explain ... In order to prevent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occurring at a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large obliquity in deep mines in China, we hav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and explain theoretically the factors affecting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such as rock bursts, high temperatures, high ventilation resistance, slow advancing speed and large obliquity mining. Key technologies to prevent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ccurring in sharply inclined seams in deep mines are pro- posed; these include pouring water, stopping leakage in upper and lower comers of the working face, choking off the goaf and cov- eting the coal. CO concentrations were controlled within two years to less than 15×10^-6 at the upper comer by applying these tech- nologies at the 1410 working face of the Huafeng coal mine. Our method h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is of practical impor- tance in controlling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occurring at a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large obliquity in deep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e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with large obliquity spontaneous coal combus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with narrow pillar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被引量:3
3
作者 Qi Fangkun Zhou Yuejin +3 位作者 Li Jiawei Wang Erqian Cao Zhengzheng Li 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3期417-422,共6页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op coal roof-sag curve is deduced with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By means of a calculating and analytic program, the top coal roof-sag values are calcula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upporting intensities, widths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f-sag values and supporting intensity, width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is analyzed as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gob-side entr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rameters of top-coal control are determined and a supporting plan is proposed for the top-coal control,which is proved to b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by on-site verification.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dvice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in gob-side entry for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Narrow pillar Gob-side entry top 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姿态感知的综放支架主动控顶空间研究
4
作者 曾庆良 雷小万 +3 位作者 孟昭胜 万丽荣 班新亮 胡雨龙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5-660,共16页
综放支架是综放采场关键支护与主动放煤装置,其主动触支顶煤行为可有效引导顶煤智能有序破碎。为开展支架主动扰控顶煤理论及相关研究,明确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触支工作空间,提出一种综放支架各部件相对空间姿态及绝对空间位姿动态感... 综放支架是综放采场关键支护与主动放煤装置,其主动触支顶煤行为可有效引导顶煤智能有序破碎。为开展支架主动扰控顶煤理论及相关研究,明确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触支工作空间,提出一种综放支架各部件相对空间姿态及绝对空间位姿动态感知方法,以期提升综放支架对顶煤碎放过程可控性。首先,借助Denavit-Hartenberg(D-H)方法建立了综放支架空间姿态数学模型,分析得到支架顶梁和放煤机构在各关节节点坐标系与本体坐标系下坐标,明确了综放支架各关键部件之间的相对姿态及运动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放工作面全局感知模型并求解得到了支架的绝对空间位姿数据,获得了工作面顶板、底板倾角对综放支架空间支护姿态影响。其次,提出并计算了综放支架顶梁触支空间和放煤机构支护空间分布模型,获得了综放支架对顶煤的主动调控范围,同时使用初值优选的Levenberg-Marquardt(L-M)优化算法探究支架主动触顶姿态的调控方法与立柱的有效驱动行程。最后,搭建了支架姿态数据采集系统,依托山东省菏泽市赵楼煤矿7303综放工作面获取了支架运动过程中真实空间姿态参数数据,对比理论解算数据与传感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空间位姿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解算的顶梁姿态与传感器测量结果重合率达98.26%,为进一步提高支架的空间位姿感知技术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综放开采 综放支架 触支空间 顶煤调控 触顶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过空巷超前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王栋晨 孙华清 +6 位作者 冯伟斌 王代峰 秦艳华 陈井龙 吕金龙 李然 曹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5,共14页
在遗煤复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常存在与其推进方向交叉的空巷,为提高过空巷时辅运巷和回风巷围岩的安全稳定,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在长壁放顶煤过空巷的开采基础上,结合SolidWorks、Rhino-Griddle、FLAC 3D软件,建立了液压支架支护、... 在遗煤复采过程中,工作面前方常存在与其推进方向交叉的空巷,为提高过空巷时辅运巷和回风巷围岩的安全稳定,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在长壁放顶煤过空巷的开采基础上,结合SolidWorks、Rhino-Griddle、FLAC 3D软件,建立了液压支架支护、锚杆支护、锚杆+支架支护这3种不同的超前支护方式,对比分析了3种超前支护方式对围岩矿压及变形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支护方式,同时探讨了过空巷时液压支架的承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邻近空巷时,液压支架支护方式能有效分担两帮压力和控制围岩变形,但在巷道顶部会出现开采扰动和空巷的应力叠加;锚杆支护方式通过破坏围岩的几何形态对两者的叠加效果进行了有效减弱,但围岩变形控制较差;锚杆+支架支护方式综合两者优势,支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超前支护 过空巷 围岩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下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预测
6
作者 薛冰 鲁海峰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以淮南顾北煤矿12121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收集了22个综放工作面地质资料和底板破坏深度实测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得出了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拟合公式,准确计算出底板采动破坏的深度,并将计算值及3个传统统计公式计算... 以淮南顾北煤矿12121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收集了22个综放工作面地质资料和底板破坏深度实测值,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得出了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拟合公式,准确计算出底板采动破坏的深度,并将计算值及3个传统统计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预测模型拟合公式比传统统计公式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更接近实测值,基本可以满足现场需要。研究成果对淮南矿区煤层综放开采水害防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类似工作面的水害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底板突水 拟合公式 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建庄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张军明 张文 +3 位作者 马壮 阮杰 杨子凡 陈伟 《煤炭技术》 2025年第4期27-32,共6页
采用应力解除法完成了4个测点原岩地应力测量,对建庄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建庄煤矿属于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σ_(H)>σ_(v)>σ_(h)型地应力场,对巷道两帮的稳定性影... 采用应力解除法完成了4个测点原岩地应力测量,对建庄煤矿地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建庄煤矿属于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的σ_(H)>σ_(v)>σ_(h)型地应力场,对巷道两帮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基本呈南北走向,σ_(H)与σ_(v)比值为1.22~1.28,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垂直应力同样作用明显,σ_(H)/σ_(h)较大,水平应力对巷道顶、底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地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为埋深、岩性和断层,主应力值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侧压力系数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主应力值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性,在断层扰动下,地应力方向发生明显偏转。研究成果为建庄煤矿后续矿井布置及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庄煤矿 综放工作面 地应力分布 应力解除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仰采角对放煤工艺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清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3期65-67,共3页
在煤炭开采领域,厚煤层资源的有效开采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厚煤层综采技术因其能实现安全、高效开采而备受青睐。在综采过程中,仰采角的设置受煤层赋存条件、开采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对顶煤的分布、受力状态和放出效果产生显著作用... 在煤炭开采领域,厚煤层资源的有效开采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厚煤层综采技术因其能实现安全、高效开采而备受青睐。在综采过程中,仰采角的设置受煤层赋存条件、开采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对顶煤的分布、受力状态和放出效果产生显著作用。为深入研究仰采角对顶煤放出的影响,采用PFC2D仿真分析技术建立了综采分析模型,模拟了不同仰采角下顶煤的放出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仰采角的增大,放煤时分界面最大下降点逐渐偏离中心线,顶煤形态趋向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艺 仰采角 放煤工艺 顶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段煤柱工作面覆岩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9
作者 李庚 郇恒恒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2期38-42,共5页
赵固二矿以前在对二_(1)煤回采过程中,使用分层开采并留设较宽的区段煤柱。为提高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出将区段煤柱作为独立工作面进行综放开采的遗煤回收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试验,分析了区段煤柱工作面覆岩运... 赵固二矿以前在对二_(1)煤回采过程中,使用分层开采并留设较宽的区段煤柱。为提高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出将区段煤柱作为独立工作面进行综放开采的遗煤回收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试验,分析了区段煤柱工作面覆岩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发现,区段煤柱内部应力呈两侧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工作面回采期间,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于距煤壁5~10m处,显著影响范围为30~35m;液压支架压力数据显示,煤柱“二次见方”时矿压显现明显,区段煤柱回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约为20 m。研究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的区段煤柱仍可作为独立工作面进行综放开采,验证了区段煤柱独立回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孤岛 综放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综采放顶煤回采率的措施及现场实践
10
作者 郝慧君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4期250-252,256,共4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提高综采放顶煤回采率成为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经济效益及资源利用率。通过分析影响综采放顶煤回采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提升回采率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煤矿工程案例,实施...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提高综采放顶煤回采率成为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矿井的经济效益及资源利用率。通过分析影响综采放顶煤回采率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提升回采率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煤矿工程案例,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技术与管理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现场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放顶煤的回采率,降低顶板事故发生率,增加煤矿的经济效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旨在为提升放顶煤回采率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资源节约型开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回采率 措施 实践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放出规律分析及参数优化
11
作者 李斌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4期96-98,共3页
在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采出率偏低,且顶煤破碎后,难以全面分析支架顶部的流动模式及排放特性,直接制约了对放煤技术的选择,从而阻碍了工作面回收效率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某煤矿为例,进行顶煤放出规律研究,并确定适合工作面的放... 在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采出率偏低,且顶煤破碎后,难以全面分析支架顶部的流动模式及排放特性,直接制约了对放煤技术的选择,从而阻碍了工作面回收效率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某煤矿为例,进行顶煤放出规律研究,并确定适合工作面的放煤工艺参数,旨在提高顶煤采出率,降低含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开采 采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瓦斯运移规律与治理技术
12
作者 李鹏 《煤》 2025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解决焦家寨煤矿22115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瓦斯超限问题,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工业应用等方法揭示了煤层瓦斯含量与解吸量的差异性,探究了瓦斯体积分数在采空区内的空间分布规律,设计了走向高位钻孔抽采方案。结果表明:工作面回... 为解决焦家寨煤矿22115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瓦斯超限问题,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工业应用等方法揭示了煤层瓦斯含量与解吸量的差异性,探究了瓦斯体积分数在采空区内的空间分布规律,设计了走向高位钻孔抽采方案。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风侧及采空区深部瓦斯体积分数高,进风侧及浅部区域体积分数低,回风侧采空区高体积分数瓦斯区域宽度大于进风侧。垂直方向上,瓦斯体积分数随层位升高而递增。倾斜方向上,回风侧瓦斯体积分数高于进风侧,且在上隅角区域尤为突出。通过实施走向高位钻孔抽采技术,回风巷最大瓦斯体积分数从0.88%降至0.68%,上隅角从1.4%降至0.86%,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开采 瓦斯治理 高位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覆岩破断及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13
作者 王明星 孙浩 +1 位作者 于海涛 吴国栋 《煤炭技术》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为掌握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以021N2综放工作面为背景,建立基本顶结构力学模型,以最大拉应力为破坏准则,理论计算得到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4.41~39.44 m,周期来压步距为12.37~16.93 m。采用KJ21矿压监测预警系统对支架工作阻力... 为掌握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以021N2综放工作面为背景,建立基本顶结构力学模型,以最大拉应力为破坏准则,理论计算得到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4.41~39.44 m,周期来压步距为12.37~16.93 m。采用KJ21矿压监测预警系统对支架工作阻力、初撑力、工作阻力分布频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可知:工作面呈现大、小周期来压特征,平均周期来压步距分布在10.1~16.0 m,来压动载系数平均为1.71。支架平均末阻力分布在4034.13~4896.12 kN,支架初撑力合格率较低,工作阻力频率分布峰值位置位于3000~4000 kN,占比为36.26%,支架选型能够满足安全开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开采 矿压显现 覆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遗煤自燃规律及收作期间防控技术研究
14
作者 张宝浩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2期124-129,133,共7页
针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及收作期间易自燃的问题,以姚桥煤矿7010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总结了工作面遗煤易自燃的影响因素,综合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给出了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提出7010工作面收作期间“实时监测预警+严控顶... 针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及收作期间易自燃的问题,以姚桥煤矿7010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总结了工作面遗煤易自燃的影响因素,综合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给出了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提出7010工作面收作期间“实时监测预警+严控顶板遗煤+机尾预前注浆+风量合理管控+喷注充填封堵”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监测结果表明,CO浓度均在24 ppm以下,未发现C_(2)H_(4)、C_(2)H_(6)等气体,采空区遗煤自燃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遗煤自燃 数值模拟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综放开采动压影响巷道补强加固技术研究
15
作者 刘骏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130-132,共3页
为解决厚煤层综放开采动压影响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六采区南翼回风大巷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影响回风大巷围岩变形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通过增强围岩承载能力和支护强度等方式,以控制动压影响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并依据六采区... 为解决厚煤层综放开采动压影响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六采区南翼回风大巷围岩控制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影响回风大巷围岩变形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通过增强围岩承载能力和支护强度等方式,以控制动压影响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并依据六采区南翼回风大巷现场的地质条件,制定了具体的补强加固技术方案。工程应用后,回风大巷在后续使用期间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得以解决,在6305工作面采动影响下顶板位移量控制在了58 mm以内,变形量整体较小,且未出现锚杆索失效或喷浆层破裂等情况,现场采用的补强加固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应对动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综放开采 锚网索补强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片帮治理研究
16
作者 张宇航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225-227,共3页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煤壁稳定性差、片帮等问题,以5607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分析了片帮影响因素并提出以提高煤体强度为主的片帮治理措施。依据现场情况,提出在采面回采巷道内、主撤巷道内布置注浆钻孔,对...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煤壁稳定性差、片帮等问题,以5607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分析了片帮影响因素并提出以提高煤体强度为主的片帮治理措施。依据现场情况,提出在采面回采巷道内、主撤巷道内布置注浆钻孔,对末采阶段煤体进行加固,并具体给出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工程应用后,末采范围内破碎煤体得到有效加固,工作面末采期间基本不出现片帮情况,为5607大采高工作面高效收尾创造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破碎煤体 片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切顶卸压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分析
17
作者 宋永明 《陕西煤炭》 2025年第3期36-40,共5页
针对埋深较大、煤层较厚的综放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18工作面实际生产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研究方法,计算得出煤柱理论宽度应为24.63 m,并采用FLAC ^(3D)模拟验证了切顶卸压效果,对... 针对埋深较大、煤层较厚的综放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以不连沟煤矿F6218工作面实际生产条件为背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研究方法,计算得出煤柱理论宽度应为24.63 m,并采用FLAC ^(3D)模拟验证了切顶卸压效果,对比了不同宽度煤柱应力及塑性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可以切断顶板应力传播路径,护巷效果显著,且巷道切顶后煤柱宽度可进一步优化;煤柱留设宽度为26 m时,煤柱内部应力集中程度较为缓和,塑性区范围稳定,且存在一定范围的弹性核,满足现场实际生产需要。煤柱钻孔窥视表明,留设26 m煤柱切顶后,煤柱内部存在一定范围的未破坏区域,有利于维护巷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综放工作面 煤柱优化 切顶卸压 钻孔窥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采面边角煤一次增架开采技术应用
18
作者 马旭升 高翔 《江西煤炭科技》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为保证枣泉煤矿110201(Ⅲ)综放工作面边角煤安全回采,通过分析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针对该工作面条件提出了一次增架开采技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边角煤一次增架开采技术是将所需增加支架提前安装于增架切眼,同时采用铺设阻燃聚酯纤维增... 为保证枣泉煤矿110201(Ⅲ)综放工作面边角煤安全回采,通过分析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针对该工作面条件提出了一次增架开采技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边角煤一次增架开采技术是将所需增加支架提前安装于增架切眼,同时采用铺设阻燃聚酯纤维增强柔性网控制顶板。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工作面增加支架及溜槽共计46台,用时6天,其间无明显来压,风机两巷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回收边角煤180.3万t,增加经济收入10 241.04万元,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综放工作面边角煤回采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边角煤开采 增架 铺网 快速安全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大煤柱临空侧巷道密集区冲击地压机制研究
19
作者 张建刚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47-49,90,共4页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地质灾害,尤其在综放大煤柱临空侧巷道密集区更为显著。通过分析综放大煤柱临空侧巷道密集区冲击地压的特点,研究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冲击地压形成机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煤矿安...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地质灾害,尤其在综放大煤柱临空侧巷道密集区更为显著。通过分析综放大煤柱临空侧巷道密集区冲击地压的特点,研究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冲击地压形成机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综放大煤柱 临空侧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大角度转采工艺的应用
20
作者 曹志勇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234-237,共4页
长春兴煤业井田范围内断层、陷落柱发育,整体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对盘区采掘布局影响较大。基于此,长春兴煤业在22309工作面采用大角度转采技术,不但缩短了掘进巷道距离,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而且有效提升了煤炭资源回收率。结合长春... 长春兴煤业井田范围内断层、陷落柱发育,整体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对盘区采掘布局影响较大。基于此,长春兴煤业在22309工作面采用大角度转采技术,不但缩短了掘进巷道距离,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而且有效提升了煤炭资源回收率。结合长春兴煤业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固定点转采和不固定点转采2种转采技术的优缺点,最终认为不固定点转采技术更加有利于22309工作面的采煤管理。长春兴煤业22309工作面转采技术的成功实践,为其他矿井的特厚煤层转采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大角度转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